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初一语文教案(3篇)七年级语文教学设计篇一
一、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②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受,理解诗歌的主旨。
③树立远大抱负,并为之奋斗
二、教学重点
①朗读训练。
②理解诗歌的主旨。
③赏析诗歌的语言。
三、课前预备
①搜集有关为抱负而奋斗的名人名言及其优秀事迹。
②预习课文,就自己疑难和感兴趣的问题,预备发言材料。
③教师预备录音磁带,有条件的可制作课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①反复朗读这首诗歌。
②把握诗歌的构造。
③理解诗歌的主旨。
二、教学设计
1、导入
同学们,在第一单元里,我们研讨过现代诗《在山的那边》。诗人在诗歌中写道:“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同学们,这里的“海”指的是什么呢?是指抱负的境地。那么,什么是抱负的境地呢?人生为什么要有抱负?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抱负?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闻名诗人流沙河的哲理诗《抱负》,同样会“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二、板书课题。
整体感知
①范读
最好由教师范读或放录音磁带,学生听读、观赏。教师不必提任何要求,让学生自行调动心情,订正音准,品尝语气、语调,把握韵律、节奏。
②正音、正字、释词
③默读
感知课文内容:
a,这首诗歌的主旨是什么?b.诗歌是从哪些方面表现主旨的?c.试着分析诗歌的构造
④集体朗读,合作探究
小组争论上述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⑤课堂发言
小组代表发言,解决上述问题,渐渐明确诗歌主旨及构造。
三、板书:
历史意义(2、3)
人格意义(4、5、6、7)
人生意义(8、9、10、11)
四、研讨与赏析(上)
①精读
逐段(17节)理解研讨,深入思考,反复咀嚼、领悟诗歌深刻的含义和精妙的比方。
②课堂争论
研讨诗歌的思想内容及形象化语言:
第l节,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它对于表现思想内容有什么作用?这一节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有关提示:采纳比方、顶针和修辞方法。作用是使语言形象、生动,在形式上环环相扣,在内容上步步推动。这一节总说抱负是前进的方向;在全诗中起到统领的作用。
第2节,表达了什么意思?能试着举例说明吗?
教师应启发学生举例证明。
第3节,这一节是从什么角度谈抱负的?谈谈“珍宝链”和“脊梁骨”的比方作用。
有关提示: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抱负,连缀在一起,正像“珍宝链”一样,推动着历史的前进。抱负也犹如“脊梁骨”,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精神支柱和动力。
第4节,在内容上是怎样安排层次的?第三、四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第5节,揣摩各句的意思,理解树立远大抱负的重大意义。
提示:a.抱负使人积极乐观。b.抱负使人斗志坚韧。c.抱负使人永久年青。d.抱负使人布满活力。
第6节,怎样理解“获得”与“牺牲”?你对诗歌所说的“抱负”是否有了更深刻的熟悉?
第7节,“副产品”的本体是什么?有抱负的人为什么也会“酸辛”?
有关提示:崇高的抱负追求的是社会进步、人类幸福等,决不是个人荣誉。抱负的实现可能给会个人带来荣誉,但这正像“副产品”不是主要的。在这里告知我们,应当正确对待荣誉。
解决了以上问题,对所学的内容就根本把握了。教师可依据需求,对以上问题作出增删取舍,但不行将结论和盘托出,也不能只采纳简洁的问答形式,要特殊注意争论分析过程。应当由教师点拨、引导,让同学自主发觉,提出问题,合作探究,分析、解决问题。对独到的发觉和见解应予重视。8?12节教学研讨,也应如此。
五、作业
①抄写并识记字词。
②背诵这首诗歌。
③完成“研讨与练习”二(预备课堂沟通)。
④预习剩余局部内容。
其次课时
一、教学内容
①检查作业。
②连续研讨与赏析。
③语言运用。
二、教学设计
1、检查作业
①识记字词。②朗读、背诵。
课堂争论(8-12节)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语形象化语言。
第8节,你能从现实生活或个人体验中找出实例,说明“抱负使忠厚者常遭不幸;抱负使不幸者绝处逢生”的含义吗?什么是“大写的人”?
教师引导学生举出实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熟悉抱负的人生意义。
第9节,这一节与上一节有什么关系?第三、四句的句式有什么特点?作用是什么?列举“罪人”和“浪子”的例子有什么典型意义?
提示:并列关系,都是写抱负对人生的意义。上一节是从正面写,这一节是从反面写。第三、四句是两个倒装句,分别强调“给罪人新生”和“唤浪子回头”。典型意义是连“罪人”和“浪子”都由于有抱负而转变了自己,何况是一般人呢。
第10、11节,这两节诗歌在构造上是什么关系?在内容上有什么不同?可否将“蜕”字改换成“变”字?为什么?
提示:层进关系。第10节从被动方面写抱负被曲解、玷污和糟蹋,应当怎么办。第1l节写有些人因主动放弃抱负而产生的后果。不能换,“蜕”是由好向坏转化,而“变”可变好也可变坏。
第12节,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第一、二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阅读体验
组织学生对比课文,联系自己,谈谈应怎样树立远大抱负,并为之努力奋斗。
教师应让学生自由论谈,教师赐予必要的点拨,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语言运用
①语言运用并沟通(仿照第一诗节,写几句话)
教师例如:
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
爱心是云,化作准时的雨;
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
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阴。
这个练习难度比拟大,教师应帮忙学生分析这段文字的构造特点,鼓舞学生大但尝试,并多赐予赏识性评价。
②修辞训练
这首诗运用了大量的比方,贴切而又生动,使抽象的事理形象化。教师应指导学生深入体会,学习把握,提高想像思维的力量和语言表达力量。训练方法,可由教师或同学指明一些事物,让大家打比方,进展修辞训练,看谁表达得形象生动。
5、教师小结
同学们,我们朗读、研讨和赏析了这首诗歌,把握了诗歌的根本构造,理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了诗歌的形象化语言,并深入地谈了学习体会。抱负如同航标灯,它指引着我们的人生之旅。愿大家从小树立崇高的抱负,并为实现自己的抱负而努力奋斗。我想,一个有抱负的人,肯定是一个精神生活很充实的人,也肯定是一个很高尚的人。
6、作业
①完成“研讨与练习”一。②将“思想沟通”整理成300字的随笔。
三、信息反应:
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
一、科学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参加课堂教学的效率
初中语文教学最重要的是教学情境的设置。假如只是单纯的读、写、背,学生会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会对语文教学漠不关怀,只是机械地完成学习任务,根本没有情感的投入,更谈不上与作品或者是与的心灵互动。学生喜爱视觉和听觉的感官刺激,因此,信息技术的引入,能有机整合优质的课程资源,为学生供应了适合学生需求的语文素材,并且不断地变化着视觉和听觉的消失形式和效果,为学生创设不断变化的教学情境,触动学生的内心世界,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有意留意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加效率。比方,在进展《苏州园林》的教学中,许多学生都听说过苏州园林,或者是从网络上、电视上观察过相关介绍,但根本没有几个学生去过苏州园林,没法体会那里真实的美。教师上课时可以利用ppt课件展现苏州园林的系列图片,给学生创设真实的园林美景。第一组图片主要展现的是园林的流水。那波光粼粼的水面,那淙淙的流水声给学生一种身在溪边的意境,使人望溪止步、流连忘返。其次组图片是园林的花卉。含苞待放的、争先斗艳的、出淤泥而不染的、水中亭亭玉立的,叫学生目不暇接、凝神静气。第三组图片的是园林的建筑。雅俗共赏、独具风格的一座座亭台镶嵌在林中,使人有种宾至如归的感觉。一组组的图片无不吸引学生的留意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忱,使学生产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愿望,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加率。
二、科学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鼓舞学生自主学习,落实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不仅仅是教材的改革,更是教学过程的改革,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师和学生在课堂地位的改革。我们必需转变观念,发挥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作用,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力量,为学生终身学习和进展奠定根底。比方,在进展《〈孟子〉二章》的教学时,我在课前就布置给学生学习任务,让学生依据学习小组进展自主学习,通过上网查询、工具书查询、同学之间的争论、搜集生活课程资源等方式,完成学习任务。比方,有的小组负责查阅孟子的简介,具体查询孟子的根本信息,包括孟子的生辰、名、字、国别、学派代表人、思想、政治和哲学主见等;有的学生查阅有关孟子的言行记录,有关孟子的大事年表;还有的学生查询孟子在历史进展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对社会进展所做的奉献等。通过分任务查询,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在短时间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还有许多学生查阅了教师布置任务之外的信息,大大丰富了学生的学问面。课上,我让学生分小组进展成果沟通,并利用ppt或者是flash课件进展成果展现。教师可确定一个主持人,并让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主发言人,负责本组查阅成果的沟通与展现。小组沟通过程中,组间可以实现互动沟通。教师在这个沟通互动的过程中,根本上没有过多的言语,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整节课下来,学生是课堂的仆人,彰显了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特色。
三、科学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强沟通与沟通,提高实践运用力量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监管的关系,教师利用各种手段加强对学生的治理,学生想方法躲避教师的治理和责罚。这样,师生之间很难做到友好相处,根本上没有多少沟通和沟通,使得学生的语文实践力量得不到很好的熬炼。这样的教学,很难实现新课程理念,很难落实新课标的三维教学目标。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处理各种图片、声音,并通过多媒体、网络的互动效果进展教学,组建班级网络平台,不定期共享教学课件、教材上的视频资料、课堂训练、专家讲座、名师微课等资源,不仅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还熬炼了学生的语文思维力量。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和家进步行准时的沟通与沟通,使语文课堂延长到家庭,综合提高学生的实践力量。比方,在进展《谁是最得意的人》的教学时,我利用班级博客公布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家庭里、在学校、在社会上查找自己最得意的人,并把自己最得意的人的得意之处告知身边的人。这一活动有效熬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力量和表达力量,综合提升了学生的实践技能,为学生将来的进展奠定了根底。
四、小结
总之,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增加了新的活力,我们语文教师应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作用,科学整合教学资源,实现语文教学的长足进展,全面落实新课程教学理念,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七年级人教版语文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熟读古文,能娴熟的翻译课文,积存课文中的文言词。
2、理解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等古汉语现象。理解句意、文意。
3、熟悉狼贪欲、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象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擅长斗争,才能取得成功。
【教学帮助】
多媒体教学平台。2课时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关“狼”的成语展现。
1、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鬼哭狼嚎)
2、象狼一样贪欲,象老虎一样睁大眼睛盯着。比方野心很大。(狼贪虎视)
3、比方把坏人或敌人引入内部。(引狼入室)
4、四处都是报警的烟火,指边疆不安静。(狼烟四起)
5、比方胆小怕事,顾虑太多。(前怕狼,后怕虎)
6、比方赶走了一个敌人,又来了一个敌人。(前门拒虎,后门进狼)
7、形容心肠象狼和狗一样凶狠狠毒。(狼心狗肺)
8、比方凶暴的人居心狠毒,习性难改。(狼子野心)
9、象豺狼一样凶狠残暴成了习性。形容为人残暴。(豺狼成性)
10、比方坏人当权。(豺狼当道)
二、作家作品简介。
蒲松龄(1640~1715)清代小说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博人。出身于一个渐渐败落的地主家庭,广读经史,学识渊博。一生热衷科举,却不得志,72岁时才补了一个岁贡生,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体验。加之自幼喜爱民间文学,广泛搜集精怪鬼魅的奇闻异事,吸取创作养分,熔铸进自己的生活体验,创作出出色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以花妖狐魅的梦想故事,反映现实生活,寄予了的抱负。
《聊斋志异》清代短篇小说集,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在他40岁左右时根本完成,通过谈狐说鬼,挖苦当时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科举制度的腐朽。故事曲折离奇,人物形象鲜亮生动,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和现实意义。多数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展了有力批判,在肯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冲突,表达了人民的愿望。我们所熟识的“画皮”就是出自《聊斋志异》中。
三、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一)读准字音。
缀窘苫弛眈瞑隧黠
(二)读懂字词、句子。
段1:写屠户遇狼。这是故事的开端。点明时间地点和冲突的双方。
止:通“只”;缀:紧跟。
段2:写屠户惧狼。这是故事的进展。表现屠户的迁就退让和狼的凶狠贪欲。
从:跟从。并驱:一起追逐。
思索下面问题:
1、面对狼“缀行甚远”,屠户的心理状态如何?(内心可怕。)
2、他用什么方法应付狼?(把骨头扔给狼。)
3、用这样的方法应付狼,表达了屠户对狼的态度是怎样的?(迁就安抚。)
4、“复投之”又表达了屠户怎样的心态?(妥协退让。)
5、“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说明白狼的什么本质?(贪欲凶残。)
段3:写屠户御狼。故事进一步进展。表现屠户坚决选择和狼的不甘罢休。
窘:危险。顾:回头看。薪:柴草。苫:盖上。弛:放下。敌:攻击。
段4:写屠户杀狼。高潮结局。表现屠户的英勇警觉和狼的狡诈阴险。
少时:一会儿。去:离开。暇:空闲。洞:钻洞。
隧:钻洞股:大腿。盖:原来。暴:突然。
思索下面问题:
1、“狼不敢前”的缘由是什么?(屠户“弛担持刀”预备搏斗。)
2、狼既然“不敢前”,为什么又“眈眈相向”?(不甘罢休、耍弄阴谋。)
3、狼究竟耍弄了什么阴谋?(“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一狼洞其中”)
4、这两只狼除贪欲外,还有什么特点?其最终结果又是如何呢?(狡诈阴险。再狡诈阴险,还是被屠户杀死了。)
段5:评论局部:点明故事主题。
黠:狡猾。顷刻:一会儿。几何:多少。
思索下面问题:
1、对狼的态度如何?(称赞。)
2、如何理解“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狼虽然贪欲凶狠,狡诈阴险,但又非常愚蠢,在有高度才智的英勇精神的人面前,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
3、从这则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人有狼没有的才智、士气和力气。对像狼一样阴险狡诈的恶势力,不能存有梦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擅长斗争,这样才能取得成功。)
四、拓展延长。
1、千百年来,在人和动物的冲突斗争中人类凭自己的聪慧才智总能取得临时的成功,并以自己的“机灵”而沾沾自喜,若把褒义词“机灵”换成贬义词,该怎样说?(狡猾、狡诈。)
2、狼是狡猾的,但与人比,人就更狡猾(正面说“机灵”)了,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人的狡猾呢?(“投以骨”、“复投之”、“奔倚其下,驰担持刀”、“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结语:狼再狡猾,然而它哪里是人类的对手呢?在人面前,狼的那些手段只能是小巫见大巫,“止增笑耳”。这样说来,动物们又如何算计过人类呢?因此,在今日这个日益拥挤的地球村里,动物与人类享有同样的生存空间,人类必需关爱动物、善待生命。
3、把下面的材料扩写成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有一只老虎,观察曾战胜过自己的水牛被农人叫卖着耕地,便去问水牛为什么怕农人,水牛说由于人有“才智”。老虎向农人要求看看他们的“才智”。农人说把“才智”忘在家里了,可以去拿,但要先把老虎捆起来,免得他走后老虎把水牛吃掉。老虎听从了。农人回村叫来村民,把老虎装进铁笼,对老虎说,这就是“才智”。
要求:以记叙为主,合抱负象,适当充实情节。留意运用外貌、语言、心理描写,以简短的谈论结尾。题目自拟。
七年级人教版语文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连续注意朗读训练,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2、通过朗读领悟文意。联系时代背景,体会的思想感情。
3、揣摩、观赏精彩段落和语句。了解呼告的写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
增加学生喜爱祖国家乡,发奋图强的美妙情操,培育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揣摩、观赏精彩段落和语句。
教学难点:
品尝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深厚情感。
教学用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引导学生翻看《中国历史填充图册》,分析通辽市在一九三一年的归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拉近与的距离)
师述:二十世纪七十年月前我们通辽市归吉林省管辖,一九三一年日本关东军攻炸沈阳,不到半年侵占东北三省,我们通辽市也包括在内。当我们的先辈们背井离乡,离开故土家园十年的时候。试想他们是怀着怎样的家仇国恨与思念之情离开自己的故土的?又是如何剧烈的渴望回到家园?今日,我们就来感受一下我们的先辈当时的心境,随作家端木蕻良一起面对家园,抒发对《土地的誓言》(板书课题)
二、简介,检查预习
三、整体感知
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按要求听读课文。(出示投影片)
[要求]:
1、感受文中所蕴涵的情感
2、留意教师朗读时对语气语速重音等的把握和处理。
3、画出自己深受触动的句子或词语,
4、学生沟通各自的听读感受,整体把握的思想情感。(思念、赞美、悲伤、生气等)
5、学生朗读课文进一步感受文章的情感。(要求:流畅、精确,并尽量读出刚刚自己所体悟的情感)
四、自主研读、合作探究
1、四人一小组,结合课文内容及所了解的东北信息,沟通东北印象(包括历史与物产)
2、教师抛出问题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欲望与热忱:(出示投影片)
[问题一]:文中哪些句子或词语最能表达的感情?深情的朗读这些句子,并谈谈你的理解和体会。
[问题二]:是运用了那些手段(技巧),把自己对故土的这种感情表达出来的?请举例说明
3、生精读课文,进展语言品尝,自主学习合作沟通,师生共同解决自学疑问,明确:
[问题一]:我心里怀着炽痛的喜爱。
我无时无刻不听见……我无时无刻不听见他呼唤我回去。
(小组四个人争论汇报,轮番有感情的朗读句子,类似句子用换字比拟法进展赏析理解,体会词语的表现作用)
小结争论内容:理解散文首先把握融入的思想感情,更换词语就不能精确表达情感
[问题二]:(1)运用大量富于鲜亮感情颜色的词语,直接抒发感情。
(2)运用排比、比方修辞表达加强情感的冲击力。(如:“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怪诞的狂风”;“当我记起家乡的时候……喷涌着血液一样”)
(3)人称的恰当运用。(先用第三人称“她”而不用它隐含将土地比做母亲的意思;随着情感的越趋激荡,又将她改成其次人称你直接倾诉对故土的感情显得直接而迫切,产生了剧烈的抒情效果)
小结争论内容:理解散文还要明确表达感情的技巧,了解他可以帮忙我们提高写作水平。
五、反思总结
1、反思学习本课过程中自己的情感体验。
2、总结自己写作体会。
六、课堂小结
本课我们从观赏景物、体会感情入手,了解通过描写东北大地丰富的物产,漂亮的风光,回忆自己在那土地上发生的美妙往事,表达了对家乡的喜爱、思念、眷恋之情,同时也表达了饱满肤浅的爱国热忱。在我们这片洒满热血的土地上,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中学生,更应当好好学习,将来建立最美妙的家园。
七、布置作业(任选一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介押金合同范本
- 2025年漳州货运准驾证模拟考试
- 医院器械采购合同范本
- 加工类协议合同范本
- 办公窗帘购销合同范本
- 村级采购合同范本
- 代销铺货合同范本
- 买卖合同和货运合同范本
- 专利转让英文合同范例
- 北京不备案施工合同范本
- 专题13《竹里馆》课件(共28张ppt)
- 团意操作流程详解课件
- SH/T 0356-1996燃料油
- GB/T 9846.4-2004胶合板第4部分:普通胶合板外观分等技术条件
- GB/T 17836-1999通用航空机场设备设施
- GB/T 13012-2008软磁材料直流磁性能的测量方法
- 2023年全国高中生物联赛竞赛试题和答案
- 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课件(共28张PPT)
- 小学语文中高学段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 《木兰诗》第二课时(公开课)课件
- 核电项目人桥吊车抗震计算书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