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定学课件_第1页
中药鉴定学课件_第2页
中药鉴定学课件_第3页
中药鉴定学课件_第4页
中药鉴定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药鉴定学

总论

本课程共计90课时,理论58节,实验32节。分

理论考试和实验考试二次。是中药(天然药物)专业主

干专业必修课,是执业中药师必考课程。希全体同学认

真对待。

总论第一章绪论

中药鉴定学: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的应用学科。在继承中医药学遗产和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

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研究和探讨中药的来源、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国、质

量标准及寻找新药等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是一门“保持寻新,整理提高”的学科。

中药鉴定实质:就是鉴定中药的真伪优劣,对新药源开发利用。

药物: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和保健作用的物质。(保健作用一帮助机体恢复正常

功能)

药物可分为:

1、天然药物——天然产物及其制品:

A:大黄、人参、黄连

B:洋地黄叶、麦角。

2、合成药物(化学药物)

A:人工合成的化学品:头抱菌素、青霉素、Vc、VA、VD等。

B:生化制品:转移因子、白介素等。

中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而用于临床的药物

中药是药物组成部分之一,以祖国医学体系为主。

动植物:如:人参、黄连、肉桂、牛黄、羚羊角等

1:中国——中药材:国药:我国著名的特产中药材。

2:国外---生药Crudedrugs来自动植物原料、生货(水浒生货原药)

生药学——Pharmacognosy(以现代医学体系来研究药物来源、应用等)

例:鱼肝油一鲨鱼提取脂肪油为生药,其脂肪油高含VAD,治疗缺VA,VD所致夜

盲症

洋地黄一强心贰:地戈辛、西地兰治疗心律衰竭。

生药主要关键在于临床用于何种体系:甘草、大黄既可以是中药也可以是生药

(望各位同学千万注意)

中药材:主要指初步加工产于天然的动、植矿物原药材。

中药当今发展状况:(供参考如下)

一、中药业正面临国际的挑战和新的机遇

1、日本:将汉方药研究改为东洋医药学。

2、韩国:一药养百药,形成高丽参种植、加工、出口一条龙,中药产业化初具规

模。在欧洲市场上90%以上的浓缩人参汁或整参来自韩国

3、西欧:

随着“人类要回归大臼然”思潮的影响,

以及预防为主的医疗模式的转变,

西欧“军团”也开始用大量以自然植物为原料生产药品。

意大利23%、法国24%、德国38%

前苏联42%每年植物药品比重也日趋上升。

二、我国中药发展形势和现状

1、中药资源十分丰富',可供植、动、矿物已愈8000种,中药饮片厂1500多家,

中成药厂684家,中药材生产基地561个,具有一定明显的优势。

2、加入WTO以后,发展与挑战共存。我国受到财力的限制,设备、工艺、剂型

还比较落后,国际地位不尽人意。(我国中药业出口每年不到3亿美元,占全世界

总额1.3%)

3、为了迅速加快中药业的发展,先采取了众多优惠政策,加大了人力、物力、财

力,使中药业尽快产业化、现代化、与国际接轨,早日步入世界前列。(创品牌,

创高效、知识化、技术化等),达先进性、科学性、可行性。

4、资源开发,受到世界各地广泛的重视和关注,我国中约资源的普查取得令人可

喜成绩。

中药鉴定:“整理提高,保质寻新”

一、发掘整理祖国药学,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

1、中药材品种混乱现象严重,其主要原因

(1)、同物异名,同名异物

(2)、古代典籍,记述粗略

(3)、一药多源,易于混杂

(4)、历史沿革,品种变迁

中药品种复杂,商品中药材存在着以伪乱真、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等错综复杂现象

和问题的品种。

中药混乱品种的由来与原因

中药混乱品种从古至今,例如:细辛与杜衡

A.正品药材生产不足、供不应求,

B.盛名之下,伪多冒替,

C.外形相似,貌似实异,

D.南北差异,

E.医药脱节,药不对症。

(3)、中药混乱品种的表现形式

弄虚作假,以伪乱真;

异物同名,冒名顶替;

同物异名,颠倒错用;

交叉混用,事出有因。

两药易名,颠倒错用。

一物多种,玉石难分

相沿袭用,旧习难改;

动矿不分,混淆使用

正品短缺,胡乱取代,

“新品种”层出不穷。

(4)、澄清混乱,拨乱反正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A、调查鉴定

B、本草考证

C、实验研究

D、临床验证

E、具实正品

F、大力发展“道地药材”的生产

G、行政与组织措施(宣传教育,控制收购。检查监督,限制使用。统一药名,

以法治乱。)

(5)、重视中药“新兴品种”的呈现与前景。

“新兴品种”即新兴优良药材品种的简称。是异物同名药材中的后起之秀,是正

品中药新的源泉。

如:新(软紫草)>硬紫草

新疆阿魏〉阿魏

广防已不同本草记载防已——新兴品种。

(广巴戟)正品巴戟天不同历代本草所论述的种类——新兴品种

樟科的山苍子(山鸡椒果实)>历史上毕澄茄。

酸橙是历史上枳实的枳壳的“新兴品种”

2、鉴定中药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

3、寻找和扩大新药源。(见第1大点)

第二章: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

《本草》古代记载药物的专著(带有“最”字号的本草要熟悉掌握)

1、《神农本草经》一一已知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2、《新修本草》唐本草李勖、苏敬844种,世界上、我国第••部药典

3、《图经本草》宋、苏颂为我国第一部注图本草

4、《证类本草》宋、唐慎微,最完整的一本本草专著

5、《本草纲目》明、李时珍,世界最著名的本草

6、《植物名实图考》《植物名实长编》清代、吴其俊,植物分类(中药来源鉴

定)的重要典著,文献。

近代中药鉴定工作概况:自学

第三章:中药的资源

名词解释

道地药材

淅八味

四大怀药

特产药材

第四章:中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

一、采收总原则:适时采收

1、根及根茎——秋冬

2、茎木——秋冬

3、皮类——春末夏初

4、叶、花、全草——全盛期

5、果实种子类——成熟期

6、其它:特殊处理

二、贮藏注意变质现象

1、虫蛀

2、生霉

3、变色

4、走油

5、自然

6、其它

三、重点了解:气调养护法

第五章:中药的鉴定

一、鉴定依据:

1、《中国药典》2000版、(63—2000年版)国家药品的法典

2、《部颁药品标准》

3、《地方药品标准》对其它地区无约束力,仅可作参照执行的标准

二、取样:

(1)代表性

(2)取样量适中(足够)3倍

(3)留样

三、中药的鉴定

(一)来源和品种鉴定

1、观察植物形态(产地调查,采集实物,对照鉴定)

2、核对文献

3、核对标本

探讨和深入研究新的论点

1、药材品种延续论

2、药材品种变异论

3、药材新生兴品种优选论

4、药材基原(品种)的单一性与有限多原论

5、解决中药品种“异物同名”问题的关键在于“统药名”论

6、优良品种基因是形成“道地药材”的内在因素论

7、解决伪劣混乱问题的根本措施在于民展“道地药材”论

8、品种相近,性效相似论

9、品种虽同,在一定条件下,性效可变论

10、研究中草品种,立足本国,放眼世界论。探讨药物历史渊源,使之正本清源。

(二)性状鉴定、宏观鉴定、经验鉴别、外观鉴定

就是用眼观,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十分便方法来鉴别药材的外观性状。

传统经验就是“形、色、气、味”。

现代理论包含:

1、形状:形象生动。如:“丁香”、“防风”、“蚯蚓头”、拳参、海马“马头蛇尾瓦

楞身”、野生人参、“芦长碗密枣核芹、紧皮细纹、珍珠须”。

2、大小,长粗,粗细,厚薄

3、颜色:各种药材的颜色是不相同的。

丹参色红,紫草色紫,茜草色红,

黄连、黄苓、黄柏、大黄色黄。

乌梅色黑等。

注意:两种以上的复合色描述,以后一种色调为主。如黄棕色,即以棕色为主。

4、表面特征:是最有典型的特征之一。

如:光山药,光滑。

甘草粗糙。

人参横纹。

海桐皮具钉刺。

香圆枳壳有“金钱环”。

马钱子一毛茸。

白头翁一白色茸毛。

蕨类根茎一叶柄残基,鳞片。

5、质地:

软硬,坚韧,疏松,粉性,纤维性,粘性等特征。

经验鉴别术语:

松泡---南沙参,

粉性——山药

油润—当归

郁金——质地坚硬,断面半明或有光泽,谓之“角质”。

6、折断面——折断时的现象。

平坦——牡丹皮,显粉性

黄柏一一纤维性,裂片状分层

杜仲——有胶丝相连

肉桂——颗粒性

茅苍术——起霜

甘草——粉尘散落

大黄——“星点”

何首乌——云锦花纹

黄黄——“菊花心”、“金井玉栏”

粉防己——车轮纹茅苍术——朱砂点

7、气味——鉴别药材主要依据之衡量品质的标准之一

如:阿魏、肉桂、麝香、檀香、丁香以气香为好

乌梅、山楂、木瓜以味酸为好。

黄连、黄柏以味越苦越好。

甘草、党参以味甜为好。

8、水试:产生特殊的现象,简易方便,省时省力,特殊效果。

9、火试:产生所味、颜色、烟雾、闪光和响声等现象。

贵重药材、特殊药材耍重点掌握,具体见P29和各论中药实例。

(三)显微鉴定:利用显微镜观察中药材

A、组织构造

B、细胞形状

C、内含物

三者的特征

中药材的显微鉴别:

1、鉴定药材的真伪和纯度,甚至品质

(1)完整药材的显微鉴定

(2)破碎药材的显微鉴定,具体方法和操作。

(3)粉未药材的显微鉴定,实验指导进行

2、用于中成药的显微鉴定:要求同学自学。

(四)理化鉴定

利用物理的、化学的、仪器分析的方法,鉴定中药的真实性,纯度和品质优劣

程度。

定性、定量,真伪优劣,新资源的开发利用,栽培加工,扩大药用部分,中药、

中成药质量标准的制定。今后使中药产业现代化。与世界接轨,是大势所趋。

特别提示各个学生:在今后学习中,要不断加强训练,以适应今后的需要,社

会的需求。

具体要求重点掌握:蛋白电脉法,色谱光谱联仪。

熟悉:

(1)微量升华,荧光分析

(2)显微化学反应

(3)水分、灰分测定、浸出物测定,挥发油含量测定等药典规定

(4)色谱法(薄层、气相、高效液相)

(5)分光光度法(紫外、红外、原子吸收)

(6)有害物质的检查(了解):

(A)有机氯农药残留量的测定(DDT,六六六,BHC)

(B)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C)黄曲霉素的检查(具体见P44)

(D)重金属的检查

各论根及根茎类中药的鉴定

一、目的与要求:

掌握根及根茎类中药的四大鉴定方法,

以性状、显微为重点,

原植物、理化定量为难点,

熟悉所讲授的药材性状和鉴定重点依据,能运用所学的鉴定知识为社会服务。

二、主要内容和教学过程

主要内容:

根及根茎类中药(重点)

根:Radix,根茎:Rhizoma是植物的两种不同器官,具有一定的形态和内部构造。

在药材中两者互相联系,并有之或单独入药。

第一节:根类中药

一、来源:

1、被子植物的根、牛膝、麦冬

2、以根为主的根和根茎,龙胆根,紫荒,徐长卿

3、带有地上部分根,竹叶紫胡(春季刚长出小叶,连其采挖)

二、性状:形状、大小、颜色、表面特征、质地、断面、气味。

1、形状(1)根:一般多呈圆柱形或长圆锥形。如:甘草、牛膝、白芷。

(2)块根:形状多样;有纺锤形、圆锥形、不规则形。如:郁金、麦冬、

草乌、何首乌。

注意:某些根类药材其顶端具有短缩的根茎称芦头,芦头的数目可作为鉴定依

单芦:桔梗,国产红参。双芦:南沙参、朝红参。

芦头脑凹陷的茎痕部分叫‘芦碗人参、马牙芦

表面特征:具纹理(沟)及皮孔,无节和节间,无叶痕

断面:双子叶根单子叶根

(1)表面具木栓组织无或少有较薄的木栓组织

(2)形成层成环无形成层公有内皮层环

(3)中柱发达、木质部占大部中柱小,皮层发达

(4)具放射状纹理,有的具

‘菊花心’,‘车轮纹'无

(5)无明显髓仃较明显的髓

另外:注意根的断面组织中有无分泌物散布。如:伞形科植物当归、白芷等含有黄

棕色“油点”菊科植物茅苍术“朱砂点”。

首先确定锥管束类型,属双还是单,然后自外向内观察各部分组织特征,注意厚壁

组织、分泌组织、细胞内含物的有无,种类存在的部位,双子叶植物根的组织构造。

周皮一(皮层)[鉴定书中指层是发达的栓内层(次生皮层)]一中栓鞘(不发达)

f维管束(无限外韧型)f无髓,双子叶须状根(紫苑、龙胆、细辛等)。通常其

次生构造不发达,保留了初生构造的特点。如:表皮、皮层、内皮层、髓等,有的

全部或有的仅部分。

后生表皮——表皮死之脱落,由一层稍木栓化的外皮层细胞行使保护作用。如:

细辛。

后生皮层(Meta加rm)——皮层的外部细胞木栓化起保护作用。如:川乌。

异常构造:

1、同心性多环维管束(多环性同心环维管束)新提法。由于中柱外方部分细胞(中

柱鞘细胞)分裂产生薄壁组织从中发生新的形成环,并形成第一轮同心环维管束,

以后如此反复进行产生二轮、三轮等,这是在不下的位置上产生了新的形成层。如:

牛膝、商陆,紫茉莉根。

2、次生皮层具有维管束;何首乌

由木栓层下方薄壁细胞,韧皮产外侧薄壁细胞恢复分生能力,当根的中央正常维管

束形成后,产生新的形成层,形成异常的外韧型维管束。

3、具内函韧皮部(IncludedPhloem)包含在次生木质产内的次生韧皮部,正常形

成层同时向内外产生韧皮部而成,如华山参。

单子叶植物构造——具初生构造

表皮——发达皮层(内外)一中柱一辐射型维管束(木、韧相间作辐射状)一髓部。

根被:少数根的表皮细胞分裂为多层细胞行使保护作用。如:百部、麦冬等。

第二节:根茎类中药

一、来源:

1、蕨类:根茎;带叶柄残基根茎,狗脊、贯众。

2、双子叶:根茎;(根状茎,)苍术

3、单子叶:根茎,鳞茎,块茎,球茎。

二、性状:

1、形状(1)根状茎,柱状,石菖蒲

(2)块球茎,天麻,算子

(3)鳞茎,类圆形,鳞片,肥厚肉质。

2、表面特征:蕨类根茎(带有叶柄残基);鳞茎(鳞叶肥厚)

3、断面:双子叶根茎

外具栓皮(无限外韧型维管束),具髓

单子叶根茎

具内皮层环,皮层中柱可见散在的维管束,小点,髓部不明显。

蕨类:分体中柱的数目,排列方式

三、显微:

双子叶根茎,具次生构造,与草本植物地上茎相似。

木柱层(或表皮或鳞叶细胞)——皮层(内皮层较明显)——中柱鞘——维管束一

一髓(明显)。

异常构造:

1、具髓部异型维管束:大黄

原形成层里端细胞恢复了分生能力,向内分生韧皮产,向外分生木质产形成。外

木型----大黄

2、具内生韧皮部(InfernalPhlkem)

位于木质部的下方细胞恢复分生能力,产生的初生韧皮部茄科,葫芦科,萝摩科(柳

叶白前根茎)例外。

3、具皮层维管束,虎儿草科,落新妇

4、具髓周维管束;正常维管束内方的环髓部位有异型维管束散在(外木型)

虎儿草科、岩陀。

单子叶根茎构造:初生构造,与单子叶植物地上茎的构造相同。

表皮——皮层(发达)——中柱(维管束有限外韧型散生或周木型)

(少数为后生皮层一一藜芦,木柱层——姜、内皮层明显)例外。

鳞茎:肥厚的鳞叶入药,由叶变化而来。构造与正常单子叶植物叶的构造大体相

似,具气孔但无毛茸(正常叶有毛茸),薄壁细胞极为发达,常含大量淀粉粒,有

时含粘液汁及草酸钙针晶。

蕨类植物根茎:表皮——下皮(厚壁组织)——基本组织——中柱(有网状中柱,

管状中柱)无导管而有管胞(周韧型)

观察要点:

1、确定类型和排列方式

2、自外向内

原生中柱:

中央有一采周韧型维管束,其外具中柱鞘,海金沙

网状中柱:

一种管状态中柱,其中叶隙大,一个叶隙同另一个叶隙部分重置,把中柱分隔成束,

在每个维管束中由韧皮部包围着木质部,如许多真蕨类植物。

管状中柱:

中柱的一种,在维管组织中为一个空心柱,中央为髓的部分。如狗脊。

下皮层:

表皮层下面一层或儿层细胞的通称,与皮层可分时可多作此称。

内皮层:

基本组织围绕维管区域所形成的鞘层,具有特殊的壁结构——凯氏带或次生加厚。

绵马贯众(RhizomaDryopteris)

贯众品种复杂,6科35种之多Crassichizomae

以贯众始载《本经》,列为下品

李时珍说“此草叶似风尾,其根一本而众枝贯之,帮草名风尾草,根名贯众”。

真正的贯众为绵马贯众,可使绦虫肌肉麻痹,脱离肠壁,经过肠的蠕动,而排出体

外。

来源: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c)

粗茎鳞毛蕨带叶柄残基的根茎Dryopteriscrassirhizoma

生产:东北三省——东北贯众

性状:根茎倒圆锥形,宛如风梨。表面黑棕色,密被排列整齐的叶柄残基及鳞片,

质硬,叶柄残基折断面可见分体中柱5—13个排列成环,气特殊,味微苦辛。

显微:表皮——下皮(厚壁组织)——基本组织——网状中柱(起保护作用,由外

皮层变化而来)o

东北贯众:表皮为一列外壁稍厚的小形细胞;下皮为数层棕色物质,内具有短柄,

单细胞头和分泌能力的'间隙腺毛'。

维管束为有限周韧型,分体中柱(网状中柱中每个维管束具有一个中央木质部,

外面包围着韧皮部和内皮层)。

成分:绵马酸类(Filicicacid)

粗蕨素(Dryocrassin)

间苯三酚类化合物,为抗肿瘤有效成分。对多种移植性动物肿瘤有抑制作用;

亦为杀虫有效成分。

粗蕨素有抗日本血及虫作用。

理化:1、本品乙醛提取液,对二甲氨基苯甲醛试液呈红棕色,放置后逐渐沉淀(检

查间苯三酚衍生物)。

2、横切片,滴加1%香草醛溶液及盐酸,镜检,间隙腺毛呈红色。

注意:本品不可久置,否则有效成分分解。一般规定,贮存一年以上不可入药。

功效:清热解毒;止血杀虫。

附注:紫箕贯众:无鳞片,中柱“U”字形,无间隙腺毛。

狗脊贯众:长圆柱形。单芽狗脊,分体中柱5—8个;无间隙腺毛。

狗脊蕨,分体中柱2—4个。无间隙腺毛。

荚果蕨贯众:分体中柱2个呈“八”字形排列,含淀粉粒。无间隙腺毛。

狗脊:《本经》中品,蚌壳蕨科,根茎。全体原子皮光亮的金黄色茸毛,内皮层环

纹明显。双韧管状中柱,内皮层环纹处呈亮黄色荧光(245nm)。

补肝肾,强腰膝,除风湿。

骨碎补:水龙骨科根茎

扭曲扁平长条状,外密被小鳞片,两侧有凹突圆形叶痕,轻脆易折断,分体

中柱17—25个,含柚或、橙皮或。补肝肾、活血止痛,续筋骨。

大黄(RadixetRhizomaRhei)英(rhubarb)

以个大色黄为名,为我国著名的特产药材之一

始载于《本经》,列为下品。

陶红景释其名曰:“大黄,其色也将军之号,当取其骏快也”。

来源:为科(Polygonaceae)大黄属植物Rheum

掌叶大黄RheumpalmatamL叶中裂,花紫红色,聚拢。

唐古特大黄R.tanguticum叶深裂,花紫红色,聚拢。

药用大黄R.officinale根及根茎,叶浅裂,花白色,展开。

分种依据:叶的裂度,花的颜色,果枝是否开展。

性状:北大黄;(掌、唐、)主产:甘肃、青海

圆桶形,一般去外皮,绳具孔,表面黄棕色,具网状纹理,断面具“星点”(star-spots)

(存在于大黄根茎横切在髓部的外木型异型维管束呈星状排列)。质坚实,味苦,

嚼之粘牙,唾液染成黄色。

出口:多制成蛋形或腰鼓形,先去皮阴干。

南大黄:圆桶、块状、长条形,未去皮,不具绳孔,表面棕黑色(烟熏)。断面具

“星点”,质坚松,味苦,其它同上。质次。

大黄商品药材类型:

西宁大黄型:

一、西宁大黄:青海、贵德、涅源、涅中,在西宁集散,体重质坚,多削成蛋状,

习称蛋吉。

二、凉黄:质量最佳。原皮大黄——甘肃,祁连山、武威、永登。

制作用,能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改善脆性,减少创面体液外渗与降低血压,和

血清胆固醇有关。

(2)结合性懑:醍衍生物:

番泻或A、B、C、D、E、F到达大肠后经细菌或酶分解成贰元,刺激大肠,增强肠

的张力减少水分吸收而导泻。

大黄A、B、C、D三种大黄泻下作用的强弱:

掌叶大黄〉唐古大黄)药用大黄

2、糅质类:

现代研究:抗菌——细菌、真菌、肿瘤——游离意醍;利胆、解痉、降压、利

尿、止血、消炎,雌激素样作用。传统鉴定“色黄,体质充实”“锦纹明显”

“星点明显”为好。

四、理化:

1、正品大黄醇浸液滤纸试验在紫外线灯下显棕红色荧光,不得显蓝紫色荧光与土

大黄区别之。

2、粉未遇碱显红色

3、粉未微量升华,可见黄色菱状针晶或羽状结晶(高温)

4、检查土大黄贰不得显亮紫色荧光

5、薄层P58

6、含量测定:用分光光皮法,游离,结合意醍的测定P58。

功效:泻热攻下,行瘀化积。外用,清热解毒,消肿。

何首乌(RadixPoIygoniMultitlori)

抗衰老常用药物

块根:不规则块状,从切成厚片,表面红棕色,横断面黄白色。(炮制品,黑色)

皮部具“云锦状花纹,异型维管束外韧型维管束

含恿:醍类化合物,卵磷脂——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现代有软化血管,为功

能保健品——卵磷脂丸。

主要用于降血脂作用,抗衰老作用。

抵御人型结核菌:何首乌15G,茯苓9G,五味子2G,抗癌饮。

生用:润肠通便,老年习惯性便秘,褥疮出血。

制首乌:补肝肾,益精血。

注意:白首乌,江苏一何首乌粉出售,商品后更名:白首乌粉。

来源:萝摩科植物,块根。牛皮消Cynanchumauricalatu

白首乌C、bungei山东

隔山消C、wiltordii吉林

长圆柱形或长纺锤形,表面土黄色,有横长皮孔,断面类白色,粉色。

含磷脂类成分:主要有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肌醇。补肝肾,强筋骨,

止心痛兼有健脾益气协能。

首乌藤(夜交花)茎:长圆柱形,鞘扭曲,质脆易断,紫红色。苦涩,安神养血,

通络。

虎杖(RrhizomaPolygoniCuspidati)

根茎及根:圆柱形小段或块片。外皮棕褐色,具纵皱及须根痕,皮薄与木部易分离,

根茎中央有髓,空洞状。

含慈醍化合物(游离)酚鼠(Polydatin虎状贰)。有镇咳及降血脂作用。另有酚性

成分,黄酮类化合物。

粉未:分隔纤维(木纤维中)。木射线细胞,长方形,壁念珠状增厚。

协效:活血定痛,清利湿热,止咳化痰。外用:治烫火伤,跌打损伤。

拳参(RhizomaBistortae)Polygonumbistorta

根茎:扁圆形,卷曲,紫褐色,具密而粗环纹。含水量糅质及食子酸(gallicacid),

食子酸(ellagicacid)。清热解毒,收敛止血。

金芥麦:植物野芥麦Fagopyrumcymosum

根茎,不规则圆柱状,分枝基部呈瘤状,棕褐色。有环节及纵皱纹,中央有髓,味

微涩。

含野芥麦成:双聚原矢矢车菊4元(dimericprocyanidin),清热解毒,排脓祛瘢----

祛痰,治疗肺脓疡有显效。

中子目

石竹科

范科

藜科

仙人掌科、商陆科、紫茉莉科

起源于尊麻目,中子目中的藜科和尼科都是无花辨的,为风煤。类型与尊麻目接近,

而石竹科则多有带色的花冠,属虫媒类型。在中子目中是进化的群。

莫科:

1、为草本,单叶对生或鱼生,常钱缘,无托叶

2、花小两性,稀单性,穗状,头状或圆锥花序

3、花单被,花被子多为干膜质。3—5片。花小常有1枚干膜质苞片和2枚小苞片

4、雄蕊多为5枚,花丝分离或基部连合成环状,与花被片对生

5、子房上位,由2—3心皮组成1室,常有胚珠1枚,稀多数

6、果多为胞果,稀浆果或坚果

7、维管束常排例成几个同心环或多少不规则

怀牛膝Achyranthesbidentata牛膝属植物

川牛膝——Cyathulaofficinalis怀览属植物

川牛膝:花集合面顶生或腋生头状花序,退化雄蕊,先端齿状浅裂

怀牛膝:穗状花序顶生或腋生,退化雄蕊顶端平或呈波状缺刻

石竹科

1、多为草本,节常膨大,单叶对生,全缘,常于基部联合

2、花两性,轴射对称,多成聚伞花序

3、萼片4—5,分离或联合,花辨4—5,常具爪,很少缺如

4、雄蕊8—10枚

5、子房上位,2—5心皮组成1室,胚珠多数,特立中央胎座

6、萌果齿裂或瓣裂,稀浆果

孩儿参Pseudostellariaheterophylla

银柴胡Stellariagypsophiloides

王不留行Vaccariasegefalis

漆姑草Saginajaponica

牛膝

牛膝为中医常用的活血通经,通得关节,引血下行药。生用活血,熟用补肾,强健

筋骨。

最早见于《本经》列为上品。

陶弘景曰:“其茎有节似牛膝,故以为名也”

川牛膝:名见明代《滇南本草》,经其味甘,又称“甜牛膝”

来源:觅科植物牛膝属怀牛膝

根:主为栽培品,牛膝属怀牛膝

览科植物怀莫属川牛膝

根,野生或栽培怀属川牛膝

产地:怀牛膝;主产河南:怀地黄、怀山药、怀菊花

道地药材.:以产地命名,具天时地利,经精心培育和加工,被公认为质佳量

高的药材。

性状:川牛膝(四川省)怀牛膝(河南省)

圆柱形根,肥状扭曲似拐状或牛尾状。根细长圆柱形,多扎成束。表面土黄色,

表面灰褐色,纵皱明显,皮孔横向突质脆易折断。同心环2—4列。味微甜而

起,质滋润,柔韧,不易折断。切断涩。

面可见浅黄色小点排成3-8轮同心

环,味微甜而微苦。

显微:均具异型构造,外韧型,无束间形成层,多轮同心环,最外•环具形成层,

薄壁细胞中含砂晶。

怀牛膝:

1、叶卵圆形

2、小苞片两侧有全缘薄膜,退化雄蕊先端纤毛状-----粗毛牛膝A.aspera

2、小苞片两侧有膜质小裂片,退化雄蕊顶端平圆-----牛膝A.bidentata

1、叶长圆而窄,呈长圆状披针形,小苞片有卵状三角形薄膜-----柳叶提膝A.

longifolia

川牛膝:

1、花球团数个于枝顶排列成穗状,干后绿白色,退化雄蕊先端齿状浅--一川牛膝

Cyathulaofficinali

1、花球团近单生,干后暗褐色,退化雄蕊得天独厚端成流苏状——C.capitata麻牛

膝(头花杯览)

理化:川牛膝怀牛膝

幽醇类化合物皂成,水解生成齐墩果酸

泡沫、溶血试验为阴性泡沫、溶血试验为阳性

药材面荧光,淡蓝色荧光黄色荧光

功用:活血祛瘀——川之长

补肝肾、强筋骨、利关节一■怀之长}养阴清热,引药下行

土牛膝,以清热解毒为优。鲜用:咽痛、引产

生用:破血通经,引血下行,降火凉血

熟用:补肝肾而强筋骨

商陆:商陆科。根“罗基纹”。一年生,冒充人参。泻下遂水

银柴胡:石竹科,根“砂眼”“珍珠盘”清虚热。

太子参(重参、孩儿参)石竹科,块根,为小孩补药。益气,健脾,生津。

川乌(RadixAeoniti)

始载《本经》。下品

吴普云:“乌头,形如乌之头也”(华佗弟子,魏朝著,吴氏本草)

来源:毛葭科植物乌头

(栽培品)的干燥母根(主根)

1、花序轴具明显毛

2、被贴伏反曲的----乌头A.carmichaeli

2、被伸展的毛-----华乌头A.chinese

1、花序上不具毛----------关草乌A.Rusnezpfifii

性状:块根呈圆锥形,顶端有残存的茎基,侧有支除子根(附子)的残基,外表皱

缩,断面白色,味辣麻。

显微:双子叶植物次生构造,不发达的根的构造。最外后生皮层细胞,木柱片,骨

皮层明显。中央有髓,导管“V”字形排列。

粉末:石细胞,淀粉粒

成分:二元酯类毒性极强的生物碱。乌头碱、次头碱、中乌头碱。人的致死量为3

——4mg

乌头碱:水解一失去1分子醋酸,毒性降为1/200;单子乌头碱(苯甲酰乌头

胺)水解一脱1分子苯甲酸;乌头胺,毒性降为1/2000;另含乌头多糖(aconitan)

理化:1、薄层层析:吸附剂:碱性氧化铝

展开剂:乙醛:石油酸(10:1)

展距16cm,对照品:乌头碱等。

显色剂:碘蒸气熏,斑点均显棕色

2、乙醇液+碘化汞钾2滴——产生黄色沉淀

3、提取液231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含量测定:滴定法和分光度法,见P78

功效:祛风、除湿、散寒、止痛。

草乌(RadixAeonitiKusnexoffii)块根,野生品。

性状:呈不规则圆锥形,形似乌鸦头顶端残留茎基,表面灰褐色,干瘦、皱缩不平,

有纵皱纹。有的具突起的支根(习称‘钉角'),断面类折色,味辣麻。

显微:成分、功用与川乌基本一致。231,275nm有最大吸收。

注意:乌头:中南、西南,干瘪

黄草乌:云贵,末端细尖而稍弯曲

多根乌头:新疆,块根3—4个或更多,呈链状合生

瓜叶乌头:四川湖北,木质部束排例五角形。

附子(RadixAeonitiLateralisPreparata)

别名:天雄,陶弘景谓:“乌头与附子同根”

《本经》下品,李时珍谓:“附乌头而生者为附子,如子附母也”。

来源:乌头子根或侧根的加工品

规格:盐附子,黑顺片,白附片,黄附片(现不见)

胆巴液:含氯化镁和食盐的混合液。

染色剂:黄糖+麻油经熬制而成的调色剂。

性状:盐附子:圆锥形表面灰黑色,粗糙,附有含盐结晶,味咸而麻辣。(有剧毒!!,

尝时应注意)

黑顺片:不规则光泽,略透明。断面角质样,味淡。

白附片:无外皮全体黄白色,半透明。

以盐附子毒性最大

显微:成分,见川乌

但要注意:另含:去甲乌药碱;水溶性,强心有效成分

去甲猪毛菜碱;强心、升压弱,镇痛

氯化棍掌碱;强心、升压作用

中乌头碱;镇痛活性成分

功用:加阳救通——回逆汤

温肾状阳——肾气丸

温中止痛——理中丸

威灵仙(RadixClematidis)江西惯用藤叶

上为根茎,下有多数细根,表面黑褐色,质坚脆。

折断后皮部与木部易剥离,味淡

成分:皂鼠。原白头翁素

双子叶植物根的次生构造不发达,具表皮、皮层、内皮层。

伪品:百合科华东弦契(粘鱼须),短梗费契根的根茎

别名:缺丝威灵仙

具针状钩刺,质韧不易断。祛风通络止痛,骨硬咽喉

白头翁根(RadixPulsatillae)《本经》下品

根圆锥形,扭曲。根头部皮部易脱落,可见灰黄色网状裂纹或裂隙。根顶端残留鞘

状柄残基。密生白色毛茸。味微苦涩,同类品种复杂。见85附注。

伪品:华东地区,翻白草,委陵菜,含簇晶,方晶。

有止痢作用,注意区别。见P85附注

白芍(RadixPaeoniaeAlba)

始载《本经》,列为中品。栽培品

芍药有赤白之分,始自陶弘景

来源:毛苴科(Ranunculaceae)芍药属植物芍药Paeonialactiflora的干燥根(草本)

芍药属:矮灌木,花瓣多数,菁英果

1、小叶全缘

2,单花顶生,叶缘光滑,小叶下面无毛或仅叶脉疏生柔毛----草芍药P.aconia

obovata

2、花数朵,顶生和腋生,叶缘生骨质小齿,粗糙——芍药P.lactiflora

1、小叶分裂

3、叶裂片宽披针形,叶下面沿叶脉,叶柄及萼片内面均无毛

---------赤芍P.veitchii

主产:浙江、安微、四川、贵州,多为栽培。

性状:

1、杭白芍:根圆柱形,上下两端切齐,粗细均匀。表面黄白色(放久后棕红色,

因糅质氧化),具明显的纵皱纹及细根痕。内牙白色,可见菊花心,粗大坚实,味

微苦而酸。

2、川白芍:圆柱形,略弯曲,上粗下细,两端不切齐,外粉红色,个较大,质略

松。

3、毫芍:圆柱形,个小,参掺不齐。外皮细,粉白色,有纵向刀削痕。具粉霜(先

去皮后煮)

显微:1、正常双子叶植物的次生构造

2、含草酸钙簇晶和糊化的淀粉团块

成分:主含芍药戒(paeoniflorin)(11月采含量最高)

解痉、镇痛、镇静、抗菌、解热与抗炎作用;

抑制血小块聚集作用。预防消化道溃疡。

理化:1、水浸液+滤纸上置紫外光灯下(35ml)——蓝色荧光

2、薄层层析,硅酸G,氯仿:甲醇:乙酸:乙酯(8:4:1)

显色剂,茴香醛试剂——90℃加热5分钟芍药鼠。显深紫色

功用:养血敛阴——四物汤

柔肝止痛——芍药甘草汤

平肝潜阳——羚角钩藤汤

赤芍:多系野生

性状:圆柱形,外黑棕色或去外皮,粗糙,质松,裂隙明显,味微苦涩。

成分:同白芍,但量大。3.5—8%,显微含淀粉粒(因不煮制)

功用:活血散瘀,清热凉血。

黄连(RhizomaCoptidis)

黄连属:草本,叶根生,由三小叶合成,花整齐。

花瓣5—6枚,细小。

始载《本经》上品,李时珍谓:“其根连珠而色黄,故名”

来源:毛葭科黄连属。产四川石柱县

黄连Copfischinensis叶卵状三角形,中央裂片,叶棱形,具柄。

三角叶黄连C.deltoidea叶三角形,中央裂片,三角状卵形,裂片具明显柄。

云连C.teetoides叶形与黄连相似,叶片裂片间距离稀疏

峨嵋野连C.omeienses叶长方披针形,中央裂片三角状披针形等长的根茎。两侧裂

片短小。

性状:1、黄连(鸡爪连,味连)根茎丛生,弯曲互抱,形如鸡爪,下有“过桥”

短(系指黄连根茎节间细长而平滑的部分)。外表面黄褐色,断面红黄色,味极苦。

2、雅连:单枝似蚕形,“过桥”长

3、云连:单枝,弯曲细小呈蝎形,(因加工须根烧掉,撞击表面光滑,上海称“明

光莲”。

4、峨嵋野连(野生、极少)单枝,粗大,顶端常驻有数个叶柄,似虾形,结节密集,

无“过桥”“火红虫”

显微:双子叶植物根茎正常次生构造

味连:皮层有石细胞,散在。髓部无石细胞

雅连:皮层有石细胞,散在。髓部有多数石细胞。

云连:均无石细胞。

成分:含多种异喳林类生物碱

主含为小聚碱(berberine)(季胺型生物碱)水溶性

理化:1、荧光反应,横切面在紫外光灯下观察,显金黄色荧光,(木质部尤为显著)

2、醇浸液:加稀盐酸1+漂白粉少量,樱红色

3、粉末+95%乙醇1—2滴及30%硝酸1滴,放置片刻,可见黄色硝酸小桀碱针簇

状结晶。

含量测定:薄层色谱法;见P92

注意:短萼黄连、土黄连,野生无“过桥”、连珠状

成分资源:毛蓑科唐松草属,形如马尾,根丛生于根茎。习称马尾黄连

小槃科小聚属(Berberis)十大功劳属(Mahonia)根、根皮、根或茎等。

升麻(RhizomaCimicifugae)

根茎、关北西升麻

不规则结节状。表面黑棕色,可见皮部脱落的,从状筋脉,上有数个圆洞状茎基,

质坚而轻,味微苦。

另注意区别单穗升麻,麻花头(广东升麻)落新妇(红升麻)的鉴别要点。

广防己汉防己

来源:马兜铃科防己科

AristolchiafangchiSfephaniafefrardra

根根

主产:广东广西浙江、安徽、湖北、湖南、江西等

性状:根圆柱形或半圆柱形,去栓皮者根呈弯曲短圆柱形,宛如“猪大肠”。

表面灰黄色,体重质实不易折断横断面粉性强,容易折断,断面白色平坦

外表灰棕色。具皱纹和明显的皮孔。有明细赋,有菊花状的“蜘蛛网纹”

显的“车轮纹”粉性弱,中央木部纵剖

成片状突起。

显微:含簇晶和异型维管束(外木型)汉防」单素(粉防己碱)tetrandr

成分:马兜铃酸去甲基粉防己碱红素demethyl

轮环藤季胺碱cyclaroline

(轮环藤酚碱)

功效:利水消肿,祛风湿。

汉防己偏于利湿而走里,可利小便以消肿。

木防己偏于祛风而走外,可祛风湿以止痛。

粉黄己碱,制备碘甲烷或浸烷反应生成季胺盐,负为“汉肌松”,具肌松驰作用。

注意:“汉中防己”(异叶马兜铃),湘防己(防己科称钩风)

“木防己”(防己科木防己)(异型均糙2—7轮同心性)

质较坚硬,不易折断,无粉质。

北豆根(RhizomaMenisperma)山豆根(广豆根)

防己科蝙蝠葛豆科柔枝槐(越南槐)

Menispermum.Dauicum根茎Sophoratokiensis根和根茎

主产:东北广西

化学成分:北豆根碱等苦参碱等黄酮

性状:根茎为细长圆柱形,外皮易成片根茎不规则结节状,有数条细根质硬,

脱落,质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不易折断,切面具蜡样光泽,有豆

中心具类白色的髓,味苦。腥气,味极苦。

显微:含石细胞,方晶方晶,具色素反应10%NaoH

针晶具髓部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注意:“山豆根”名全中3科4属9种见P111。

罂粟目

罂粟目以罂粟科最原始,因它保留了雄蕊多数分离,心皮数多等原始物征与多

心皮目接近。罂粟科中有比较高级的类型,心皮仅2枚,细长形黄果白屈菜属,又

似白花菜科,再进一步化到十字花科,果实为角果。雄蕊定数6或缺雄蕊。

罂粟科:Papaveraceae

1,常草本,常具乳叶或有色液汁,基生叶具长柄,茎生叶多互生,无托叶。

2、花单生,或成总状,原伞,圆维花序轴射对称,或两侧对称,萼片常2,早落,

花瓣4—6o

3、雄蕊多数,离开或雄蕊6枚,成2束。稀4枚,分离。

4、子房上位,同2个至数个心皮组成1窒,侧膜胎座,胚珠多数。

5>黄果九裂或瓣裂,6多含生物碱。

元胡CorydalisYanhusao

夏天无C.decumbens

白屈菜Chelidoniummajas

十字花科:Cruciferae

1、草本,单叶互生,无托叶

2、总状或圆锥花序,萼片4,排成2轮,花瓣4,排成十字形。

3、雄蕊4长2短,称四强雄蕊,偶4或2枚雄蕊。常在雄蕊旁生有4个密腺。

4、雌蕊同2心皮组成,子房上位,具2个侧,膜胎座,同假隔膜隔成2窒,偶1

窒。

5、角果,长角果可短角果。

6、含硫忒,挥发油,生物碱。

法蓝Isatisendegotica

德菜R.rippaindica

白介Brassicaalba

延胡索(RhizomaCorydalis)

载于《开窒本草》原名玄胡索“浙八味之”

来源:罂粟科植物延胡索Corydalisyanhusuo块茎

性状:扁球形,外黄棕色,网状皱纹明显,质坚硬。

碎断面黄色,角质样,有蜡样光泽。味苦。

显微:

1、皮层厚壁细胞,长条形,壁木化,稍厚,具楞密纹孔

2、石细胞类多角形等。

3、壁薄细胞中充满糊化的淀粉团块。

成分:含多种生物碱,延胡索甲素。

延胡索2素(dl_tetrahydropalmatine)dl—四氢巴马亭。主要镇痛,镇静成分。

去氢延胡素甲索:对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有疗效。

理化:

1、亮黄色荧光

2、碘化汞钾——淡黄色沉淀。

3、薄层层析:PlOk黄绿色荧光斑点。

理气止痛,活血散瘀。专治一身上下都痛。

注意:土元胡等P101。

夏天无(C.decun.bentis)优良止痛药,类球形,暗绿色。断黄白色,颗粒状,味苦。

通络、活血、止痛、要掌握区别要点。

板蓝根(RadixIsatidis)

〈本经〉载以蓝头。收蓝头为上品

苏恭谓:“蓝有三种。”李时珍日《蓝凡五种,各有主治》

现商品分为二大类:

一类:十字花科、慈蓝——以正品介绍,称为“北板蓝”

另一类:爵床科、马蓝—西南、华南习惯用药——“南板蓝”

来源:十字花科(Cruciferac)植物

法蓝Isatix,indtistinctoria干燥根

注意:欧赫蓝Isatistimctra

两者比较:

1、植物体无毛,茎生叶基部垂耳圆形---法蓝。I.indigotica

1、植物体有毛,茎生叶基部垂耳前形——欧法蓝。Itinctoria

产地:

慈蓝:河北、江苏、河南等地栽培

流脑,抗感冒。

附:马蓝:爵床科Strobilanthescusia根茎及根

根为须根状,着生于膨大的根茎节上,根皮易脱落,质坚韧不易折断。

根茎断面纤维性。中央有海绵状白色髓部,味淡。

显微:韧皮部有多数纤维散在,薄壁细胞含钟乳体。

根和叶治疗乙脑有较好的疗效。

蔷薇目

蔷薇科;景天科;虎儿草科

蔷薇科的系统地位比木蓝科和毛葭科高,因其花托杯状形面周位花,且少数已到上

位花,子房下位,雄蕊轮生,雌蕊,由多民皮分离减少2—5心皮。合生,或公1

心皮(桃)。种子列胚乳等。但它们仍有多数雄蕊,仍有多心皮,离心皮类型,也

有瘦果,普实果类型。这都说明它们与多心皮目有联系。仅又比多心皮目进化地位

高,是由多心皮目演化来的。

常山(RadixDichroae)

《本经》,下品

来源:虎儿草科(Saxifragaceae)

常山Dichroafebrifuga根

性状:色黄;形如鸡骨,俗叫鸡骨常山。叶作“蜀漆”药用。

注意:(日本的)芸香科常山的根“白常山”“和常山

浙江、福建、海卅常山:马鞭草科;海卅常山的根、茎、叶——截疟,地

上部分治疗高血压有效。

显微:导管中具侵填体。

韧皮部含针晶束及树脂块。

成分:常山碱甲、乙、丙(a,-B-y-dichroine)抗疟有效成分。

理化:折断面,黄色荧光,尢以皮部更为明显。

地榆(RadixSanguisorbae)

蔷薇科Rosaceae

叶互生,有托叶萼片和花瓣常5数,互(2-5),雄蕊多数,着生在花托(划萼管

的边缘

种子不含胚乳。

1、果实为开裂的菁英果,心皮1—5个分离,轮生,叶多数列托叶

---------------I,绣线菊亚科(Spiracoideae)

1、果实不开裂,心皮合生或分离,叶具托叶

2、子房上位(蔷薇属的子房为中位)

3、心皮通常数,变成聚合瘦果或聚合小核果

萼永存,叶为复叶-------II蔷薇亚科(Rosoideac)

3、心皮通常为一,稀为二或五,核果,萼脱落叶为单叶

-------------IH梅亚科(Prunoideac)

2、子房下位,心皮2—5合生,着生于杯状花托内。果实为梨果,有时为浆果

状。

------------=IV梨亚科(Pomoideae)

地榆属:花瓣状,花密生于筒形的穗状花序中。

来源:蔷薇科,地榆Saguisorbaofficinalis

长叶地榆根S.officinalisvas,longiffolia

圆柱形,外棕褐色,质硬脆或坚韧,断面平坦或纤维性,粉红色,味苦涩。

成分:糅质,地榆素Hl-H6(SanguiinHl-H6)

地榆玳(ZiyuglycosideI.II)

凉血,止血,解毒。

豆目

起源于蔷薇科的梅亚或者和梅亚科有一共同的祖先。由单一的心皮演化为荚果,但

还保留着结合的萼筒。为达的托叶和五基数,轮状排列的花。

豆科:Legumiinosae

1、乔木灌木或草本,叶多为复叶,常互生具托叶。

2、花两性,萼片和花瓣均为5格,多为蝶形花,少数假蝶形或辐射对称。

3、雄蕊常10枚,多成两体雄蕊,少有单体或分离,稀多数。

4、单心皮,子房上位边缘胎座,胚珠1一多枚,荚果,种子多胚乳。

5、含生物碱、鼠类,树胶,种子含脂肪油,蛋白质等。

合欢Albizziajulibrissiu

决明Cassiatora

紫荆Carcischinensis

黄黄Astragalusmongholicus

甘草Glycyrrhiza

野葛Pueraria1obata

苦参Sophoraflavescens

苦参(RadixSophorneFlavescentis)

《本经》列为市品

陶弘景谓:“中极似槐叶,花黄色,子作荚。根味至苦恶”。

李时珍谓:“苦以味名,参以功名

来源:豆科(eguminosae)槐属植物。

苦参Sophoraflavescena根

槐属:雄蕊分离,相等,叶为羽状复叶,乔木,荚果串珠状,为最原始的属(在蝶

形花亚科中)。

主产:山西、河南、河北等。

性状:圆柱形或切成块厚片,完整者具分枝,纵皱明显,栓皮破裂后向外卷曲,质

坚韧,不易折断,折断面纤维性,黄白色。老者所轮明显,具裂隙,昧极苦。

显微:正常根的次生构造,花壁细胸胞含淀粉和方晶。

成分:多种生物碱,黄酮类化合物。

苦参碱(Matrine)、氧化顶替参碱(Oxymatrine)抗癌(肺癌及宫颈癌)。

理化:色素反应:NaoH圆柱皮部----血红色

生物碱定性反应——碘化汞钾——黄白色沉淀。

黄酮定性反应——盐酸镁粉——显红色

功用:清热利尿,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