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中药药理中药药动学_第1页
第中药药理中药药动学_第2页
第中药药理中药药动学_第3页
第中药药理中药药动学_第4页
第中药药理中药药动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中药药理中药药动学第1页,共4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第五章

中药药动学第2页,共4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中药药动学(Pharmacokinetics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PKofTCM):

是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借助于动力学原理,研究中药单、复方及中药活性成分、组分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体内时量-时效关系,并用数学函数加以定量描述的一门学科

§1

中药药动学概述研究意义:

1.揭示中药的作用机制及药效的物质基础,有

助于阐明中医药传统理论的科学内涵2.阐明方剂组方原理及配伍规律

3.指导中药制剂的工艺筛选、质量评定及剂型

改革,为中药新药研制提供研究思路

4.指导中医临床用药,为优化给药方案提供依

5.使中药更易被世界医学所理解,促进中西医

文化的交流第3页,共4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一、中药的体内过程跨膜转运

中药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中,

首要环节是跨膜转运

*跨膜转运有两种形式:被动转运和主动转运第4页,共4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弱酸性药物弱碱性药物

HAH++A-BH+H++B[H+][A-][H+][B]

Ka=Ka=[HA][BH+][A-][BH+]10pH-pKa=10pH-pKa=[HA][B]

当[HA]=[A-]或[B]=[BH+]时,pH=pKa。所以pKa:药物在溶液中50%离子化时的pH值*中药成分复杂,又很难确定其pKa,故研究中药的跨膜转运难度较大第5页,共4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

如:采用Caco-2细胞模型观察了川陈皮素的跨膜转运机制,结果发现川陈皮素的跨膜转运主要是被动扩散,并在转运过程中存在P-糖蛋白(P-gp)的外排作用*Caco-2细胞来源于人体结肠腺癌细胞,能分化成上皮样单层细胞,其渗透特征与小肠类似,故可作为研究小肠上皮细胞药物转运和代谢的体外模型第6页,共4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2.吸收

中药大部分为血管外途径给药,其中口服是最常用的给药方法

研究内容:吸收量

吸收机制

吸收速率

生物利用度

影响吸收的因素等

中药成分复杂,存在着可吸收和不可吸收的部分实验:大鼠在体小肠原位灌注法,发现附子总生物碱中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在大鼠小肠内的吸收属于一级吸收动力学过程第7页,共4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3.分布

药物(中药可吸收成分)在体内分布大多是不均匀的,这主要取决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各器官的血流量、组织亲和力、血脑屏障等因素

研究内容:与血浆蛋白结合的情况

分布的速度与数量和分布范围

组织的亲和力

各种屏障效应等第8页,共4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

4.代谢大多数脂溶性药物(中药中可吸收成分)主要在肝脏代谢,部分也可在其他组织,被有关的酶催化而进行化学变化

研究内容:代谢途径及相关的代谢酶

代谢产物及其有无活性或毒性现象

肝药酶诱导或抑制现象

肝功能不全时对药物转化的影响

中药肠菌代谢情况第9页,共4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

代谢方式:I相氧化、还原、水解;II相结合

代谢结果:(1)代谢物活性降低

葛根素的代谢产物为大豆黄素4’,7-二-O-硫酸盐、大

豆黄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大豆黄素4’-O-硫酸盐、

大豆黄素而失效(2)形成活性代谢物

★经肠道菌群代谢形成活性代谢物后发挥作用,如大黄结

合性蒽苷需在大肠内细菌酶的作用下水解为苷元,刺激

大肠黏膜下神经丛使肠蠕动增加而发挥泻下作用

★在肝脏或其他组织代谢后产生活性代谢物发挥作用,如

天麻中的天麻素吸收入血后分解为天麻苷元,发挥镇静、

抗惊厥作用第10页,共4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5.排泄

中药可吸收成分在体内经吸收、分布、代谢后,最终以原形或代谢产物经不同途径排出体外

研究内容:主要排泄途径如经尿、粪、胆汁排泄

的比例及排泄速率

尿中有效成分的原型和/或活性代谢物

有无肾小管主动分泌和被动再吸收

肾功能不全时对排泄的影响

经胆汁排泄的药物有无肝肠循环如:人口服中药复方麻黄汤煎液,发现:麻黄生物碱除一小部分的甲基麻黄碱以原形排泄外,麻黄碱、伪麻黄碱、甲基伪麻黄碱、去甲基麻黄碱则主要经代谢后从尿液排出第11页,共4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

二、中药体内药量动态变化规律

中药中可吸收成分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使其在不同器官、组织、体液间的浓度不断发生着变化,这些变化是一个随时间变化的动力学过程为描述这种动态变化,一般采用绘制曲线图,选配合适的动力学模型,建立数学方程,然后计算出药动学参数第12页,共4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

1.中药时量关系

以时间为横坐标,药物的数量(如血中药量、血药浓度、累计尿药量)为纵坐标,绘制出反应药物(中药)时量关系的曲线,以阐明药物的体内过程动态变化规律

A:静脉注射

B:血管外给药第13页,共4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基本参数(1)吸收定量参数

吸收速率常数(Ka):反映吸收的快慢情况

生物利用度(F):吸收利用的程度

药峰浓度(Cmax):指给药后达到的最高血药浓度

药峰时间(Tmax):指给药后达到峰浓度所需的时间

吸收半衰期(t1/2Ka)

血药浓度曲线下面积(AUC)(2)分布定量参数

表观分布容积(Vd):表示药物在体内分布程度的

假想容积,可反映中药分布

的特点第14页,共4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3)消除定量参数

消除速率常数(Ke):指单位时间内药物消除的

百分率,可反映消除的快

慢,Ke大,消除速率越快

消除半衰期(t1/2):一般指血浆半衰期,也反

映药物消除的快慢程度,

与Ke关系式为:

t1/2=0.693/Ke

清除率(CL):指体内各消除器官(肾、肝、

胆…)在单位时间内有多少体液

中的药物被清除。它也反映药物

消除的快慢,与Ke、Vd的关系为

CL=Ke×Vd

平均滞留时间(MRT)第15页,共4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

多次给药时,还可计算出:

(1)稳态血药浓度(Css,坪值):是药物多次

给药后血药浓度上升达到稳态水平时的浓

度,一般需经4-5个t1/2基本达到稳态水

平,此时的血药浓度呈水平波动,故有最

大稳态血药浓度和最小稳态血药浓度之分(2)平均坪值浓度():是指稳态时间隔τ

内的血药浓度在最大和最小之间的“平

均”值,若在单位时间内用药量不变,不

论如何分次给药,稳态水平的均值是不变的(3)负荷剂量(Xo*):首次给药就能达到稳态

血药浓度的剂量这些参数的测定主要适用于单一成分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第16页,共4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

中药及其复方成分复杂,进入体内产生药效的成分可能多样,其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行为也各不相同A,B,C,D,E,F为各种成分第17页,共4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

如何对中药及其复方中多种成分或“活性分子群”进行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分析,更科学地对中药复方进行药代动力学研究,正是目前探索的问题—提出整合药动学假说第18页,共4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2.中药时效关系

药物的时效关系取决于时量关系,尤其是直接取决于药物作用靶部位的时量关系

化学药:通过时量关系推测时效关系

中药及其方剂:因难以测定血药浓度,故测定

体内效应(药效和毒效)探求中药的时效关系,

再间接推算药物的时量关系

--是我国学者提出的“生物效应法”第19页,共4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3.中药时量关系和时效关系的联合研究

中药复方单独进行时量关系或时效关系研究,均难于全面合理地阐明中药复方的药代动力学规律,因此有学者将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建立中药中多种有效成分中药PK-PD同步分析的统一模型,探讨血药浓度为指标的PK与以生物效应为指标的PD的相关性研究第20页,共4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2中药药动学的基本特点一、中药药动学的辨证观思想

多种假说:“证治药动学”、“辨证药动学”

实验:GC法测定速效救心丸中冰片在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体内的血药浓度,结果:

冠心病人的AUC显著增加,Cmax明显高于健康人

原因:冠心病心绞痛在中医辨证属胸痹的范畴,

患者由于血管狭窄、血液黏度增高、血流

减慢

在服用冰片后,冰片在其体内的转运速率

和代谢速度比在正常人体内慢,结果使得

血药浓度增高和AUC值增大

第21页,共4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二、中药药动学的整体观思想如:单味药(当归)与复方(当归芍药散)--测定阿魏酸体内药代动力学变化结果:

1.相同:符合二室模型,Tmax、t1/2无较大差异

2.明显不同:复方的Cmax和AUC较高,CL较低结论:★当归芍药散能增加阿魏酸吸收,提高生物利用度★当归芍药散在临床配伍用药具有合理性第22页,共4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三、中药药动学的差异性

(一)种属差异

如:以大黄素进行药代动力学实验,结果发现:

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血Tmax2h3h尿Tmax6h8h(二)个体差异

年龄、性别、精神状态、体质第23页,共4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四、中药时效关系的不明确性

中药粗制剂成分复杂,时效关系不明,如何确定中药何时达峰呢?

粗略估算:

起效较快的中药:给动物灌胃后1~2h内采血

起效较慢的中药:每天2次灌胃,连续给药5天,

第6天给药1次后1~2h采血

--可获得较高的血药浓度第24页,共4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五、中药量效关系的复杂性

有效成分:量效关系较明确

如:附子中去甲乌药碱

浓度:1×10-9~5×10-8g/mL,

蟾蜍离体心脏收缩幅度增加:22%~98%

心排出量增加:15%~80%大多数中药尤其是粗制剂:量效关系很难发现

★实验方法学的问题

★中药存在作用的对抗性成分

大鼠iv.刺人参皂苷平均动脉压10mg/kg↓30、100mg/kg↑第25页,共4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3中药药动学研究方法一、中药体内过程研究方法1.吸收研究方法

中药常口服给药,胃肠道是主要的吸收途径研究方法:在体肠回流法、在体肠灌流法

外翻肠囊法、

肠襻法

分离肠黏膜法、Caco-2细胞模型法第26页,共4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2.分布研究方法

测定吸收相、平衡相、分布相和消除相各组织脏器的药物浓度

如马钱子体内的分布实验:

√给药方法:小鼠灌胃和腹腔注射

√取不同时间的血液、心、肝、脾、肺、肾、脑

、肌肉等组织和器官,采用双波长紫外分光光

度法检测士的宁的含量

√结果:分布首位是心,其次为肾、肺、脑、肝

、肌肉、脾,最后为血液第27页,共4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3.代谢研究方法(1)体内代谢研究方法

中药给药后,可对整体动物的血、尿、粪或胆汁等体液或组织进行分析

常用分析仪器:HPLC、紫外、红外、质谱、核磁共振等方法对有效成分的代谢物进行分析,阐明代谢物的结构,推断可能的代谢途径(2)体外代谢研究方法

①肝微粒体体外温孵法

②重组P450酶体外温孵法

③肝细胞体外温孵法

④离体肝灌流法

⑤肝切片法第28页,共4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4.排泄研究方法(1)尿和粪便的排泄

收集一段时间的尿、粪便,测定其浓度,即可获

得中药从尿、粪便的排泄情况(2)胆汁排泄

动物麻醉后作胆管插管引流,待动物清醒后以各

种途径给药,并以合适的时间间隔分段收集胆汁

,测定其中药原形物及代谢物,以此可获得中药

从胆汁的排泄情况第29页,共4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二、中药血药浓度研究方法1.直接血药浓度法

适合已分离提纯的中药活性成分--与化学药物研究相同2.中药效应成分血药浓度法

给予单味中药或复方中药,不同时间测定血中有

效成分浓度,计算这些成分的药代动力学参数,

用以说明中药单、复方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

泄等特点如:茵陈五苓散:6,7-二甲基香豆素为指标

银黄制剂:黄芩苷和氯原酸为指标

小柴胡汤:甘草次酸和黄芩苷为指标第30页,共4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一室模型

C=C0e-Kt

lgC=lgC0-

求参数值1、K值⑴先在半对数坐标纸上数据描点,看是否为直线⑵若为直线,得斜率为–,截距为lgC。LgCt回归方程:lg回归方程:Lg

=a+bt

K=-2.303b

C0=10aCt第31页,共4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

2、半衰期(halflife,t1/2)t1/2=

3、分布容积(Volumeofdistribution,V或Vd)V=

V可表示药物的分布程度,称之为表观分布容积,而分布容积V随体重而变化,如按单位体重表示,称之分布系数ΔV

ΔV=第32页,共4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3.群体血药浓度法

应用药代动力学基本原理结合统计学分析研究某一

群体药代动力学(populationpharmacokinetics

,PPK)的方法

★通常血药浓度采样只有几个点,利用其稀疏数据

来研究群体的特征和变异性4.中药毒代动力学血药浓度法

运用药代动力学的原理和方法定量地研究毒性剂量

下药物在动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

和特点,进而探讨药物毒性发生和发展的规律性

第33页,共4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三、中药生物效应研究方法(药理效应法、毒理效应法、微生物法等)药理效应法

以中药的效应强度,包括量效关系、时效关系为基础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效量半衰期法

*T1/2β:血药浓度半衰期

*T1/2E:生物半衰期或药效半衰期

*T1/2ED:效量半衰期----体内有效药量的半衰期

效量是指原形药及其体内的具有相同药理

活性的所有代谢产物的总量,且其代谢产

物的量是以原形药的等效量表示的第34页,共4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方法与步骤1.建立量效曲线

将动物随机分组,以临床用药的等效剂量为基础,按适当的等比关系向上向下各取2~3个剂量按临床给药途径给药,纪录各剂量组的药物效应,以对数剂量为横座标,药物效应百分率的机率单位为纵座标,进行直线回归,得回归方程,Y=Ad+BdX

Ad、Bd分别为量效直线的截矩和斜率Y=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