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河水库地质图_第1页
桑河水库地质图_第2页
桑河水库地质图_第3页
桑河水库地质图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桑河水库地质图结62孙波2023010136

桑河水库库区综合地质图阅读分析

1.比例尺:

1:50000

2.图例

最古老的地层是震旦纪Z,最年轻的地层是第四纪Q,中间地层不连续,缺少了整个中生代(MZ)地层,老第三纪(E)和新第三纪(N),所以其中可能存在地层不整合。

3.地形地貌

从图中可以看出,这是一处典型的山谷地形,南北两侧是山丘,桑河在狭长的山沟中顺着地势由西向东流。图中所示区域内的最高点是东北角的山顶,高程大于1050米;最低点是桑河河谷,高程小于500米。由此可知该地区内最高点与最低点高差大于1550米。在桑河两岸,地势很平坦。而两侧的山地也都没有出现十分陡峭的坡度,没有发现有悬崖峭壁的存在。山脉的延伸方向为南北方向,这与岩层的走向一致。

4.地质构造

(1)褶皱

在地质图的东侧,有一NNE走向的背斜,震旦系地层Z为中心,两边对称分布寒武系地层E、奥陶系地层O、志留层地层S、泥盆系地层D等,年代从老到新。

在地质图的西部,有一与背斜平行的向斜,以二叠系地层P为中心,第四系地层Q、石炭系地层C、泥盆系地层D等在两侧对称分布,年代从新到老。

两个褶皱均被河流断开,中间沉积了第四纪地层。

(2)断层

逆断层:从西北到东南看,依次有F6:石炭纪与泥盆纪之间的断层,倾角为35°;

F8(七里村西):泥盆纪与志留纪之间的断层,倾角为58°;F7:贯穿整个志留纪,北东走向,倾角为35°,造成了断层破碎;F10位于图中右下角志留纪和奥陶纪O地层中,被平推断层F21分隔在两侧,并发生错动,成为了两个断层,倾角为32°;

顺断层:仅有一处,F2(图的右下角):志留纪与奥陶纪间的断层,倾角为80°。平推断层:F3(峰岭XX侧):在泥盆纪中间,形成一处山谷,沿NNW方向;F21

(右下角):沿南东方向,穿越奥陶系和寒武系;F11(右下角):沿正东方向,结62孙波2023010136

穿过志留系和奥陶系。

(3)其他

在图的左方,XX岸的二叠系地层边缘,以及图中部XX岸志留纪地层边缘,共有三处崩塌现象;在图的中部,XX岸的二叠系地层、志留纪地层边缘,共有两处滑坡现象;在图的左部,河的北岸和南岸,各有一处冲沟现象;在图的左下部,平地凹进黑龙山体的部分,以及清溪右侧,各形成一处洪积扇。

所有断层均生于古生代地层中,在断层中间沉积有第四纪沉积物。第四

纪地层平行于等高线,可以看出第四纪地层为水平地层。5.地层接触关系

整个古生代地层以及震旦纪地层之间都为整合接触,但古生代地层与第四纪地层为角度不整合接触,产状不协调,中间缺失了整个中生代地层和新老第三纪地层。

6.地层岩性

第四系地层Q(浅黄色)主要为砂砾岩、含砾粘土;

二叠系地层P(红棕色)有灰黑色碳质页岩夹煤层,中下部为石灰岩;石炭系地层C(浅灰色)主要为石英砂岩;

泥盆系地层D(暗棕色)上部为白云质石灰岩、白云岩,中下部为石英砂岩;志留层地层S(深绿色)主要为页岩,细砂岩,泥灰岩;

奥陶系地层O(淡绿色)主要为粉砂岩,泥灰岩、砂砾石、砂砾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