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知识在商品价值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知识被认为是促进经济发展越来越重要的因素。由于知识在生产中处于核心地位,使得劳动资料、对劳动者妁要求、劳动者在生产中的地位等都将发生变化,即劳动形式发生改变。从劳动价值理论来看,劳动形式的变化并不意味着原有的生产关系的变革。对知识重要性的强调反映的只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对发展了的生产力的适应。关键词:劳动价值论;知识;劳动形式中图分类号:F014.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674(2011)03-011-051986年,保罗?罗默发表的论文《递增报酬与长期增长》掀起了主流经济学研究经济增长的热潮。罗默将生产率的增加视为某些投入增加带来的外部效应,据此建立了将技术进步内生化的“新”增长模型。4年后,罗默又建立了一个知识内生生产的模型,强调知识积累对于经济长期增长的促进作用。到1990年代中期,对知识作用的重新发现已经突破经济增长理论的领域,在社会各界扩散开来。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在《后资本主义社会》中就认为,从1950年代兴起的“后资本主义社会”是“知识社会”,知识逐渐成为生产中关键的资源。西方国家对知识在经济发展中作用的探讨热潮也传播到国内,学者对于知识、知识经济也展开了深入的探讨。普遍认为知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将起到核心作用,而知识劳动将是未来社会中的主要的劳动形式;向知识经济转变过程中劳动者将逐步参与剩余价值的分享;知识的核心地位将使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取得积极主动的领导权。一、国内学者对于知识在生产中作用的一些认识1对知识经济的认识1996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表了题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报告,报告中对“知识经济”做了明确的定义:直接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基于OECD给出的“知识经济”的定义,国内的学者主要从两个角度来理解知识经济:一是将知识做为一种生产要素,另一种则关注掌握知识的人。从将知识看作是一种生产要素的角度来理解的学者认为,知识经济是同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经济形态,其最重要的特征是可以把知识作为资本来发展经济;“第一生产要素”为“知识”的经济称为知识经济,而当前的以“资本”为“第一生产要素”的经济为资本经济;知识经济是以知识创新为核心的经济,其中占有中心地位的是高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因而它是超越工业经济的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另一个理解知识的角度是关注掌握了知识的人,认为是一种新的资源一一智力资源。具有这种视角的学者认为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以智力资源为生产的第一要素,通过知识和智力对自然资源进行科学、合理、集中配置的新型经济,以智力资源的占有、投入和配置,知识产品的产生(生产)、传播(分配)和使用(消费)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从这个角度来认识知识经济不仅强调了知识,还将人作为“智力资源”纳入知识经济之中,将知识经济看作一种具有不同资源配置方式的经济。2知识成为核心资源对社会生产的影响当知识的生产、分配和运用成为社会生产的主体时,知识也就成为生产的核心内容,从而改变了生产形式和生产过程。知识在生产中的核心地位将使得劳动资料、对劳动者的要求、劳动者在生产中的地位发生变化。传统的简单、重复劳动逐渐被复杂、创新的劳动所替代;对劳动者的技能要求更高;劳动者成为影响生产经营成果的关键因素,在生产中的地位较之工业经济中有所提高。(1)知识成为新的生产投入要素参与价值创造有学者认为知识经济中产品的制造方式和社会财富的分配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产品制造方式中,主要的投入不再是自然资源或者金融资本,而是以信息和劳动能力为主要凝聚形式的无形资产;在财富分配上,获取财富的最迅速、最有效的手段是对于知识的创造、交易和使用。“知识经济”的出现,意味着以“资本”要素为核心的现代工业社会的终结,“后工业社会”即将到来,亦即“知识”要素将取代“资本”而成为经济社会的核心。知识正在取代土地和资本而成为最主要的生产要素。这些观点都认为在知识经济中,知识将作为新的生产要素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知识从资本、土地和劳动者中分离出来,单独作为一种要素参与生产过程。从价值理论的角度来看,将生产因素分为资本、土地、劳动三要素的实质就是三者共同创造价值。现在将知识分离出来并与之并列,那么就意味着知识也创造价值,而且随着知识在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知识创造的价值也会越来越多。有学者就认为大量内化在活劳动中的知识技术以活劳动的抽象支出形式,不仅能够创造价值,而且能够比过去创造更多的价值。知识产品的价值并不直接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创造知识产品的劳动,其价值贡献不以其中直接耗费的一般人类劳动来衡量,而是等于该知识产品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直接或间接的应用所能够解放的社会劳动量,即该知识产品在其所应用的一切企业、一切生产部门中所节约的社会必要劳动量的总和随着知识产品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与劳动一起成为创造价值的独立生产要素。(2)知识劳动成为主要的劳动形式一些学者认为在知识经济时代,不仅是生产投入发生了根本性改变,生产过程也实现了根本变革。在工业经济社会中,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主要进行的是简单劳动,消耗的是体力而非脑力。知识经济时代自动化机器的普及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使得劳动者不再是生产过程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智能化的工具和机器使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人数大为减少,企业生产从劳动力密集型向知识信息密集型转变。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劳动的比重将远远高于体力劳动。从事知识劳动的人包括科学家、程序设计人员、教师、会计、股票经纪人、经理、金融保险业者、律师、政府官员、工程技术人员、管理职员等,这些工作者主要从事的是创造性脑力劳动。知识劳动单位时间所创造的价值远远超过了非知识劳动。知识对劳动者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有决定性的作用,知识经济时代的价值理论应该是知识劳动价值论。应当把劳动、劳动力、劳动者理解为知识劳动、知识劳动力、知识劳动者、社会必要知识劳动;把个别劳动与社会劳动理解为个别知识劳动与社会知识劳动。全社会的具体知识劳动联合为一个分工协作系统。企业也是各种知识劳动者的联合体,是投资家(具备投资知识)、企业家(具备投资、市场、组织等等知识)、工人(具备操作投资知识)、管理者(具备管理知识)等的联合体,知识经济下剥削不复存在。(3)劳动者地位提高,参与剩余分配生产过程劳动者地位的变化也是广受关注的议题。有学者认为劳动者的参与形式与劳动形式的变化将会引起企业组织形式的变化。在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型企业中,劳动雇佣资本的体制比资本雇佣劳动更具有生命力,创新者与企业经济者共同分享劳动剩余。社会的生产方式由大规模批量生产转化为小规模的精益生产。在精益生产方式下,要求实行以工作团队为基本单元的现代网络化企业组织结构。知识经济社会中工人与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相互合作,矛盾逐渐缓和,斗争趋于淡化。创造性劳动在社会经济中的比重则迅速增加,是企业效益的主要来源。为了提高人们劳动的创造性,一些企业的工作环境、工作时间、上下班制度也重新设计,知识劳动者在企业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开始直接地成为企业的所有者一一拥有人力资本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经理人员凭借知识、技能或专利而从企业直接获取相当比重的股权,成为企业重要的股东。劳动已开始与所有权结合,劳动者不必再经过资本家这一中介而是与生产资料开始直接结合。在现代日趋民主化、专业化的企业管理制度下,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趋于平等化,人们之间的关系也从奴役性和对抗性向自主性和合作性方向发展。二、基于劳动价值论对知识在生产中作用的理解可以看出,国内的部分学者对于知识在生产中重要性增加的认识大多是积极乐观的,似乎由于知识越来越多的参与到生产过程,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资本与劳动的对立关系会自我消亡,资本剩余价值的占有也将逐渐转化为劳动者共同占有。且不说从OECD提出“知识经济”定义十多年来在我国没有出现这些乐观的转变,就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也没能被“知识”拯救。或许我们应该从马克思提出的劳动价值论角度来理解这些生产中发生的变化。1区分劳动创造价值和知识参与财富创造对于资本、土地和劳动共同创造价值的生产三要素的价值论,马克思早已做过深刻而彻底的批判,这些批判对于将知识分离出来作为第四种要素也是同样适用的。价值这个范畴是马克思用来分析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资本主义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商品交换关系中抽象出来的。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前者反映的是人与物的关系,后者体现的才是人与人的关系。认为生产过程中所用到的要素共同创造了商品的价值是混淆了使用价值和价值。在人与物的关系中,商品的有用性确实来自于商品生产过程中所用到的各种要素,资本、土地、劳动,甚至是知识。但社会关系是人与人的关系,物在人的交往中是作为载体作为中介而存在的,人与人的关系通过物的交换而表现出来。即使在知识经济中,生产转变成知识的生产也不会改变在知识的生产、转移、使用中体现的是人与人关系这个命题。要分析经济生活中人与人的关系,我们已知的最好的方法是劳动价值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以铁一般的逻辑用劳动价值论给我们展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知识参与财富创造没有改变雇佣劳动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2007年开始的金融危机再一次体现了这种尚未变革的生产关系的存在。2“知识劳动”不全是创造价值的劳动关于创造价值的劳动,一些学者将“知识劳动”的范围扩展到社会生活中的大部分领域,看似发展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事实上,坚持和发展劳动价值理论并不是表现在扩展了创造价值劳动的范围,而是要在坚持劳动价值论的科学方法的基础上对新的现象作出解释。创造价值的劳动必然是生产劳动,哪些劳动又是生产劳动呢?“资本主义生产不仅是商品的生产,他实质上是剩余价值的生产。……只有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或者为资本的自行增殖服务的工人,才是生产工人”。“生产工人的概念决不只包含活动和效果之间的关系,工人和产品之间的关系,而且还包含一种特殊社会的、历史地产生的生产关系”。这种生产关系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工人只有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的生产才是创造价值的生产,也只有在这样的生产关系之下,我们才能用价值、剩余价值来分析。因此,判断一种劳动是否创造价值,并不是从劳动的形式、劳动成果的表现方式,而是应该看这种劳动是不是生产劳动,是不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的生产劳动。丁堡骏从基础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角度对知识经济下创造价值的劳动进行了阐述。他认为如果是基础知识成果,那它本身不是商品,没有价值,在生产中就像自然力一样无代价地参与物质产品的创造;如果是劳动者掌握的应用知识,那么说知识具有价值是可行的。应用知识可以作为商品来生产,这种应用知识的生产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劳动。这种划分有利于我们重新认识一些学者笼统的提出的“知识具有价值”,“知识劳动创造价值”的观点。不能不加区分的将所有的知识都看作是价值产品,将所有创造知识的劳动都当作是创造价值的劳动。3部分劳动者地位的提高并不否定雇佣劳动,剥削依然存在对于当前在现象上表现出来的部分“知识劳动”者的谈判地位提高、劳动条件改善、劳动者收入远远高于“体力劳动者”或“简单劳动者”应该从动态的角度来进行分析,而非仅从当前的现状来理解。我们可以通过马克思关于劳动过程中形式隶属与实际隶属的论述来理解这个问题。在《资本论》第一卷讨论协作的时候,马克思谈到:“起初资本指挥劳动只是表现为这样一个事实的形式上的结果:工人不是为自己劳动,而是为资本家,因而是在资本家的支配下劳动。随着许多雇佣工人的协作,资本的指挥发展成为劳动过程本身的进行所必要的条件,成为实际的生产条件。”“以分工为基础的协作或工场手工业,最初是自发地形成的。一旦它得到一定的巩固和扩展,它就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有意识的、有计划的和系统的形式。”这里马克思是从协作在生产中必要性来说明劳动者与劳动过程中的指挥的不可分离。接着,马克思在阐述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关系时谈到:“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以特殊的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为前提;这种生产方式连同它的方法、手段和条件本身,最初是在劳动形式上属于资本的基础上自发地产生和发展的。劳动对资本的这种形式上的从属,又让位于劳动对资本的实际上的从属。”对于后面这一句“让位于”的理解,大多数的人都认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从劳动对资本的形式隶属发展为实际隶属,进入到实际隶属阶段后,形式隶属就已经被实际隶属所替代。这正是造成当前我们对于一些高收入“知识劳动”片面理解的根源。劳动对资本的形式隶属到实际隶属不是只出现在某一阶段的历史过程,不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单向过程,而是一个辩证的过程。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的过程中,这个形式到实际的过程是不断发生的。我们可以在某一行业的资本不断增大的过程中看到,也可以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逐渐侵占尚未采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的行业中看到。“在所有的场合,和两者剩余价值形式相适应的,是劳动从属于资本的两种单独的形式,或者说资本主义生产的两种单独的形式,其中第一种形式总是第二种形式的先驱,尽管第二种更发达的形式有可能成为在新的生产部门中采取第一种形式的基础”。在劳动还只是形式上从属于资本的时候,资本的监督和管理相应的也不表现为对劳动过程的完全控制,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享有一定的自主权,对剩余的剥削更多的是采用绝对剩余价值的方式,及延长工作日。这种在新部门出现时表现的劳动对资本的形式隶属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不断深化,会逐渐转变为劳动对资本的实际隶属,剥削方式更多的表现为通过促进生产率提高而产生的相对剩余价值。对于在“知识经济”中出现了部分行业劳动者劳动条件的改善我们现在可以这样来认识,这种改善体现的是还未被资本完全控制的新部门相对与劳动已经实际隶属于资本的旧的生产部门中资本权利的缺失,这种缺失只是暂时的,是劳动从形式向实际隶属发展的一个阶段。资本会在生产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渐的使自身应有的对劳动的控制权充分展现。我们不能将一个暂时的并逐渐瓦解的现象当成是一种新产生并不断加强的事物。所谓“资本雇佣劳动”只是在一些新部门或采用了新技术的旧部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暂时的表象,资本最终是会要找回暂时失去的权利的。“知识经济”不是预示着资本逐渐在社会中地位下降并最终出现“知识劳动者”成为社会生产的主体,这只是表明资本在新的生产力面前暂时还没有找到如何充分驾驭的方法,而这种方法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最终会或多或少的被发现。关于“知识经济”下对创造价值劳动的探讨,多数学者坚持了劳动创造价值的观点,他们要阐述的是“知识劳动”创造价值,并且创造的是大大超过一般劳动的价值量,从而“知识劳动者”应该获得较高的收入。论证“知识劳动”创造价值的目的在于为“知识劳动者”的收入寻找理论依据,可惜这只是一种徒劳。劳动者的收入不是由劳动者新创造的价值决定,而是由劳动力价值决定,这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已经清晰阐述过的。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劳动力是商品,不管这种劳动力是“知识劳动力”还是其它,资本家支付只是劳动力商品的价值。由于劳动力商品价值包含历史、道德要素,从抽象分析上我们可以假定劳动力的价值具有一个社会平均值,并在一定时期保持不变;但现实中表现出来的是不同的劳动力商品具有不同的价格,也就是不同职业表现为不同的工资。这种工资的差异性一定程度上干扰了我们对劳动力价值的认识。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就是生产劳动,劳动力被资本家购买以后,劳动过程中要接受资本家的指挥,劳动成果归资本家所有。现阶段,“知识劳动者”的高收入并不是因为这些劳动者创造的价值量远远高于其他形式的劳动。高收入的来源一部分是由于上面所提到的在劳动只是形式隶属于资本的阶段,劳动者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占有自己的剩余产品。另一部分,通常来说是更重要的部分是对其他部门剩余劳动的占有。这种剩余价值在部门间流动的过程,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一篇中阐述得很清楚了。在那里,马克思是从资本有机构成的角度来进行分析的,低构成的资本转移出剩余价值到高构成的资本中。张俊山从技术进步的角度对当前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价值转移作出了解释,这也是理解“知识劳动者”高收入的一个角度。三、结语知识或许将会或已经成为生产中的核心内容,但这并不意味着以雇佣劳动关系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自我消亡。马克思为了剖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阐述资本主义社会运行发展规律而提出的劳动价值理论,在当前的社会发展阶段中仍然适用。知识经济中,生产组织形式的转变,对劳动者技能要求的提高反映的是生产力不断发展前进过程中生产的社会化过程的不断加深,而资本主义制度中对利润或剩余价值的追求始终与这种社会化过程相冲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中,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能够帮助我们深刻的理解这种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冲突,让我们能有意识的去削弱或避免这些冲突给社会发展带来的阻力。参考文献[1]OECD,TheKnowledge—BasedEconomy[R],Paris,1996,7[2]洪智敏,知识经济:对传统经济理论的挑战[J],经济研究,199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厂房租赁合同模板
- 2024工程顾问合同范本
- 地下车位租赁合同纠纷处理办法
- 建筑工地施工升降机租赁合同
- 2024简单的保姆用工合同协议书范本
- 制作合同范本(半成品)范本
- 跨国教育机构合作办学范本
- 2024公司收购合同范本
- 2024年贸易合同标准范本
- 委托管理合同范例大全
- 2024天猫男装行业秋冬趋势白皮书
-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名师课件
- 2024年绵阳科技城新区事业单位考核公开招聘高层次人才10人(高频重点复习提升训练)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中医食疗药膳学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四川护理职业学院
- 建筑项目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建筑风险分级管控清单(范例)
- 马背上的民族蒙古族少数民族蒙古族介绍课件
- 工程图学(天津大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天津大学
- 农村户改厕施工协议书
- 当代社会政策分析 课件 第十一章 残疾人社会政策
- 家政公司未来发展计划方案
- ISO28000:2022供应链安全管理体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