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粤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计划反思粤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计划、反思
学生基本状况分析
班级:五年级总人数:184(男生人数:102女生人数:82)
通过对科学两年多的学习,学生对科学和科学探究有了一定的了解,大部分学生对科学学习有较浓重的兴趣。本册教学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科学探究所需的能力和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以及科学素养的其他方面都获得进一步发展。与以前的学习相比,本期课外实践活动增多,对观测和记录的要求很高,还需要长时间地观测和记录。要求学生有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
第(9)册教材分析
一、教材特点
本册教材由“植物身体的奥秘〞、“无处不在的微生物〞、“奇妙的电好磁〞、“各种各样的能量〞和“变化着的地表〞五个单元组成。
本册教材紧扣《科学课程标准》,突出“任务驱动〞的特点。“任务驱动〞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它将以传授知识为主的的传统教学观念转变为以探究为核心,以提出并解决问题、产生并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观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中。
1、用“任务驱动〞形成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用“任务驱动〞统整教学内容。将课程中一些领域的知识素材、科学方法、探究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整合在一起,,使学生的学习目标处于一个具体的、现实的情景中。
3、用“任务驱动〞加强学习动力。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合作、交流等方式,获取和处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习动力。4、用“任务驱动〞促进自主学习。重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使学生在参与科学探究的活动中。自己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自主进行表达交流。二、学习目标
1.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把握了一定的过程与方法技能,如观测、记录、简单试验等,本册将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
2.通过学习让学生强调试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3.把握控制变量试验的技能,并学习实际控制变量试验。4.运用模拟试验探究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及规律。
5.面临几次较长期的观测研究活动:能用线条、符号、图画、文字等方式记录观测现象,用柱状图、折线图处理数据,并认识到重复试验的意义。
三、使用本册教材要注意的问题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平日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状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气氛。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试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试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试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重视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教学计划进度表
周次起讫日期一二三四五六七
9月1日—3日9月6日—10日9月13日—17日9月20日—24日9月27日—30日10月4日—8日10月11日—15日教学内容科学课常规教育熟悉教材1、根里的抽水机2、茎里的运输网3、叶里的加工厂4、花里的育婴房5、果实里的新生命6、酸奶的机要1
课时数1222222
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10月18日—22日10月25日—29日11月1日—5日11月8日—12日11月15日—19日11月22日—26日11月29日—12月3日12月6日—10日12月13日—17日12月20日—24日12月27日—31日1月3日—7日7、发面的学问8、电路的研究9、好玩儿的磁现象10、指南针11、巧妙的电磁铁12、能量及其形式13、能量的转换14、大地的变迁15、大地的震动16、火山的喷发17、地表物质的迁移网络课堂复习素质考核222222222222
2
课时教学计划
课题:第一课根里的抽水机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
1.了解根的形态。2.知道直根系和须根系。3.了解根的作用。能力培养
1.通过对植物根部的观测,学习观测的要点。
2.通过探究根的作用,学习运用模拟研究的方法探究根的作用。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巧妙的植物世界,产生摸索自然的欲望。2.培养崇尚科学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重点难点
通过了解根的形态和作用等活动,培养学生细致观测的能力和运用模拟研究的方法。
教学准备
完整植物的图片、不同根系的图片、根尖放大图片、不同环境中植物根系图及视频、废报纸、橡皮泥。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
导入出示课本图片。
同学们,你们见过叔叔阿姨种小树苗吗?为什么那些小树苗的根部都包着一些泥巴
呢?
问题为什么要用泥巴保护根呢?根有这么重要吗?目的联系生活中的情景,引出本课探究的主题。
3
二、活动一:观测植物的根
导入要了解根的作用,我们先来观测根的外形。出示带根的草、白菜和葱的图片。观测各小组观测根的形态并记录其特征。交流各小组进行汇报与交流。
媒体先阅读课本资料,然后看一段“植物的根系及其分布特点〞视频。归纳植物的根可分为直根系和须根系。
延伸出示一些植物的根,让学生判断这些根分别属于哪种根系,理由是什么。三、活动二:观测根系的分布
导入出示大风吹,树枝摇的图片。探讨大树不简单被吹走的原因是什么?
观测出示一些树根1树根2图片,了解树根分布的状况。思考植物能牢牢地“站稳〞在地面上,确实是根的功劳吗?四、活动三:扎根土壤的机要
导入能设计研究植物是如何扎根土壤的方案吗?分组探讨试验方案。
交流各小组交流并完善试验方案。试验分组试验,填写试验表格。交流各组汇报试验现象。归纳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
五、活动四:毛茸茸的根尖
导入出示根尖的放大图,介绍哪个部分是根尖,根毛长在什么地方。观测各组选择一种植物的根尖图片,观测并画出简图。问题你能用语言描述根尖的特点吗?猜一猜,这些毛绒绒的根尖有什么作用呢?六、拓展:不同环境里植物根
4
问题这些叶片在排列上有什么一致之处呢?交流说说寻觅到的叶片排列特点。探讨叶片相互不遮掩的意义。
三、拓展:绿叶的作用
导入植物没有叶片会怎么样呢?长期没有阳光照射,植物会怎么样?媒体播放“光合作用的过程〞视频。探讨光合作用的水分、二氧化碳从何而来?
阳光有什么作用?
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营养物质会输送到哪里?
交流绿色植物能在阳光下制造淀粉,放出氧气,同时吸收二氧化碳。思考有了光合作用,空气中的氧气会不会越来越多?
四、小结教学反思
本科教学采取提问——观测、描述——分析、推理——交流——观测——分析、判断——交流的教学流程。
《叶里的“加工厂〞》是《植物身体的奥秘》这一单元的第三课。本课通过对叶子接受光的诀窍的探究,让学生认识光对植物生长的重要作用;通过探讨,认识绿色植物对自然界的意义。
本课的主要任务还要让学生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在《叶里的“加工厂〞》一课中,我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对自然界中叶的观测,继续培养学生的观测能力,并在他们的细致观测中,分析了解叶片的排列规律;然后在认识“叶片排列规律的意义〞上,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测的现象进行解释,从而探究叶片为什么要吸收阳光,以及阳光对植物有什么重要的作用。
本课的任务驱动页中,利用卡通人物提出了一个问题“茂密的森林里,阳光能照到每一片叶子吗?〞然后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直接观测叶片排列,寻觅植物叶片排列的规律,从而找出“叶片这种排列规律的意义〞。据此,学生很自然地又会想到“植物为什
10
么要吸收阳光呢?〞从而引出了“绿叶的作用〞这个活动。学生在课外的学习中可能对光合作用这个词并不陌生,但光合作用的过程是怎么样的呢,学生不一定了解和说得明白,所以,教学中通过虚拟的叶片内部“加工厂〞的工作图片,让学生形象地了解和推测出植物叶片利用阳光、二氧化碳、水分制造氧气、营养物质的过程。整个教学过程,基本能够达到教学要求。
课题第四课花里“育婴房〞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了解花的结构。2.探究花的作用。3.了解花的其他特征。能力培养
1.通过观测植物的花,继续学习观测和试验的方法。
2.通过对花的结构的认识,尝试对观测和试验现象作出分析与解释。3.通过观测更多植物的花,学习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分类。情感态度价值观
1.勉励学生动手探究,体会科学研究的乐趣。2.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细心与耐心。3.欣赏和感受自然界的美丽与和谐。重点难点
通过了解花的结构,探究花的作用,培养学生观测、试验的方法和推理能力。
教学准备
各种各样的花的图片、视频、桃花模型、“花的构造〞视频、鲜花、镊子、“花的
档案〞样例。
11
课时教学计划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
导入出示一些花的图片一二三四。说说花的名称。
问题这些美丽的花藏有什么机要呢?不同植物种类的花,结构是否一致呢?
二、活动一:解剖花
导入要更完整地认识植物的花,我们可以用解剖的方法去观测花的内部。怎样解剖一朵花呢?
演示出示一朵桃花模型。介绍解剖桃花的方法,提醒要点,出示记录表格。
在解剖前,教师应示范怎样使用镊子,怎样解剖白菜花(可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试验按要求解剖白菜花和其他2~3种花,把花朵由外向内一层层解剖,一致的部分放在一起,然后观测各部分的形态和数量,做好记录。交流对花的解剖结果进行归纳,了解花的结构。媒体播放“花的结构〞的视频。
思考认识什么是完全花,什么是不完全花。找出完全花与不完全花的区别。拓展分辩常见的花,哪些是完全花,哪些是不完全花。
三、活动二:寻觅花里的“育婴房〞导入出示几种不同的花的实物。
问题这些花的雄蕊在哪里?雌蕊呢?(让学生指出来)
交流在解剖花的时候,你们有没有发现雄蕊和雌蕊有什么特别之处呢?媒体出示有关雄蕊、雌蕊的图片。
试验剥开雄蕊的花药,剖开雌蕊的子房,了解这些结构的作用。媒体播放“开花的过程〞视频。
归纳雌蕊里的子房就是植物的育婴房。植物的种子就是在这里发育成长的。
四、拓展:给花建档案
12
导入教师出示课前做好的几种“花的档案〞。问题你喜欢哪份“花的档案〞呢?为什么?交流“花的档案〞一般应有哪些内容?
制作每组设计一份“花的档案卡〞,并制作出来。
展示出示做好的“花的档案卡〞,生生与师生之间相互点评。
五、小结教学反思
《花里的“育婴房〞》是《植物身体的奥秘》这一单元的第4课。在本课教学中,我设计了“解剖花〞和“寻觅花里的‘育婴房’〞等活动,驱动学生通过观测和试验,发现花的构造;通过寻觅花朵里的“育婴房〞,进一步探究花在植物繁殖所起的作用。为了培养学生观测身边的植物,学会系统的记录方法,勉励学生建立花朵的档案库,以便学生在课余时进行观测记录,积累更多的植物信息。
本课是让学生了解花的结构和探究花的作用。主要包括解剖、观测一朵常见的花,认识花的各部分结构;再根据雌蕊、雄蕊的特点,推测出雌、雄蕊对植物繁殖所起的重要作用。此环节主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教中学主要通过解剖花、寻觅花里的“育婴房〞,培养学生的观测和试验能力,并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观测和试验的现象作出分析和解释,探究出花的作用。同时,在这一个过程中,让学生欣赏和感受自然界的美丽和和谐,体会科学研究的乐趣,培养他们的细心和耐心。
在教学开始环节,利用卡通人物提出了一个问题“花朵里面有什么呢?〞引导学生认识花的基本结构,寻觅植物孕育新生命的奥秘。所以,安排了第一个活动解剖花。让学生通过正确的解剖方法,观测、比较,发现花的结构,并引出完全花和不完全花的定义。在对花的构造有一个基本了解后,教材又提供了另一个专题活动寻觅花里的“育婴房〞,引导学生细致地进行观测雌蕊、雄蕊的外表和子房,并让学生根据试验和观测的结果,推理出雌蕊、雄蕊的功能。通过本课教学,大部分同学能够把握花的结构,学生兴趣浓重。
13
课时教学计划
课题第五课果实里的新生命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了解果实的结构。2.探究果实的作用。能力培养
1.通过了解果实的结构,把握有计划、有条理的科学观测方法。2.通过探究果实的作用,尝试对观测到的现象进行分析、推理、归纳。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自然界的奇妙无穷与多姿多彩,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与欲望。2.学会与人交流、与人合作,共同进步。重点难点
通过了解果实的结构,探究果实的作用,把握有计划、有条理的科学观测方法和分析、推理、归纳的能力。
教学准备
一些常见植物开花结果的图片、“果实是怎样形成〞的视频、苹果等一些有代表性的果实、小刀、“寻觅果实〞计划表。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
导入出示课本驱动页的图片。
青葱的丝瓜架下,孩子们对着一个个刚结出来的小丝瓜感到很好奇:小丝瓜是由花变成的吗?
问题植物的果实毕竟是怎样形成的呢?
14
课题第七课发面的学问
课时教学计划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真菌是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一类生物。2.调查生活中的真菌(霉菌和食用菌种类)及生长环境。能力培养
1.通过发面团试验,培养观测、比较、描述的能力。
2.通过发面团试验,学习提出问题、猜测、设计对比试验的方法。3.通过调查生活中的真菌的活动,学习科学调查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1.建立大胆设想、大胆推理的信心。2.培养学生合作的团队精神。重点难点
通过发面团试验,学习提出问题、猜测、设计对比试验的方法。教学准备
1、面粉,酵母菌,碗,筷子,尺子等发面团材料及工具;2、酵母菌、霉菌、真菌的图文资料。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导入出示课本图片。
问题你见过发酵后的面团吗?(引导学生描述事实)
什么使面团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目的创设活动情景,引出探究活动的问题。二、活动一:发面团
导入出示发面团的制作材料。
20
问题怎样发面团呢?
演示向学生演示发面团的过程及本卷须知。布置学生课后完成制作过程。观测观测面团发酵前后在颜色、大小、气味等方面有哪些不同。
探讨制作过程中,你认为使面团发大的最关键一个步骤是什么?把自已的猜测写下来,并汇报交流。
小结原来是酵母菌的使面团发了起来。三、拓展:认识酵母菌
媒体出示酵母菌实物(酵母粉)。
指导这是发面时添加在面粉里的酵母菌,细心观测,并描述。观测分小组观测酵母菌的外形特征(形状、大小、颜色、气味)。汇报学生汇报观测结果。
引导引导学生留意发酵后的面团有酵母菌的气味。
陈述酵母菌是怎样使面团发起来的呢?出示酵母菌放大图。它是真菌的一种,和细菌一样,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它有一种特别的才干,可以把面粉中的一些淀粉分解。在分解过程中,会释放出二氧化碳气体。这就是发酵现象。
问题面团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到哪里去了?请根据发面团试验及酵母菌的作用进行分析。
探讨学生分小组探讨,并将结果填写在课本中。交流各小组汇报探讨结果并进行交流。
目的通过分析,进一步了解发面现象的产生原因。四、霉菌生长的环境
导入出示课本图片。这些橘子和柿子发霉了。
生活中我们常见到这种现象。说说看你还见到过哪些物体发霉?这些“霉〞是什么样子的?
陈述出示一组霉菌的放大图片,简要介绍霉菌的特点。问题寻常在什么环境下物体简单发霉?
探讨分小组设计调查报告,设计试验。课后展开调查。交流各小组展示调查报告。
21
小结在高温、潮湿、阴暗的环境下物体简单发霉。问题关于真菌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媒体播放“真菌〞视频。
上网登陆“小学科学网〞或其他可信度较高的网站,搜集有关资料,并整理信息。交流把自已整理好的图文资料传送到“小学科学网〞上,与其他同学交流。五、小结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过程中,采取问题——假设——猜想——对比试验——分析——结论。《发面的学问》是《无处不在的微生物》这一单元的其次课。以生活中发面团过程中常见的现象引出“小小的面团为什么会发得那么大?〞的问题。教学中设计了“面团发酵条件〞对比试验,使学生认识了酵母菌。“酵母菌有一个特别的才干,它可以把面粉中的一些淀粉分解。在这个过程中,会释发出二氧化碳气体。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发酵现象。〞接着,课文通过调查和阅读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真菌(霉菌和食用菌种类)及其生长环境;通过资料收集和网上探讨等活动,使学生了解细菌、真菌对人类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丰富学生对微生物的认识,体会微生物是一个巨大的家族。本课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不是很简单把握。大部分学生只懂得细菌的不利的一面,对好处认识不够。
课题第八课电路的研究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认识简单电路。2.知道开关的作用。
3.知道有的材料简单导电,有的材料不简单导电。4.认识电是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能量来源。能力培养
课时教学计划
22
1.经历用电线、电池、灯泡组成一个简单的闭合回路的活动过程,学会画电路的连接装置图。
2.学会用简单电路图做试验记录,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创造能力。3.在活动中提高学生记录、整理、分析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1.形成安全用电的意识和习惯。
2.愿意与同学合作与交流,并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和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重点难点
经历观测、记录、整理、分析、比较等的研究,知道常用电器的工作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和开关的功能,并能用一些基本组件连接一个简单电路。教学准备
小开关,电池盒,大号电池,小灯泡,灯座,导线,PP胶片,不干胶,铜销钉等。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
导入出示课本驱动页图片。
问题假使小金属环碰见金属丝,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目的创设情景,引入活动主题。二、活动一:让灯亮起来
导入出示实物:1节电池连电池盒、2个灯泡连灯座、4段导线。
问题假使用1节电池让1个灯泡亮起来,可以怎样用导线连接?怎样画图表示?
假使用1节电池让2个灯泡亮起来,可以有几种不同的连接方法?试验各小组按步骤相互协同设计并制作电路,探究出现现象的原因。观测不同的连接方法,出现了哪些不同的现象?交流小组汇报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并进行记录。引导电路图的绘制要点。
区别使用2个灯泡的串联、并联电路。三、活动二:开关加在哪里?
23
导入出示2个灯泡的并联电路、2个开关装置、多条导线。
问题在2个灯泡的并联电路中,加几个开关才能分别控制灯泡的亮与灭?思考开关加在哪里更好?
试验小组内学生相互合作进行探究,并记录连接的方法。交流小组汇报探究结果,经过探讨后进行归纳总结。
引导如何使一个灯泡断路而另一个灯泡保持通路?多用几条导线试一试。
假使先画个电路图会更显而易见。你还见过哪些种类的开关?四、活动三:判断简单导电的材料
导入出示一个带开关的简单电路,以及一些身边的小物品(如橡皮擦、铅笔杆等)。问题把这些物品连接到电路里,灯泡会继续发光吗?
思考怎样利用这个简单电路判断身边的小物品容不简单导电?
哪些材料简单导电?哪些材料不简单导电?
试验小组活动。设计试验,并依照设计的试验过程进行探究,并记录对各种物品的检测结果。
交流小组汇报探究结果,经过探讨后归纳总结。五、制作数学游戏机
准备准备制作数学游戏机所需的材料和用具。媒体出示课本图。
问题数学游戏机里隐蔽了什么机要呢?
思考数学游戏机后面应当怎样连接线路,才能让它能正常使用?设计根据电路原理和公式的连接需要,设计连接方式。制作小组合作,根据设计进行制作,并尝试进行游戏。交流小组汇报探究结果,交流连接方法。
延伸你还希望模仿这部数学游戏机,设计、制作什么游戏机呢?小结教学反思
24
本课《电路的研究》是《奇妙的电与磁》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本课先从学生生活的常见现象、已有的经验入手,运用“问题——猜测——尝试——归纳〞的科学认识程序,使学生的认识由现象到本质,感性上升到理性,并外化应用。本课和本单元能力培养的重点都是试验能力。勉励学生通过试验获取直接经验。
本课教学让学生通过学习,认识电是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能量来源,了解安全用电常识;知道常用电器的工作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和开关的功能,并能用一些基本组件连接一个简单电路;知道有些材料简单导电,有的材料不简单导电。
在本课里,先从“奇妙的电〞入手,为后续的第四课《巧妙的电磁铁》提供对电的理性认识。通过孩子们在观测“小铁环闯关〞游戏机时提出了“为什么小铁环一碰见铁丝,灯就亮了呢?〞和“小铁环能顺利通过铁丝吗?〞这样两个问题,让学生开展有关“简单导电和不简单导电的物体〞、“一个闭合的简单电路〞及“开关在电路中的作用〞的探讨,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思考,激发起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所以教材安排了活动一“怎样让灯泡起来?〞、活动二“开关加在哪里?〞、活动三“判断简单导电的物体〞及拓展“制作数学游戏机〞。最终形成了有关电的知识。
课题第九课好玩儿的磁现象教学目标:科学知识
1.知道磁铁都有磁性和两个磁极。
2.知道磁铁间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规律。3.知道磁铁隔着物体也能吸铁。能力培养
1.通过探究活动,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2.通过设计试验,学习发现规律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试验中体验科学发现的乐趣。2.在交流中培养与人合作的科学精神。
课时教学计划
25
重点难点
根据提出的问题,自主探究“磁铁磁性强弱〞、“磁铁的两极有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磁铁隔着物体也能吸铁〞的规律,经历“试验观测——记录现象——分析结果——发现规律(得出结论)〞的活动过程。教学准备
条形磁铁,回型针,线,U形磁铁等。活动过程:导入
出示课本图片。问题
擦窗器为什么隔着玻璃还能相互吸着呢?引导
里面是不是有磁铁?目的
创设情景,引入活动主题。活动一
活动一:磁铁能吸起什么?导入
我们都知道磁铁有磁性。磁铁能吸起什么物体呢?问题
研究一下能被磁铁吸起的物体,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试验
学生分组进行探究。交流
学生汇报试验结果,并交流结论。目的
26
通过试验操作,知道磁铁有磁性,能吸铁。活动二
活动二:磁铁哪个部分磁性最强?
引申的问题
把一条磁铁截断,是否还会有两个磁极?导入
出示条形磁铁、一盘回形针。问题
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磁铁哪个部分的磁性最强?探讨
学生分组探讨并设计试验方法。交流
交流试验方法,思考其他小组的方法的优缺点。试验
选择一个合理的方法进行试验。注意观测现象,并做好记录。汇报
试验后总结得出结论,分组汇报。目的
通过试验,知道磁铁两端磁性最强的部位叫磁极。活动三
活动三:两块磁铁的探究
引申的问题
如何判断生活中一些没有标记磁极的磁铁的两极?
27
导入
我们知道,磁铁有两个磁极。这两个磁极叫什么?(南极和北极)问题
当两条磁铁的两个磁极相互靠近,会出现什么现象?探讨
分组探讨。有多少种磁极靠近的方式?在试验记录中进行记录。试验
根据各种磁铁组合进行分组试验,记录试验现象。探讨
根据试验现象,总结规律。引导
通过试验和探讨,找到磁铁靠近时出现的现象具有一定的规律:磁铁同性极相互排斥、异性极相互吸引。拓展
拓展:擦窗器的结构导入
出示实物(擦窗器,并演示使用方法)。问题
分析擦窗器用到了磁铁的哪些特性?里面可能有几块磁铁?
能根据分析,把里面的构造画出来吗?探讨
学生分组探讨,并记录。交流
汇报探讨结果,交流各组看法。演示
教师开启擦窗器,展示内部结构,并归纳总结。
28
延伸
设计能更好地吸住、不易掉下来的擦窗器。活动四
活动四:隔物吸铁的探究引申的问题
在纸(或木板、布块……)与纸(木板、布块……)之间隔开一定距离,还能不能吸铁?隔开多少距离就吸不住了呢?想一想为什么?导入
磁铁隔着物体也能起作用吗?
准备磁铁、回形针、不同材料做的薄板等试验材料。问题
磁铁能隔着物体吸铁吗?试验
学生分组试验,观测磁铁能隔着什么物体吸铁,记录试验结果。交流
学生汇报试验结果,进行交流。延伸
磁铁隔着不同材料板吸铁时,磁力的大小有区别吗?探讨
学生分组探讨,并设计试验,证明自己的猜想。试验
根据自己的设计进行试验。交流
学生总厚试验现象,得出结论,进行交流。拓展
拓展:研究磁力的大小
29
活动指引
在这个拓展环节中的试验设计可以通过教师的适当指导,在活动四的试验设计时同时进行。友情提醒
教师在指导试验设计时应注意引导学生从定性试验到定量试验的过渡。指导学生观测磁铁在隔着某些材料吸引铁质物体,磁力的大小是不是会改变时,可以用数吸引回形针个数的方法,由于此法最为简单易行。引申的问题
磁铁可以隔着多厚的纸(或木板、布块……)吸铁?想一想为什么再厚些就吸不住了呢?问题
磁铁隔着不同材料板吸铁时,磁力的大小一致吗?设计一个试验才能证明你的猜想。探讨
学生分组探讨并设计试验。交流
汇报设计方案,交流后归纳出较合理的方法。试验
根据归纳出的方法进行试验。总厚试验现象,得出结论。活动五
活动五:哪里应用了磁?活动指引
这个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运用学习到的关于磁铁性质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哪里利用了磁?
磁的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很广泛,如电冰箱门封、磁性跳棋、塑料笔盒的盒盖、箱包的磁吸锁、铁皮黑板上压图片的小磁铁、打靶玩具中的磁性飞镖、门后防风磁吸、冰箱磁铁装饰、皮包或钱包上的磁铁扣、扬声器里的磁铁、磁性擦窗器、磁性胸针等。教师应有意识地让学生将调查结果分为几类,如文具类、家电类、生活用品类,或生活中、工业上、
30
农业上……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磁铁、磁现象等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他们有表述自己的经历和体验的愿望,这是教学的有利因素。教学时要根据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充分利用好学生的学习基础。通过交流让他们体会到磁铁与我们的生活十分贴近,从而激发起他们进一步研究的兴趣。导入
出示课本图片。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了磁?调查
观测日常生活用品,记录应用磁的物品名称及其部位。交流
汇报调查结果,了解磁的广泛用途。拓展
拓展:磁铁游戏导入
出示课本图片。问题
你能仿照波波的设计,也设计一个利用磁铁的游戏用具吗?
你的磁铁游戏是怎样玩的呢?你用了哪些材料、怎样制作?你为什么会想到用这些材料制作呢?设计
学生分组设计并探讨设计的合理性。交流
学生汇报设计方案,其他组的学生可以置疑,以便设计组改良自己的设计。制作
31
学生分组按改良后的设计方案进行制作,教师及其他组同学可以共同参与评价。小结教学反思
本课“好玩儿的磁现象〞是“奇妙的电与磁〞这一单元的其次课。本课先从学生在生活中可能会用到的擦窗器入手,运用“问题——猜测——尝试——归纳〞的科学认识程序,使学生的认识由现象到本质,感性上升到理性,并外化应用。本课和本单元能力培养的重点都是试验能力。勉励学生通过试验获取直接经验。
本课让学生通过学习,认识磁铁有磁性、磁铁有两个磁极;磁铁的两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磁铁隔着物体也能吸铁;磁铁隔着不同材料的物体吸铁时,磁性的大小也不同。“奇妙的电与磁〞这一单元共安排了四课。在本课里,先从“好玩儿的磁现象〞入手,为后续的第四课“巧妙的电磁铁〞提供对磁的理性认识;而前课“电路的研究〞已经为后续的第四课“巧妙的电磁铁〞提供了对电的理性认识。教材力图通过这种编排方式,引导学生形成前后相关联的系统知识。
在教材的驱动页中,通过孩子们在观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38205.1-2025液压传动16 MPa系列单出杆缸的安装尺寸第1部分:中型系列
-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分数加减法巧算练习200道及答案
- 认真对待项目管理考试中的试题及答案
- 学习与反思结合提高2025年注册会计师考试的能力试题及答案
- 项目组建过程中的决策设计试题及答案
- 医院感染控制与微生物检验及试题及答案
- 行政机关合同纠纷处理新机制
- 廉政谈话时的表态发言稿
- 股票投资策略相关试题及答案
- 室内空气质量提升措施计划
- 对患者入院评估的系统化方法试题及答案
-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试题及答案
- 七年级英语下学期期中押题预测卷(深圳专用)(原卷版)
- 2024年贵州贵州路桥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真题
- DB11-T 2397-2025 取水供水用水排水数据库表结构
- 多式联运模式在跨境电商中的应用-全面剖析
- 中药学(士)基础知识押题密卷1
- 2025年第三届天扬杯建筑业财税知识竞赛题库附答案(1401-1536题)
- 2025中考语文常考作文押题(10大主题+10篇范文)
- 2024安康市专职消防员招聘考试题目及答案
-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