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为学生搭建广阔的成长平台 促进其自由充分的发展_第1页
【大学】为学生搭建广阔的成长平台 促进其自由充分的发展_第2页
【大学】为学生搭建广阔的成长平台 促进其自由充分的发展_第3页
【大学】为学生搭建广阔的成长平台 促进其自由充分的发展_第4页
【大学】为学生搭建广阔的成长平台 促进其自由充分的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立模块化课程市场满足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需求

——为学生搭建广阔的成长平台促进其自由充分的发展

编辑ppt

引子:几个概念

1、“课程”与“课程模块”?课程:广义的“课程”是指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围绕培养目标所开课程的总和);狭义的“课程”是指具体的某一门课。课程改革既包括广义的“课程”改革,也包括狭义的“课程”改革。课程的类型:学科课程、活动课程、核心课程(基于问题解决)、综合课程(项目学习、合作学习,大学比中小学更有条件实施)、隐性(潜在)课程。——模块化课程具有更强的综合性和包容性。编辑ppt课程模块:大模块: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和综合素质类型设置大的教学板块:公共素质模块、专业基本素质模块、专业核心素质模块和专业方向模块(满足不同岗位需要)。中模块:围绕培养某一能力或某一思想而构建的课程群(如3、5门课程)。如专业外语的综合交际能力(只上专业外语课不够,还要有较强的听说能力和文字翻译能力)。小模块:应是人才培养方案中基本的教学单元,相当于狭义的“课程”。它是教学的抓手。它已成为教育思维的基本概念,不易改变。但作为基本教学单元的“课程”可以采取模块化教学。编辑ppt2、“模块化课程”与“模块化教学”?

模块化课程:指按照模块进行编排组合的课程群(中模块)和采取模块化教学的单一课程(小模块)。

模块化教学:是围绕特定主题或内容(以特定的思想、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活动的组合,即由多个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带学分、可检测、具有限定内容的、可采取不同教学形式的教学板块组合而成的教学模式。可以是不同学科知识的组合,可以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组合等。我校对模块内容的描述一般分三块: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自主学习。

注意:某一思想、能力的培养可能通过一门课程的教学就能实现,但一般需要“中模块”(几门课程)的教学才能实现,甚至需要“大模块”的整合效应才能实现。(人是有情感的动物)编辑ppt3、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与复合型、个性化人才应用型人才的特点:由理论到实践(知识输出,用理论、经验、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由一到多(一个专业对应多个岗位;一个岗位或岗位群需要多学科多专业的知识和能力)。创新型人才特点:创新就是打破思维定势、突破学科壁垒、改变知识结构、引进新的方法、迈向新的领域;而个性是创新的心理基础和条件(不能人云亦云)。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策略之一:培养复合型人才、个性化人才。

编辑ppt

一、模块化课程市场的基本特征

市场一般是指买卖双方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它具有开放、竞争、有序等特点。模块化课程市场是指学校以模块化课程作为基本单元的“商品”,以学分作为交换的“货币”,让教学双方自由地进行“买卖”的场所。教师作为卖方开发出能满足学生需要的“商品”——模块化课程(小模块或中模块),学生作为买方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购买”。(即蔡院长说“模块组合池”,如果学生能从池中自选就是市场)

学校要以开放的胸怀引入竞争机制,促进模块化课程市场的发展,并按“市场”的规则进行管理。学校的课程市场越发达,学生选择的余地越大,就越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创造力,越有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编辑ppt

模块化课程市场模型图模块化课程是根据人才规格(专业规格或岗位规格)中的某一素质要素来构建所需的教学内容板块和教学方式。一般应以小模块(单一课程)和中模块(围绕某一能力或素质培养的课程群)为单位推入课程市场。编辑ppt二、建立模块化课程市场的意义——

尽可能满足用人单位、学生的需要,促进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

诸多的课程模块的组合构成一个完整的素质结构图,学生所选的模块组合不同,其素质结构也不同。就是同一专业的学生,由于所选学的模块不同其素质结构也不同。从而既能实现复合型人才培养,又能实现个性化人才培养;既能满足社会极其丰富的岗位需要,又能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要。编辑ppt1、满足用人单位需求,让用人单位满意。

众所周知,今天的大学毕业生非专业就业的现象比较严重。

据麦可斯公司调查:2007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的工作岗位与专业对口率为70%,而三年后的专业对口率为68%,下降了2个百分点。2009和2010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的工作岗位与专业对口率分别为67%和69%,而历史学、法学、农学、理学等本科各专业大类的毕业生工作与专业对口率平均不到60%,有的不到50%。编辑ppt我校某一国家级特色专业就业情况:

就整体而言,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还是人才供需双方质与量的矛盾或错位。这也是市场经济的特点。要解决量的矛盾,就必须依靠精准的人才需求预测。但这很难做到。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量的问题已是“不是问题的问题”。可以低位就业;可以非专业就业(辅修二专业、继续教育是趋势)。年份行业内就业率总就业率200858.8%97.5%200961.1%100%201065%98.8%201153%94.4%201243%100%至少35%的学生非专业就业编辑ppt

就某一所学校和学生个体而言,非专业就业也与毕业生个人的专业素质和志向有关。就接受非专业就业的岗位来说,要么该岗位专业性不强,要么确实找不到专业人才(这与大学的专业设置跟不上人才市场的需求有关,如随着社会城市化、老年化的到来,社区服务、老年服务的专业建设严重滞后,近年这一行业吸纳了很多不同专业毕业生的非专业就业。还有公务员考试:文凭+“公务员专业”。)——问题:“非专业就业”如何反映专业的教育质量?编辑ppt

目前,最大的问题是人才供需双方在“质”的方面的错位。导致这种错位的最主要原因是社会的工作岗位与学校设置的专业不匹配。也就是,社会是按岗位建立人才的规格体系,而学校往往是按专业构建人才的规格体系,社会的工作岗位非常多,而学校的专业又特别的少。

我国,最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9月)则将原来的635种专业调整为506种(讨论稿曾减至443种),专业数还有所减少。但专业类由原来的73个增加到92个。编辑ppt德国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基本上是采取“大订单式”与“小订单式”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所谓“大订单式”培养就是国家根据用人单位(企业和行业)对人才规格的具体要求来设计针对性越来越强的专业和培养方案。从网上查到,十年前(2002年)德国大学可选专业数量就达到了近9500个。年初我到德国学习时,听有关专家介绍,目前德国各类大学共设专业约15000个。

尽管我国减少专业门数能体现人才培养的“宽口径”特色,但学生毕业后到具体的用人单位往往还需接受上岗前的真正的“专业培训”,有的企业干脆自己培养专业人才(而且有一套科学的培养体系)。这是用人单位对现在的大学生不太满意的重要原因之一。编辑ppt在我国,目前要像德国那样设置那么多的专业很难。按照我们的思维,专业太多会导致专业之间的差异缩小,而专业之间的差异越小又让人觉得是“专业性不强”,但专业设置太多又增加了专业建设的难度,并给管理带来困难。所以,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界一直存在“强化专业”与“弱化专业”两种声音并存的局面。

如果能打破狭隘的“专业”概念的束缚,通过建设大量的模块化课程并形成了模块化课程市场,那么,课程市场内的不同模块化课程的组合就可衍生出千千万万个“专业”或直接对应社会千千万万个具体的岗位。这样的人才类型不仅能满足社会千千万万种岗位的需要,也容易造就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编辑ppt另外,建立模块化课程市场还可为订单式培养搭建平台。学校可与企业合作共同建设符合企业需要的模块课程,通过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签署合同让学生选修企业要求的若干课程模块,经考核合格,学生毕业即可进入签协议的企业工作。

此乃一举多得。

编辑ppt2、满足学生(家长)的需求,让学生(家长)满意。由于种种原因造成很多学生想学的专业选不上,不想学的专业偏偏“被”学习。更可气的是,不想学的专业偏偏“被”学习后又找不到相应的工作岗位。大学生就业的市场化与大学生入学选择专业的计划性和被动性的矛盾日益凸显,大学生的专业困境也越来越突出。尽管各个学校都想了很多办法尽可能的缓解这一矛盾,但效果不是很理想,尤其是地方性高校。这种现象已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甚至影响到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健康,从而最终影响人才的培养质量。不管是从民主的原则出发,还是从人道主义思想出发,强迫学生在美好的大学时代学习自己不喜欢的专业确实是非常痛苦的事。编辑ppt为了因材施教、让学生满意,不少学校都做了积极探索。如允许极少数学生重新选择专业。北京邮电大学,从2000年开始试行“个性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学生根据自己的志趣和个性,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设计专业和制订培养计划。在修满培养计划所要求的全部学分后,经审核合格,即可毕业。毕业证的专业名称使用与北邮比较接近的本科专业名称,可由学生选择,同时学校再颁发反映个性化专业培养的证书。如经管学院的程源同学,参加个性化专业培养后则开始学习自己设计的“计算机技术与语言学”专业,并有计算机技术、智能化和语言学领域的3位专家组成她的导师组,具体指导她的学习。但是,不难看出这种个性化专业学习模式的教学成本相对较高,目前对绝大多数高校来说,还只能是让极少数人受益,不可能做到让大家满意。编辑ppt

对学生而言,只有建立模块化课程市场,并有足够多的可供选择的模块化课程,才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才能为其个性化的塑造提供可能。学生“专业个性化”的程度则取决于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模块选择的自由度。如果学生能选到自己喜欢的课程,他就会积极投入学习的精力和热情,教学质量自然会提高。问题:给学生太多的选课自由是否会降低专业的水平?其实,这样做的目的不仅给不喜欢本专业的学生放条“活路”,而且有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而喜欢本专业的学生完全可以100%的选修本专业的选修课(向纵深发展),也可使教师集中精力培养热爱本专业的学生,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优化学风。从本专业的角度,到高年级“放弃”30%的学生会怎样?(通过专业导论课、班集体建设和专业思想教育到高年级仍然不能激发兴趣者)编辑ppt一般情况:一个专业(班)的学生会分三个层次:A类学生占30%(优秀)B类学生占40%C类学生占30%(按照实际的专业标准,能否达到毕业的水平?非专业就业的毕业生至少是30%以上)C类学生产生的原因。今年20位学生退学(有的已大三)。可惜!为什么不愿意学?为什么退学?是否未给他们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和平台?体育俱乐部制的成功改革给我们的启示!(有厌学的学生吗?有不合格的学生吗?降低了体育健康水平吗?)

编辑ppt3、便于推进主辅修、双学位制,强化“国际化”办学定位制定专业标准(最低标准),构建专业课程群模块并推向课程市场。让学生自由选择,达到专业最低标准则授予专业学位证书,达不到专业最低标准但达到规定的学分则授予辅修专业或肄业证书,达到两个专业的最低标准则授予双专业(学位)证书。大学英语必修课程改为一年,是项突破性改革!问题是:必须推进后续选修课程模块,满足部分学生需求,提升学校外语水平(如果10%的学生将外语作为第二专业或辅修外语专业,会产生多大的影响),凸显“国际化”办学特色,也一定会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编辑ppt

三、模块化课程市场的有效管理与激励

1、要建立适应模块化课程市场运行的教学管理机制。首先要构建适合课程市场建设和运行的课程结构就课程结构而言,还是分公共必修课程、公共选修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四类较好。我校公共课程一般占课程总量的25%(60学分),专业课程占课程总量的75%(180学分)。目前专业选修课程的比例太小(不到专业课的15%,存在假性选修)。建议使专业选修课程占到专业课程的40%以上(必修课程不超过60%,即专业合格标准)。学校应将所有的专业课程推向“市场”,而各专业只需明确本专业的必修专业课程(包括辅修专业与第二学位专业标准)以及课程模块学习的先后顺序。编辑ppt

其次,模块化课程管理应遵循“计划经济”模式与“市场经济”模式相结合的原则。

必修课程应遵循“计划经济”管理模式,选修课程应遵循“市场经济”管理模式,而模块化课程市场应由教务处统一管理。学校应成立校、院(系)两级模块化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负责指导模块化课程开发和课程“入市”的审核。同时要制定明确的以“市场”为导向的学生所学课程结构与专业认定办法。即根据学生毕业时所学课程结构确定学生的专业和专业方向。如修完某一专业60%以上专业课程的学分则认定为主修该专业,如修完某一专业30%的专业课程学分则认定为辅修该专业等。如要获得第二学位,必须增加第二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学分(20学分)等。编辑ppt其三,必须打破学期学年限制,充分发挥学分制的作用。1-2年级应固定班级,加强班风建设,培养班集体,修完公共必修学分和专业基础学分;3-4年级给学生充分自由选学的时空。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全年开放(只要修完规定的学分,学生自主选择第八学期或第九学期开展毕业实习和做毕业论文,学生可以利用大三暑假实习),这样既减轻实习基地的压力,也减少教师指导的压力,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全年度的与企业接触。如果学生未修完规定的学分,可以在第五、六学年继续选修。争取按学分收取学费。大部分学生是愿意多花一定的时间和金钱换取自己喜欢的专业或达到自己想要的素质。编辑ppt另外,还要制定在模块化课程市场进行选课的规则。如模块选修的先后顺序,学习该模块的先决条件等。如果选学某一模块的学生过多,教学团队或教学条件满足不了所有人要求,就必须对选课学生进行排序。在首先满足本专业学生需求的前提下,应有不少于10-20%教学资源预留(招生时应考虑),对非本专业的选课者应制定选课规则(如按学分积点高低排序、按专业相近度排序、按申请的时间先后排序等)。如果第一次未选中,第二次再申请时则应优先考虑等。总之,要给每个学生选择的机会。问题:规定第一专业学习优良者才能选修第二专业是否合理?(合格者是否可以?当下不认真学习者是否更有“余力”?)编辑ppt

2、要加强市场化的模块化课程建设。我认为,在应用型大学里,模块化课程的建设比专业建设重要。不仅专业建设有赖于课程建设,高水平的模块化课程可以让多专业的学生共享。而且模块化课程建设比专业建设要容易,容易出成效。一方面要将模块选修人数与教师绩效工资直接挂钩,谁开发的模块化课程有“市场”,谁就应该收入高。要鼓励各专业推出供全院选修的模块化课程,要支持“市场”前景好的模块化课程师资队伍和教学条件建设,以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学校可以拨专项资金支持开发新的模块化课程,以丰富课程市场。另外,要积极鼓励行业、企业参与模块化课程建设,充分利用校外资源建立学校模块化课程市场发展的长效机制。编辑ppt3、构建第二课堂课程模块建立课程标准,设置一定比例“以考代教”、“以赛代教”的课程。如考级、考证、获奖,以证书换学分。充分调动课外学习的时间,为学生提前毕业创造机会。如普通话考级、四六级外语考试。打造社团育人平台:一个社团可能就是一个专业。如浙江师范大学的“大学生影评学会”。创办于上世纪80年代。在浓厚的电影氛围中,一所没有影视专业的师范大学培养出数十位影视人才,其中陈育新、何苏六、张光照、陈旭光、陈晓云、陆绍阳、冯冀等在国内影视评论界、创作界拥有较高的知名度。编辑ppt陈育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导演,国家一级编剧,轰动全国的纪实片《九·一八大案》的文学策划,《凤凰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