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环境与健康_第1页
第十二章环境与健康_第2页
第十二章环境与健康_第3页
第十二章环境与健康_第4页
第十二章环境与健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二章环境与健康第1页,共9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第一节人与环境人类利用有利的自然环境条件;按照自身需要主动改造自然环境;带来了诸如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自然环境资源耗竭等环境问题。第2页,共9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一、人类环境的构成环境:

指围绕人群的空间和作用于人类这一对象的所有外界影响与力量的总和。按环境要素的属性: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按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第3页,共9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自然环境: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类生活、生产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质、能量的总体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生物环境、地质和土壤环境以及其它自然环境。第4页,共9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社会环境:由政治、经济和文化等社会因素条件的总和包括居住环境、生产环境、交通环境、文化环境、和其它社会环境。第5页,共9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生活环境指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的各种自然的和人工的环境条件如居住、工作、娱乐和社会活动环境。第6页,共9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生态环境是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有关的生态系统所构成的自然环境。生态系统是目前影响人类健康最为重要的基础。第7页,共9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二、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一)人是环境的产物(二)人与环境相互依存(三)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第8页,共9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一)人是环境的产物组成人体的物质都来自于环境。英国地球化学家Hamilton测试了220名英国人血液和地壳的化学组分及其含量,发现除去两者构成各自的基本元素外,其他化学元素含量呈明显的相关性,反映了人体和环境的关系及其在物质上的统一性.第9页,共9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第二节自然环境与健康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与人类的健康密切相关。第10页,共9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在人体内含多少,分为常量和微量元素两类。占人体内化学元素总量的99.95%,称为常量元素。如碳、氢、氧、氮、硫、钾、钠、磷、钙、镁、氯等11种元素;人体内正常含量小于人体体重0.01%的化学元素称为微量元素

。它包括锌、铁、铜、锰、钴、铬、钒、锡、硒、氟、碘、钼、铝、铅、镉、汞、铊、镍、锶、锂、硅及多种稀土元素等。第11页,共9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土壤是由地壳表面的岩石风化而成,地壳表面化学元素分布不均匀导致土壤化学元素含量差异。地形特征和气候也可以影响某些化学元素的分布:如氟往往在山区和内陆干旱的盆地含量很高;碘一般在地势倾斜、洪水冲刷严重的山区含量低。第12页,共9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目前发现有14种微量元素包括锌、铁、铜、钼、铬、锰、钴、镍、锡、钒、碘、硒、氟和硅,在生物体内是维持生理、生化功能、生长发育和生殖繁衍所必不可缺的元素,称为必需微量元素。其它微量元素因其没有或尚未发现在生物体内有益的生物学作用,称为非必需微量元素。第13页,共9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必需微量元素:不能自身合成,必须从外界摄取;过量摄入会对人体产生危害。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血红素的Fe2+:载氧功能中心;碘:甲状腺素的重要组成成分;锌对体内胰岛素具有重要的影响;能增加精子的稳定性、利于精子正常功能的发挥;铜对胎儿器官尤其是脑发育非常重要;硒影响精子的形成和发育;锰缺乏可导致不良妊娠结局等。第14页,共9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三)地球化学因素与疾病地壳表面化学元素分别不均匀、地形特征和气候差别等可影响环境介质中化学元素的含量,从而影响人体化学因素的摄入量。由于地质原因使得生活在该地区的人群对某种化学因素摄入量过高或过低从而引发疾病,这种疾病称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如碘缺乏症、地方性氟病、地方性砷中毒、地方性硒中毒等。第15页,共9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案例:我国云南大姚县有青石棉裸露矿,造成自然环境污染。由于青石棉是人类的致癌物,可引起间皮瘤发病和死亡率增加。云南大姚县青石棉环境污染区间皮瘤死亡率达232.3/(百万人·年),而对照区则为1~2/(百万人·年)。第16页,共9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二、气象因素与健康气象因素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速等多种要素。气象学中把瞬间至十余天内多种气象要素的综合状态成为天气,更长时期的天气的总和称为气候。据统计,我国发生的各类自然灾害中约70%是气象灾害。第17页,共9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一)不良天气和气候条件对健康的影响不同时间尺度的气象变化产生不同的健康效应。一天内段时间的天气如雷电、冰雹、狂风、骤雨、冰冻和酷热等,对人体产生伤害或短期不良影响。多日的恶劣天气如严寒、闷热和天气剧变,可使人体组织或器官的功能发生障碍,如诱发心肌梗死、脑出血和哮喘等疾病,或降低人的免疫力,使传染病的发病率升高。较长日期的季节变化会对健康发生重大影响,慢性病病情加重,甚至导致死亡。第18页,共9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气候异常往往为病原体及其传媒提供了孳生和蔓延的条件,而成为某些流行病的重要流行因素。疟疾、黄热病、登革热、流感和流脑等的流行均与其天气和气候背景有关,以至传染病往往有明显的季节性。呼吸道感染、支原体肺炎、麻疹、水痘和风疹等病冬春季多见;伤寒与副伤寒在5~9月(华南)或8~11月(华北)多见;枯草热在4~5月和9~10月多发。第19页,共9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温度是对健康影响最大的气象因素之一,受影响最大的人群是老人和病人。上海市的调查资料:热日午后温度每升高1℃,死亡增加10人。循环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总死亡率及脑血管死亡率与日照时数呈负相关;循环系统疾病总死亡率和脑血管病的死亡率和气温呈正相关;肺心病、支气管炎、哮喘和肺气肿的死亡率与气温呈负相关;降雨日和雾日等气象因素对某些疾病的死亡率也有一定的影响。第20页,共9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二)天气和气候条件对健康的影响方式第21页,共9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1.对人体的物理作用严寒造成冻疮或冻僵;环境高温引起热病或热促疾病。第22页,共9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2.影响人体生理和代谢功能气温影响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和胰腺的分泌功能;寒冷刺激可促进肝细胞的呼吸和肝酶活性增高,寒冷的冬天总代谢明显减低。第23页,共9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3.影响生物性病原体和生物性传媒气候条件会直接影响许多生物性病原体(病毒、细菌、寄生虫等)和生物性传媒(如蚊、蝇、虱、钉螺等生物)的生长繁殖以及疾病的传染或传播力,从而间接地决定了某些传染病的高发或蔓延。第24页,共9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4.影响环境质量,增加环境污染物对健康的不良影响气温逆增会加重人为的大气污染物的污染水平;强烈的日照会使NO、碳氢化合物等人为的污染物形成光化学烟雾。第25页,共9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5.影响人体心理和精神状态第26页,共9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三、生物性有毒有害物质与健康自然环境中的许多生物(动物和植物)均具有对其接触的动物或人产生毒害反应的能力。属于生物保护特性。第27页,共9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一)动物毒素

——陆生和水生的有毒动物所产生的有毒物质许多动物毒素的毒性很强;按毒作用性质可分为神经毒素、心脏毒素、细胞毒素、凝血毒素和抗凝血毒素等。常见的有毒动物有毒蛇、蝎、蜜蜂、蜘蛛、蜈蚣和刺毒鱼类等。第28页,共9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引起食物中毒的动物性毒素主要为水产鱼贝。毒鱼的内脏和肌肉含有毒素,人摄入后引起中毒。我国的毒鱼可分为豚毒、胆毒、卵毒、肉毒以及含高组胺的鱼类。有的动物如蟾蜍、斑蝥等的分泌毒,摄入量过大亦可引起中毒。第29页,共9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二)植物毒素

——天然存在于植物中对人或动物有毒的化学物质常见的含生物碱的有毒植物:多属豆科、马钱科、石蒜科、天南星科、防己科、毛莨科、茄科、百合科等。强心苷科多存在于夹竹桃科、百合科、卫矛科等植物中。蓖麻毒蛋白。软骨藻酸,具有神经毒性;藻类肝毒素(微囊藻和节球藻毒素)具有致癌物。第30页,共9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多数是经口食用而产生毒作用;有些通过皮肤直接接触,还有少数通过呼吸道吸入而引起变态反应。预防的关键在于识别它们,避免接触或食用。第31页,共9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四、环境污染与健康环境污染因素种类繁多,按其属性通常分为化学性、物理性和生物性三类。第32页,共9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一)环境污染对人的急、慢性危害第33页,共9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1.急性危害环境污染物在短时间内大量进入环境,可使暴露人群在较短时间内出现不良反应、急性中毒甚至死亡。主要包括:大气污染的烟雾事件、事故性排放的环境污染事件、核泄漏事故和环境生物性污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等。第34页,共9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2.慢性危害以低浓度、长时间反复作用于机体产生危害。无论环境化学污染物,或有害的物理因素的长时间暴露,均可能造成慢性危害。第35页,共9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二)大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包括天然污染和人为污染。天然污染:主要由于自然原因形成,如火山爆发、森林火灾等。人为污染:由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活动造成的,来自固定污染源(如烟囱、工业排气管等)和流动污染源(汽车、火车等各种机动交通工具)。第36页,共9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1、大气污染对健康的直接危害第37页,共9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1)急性危害:大气污染物的浓度在短期内急剧升高,人群因吸入大量污染物而致急性中毒。烟雾事件:煤烟型烟雾事件:引起人群健康危害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是烟尘、SO2以及硫酸雾。光化学型烟雾事件汽车尾气生成的刺激性很强的浅蓝色烟雾所致,其主要成分是臭氧、醛类以及各种过氧酰基硝酸酯等。第38页,共9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事故性排放引发的急性中毒事件:是由于事故造成的大气污染引发急性中毒的事件,其一旦发生后果通常十分严重。第39页,共9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2)慢性危害影响呼吸系统功能降低机体免疫力引起变态反应其它:大气中镉、锌、铅以及铬浓度的分布与这些地区心脏病、动脉硬化、高血压、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慢性肾炎等疾病的分布趋势一致。含铅汽油的使用可对儿童的中枢神经系统等功能产生危害。第40页,共9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3)肺癌大气污染程度愈肺癌的发生和死亡率呈正相关关系。第41页,共9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2、大气污染对健康的间接危害第42页,共9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1)温室效应大气层中的某些气体能吸收地表发射的热辐射,使大气增温,从而对地球起到保温作用,称为温室效应。温室气体主要包括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和含氯氟烃(CFCs)等。第43页,共9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1)温室效应——气候变暖有利于病原体及有关生物的繁殖,传染病的分布发生变化,扩大其流行的程度和范围;与暑热有关的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空气中的一些有害物质如真菌孢子、花粉等浓度增加,导致人群中过敏性疾患的发病率增加;引起全球降水量变化,最终导致洪水、干旱以及森林火灾等灾害发生次数的增加。第44页,共9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2)臭氧层破坏臭氧层中的臭氧几乎可全部吸收来自太阳的短波紫外线,使人类和其他生物免遭紫外线辐射的伤害。50年代臭氧层臭氧减少,70年代后加剧,

1985年首次在南极上空发现臭氧空洞。臭氧层被破坏形成空洞以后,减少了臭氧层对短波紫外线和其他宇宙射线的吸收和阻挡功能,造成人群皮肤癌和白内障等发病率的增加。平流层臭氧浓度减少1%,人群皮肤癌的发病率将增加3%,白内障的发病率将增加0.2~1.6%。第45页,共9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3)酸雨在没有大气污染物存在的情况下,降水(包括雨、雪、雹、雾等)的pH值在5.6~6.0之间,主要由大气中二氧化碳形成的碳酸组成。当降水的pH值小于5.6时称为酸雨。酸雨的主要前体物质是SO2和NOx,其中SO2的贡献率为60%~70%。我国酸雨主要由SO2污染造成。第46页,共9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酸雨的危害主要表现为降低土壤pH值,对土壤和植物产生危害,进而影响水生生态系统;酸雨增加土壤中有害金属的溶解度,加速其向水体、植物和农作物的转移,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第47页,共9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4)影响小气候和太阳辐射在大气污染严重的地区,儿童佝偻病的发病率较高,某些通过空气传播的疾病易于流行。大量的颗粒物还能吸收太阳能而使气温明显降低,造成“冷化效应”。第48页,共9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5)影响居民生活卫生条件第49页,共9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三)水体污染对健康的影响指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水体,其数量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和水体底质的理化特性和水环境中的生物特性、组成等发生改变,从而影响水的使用价值,造成水质恶化,乃至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污染源:生产和生活活动,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业污水等。此外,自然因素如水中氟含量过高所致地方性氟中毒。水体污染主要是人为污染。第50页,共9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1.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工业废水主要来自冶金、化工、电镀、造纸、印染、制革等:钢铁厂、焦化厂废水:含酚和氰化物等;化工、化纤、化肥、农药厂废水:含砷、汞、铬、农药等有害物质;造纸厂废水:含大量有机物;动力工业等排出的高温冷却水:造成热污染而恶化水体的理化性质;海上石油开采、大型运油船只泄露事故及航海船只产生的废弃物等:海洋污染的重要来源。第51页,共9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1.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生活污水生活污水是人们日常生活的洗涤废水和粪尿污水等。来自医疗单位的污水,包括病人的生活污水和医疗废水,含有大量的病原体及各种医疗、诊断用物质,是一类特殊的生活污水。第52页,共9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1.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农业污水指农牧业生产排出的污染及降水或灌溉水流过农田,或经农田渗漏排出的水。氮、磷、钾肥引起的水质富营养化和高残留、高毒性农药引起的水质污染逐渐形成了农业污水污染全球水质的惊人状况。第53页,共9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水体富营养化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第54页,共9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出现富营养化现象时,浮游藻类大量繁殖,形成水华。因占优势的浮游藻类的颜色不同,水面往往呈现蓝色、红色、棕色、乳白色等。这种现象在海洋中则叫做赤潮或红潮。第55页,共9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2.水体污染的危害第56页,共9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1)生物性污染的危害水体受生物性致病因子污染后,居民常通过饮用、接触等途径引起介水传染病暴发流行。最常见的疾病包括霍乱、伤寒、痢疾、甲型病毒性肝炎、隐孢于虫病等肠道传染病及血吸虫病、贾第虫病等寄生虫病.第57页,共9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WHO的资料表明,当前发展中国家每年约有12亿人口因饮水不安全而患病,有400多万儿童死于水传播性疾病,约有15%的儿童在5岁前死于腹泻。第58页,共9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案例:1988年春,上海市和江苏、浙江、山东三省发生甲型肝炎暴发流行,患者达40余万人,仅上海市1988年1月~4月甲型肝炎发病达310746人,平均患病率达4082/10万。此次甲型肝炎的大流行是由于生吃江苏启东地区所产毛蚶引起的,而当地养殖毛蚶的水体受到甲型肝炎病毒的严重污染。第59页,共9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2)化学性污染的危害水体受工业废水污染后,水体中各种有毒化学物质使人体发生急、慢性中毒。第60页,共9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3)物理性污染的危害热污染:大量含热废水持续排入可使水温升高,水中有毒物质、重金属离子的毒性也随之增强。放射性污染:主要来自于地层中的放射性元素及其衰变产物及人为放射性物质,如各种核试验、核战争、核潜艇、核燃料再生及各种含放射性的药物、试剂等。人体接触到含反射性物质的水可引起外照射,饮水或食物受放射性污染后可造成内照射,导致某些疾病的发生率增加并可能诱发人群恶性肿瘤发生率增高,并可影响后代的健康。第61页,共9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非溶解性悬浮物污染:可影响水的感官性状,并对水生植物的生态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第62页,共9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3.饮用水污染与健康我国是一个水资源贫乏的国家,已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之一。我国的饮水卫生现状表明,饮水的生物性污染和化学性污染是同时存在的,但总体而言,以生物性污染为主。第63页,共9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1)介水传染病流行原因:1、水源受病原体污染后,未经妥善处理和消毒即供居民饮用;2、处理后饮用水在输配水贮水过程中重新被病原体污染。地面水和浅井水都极易受病原体污染而导致介水传染的发生。介水传染病的病原体主要有三类:1、细菌,如伤寒杆菌、霍乱弧菌、痢疾杆菌等。2、病毒,如甲肝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腺病毒等。3、原虫,如贾第氏虫、血吸虫等。主要来自人粪便、生活污水、医院以及畜牧屠宰、皮革和食品工业等废水。第64页,共9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2)化学性污染中毒可造成饮用水化学性污染中毒的物质很多,常见的有氰化物、铬、砷、硝酸盐水等。第65页,共9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3)饮水氯化消毒副产物及对健康的危害氯化消毒是我国沿用多年且仍然普遍采用的自来水消毒技术。许多氯化副产物在动物实验中证明具有致突变性和/或致癌性,有的还有致畸性和/或神经毒性作用。第66页,共9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4)饮水硬度与健康水的硬度是指水中多价阳离子数量的总和,通常是指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饮水硬度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呈负相关?从全部资料看,呈负相关的占大多数。对硬度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关系目前尚无肯定的结论。硬水对泌尿系统结石的形成可能有促进作用。用硬水泡茶,会使茶水变味;用以烹调食物,会降低营养价值。第67页,共9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5)藻类及其代谢产物与健康危害微囊藻毒素被认为是继肝炎病毒、黄曲霉毒素之后,又一导致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第68页,共9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6)高层建筑二次供水污染与健康问题二次供水的贮水箱和末梢水水中浊度、细菌数、大肠菌群数、铁、锰、氯仿、四氯化碳、亚硝酸盐的含量较出厂水有所增加,有的可增加90%,甚至达130%以上;二次供水在贮存、输送过程中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致使水质下降。第69页,共9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四)土壤污染对健康的影响指在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中排出的有害物质进入土壤中,直接或间接地危害人畜健康的现象。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有:①生活污染,包括人畜粪便、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等;②工业和交通污染,主要是工业废水、废气、废渣以及汽车尾气污染;③农业污染,主要是农药和化肥污染。土壤污染物:化学性污染物(重金属和农药)、生物性污染物(病原体等)和放射性污染物。第70页,共9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1、重金属污染的危害是通过农作物和水进人人体的。由于工业水未经过任何处理进行灌田或含重金属化肥的使用,使土壤中积累有害重金属的量及种类越来越多,造成严重危害。镉、汞、铅、铊、砷,铬等污染土壤后都会对人们健康产生各种危害.第71页,共9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1)镉污染水稻对镉的富集作用很强,其镐含量可为水镉的800倍。镉对肾,肺、肝、睾丸、脑、骨骼及血液系统均可产生毒性,被美国毒物管理委员会列为第6位对人体健康的有毒物质。过量镉损害肾小管、肠粘膜,干扰与胶原代谢有关的酶活性,抑制维生素D的合成,从而引起体内钙磷代谢失调,尿钙及尿磷增加,最终导致骨质疏松或软化。第72页,共9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2)铊污染铊属高毒类,具有蓄积性,为强烈的神经毒物,主要损害神经系统,并损害肝肾。对成人最小致死量约为12mg/kg。对健康的影响主要为慢性毒作用,其突出的表现为:毛发脱落,呈斑秃或全秃;周围神经损害,早期表现为双下肢麻木、疼痛过敏,很快出现感觉、运动障碍;视力下降甚至失明,可见视网膜炎、球后视神经炎及视神经萎缩。铊还可导致染色体畸变等。第73页,共9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3)铬污染主要来自铬矿和金属冶炼、电镀、制革等工业废水、废气、废渣。铬在人体内有蓄积作用,影响体内氧化还原过程和水解过程,降低血红蛋白的携氧能力。六价铬有明显的致突变作用。据报道,我国锦州和广州西部等地铬渣污染区居民的癌症死亡率都显著高于对照区。第74页,共9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2、农药污染的危害在农药使用过程中可对土壤造成污染,即使土壤中农药的残留浓度很低,通过食物链和生物浓缩也可使体内浓度提高至几千倍,甚至几万倍,并通过农作物进入机体,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农药污染土壤产生的危害是间接危害、慢性危害。我国农药年产量45万吨,但约一半的产量集中于国外已弃用的高毒、高残留品种,其中高毒农药约10万吨。第75页,共9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对酶系统影响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对内分泌系统和生殖效应的影响致突变、致癌和致畸作用因长期接触农药而引起有关的癌症中,最多的是淋巴癌、骨髓瘤、白血病和软组织肉瘤。农药污染可影响胚胎发育,甚至改变妊娠结局,与神经管畸形(无脑,脑膜膨出等)、唇腭裂患儿分布有关。第76页,共9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3、生物性污染的危害引起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人体排出的含有病原体的粪便污染土壤,人生吃在这种土壤中种植的蔬菜瓜果等而感染得病(人-土壤-人)。许多肠道致病菌在土壤中能存活,如痢疾杆菌存活25~100天,伤寒杆菌存活100~400天,肠道病毒可存活100~170天,蛔虫卵在土壤中存活达7年之久。第77页,共9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3、生物性污染的危害引起钩端螺旋体病和炭疽病引起破伤风和肉毒中毒

第78页,共9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二、环境健康影响评价方法(一)工业建设项目的环境健康影响评价第79页,共9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1.健康影响因素识别要对拟建工业的生产工艺、原材料、成品中的有害物质,包括耗用量、贮存、运输和流失情况进行调查。第80页,共9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2.健康影响估计要估算影响的人群范围和影响的性质及程度。环境健康影响预测的基本方法有:专家预测法、趋势外推法、类比法等。第81页,共9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3.预防措施的建议在环境健康影响评价后,应对建设项目提出预防或减轻健康影响的建议。第82页,共9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二)水利建设项目的环境健康影响评价水利建设涉及水文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改变:某些自然疫源性疫区可因病媒动物和居民的迁移而扩大;水库蓄水为钉螺的孳生蔓延和血吸虫病传播创造了条件;鼠类活动和繁殖的场所迁至新居民点,可导致流行性出血热和钩端螺旋体病的发病增加;水利工程引起水流变慢、蚊子密度增高,可导致疟疾和丝虫病;供作饮用水源的水库,如没有彻底清理库区,或对沿岸排放污水不加控制,造成水质污染可引起介水肠道传染病或化学中毒;施工期大量民工集居,如放松工地的饮水消毒,粪便管理和工棚卫生等工作,也会造成各种传染病的流行。第83页,共9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第四节环境保护第84页,共9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一、环境状况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GEO-2000》报告的全球环境概况表明人类生态系统正在受到严重威胁。第85页,共9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一)气候变化1990年代后期,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浓度达到了过去16万年的最高水平,可以预见的结果包括气候带的移动、物种构成的变化和生态系统生产力的改变、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影响。近些年厄尔尼诺发展迅速,造成极端的降雨和洪水、干旱和森林火灾,给包括温带地区在内的许多地区相当大的破坏和损失。第86页,共97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二)大气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空气污染趋势有很大的差别:许多工业化国家已经开始采取有力措施减少大气污染,但在发展中国家的绝大多数大城市中,城市空气污染已经达到危险的程度。道路交通、燃烧煤和高硫燃料及森林火灾是空气污染主要原因。发展中国家的人民还接触明火产生的高含量的室内污染物。约50%的慢性呼吸道疾病目前被认为与空气污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