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教育学、心理学理论考试简答题库_第1页
小学教师教育学、心理学理论考试简答题库_第2页
小学教师教育学、心理学理论考试简答题库_第3页
小学教师教育学、心理学理论考试简答题库_第4页
小学教师教育学、心理学理论考试简答题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教师教育学、心理学理论考试简答题库简答题1.德育原则正确答案:德育原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简述艾宾浩斯遗忘规律及其原因。正确答案:(1)艾宾浩斯遗忘规律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对于遗忘发展的进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他的研究结果被绘制成曲线,即“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该曲线表明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过程最初进展得很快,以后逐渐缓慢,过了相当的时间后,几乎不再遗忘,其总体规律是先快后慢。(2)遗忘的理论解释①痕迹衰退说。这是一种对遗忘原因的最古老的解释。按照这种理论,遗忘是由记忆痕迹衰退引起的,消退随时间的推移自动发生。它起源于亚里士多徳,由桑代克进一步发展。桑代克在其“练习律”中指出,习得的刺激一反应联结,如果得到使用,其力量会加强;如果失去使用,则联结的力量会减弱,以至逐渐消失。这实际上是用痕迹衰退说对遗忘所作的解释。②干扰说。现在,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长时记忆中信息的相互干扰是导致遗忘的最重要原因。干扰说认为,遗忘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结果。一旦排除了干扰,记忆就可以恢复。③同化说。奥苏伯尔根据他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对遗忘的原因提出了一种独特的解释。他认为,干扰说是根据机械学习实验提出来的,只能解释机械学习的保持与遗忘,不能解释有意义学习的保持与遗忘。④动机说。动机性遗忘理论认为,遗忘是因为我们不想记而将一些记忆信息排除在意识之外,因为它们太可怕、太痛苦或有损自我的形象。这一理论最早由弗洛伊德提出。他在给精神病人施行催眠术时发现,许多人能回忆起早年生活的许多琐事,而这些事情平时是回忆不起来的。它们大多与罪恶感、羞耻感相联系,因而不能为自我所接纳,故不能回忆。也就是说,遗忘不是保持的消失而是记忆被压抑,故这种理论也叫压抑理论。总之,遗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上述每一种理论都能解释遗忘的部分现象,但不能解释所有的遗忘现象。因此对于遗忘的原因,应当把上述几种理论综合起来加以解释。专家点评:回答此题需要掌握“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揭示的遗忘进程和规律以及关于遗忘的几种经典理论解释。该题由“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切入,很有意义,是值得重视的一道例题。班主任如何对学生进行操行评定?正确答案:[答案要点](1)操行评定是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个学期内在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的表现所做出的小结与评价,主要由班主任负责。操行评定的目的在于:教育儿童奋发向上,肯定优点,找出缺点,指出努力的方向,鼓励儿童上进。(2)操行评定的一般步骤①学生自评。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设计编写测试题,学生对照自己的表现进行自评,填好测试题。②小组评议。评议小组必须由一些严肃认真、责任心强的学生及班组长构成。通过复议找出偏差,并计算总分,写出评语。③班主任评价。小组评议后,班主任根据小组评议和班级工作记录,综合分析,给每个学生写出切合实际的评语,并给定等级。等级一般分优、良、中、差四个级别,但“差”等应慎用。④信息反馈C班主任把评定的结果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告诉学生,必要时,做出解释。论述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正确答案:答案要点:(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引导和培养、塑造功能。社会对个体的要求或期望有体质、思想道徳、知识能力等多方面,学校通过各种教育活动促使学生达到规范的目标,学校教育不仅影响着学生发展的内容,也影响着学生发展的方向。(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功能。学校教育目标明确、有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能够有效地加速个体发展的进程。(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学校教育的内容大部分具有普遍性和基础性,对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具有长远的价值o(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学生个性的功能。学校教育能够根据学生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教育措施,促进学生特殊才能和个性的发展。在小学课程的实施中应注意哪些问题?正确答案:[参考答案]在小学课程的实施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认真落实课程计划,保证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课程无主科和次科之分,要强制性地落实,要保证学生全面发展。(2)面向全体学生,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打好基础。要对学生一视同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落下任何一个学生,为全民族素质打好基础。(3)保证不同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全而发展。小学各门课程在结构上是多样的,学生有的以接受式学习为主,有的以自主探索式学习为主。不同的学习方式都是学生发展必需的。在小学课程实施中,要组织引导学生以各种方式进行自主探索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试述小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特点与教育。正确答案:【要点解析】小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儿童入学标志着由游戏为主转为以学习活动为主,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是教育教学的基本目标之一。第一,感知能力的发展与教育。儿童入小学时感知能力达到了一定水平,可以在教师组织下进行简单的观察。第二,注意力的发展与教育。小学生的注意力在发展中一般已能按教师的要求进行听讲、读写、计算等学习活动。但他们的注意容易分散,无意注意占比重较大,注意的情绪色彩很明显。第三,记忆能力的发展与教育。小学生记忆能力的发展表现在三个方面:(1)由无意记忆为主发展为以有意注意为主。(2)由机械记忆为主向增强理解记忆发展。但从总体来看,小学生的记忆优势还在机械记忆方面。(3)由对形象事物识记为主,向增强对抽象内容识记能力的发展。第四,思维和语言能力的发展与教育。思维能力是认识能力的核心。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突出表现在由形象思维为主向以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等良好思维品质需要在小学教育教学中注意培养。第五,想象能力的发展与教育:小学生的想象能力在教育过程中得到迅速发展,但小学生的想象多属于再造性的想象,创造性的成分还不很多,这就需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断丰富其想象内容,发展想象力,更要特别注意创造性想象能力的培养,它对提高认识能力,乃至培养学生成为新时代的创造型人才,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意义学习正确答案:意义学习:奥苏伯尔认为,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己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试论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的规律。正确答案:[参考答案]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的规律表现为:(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首先,知识是智力活动的内容,没有知识作为内容,智力作为活动形式也就不存在了。从来没有离开知识的智力,人类大脑的思维活动,就是以一定的词语、概念所代表的知识作为材料的,离开了这些知识材料,思维就会成为无本之木;记忆、想象等智力活动,也无不是以知识和经验作为活动内容的。心理现象是脑的机能,这个机能是反映客观现实的,离开了客观现实,脑的机能就失去了意义,心理现象就不会产生。其次,智力是在知识掌握和知识运用过程中发展的。这就是说,没有记忆、思维、想象等智力活动过程,自然谈不上记忆、思维、想象的发展。再次,知识作为智力活动的结晶,本身就含有很高的智力价值。人类世世代代积累起来的浩如烟海的知识,都是运用智力的结果,它本身就含有很高的智力价值和科学的认识方法。只有让学生掌握和运用这些知识,才能为学生智力的发展奠定基础。事实表明,一个人的知识越丰富,对事物的观察就越敏锐、深刻,思维活动就越能在更广阔的领域进行,因而对事物的判断、推理,就会更正确。“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讲的就是这个道理。(2)学生智力发展是知识掌握的必要条件。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因而需要认识能力,需要认识活动。可以说,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知识(双基)的过程,就是运用认识能力开展认识活动的过程一一逐用观察能力开展观察活动获得教材的感性认识;运用思维能力开展思维活动,加工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掌握教材的概念、公式、定理、法则;运用记忆能力开展记忆活动,使知识保持在记忆中;运用心智和操作技能作业练习,分析解决具体问题,形成技能;而丰富的想象能力和积极的想象活动,则可以使感知超越形象,使记忆联系更广,使理解发散变通,使知识运用更富创造。教学实践也证明,学生智力发展的水平直接影响着知识掌握的深度、广度和速度,那些智力发展较好的学生,成绩往往比较优秀,而智力发展不够好的学生,学习往往比较困难。(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知识与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而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却不一定必然同步。大量事实说明,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与智力的发展成正比。因为从掌握知识到促进认识能力的发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心理过程。智力发展不仅与掌握知识的数量、质量有关,而且与获得知识的方法与思维方式有关。如果教师采用“填鸭式”教学,学生依靠死记硬背学习知识,对智力的发展不仅无益,而且会起阻碍甚至摧残作用。如果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教学,那么,就完全可能促进智力的发展。例如教给学生系统的有适当难度的知识;启发学生了解掌握知识的过程和获得知识的方法;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简述教学与教育、智育、上课的区别和联系。正确答案:教学与教育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教育包括教学,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进行教育,实现教育目的,促进学生全而发展的基本途径。除教学外,学校还通过课外活动、生产劳动、社会活动等途径向学生进行教育。另外,教学工作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学校教育工作除教学外,还有德育工作、卫生工作和后勤工作。教学与智育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智育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发展学生智力的教育,主要通过教学进行。一方面,教学既是智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德育、美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的途径;另一方面,智育虽然主要通过教学来实现,但也需要通过课外活动等才能全面实现。把教学等同于智育将阻碍发挥教学的作用。关于上课与教学,上课是教学的基本形式和主要途径,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教学除上课外,还有课外辅导等环节,上课对其他环节具有支配和决定作用。教学除了上课这种形式外,还有参观、活动等多种形式。专家点评:这种题型侧重于考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把握。学生对重点概念一定要把握准确。遗传正确答案: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解剖生理上的特点,这些生理特点也叫遗传素质。遗传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前提。简述学习动机的激发措施。正确答案:[参考答案]学习动机的激发措施有以下几种:(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境)o(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o(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表扬与奖励比批评与指责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但不可滥用外部奖励)o(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一般而言,归因于主观努力的方面均是有利的)。教师人格正确答案:教师人格:以教师角色为其重要的社会角色的教师主体,在其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履行角色责任和义务中自觉形成的相应的和相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简述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积极功能。正确答案: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积极功能:(1)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精神上的满足。(2)可以增强学生的群体意识、有助于正式群体的形成和巩固。⑶可以为学生个体提供及时而彻底的物质和精神援助。⑷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提高,促使个性和谐发展,人格更加完善。疏导原则正确答案: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教学中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正确答案:(1)相似性;(2)原有认知结构;(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简述教育的要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正确答案:[参考答案](1)教育者教育者是指影响受教育者的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发展变化的人。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是引导年轻一代,尤其是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的领路人。一个真正的教育者必须有明确的教育目的.理解他/她在实践活动中所肩负的促进个体发展及社会发展的任务或使命。(2)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学习、接受教育的人,是教育的对象,既包括在学校中学习的儿童、青少年,也包括接受各种形式成人教育的学生。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因而其主观能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受教育者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的程度以及学习的效果。比起教育者来,受教育者有其自身的特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目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背景或基础,并由此影响到各自的学习兴趣、能力或风格;不同的人在学习过程中所遭遇的问题与困难不同,进行有效学习所需要的帮助也不同;不同的学习者对于自身学习行为反思和管理意识与能力不同,从而影响到他们各自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因此,学习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活动。(3)教育措施为了达到一定的教育目标,教育者就必须釆用一定的教育措施,教育措施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教育内容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教的载体,主要包括各种教科书、教学参考书以及相关的电视影像资料、报刊、广播等信息载体等。教育手段是指教育活动中所釆用的方式和方法,既包括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所釆用的教和学的方式和方法,如讲、读、讨论、实验等,也包括进行教育活动时所运用的一切物质条件,如教具、实验设备、教育辅导材料等。(4)三要素之间的关系学校教育活动的三个要素有密切而复杂的关系,可以形成多种结构。在三要素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主要的关系和矛盾。两者分别作为教与学的主体存在于同一教育实践活动中,构成教育活动的复合主体,二者又具有互为主客体关系。在教的过程中,教育者是教的主体,受教育者是教的客体;在学习活动中,受教育者是活动的主体。他们有共同的教育活动对象,即教育内容。他们有共同的活动目的,即促进受教育者素质的全面发展。17.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素质教育本质特征的认识。正确答案:(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倡导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强调在教育中每个人都得到发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更不是只注重少数人的发展。(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使诸方面教育互相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但每一个学生都有其个别性,因此,教育还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既要充分发展学生的共性.又要重视学生的个性,把学生的差异性显示出来并加以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具有高度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人。(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这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第一,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第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根本所在。第三,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之所在。德育原则正确答案: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日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正确答案:[答案要点](1)深度加工材料所谓深度加工,是指通过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的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人们在获取信息时对它进行深度加工,信息的保持效果就可得到提高,并有利于信息的提取。(2)有效运用记忆术记忆术是运用联想的方法对无意义的材料赋予某些人为意义,以促进知识保持的策略。记忆术有:寻找记忆材料的规律,做一定的归类和整理,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记忆,将零散的材料用一定的方法串联起来,展开想象等。(3)进行组块化编码所谓组块,指在信息编码过程中,利用贮存在长时记忆系统中的知识经验对进入到短时记忆系统中的信息加以组织,使之成为人所熟悉的有意义的较大单位的过程。组块可以是一个字母、一个数字、一个单词、一个词组甚至一个句子,组块的方式主要依赖于人的过去的知识经验。(4)适当过度学习所谓过度学习,指在学习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5)合理进行复习首先,及时复习。即根据遗忘曲线的原理,在所学习的知识大面积遗忘之前进行复习;其次,分散复习优于集中复习。如把一个材料分成若干小块材料;再次,反复阅读与尝试背诵相结合,如适当地考一考自己;最后,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如读、听、说、写等综合进行。并列结合学习正确答案:并列结合学习:并列结合学习是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一般而言,并列结合学习比较困难,必须认真比较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才能掌握。动觉正确答案:动觉:复杂的内部运动知觉,它反映的主要是身体运动时的各种肌肉活动的特性,而不是外部事物的特性。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有哪些?正确答案: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依据主要有:(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每一堂课都有具体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师可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o(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不同,选择的教学方法也不同。(3)学生年龄特征。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不同,他们的知识准备程度和个性发展具有不同的特点和水平。因此,必须根据不同年龄特征釆用不同的教学方法。(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有些方法需要较长的时间,有些方法对教学设备的要求较高-(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这些因素也制约着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简述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作用。正确答案:教学大纲的作用:教学大纲是衡量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标准。是国家领导和监督学校教学工作的依据。教师必须全面透彻地掌握教学大纲的内容、体系和精神实质。此外,教师还应该了解相近学科的教学大纲,以保证学科之间的密切联系和衔接。教科书的作用:教科书是学生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便于学生预习、复习和做作业,同时也是学生阅读课外读物,进一步扩大知识领域的基础。教科书也是教师教学的基本材料,为教师备课、上课、布置作业、检査评定学生成绩提供了依据。什么是品德?其心理结构如何?正确答案:[参考答案]品德,又称道德品质,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倾向。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1)道德认识。是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道德认识的结果是获得有关的道德观念、形成道德信念。道德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2)道德情感。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3)道德行为。个体在一定的道徳认识指标和道徳情感激励下所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课程的类型有哪些?正确答案:[答案要点]课程类型是指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1)从课程任务的角度,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三种类型。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能力培养的课程。拓展型课程高度重视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拓展,关注学生知识视野的开拓,全方位发展学生各种不同的特殊能力。研究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2)从课程制定者的角度,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种类型。国家课程是指由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编制和审定的课程。属一级课程,管理权属中央级教育机关。地方课程是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机构和教育科研机构编制的课程,属于二级课程。学校课程是学校自身研究开发的课程,又称校本课程。如何理解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的平等关系?正确答案:答案要点: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对此应做如下理解:(1)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我国封建社会三纲五常的等级制度,推演到师生关系上就是师为生纲。这种不平等的师生观,其影响至今仍存在。不彻底消除这种影响,就不可能建立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2)严格要求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的关系。教育史上曾有过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专制型师生关系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放任型师生关系模式,都未能使师生关系得到妥善处理。所以严格要求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下,不仅师生关系和谐,而且学习效率高。27.心理辅导正确答案:心理辅导:所谓心理辅导,是指在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中,学校辅导教师运用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协助与服务,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环境,依据自身条件,确立有益于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的生活目标,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增强与维持学生心理健康,使其在学习、工作与人际关系各个方面做出良好适应。试述群体动力的表现。正确答案:群体动力的表现:教师在课堂管理中要善于利用群体动力,实现课堂的促进功能。(1)群体凝聚力。群体凝聚力指群体对每一名成员的吸引力。它可以通过群体成员对群体的忠诚、责任感、荣誉感、成员之间的友谊感和志趣等来说明。(2)群体规范。群体规范是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包括成文的正式规范和不成文的非正式规范。(3)课堂气氛。课堂气氛作为教学过程的软情境,它通常是指课堂上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课堂气氛具有独特性,不同的课堂往往有不同的气氛。(4)课堂上的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变化,取决于交往双方需要满足的程度。吸引与排斥、合作与竞争是课堂上主要的人际关系。简述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并分析如何通过教学促进迁移。正确答案:[答案要点](1)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学习材料的相似性;原有认知结构;学习的心向与定势。(2)促进迁移的有效教学。①精选教材;②合理编排教学内容;③合理安排教学程序;④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试述我国小学德育的主要原则以及贯彻这些原则的基本要求。正确答案:【要点解析】我国小学德育的主要原则有:(1)导向性原则。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由于小学生正处于品德形成的阶段,可塑性强,这就要求学校德育要坚持导向性原则,为学生的品德健康发展指明方向。贯彻导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学校德育必须目的明确,方向正确,引导学生把平时的学习、劳动和生活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联系起来。②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中共十五大提出了跨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与任务,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我国教育要以邓小平“三个面向”为指导,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③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把坚持共产主义的方向性与学生日常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努力做到言行一致。教育者要教育学生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在加强对学生提出德育要求和进行评价时则要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把先进的要求和普遍性的要求结合起来,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奋发向上,向着更高更远的道德品质迈进。(2)疏导原则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疏导原则就是循循善诱原则。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很善于诱导,它的学生颜回对孔子循循善诱作了极高的评价。颜回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贯彻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讲明道理,疏导思想。对小学生进行德育,要注重摆事实,讲道理,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启发他们自觉认识问题,自觉履行道德规范。教师要摆事实,讲道理,循循善诱,启发自觉,以理服人,并以榜样教育学生。②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小学生活泼爱动,兴趣广泛,喜欢参加自己爱好的活动。德育要善于把学生的积极性和志趣引导到正确方向上来。在具体的德育工作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向学生宣传社会上的模范、榜样事迹,宣传学生中的典范,通过先进榜样的形象,加以说理教育,激发学生的上进心。③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对学生表现出的积极性和微小进步,都要加以肯定,多加赞许、表扬和激励,引导他们逐步向前,以培养他们的优良品质。(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在进行德育的过程中,既要尊重、信任和爱护学生,又要向学生提出合理、明确的要求,给以必要的指导和监督,对其缺点错误进行严肃批评。德育原则之一是以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和思想品德形成规律为依据。严格要求和尊重信任是辩证的统一。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当我们对一个人提岀很多要求的时候,在这种要求里也就包含着我们对这个人的尊重”。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尊重和相信学生的人格和能力,是严格要求的前提。只有真诚地热爱和关怀学生,才能提出合理的要求,也只有在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提出的严格要求,才能促使学生自觉地按照要求,去规范自己的言行,克服困难,完成既定的教育任务。没有严格要求就没有教育。教育者在贯彻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时,要注意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①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充分尊重和相信学生的人格和上进心,不以成见看人,爱护、尊重与信赖学生是一个优秀教师的基本品德,也是教好孩子、获得所期望的良好效果的一个重要条件。皮格马利翁效应正充分证明了这一点。②在尊重信任学生时,坚持严格要求,防止无原则地迁就和放任;在严格要求时,要相信他们的力量和能力;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道德水平提出合理、明确、具体、适度的要求,这些要求应是经过一定努力能够实现的;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教育者在贯彻执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时,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到正确、合理和恰当,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③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有统一的要求,同时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要认真执行,对合理的、正确的要求,要坚持贯彻,对不合理的或不正确的要求,要及时改正。(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要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在学校内,校长、班主任、各科教师和全体职工等,都要在学校党组织和校长的统一领导下,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形成一股统一的教育力量,按照一致的培养目标和方向,统一教育的计划和步骤。②要统一社会各方而的教育影响。学生思想觉悟和道德面貌的培养,是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教育和影响来实现的,因此学校与家庭和社会的有关机构要建立和保持联系,形成一定的制度;要及时和定期地交流情况,研究学生的教育状况,制订互相配合的方案;要分工负责,共同努力,来控制和消除环境中对学生不良的自发影响。③对学生进行德育要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做好衔接工作,使对学生的教育前后连贯一致。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复杂、逐步提高的过程,德育工作必须耐心细致,防止时紧时松,时宽时严,断断续续。(5)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徳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囚材施教不但是我国古代教学经验的结晶,还是现代教学必须坚持的一条重要原则,它具有非常丰富的现代价值。实行因材施教,对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学生,他们的品德发展既有一般规律、年龄特征,又有各自的个性、优点与不足,德育要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了解每个学生。②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由于学生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环境、成长经历和个性特点、内心的精神世界,因而对他们的教育必须有的放矢,釆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因材施教,努力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③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学生思想认识与品德的发展有明显的年龄特征,因而进行德育有必要研究和弄清每一个年级学生的思想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对小学德育作整体规划,系统安排,以保证德育切合小学生实际,具有连贯性和巩固性。简述原型内化阶段的教学要求。正确答案:[答案要点](1)动作的执行应遵循由出声的外部言语到不岀声的外部言语再到内部言语的顺序,不能颠倒。(2)在开始阶段,操作活动应在言语水平上完全展开,即用出声或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完整地描述原型的操作过程,然后,再逐渐缩减。(3)注意变换动作对象,使活动方式得以进一步概括,以便广泛适用于同类课题o(4)在转化过程中,也要注意活动的掌握程度.不能过早转化,也不宜过迟,而应适时。简述桑代克联结学说的主要内容。正确答案:桑代克通过其著名的饿猫出迷箱试验,提出学习不是建立观念之间的联结,而是建立刺激一反应联结,即在一定的刺激情境与某种正确反应之间形成连接,其中不需要观念或思维的参与。桑代克通过试验提出了三条主要的学习律: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1)准备律。学习者在进入某种情境时具有的预备性反应倾向会影响到某种反应的学习,学习者如果有某种反应行为的预备性倾向,当他做出了这种行为时,他就会有满意感;假如他不做出这种行为,他会产生烦恼。(2)练习律。对于已经形成的某种情境或某种反应的联结,正确地重复这一反应会增强这一联结。(3)效果律。这是最重要的学习规律,指一个联结的后果会对这个联结有加强或削弱作用。在对某个情境作出一个反应后,如果伴随着一种满意的事件,那这个反应与情境之间的联结就会增强,反之,就会减弱。桑代克的学习联结说,以实验研究为基础,提出了西方最早、最系统的学习理论,他用此联结取代了传统的联想主义的观念之间的联结,提岀学习无须意识参与的观点。简述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是什么。正确答案:(1)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2)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3)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了一定程度,使人类的间接经验得以传递:(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组织者”一般呈现在要学习的材料之前。正确答案:正确“组织者”一般呈现在要学习的材料之前,称为“先行组织者”,也可以在学习材料之后呈现。它既可以是在抽象、概括性上高于学习材料的材料,也可以是具体概念,在抽象、概括水平上低于学习材料。简述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课吋计划差异的表现。正确答案:简述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课时计划差异的表现。对教师课时计划的分析表明,与新教师相比,专家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具有预见性。专家教师的课时计划只突出课程的主要步骤和教学内容,相反,新教师却把大量时间用在课时计划的纸节上;专家教师的课时计划修改与演练所需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正式计划之外,而新教师要在临上课之前针对课时计划做演练。在两个平行班教同样的课时,新教师往往利用课间来修改课时计划。一般来说,专家教师认为,教学的细节方面是由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行为所决定的,而新教师的课时计划往往依赖于课程的目标,不能够把课堂教学计划与课堂情境中的学生行为联系起来。另外,专家教师在制定课时计划时,能根据学生的先前知识来安排教学进度,课时计划具有灵活性;而新教师仅仅按照课时计划去做,不会随着课堂情境的变化来修改他们的计划。同时,在备课时,专家教师表现岀一定的预见性,而新教师则认为自己不能预测计划执行时的情况。组织好小学生的课外活动对教师有哪些方面的要求?正确答案:教师若要出色地完成组织和指导课外活动的任务,必须做多方面的准备和努力。要开展好课外活动,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教师至少要在某一方面具有特长和兴趣爱好,有能使学生叹服的“绝招”,这是指导教师的地位能否在学生心目中真正确立的保证。教师要对自己指导的活动领域有足够的、超出于学生的了解,包括历史与现实、知识与人物,这样才能发挥咨询的作用。(3)教师要调整与学生的关系。在课外活动中,师生间的关系更具平等、合作、相互尊重的特点,学生的年级越高,就越是如此。(4)课外活动要求教师有比课堂教学更强的组织能力。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兴趣爱好的一般倾向,而且要掌握学生的个别差异。不仅要组织好学术型、科技型、艺术型的学生及相应的活动,而且更要关注那些没有突出才能和明显的兴趣爱好的学生。要善于发现和培养他们某一方面的兴趣,并安排欣赏性、收藏性、实用性、服务性的活动小组,吸收他们参加。(5)为了丰富课外活动的内容和经验,为了深入开展有关课外活动的教育研究,教师还需注意收集有关资料和认真记录、总结自己所指导的课外活动,不断提高活动质量。由此可见,课外活动对于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有重要作用。标准化成就测验的优点有哪些?正确答案:标准化成就测验是指由专家或学者们所编制的,适用于大规模范围内评定个体学业成就水平的测验。标准化成就测验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客观性在大多数情境下,它是一种比教师自编的测验更加客观的测量工具,从制定的方法、内容的选释,到最后进行施测,都比较科学、客观,能更加客观地反映测试的情况,为决策者服务。(2)计划性专家在编制标准化测验时,己经考虑到所需要的时间和经费,因此它比大部分的课堂测验更有计划性。标准化成就测验有一套比较完备的体系,严格按照各个步骤进行,遵照详细的规章制度,富有完备的计划性。(3)可比性标准化测验由于具有统一的参照标准,使得不同考试的分数具有可比性,按照统一的参照标准,使得结果真实可信,且具有对比度,对照其他测验所得出来的结果,可进行多个维度的比较。系统脱敏法正确答案:系统脱敏法:系统脱敏的含义是,当某人对某事物、某环境产生敏感反应(害怕、焦虑、不安)时,我们可以在当事人身上发展起一种不相容的反应,使对本来可引起敏感反应的事物,不再发生敏感反应。简述培养创造力的途径和方法。正确答案:培养创造力的途径和方法有:(1)创设有利于个体创造力发展的环境。(2)实施教育创新,开展创新教育。改革评价机制;改革现有课程;重视健康人格的培养;培养非逻辑思维能力。(3)开发个体创造力的具体方法。①智力激励法(头脑风暴法);②信息交合法;③联想法;④综摄法。基础教育的入门性体现在哪些方面?正确答案:基础教育的入门性体现在:一是各项教育任务的要求是基本的、初步的、浅近的,是小学生可接受的;二是凡要求学生掌握的,必须是扎实的、牢固的,这样的基础才是坚实的。(2006年9月)我国古代有一名儿童叫方仲咏,自幼聪慧,尤有做诗天赋,其父爱慕虚荣,只管他在邻里间到处炫耀。这样,不觉间方仲咏长大成人,可遗憾的是,他的各方面才能却“泯然众人矣”。请你用影响人身心发展因素的相关理论对这一案例进行分析。正确答案:(1)个体身心发展的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受到遗传素质、成熟、环境和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学校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它对个体的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2)遗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夸大的。(3)环境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环境是围绕在个体周围并对个体发展自发的发生影响的外部世界。人一生下来,就受到环境影响,在环境的影响下发展着。一个人的身心能否得到发展和发展到什么程度,都与他的社会环境分不开,社会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的客观条件,对人的身心发展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但是,人们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人是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接受环境的影响,同时也改造着环境,并在改造环境中改造着自己。(4)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影响人的一种活动,教育对人的发展,特别是对年轻一代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这是因为: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规定着人的发展的社会方向;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5)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个体主观能动性是其身心发展的动力,而人的主观能动性是通过人的活动表现出来的,人的潜能和素质的发挥也是在人的活动中实现的。离开人的活动,遗传素质、环境和教育所赋予的一切发展条件,都不可能成为人的发展的现实。所以,从个体发展的各种可能性变成现实这一意义来说,个体的活动是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本案例中的方仲咏,自幼聪慧,说明其先天遗传素质为其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但其父却忽视了环境、教育和个体主观能动性等因素对他发展的影响,最终导致他泯然众人。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在个体身心发展的过程中,遗传素质、环境、个体主观能动性和学校教育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都要引起重视。简述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正确答案:[参考答案]学生心理发展有四个基本特征。(1)连续性和阶段性。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当某些代表新特征的量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取代旧特征而处于优势的主导地位,表现为阶段性的间断现象。但后一阶段的发展总是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发生的,而且又萌发着下一阶段的新特征,表现出心理发展的连续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在正常条件下,心理的发展总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尽管发展的速度可以有个别差异,会加速或延缓,但发展是不可逆的,也不能逾越。(3)不平衡性。心理的发展可以因进行的速度、到达的时间和最终到达的高度而表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模式。(4)差异性。个体的心理发展总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但在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又往往是千差万别的。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徳发展理论。正确答案:(1)前习俗水平(0〜9岁)第一阶段,服从与惩罚定向:只从表面看行为后果的好坏。盲目服从权威,旨在逃避惩罚。第二阶段,朴素的利己主义:只按行为后果是否带来需求的满足以判断行为的好坏。(2)习俗水平(10〜20岁)第一阶段,寻求认可定向:寻求别人认可,凡是成人赞赏的,自己就认为是对的。第二阶段,遵守法规定向:遵守社会规范,认定规范中所定的事项是不能改变的。(3)后习俗水平(20〜)第一阶段,社会法制定向:了解行为规范是为维护社会秩序而经大众同意所建立的。只要大众取得共识,社会规范是可以改变的。第二阶段,良心或普遍的道德原则:道德判断以一个人的伦理观念为基础。个人的伦理观念用于判断是非时,具有一致性与普遍性。结合教学实际,试论述教师的劳动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正确答案:[参考答案]一般认为,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因为创造性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学生充分地实现自我,施展自己的才华,而且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形成,所以创造性是学校教育不应忽视的重要培养目标之一。而教师的劳动无疑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工作。(1)教师劳动的创造性,首先表现在因材施教上。教师不仅要针对集体的特点(共性特点)进行教育,而且还要针对学生的个体特点(个性特点)进行教育。通俗地说,就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如果“一刀切”“一锅煮”,必然会导致教育的失败。我国以往的教育过分强调共性而忽视个性的发展,导致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创造性不足。有位教育专家说过,没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是培养不出创新精神的学生来的。这就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较大的创造性,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2)教师劳动的创造性,其次表现在对教育教学原则、教育教学方法、教育教学内容的运用、选择和处理上。教育有规律可循,有原则可遵,但无死框框可套,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尤其是教育的对象是复杂多变的人,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运用什么原则以及怎样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创造性。同样,教育有方法可依,但无定法可抄。教育内容不同,教育对象不同,教育条件和教育水平不同,所运用的教育方法也不同。同样的教育方法在一种情况下是适用的,而在另一种情况下可能就完全不适用。照抄别人的或以往的经验,通常是不能达到目的的。因此,教师必须根据不同情况创造性的选择教学方法,并经常寻求和探索新的更有效的教育方法。(3)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还表现在对教学内容的处理和加工上。教师备课就是在深入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教材的加工,就像导演对剧本的再创造一样,教师对教材也需要再创造。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围着教材转,教材是“圣经”,是“唯一”,教师只要紧扣教材、落实教材,就算完成教学任务。知识来源于生活。教材作为基础,其他的素材则来源于“生活课程”。这就需要教师在充分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适当地“剪裁”或“加工”,使之更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更适合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训练和提升。(4)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最后还表现在教育机智上。简单地说,教育机智就是一种对突发性教育情境做出迅速、恰当处理的随机应变的能力。教育工作并不是千篇一律的,教育条件不可能毫无差异地重复出现,因此,教育工作绝没有一个固定的程式和模式。教无定法,教育是心灵的撞击,是情感的交融和呼应。在这种情感的交融中,教育情境往往是难以控制的,事先预设不到的情况随时可能发生。教师要善于捕捉教育情境的细微变化,迅速机敏地采取恰当的措施。富有创造性的教师,常常能够巧妙地利用突然发生的情况,或者创设新的情境把教育活动引向深入,或者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使教育活动更加生动活泼。在课堂上,意想不到的事情经常出现,如果教师处理得不恰当,就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总之,教师劳动具有丰富而独特的创造性。真正的教学,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经历一个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使他们获得生命的成长。而要达到这种情境,教师必须开展创造性的劳动。一些教师之所以会感到自己的劳动枯燥乏味、缺乏创造性,并不在于教师劳动本身不具有创造性,而是在于他们没有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劳动所包含的创造性,或者根本就没有去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试述程序性知识与陈述性知识的区别与联系。正确答案:【要点解析】(1)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区别:①从功能上来看,前者是用于说明事物的状况、特点及关系,回答“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后者是用于发出行为的指令,从而对某些信息进行识别或转换,做出某些动作,解决“怎么做”的问题。②从测量的方式来看,前者可以通过“陈述”或“告诉”的方式测量;后者只能通过观察人的行为间接测量。③从心理表征来看,前者主要以命题和命题网络的形式表征;后者以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表征。④从激活和提取的速度来看,前者激活速度慢,其提取往往是一个有意识的搜寻过程;后者激活速度快,能相互激活。⑤从学习与遗忘速度来看,前者习得速度快,遗忘也快:后者习得速度慢,遗忘也慢,尤其是运动技能,一旦达到熟练程度就几乎不再遗忘。(2)程序性知识与陈述性知识的联系:①陈述性知识的获得是学习程序性知识的基础;②程序性知识获得后也为获取新的陈述性知识提供了可靠的保证。46.简述课外活动实施的基本原则。正确答案:[参考答案]课外活动实施的基本原则为:(1)自愿性和自主性原则自愿性和自主性原则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需要,自愿地选择他要参加的活动,选择他要读的书,自由自主地进行学习和活动。学生是课外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2)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原则课外活动不能只注意培养少数“尖子生”,应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要求教师要善于在课内外观察、了解学生,分析他们的特点,发现、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爱好,让每个学生都能按照自己的爱好,自愿地参加活动,在活动中发展其兴趣和特长。(3)实践性原则活动性、实践性是课外活动的基本特点。课外活动的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独立实践的过程。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动脑、动手和参加一定的社会实践,亲自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和思想品质。通过实践活动,还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4)科学性和教育性原则科学性,就是指课外活动的内容是科学的,观点正确,健康向上的。活动的形式、方法也是科学的,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教育性,指活动要富有教育意义,寓教育于活动之中。(5)因地、因时制宜的原则开展课外活动不能千篇一律,必须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不同地区由于经济的发展程度和文化的差并,以及同一地区不同学校所处的环境和条件等差异,都决定了课外活动的开展要因地因时制宜。(6)形式、方法多样性的原则开展课外活动,要按照活动的目的、内容和特点.采用不同的活动形式和活动方法,丰富多彩的内容、形式和方法,为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创造一个优化的环境和条件。这是课外活动的一个重要特色。班级授课制正确答案: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问题空间正确答案:问题空间:个体对一个问题所达到的全部认识状态,包括起始状态、目标状态以及由前者过渡到后者的各中间状态和有关的操作。论述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正确答案:【要点解析】一般来说,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与内化三个阶段。(1)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两种。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不知不觉地受到群体的压力而产生的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服从是受到他人或规范的压力,个体产生的符合他人或规范要求的行为。依从阶段的特征表现为:行为、观点是受外界影响而被迫发生的,行为具有盲目性、被动性、不稳定性,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处于依从阶段的态度与品德,其水平较低,但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阶段,是态度与品德建立的开端环节。(2)认同。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自觉自愿地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岀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认同阶段的行为具有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等特点。榜样的特点、榜样行为的性质、示范的方式等都影响着认同。(3)内化。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此时,稳定的态度和品德即形成了。自述法正确答案:自述法:通过学生书面形式的自我描述来了解学生生活经历及内心世界的一种方法。简述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正确答案:[答案要点]加涅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学习水平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把学习分为八类,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学习层级结构。依次是信号学习、刺激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或原则学习、解决问题学习。52.简述动机的含义及功能。正确答案:[答案要点]所谓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动机一般具有以下三种功能:(1)激活功能,即动机能激发人产生某种活动。(2)指向功能,即在动机的作用下,人的行为将指向某一目标。(3)强化功能,即当活动产生以后,动机可以维持和调整活动。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是什么?正确答案:[参考答案]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包括:(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3)学生特点;(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小学班主任的常规工作主要包括哪些方面?正确答案:(1)了解学生班主任要实现对本班级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首先要全面正确地了解和硏究学生。班主任对学生个体的了解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个体的思想品德、个体的学习、个体的身体状况、个体的心理、个体的家庭。(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3)建立学生档案建立学生档案既是管理手段,也是教育手段,是班主任的一项基本性工作。班主任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初上,对掌握的材料进行分析处理,并将整理结构分类存放起来,即建立学生的档案。建立学生档案一般分四个环节:收集一一整理一一鉴定一一保管。(4)个别教育班主任面对几十个学生,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因而思想品德、个性特征、智力水平、生活方式、兴趣爱好、身体素质各不相同。班主任必须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根据学生的个别特点进行教育,才能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对于不同的学生,班主任应该区别对待。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都有所获益。(5)班会活动班会活动是班主任进行教育活动的重要手段,是培养优良班集体的重要方法,也是养成学生活动能力的基本途径,所以它成为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6)协调各种教育影响班主任一要统一科任教师的影响。应向科任教师介绍学生情况;有计划地听课,共同研究教学方法;协调科任教师布置作业、测验和自学辅导;组织科任教师参加班集体奋斗目标的研讨、制订;树立科任教师的威信;加强科任教师间的团结;争取科任教师参加班上的各种课外活动。二要统一学校领导的影响。三要统一班委会的教育影响。四要统一少先队的影响。五要统一家庭的教育影响。六要统一社会的教育影响。(7)操行评定操行评定是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个学期内在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的小结与评价。主要由班主任负责。小学生的操行评定在低年级一般由班主任来做,到高年级可以先由学生小组互相讨论,然后由班主任写出评语。写评语的工作不能交给学生。(8)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班主任工作计划的制订和总结,是班级工作不可缺少的环节,是班主任工作达到预定目的的重要保证。班主任工作计划一般分为学期计划、月或周计划以及具体的活动计划。学期计划比较完整,一般包括三大部分:①基本情况。②班级工作的内容、要求和措施。③本学期中主要活动与安排。班主任工作总结是班级工作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它既是对工作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也是对工作质量的全面评估,以便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班主任工作总结一般分为两类:全面总结和专题总结。一般在学期学年末进行。做好总结应注意两点:平时注意对班主任工作资料的积累;注意做阶段小结。儿童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有哪些?正确答案:[参考答案]儿童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包括:(1)生长发育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生理学上,将儿童青少年的发育过程大致分为婴儿期、幼儿前期、幼儿期、童年期、青春发育期。(2)生长发育速度的不均衡性。有两个生长高峰期或生长突增阶段,一是胎儿时期到1岁;二是青春期。(3)各器官系统发育的不均衡性。(4)生长发育的心理社会性。发育包括身体的发育和心理的发育两个方面。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有哪些好处?正确答案: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有以下好处:(1)可以使学科内容更容易理解;(2)有助于学科知识的记忆;(3)从结构中获得的基本概念原理将有助于以后在类似的情境中去广泛地迁移应用;(4)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5)对学科基本原理的理解可以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加涅对信息加工模式是这样解释的:来自环境中的刺激作用于学习者的各种感受器,如眼、耳等,并通过感觉登记器进入神经系统,信息首先在感觉登记器中进行编码,最初的刺激以映象的形式保持在感觉登记器中,保留0.25〜2秒,经过注意和初步加工,信息进入短时记忆,之后再次对它进行编码,这时,信息以语义的形式储存下来。短时记忆中,信息保持的时间也很短,一般只保持2.5-20秒,但是如果学习者不断复述信息,信息在短时记忆里可以保持得长一些..但也不超过一分钟。经过对信息的复述及组织,经过对它的精细加工,从而与原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信息可以被转移到长吋记忆中进行储存,以便在以后需要的时候再回忆起来。具体到学习活动中加涅又把学习按照从不知到知的过程分成八个阶段,即:动机阶段、了解阶段、获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操作阶段和反馈阶段。加涅对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的分析对我们理解学习和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但加涅是个典型的折中主义者,从他的理论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到行为主义的影子。简述智力与创造性的关系。正确答案:[答案要点]智力与创造性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二者既有独立性,又在某种条件下具有相关性。具体有以下几方面:(1)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2)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⑶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⑷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上述关系表明,高智商虽非高创造性的充分条件,但可以说是高创造性的必要条件。论述班主任如何做好后进生的教育工作。正确答案:[参考答案]做好后进生工作,在班主任的个别教育工作中处于首要地位。如果教育未尽到责任,使他们越变越坏,最后走向犯罪道路,将对社会造成很大的破坏力;如果把后进生教育好了,则可以把原来的“负值”转化为“正值”。大量的事实表明,后进生也是学生,是可教育好的对象。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对班主任工作能力的检验,也是职业责任感的体现。要做好后进生的教育工作,班主任应注意如下几点:(1)关心爱护,尊重人格后进生特别需要温暖和关爱,因为他们经常遭到同学的嘲笑,家长的抱怨,老师的批评。他们人格上得不到尊重,自然地就会与老师、同学、家长处于对抗状态。因此,班主任应充分理解他们的处境,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尊重他们的权利和义务、意愿和情感、意见和要求,要信任他们,关心他们,启发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鼓励他们向前看。总之,班主任只有从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去关心和爱护他们,让他们感悟到教师的爱心和期待,他们才能重新点燃起希望,自觉地将教师的爱转化为自己行动的内部力量。(2)捕捉亮点,正面引导后进生并不是一切都差,也有好的方面和“闪光点”等积极因素。作为班主任要长善救失,一分为二地看待后进生,善于利用“闪光点”作为推动后进生的动力和转化的良好开端,时时细心观察,努力发现和挖掘他们身上的长处,如学习成绩不佳的学生可能集体观念强,可能在课外活动、艺术活动方面有特长,纪律观念差的学生可能在公益劳动方面很积极等,这些好的表现哪怕并不起眼,或很不稳定,也要精心呵护,给予恰当的鼓励,让他们感受到尊重、信任和支持;同时,班主任也要严格要求他们,诚恳而热情地指出他们的缺点,帮助他们克服问题,切不可姑息迁就。当然对他们的批评一定要注意准确性和启发性,要把握分寸和场合,注意启发学生认识问题,能起到正面教育作用。任何学生都有积极的一面,班主任若能利用这些积极因素去克服消极因素,就能起到激励后进生提高的效果。(3)讲究方法,善抓时机首先,循循善诱,囚势利导。一些后进学生逆反心较强,吃软不吃硬,如果对他们正面批评,往往压而不服,必须立足于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使其从内心深处认识错误,做到心悦诚服,乐意改正。其次,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由于后进生的类型、特点、成因和所犯错误的性质、原因、情节各不相同,解决问题的方法绝不能千篇一律,必须针对不同情况釆取不同的方法。再次,给后进生提出适当的目标要求。给后进生确定目标应根据可接受性和发展性原则,由易到难、由小到大、由少到多,使目标真正起到激励作用,而不是高不可攀,望而生畏。最后,善抓教育契机。所谓教育契机是指教育学生的最佳时机,如进人新班级,或新学期开始,学生往往都会调整自己的目标和愿望,这时班主任如果能主动给以热情关怀、鼓励和帮助,顺势推动其将目标愿望付诸行动,一般都会有较好的效果。阐述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因素。正确答案:【要点解析】班杜拉等人的研究指出,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这个效能信息源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最大。一般来说,成功经验会提高效能期望,反复的失败会降低效能期望。如果将成功归因于外部的不可控的因素就不会增强效能感,把失败归因于内部的可控的因素也不一定会降低效能感。因此,归因方式直接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形成。(2)替代经验。人的许多效能期望是来源于观察他人的替代经验。其中的关键因素是观察者与榜样的一・致性。(3)言语劝说。因其简便、有效而得到广泛应用,但缺乏经验基础的言语劝说其效果则是不巩固的。(4)情绪唤醒。班杜拉在“去敏感性”的研究中发现,高水平的唤醒使成绩降低而影响自我效能,当人们不为厌恶刺激所困扰时更为期望成功。试述合理评分的过程。正确答案:在评分过程中,常常存在计分主观性的问题。因此,评分标准一定要与测验的编制计划和实际的编制工作保持连续性,确保整个评价活动是根据统一的标准进行的,以保证评价结果是教师所预期的信息,具有较高的信度。能够对教学活动发挥积极作用。合理的评分过程应包括如下步骤:①收集有关学生的信息,信息可以来源于不同类型、性质的测验甚至观察的评价方式。②系统记录评价的结果,并随时保持最新的结果。③尽量将收集的资料量化。用数据来表示学生的学习情况。④为了把评价的重点放在最终的学习成就上,教师需要加大最后测验得分的权重。⑤评价应该以成就为依据,不要把其他特征的评价和成就评价混杂起来。简述教师可充当哪些角色?正确答案:(1)教书育人的角色:①人类知识的传授者;②言传身教的教育者。(2)行政管理的角色:①学生集体的领导者;②课堂纪律的管理者。(3)心理导向的角色:①人际关系的协调者;②心理卫生的工作者。(4)自我定向的角色:①孜孜不倦的学习者;②学生家长的代理者。联系教学实际,说明学习策略的层次分类。正确答案:【要点解析】一般来说,学习策略可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三个方面。(1)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有助于有效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一般而言,认知策略因所学知识的类型不同而有所不同,针对陈述性知识的有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针对程序性知识则有模式再认策略和动作系列学习策略等。(2)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包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计划策略、监视策略和调节策略,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安排和调节学习过程。(3)资源管理策略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环境和资源的策略,有助于学生适应环境并调节环境以适应自己的需要,对学生的动机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以及社会资源利用策略等。关于发现教学的教学设计,布鲁纳提出的原则是什么?正确答案:关于发现教学的教学设计,布鲁纳提出了四项原则:(1)向学生解释清楚学习情境和教材性质。(2)配合学生的经验,适当组织教材。教师要在研究教材和学生实际的基础上,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一个一个的发现过程。教师要仔细设计要问的问题,排列好例子,确保参考材料和设备充足,以促进学生进行自我发现。(3)根据学生心理发展水平,适当安排教材难度与逻辑顺序。(4)材料难度要适中,以维持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材料太容易,学生缺乏成就感;材料太难,学生容易产生失败感。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正确答案:[参考答案]心理健康标准是心理健康概念的具体化。主要有六条标准:(1)对现实的有效知觉。能客观的看待问题,正视现实,对社会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困难和矛盾能有效地认识和改造,既不逃避现实,也没有想入非非的困扰。(2)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不会因为理想和现实的差距过大,而产生自责、自怨或自卑等不健康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