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城移民文化公园总体规划说明20210722_第1页
麻城移民文化公园总体规划说明20210722_第2页
麻城移民文化公园总体规划说明20210722_第3页
麻城移民文化公园总体规划说明20210722_第4页
麻城移民文化公园总体规划说明2021072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麻城移民文化公园总体规划说明20210722(调整)麻城文化公园规划设计说明书总论篇一、项目背景麻城市位于湖北省东北部,大别山中段南、鄂豫皖三省交界处,版图面积3747平方公里,人口120万,是中国板栗之乡、中国茶油之乡、中国菊花之乡、中国花岗岩之乡、中国户外用品城和省级园林城市,市内已形成龟峰山杜鹃花海、五脑山生态游、九龙山地质游和烈士陵园红色游‘杏花村历史文化游等一系列旅游品牌,同时麻城的“古战文化”、“名士文化|”、“红色文化”、“名村文化”、“民俗文化”独具特色,具有深厚的地域文化底蕴,为麻城增添无穷魅力。绿地结构以中央生态丘林保护区为中心主体,以郊区山体林地、风景区为绿色背景,滨河生态廊道为纽带,城市公园为重点,山水融汇的网状绿色空间系统。其中针对城市中心的南湖公园区块定位为大型城市公园绿地休闲中心。公园位于城市中心高地,是城市主要的景观点和观景点,公园范围以四周城市道路为界,规模约80公顷。四、综合效益分析(1)经济价值分析从经济角度出发,麻城文化公园的建设吸引外来投资,提升周边用地的土地价值,实现土地价值提升。通过公园内部发展休闲游乐设施等模式产生直接经营价值。同时,提供当地居民的再就业岗位。全新的城市综合性公园的建设将拓展出零售及服务产业、文化体验产业、生态旅游与户外休闲二、区位分析新规划的麻城移民文化公园地处麻城市城区南湖中心片区,新老城结合部,北临杜鹃大道、西接金龙大道、东邻南湖大道、南侧为规划中的城市主干道西陵大道。公园将在原南湖公园的基础上进行扩改建建,并结合周边地块的改造开发,建成城市游赏休闲中心和城市移民文化的名片。公园位于城市腹地,市政府核心区,区位优势极为明显重要,周边主要为城市居住用地,有利于发挥公园作为城市公共绿地的“绿肺”作用。三、上位规划分析麻城城市总体规划明确其绿地系统需具备实现展示城市自然特征,充分利用山体水系,构建由生态绿地及城市绿地共同构成的绿地网络,以生态绿地为依托,以城市绿地为重点,建设山水园林城市。产业、体育运动与休闲娱乐产业的全新的区域性旅游商机。(2)社会价值分析从社会角度出发麻城文化公园的建设将实现多层次的社会价值。通过移民文化轴、进士文化轴、民俗民情园等形式实现对当时本土文化遗产的继承。对山体保护,水系的规划传达出低碳生活的社会效益。通过生态系统科普展示、儒家文化体验活动实现科普教育的社会价值。(3)环境价值分析通过植被恢复,雨水收集系统的完善提升公园整体环境,为动植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地。通过部分植物散发的气体可以达到为人类调节精神、解除疲劳、抗病强身的功效。五、场地现状1、现状用地构成规划用地总面积约88公顷,山坡绿地面积达41.4公顷,占50%;水库面积3.8公顷,零星水池0.5公顷,占5.2%;周边道路面积7.2公顷,占8.7%;规划用地西北角临杜鹃大道规划范围内的肉联厂、汽车大修厂、汽校和朱家湾、冯家湾的建筑破旧,已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发展,拟整体拆迁;其中冯家湾的部分新建建筑,北部原南湖公园入口前的商业街拟进行立面改造。这些公建企业占地6.8公顷,村庄占地3.3公顷,共约占12.2%;农田菜地、鱼塘和旱溪沟等农用地,缓坡荒地面积约占24%。公园周边建设用地情况为:东北角为市广播电视局及其家属宿舍区,东面有南湖中学和村落注家冲,将予以保留,今后拟作旧城改造,进一步提升环境质量。2、地形地貌基地拥有完整的自然山水格局,公园地势四周低,中部高,主要以低山丘陵为主,绵连起伏,山体顶部海拔在74.5~84.60米,现状山体植被较为茂密,谷地多为农田菜地,低洼地为鱼塘,公园最低处高程为51.6米。公园规划用地内有两处较大的水面,即新建冯家湾水库和注家冲水库。3、现状植被规划范围内原南湖公园的绿地面积达10.3公顷,绿化率达65%,绿化覆盖率约为72.5%,主要树种有黑松、湿地松、雪松、塔柏、香樟、水杉、桂花、腊梅、油茶、紫薇、竹类等乔灌木。4、现状交通外部交通:规划用地北临杜鹃大道,规划40米宽;东临南湖大道,规划扩建为30米宽,南临规划中的城市主干道西陵大道60米宽,西至金龙大道,规划60米宽,交通可达性良好。内部交通:原有南湖公园有一入口,北临杜鹃大道,入口一段仿古街,小型停车场和市民健身活动广场。现状南湖公园内主园路为混凝土路面,路面宽3米,次园路为花岗岩,路面宽1.5~2米。5、主要景区景点原南湖公园建有管理区、游乐区、休息区、运动区、文化娱乐区和生产区六个区域,景点建设主要体现麻城著名的“三台八景”,万松古亭、柏子秋荫、九曲桥、喷泉、松木休息廊等;游乐设施主要有儿童娱乐城,健身广场等。6、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用地周边有城市供水管网,杜鹃大道上的主干供水管径为DN700,南湖路上的供水管径为DN200,金龙大道和西陵大道规划的供水管径为DN400O现状南湖公园内部没有污水处理设施,杜鹃大道一侧的污水管径为DN1000,南湖路一侧的污水管径为DN1100,金龙大道一侧规划的污水管径为DN800,西陵大道一侧的污水管径为DN300O南湖路上现有南湖110kV变电站一座供电,规划供电电压等级采用10KV/380(220)V,公园内部采用箱式变压器供电。现存问题(一)生态环境原有公园内部植被种类不够丰富,尤其缺乏成片、成行树木,难以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新规划公园区域内部用地现状较多用地为荒山及受人工控制的农业用地,自然的生态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二)景观形象原南湖公园面临着用地狭小,缺乏持续发展空间,游乐项目缺乏,景点建筑破旧、基础设施亟待完善等许多问题。新规划区域内用地不具备景观空间,缺乏丰富的变化和层次,仅为农业耕地或自然山体而存在。六、生态环境因子分析生态敏感性评价结果反映场地不同地区对于开发等生态干扰活动的响应程度,生态敏感性越大,该地区生态系统越不稳定,易受人类开发利用活动干扰。这一分析通过赋值和叠加土地利用因子、海拔高程因子、坡度因子、坡向因子、水源距离条件等因素,综合反映场地中不同地段水土流失、水源污染和植被健康状态的敏感性。表明开发过程中应注重不同敏感度条件下场地设计与开发内容。其规划区域内高度和中高度敏感地区占多数,低敏感地区面积较小。七、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建设适宜性反映场地不同地区适宜建设的程度,通过对海拔、坡度、坡向、汇水、土地覆盖等5个环境生态因子分级赋值与叠加分析得到场地建设适宜性评价结果。高适宜度地区占据了36%的比例,低适宜度地区和中适宜度地区比例较小。在详细规划中,利用有利的条件,规避不利的因素。加强公园文化建设、完善基础配套设施。打造出一流的城市综合性文化公园,使其成为麻城知名文化品牌。规划篇4、经济性与可持续发展原则在建设开发和运营管理模式上,在规划设计的各个环节应避免重复浪费现象,充分利用当地资源,通过简约低碳环保的设计,朴素的材质,既体现麻城古朴淳一、规划依据1、《麻城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麻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21-2021年)》3、《麻城市绿地系统规划》4、《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5、《城市规划编制办法》6、《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二、规划目标、定位及规划原则厚的风貌,也展现新城高尚大气的风格,实现城市公园的可持续发展。三、规划范围本次规划设计麻城文化公园范围总用地面积98.07(万平米),其中市政规划道路面积9.43(万平米),净用地面积88.64(万平米),除去南湖中学用地2.76(万平米)及电视台配套用地面积5.84(万平米),公园用地地面积80.02(万平米)。四、规划设计理念根据上述对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我们对总体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并提出了进行控制性详细规本次规划地块规模适中。规划力求处理好:人、建筑、环境三者的关系,努力创造出有归属感、富亲和力的现代综合性公园空间。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条件、区位条件与交通条件,积极把握麻城市经济发展的良好契机,以寻根为魂,以移民为媒,以民俗、民情为载体,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划时必须引起重视的问题。在对现状评价的基础上,提出规划构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文脉延续与保护再现历史建筑、古树名木及历史文化遗存作为移民文化迁徙的见证,是最能激发人们文化情愫、引高水平的要求,将地块建设成为环境优美、具有极大吸引力与品牌效应的现代综合性主题公园。1、生态环境保护原则避免对现有地形地貌过多破坏,大挖大填,设计应充分尊重基地生态山水环境格局,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有山势水体。2、“五大”协调原则现状与发展的协调统一;明清历史文化风貌、民俗风情展示与现代游赏休闲的协调统一;水域景观、园林环境及建筑小品的协调统一;整体与局部的协调统一;近期与远期规划目标的协调统一。3、文化艺术原则通过“建筑园林景观为形、文化为魂”的表达方式,在细节上充分体现明清移民文化的和当地民俗独特的艺术魅力,注重挖掘建设项目内在的文化价值。综合性主题公园周边商业发展有一定的自发性,在整体规划中,对周边商业开发做一定的预测,起思想共鸣的物质和精神载体。有着独特移民文化的麻城,历史文化底韵浓厚。2、开放空间重塑目前麻城城区已有一些开放空间,如道路的改善、社会停车场的建设、广场及绿地等的增加。但主题性质的大型综合性公园的塑造则更能给人以亲切、自然的感觉,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城市的对外形象宣传工程。3、商业设施配套的模式4设定相应的商业配套并对其继续深化与完善,使之具有长久的生命力。4、建筑与环境特色急需再创造注重主题建筑及其配套周边街区环境氛围的塑造,既为外来游客提供独特寻根体验的环境,又为当地居民提供有归属感的氛围,这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目标。规划构思吾来尔往寻根记,你思我念麻城情。十景:在各功能分区中,结合实际地形、地貌特征规划出各具特色的景观空间:寻根问祖、思乡怀古、清风灵渠、落霞泛舟、进士同瞻、秋潭映照、杏花遥指、流金溢彩、映山红遍、幽谷拾趣、等。六、功能分区景点规划根据公园的规划结构,针对外来游客及市民的不同使用需求,划分为五大功能区,分别为:时尚生活区、进士文化区、移民文化区、文娱活动区和生态游赏区。(1)时尚生活区以寻根为魂、以移民为媒、以民俗、民情为载体。寻找迁徙的足迹;重拾远逝的记忆。五、功能结构及总体布局根据公园的总体定位,遵循“生态化、主题化、特色化”的指导思想,按照“移民文化为主,进士文化为辅”的主线,合理利用地形地貌,充分挖掘地域文化,有效组织游览线路,对全园进行综合分析与总体布局,形成“一环两轴五区十景”的规划结构。一环:以园区主路为文化线索,串联其中各具特色的景观空间。两轴:在步行道的设计上结合功能要求布置一系列仿古建筑亭台楼阁,转换景色空间,并结合明清移民文化及进士文化元素,布置牌楼石刻展示麻城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乡土资源。A.南北向的历史追叙文化游道一一移民文化纪念轴B.东西向的人文体验文化游道一一进士文化展示轴五区:针对旅游人群和当时市民群众设计不同功能区域,配套主题公园的需求:即时尚生活区、进士文化区、移民文化区、文娱活动区和生态游赏区。时尚生活区包括时尚旱喷广场(中心为麻城变迁史浮雕群环抱麻姑献寿主题雕塑)、综合管理房及临街出让地块用于商业开发,主要建设项目为商业办公,综合会所和酒店公寓。(2)进士文化区进士文化区包含进士同瞻、秋潭映照两大景点。其间布置包括进士第、龙湖学堂、魁星楼等主题建筑群反映麻城深厚的进士文化,设计以桃李园、雕塑园、茶苑、文化长廊等配套场地,其间点缀诗词、歌赋、楹联,匾额,碑刻,石雕等等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