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教学资料》26论积贮疏_第1页
《古汉语教学资料》26论积贮疏_第2页
《古汉语教学资料》26论积贮疏_第3页
《古汉语教学资料》26论积贮疏_第4页
《古汉语教学资料》26论积贮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积贮疏

贾谊

编辑ppt筦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故其蓄积足恃。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生之者甚少,而糜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蹷?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公私之积,犹可哀痛。失时不雨,民且狼顾,岁恶不入,请卖爵子。既闻耳矣,安有为天下阽危者是而上不惊者?

编辑ppt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卒然边境有急,数十百万之众,国胡以餽之?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罢夫羸老易子而齩其骨。政治未毕通也,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迺骇而图之,岂将有及乎?

编辑ppt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畮,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窃为陛下惜之。

编辑ppt(一)仓

金文作?,象仓形。上有仓盖,下设仓基。

1粮仓。〈说文〉:“仓,谷藏也。“如本篇:“仓廪实而知礼节。”

2船舱。如杨万里《初二日苦热》诗:”船仓周围各五尺。“后来写作”舱“

3通”苍“。青色。如《礼记‘月令》;“驾青龙“。编辑ppt(二)廪

金文作?,象仓廪形。

1米仓,粮仓。《说文》:”廪,谷所振入也。``````廪,或从广廪。“仓“”廪”并举,义同。如本篇:“仓廪实而知礼节”

2积聚。如《素问’皮部论》:”廪于肠胃。“

3[廪廪]通”懔懔“。恐惧的样子。如本篇:”可以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

编辑ppt(三)悉

金文作?,象兽足。心里对兽足清晰明了,可谓详尽。

1周密,详尽。《说文》:”悉,详尽也,从心采。如《汉书‘张释之传》:”对上所问禽兽薄甚悉。“

2副词,全,都。如陶渊明《桃花源记》:”男怒衣着,悉如外人。“编辑ppt(四)本

金文作?,以加粗下体标示树根。小篆作?以符号”一“指示树根。

1古语本义指树根或树干。《说文》:”本,木下曰本。“如《韩非子·杨叔》:”数披其,毋使枝大本小。“

2现代汉语多指根本,根源。如《礼记·乐记》:”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

3引申为根本,基础。如《中山狼传》:”墨家之道,兼爱为本。“

4古人把农业比作”本“。如本篇:”今背本而趋末。“

5副词,表示本来。如《愚公移山》:”本在冀州之南。“

6根据,掌握。《周易·乾卦》:”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

7自己一边的,现今的。《管子·八观》:”观左右本朝之臣。“

8底本,版本。《文选·魏都赋》∶"一人持本,一人读书。”

9本钱。《新唐书·柳宗元传》∶"子本均。“

10封建社会臣子给皇帝的或书。如”奏本“

11量词。株,棵,从,撮。《齐民要术》∶"率七八枝为一本。“编辑ppt

(五)末

小篆作?,以”一“指示树梢;甲古文作?,金文作?,突出树的梢头。。与”

1树梢本“相对。《说文》∶"末,木上曰末。”《左传·昭公十一年》∶"末大必折。“

2引申为尖端。《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查秋毫之末。”

3不重要的事。《荀子·议兵》∶"今女不求之于本而索之于末,此世之所以乱也。“

4指不重要的非根本的事。如本篇:”今背本而趋末。“这里把工商业比作”末“。

5末了,末尾。《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光和末,黄巾起。”编辑ppt(六)残

1害,伤害。《说文》∶"残,贼也。“如本篇:”是天下之大残也。“

2引申为残害人的。《孟子·梁惠王下》∶"残贼之人,为之一夫。”

3

又引申为残废。《报任安书》:“身残处秽。”

4残缺,剩余

。杜甫《曲江》:“看射猛虎终残年。”

5

凶暴,残忍。《史记·张耳传》:“

为天下除残也。”编辑ppt

(七)被

1被子。小被叫“寝衣”,大被叫“衾”。《说文》:被,寝衣长一身有半。”如宋玉《招魂》:“翡翠珠被,烂齐光些。”

2引申为承受,遭遇。如本篇:“禹汤被之矣。”

3被子覆于身,引申为穿在身上,读作pi,后写作“披”。《陈涉世家》:“将军身被坚执锐。”

4助词,表被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5施及,加于……之上。《尚书·尧典》:“光被四表。”

编辑ppt

(八)恤

11忧虑,担忧。《说文》:”恤,忧也。“如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2引申为怜恤,顾惜。《史记·项羽本纪》∶"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

3救济,周济,与今义同。如本篇:”国胡以相恤?“编辑ppt(九)着

1动词,显露。《隆中对》∶"信义着于四海。”

2动词,撰写。《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

3引申附着。如本篇:”今殴民归之农,皆著于本。“

4引申为穿衣。《木兰诗》∶"着我旧时裳。”

5名词,穿着。陶渊明《桃花源记》∶"男女衣着,悉如外人。“编辑ppt(十)缘

1本义指古代衣服上的边饰,即花边。《礼记·玉藻》:”缘广寸半。“

2引申为沿,沿着。如本篇:”转而缘南晦。“

3衣缘有向上走向的,引申为攀援。《孟子·梁惠王上》:”犹缘木而求鱼也。“

4虚化为因为。杜甫《客至》诗:”花径不曾缘客扫。“

5遵循,依照。《商君书·君臣》:”缘法而治,按功行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