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高二下生物期末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其脱氧核苷酸序列储存着大量的遗传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一个DNA分子由2000个脱氧核苷酸组成,则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理论上最多有21000种B.任意两个物种的生物的体内都不含有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相同的基因C.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是生物体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基础D.基因与它控制的性状是一一对应的关系2.下列不是人体细胞的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共同特点是()A.有纺锤体出现 B.有同源染色体出现 C.有同源染色体联会 D.有着丝点分裂3.基因型为AaXbY的果蝇在产生精子的过程中,某一初级精母细胞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AaXb的精子,则相关描述正确的是A.该精母细胞产生的精子一半正常,一半异常B.Xb与Xb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该果蝇产生的基因型为AaXb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概率是1/2D.—个精原细胞可能产生AXb、aXb、AY、aY四种精子4.某精原细胞(2N=8)的核DNA分子双链均用15N标记后置于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后,检测子细胞中的标记情况。下列推断错误的是A.若进行有丝分裂,则第二次分裂中期含14N的染色单体有8条B.若进行有丝分裂,则含15N染色体的子细胞所占比例不唯一C.若某个子细胞中的每条染色体都含15N,则细胞分裂过程中可以发生基因重组D.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每个细胞中含14N的染色体有8条5.如图是患甲病(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和乙病(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Ⅱ-l与Ⅱ-6不携带乙病基因)。下列对该家系的描述错误的是A.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B.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C.Ⅲ-l与Ⅲ-4结婚,生出同时患两种病的孩子的概率是l/16D.Ⅲ-2与Ⅲ-3结婚,生出患病孩子的概率是l/86.下列哪项是艾弗里及其同事研究肺炎双球菌的方法或实验设计思路A.杂交实验法B.单独地直接观察不同成分的作用C.病毒侵染法D.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为治理养殖场粪便污水的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某地用芦苇、藻类植物、浮游动物、细菌、真菌、鱼等构建人工湿地,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如图为该湿地生态系统参与碳循环过程的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B、C、D是丙中关系密切的四种生物。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甲、乙、丙、丁四种成分中_______是该生态系统的基石。丙中A为第______营养级。(2)图中有一处箭头是不该出现的,它是_____(填序号)。(3)在该生态系统中芦苇、藻类植物等呈现高低层次分布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结构,这种结构显著提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芦苇能净化水体、涵养水源、为鸟类提供栖息,觅食,繁殖的场所,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价值。这种人工湿地的建立实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4)调查发现,该湿地物种数逐年增加,这实际上是群落的________演替过程,其营养结构趋于复杂,_______________稳定性增强,而且该湿地生态系统只能净化一定量的污水,原因是该生态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10分)下图所示为用农作物①和②两个品种分别培育出④⑤⑥⑦四个品种的过程。(1)用①和②通过Ⅰ和Ⅱ过程培育出⑤的过程所依据的育种原理是_____________。(2)通过Ⅲ和V培育出⑤的育种方法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3)由③培育出的⑥是_____________倍体(填写数字)。(4)由①和②通过Ⅰ和Ⅲ过程培育出⑤的过程叫_____________,③培育出④过程叫_____________,Ⅴ过程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使染色体加倍,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5)经过Ⅵ对品种进行改造,所培育的⑦称为转基因植物,这一过程不涉及_____________。A.目的基因和运载体结合
B.细胞融合C.提取目的基因
D.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9.(10分)如图为DNA分子部分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链和B链的方向_______,共具有_______个游离的磷酸基团,图中④的名称是_______,DNA分子中⑥的含量越_______,其分子结构越稳定。(2)DNA分子的一条链中(A+G)/(T+C)<1,则其互补链中该比例_______1;小麦根尖细胞的DNA分布在_______和_______。(3)基因表达的翻译过程中,核糖体具有_______个tRNA的结合位点,翻译后形成的分泌蛋白通过_______运输到细胞外,此运输方式_______(需要/不需要)消耗能量。10.(10分)如图是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的雄性动物不同细胞分裂时期的示意图(假设该动物的体细胞内有4条染色体),请根据图回答问题.(1)图中属于有丝分裂的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2)不含同源染色体的细胞分裂图像有_____________(填字母)。(3)图中细胞名称是初级精母细胞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4图中C细胞含有_________条染色单体,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之比为____________。(5)与正常体细胞相比,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的细胞有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11.(15分)下图是囊性纤维病的病因图解,据图回答:(1)基因是指____________。基因中的_____________代表遗传信息。如图中所示,形成的CFTR蛋白质结构异常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通过图解可以看出,基因能通过____________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3)基因控制性状的另一种方式是基因通过控制______的合成来控制________,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C【解析】
DNA分子的多样性:构成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虽只有4种,配对方式仅2种,但其数目却可以成千上万,更重要的是形成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可以千变万化,从而决定了DNA分子的多样性(n对碱基可形成4n种)。DNA分子的特异性:每个特定的DNA分子中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而特定的排列顺序代表着遗传信息,所以每个特定的DNA分子中都贮存着特定的遗传信息,这种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就决定了DNA分子的特异性。【详解】A、如果一个DNA分子由2000个脱氧核苷酸组成,则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是41000种,A错误;B、不同的生物体内可能存在相同的基因,如呼吸酶基因,B错误;C、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是生物体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基础,C正确;D、基因与性状之间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D错误。故选C。2、C【解析】试题分析:A、人体细胞的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过程中都有纺锤体的出现,A正确;B、人体细胞的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过程中都会出现同源染色质,B正确;C、只有减数分裂过程中才会同源染色体联会,C错误;D、人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有着丝点的分裂,D正确.故选C.3、D【解析】由题意分析可知是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而导致形成了异常的精子,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的异常导致形成的精子全部都不正常,A错误。Xb与Xb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错误。该果蝇产生的基因型为AaXb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概率是1/4,C错误。—个精原细胞可能产生AXb、aXb、AY、aY四种精子,D正确。点睛:减数分裂异常形成的异常精子情况分析:如果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形成的4个精子都不正常,如果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形成的4个精子有一半正常一半不正常。4、A【解析】
1、根据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特点,将某精原细胞的DNA分子用15N标记后置于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如果进行有丝分裂,经过一次细胞分裂后,形成的2个子细胞中的DNA分子都含有一条14N的单链和一条15N的单链,再分裂一次,每个DNA分子复制形成的2个DNA分子中一个是N14-N14,一个是N15-N14,DNA分子进入两个细胞中是随机的,因此,形成的子细胞中含15N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为1/2~1。
2、根据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特点,将某精原细胞的DNA分子用15N标记后置于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如果进行减数分裂,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形成的DNA分子都含有一条14N的单链和一条15N的单链,因此减数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中都含有15N。【详解】AB、若进行有丝分裂,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DNA复制),由于DNA的半保留复制,每条染色体(含1个14N标记DNA)复制后成为1条含2条单体(每条单体含1个DNA,该DNA含2条链,1条链15N标记,1条链14N标记)的染色体,结果第一次形成的2个子细胞中每条染色体的DNA上都含1条链被15N标记,另1条链被14N标记。第二次分裂间期染色体(DNA)复制,每条染色体复制后成为1条含2条单体(每条单体含1个DNA,DNA含2条链,其中一个DNA的两条链均被14N标记,另一个DNA的一条链被14N标记,另一条链被15N标记)的染色体,故第二次分裂中期含15N的染色单体有8条,而含14N的染色单体有16条,由于后期染色单体分离是随机的,有可能刚好各一半15N标记的染色体分别进入2个子细胞,也可能全部15N标记的染色体进入1个子细胞,所以经过两次有丝分裂后形成的四个子细胞含15N的细胞数可能为2个、3个、4个,故子细胞中含15N标记的染色体的子细胞所占比例不唯一,A错误;B正确;
C、若进行减数分裂,所形成的子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均是一条链被14N标记,另一条链被15N标记,即四个子细胞均含15N标记的染色体,而有丝分裂也可能出现四个子细胞均含15N标记的染色体,所以若某个子细胞中的每条染色体都含15N,则不能确定是进行的有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而基因重组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所以若某个子细胞中的每条染色体都含15N,则细胞分裂过程中可能发生基因重组,C正确;
D、若进行减数分裂,复制后第一次分裂是成对同源染色体分离,由于每条染色体上的2条单体都含14N,故形成的2个次级精母细胞每条染色体上的2条单体都含14N,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暂时加倍,每个细胞中含14N的染色体有8条,D正确。
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DNA分子的复制,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识记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的特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5、D【解析】
A、根据题意,Ⅰ-1、Ⅰ-2患甲病,有一个不患甲病的女儿Ⅱ-3,故致病基因为显性.如果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女儿必从父方得到带有显性致病基因的X染色体而致病,说明甲病只能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正确;B、根据Ⅱ-1、Ⅱ-2不患病,后代有一个患病的儿子,说明是隐性致病基因,又因为Ⅱ-1没有致病基因,所以不会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只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B正确;C、由系谱图分析,Ⅲ-l的基因型是aaXBXB或aaXBXb,各占1/2,Ⅲ-4的基因型是AaXBY,Ⅲ-l与Ⅲ-4生出两病兼患的概率是1/2×1/2×1/4=1/16,C正确;D、因为Ⅲ-2患两种病,其父Ⅱ-1正常,所以Ⅲ-2的基因型为AaXbY;因为Ⅱ-5不患乙病,Ⅱ-6不携带乙病基因,所以不患病的Ⅲ-3基因型是aaXBXB,所以Ⅲ-2与Ⅲ-3结婚生出病孩的概率是1/2,D错误。故选D。6、B【解析】
艾弗里及其同事的肺炎双球菌菌体外转化实验是在格里菲斯的实验基础上做的,要设法将加热杀死的S型菌的成分分开,单独观察其作用。【详解】艾弗里及其同事研究肺炎双球菌菌体外转化实验时,将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糖类等物质分离开,单独的、直接的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从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需要从实验设计的思路上去把握知识点。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乙第二①垂直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间接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次生抵抗力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解析】
题图分析:图中甲是无机环境、乙是生产者、丙代表各级消费者,丁代表分解者。⑦为生产者的呼吸作用,⑨为消费者的呼吸作用,⑩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详解】(1)从题目图可知,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的成分,碳在甲和乙之间双向传递,所以甲乙为无机环境和生产者,而乙传递到丙,所以甲为无机环境,乙为生产者,丙为消费者,丁为分解者,所以甲、乙、丙、丁四种成分中乙是该生态系统的基石。A是以乙为食物的植食性动物,属于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2)碳在生物群落中传递形式为含碳有机物,图中有一处箭头是不该出现的,它是①,生产者不能利用养殖场污水中有机物。(3)在该生态系统中芦苇、藻类植物等呈现高低层次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这种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其中芦苇能净化水体、涵养水源、为鸟类提供栖息,觅食,繁殖的场所,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这种人工湿地的建立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4)实地调查中发现,该湿地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其群落生态位的变化趋势是多样性增加,随之其营养结构趋于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增强,其群落演替类型是次生演替;该湿地生态系统只能净化一定量的污水,原因是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点睛】本题以湿地生态系统为载体考查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以及群落的演替和分解者作用;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难度不大。8、基因重组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四单倍体育种花药离体培养抑制纺锤体形成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题中所涉及的育种方式有:Ⅰ→Ⅱ是杂交育种,其原理是基因重组;Ⅰ→Ⅲ→Ⅴ是单倍体育种,其原理是染色体数目的变异;Ⅰ→Ⅳ是多倍体育种,其原理是染色体数目的变异;Ⅵ是基因工程育种,其原理是基因重组。(1)用①和②通过Ⅰ和Ⅱ过程培育出⑤的过程是诱变育种,所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2)通过Ⅲ和Ⅴ培育出⑤的育种方法是单倍体育种,其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3)由③培育出⑥属于多倍体育种方法,③是二倍体,⑥是四倍体。(4)由①和②通过Ⅰ和Ⅲ过程培育出⑤的过程叫单倍体育种,③培育出④过程叫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处理幼苗使染色体加倍,其原理是抑制纺锤体形成。(4)⑤通过Ⅵ过程导入外源基因,培育出⑦的过程叫基因工程育种,ACD选项属于基因工程的步骤,而B选项细胞融合属于细胞工程的内容,故选B。9、相反2鸟嘌呤脱氧核苷酸高大于细胞核线粒体两胞吐需要【解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以知道:图示为DNA分子结构示意图,其中①是脱氧核糖;②是含氮碱基;③是磷酸;④是鸟嘌呤脱氧核苷酸;⑤、⑥都表示含氮碱基之间的氢键。【详解】(1)DNA两条反向平行,共具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图中④的名称是鸟嘌呤脱氧核苷酸,DNA分子中⑥表示GC之间三个氢键,氢键越多分子结构越稳定。故DNA的分子中GC含量越高分子结构越稳定。(2)DNA分子的一条链中(A+G)/(T+C)<1,则表示这一条链中A+G的数量低于T+C量,由于DNA两条链是互补的关系,故其互补链中(A+G)/(T+C)比例>1;小麦根尖细有细胞核和线粒体,无叶绿体,故其细胞中的DNA分布在细胞核和线粒体中。(3)参与基因表达的核糖体具有两个tRNA的结合位点,翻译后形成的分泌蛋白通过胞吐运输到细胞外,此过程需要消耗能量。【点睛】本题结合DNA分子结构示意图,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基因的表达,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结构的名称;掌握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能运用其延伸规律答题。10、A、EBCD81:2A【解析】
分析题图:A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联会,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D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成对地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E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详解】(1)A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E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图中AE属于有丝分裂。(2)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酒店服务实习报告范文
- 湘艺版二年级下册音乐 第二课 (演唱)粗心的小画家 教案
- 全球化视角下的医疗科技-以高效液相色谱的跨国合作与交流为例
- 智慧城市的数字孪生技术应用研究
- 中职新生入学课件
- 未来学校基于教育大数据的教学变革
- 2025届福建福州市物理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
- 进度款的支付流程与计算
- 江苏省沭阳县华冲高级中学2025年物理高二下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中职教育的中国历史课件
- GB/T 700-2006碳素结构钢
- GB/T 41419-2022数字化试衣虚拟人体用术语和定义
- GB/T 24218.1-2009纺织品非织造布试验方法第1部分:单位面积质量的测定
- GB/T 1633-2000热塑性塑料维卡软化温度(VST)的测定
- 《病毒学》(研究生)全册配套完整课件
- 第十七章其他熔化焊接与热切割作业课件
- 手术讲解模板:肩关节全部置换术课件
- 腧穴总论 2特定穴课件
- 数显压力表说明书
- JJF 1255-2010 厚度表校准规范-(高清现行)
- DB4409∕T 06-2019 地理标志产品 化橘红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