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按摩学(全套课件117P)_第1页
中医按摩学(全套课件117P)_第2页
中医按摩学(全套课件117P)_第3页
中医按摩学(全套课件117P)_第4页
中医按摩学(全套课件117P)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按摩学

(Chinesemassage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西医结合教研室

Massage文字起源

拉丁字根massa

触摸推揉希腊字根masso

触摸推揉法文masser

揉按阿拉伯文mass’h

轻轻按压中医按摩

Chinesemassage

按摩,是我国最古老的医治疾病方法。早在《内经》中就有记载。按摩又称推拿,是以人体的手、肘、足或器械,主动或被动地使用一定的手法,作用于身体的特定部位,通过“推而行气血,摩而顺其气,拿而舒其筋,按而调其经,点而理其络,揉而活其血”等产生的物理作用,改变人体的特定部位或全身的生理病理过程,从而达到防病、治病、保健之目的的一种医疗方法。中医按摩

Chinesemassage

按摩不仅是一种治疗手法,也是中医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按摩治疗必须在中医基础学的藏象学说、经络学说、诊断学、内科学和骨伤科学的理论基础上辨证施治达到“治病必求其本”的目的。按摩起源

按摩手法起源于——劳动(日常生活)如:肢体受冻——摩擦取暖外伤肿痛——抚摸、按压——疼痛减轻、肿胀消失、功能改善。打呃、咳嗽——拍打胸背部等。以上事实是为按摩手法的萌芽和雏型,且至今被人们保存与沿用。按摩起源随着社会的发展,经验的积累发现:手法用力的方向不同,对治疗作用有一定的影响,从而产生各种用力方向不同的手法。如:从最原始的按(向下用力)发展为摩(四周用力)。向上用力——拿法向前用力——推法、擦法旋转用力——揉法向里(对称挤压)——捏、搓法等综上:按摩手法起源于——劳动(日常生活)按摩的分类1.医疗按摩:常见病按摩;急症的按摩。2.运动按摩:局部的按摩;全身按摩。3.美容按摩:面部美容按摩;全身健美按摩。4.保健按摩:局部按摩;全身按摩。5.情景按摩:夫妻按摩;美发按摩。按摩作用的机制机械效应生理效应心理效应机械效应按摩最直接的效应为对柔软组织产生机械力,包括“压力”与“延展力”。

(1)压力

(2)延展力机械力可产生:

(i)流动的效果

机械力可影响淋巴、静脉血、肺分泌液、小肠内容物的移动。

(ii)增加柔软度

机械力可促进肌肉纤维、肌肉硬块、肌腱组织、皮肤及皮下组织、疤痕部位等的移动度、增进其柔软性。生理效应——对神经系统的作用(1)按摩是一种良性物理刺激,对神经系统可起兴奋和抑制作用,并可通过神经反射影响各器官的功能。叩打、重推器兴奋作用;抚摸、轻柔起抑制作用。(2)同一种手法,由于应用方式不同,对神经系统起不同的作用。一般来说,缓慢而轻柔的手法有镇静和抑制神经的作用。(3)按摩对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平衡转化有促进作用。(4)按摩可减少感觉神经冲动的传入,从而起到止痛的作用。(1)按摩直接作用于皮肤,能清除局部衰亡的上皮细胞,改善皮肤的呼吸,有利于汗腺和皮脂腺的分泌。(2)按摩能促使体内产生一种类组织胺的物质,能活跃皮肤的毛细血管和神经,使皮肤的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多,从而改善皮肤的营养,使皮肤润泽而富有弹性。(3)提高皮肤的温度。生理效应——对皮肤的作用(1)按摩能使肌肉中的毛细血管扩张和后备毛细血管开放,使局部的血液供应加强,营养改善。(2)按摩可加速疲劳肌肉中乳酸的排泄,从而消除疲劳,提高肌肉的工作能力。(3)按摩能增加韧带的柔韧性和大关节的活动范围,有利于运动,并能预防损伤。)生理效应——对运动系统的作用(1)按摩可扩张周围血管,降低外周阻力,促使静脉血液回流,减轻心脏负担,有利于心脏工作。(2)按摩能直接挤压淋巴管,促使淋巴液回流,有助于渗出液的吸收,对局部水肿的吸收有良好作用。(3)按摩能使血液重新分配,调整肌肉和内脏的血流量,以适应运动时的需要。(4)长时间按摩,可使血液中红细胞和血小板增加。生理效应——对循环系统的作用(1)按摩腹部,通过机械作用和反射机制,能提高胃肠的分泌机能和加强胃肠的蠕动,改善消化功能。(2)实验证明,在做腹部按摩时,人体的需氧量增加10-11%。生理效应——对消化系统的作用(1)推拿直接作用于胸部或通过神经反射使呼吸加深。(2)增加CO2排出量。生理效应——对呼吸系统的作用心理效应(1)身体松弛(2)降低焦虑及压力(3)刺激身体活动(4)减缓疼痛(5)增进舒适感中国医学对按摩作用的认识1、疏通经络:《素问.海论》说:“夫十二经脉者,内属胀腑外络肢节。”《素问.调经论》说:“神不足者,视其虚络,按而致之以通……其经,神气乃平。”2、流畅营卫气血:“气为血帅,血为气母”;“不通则痛,通则不痛。”卫气营血的充足,才能维持正常生理功能3、调和五行、平衡阴阳:“阴平阳密,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按摩手法分类由于不管哪种手法,均是通过力来实现,故根据“力”可将按摩手法分为:1、垂直用力:如按、压、点、掐、踩法等。2、平面用力:摩、擦、推、抹法等。3、对称用力:拿、捏、拧、挤、搓法等。4、对抗用力:拔伸、牵引法等。5、运动关节:摇、背、扳法等。按摩手法操作的基本要求

手法操作要遵循持久、有力、均匀、柔和,从而达到深透的目的。强调力的运用与手法技巧结合。按摩手法操作的基本要求一、持久——时间包含二个方面意思。(一)手法操作要持续运用一定时间,动作与力量保持连贯性,不能断断续续。(二)某一部操作应维持一定时间。

按摩手法操作的基本要求二、有力——力度(一)手法操作必须具有一定力量。(二)手法的力量不能太过,也不能不及。(三)力量大小根据患者体质、病情及部位等确定。如肌肉丰厚处(臀、腰部)可重,肌肉浅薄处(胸腹部)可轻。

按摩手法操作的基本要求三、均匀——节律(一)幅度——大小一致(二)速度——快慢一致,相对均匀(三)力量——轻重一致按摩手法操作的基本要求四、柔和——动作(一)变换——自然协调(二)用力——轻而不浮、重而不滞

《医宗金鉴》:“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称为手法也。”

按摩手法操作的基本要求五、深透——目的(一)病人的感应——由外入内(二)治疗效果——《小儿推拿广意》“外呼内应”。触之于皮肤,动之于肌肉,应之于脏腑,要达到此目的,手法练习须持之以恒。什么情况下需要接受按摩治疗1.需要全身或局部的放松时2.需要降低疼痛时3.特殊情况的治疗:

慢性水肿

瘢痕组织肌肉、肌腱、韧带、关节的病变血肿慢性便秘促进动作

预防变形禁忌证按摩的禁忌证是指按摩治疗后产生不良反应或后果严重的某些疾病和症状,主要有:1.恶性或良性肿瘤的病灶区;2.急性炎症及任何部位的脓肿;3.各种溃疡性或传染性皮肤病;4.开放性损伤、新伤骨折脱位、急性软组织损伤初期和风湿性关节炎的急性期,不能按摩患部;禁忌证5.各种传染疾病;6.妇女月经期腰骶部、腹部,妊娠期或产后未恢复健康者;7.严重内脏疾病患者不作按摩;过饥过饱过劳或酒醉者;8.严重的精神病患者。按摩体位

1.仰卧位:面部向上仰卧,可作头面部、胸腹部及四肢的推拿。

2.俯卧位:面部向下俯卧,可作头部、腰背部及下肢的推拿。

3.侧卧位:面部向左或向右,可作身体两侧部位、背部上侧及筋骨推拿。

4.坐位:可作头面部、肩背部、颈部及上肢推拿。

5.站立位1.推法2.擦法3.揉法4.揉捏法5.搓法6.按法7.摸法8.拍击9.抖法10.运拉法11.拿法12.滚法13.刮法14.掐法15.弹筋法16.拨法(分筋、弹筋)17.理筋法(顺筋法)按摩的基本手法常用手法中医手法的流派较多,形成了各种手法特点,但总体上来看,不外乎按操作特点分类摩擦类、摆动类、振动类、挤压类和摇转类五类手法以掌、指或肢体的其它部位作着力点,在按法的基础上,在患者的体表上作有半径的环转运动或直线运动,使医患皮肤之间产生摩擦转移的一类手法。一、摩擦类手法1.摩动法用手掌或手指在皮肤上轻轻地作来回直线或圆形或螺旋形的轻缓抚摸运动。操作时手不离开皮肤,动作轻缓、柔和、用力均匀,使被抚摩者有舒适感。抚摩力量轻,只作用于皮肤。功用及适应证:和中理气,消积导滞。多用在腹部。主要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痛、腹胀、便秘、腹泻。要点:半径大小视病情病证而论,小摩腹以脐周。作用是调节小肠蠕动促进吸收,而腹外周运动为大摩腹,主要调节结肠蠕动,控制结肠排泄速度。用于腹泄、便秘。2.擦法用拇指或手掌在皮肤上作直线或回旋形的快速摩擦。摩擦力大而均匀,动作快而灵活,连续不断,使肌肉皮肤有舒热感。

功用及适用症:温经散寒、活血通脉、行气消肿。多用于腰、背、四肢、脊柱僵痛、月经不调、遗尿。

要点:压力适中,不伤皮肤而产生热。往返必须在一条线上。距离必须始终一致,不可长短不一。要使用介质。3.推法手掌或拇指紧贴皮肤作直线向前的单向推压动作。操作时有节奏地作间断性的一推一压,或连续缓慢向前推动,动作沉稳有力,不宜过快过猛。推法也常沿经络循行方向进行。作用:促进血液循环等。

应用:胸腹部胀满等。4.抹法

功用及适用症:镇静安神、解痉止痛、醒脑明目。颜面部。用于治头痛、失眠。

要点:实中有虚,轻柔和缓。单方向用力。

以指腹、掌根等部位作着力点,在患者颜面部作单方向直线运动,“推之轻也谓之抹”。5.搓法两手掌自然分开,五指并拢,两手夹住肢体对称部位,相向用力,方向相反,来回搓动肌肉或肢体。动作轻快、协调,双手力量均匀、连贯,始终保持一定的对向压力。双手对向移动距离短,频率快,150-200次/分钟。作用:使皮肤、肌肉放松,血液畅通、消除肌肉酸胀、疲劳,提高皮温和肌肉的工作能力。应用:常用于按摩后阶段。小结摩擦类手法,医者皮肤与患者皮肤之间有相对的位移和摩擦运动存在。二、摆动类

1.滚法

用手背近小指侧或小指、无名指、中指的掌指关节突起部和小鱼际,贴于治疗部位上,掌指关节略为屈曲,通过腕关节屈伸及前臂旋转的协同动作,产生轻重交替、持续不断的力作用于治疗部位。手法操作时,压力须均匀,动作协调而有节律。作用:通络、滑利关节、兴奋神经、消除疲劳。应用:颈、肩、腰、背、臀部及四肢肌肉较丰厚部位。2.揉法以手掌或手指紧贴于皮肤上或穴位,作直线来回或圆形回旋的揉动,分为掌揉法和指揉法。用力均匀,动作协调,速度不宜过快。用力较大时,作用力直达深部肌肉,手法操作后皮肤表面不应发红。作用:松解粘连、缓解疼痛、促进血液循环应用:各部位、各伤病。3.一指禅法推法要点:沉肩、垂肘、悬腕。指骨为力距以腕关节带动前臂作左右摆动,手握空拳,拇指盖住拳眼。着力点处要实,其余部分要虚。速度超过200次/分。功用及适用症:头、面、胸、腹。常用治疗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疾病。头痛、眩晕、腹痛、腹泻、便秘。

以较快频率的、有节律性的轻重交替的冲击刺激、持续作用人体的一类手法;主要包括:振法、抖法、颤法等。三、振动类1.振动:操作要领:一手掌贴于皮肤上,另一手握空拳有节奏地击打贴于皮肤上的手背。频率为60-80次/分钟。作用:间接刺激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应用:胸、腹、背部深层组织损伤等。2.颤法功用及适用症:活血化瘀、消食祛瘀、散结止痛。多用于消化不良、便秘、泻泄、生殖及泌尿系统病变,月经不调、乳腺增生、阳萎、遗精消渴;操作要点:上肢放松、作腕及掌指关节快速小振幅倔伸运动。颤法3.抖动操作要领:用手握住患者肢体远端,在向远端拉伸的基础上,将肢体用力作连续的小幅度的上下或左右的颤动。抖动时幅度小,频率快。作用:滑利关节,纠正解剖位置异常等。应用:关于功能障碍,骨错缝,腰椎间盘突出等。小结要求医者先要完全放松,患者平心静气、配合。动作快速、均匀,不要停顿,速度不宜忽快忽慢。四、叩击类

1.叩击用手指指腹、指尖或握空拳,双手交替或单手击打身体。根据手形的不同,可分为空拳盖击、空拳竖击、指尖叩击、掌侧击和拍打五种。空拳盖击、竖击和掌侧击,多以双手交替进行,动作快而迅速。指尖叩击和拍击则常用单手操作,动作稳准,速度适中。拍打可用单手或双手交替操作。功用及适用症:兴奋肌纤维和神经,消除疲劳,醒脑明目、镇静安神、缓急止痛。头皮毛发区。治头晕头痛失眠健忘烦燥。应用要点:肌肉丰满处。指端、腹着力点,快速击打,力量轻柔弱、舒适为度。捶打轻拍2.拍法功用及适应证:调和气血、舒筋活血、缓解痉挛。可用在身体任何部位,以肌肉厚处多用之,轻而短快的拍法有兴奋作用,重而持久的拍法则有抑制作用。要点:虚掌四缘,作力着力点,要同时起落,不可不同步。以肩为轴,连带整个上肢运动,不可以腕作轴及发力点,点到为至。受力适度。拍按拍按3.击法功用及适用症:较拍法重。具有解痉止痛调和气血作用。重手法治软组织损伤、腰突、劳损。轻手法可用治偏瘫、截瘫、肢瘫、肌肉萎缩。要点:着力点要实,点到即止,适度耐受。注意手法演变滚击小结看似简单,实际不易。着力点恰到好处、太轻无效、太重损伤。五、挤压类

1.按法单手或双手重叠向下按压,或用拇指按压穴位。用力由轻而重,逐渐增加,需要时可借助操作者的体重施压于患部,慢速间断按压或快速连续按压。此外,可在按的基础上施加其它手法,如拨,揉等,以增强按摩效果。功用及适应证:腰、背、臀部多用之。要点:着力点要实,逐渐用力达到酸胀后停止加力。坚持数秒至一分钟逐渐放松“按而留之”。不能左右移动及漩动,垂直于体表,不可暴力,也不可突然撤力。按压按抚此外,可在按的基础上施加其它手法,如拨,揉、抚等,以增强按摩效果。按揉

揉按的基本动作方向揉按-使用拇指点按-使用食中指2.捏法操作要领:手掌自然分开,四指并拢,拇指外展成钳形,对合用力挤按肢体肌肉或其它组织,间断或不间断用力。作用:软坚散结、恢复肌肉张力促进萎缩肌肉张力的恢复。同时也可消除气血凝滞、组织肿胀和肌肉酸胀的疲劳感,缓解肌肉痉挛及肌腱挛缩等。应用:肌肉萎缩、关节功能障碍、肿胀等。在背部操作,疗厌食、消化不良、高血压、头痛失眠、癔证。3.点法功用及适用症:肌肉丰厚处。如梨状肌综合征。操作要点:如在墙上按图钉。旋转发生在深层而不再皮肤。

点按点掐法功用及适用症:开窍醒神,行气通络。多用于人中、十宣、少商、大椎。神经、精神疾病。中暑、癫痫、抽风、癔证。要点:垂直平稳,逐渐加重,直至病情缓解,切勿突然用力。掐法之后多用揉法缓解疼痛。点掐法4.拿法功用及适用症:舒筋止、痛解除疲劳。颈、肩、四肢是常用的放松手法多用于治疗结束时。要点:适度,不能只捏皮肤,要连带皮下组织。指腹着力点,不可指端用力。指端用力是掐法。拿法拿法拿法5.弹拨法功用及适用症:滑利关节、松解粘连。适应于多种慢性损伤类疾病。要点:着力点有足够的压力,力道直达病所,作垂直于肌腱走行单方向直线运动,即只在向外推时用力。用力大小着力点以患者能耐受为度。与皮肤不能有位移如弹琴弦。弹拨法小结以按法为基础,强调足够压力握力。医者皮肤与患者皮肤之间自始至终不能有任何的滑动、跳越,皮不动肉动。紧紧贴附在患者皮肤之上。六、运动关节类

1.扳法操作:两手配合或两人配合进行,扳动关节远端肢体,作适当幅度的屈伸、伸展或外展等运动。颈椎板法上肢板法下肢板法作用:有舒筋通络、滑利关节,纠正解剖位置的失常,松解粘连,拉伸挛缩,恢复关节功勇的显著效果。应用:常与其它手法相配合,用于脊柱及四肢关节对关节错位或关节功能障碍等。要点:扳法必须在其它手法使肌肉痉挛缓解后进行。被扳动关节周围肌肉放松,不可突然用力,慢慢加力,再微力突然短暂用力即可。不准超过正常范围,不准盲目追求响动。2.摇晃操作:一手握关节近端,另一手握关节远端肢体,使关节远端作被动的回旋转动或外展内收或(和)屈伸运动。摇晃是关节被动运动的一种手法,其操作方法随部位而异。功用及适用症:松解粘连、滑利关节、恢复关节功能。脊柱及四肢关节。如:落枕、肩周炎、网球肘、腰扭伤。要点:关节周围肌肉要完全放松,由小到大,力量要从弱到强,不可超过生理活动范围。3.牵拉固定肢体或关节的近端,牵拉肢体远端,又称拔伸。操作时用力均匀而持久,动作缓和,不可用猛力牵拉,力量应逐渐加大。作用:对扭错的肌腱,移位的关节有整复作用,对痉挛的肌肉有解痉作用。应用:常用于关节错位,筋腱移位,肌肉痉挛,关节僵硬等,还可纠正骨折的重叠移位和成解畸形。小结引起关节被动运动,患者要完全放松,做到稳、准、快,不能强行操作。按摩治疗的基本技巧使力的方向施压程度操作的速率及节奏时间频率按摩的注意事项1.按摩环境:温度、安静、光线2.按摩者手部清洁:洗手、指甲、温度、饰物3.姿势:被按摩者右侧、按摩者自己也较舒适、手法舒展、刚柔相济、手随心转、法从手出。4.按摩时间:进食前后1.5小时。5.按摩的方向:沿静脉、淋巴回流方向(向心)中医产后调理《素问•上古天真论》“岐伯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以“七”为期划分。女性各期生理现代分期:新生儿期、儿童期、青春期、性成熟期、围绝经期、老年期。临床可以互相渗透来理解。女性各期生理女性生理特点女性的生理特点:经、带、胎、产、乳。产生机理:以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为核心月经生理带下生理妊娠生理产育生理哺乳生理脾心肺气肝肾血血为气母气为血帅精精生血血化精肾气天癸冲任督带胞宫妊娠产育带下月经哺乳盛通温约和调化盛至肾为冲任之本胞络者系于肾、肾以系胎肾司乳房上为乳汁肝气调达主化生统主藏藏生而即有出自胞宫血溢子宫两精相搏日满即产胞宫乳房相联属女性生殖生理特点及其产生机理示意图新产后与产褥期生理特点产褥期——分娩结束后的6周。产后一月为小满月,产后三月为大满月。新产后——分娩后的第一周。生理特点:多虚多瘀血。生理现象:产后1-2日内微热、自汗;子宫缩复,小腹阵痛;泌乳;产后10天内排出血性恶露。产后调理

一般健康产妇,经过适当的调养即可逐渐恢复,可以不用服用药物。但是因为生产时出血,用力伤气,元气受损,而致气血不足,以及恶露未尽,易瘀血内阻,气机不利,加上产后易受外邪或饮食房劳所伤,可能引起各种产后病证。产后虽多虚多瘀,但产后病亦有实证或虚中夹实,因此治疗仍需由中医师四诊合参,辨证论治。产后调理分为“一般性体质调理”及“产后并发症调理”。一般性体质调理是指因生产时精血耗尽,身体百节空虚,任冲带脉虚损,造成免疫功能降低、抵抗力不足等,只要有充分的休息及摄取充足的营养,即可恢复体力;病理性调理是指产后所造成的一些病理反应,如水肿、便秘、抑郁等。

产后一般性体质调理——常用按摩动作1、擦面:可促进面部血液循环,有助于保持面部皮肤的弹性和张力;2、鸣天鼓:有助于预防头昏、项强等症的发生;3、揉腹:能够改善腹腔血液循环,促进肠的蠕动,可促进消化机能;4、擦涌泉:不仅通过改善局部循环而有助于健步,而且还有助于预防失眠、心悸等症的发生。

5、梳头皮:用两手的手指弯曲呈钩状,用五指从下往上往后梳理,两手先梳头顶部,再梳头角部,再梳侧头部,共梳30次。然后双掌按摩头皮20次。此法有促进脑部血循环、防治头痛头晕、使头脑清醒的作用。6、

搓肾俞穴:两手对搓发热后,紧按肾俞穴用力向下搓到尾骨然后再退回到两臂后屈尽处。搓肾俞有培育元气、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强壮筋骨、止痛散风的作用。对防治功能性腰痛,特别是慢性腰肌劳损、急性腰扭伤效果较好。产后并发症调理(一)产后水肿、尿闭:

这是由于膀胱括约肌与膀胱壁的伸缩蠕动功能突然发生麻痹,所造成的不能排尿情形,继形成的水肿症状。按摩调理以“点、按、揉、推”等手法为主,重点刺激下腹、三阴交、足三里、阴陵泉等穴位,及推拿足三阴经络。

(二)产后便秘、肠胀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