泥石流活动危险性评估提纲_第1页
泥石流活动危险性评估提纲_第2页
泥石流活动危险性评估提纲_第3页
泥石流活动危险性评估提纲_第4页
泥石流活动危险性评估提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泥石流活动危险性评估提纲第1页/共56页三、泥石流活动危险性评估的实施1根据评估项目的重要性和成灾环境的复杂程度确定评估等级(参见69号文)2根据评估种类确定评内容及任务(P12、14)3根据泥石流活动危险性评估基础资料调查表开展现场调查和有关资料收集(P30、31)4分别计算和确定泥石流沟易发程度(稳定状态)(P36),泥石流容重(P37),发展期(P39),频率(P45),流量(P46)、流速(P46),规模(P47),强度(P47)等5划分泥石流活动危险区(P48、49、50)6确定泥石流活动的综合致灾能力(P51)确定建筑物承(抗)灾能力(P53)8灾害损失(P54)9地确定泥石流活动的破坏程度(P52)10灾情与灾害分级(P32)11计算防灾效益(P54)12泥石流活动危险性分级(P33)13泥石流活动成灾机率或危险程度(P4)14泥石流活动的预测分析(P41)15编写报告(P56)泥石流活动危险性评估

学习重点第2页/共56页泥石流活动是山区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之一。在泥石流活动范围内,若和人类的生产、生活等经济设施相遭遇时,是否产生灾害?灾变过程可以概化为:

致灾体(泥石流活动)的外动力(F)灾害发生机率或危险程度(D)=受灾体的承(抗)灾能力(E)

F—泥石流活动的外动力,以自然属性为主,可以通过泥石流活动的强度、规模、发生频率等外动力参数进行外动力的综合量化分析。E—受灾体包括人、财产、建筑物、土地资源等,以社会属性为主;其承(抗)灾能力首先需要进行易损性分析,然后通过计量统计;在进行经济分析时,需要折合成货币单位。泥石流活动危险性评估综述

第3页/共56页泥石流活动危险性评估综述

F/E>1时:受灾体处于危险工作状态,成灾可能性最大;F/E<1时:受灾体处于安全工作状态,成灾可能性最小; F/E=1时:受灾体处于成灾与不成灾的机率各占50%的中间状态,要警惕成灾的可能性部分;要从源头上控制和减少泥石流灾害,就必须先作好评估工作,在规划和设计中约束工程致灾的负面作用,充分发挥工程防灾作用,尽量把灾害防止在规划和设计阶段,变被动防灾为主动防灾第4页/共56页泥石流活动危险性评估是根据我国2004年3月1日起施行的《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中的规定要求进行的一项从源头上控制和减少泥石流灾害的开创性专业技术工作。

第21条中规定:“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应当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定了工程建设和规划的评估范围和最宜评估的阶段。“编制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时,应当对规划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定了城镇规划必须先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泥石流活动危险性评估综述第5页/共56页泥石流活动危险性评估综述

第22条中规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单位进行评估时,应当对建设工程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可能性和该工程建设中、建设后引发的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做出评价,提出具体预防治理措施,并对评估结果负责”。规定了评估的基本内容、评估单位的责任。泥石流活动危险性评估选用的各项判别和量化标准在目前尚无专业标准、规范的条件下,应当符合国土资源部发布的有关规定,并满足相邻学科的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引用的技术应能反映国内最新防灾科技水平。第6页/共56页泥石流活动危险性评估综述评估现状:1.作为工程建设和规划实施的一项技术内容始于《条例》发布之后;2.1959年青芷铁路在建设过程中札麻隆峡谷发生特大泥石流后,铁路系统在修建成昆铁路、东川铁路、大秦铁路等干、支线上便开始对可能遭受泥石流危害的山区铁路设计开始了对泥石流活动多发地区、泥石流活动危险性的勘测调查,当时的重点是摸清泥石流类型、活动规模分布、稳定状态、发展趋势和可能对铁路造成的危害,相当于现在的”现状评估”

。第7页/共56页泥石流活动危险性评估综述评估特点:为这是一项专业性很强、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一些未知领域,既要面对自然环境的动态变化进行评估,还要对规划和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造成的危害和社会影响进行分析预测、评估,确定潜在的危险性。泥石流学科目前尚处于相对较低的认知水平,测试技术和防治技术也还不成熟参数定性的多,能定量的少评估难度大。评估责任重大,涉及学科门类多,是技术综合性很强的新兴技术领域,可借鉴的成果较少,只能通过对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评估得到一个确定性的结论。评估成果的有效期与工程使用期相同。评估范围除对建设用地范围内进行评估外,还可根据项目的特点与地质环境条件适度扩大。第8页/共56页泥石流活动危险性评估综述评估技术支撑:1.决定泥石流活动性的技术指标:泥石流活动的地貌形迹、活动史、分布、易发程度、发生机率、发展期识别、主要诱因等。2.泥石流活动危险性指标:危险性=致灾能力/抗灾能力易损性分析;可能毁损程度3.

泥石流灾害调查分析:成灾范围;毁损程度;灾害等级。4.效益:工程效益;环境效益;资源效益。第9页/共56页泥石流活动危险性评估综述评估种类:按时段分:现状评估;预测评估。灾前评估;灾中评估;灾后评估。按范围分:单元评估;区域性评估。按内容分:活动性评估;危险性评估;防治工程效益评估;灾损评估:第10页/共56页泥石流活动危险性评估综述评估内容:1.现状评估和发展趋势的分析预测。2.规划实施或工程建设可能诱发、加剧泥石流活动危险性的可能性。3.规划实施或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泥石流活动的危险性。(评估不能代替将所需的采取的工程措施所需的勘测设计。)

第11页/共56页泥石流活动危险性评估综述

评估工作流程:1.评估单位接受建设单位的委托;2.收集相关资料和现场踏勘;3.按建设项目确定评估范围;4.按评估要求进行现场详勘,分类收集有关资料分项进行评价和量化处理;5.进行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6.进行综合评估;7.提出防治措施和建议;8.编写评估报告。第12页/共56页泥石流活动危险性评估综述现状评估(对已有地质灾害地危险性评估)任务:灾害类型规模分布、稳定状态、危险对象的危险性评估预测评估(对建设可能诱发地地质灾害地危险性评估)任务:建设过程中及建设后可能对地质环境的改变及影响,可能出现的灾种、灾害区及危害的评估综合评估(根据现状评估与预测评估地结果进行定性、半定量地综合评估)任务:地质灾害危险性程度评估,对建设作出适宜性评估,提出防治或易地建设地建议第13页/共56页泥石流形成过程框图泥石流活动产出环境

泥石流是山区汛期常见的一种严重的水土流失(泥沙失稳搬运)现象。它是泥沙在水动力作用下失稳后,集中输移的自然演变过程之一,具有严重的灾害性.某些山区河流在汛期中由于暴雨或其它水动力如溃坝、冰川、融雪等作用于流域内不稳定的地表松散土体上,由于松散土体夫稳参与洪流运动,因此在流域内形成二种汇流现象,一是水的汇流;二是沙的汇流。二种不同相的物质在共同的流动空间内混合而形成一种特殊的水、沙混合输移现象。当这种特殊的流体中含沙量超过某一限值后,因其流动特性的变化而形成的一种特殊洪流,它对工程设计及环境的影响与洪水、滑坡不同而称为泥石流。在一些植被较好的陡坡面,下伏基岩或不透水层埋藏较浅、前期降水充分,上复松散土体饱水后,由于土体中C、Φ值降低和有压地下水底作用,也可能形成坡面泥石流。泥石流的定义泥石流活动的识别第14页/共56页泥石流形成过程框图降雨流域环境地形植被松散堆积物(人为的、自然的)集中补给分散补给泥沙汇流(QH)洪水汇流(QB)河沟或坡面QB+QH=QCrc<1.3tf/m3洪水rc≥1.3tf/m3泥石流块体运动崩塌滑坡洪水淘蚀泥石流活动的识别第15页/共56页泥石流活动的识别按泥石流体中的物质组成分类泥流型rc≥1.6tf/m3。泥沙粒径主要由均匀的粉粒级以下物质组成,多为非牛顿体。多集中分布在黄土及火山灰地区。水石型rc≥1.3tf/m3。粉粒及粘粒含量极少,以沙、块石为主,为牛顿体,多见于花岗岩地区。泥石型rc≥1.3tf/m3。介于上述二种类型之间多为牛顿体,少部分也可以是非牛顿体。广见于各类地质体地区及堆积体中。第16页/共56页泥石流活动的识别水石型泥流型泥石型第17页/共56页泥石流活动的识别坡面型泥石流

沟谷型泥石流

无恒定地域与明显沟槽,只有活动周界。活动规模小,限于30°以上斜面,破坏机制更接近于坍滑。发生时、空不易识别,成灾规模及损失范围小。坡面土体失稳,主要是有压地下水作用和后续强暴雨诱发。暴雨过程中的狂风可能造成林、灌木拔起、倾倒,使坡面局部破坏。总量小,重现期长,无后续性,无重复性。在同一斜坡面上可以多处发生,成梳状排列,顶缘距山脊线有一定范围可知性低、防范难以流域为周界,受一定的沟谷制约。以沟槽为中心,活动规模大,由洪水、泥沙两种汇流形成,更接近于洪水。损失大,发生时空有一定规律性,可识别成灾规模。主要是暴雨的冲蚀作用和汇流水体的冲蚀作用。总量大,重现期短,有后续性,能重复发生。列入流域防灾整治范围。有一定的可知性,可防范。

第18页/共56页泥石流活动的识别第19页/共56页泥石流活动的识别泥石流活动三过程:形成——输移——堆积是地表一次破坏和塑造过程平面呈一不对称的哑铃形成区和堆积区的形态极不稳定。形成区由条带状向树枝状发展。流通区在发展过程中相对稳定。堆积区由于流域内来沙量的增长而不断扩展,进逼下游大河变形。第20页/共56页第21页/共56页泥石流活动的识别第22页/共56页泥石流活动的识别坡面型泥石流构造图斜面上坡残积物(厚度b=0.5~5.0m)斜面上坡残积物(厚度b=0.5~5.0m)表面根系网状层(表面腐质土盖层厚度b=0.5~1.5m)表面根系网状层或硬壳层0.2m~1.0m隔水层黄土、紫红色、红色沙粘土耕植层斜面松散土层表面有0.2M~2.0m硬壳基岩石质山区土质山区

50-100m第23页/共56页泥石流活动的识别坡面型泥石流破坏机制前期降雨充分,松散土层内部饱水,地下水变成有压水流,破坏表层根系网状构造或土体表层硬壳结构。松散土体由于饱水后,C、Ф值降低,土体骨架变形、塑化、液化后发生破坏。易发生的岩层有:花岗岩、沙岩、灰岩、黄土及红壤等土层。坡面泥石流发生时,由于土体结构性破坏,常伴有尖叫声,土体在坍滑过程中,形成下剷、上拉,顺坡面下滑,无固定流路,不会在同一部位重复发生。随机性大,可知性低。第24页/共56页泥石流活动的识别d(公分)=8.91×G1/3(公斤)=1/3(a+b+c)组构性质极不稳定、极不恒定的固、液两相流体。Qc、rc在运动过程中极易变化。泥沙组构(粒度、级配)变化很大。运动特性暴发突然,快速向下游运动,全过程历时短暂。堆积特性:一类:具有整体搬运、整体停积的特性,沙、石、浆体不发生分选。二类:具有整体搬运、分散堆积的特性。有龙头状和侧向条带状堆积。泥沙,石块在运动过程中易纳易出,容重及流量呈高度不均恒性和不稳定性。运动边界不稳定,变形显著。2.搬运能力大,惯性大,呈直进性,破坏能力极大。 第25页/共56页泥石流活动的识别冲积扇洪积扇泥石流堆积扇由流水堆积作用而成,规模较小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由流水堆积作用而成,规模较大成整体停积、分散堆积两种,粗大颗粒在扇缘停积,无分选性,常见龙头堆积与侧堤堆积,沟槽绕龙头堆积两侧发展,有明显的受阻绕流特征,流路不稳。扇形地形态不完全符合统计规律,流路呈随机性,堆积扇纵、横坡面不甚连续,常呈锯齿装堆积特征:粗大颗粒堆积在扇面顶部及出山口附近,向边缘逐步变细,有分选性,冲沟内为砾石扇面上为沙(漫溢所成)扇上冲沟较顺直,垂直等高线发展,流路较稳。第26页/共56页泥石流活动的识别流域内山坡面上和沟谷中存在大量的自然形成或人为堆积的松散土体,且处于不稳定状态。受人类活动干扰而失稳的某些在自然条件下属于稳定的土体。活动空间条件:活动空间条件越大、泥石流活动越充分,能认识泥石流的信息也越多。暴雨、地震、人类活动等影响的程度。第27页/共56页泥石流活动的识别泥石流成灾类型及特点(1)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灾害沿通过地区展布,随地形变化成带状和片状。(2)快速冲毁或淤埋通过地区的生产、生活设施及危及人身和财产安全。(3)因堵塞而造成堵塞体上游的淤埋与淹没的灾害,堵塞体下游因堵塞体溃决而突发的冲毁或淤埋的灾害。(4)诱发大河上、下游河段的灾害,直接灾害后果严重,具有难以抗御的特点,并易诱发次生灾害。第28页/共56页泥石流调查表沟

地理位置东经

°

″行政区位省

市(县)县级邮编

北纬

°

″区

乡(镇)电

选用地形图号

尺选用地质图号

尺水系名

泥石流沟汇入某河道名

别左

右出山口至水边距离(,m)泥石流综合评判表流域面积(km2)

评分

泥水动力类型暴

雨冰

川溃

决地下水山口巨石粒径(mm)相对高差(m)评分

石泥沙补给性质面

蚀沟岸崩滑沟底再般运补给区位置上游中游下游山坡坡度(度)

评分

流降雨特征值H年maxH24maxH1maxH1/6maxH年CPH24CPH1CPH1/.6CP植被覆盖率(%)

评分

主沟纵坡‰

评分

要山口扇形地特征扇形地完整性(%)

扇面上冲淤变幅(m)±发展趋势下切淤高冲淤变幅(m)

评分

参扇长(m)

扩散

挤压

A、B数宽(m)角(度)大河C、D沟口扇形地状况

大中

评分

、区域构造特征地震

顺沟过沟褶

曲抬升区沉降区单斜

小无现烈度断层断层补给段长度比%

评分

状不良地质体类型及发育程度、规模崩坍严中轻滑坡严中轻人工严中轻自然堆积严中轻及大中小大中小弃体

大中小大中小第29页/共56页泥石流调查表泥石流综合评判表堵塞程度严中评分

灾土地利用状况占地面积(%)森林灌丛草地农耕地荒地伐林坡耕地

轻微害程度松散物贮量

评分

万方/km2况防治措施现状有无类型栏排绕生物

调工程不良地质现象

严中评分

查监测现状有无类型雨情泥位专人

发育程度

轻微

值守岩性AB评分

可能受威胁或城

镇场

村铁

路公

路航

运水利电

站工

厂CD

受危害的对象设施河沟横剖面AB

评分

输电线路通讯设施国

防农

田森

CD

人口数(人)

经损估计(万元

松散物平均厚(m)

评分

灾害史灾害发生年代

构造影响AB评分

人员(人)死伤失踪

牲畜(头)死伤失踪CD

总分

房屋(间)全毁半毁

农(田)亩全毁半毁

易发(严重)程度

公共道路

(处)(处)

(m)桥梁

(处)(m)

泥石流类型

设施水库

(座)(座)(m3)渠道

(处)

(m)

容重(tf/m3)

经损估计(万元)

冲淤变化(m)±

发展期

泥石流特性容重(tf/m3)

石块大小(mm)

泥位(m)

流量(m3/s)

第30页/共56页地质灾害灾情与灾害损失程度灾害程度分级死亡人数(人)受威胁人数(人)直接经济损失(万元)小型级<3<10<100中型级3-1010-100100-500大型级10-30100-1000500-1000特大型级>30>1000>1000注: 灾情分级:按死亡人数及直接经济损失划分 危害程度分级:按受威胁人数及直接经济损失划分泥石流活动危险性评估的技术分析第31页/共56页泥石流活动危险性评估的技术分析泥石流危险性分级

确定要素危险性分级稳定状态损失情况危险对象危险性特大很差特大大城市、国家级厂、矿、工程建设、水路交通枢纽和干线、地质遗迹和旅游区,及国家级国土开发和社会经济发展项目危险性大差大中等城市、省级厂、矿、工程建设、水路交通枢纽和干线、地质遗迹和旅游区,及国家级国土开发和社会经济发展项目危险性中中等中小城镇和居民,县省级厂、矿、工程建设、水路交通枢纽和干线。危险性小好小农村、村庄、村、乡级企业第32页/共56页泥石流活动危险性评估的技术分析泥石流防治工程等级工程等级划分条件(符合一个条件即可)受保护的人数(人)受直接保护的财产(万元)工程总投资(万元)受保护的对象特大型>1000>20000>2000大城市、国家级厂、矿、工程建设、水路交通枢纽和干线、地质遗迹和旅游区,及国家级国土开发和社会经济发展项目大型100-100010000-20000500-2000中等城市、省级厂、矿、工程建设、水路交通枢纽和干线、地质遗迹和旅游区,及国家级国土开发和社会经济发展项目中型10-1001000-10000100-500小城镇和居民,县省级厂、矿、工程建设、水路交通枢纽和干线。小型<10<1000<100农村、村庄、村、乡级企业第33页/共56页泥石流活动危险性评估的技术分析泥石流地区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分级

复杂中等简单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强烈中等一般不发育地形、地貌复杂程度复杂地形较复杂、地貌较复杂地形简单、地貌单一地质构造复杂较复杂简单岩性变化大较大单一工程地质性质不良较差良好工程水文地质条件不良较差良好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不合理活动强烈较强烈一般第34页/共56页易发程度分级标准泥石流沟易发程度的数量化评判><序号影响因素量级划分极易发(严重)ANM中等易发(中)BNM轻度易发(轻)CNM不易发生DNM1崩塌、滑坡及水土流失(自然为人为的)的严重程度崩塌、滑坡等重力侵蚀严重,多深层滑坡和大型崩塌,黄土疏松,冲沟十分发育214.62崩塌、滑坡发育,多浅层滑坡和中小型崩塌,有零星植被覆盖冲沟发育163.52有零星崩塌、滑坡和冲沟存在122.64无崩塌、滑坡冲沟或发育轻微10.222泥沙沿程补给长度(%)>60162.4060~30121.8030~1081.20<1010.153沟口泥石流堆积活动程度河形弯曲或堵塞,大河主流受挤压偏移140.14河形大较大变化,仅大河主流受迫偏移110.11河形无变化,大河主流在高水偏,低水不偏70.07无河型变化、主流不偏10.014河沟纵坡(‰)>12°(213)122.4012°~6°(213~105)91.806°~3°(105~52)61.20<3°(52)10.205区域构造影响程度强抬升区,6级以上地震区,断层破碎带90.09抬升区,4~6区级地震区,有中小支断支或无断层70.07相对稳定区,4级以下地震区有小断层50.05沉降区,构造影响小或地影响10.016流域植被覆盖率(%)<1091.0810~3070.8430~6050.60>6010.127河沟近期一次变幅(m)280.082~160.061~0.240.040.210.018岩性影响软岩、黄土60.12软硬相间50.10风化和节埋发育的硬岩40.08硬岩10.029沿沟松散物贮量(104m3/km)>1060.3610~550.305~140.24<110.0610沟岸山坡坡度(‰)>32°(625)60.2432°~25°(625~466)50.2025°~15°(466~268)40.16<15°(268)10.0411产沙区沟槽横断面V型谷、谷中谷、U型谷50.15拓宽U型谷40.12复式断面30.09平坦型10.0312产沙区松散物平均厚度(m)>1050.0510~540.045~130.03<110.0113流域面积(km2)0.2~0.550.505~1040.400.2以下10~10030.30>10010.1014流域相对高差(m)>50040.04500~30030.03300~10020.02<10010.0115河沟堵塞程度严重40.04中等30.03轻微20.02无10.01第35页/共56页泥石流活动危险性评估的技术分析泥石流容重评分容重rC1+ΦrH=2.65Φ/(1+Φ)评分容重rC1+ΦrH=2.65Φ/(1+Φ)评分容重rC1+ΦrH=2.65Φ/(1+Φ)441.3001.2230.182731.5021.4590.3151021.7031.7650.433451.3071.2310.188741.5091.4670.3181031.7101.7780.438461.3141.2390.193751.5161.4750.3221041.7171.7910.442471.3211.2470.196761.5231.4830.3261051.7241.8040.446481.3281.2560.204771.5301.4920.3301061.7311.8170.450491.3351.2640.209781.5371.5000.3331071.7381.8300.454501.3421.2720.214791.5441.5080.3371081.7451.8420.457511.3491.2800.219801.5511.5160.3401091.7521.8550.461521.3561.2880.224811.5581.5240.3441101.7591.8680.465531.3631.2960.228821.5651.5320.3471111.7661.8810.468541.3701.3040.233831.5721.5400.3511121.7721.8940.472551.3771.3130.238841.5791.5490.3541131.7791.9070.476561.3841.3210.243851.5861.5570.3581141.7861.9190.479571.3911.3290.248861.5931.5650.3611151.7931.9320.482581.3981.3370.252871.6001.5770.3661161.8001.9450.486591.4051.3450.257881.6071.5860.3691171.8432.2080.547601.4121.3530.261891.6141.5990.3751181.8862.4710.595614.4191.3610.265901.6211.6110.3791191.9292.7350.634621.4261.3700.270911.6281.6240.3841201.9712.9980.666631.4331.3780.274921.6341.6370.3891212.0143.2160.689641.4401.3860.278931.6411.6500.3941222.0573.5240.716651.4471.3940.283941.6481.6630.3401232.1003.7880.736661.4531.4020.288951.6551.6760.4031242.1434.0510.753671.4601.4100.291961.6621.6880.4081252.1864.3140.768681.4671.4180.295971.6691.7010.4121262.2294.5770.782691.4741.4260.299981.6761.7140.4171272.2714.8400.793701.4811.4350.303991.6831.7270.4211282.3145.1040.804711.4881.4430.3071001.6901.7400.4251292.3575.3670.814721.4951.4510.3111011.6971.7530.4301302.4005.6300.822第36页/共56页泥石流活动危险性评估的技术分析堵塞程度特征堵塞系数D严重沟槽弯曲、河段宽窄不均,卡口、陡坎多。大部分支沟交汇角度大。形成区集中,沟槽堵塞严重。>2.5中等沟槽较顺直,河段宽窄较均匀,陡坎、卡口不多。主支沟交角多数小于60度。形成区不太集中,河床堵塞情况一般。1.5~2.5轻微沟槽顺直均匀,主支沟交汇角小,基本无卡口、陡坎。形成区分散。1.1~1.5泥石流堵塞系数第37页/共56页泥石流活动危险性评估的技术分析泥石流沟发展期的识别识别标记形成期(青年期)发展期(壮年期)衰退期(老年期)停歇或终止期主支流关系主沟侵蚀速度≤支沟侵蚀速度主沟侵蚀速度>支沟侵蚀速度主沟侵蚀速度<支沟侵蚀速度主支沟侵蚀速度均等沟口地段沟口出现扇形堆积地形或扇形地处于发展中沟口扇形堆积地形发育,扇缘及扇高在明显增长中沟口扇形堆积在萎缩中沟口扇形地貌稳定大河河型堆积扇发育逐步挤压大河,河型间或发生变形,无较大变形大河河型受堆积扇发展控制,河形受迫弯曲变形,或被暂时性堵塞大河河型基本稳定大河河型稳定大河主流仅主流受迫偏移,对对岸尚未构成威胁主流明显被挤偏移,冲刷对岸河堤、河滩主流稳定或向恢复变形前的方向发展主流稳定新老扇形地关系新老扇叠置不明显或成外延式叠置,为叠瓦状新老扇叠置覆盖外延,新扇规模逐步增大新老扇呈后退式覆盖,新扇规模逐步变小无新堆积扇发生扇面变幅+0.2-0.5m>+0.5m≤±0.2m无或成负值松散物贮量5-10万M3/km2>10万M3/km21-5万M3/km2<1-0.5万M3/km2松散物存在状态高度

H=10-30m高边坡堆积H>30m高边坡堆积H<30m边坡堆积H<5m坡度ф=32°-25°ф>32°ф=15°-25°ф<=15°泥沙补给不良地质现象在扩展中不良地质现象发育不良地质现象在缩小控制中不良地质现象逐步稳定沟槽变形(纵)中强切蚀、朔源冲刷、沟槽不稳强切蚀、朔源冲刷发育、沟槽不稳中弱切蚀、朔源冲刷不发育、沟槽趋稳平衡稳定(横)纵向切蚀为主纵向切蚀为主,横向切蚀发育横向切蚀为主无变化沟坡变陡陡峻变缓缓沟形裁弯取直、变窄顺直束窄弯曲展宽自然弯曲、展宽、河槽固定植被覆盖率在下降30-10%以荒坡为主覆盖率<10%覆盖率在增长30-60%覆盖率较好>60%触发雨量逐步变小较小较大并逐步增大第38页/共56页泥石流活动危险性评估的技术分析外动力条件(R)洪水rc<1.3tf/m3QC=QB+QH泥石流rc≥1.3tf/m3QC=QB+QH冰川融雪暴雨溃坝地下水流域环境条件(M)地表条件松散物产状条件汇流条件运移空间条件泥石流发生的判别模式无前期降雨有前期降雨第39页/共56页泥石流活动危险性评估的技术分析暴雨泥石流发生与否的综合判别式Y=R·M式中:Y一泥石流发生与否的综合指标。当Y>35时,发生泥石流的机率约为85%;当Y<25时,不发生泥石流的机率约为83%。当Y=25~35时,而发生的机率约为64%即介于泥石流可能发生与不发生之间。R一一降雨条件函数M一一流域环境动态函数。YM3.58.411.37R3.110.8526.0435.2474.214.7035.2847.75410.03584113.7第40页/共56页泥石流活动危险性评估的技术分析降雨条件函数RR=K(H24/H24(D)+H1/H1(D)+H1/6/H1/6(D))式中:H24--24小时或日降雨量(毫米)H1--最大小时降雨量(毫米)H1/6--最大十分钟降雨量(毫米)K--有前期降雨的修正系数H24(D)--可能发生泥石流的24小时降雨量限界值H1(D)--可能发生泥石流的1小时降雨量限界值H1/6(D)--可能发生泥石流的十分钟降雨量限界值R<3.1安全雨情R≧3.1可能发生的雨情R=3.1~4.2发生几率<0.2R=4.2~10发生几率0.2~0.8R>10发生几率>0.8第41页/共56页泥石流活动危险性评估的技术分析各地区限界雨量值表年降雨分区H24(D)H1(D)H1/6(D)Ho(D)代表地区>1200100401270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江西、海南、湖南、湖北、安徽、河南、京郊、辽东及云南西部、西藏东南部等省山区1200-80060201035四川、贵州、云南东部、陕西南部、河南、山西东部、河北西部、吉林、黑龙江、辽宁西部等省山区800-4003015620陕西北部、新疆部分、内蒙、宁夏、山西、甘肃、四川西北部、西藏等省山区<4002515515西藏、新疆、青海及甘肃、宁夏两省黄河以西地区第42页/共56页泥石流活动危险性评估的技术分析流域环境动态函数

15M==∑KI·Ni

i=1式中:Ki—易发因素动态统计权重Ni—易发因素数量化评分值M—泥石流流域环境动态函数

M≧11.37很不稳定11.37>M≧8.40不稳定

8.40>M≧3.50基本稳定3.50>M稳定某一时段内环境动态判别式△M=M后-M前△M为正值:表示环境质量在恶化△M为负值:表示环境质量在改善第43页/共56页泥石流活动危险性评估的技术分析第三阶梯内的湿润地区的河沟发生泥石流的周期较长规模大,周期短,规模小。第一阶梯及第二阶梯内干旱少雨地区,因松散固体物源充分,只要降雨诱发条件具备便可发生各种规模的泥石流。这些地区泥石流发生受暴雨周期制约,因暴雨少、周期长故同一条沟泥石流发生周期也长。第二阶梯内,物源水源条件均充分,故泥石流发生的周期较短,部分泥石流沟年内可连续多次发生,且规模较大。高频每年均发生,一年内可能多次发生中频2-10年低频10-50年极低频>50年泥石流发生周期第44页/共56页泥石流活动危险性评估的技术分析泥石流流量QC=(QB

+QH

)D=(1+Φ)QB

•D一次泥石流总量QN=

QH

•T=QC•T•Φ/(1+Φ)=kQC

•T式中:K有三种取值方法k1=Φ/(1+Φ)

k2=0.278k3=

0.252~0.151(0.202)(F<0.5)=0.151~0.0756(0.113)(F=5~10)=0.0756~0.0252(0.0378)(F=10~100)<0.0252(F>100)

泥石流流速VC=KC

•VB=1/(rH

•Φ

+1)1/2•1/n•H2/3•I1/2第45页/共56页泥石流活动危险性评估的技术分析泥石流活动规模泥石流活动强度巨型泥石流输移总量:>50万方Qc>300m3/s大型泥石流输移总量:20-50万方Qc=100-300m3/s中型泥石流输移总量:2-20万方Qc=10-100m3/s小型泥石流输移总量:<2万方Qc<10m3/s特强沟口堆积扇规模很大,大河河型变化,形成区内松散体体积大,数量多且变形大强沟口堆积扇规模较大,大河主流偏移,形成区内松散体体积较大,数量较多且变形较大中强沟口堆积扇规模有一定发育,大河不受或少受影响,形成区内松散体体积较小,数量不多且变形较小弱沟口堆积扇不发育,大河不受影响,形成区内松散体体积小,数量少且变形小第46页/共56页泥石流活动危险性评估的技术分析极危险区1.洪水,泥石流能直接到达的地区:①历史最高水位或最高泥位线以下的地区②历史泛滥线以内。2.河沟两岸已知的及预测可能发生崩坍,滑坡的地区①有变形现象的崩坍、滑坡活动区域内②滑坡前缘可能到达的区域内。3.大河在泥石流堆积的上下游区域:泥石流汇入大河因为堆积扇发育,而诱发的大河上,下游灾害区:①因挤压大河后,主流偏移而直接受灾的地区②因堵塞造成的上游淹没区,下游因溃坝造成的淹没区。第47页/共56页泥石流活动危险性评估的技术分析危险区历史最高水位或最高泥位线以上,因泥石流堵塞上游形成淹没区,在淹没水位以下地区。堵塞坝以下则按溃坝泥石流可能到达的范围内。河沟两岸崩坍、滑坡后缘裂隙以上50~100米范围内,或按实地地形确定。3. 大河因泥石流堵江的,在极危险区以外仍可能发生灾害的区域。第48页/共56页泥石流活动危险性评估的技术分析影响区与危险区相邻的地区,它不会直接受遭受灾害,但仍有可能受到灾害牵连而发生某些次级灾害的地区。安全区影响区以外的地区为安全区。注:本标准只考虑泥石流流动过程及沟岸崩滑和大河堵塞而形成的危险区域,暂不考虑人工建筑物形成的某些“安全”因素对危险区圈划的影响。危险区的划定主要是便于防洪抗灾、进行科学管理,有效实施紧急避难,保证人的安全。减少灾害损失。第49页/共56页泥石流活动危险性评估的技术分析泥石流活动的综合致灾能力很强16~13强12~10次强9~7弱6~4活动强度很强4强3次强2弱1活动规模特大型4大型3中型2小型1发生频率极低频4低频3中频2高频1堵塞程度严重4中等3轻微2无1第50页/共56页泥石流活动危险性评估的技术分析建筑物破坏程度(危害强度)分级标准

破坏程度分级(危害强度)受灾体被破坏程度严重处于受灾中心地带,受灾体全部或80%以上被破坏中等处于受灾中间地带,受灾体50%~80%被破坏或全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