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视频行驶记录系统行业发展概况_第1页
车载视频行驶记录系统行业发展概况_第2页
车载视频行驶记录系统行业发展概况_第3页
车载视频行驶记录系统行业发展概况_第4页
车载视频行驶记录系统行业发展概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车载视频行驶记录系统行业发展概况

汽车电子市场集中度较高,国内厂商趁势加速发展线束市场海外厂商占主导地位,市场集中度高,呈现寡头垄断格局。全球汽车品牌通常实行高标准、严要求的供应商管理,进入壁垒较高,供应商体系较为封闭、合作相对稳定。全球汽车线束市场主要由日本的矢崎、住友电气,韩国的裕罗、京信,德国莱尼,爱尔兰安波福等线束龙头厂商主导。市场呈现寡头垄断格局,少数外资及合资汽车线束企业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CR3和CR5分别为70.9%和81.65%。汽车线束企业大多与整车厂保持稳定合作。由于下游汽车整车厂定制化需求强,所以对长期为其供货配套的供应商存在一定的粘性,存在较高的进入壁垒。日系和韩系车企的供应链相对封闭,日系车企主要由日本的矢崎、住友、藤仓供货,而韩系车企则由韩国的京信、裕罗等供应。德系、美系车企供应链相对开放,汽车线束供应商主要有矢崎、莱尼、安波福、沪光等。自主车企为国产线束厂商崛起提供了新的契机。近年来,汽车厂商出于成本控制的考虑,汽车零部件本土化采购趋势加强,相对于合资车企,自主车企则多由本土厂商供货,自主车企的崛起为国产线束厂商提供了重大机遇。目前自主车企市占率大概在40%,新能源汽车处于放量增长期,智能驾驶浪潮强势来袭,国内线束厂商加速渗透、推动市占率提升,主要有沪光股份、上海金亭、天海集团等。随着智能座舱以及智能驾驶的渗透率不断提升,单车PCB使用量相应增加。随着智能驾驶渗透率的进一步提升,汽车PCB将迎来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智能座舱对传统座舱进行了全方位的升级,是车载信息娱乐系统、流媒体后视镜、视觉感知系统、语音交互系统、智能座椅以及后排显示屏等电子设备组成的一套完整系统。在车载显示方面,显示屏块数增加、大尺寸趋势已经形成,而显示背光模组需要使用大量PCB,推动汽车PCB市场进一步上行。当前ADAS方案的主流传感器选择为摄像头+雷达,无论是摄像头还是雷达,PCB板均为其基本组成部件,摄像头以及雷达使用量的增多大大提升了PCB在整车成本中的占比。据佐思汽研估算,特斯拉Model3的ADAS传感器的PCB价值量在536-1364元之间,占整车PCB价值总量的21.4%-54.6%。4-8层板仍为汽车PCB主要用板,HDI和FPC占比提升。对比2018年与2020年汽车PCB板结构不难发现,虽占比出现下滑,多层板(2层以上)依然为汽车的主流PCB板,从2018年占比51%下降到2020年的45%。而与之相对应的则是HDI和FPC的占比逐渐提升,其中HDI占比由2018年的7.5%提升至2020年的11.5%,FPC则由12%提升至15%。随着汽车电子化的发展以及内部空间的限制,对于PCB板的要求越发提高,预计HDI与FPC的比例在未来将进一步提升。汽车电子行业特征(一)汽车电子行业特有的经营模式及盈利模式自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专业化分工和精益生产模式的推广,汽车行业整车制造企业纷纷剥离零部件自产业务,由传统的纵向一体化、大而全的生产模式转向以设计、核心部件制造、整车组装为主的专业化生产模式,逐步降低了零部件的自制率,零部件主要向外部经认证的专业供应商采购,汽车行业形成了金字塔型的供应商体系。汽车零部件产品大部分为定制类产品,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根据所配套的整车厂商的型号、尺寸、外观、技术参数等要求组织研发、设计与生产,因此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经营模式大多是订单式生产模式,产品研发也出现了自主研发和与主机厂商同步研发并行的模式。因此,在金字塔式的供应商体系中,汽车零部件厂商(特别是一级供应商)需要经过严格的第三方认证和合格供应商审核程序才能进入汽车厂商的合格供应商体系,因此,汽车整车厂/主机厂商与汽车一级供应商之间形成了长期、稳定的供应链合作关系,一方面有利于汽车整车厂/主机厂商提高产品质量和管理效率,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业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二)汽车电子行业周期性,季节性及区域性特点行业的周期性特征基本与下游汽车行业周期性特征一致,受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较大。当宏观经济整体向好时,居民的人均预期可支配收入和消费能力也趋于乐观,有利于提升汽车整车的消费,从而带动上游汽车零部件行业需求的增长;当宏观经济下滑时,汽车消费放缓,从而对上游汽车零部件行业的需求也会产生不利影响。汽车零部件行业相对于宏观经济环境的周期性有一定的滞后性,但与汽车整车行业的周期性基本一致。汽车零部件行业(特别是汽车电子行业)产品生产周期相对较短,不存在明显的季节性特征。但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供货进度受下游汽车整车厂商/主机厂商的生产、出货计划影响较大,汽车整车厂商/主机厂商对于汽车零部件采购一般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其生产、出货计划将对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直接影响,从而形成汽车零部件企业生产业务的淡旺季。汽车零部件企业在选址方面一般围绕汽车整车厂商布局。我国汽车整车行业企业主要集中于长三角、珠三角、华北、中南、西南等区域,从而导致上游汽车零部件行业也相对集中,存在一定的区域性特征。汽车电子产业链结构上游:汽车电子元器件及零部件厂商如台积电、博世等公司,主要负责生产汽车电子相关核心芯片及其他分立半导体器件。我国半导体行业发展迅速,行业规模和国际竞争力逐渐提升,国内头部企业正逐渐缩小同国际领先企业的差距。中游:以汽车电子的系统集成商为主,如德尔福、日本电装等公司,主要针对上游元器件及零部件进行整合,或针对某一功能或者某一模块提供解决方案。部分上游零部件供应商同时参与中游的系统集成。该环节的电子产品具备一定的消费电子属性,更新周期短,替代威胁比较大。下游:主要为整车厂(OEM),以汽车企业为主导,在产业链中拥有较高的议价权。随着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科技及互联网企业也纷纷入局汽车产业链,以提供增值服务方式分享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红利。近年来,汽车电子在自动驾驶、安全驾驶、智能座舱等应用场景中的应用进一步拓展,我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呈现稳定增长态势。根据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2年我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达到9,783亿元,2017-2022年均增速为13.29%。随着自动驾驶、信息娱乐、电动化等不断渗透,汽车电子占整车成本将持续提升。此外,在环保需求日益提升的推动下,我国计划在2050年以前实现传统燃油车的全面退出,叠加新能源汽车购置税优惠政策,市场需求将逐渐转向汽车电子占比更高的中高档车型、混合动力车型以及纯电动车型。未来,在政策驱动、环保助推以及消费牵引等共同作用下,汽车电子占比将不断提升。根据赛迪数据,预计2025年,所有车型中乘用车汽车电子成本在整车成本中占比有望达到60%。智能化、网联化与电动化将推动主控芯片、存储芯片、功率芯片等汽车芯片性能成倍提升。以存储芯片为例,智能座舱逐渐普及和自动驾驶等级渐升,对汽车存储芯片的数据处理速度、数据存储量以及稳定性提出更高的要求。智能座舱的发展驱动对车载娱乐系统的存储需求不断增加,而L3、L4等高级别自动驾驶的高精度地图、数据、算法等都需要大容量存储支持。因此,汽车存储芯片的容量和性能将实现快速增长,有望成为汽车电子行业成长最快的细分之一。汽车行业发展概况(一)全球汽车行业发展概况自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贸易的全球化、世界汽车工业产业链分布的全球化和大规模的跨国兼并重组,从根本上改变了汽车产业的传统资源配置方式和竞争模式。汽车产业链的全球化具体表现在零部件的全球采购、产品生产和销售网络的全球化布局和研发体系的专业化分工。汽车行业全球化的产业链格局催生出了新型专业化分工协作模式,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形成了基于契约的网络型组织结构,整车企业的零部件全球采购和零部件生产的全球化模糊了汽车产品的国家特征,也推动了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之后,全球汽车行业产销量稳步增长,2015年全球汽车行业产量达到9,068万辆,此后全球汽车年产量持续稳定在9,000万辆以上。在全球汽车产销量稳步增长的同时,全球汽车市场结构也不断调整,市场需求的增长逐步由传统发达国家转移到新兴市场国家,尤其是除日本以外的亚太地区,汽车产量增长强劲。中国从2009年开始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销售市场。我国汽车销量从2005年的575.74万辆增长至2019年的2,576.90万辆,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0%;中国汽车销量占全球汽车销量的比例也从2005年的8.73%增长至2019年的28.23%。(二)中国汽车行业发展概况随着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汽车市场逐步开放,我国汽车制造企业也把握住了全球分工和汽车制造业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现已成为全球汽车工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尤其是对乘用汽车等的消费能力快速提高,汽车消费市场规模快速提升。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汽车产销量逐年增长。2005年,我国乘用车产量仅为397.11万辆,而到2017年,我国汽车产量达到2,471.83万辆,期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6.46%。虽然2018年、2019年,我国汽车产销量连续两年出现同比下降的情况,但是自2015年以来,我国乘用车的年产销量均稳定在2,000万辆以上,总体市场规模巨大。我国的人均、户均汽车保有量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随着居民收入的进一步提高、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消费升级、拉动内需、促进国内大循环将进一步释放国内的汽车消费需求,为全行业带来新的市场。汽车电子化推动硬板加速升级汽车电子化推动硬板加速升级。PCB硬板广泛应用于汽车胎压检测系统、电池监控模块、车体充电端口、逆变器控制、车载ABS系统、汽车空调系统、导航系统、汽车照面系统等。传统汽车硬板以普通多层板,双面板居多,随着整车电子部件搭载量的提升,以及部分部件如整车控制系统高度集成化等特点,对车用板布线密度、散热能力、可靠性等提出更高要求,车用板向多层化、高密度化、轻薄化、高频化(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用)等方向升级。1)车身控制安全系统:高频信号传输,需要采用高频材料;2)动力引擎控制:需要采用高电压、大电流、厚铜加工技术;3)照明:采用LED车灯,需要采用金属基板散热;4)车载通讯及车内装饰:从多层板转向高密度互联板。新能源汽车软板渗透迅速。相较于传统线束而言,FPC具有安全、轻量、工艺灵活、自动化生产等方面的优势,能够满足动力电池高能量密度和低成本的需求。FPC软板可以看成是动力电池BMS的神经系统,与其他电子元器件主要起以下作用:监控动力电池电芯的电压和温度;连接数据采集和传输并自带过流保护功能;保护动力电池电芯,异常短路自动断开;延长动力电池使用寿命等。从ICE(内燃车)到MEV(轻度混合动力汽车),再从MEV到BEV(电池电动汽车),单辆电动车内部的功率器件数量不断增加,再加上配套设备充电桩所含有的功率器件数量,单车驱动的功率器件规模大幅增长。功率半导体在电动车内具体用于车载充电系统OBC、电池管理BMS、水冷系统、高压负载、高压转低压DCDC、主驱动等。以车载充电系统OBC为例,典型OBC由多个级联级组成,即输入整流、功率因数校正(PFC)、DC-DC转换、隔离、输出整流和输出滤波,需要使用超过16个功率器件,涉及到超结MOSFET、整流器、门极驱动器、650V高频IGBT等11种功率器件。从ICE到BEV,功率半导体单车价值占比不断上升。根据IHSMarikit和strategyanalytics的统计数据,ICE(内燃车)内功率半导体价值17美元,占总成本的5.49%;MEV内功率半导体价值90美元,占总成本的16.95%;PMEV内功率半导体价值305美元,占总成本的38.85%;BEV内功率半导体价值350美元,占总成本的45.16%。从ICE到BEV,功率半导体价值增加了333美元,占比增加了39.67pct。充电基础设施是电动车必不可少的配套设施,其内部也含有较大数量的功率器件。以典型的直流充电桩为例,三相交流380V输入电压经过两路维也纳AC/DC电路并联后,得到800V直流母线电压,然后经过两路全桥LLCDC/DC电路,输出250V到950V(或750V)高压给电动汽车充电使用,整个拓扑电路内含有超过48个功率器件。充电基础设施的充电效率越高,则对充电功率要求越高,继而需要的功率器件也越多。根据英飞凌的数据,随着DC充电系统的功率的增大,充电时间不断减小,但每个DC充电系统所含的功率器件价值处于上升趋势。20kW充电系统所含功率器件主要为Si基,价值40美元;150kW充电系统所含功率器件也主要为Si基,价值300美元,价值增大了75倍;而350kW充电系统所含功率器件变为SiC基,价值3500美元,价值相较于20kW充电系统增大了87.5倍。因此整个电动车系统所需的功率器件不仅包含电动车本身所拥有的的,也包含充电桩内所必需的,因此电动汽车的发展所带动的功率器件市场,超过单纯依据电动车内功率器件价值量所算出的增量市场。汽车电子是安装在汽车上所有电子设备和电子元器件的总称,主要分为以发动机控制系统、底盘控制系统、车身控制系统等为主的车身电子控制系统和以安全舒适系统、娱乐通讯系统为主的车载电子装置。我国汽车行业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整体进程较快,推动汽车电子占整车成本比例提升。根据盖世汽车研究院数据,汽车电子在纯电动车型成本占比高达65%。随着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将拉动整车控制器、电机控制器、电池管理系统等相关汽车电子需求高增长。汽车电子发展环境汽车电子是车体汽车电子控制装置和车载汽车电子控制装置的总称。汽车电子最重要的作用是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经济性和娱乐性,由传感器、微处理器MPU、执行器、数十甚至上百个电子元器件及其零部件组成的电控系统。按照对汽车行驶性能作用的影响划分,可以把汽车电子产品归纳为两类:一类是汽车电子控制装置,汽车电子控制装置要和车上机械系统进行配合使用,即所谓机电结合的汽车电子装置。它们包括发动机、底盘、车身电子控制,例如电子燃油喷射系统、防滑控制、电子控制自动变速器等。另一类是车载汽车电子装置,车载汽车电子装置是在汽车环境下能够独立使用的电子装置,它和汽车本身的性能并无直接关系。它们包括汽车信息系统(行车电脑)、导航系统、汽车音响及电视娱乐系统、车载通信系统、上网设备等。汽车电子产业链上游主要是汽车电子零部件及元器件,产业链上游的供应商较多,包括电子元件厂商、晶圆制造厂商、封装设计厂商等,主要负责提供汽车电子的零部件及元器件的生产。产业链中游主要由系统集成商构成,负责整合上游零部件及元器件,进行系统化功能的设计、生产与销售,包括车辆联网系统、车辆控制系统、辅助驾驶系统等。产业链下游主要是整车环节,以各类车企为主,在产业链中拥有较高的议价权。当前汽车电子本行业重点企业主要包括华阳集团、德赛西威、海康威视、吉利控股集团等。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而汽车电子作为汽车产业中的重要一环,为行业的持续发展和优化升级提供重要支撑。我国电子汽车行业起步时间相对较晚,随着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车载信息系统技术日渐成熟,汽车电子技术的应用和创新极大地推动了汽车工业的进步与发展,成为国家重点发展和大力支持的产业。近年来,国家多个部门陆续出台了对汽车电子相关产业的支持鼓励政策,促进和引导了汽车电子产业的发展升级。其中,《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中提出,要着力提升基础软硬件、核心电子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和生产装备的供给水平,强化关键产品自给保障能力。提升产业链关键环节竞争力,完善5G、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重点产业供应链体系。到2022年2月,由国家工信部发布的《车联网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指出,亟需加快建立健全车联网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保障体系,为车联网产业安全健康发展提供支撑;规范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智能设备和组件的安全防护与检测要求,包括汽车网关、电子控制单元、车用安全芯片、车载计算平台等安全标准。为更好地指导汽车电子行业高质量发展,全国各省市针对本省市情况出台了一系列汽车电子发展激励政策。其中河北省在2022年5月发布《河北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提出要加快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重点推动汽车电子及产品、软件产品及服务、人工智能及智能装备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和智慧交通应用示范,提高智能运输和智能出行能力。辽宁省在2022年1月发布《辽宁省推进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协调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中提到,要做大做强汽车及零部件等优势产业,加快推动优势产业智能化,打造新一代汽车,做大做强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发展整车制造和动力电池产业;开发汽车电子等智能终端产品或零部件,打造大连2000亿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近年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国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提升且购买力不断增强,改善生活质量方面的消费支出占比不断提升,为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2021年中国汽车产销量整体呈同步上升趋势。其中,汽车产量在2017年达到峰值2902万辆,到2021年全国汽车产量为2653万辆,同比增长4.78%,香蕉2012年汽车年产量增长了725万辆。全国汽车销量也在2017年达到峰值2888万辆,到2021年全国汽车销量为2627万辆,同比增长3.79%,相较2012年汽车年销量增长了696万辆。汽车行业的稳定发展为汽车电子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发展前景。汽车电子发展趋势目前我国人均汽车保有量与发达国家比较仍存在较大差距,我国汽车消费市场仍具备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国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持续增长,我国居民汽车消费意愿将继续提升,国内汽车行业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一方面,近年来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取得创新发展与突破,国家对汽车电子产业给予重视和支持,社会企业对汽车电子研发投入逐年增加,使我国汽车电子产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为实现汽车电子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与保障。另一方面,随着人们对驾驶的安全性、舒适性、娱乐性、节能性需求的增加,以汽车电子为核心设备系统的新能源电动汽车、智能驾驶等新兴产业步入了高速发展阶段,汽车电子技术作为汽车智能化、网联化、信息化的基础核心,将迎来广阔的需求空间。汽车电子供给端有保障,需求端呈增长,将共同推动我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迅猛扩张,未来一段时期汽车电子将保持较高的增长率,汽车电子相关设备及系统的市场渗透率将不断提高。近几年来,汽车行业一直处于新四化变革以及整合的阶段,技术快速迭代,竞争者多样化,政策法规密集出台,新冠疫情、芯片短缺等问题对全球汽车行业造成巨大的冲击,促使行业加速整合,整车市场格局、产业链合作模式均在快速转变。随着用户对驾乘体验安全、舒适、高效方面的需求不断提高,整车系统性能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算力要求也越来越强,同时需要突破带宽瓶颈、保证功能的安全性以及实时性,为此智能汽车的电子电气架构正从分布式走向集中式。随着智能汽车的逐步升级演变,市场规模快速扩大,行业的技术壁垒快速提升,产业合作也将更加紧密。近年来汽车行业电动化、智能化趋势明显。随着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技术持续发展,从高端到中低端、从新能源车到燃油车全面覆盖,市场渗透率提升,汽车电子占整车价值比重将持续提升。此外,一方面受汽车行业波动、汇率波动、上游原材料价格上升和供应短缺、新冠疫情的影响等,将推动汽车电子的成本上涨;另一方面由于汽车步入电动化、智能化发展以及消费者对安全、节能、环保等要求不断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汽车电子技术主导着汽车产业进步的方向,未来机车技术的竞争将越来越多表现为汽车电子技术的竞争,因而汽车电子企业近年来逐步加大了汽车电子业务的研发投入,大力推进产品技术的迭代升级以及新产品的研发,从而提升汽车电子设备及系统的价值与竞争力,最终也将推动汽车电子在整车价值中的占比持续提升。汽车电子行业及传感器行业发展概况(一)汽车电子行业发展概况汽车电子产品是指智能网联汽车、车联网和车载信息服务中,具备感知、计算、反馈、控制、执行、通信、应用等功能,实现信息感知、高速计算、状态监测、行为决策和整车控制的基础电子产品。主要包括基础产品、终端和软件标准等。基础产品标准包括车规级功率器件、车规级集成电路、车规级传感器、高性能计算芯片等;终端标准指车载计算机、导航设备、信息娱乐终端等;软件标准包括车载操作系统、算法软件、应用软件等。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汽车电子创新性用途的不断开发,汽车电子开始广泛应用于汽车的各个领域。汽车电子种类较多,按照应用领域划分可以分为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发动机电子、底盘电子、驾驶辅助系统、车身电子)和车载电子电器(安全舒适系统、娱乐通讯系统等)等。2017年以来,国家层面关于汽车电子顶层设计政策密集出台,对车联网产业、智能汽车产业提出了行动计划或发展战略,其中2018年年底出台的《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明确指出到2020年车联网用户渗透率达到30%以上,新车驾驶辅助系统(L2)搭载率达到30%以上,联网车载信息服务终端的新车装配率达到60%以上的应用服务层面的行动目标。汽车电子成本占整车成本比例逐渐抬升。随着自动驾驶系统、信息娱乐与网联系统部件在车型上不断渗透,汽车电子成本占总整车成本比例提升。根据盖世汽车统计,目前紧凑型车型、中高档车型、混合动力车型及纯电动车型汽车电子成本占比分别为15%、28%、47%、65%。随着电子电器在汽车产业应用逐渐扩大,根据盖世汽车研究院,2017-2022年全球汽车电子市场规模将以6.7%的复合增速持续增长,预计至2022年全球市场规模可达2万亿,而国内市场规模接近万亿。近年来,汽车电子行业呈现出智能化、网联化、集成化等的新发展趋势,促使传感器等关键部件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