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3-1)(高中物理)热点、重点、难点梳理_第1页
(选修3-1)(高中物理)热点、重点、难点梳理_第2页
(选修3-1)(高中物理)热点、重点、难点梳理_第3页
(选修3-1)(高中物理)热点、重点、难点梳理_第4页
(选修3-1)(高中物理)热点、重点、难点梳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重、难点梳理

第一章电场

§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一、课标及其解读

1、了解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知道元电荷(①知道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②了解摩擦起电、感应起电,能从物质

微观结构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③知道元电荷、电荷量的概念,知道电荷

量不连续变化。)

2、用原子结构和电荷守恒的知识分析静电现象(①知道电荷守恒定律;②

应掌握完全相同的两个带电金属球相互接触后,电荷间的分配关系。)

3、了解静电现象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如静电喷涂、静电复印、经

典植绒、静电除尘等。)

二、教学重点

从物质微观结构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

三、教学难点

起电的本质

四、教学易错点

1、在静电感应现象中,金属导体内移动的是电子,而不是质子;

2、元电荷是电荷量,并不是某个实体电荷;

3、电荷量是不连续的,电荷的正负表示其带电性质。

五、教学疑点

1、对起电方式及实质的理解(①对物质内部微观结构分析,说明部分物质

内部电子可以自由移动;②电荷守恒,说明起电的实质不是新电荷的产生。)

2、电中性的解释,加深学生对起电的理解。

六、教学资源

(-)教材中重视的问题

1、关于静电现象方面的知识,初中已有介绍,而高中则更侧重于从物质微

观结构的角度去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如教材中提到的导体与绝缘体;

2、能用静电现象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课本P5第1题)。

(二)教材中重要的思想方法

1、各种守恒定律是物理学的基本规律,本节进一步突出守恒的思想;

2、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教材中各种实验现象均未

给出具体的结论,这就要求教学中要渗透科学探究的思想方法。

§1.2库仑定律

一、教学要求

1、知道点电荷,体会科学探究中的理想模型方法(①了解点电荷;②明确

点电荷是个理想模型及把物体看成点电荷的条件;③体会理想化物体模型在科学

研究中的作用与意义。)

2、知道两个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①通过实验,探究影响电荷间相互作

用力的因素,了解库仑定律的建立过程;②知道两个点电荷相互作用的规律(库

仑定律及其适用条件);③能用数学知识解决库仑定律中存在的极值问题。)

3、通过静电力与万有引力的对比,体会自然规律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二、教学重点

库仑定律

三、教学难点

实验探究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因素,库仑定律的建立过程。

四、教学易错点

1、将库仑定律应用于非点电荷;

2、完全相同的两个金属带电球接触后,应先中和再平分;

3、库仑定律中的极值问题。

五、教学疑点

1、实验探究的方法;

2、库仑实验中解决电荷定量的思想方法;

3、带电体简化为点电荷的条件(类比于质点);

4、库仑定律的适用条件,计算方法类比于万有引力(区别)。

六、教学资源

(一)教材中重视的问题

1、完全相同的金属球接触后电荷分配问题(如P"(1)),帮助学生了解

库仑实验中巧取不同电荷的方法,训练学生的理性思维;

2、通过原子核内核子作用力的计算,使学生对微观粒子有更深的理解和认

识(如课本例1);

3、库仑定律的具体应用,注重与力学的结合,注意矢量法则(如例题2,

习题5)。

(二)教材中的思想方法

1、将库仑定律与万有引力相类比,体现自然界物质规律的和谐与统一;

2、体验理想模型的研究方法;

3、通过对库仑定律的历史背景学习,体会科学定律的建立除了实验事实外,

还需推理创新及在此基础上的猜想。

§1.3电场强度

一、课标及其解读

1、了解静电场,初步了解场是物质存在的形式之一(①知道电荷间的相互

作用是通过电场发生的;②场与实物是物质存在的两种不同形式。)

2、理解电场强度(①体会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②理解电场强度的定

义式、单位、方向;③根据电场强度的定义式进行有关计算;④认识匀强电场,

点电荷的电场,能推导点电荷的电场强度公式,并进行有关计算;⑤了解电场的

叠加原理(电场的叠加只限于两个电场强度叠加的情形。)

3、会用电场线描述电场(①知道电场线的定义和特点;②会用电场线描述

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③经历用实验的方法模拟电场的过程,了解几种典型的

电场线分布。)

二、教学重点

电场强度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

几种典型电场的电场线分布情况。

四、教学易错点

1、对电场的客观性理解不够,误认为E与F成正比,与q成反比;

2、将点电荷的电场强度公式E=Kq/R2应用到其它电荷;

3、电场强度的方向;

4、电荷在电场中运动轨迹问题(认为沿着电场线或与电场线重合);

5、对几种典型电场的电场线分布情况不清;

6、对“电场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的理解不够。

五、教学疑点

几种典型电场的电场线分布和电场强度。

六、教材资源

(-)教材中重视的问题

1、对电场强度的理解及利用定义式进行相关计算(P16);

2、电场强度的矢量叠加问题(课本P177)这种训练为今后与力学知识综

合运用,夯实基础;

3、电场中电荷运动轨迹问题(课本巳74);

4、利用电场线分布情况判断电场强弱(课本Pi75);

5、力平衡问题。

(二)教材中重要的思想方法

1、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2、通过电场线的教学,使学生感悟用虚拟的图线描述抽象的物理概念的做

法,是科学研究中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

§1.4电势能电势

一、课标及其解读

1、知道电势能(①经历电势能概念建立的过程,了解电场力做功的特点;

②认识电势能的相对性;③知道电场做功与电势能改变的关系。)

2、知道电势(①了解电势的定义方法及其定义式;②知道等势面的定义;

③知道电场线一定垂直于等势面;④了解儿种典型电场的等势面的形状与特点。)

二、教学重点

电势的概念、电势能变化与电场力做功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电势、电势能概念的建立

四、教学易错点

1、不能把电势能的变化与电场力做功相联系;

2、正负电荷在电场中移动,电势能的变化情况分析。

五、教材疑点

1、建立电势能、电势的概念;

2、等势面与电场线垂直的阐述方法——反证法;

3、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的证明方法;

4、电场中的电势由电场本身决定,与试探电荷无关;

5、零电势点。

六、教材资源

(-)教材中重要问题:

1、对电势及电势能的定义理解(课本P221);

2、通过实验探究电荷在电场中的静电力做功,判断电荷电势能的变化;

3、通过电场线或等势面的分布情况,来判断静电力做功和描绘电场线(课

本P223、7);

4、将电场与重力场类比,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课本P224)O

(二)教材中思想方法

1、类比法;

2、比值的定义方法。

§1.5电势差

一、教学要求

理解电势差(①理解电势差的概念,知道电势差与电势零点的选择无关;②

掌握两点间电势差的表达公式,知道两点之间电势差的正负号与这两点的电势高

低之间的对应关系,能进行有关计算;③知道在电场中移动电荷时静电力做功与

两点间电势差之间的关系,会应用静电力做功的公式进行相关计算;④了解电势

差、电势、电势能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二、教学重点

静电力做功公式WAB=qUAB的推导和具体应用。

三、教学难点

静电力做功公式中正负号的应用与正负号的理意义。

四、教学易错点

1、忽略电势差的正负,平时不注重顺序UAB=6A—6B:

2、利用WAB=qUAB求功时,可以把q、UAB的正负号直接代入求出功的正负,

也可代绝对值,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正负功;

3、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对应关系WAB=EPA-EPB

五、教学疑点

WAB=qUAB的推导;电势差的绝对性

六、教学资源

(-)教材中特别重视的问题:

认识静电力做功与电势差关系,理解WAB、q、UAB三个物理量正负的应用,如

书本P17例1是一个很好的例题。

(二)教材中思想方法

本节由电势概念为起点,再次用类比的方法,把电势差与高度差相类比引入。

§1.6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一、课标及其解读

认识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进行有关简单计算(①理解匀

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定性、定量关系,对公式U=Ed要知道推导过程;

②正确理解公式的意义、适用条件及公式中d、U的准确含义;③能熟练应用

U=Ed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和运用公式U=Ed进行有关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电场强度描述

的是电场力的性质,电势差描述的是电场能的性质,它们是从不同的角度描述同

一对象,必然存在一定的关系,我们也只有把握这个关系,对电场才能有一个较

全面的认识,所以本节内容是前面几节的拓展和延伸,是对前面知识的升华和补

充,对这个公式的理解和应用,理所当然地成为本节的重点。)

三、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公式的适用条件及公式中d、U的准确含义(①只有在匀强电场中,

这个公式才能适用;②d是两点间在电场强度方向上的距离,U是所对应的两点

间的电势差。)

四、教学易错点

1、不看公式适用条件,盲目代公式(不是匀强电场的,有的同学也用它来

计算。)

2、不理解d的准确含义,就用两点间的距离代入计算;

3、不理解U的准确含义,就用两极板间的电势差代入计算。

五、教材疑点

课本在27页的说一说栏目中提到静电平衡问题,应该适当补充静电平衡、

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的有关知识。

六、教材资源

(―)教材中重视的问题:

静电平衡问题(课本27页的说•说栏目中提到)。

(二)思想方法:类比法,讨论电势差与电场强度关系时,可以举例说明从山

顶上从坡度不同的两个方向下到同一水平面,坡度陡的方向,单位长度的水平方

向上高度下降大,即高度下降快,再讲匀强电场中,沿不同方向,电势下降差值

都相同时,沿电场线方向距离最小,即电势降落最快。

§1.7电容器与电容

一、课标及其解读

1、观察常见电容器的结构(知道电容器的结构、分类及相关电容器的特点,

特别是电解电容器的使用、电容器的工作电压与击穿电压的关系);

2、了解电容器的电容(①知道电容器充电就是把电能储存起来,放电过程

就是电场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的过程;②经历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因素的实

验探究过程,知道决定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因素,只有电容器本身的£、S、

d能影响C的大小,而电容器是否带电、极板上电压多高对C都没有影响;③电

容器的计算虽然不作要求。但对电容单位的换算、利用©=(^)。=£5/(4111«1似

及E=U/d讨论平行板电容器上各物理量变化情况还应是要求的。)

3、举例说明电容器在技术中的应用(如收音机、电视机等电气设备上的滤

波电路,电容式传感器的应用等。)

二、教学重点

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因素,利用C=Q/U,C=es/(4nkd)以及E=U/d

三公式讨论平行板电容器上各物理量变化情况。

三、教学难点

利用C=Q/U,C=es/(4nkd)以及E=U/d三公式讨论平行板电容器上各物理量

变化情况。

四、教学易错点

1、电容单位不常用,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容易搞错;

2、电容器带电量是指电容器一个极板上带电量的绝对值,学生容易理解成

两个极板上带电量的绝对值;

3、电容器充电后与电源断开,当有一极板接地时,改变影响电容的因素,

电容器上所带电量不变,学生不易理解。

五、教材疑点

在电容器极板间插入金属导体、绝缘介质对电容器电容的影响

六、教材资源

(一)教材中重视的问题:

1、电容器中U、C、Q、E的变化

(1)若电容与电源断开,则Q不变,然后根据C的变化确定以上物理量的变

化;

(2)若电容与电源相连,则U不变,然后根据C的变化确定以上物理量的变

化(如课本32页第1、4题);

2、电容器的决定因素。

§1.8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一、课标及其解读

1、认识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讨论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

只限于带电粒子进入电场时速度平行或垂直于场强的情况。但也应注意带电粒子

在匀强电场中的平衡类问题。)

2、了解示波器的基本原理(包括示波器的结构、加速和偏转。)

3、了解示波器面板开关与旋钮的作用,并会使用示波器观察直流电与交流

电的波形(只要求了解示波器的基本原理,对示波器的工作原理不作要求。)

二、教学重点

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示波器的使用。

三、教学难点

对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的侧移距离、偏向角的讨论,示波器面板上各旋

钮熟练使用。

四、教学易错点

1、对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同学会不分电场是否是匀强电场,而直接

用牛顿定律求解;

2、对示波器面板上的扫描微调旋钮、外X、外界信号输入、同步开关等使

用不清楚;

五、教材资源

(-)教材重视的问题

1、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加速和平衡问题;

2、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偏转问题;

3、示波器的基本原、示波器的基本原理。

(二)思想方法

1、理想化方法;

2、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科学研究方法(带电粒子的中力。)

第二章恒定电流

§2.1导体中的电场和电流

一、课标及其解读

认识电流(①了解形成电流的条件,知道电源的作用和导体中的恒定电场;

②初步体会动态平衡的思想;③理解电流的定义,知道电流的单位、方向的规定;

④理解恒定电流的含义;⑤经历金属导体内自由电子定向移动速率的推导过程,

从微观的角度理解导体中电荷的定向移动与电流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

1、理解电流的定义,能在具体环境中求解电流强度;

2、会用假设法推导电流强度与自由电荷定向移动速率关系。

三、教学难点

1、对通电导体中恒定电场的理解,体会动态平衡的思想;

2、会用假设法推导电流强度I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速率V定、导线横截面积

S城、导体单位体积内自由电荷个数n等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易错点

1、导线中的电场分布

错误类型:

(1)认为也是静电平衡,内部合场强为0;

(2)认为导线内电场仅由正、负极产生,与导线上堆积电荷无关。

2、对恒定电场的认识

错误类型:

(1)电场分布稳定与匀强电场混淆;

(2)恒定电场中电荷相对位置不变,不能很好理解动态平衡;

3、将导线内自由电荷定向移动速率与电场传播速率等同。

五、教学疑点

电流形成的微观表达式是否作为一个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

六、教学资源

假设法求解电流的微观表达式,类似方法应用还有:

例:风力发电中,知道空气密度为P,流动速度为v,风扇的半径为R,机

械效率为n,求发电功率。

再如:洗车时水枪出水速率为n,枪口横戴面积为S,又知水密度为P,求

水对汽车的冲击力

§2.2电动势

一、课标及其解读

1、知道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①知道电源是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的装置②了解电源外部和内部自由电荷在定向移动过程中,静电力和非静电力做

功与能量转化的关系③了解电源电动势的基本含义,知道它的定义式④理解电源

内电阻。)

2、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①知道测量原理及所需实验器材>②明白

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③学会数据记录和处理;④懂得误差分析方法。)

二、教学重点

1、知道内、外电路中自由点荷定向移动的原因,从而理解静电力做功与非

静电力的存在;

2、从非静电力做功角度理解电动势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

1、对电动势的理解;

2、电路中的能量转化。

四、教学易错点

1、电动势

(1)认为电动势就是电压、电势差,反映了静电力做功本领;

(2)电动势与电池容量相混淆。

2、影响电源的内阻及电动势因素

错误类型:

1、认为电池体积越大,电动势越大;

2、电池体积越大,内阻越大。

五、教学疑点

科学漫步中关于电池的知识处理深度不明

六、教学资源

类比法应用

1、电源——水泵

2、电动势——类比于电势差

3、电动势、电池容量的应用

§2.3欧姆定律

一、课标及其解读

理解闭合电路欧姆定律(①经历探究导体电压和电流关系的过程,体会利用

U-I图象来处理问题、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实验规律的方法;②进一步体会用比

值法定义物理量的方法,理解电阻的定义;③理解欧姆定律;④通过测绘小灯泡

伏安特性曲线的实验,掌握利用分压电路改变电压的基本技能,知道伏安特性曲

线,知道线性元件和非线性元件,学会一般元件伏安特性曲线的测绘方法。)

二、教学重点

1、掌握用分压式电路探究导体电压和电流关系的过程。

2、能根据实验数据正确绘制U-I图象,正确分析图象中所隐含的信息。

三、教学难点

1、分压式电路的连接及优缺点。

2、对U-I图像中各类信息的判断

四、教学易错点

1、分压式电路的设计与连接

(1)不看实验条件,直接设计成限流式电路;

(2)开关闭合前滑片P的位置随意。

2、实验数据处理

(1)绘制U-I图象时,坐标轴上一格习惯取IV或1A为一个标度;

(2)当U-I图线为曲线时,图线上某一点电阻值的计算方法与该点切线的

斜率相混淆。

五、教学疑点

什么情况下考虑导体的电阻率P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六、教学资源

加强U-I图象绘制与信息判断,为后面的图表绘制继续做准备。

§2.4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一、课标及其解读

1、理解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①掌握串、并联电路

的电流、电压的特点;②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电阻的计算。)

2、了解电流表中并联电阻的分流作用(了解电压表中串联电阻的分压作用。)

二、教学重点

1、理解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2、掌握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电流、电功率的分配关系;

3、电表改装的原理及计算。

三、教学难点

实验方法探索物理规律

四、教学易错点

1、并联电阻的计算;

2、复杂电路的等效电路图;

3、电表改装的原理图及计算尤其是双量程;

4、伏安法测电阻,内接法、外接法的选择。

五、教学疑点

1、省标要求:了解电流表、电压表中分流、分压电阻的作用,而例题与习

题中出现了双量程电表的计算;

2、改装电表的校正是否要讨论;

3、小量程电流表表头内阻测量是否要讨论。

六、教学资源

1、教材中的重要思想方法

等效法

2、教材中应重视的问题

(1)课本P52思考与讨论,电表改装的计算及刻度。

(2)课本P53问题与练习

①伏安法测电阻内外接法的系统误差分析,特别注意内外接法的选择方法的

归纳;

②理想电表的等效及实际电表内阻对电路的影响;

③双量程电压表改装的原理及计算;

④双量程电流表改装的原理及计算;

⑤应把电表实物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观察分流(压)电阻的接法及大小。

§2.5焦耳定律

一、课标及其解读

1、知道焦耳定律(①知道电功、电功率的概念,并进行有关计算;②认识

焦耳定律,用其表达式进行计算;③知道电功和电热的区别。)

2、了解焦耳定律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

电功和电热的关系、电功和电热的计算。

三、教学难点

纯电阻电路的判断

四、教学易错点

1、电功、电功率在纯电阻电路中推导出了几个计算式,选用时不注意条件;

2、在非纯电阻电路中,不注意欧姆定律的使用条件。

五、教学疑点

1、课本P54推导电功表达式,自由电荷在空间移动时实际是要和金属的离

子碰撞,是否要引入自由程的概念;

2、混联电路是否要求;

3、焦耳定律的微观解释是否要求。

六、教学资源

1、教材中主要的思想方法:能量转化与守恒的思想

2、教材中应突出重视的问题

(1)P56思考与讨论应突出欧姆定律I=U/R的适用条件

(2)P57问题与练习,突出物理与生活和生产的联系

(3)P57问题与练习灯泡额定功率与额定电压的物理意义,额定功率与实

际功率的区别,灯泡亮暗的决定因素。

(4)应突出混联电路的处理方法,以及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用电高峰时为

什么灯泡特别暗?

(5)热量计算与电功计算的综合题,应突出能量守恒思想及研究热效率的意

义。

§2.6电阻定律

一、课标及其解读

1、通过实验,探究决定导体电阻的因素(通过实验,探究决定电阻大小的

因素,体验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的思想方法。)

2、知道电阻定律(①知道电阻定律,会用电阻定律进行有关计算;②知道

电阻率的概念、物理意义和决定因素;③了解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

对电阻定律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

电阻率的物理意义

四、教学易错点

(1)I=V/R与R=PX(L/S)的物理意义;

(2)探究实验伏安法测电阻,电流表内、外接法的选择,滑动变阻器分压、

限流的选择,以及电表量程必须转换时而不转换;

(3)处理把金属丝拉长或折起电阻变化时,不能全面考虑L、S的变化;

(4)分析小灯泡的V-I图象时某一电流(电压)时电阻的求解。

五、教学疑点

1、课本P58图262原理图:为什么变阻器用分压式;

2、P与温度的关系,对超导现象能否涉及;

3、P61金属的电阻率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吗?

六、教学资源

1、思想方法:控制变量法

2、应重视的问题

(1)实验方法的讨论与制定

(2)P60表2.6-1几种导体材料在20摄氏度时电阻率要强调意义。

(3)P61说一说,培养学生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

(4)P61问题与练习

应突出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培养及联系实际的能力

§2.7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一、课标及其解读

理解闭合电路欧姆定律(①了解内电路和外电路,知道电动势等于内、外电

路电势降落之和;②理解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儿种表达式,并用它进行有关电路问

题的分析与计算;③会对电路进行动态分析;④理解路端电压与负载的关系,会

用公式法、图象法分析路端电压与负载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难点

1、对电动势概念的理解;

2、路端电压随负载的变化规律

四、教学易错点

1、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几种表达式的适用范围。

2、利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对复杂电路中进行动态分析。

五、教学疑点

1、电动势意义的理解;

2、闭合电路中的电功率是否要讨论?

六、教学资源

1、重要思想方法:

能的转化与守恒思想。

2、教材中应重视的问题

(1)测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的方法及数据处理方法,要充分利用P63图2.7-2;

(2)P64图2.7-4是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另一种方法;

(3)P65做一做,可以和(1)中结合到一起讨论;

(4)P66问题与练习,测串联电池阻的电动势和内阻。

§2.8多用电表

一、课标及其解读

1、了解多用电表的工作原理,能运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分析多用电表;

2、了解多用电表的基本结构,理解欧姆表的内部结构及刻度特点;

3、会用多用电表测量电路中的交、直流电流、电压和电阻;

4、会用多用电表测量二极管的正反向电阻和极性,能探索简单黑箱中的电

学元件。

二、教学重点

欧姆表的原理、多用电表的使用、探索简单黑箱中的电学元件。

三、教学难点

欧姆表的原理、多用电表的使用,多用电表的结构分析。

四、教学易错点

1、欧姆表零刻度线位置;

2、欧姆表的黑表笔当成“负极”。

五、教学疑点

1、欧姆表刻度不均匀;

2、如何实现一表多用。

六、教学资源

(一)、重要思想方法:

1、采用转换测量的思想,把测量电阻转化为测量电流;

2、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的思想。

(二)、教材中引起重视的问题

1、对欧姆表要求较高,不仅要掌握其原理,而且从举例入手,对欧姆表进

行剖析。

2、欧姆表使用中,要求掌握欧姆表的使用方法以及判断二极管的正负极、

测量二极管的正反向电阻,并能用欧姆表探测黑箱内的电子元件,在教材中安排

了2个专门习题,P71页3、4题。

3、要求学生能灵活变换量程(档位)分别测量电压、电流和电阻,在本节

安排了4个相关的实验。

4、注重欧姆定律在多用电表中的运用,分别在教材中安排了“做一做”、

“说一说”以提高学生对欧姆定律的应用能力和设计能力。

§2.9测量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一、课标及其解读

1、理解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原理,进一步感受电源路端电压随电

流的变化关系。

2、体验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探究过程,掌握实验方法。

3、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真实记录实验数据等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实事求是的

品质,体验获取数据,分析数据,寻找规律的科学思维方法。

4、用解析法和图像法求解电源电动势和内阻,能对结果进行误差分析、了

解减小误差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探究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原理和方法,掌握其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

三、教学难点

实验电路连接,图像法求解及误差分析。

四、教学易错点

1、实验电路的连接;

2、实验时间的控制。一是读数的时间控制,二是实验总时控制;

3、测量过程中短路(尤其是使用滑动变阻器的方案);

4、绘制图象时曲线应尽可能地布满整个坐标纸;

5、三种测量电路的系统误差分析;

6、坐标原点(有时坐标原点电压不取零)。

五、教学疑点

1、平均值法(解析法)与图解法的优劣;

2、三种实验方案的比较(课本P72页的图2.9-1、2.9-2、2.9-3);

3、实验中为什么选用旧的干电池?

六、教学资源

(一)教材中引起重视的问题

1、测量电路的多样性。选择测量电路时,更注重实验方案的设计原理;

2、重视图象处理数据的优越性。

(二)教材中体现的重要思想

1、体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材中灵活运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讨论了三

种电路);

2、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教材用较多的篇幅引导学生使用水果来做电源进

行实验。

§2.10简单的逻辑电路

一、课标及其解读

1、了解简单逻辑电路及其符号,理解“与”、“或”、“非”门逻辑电路

中结果与条件的关系,会用真值表表示这种因果关系;

2、通过实验,观察门电路的作用,初步了解逻辑电路的基本原理以及在自

动控制中的应用;

3、初步了解集成电路,关注我国集成电路及其研究、发展情况。

二、教学重点

1、“与”、“或”、“非”门的逻辑意义及实现方法;

2、逻辑运算的真值表;

3、几种实用控制电路的原理。

三、教学难点

逻辑电路的结构及真值表。

四、教学易错点

1、逻辑电路的符号使用混乱;

2、自动控制电路分析,如P79页例题1、P81页第3题中R的调节。

3、脉冲信号的电势变化图,如P81页第2题。

五、教学疑点

1、逻辑电路作何用途,与生产生活有何联系;

2、真值表的意义及运算。

六、教学资源

(一)、教材中引起重视的问题:

1、逻辑电路在生活中的应用,课本中的例题1及问题与练习中的第3题;

2、集成电路在科技、生产以及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材中的重要思想:

1、教材中使用类比的思想,使学生便于接受逻辑运算关系;

2、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

3、培养学生严密逻辑思维能力的思想。

第三章磁场

§3.1磁现象和磁场

一、课标及其解读

1、知道电流的磁效应(①了解电流磁效应的发现过程,体会思维观念在科

学探究中的重要性;②体会奥斯特实验的物理思想和重要意义。)

2、知道磁场的基本特性(①类比电场概念,体会磁场的客观存在性;②认

识到磁场比电场更为复杂,磁体与磁体之间、磁体与通电导体之间,以及通电导

体与通电导体之间均是通过磁场发生的相互作用。)

3、列举磁现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了解我国古代在磁现象方面的研究

成果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关注与磁相关的现代技术发展(①过查阅资料及

相互交流,了解磁现象的应用,尤其关注磁现象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和发展;②

了解地球的磁场。)

二、教学重点

1、磁现象、电流的磁效应;

2、磁场概念的形成。

三、教学难点

地磁场的空间分布特点

四、教学易错点

对地磁场的理解是学生最容易出错的地方。一方面对地理南北极和地磁南北

极的区别会认识不清,二者不重合,存在夹角,即磁偏角;另一方面对于地磁场

的空间分布情况认识不到位,地磁场方向在两极是竖直的,而在赤道上方是水平

的,其他处与地面存在一定夹角。教学中应让学生认识并能清楚地表述地磁场的

空间立体分布情况,锻炼学生的空间想象和空间表述能力。

五、教学资源

本节内容蕴藏了丰富的人文内涵,教材中突出重视了对学生的科学素养、物

理思想的传播,对生产生活的关心,对科技发展的关注。体现了物理教育在科学

和文化方面的双重作用。本节内容蕴涵了联系与发展的思想、类比的学习方法。

§3.2磁感应强度

一、课标及其解读

知道磁感应强度(①通过实验、类比和分析,寻找描述磁场强弱和方向的物

理量——磁感应强度;②进一步体会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方法;③知道磁感应

强度的定义,知道其方向、大小、定义式和单位。)

二、教学重点

1、磁感应强度概念的形成;

2、磁感应强度方向的确定;

3、磁感应强度大小的确定。

三、教学难点

1、如何寻找描述磁场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

2、对于磁感应强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四、学生易错点

1、对于公式B=F/IL的理解不准确

①误认为B的大小是由F和IL决定,即B与F成正比,与IL的乘积成反

比。对此,可类比以前所接触的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体会其含义。要使学生

了解比值F/IL是磁场中各点的位置函数,即在磁场中某一确定位置处,无论怎

样改变I和L,F都与IL的乘积大小成比例变化,比值与F、I、L无关;而在非

匀强磁场中的不同位置,比值F/IL不同。

②公式B=F/IL的成立条件容易忽视。在涉及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大小时,

往往仅考虑B、I、L三个量的大小,忽视它们的方向关系。教学中要特别强调

当导线与磁场方向垂直时受力最大,平行时受力为零。也可借助实验演示,加强

认识。

2、对于磁场力和磁感应强度方向关系的认识不准确

学生容易将电场中形成的认识搬至磁场中,误认为导线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与磁场方向

一致。教学中应借助实验加强正确认识,也可在电场、磁场的对比中深化认识。

五、教学疑点

1、为什么不通过磁极受力的大小来定义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呢?

2、为什么不通过电流元受力的方向来定义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呢?

3、对于小磁针两极受力方向的判断,“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

吸引”与“小磁针N极受力与磁感应强度方向相同”是否是统一的?二者有何

区别?

4、磁场力和磁感应强度方向”是否与“电场力和电场强度方向”存在相同

关系?

5、对于电流元概念的理解。

六、教学资源

本节内容突出重视磁感应强度概念的形成过程,即如何寻找描述磁场强弱和

方向的物理量。借鉴、类比电场强度概念的形成,培养学生全面、联系地看问题

的思维方法,经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分

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磁场方

向确定上,借鉴了电场方向的确定方法;磁场大小的确定过程中则体现了大量的

思维活动。

§3.3几种常见的磁场

一、课标及其解读

1、知道磁感线(①了解磁感线的特点;②比较电场线和磁感线的区别不同

之处。)

2、知道几种常见磁场磁感线的分布情况(①利用铁屑模拟磁场的磁感线,

了解常见磁场分布情况;②熟记儿种常见磁场的磁感线分布。如:条形磁铁、通

电直导线、环形电流、通电螺线管等。

3、判断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周围磁场的方向(①掌握安培定则的使用方

法;②能够利用安培定则判断通电直导线、环形电流、通电螺线管周围磁场分布

情况。)

4、了解安培分子电流假说。能够用其解释一些磁现象。

5、知道磁通量(①理解磁通量的定义;②会计算磁通量、磁通量的变化。)

二、教学重点

1、磁感线的特点,几种常见磁场磁感线的空间分布情况;

2、安培定则及其应用;

3、磁通量、磁通量的变化计算。

三、教学难点

1、儿种常见磁场磁感线的分布情况;

2、安培分子电流假说;

3、磁通量物理意义的理解。

四、教学易错点

1、磁感线

①对于磁感线是闭合曲线认识不到位。在磁体内部磁感线方向是从S到N,

小磁针放到磁体内部时,不少同学会继续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

吸引”来判断小磁针的N极指向。这里要强调此结论只适用于在外部磁场中,

不适用于内部磁场。正确的分析方法应是按安培定则分析出磁场方向,而小磁针

的N极必指向它所处的磁场方向。

②对磁感线的疏密分布认识不清楚,尤其是内部磁场的分布情况。

2、磁通量

①在应用中=BS计算磁通量时,不少学生会不注意B,S的条件,忘记考虑

方向问题。

②在计算磁通量的变化时,会忽视磁通量的正负,出现错误。在涉及到磁体

内部磁场时,会忽视内部磁场与外部磁场反向这一问题及内部磁场强于外部磁场

这一分布特点,在判断上出现错误。

五、教学疑点

1、磁体内部磁场的分布具有怎样的特点?

2、如何利用安培分子电流假说解释磁化和退磁现象?

3、如何理解磁通量的意义?

六、教学资源

1、本节内容突出重视几种常见磁场的空间分布情况。让学生运用安培定则

讨论了通电直导线、环形电流及通电螺线管等磁场磁感线的空间分布,并能够画

出它们的磁感线的俯视图和不同角度的剖面图,调动学生充分发挥空间想象力,

使学生对空间分布的磁感线的方向及疏密分布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2、教材中的“做一做”,“验证环形电流的磁场方向”,通过动手实验,

加深对磁场方向的认识;“用磁传感器研究磁场”,主要目的是拓展学生视野,

但作为复习来说,就是一个很好的背景资料]可挖掘的东西较多,可涉及传感器

及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等知识。

3、教材十分重视培养学生全面联系地看问题的思维方式,从通电直导线磁

场,过渡到环形电流的磁场,再过渡到通电螺线管,体现由直到曲的转化、由少

到多的叠加过程,形象思维中隐含了逻辑思维,注意到这种联系,而不是孤立地

罗列,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联系发展地看问题的思想方法。

§3.4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

一、课标及其解读

1、通过实验认识安培力(①通过实验,知道通电导体在磁场中会受到安培

力作用;②知道导体放置方向不同时,所受安培力不同。)

2、会判断安培力方向(①会用左手定则判断安培力的方向;②知道安培力

方向始终垂直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和电流方向,但磁场方向不一定与电流方向垂

直。)

3、会计算匀强磁场中安培力的大小(①能推导匀强磁场中安培力表达式,

会计算匀强磁场中安培力的大小;②知道磁电式仪表的构造以及运用它测量电流

大小和方向的基本原理;③安培力的计算限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