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试剂行业面临的行业机遇和挑战_第1页
生物试剂行业面临的行业机遇和挑战_第2页
生物试剂行业面临的行业机遇和挑战_第3页
生物试剂行业面临的行业机遇和挑战_第4页
生物试剂行业面临的行业机遇和挑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物试剂行业面临的行业机遇和挑战

生物试剂行业面临的行业机遇和挑战(一)生物试剂行业面临的机遇1、生物试剂行业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国家各部委出台了《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十三五生物产业发展规划》《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法规积极推动生物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应用,生物试剂作为生命科学产业的核心工具之一,是从基础研究到成果转化不可或缺的核心原料,随着国家对生命科学产业重视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生物试剂行业迎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2、生物试剂行业持续推进2020年新冠疫情在全球爆发,新冠检测催生对相关生物试剂产品的旺盛需求,然而国际运输停滞、优先保障本国供应导致部分跨国企业断供或减少了中国市场的供应,加剧了国内生物试剂市场的供需失衡。新冠疫情的爆发给我国各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产业链自给自足共识度进一步提升。在此背景下,生物试剂供应链本土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愈发受到各级政府、企业及科研单位的重视。近年来,随着中国生物试剂行业步入发展快车道,部分国内生物试剂厂家的产品性能与国际品牌相比差异日渐缩小甚至逐步赶超,且国产生物试剂具有供应稳定、运输便利、售后及时等优势。此次疫情爆发后,国产厂家推出了品质稳定、性价比高的生物试剂,获得了下游客户的广泛认可,客户粘性和忠诚度逐渐培养起来,有望加速推进。3、新冠疫情导致生物试剂行业需求增长新冠疫情的出现,暴露出各个国家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中的不足,经此一疫,社会各界对生命安全和公共健康的重视程度大幅提高,包含新冠和非新冠在内的相关科学研究、体外诊断和检测的需求量随之增加,从而刺激了对生物试剂产品的需求。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有关病毒研究、药物和疫苗研发等生命科学领域的投入仍将保持在高位,生物试剂行业有望持续保持较高的行业景气度。(二)生物试剂行业面临的挑战1、生物试剂行业不及预期在生物试剂市场,跨国企业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国内厂商的市场占有率相对较低。尽管近年来国产生物试剂企业发展迅速,研发投入持续增加,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但跨国企业在产品种类和市场布局等方面长期积累的优势仍可能导致国内市场不及预期,国产品牌发展空间受限。2、生物试剂行业市场竞争加剧生物试剂产品种类多样,竞争格局相对分散。生物试剂行业的高景气度和政策支持力度的不断加码可能吸引潜在竞争者不断涌入,若将来生物试剂产品供给增量持续大于需求增量,行业竞争可能会进一步加剧。生物科研试剂发展背景(一)生物科研试剂经济发展背景在生命科学研究总投入中,约10%-15%用于生物科研试剂。所以生命科学研究投入影响着生物科研试剂的发展。2016年全球生命科学研究投入为1247亿美元,换算成人民币约为8686亿元,中国生命科学研究投入为496亿元,至2020年全球生命科学研究投入为1576亿美元,换算成人民币约为10978亿元,中国生命科学研究投入为978亿元。(二)中国生物科研试剂相关政策近年来,针对生物试剂行业,国家颁布了多项生物试剂行业发展政策,注重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通用试剂和高端高纯专用试剂,增强相关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推动我国生物试剂行业的发展。科研试剂产业链(一)生物科研试剂产业链上游供应链(国内约1300亿元人民币):生物、化学原料、生产设备、包装材料及耗材供应商;生物试剂生产商:利用上述原材料开发种类丰富的生物试剂;下游客户群体:包括科研院校、高通量测序服务企业、体外诊断试剂生产企业、制药企业及CXO企业等。(二)上游情况生物科研试剂主要原材料为生物和化学原料,直接制成生物科研试剂,对生物科研试剂起着至关重要,根据资料显示,全球生物制品和化学药物市场规模呈现总体上升趋势,2020年全球生物和化学原料市场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市场规模有所下降,2021年回暖,其中生物制品市场规模达到333.6十亿美元,化学药物市场规模达到1056.8十亿美元,预计2022年生物制品和化学药物市场规模达到379十亿美元和1096.9十亿美元。(三)下游应用中国生物科研试剂下游应用主要为工业客户和科研机构,其中科研机构占比为72.4%,大部分生物科研试剂被用于科研机构的科研活动,工业客户占比27.6%,主要是高通量测序服务企业和体外诊断试剂生产企业。生物试剂行业上游生物试剂行业处于生命科学研究的上游,是一条高毛利、高壁垒、高附加值、高景气度的赛道,随着我国生命科学的不断发展及进口替代的持续推进,生物试剂行业步入发展快车道。中国生物试剂行业市场空间巨大。目前,我国从国外进口的科研用抗体和免疫试剂占总用量的80%以上,而从国外进口面临着成本高、供货时间长等问题,制约了我国科研水平的发展。未来生物试剂行业市场机会在哪?中国生物试剂行业市场空间巨大。目前,我国从国外进口的科研用抗体和免疫试剂占总用量的80%以上,而从国外进口面临着成本高、供货时间长等问题,制约了我国科研水平的发展。我国生物试剂行业起步较晚,国内生物试剂与进口产品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国产生化行业主要公司包括迈克生物、九强生物、迪瑞医疗、利德曼和美康生物等。从营业收入来看,利德曼和九强生物超过90%的收入都来自于生化试剂的销售;迪瑞医疗则以尿化学分析和生化分析仪器为主。近年来,生化诊断行业规模持续增长,国产生化诊断试剂占有率已达70%,但仪器占有率仍不足10%。生物试剂行业产业链目前,国内生物试剂行业企业数量较多,市场份额主要被国外品牌企业占据,国内企业数量虽然较多,但是企业规模都比较小。生物试剂行业主要企业有:赛默飞、凯杰、宝生物、BioRad、诺唯赞、全式金、翊圣生物、爱博泰克、康为世纪、百普赛斯、华康生物、中生北控、迈瑞医疗、明德生物等。国内代表性的生物试剂公司多数成立于2000年以后,至今已有近20年的发展历史,现已形成各自的特色:义翘神州业务包括重组蛋白、抗体、基因和培养基等产品,种类较为齐全;百普赛斯精耕细作重组蛋白细分领域,专业提供重组蛋白等关键生物试剂产品;诺唯赞依托上游酶、抗原、抗体等技术平台,向下游开发终端产品,具有自主可控上游技术开发能力和终端产品生产能力;菲鹏生物主要是提供诊断试剂上游原料以及终端产品,为体外诊断试剂的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2015年我国生物制剂行业产值为125亿元,2020年我国生物制剂行业产值增长至469亿元。2022年产值约703亿元。2020年我国生物试剂行业市场规模839亿元,同比2019年的687亿元增长了22.13%。疫情或推动生命科学领域研发投入加速增长,生物试剂行业景气度有望进一步提升。新冠疫情将带来深远影响,疫情后各国政府和工业界将会加大对传染病领域的基础研究、药物和疫苗研发的资金支持,全球生物医药研发和生命科学基础研究领域投入或持续增加,生物试剂及技术服务的市场前景广阔。我国生物试剂行业近年来保持着高速增长。根据生物试剂行业产业布局数据,2021年我国生命科学研究投入860亿元,国内的生物试剂的市场规模136亿元(10-15%),2022年预计在182亿元,2021-2022年期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3.8%。生物试剂可分为细胞类、蛋白类和核酸类三种。2021年分子类试剂占比最大达50.9%,市场规模约为69亿元;蛋白类类试剂占比为29.4%,市场规模约为40亿元;细胞类试剂占比为19.7%,市场规模约为27亿元。生物试剂行业产业布局指出,生物试剂产业链上游为生物、化学原料、生产设备、包装材料及耗材供应商,由生物试剂生产商利用上述原材料开发种类丰富的生物试剂,用户包括科研院校、高通量测序服务企业、体外诊断试剂生产企业、制药企业及CRO企业等。生物科研试剂主要原材料为生物和化学原料,直接制成生物科研试剂,对生物科研试剂起着至关重要。我国生物制品和化学药物市场规模呈现总体上升趋势,2020年我国生物和化学原料市场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市场规模有所下降,2021年回暖,其中生物制品市场规模达到192亿元,化学药物市场规模达到283亿元,预计2022年生物制品和化学药物市场规模达到298亿元和394亿元。我国生物试剂下游应用主要为工业客户和科研机构。生物试剂行业产业布局指出,其中科研机构占比为72.4%,大部分生物试剂被用于科研机构的科研活动,工业客户占比27.6%,主要是高通量测序服务企业和体外诊断试剂生产企业。目前,我国生物试剂行业起步较晚,国内生物试剂与进口产品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国产生化行业主要公司包括迈克生物、九强生物、迪瑞医疗、利德曼和美康生物等。从营收来看,利德曼和九强生物超过90%的收入都来自于生化试剂的销售;迪瑞医疗则以尿化学分析和生化分析仪器为主。综合来看,我国生物试剂产业链还算完整,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将会更加激烈,预计还会有更多企业进入到生物试剂这一行业。中国生物科研试剂市场竞争格局国产厂商中,诺唯赞、翌圣生物、义翘神州等仍处于发展中阶段,占据10%左右的市场份额。或许借助新冠抗疫契机,国内生物试剂企业在客户资源、资金、技术、渠道等方面积累显著,将推动加速。由于国内生物试剂企业起步较晚,和发展几十年的国际巨相比在营收规模、业务范围、SKU数量等方面仍存差距,新冠疫情极大地推动了国内生物试剂企业的发展,营收规模出现了质的飞跃。外加研发费用的持续投入,未来生物科研试剂行业将迎来的新浪潮。产品质量比价格更为重要。生物试剂在基础科研与企业研发中对实验结果起决定性作用,因而产品质量为重中之重。科研院所用户对价格并不敏感,企业单位虽然重视成本但产品质量更为重要,是进入供应链的前提,且企业客户对于产品的稳定性要求更为严格。国内企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产品的质量随着发展不蹲提升,例如维诺赞、义翘神州等企业已经具备第四代单B细胞抗体技术。目前生物科研试剂中常用的产品中,国内产品已经可以和进口产品相媲美,甚至有所超越,未来基础品种产品能够逐渐。生化试剂的种类主要有电泳试剂、色谱试剂、离心分离试剂、免疫试剂、标记试剂、组织化学试剂、透变剂和致癌物质、杀虫剂、培养基、缓冲剂、电镜试剂、蛋白质和核酸沉淀剂、缩合剂、超滤膜、临床诊断试剂、染色剂、抗氧化剂、防霉剂、去垢剂和表面活性剂、生化标准品试剂、生化质控品试剂、分离材料等。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生化试剂已发展成为化学试剂的一大类有商品10000多种。中国销售的生化试剂品种有2500种。生化试剂受热、受潮、受光后易丧失活力,保存期短,因此贮运条件比较苛刻。数据显示,全球生物科研试剂市场规模2021年预计达到202亿美元,过去5年复合增速达7.76%,中国生物科研试剂市场规模2021年已经达到182亿元,过去5年复合增速高达17.29%,预计行业2024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60亿,20-24年复合增速达13%,表现出持续性的高景气。海外企业起步早,在技术沉淀、工艺优化、人才储备、生产设备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领先优势,因此目前国内生物试剂行业仍然进口品牌为主。细分来看,分子类产品中,赛默飞、凯杰等前4家进口品牌占据了41.1%的份额,国产企业诺唯赞占据大约4%的市场份额。而在国产品牌内部,诺唯赞渐凭借产品、渠道优势,体现出较强的竞争力,是唯一一家国产市占率超过10%的分子试剂供应商。国内生化试剂领域佼佼者主要有中生北控、科华生物、利德曼、迈克生物等企业。国内企业除了自主研发品牌产品以外,一般也是进口试剂的国内区域代理商。从我国销售模式来看,生化试剂市场主要采取的主要是分销模式。外资品牌的生化分析仪销售模式绝大部分采用分销模式,因为其产品的利润率非常高,所以拿出其中一少部分资金进行市场宣传及推广,且进入中国市场时间场,造成市场把控能力强的现象,且因为对重点用户的理念灌输使客户形成惯性思维,所以外资品牌愈做愈大,分销渠道的把控能力特别强。生化诊断试剂国产化已相对成熟。国产生化行业主要公司包括迈克生物、九强生物、迪瑞医疗、利德曼和美康生物等。从营业收入来看,利德曼和九强生物超过90%的收入都来自于生化试剂的销售;迪瑞医疗则以尿化学分析和生化分析仪器为主。近年来,生化诊断行业规模持续增长,国产生化诊断试剂占有率已达70%,但仪器占有率仍不足10%。在生化试剂市场中,国内企业已经打破了进口垄断,约三分之二的份额被国产品牌占据,其余三分之一被一些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如贝克曼、朗道、东亚等)占据。国内生化试剂领域佼佼者主要有中生北控、科华生物、利德曼、迈克生物等企业。国内企业除了自主研发品牌产品以外,一般也是进口试剂的国内区域代理商。生物试剂指生命科学研究中使用的各类试剂耗材,是生命科学研究的核心工具,主要包括分子类(核酸、载体、酶等)、蛋白类(重组蛋白、抗体等)和细胞类(细胞系、转染试剂、培养基等)三大类,具有品类繁杂、数量众多的特点,其中酶、抗原/抗体等功能性蛋白是生物科技领域最基础、应用最广泛的产品之一。生物试剂行业上游主要是生化制品原材料,以及仪器和设备等;下游主要为医学实验室、医疗机构、制药和食品工业等。科研试剂的特点科研试剂为实验必不可少一环。实验试剂诞生于实验室,又被称为研发用试剂,主要是实现化学反应、分析化验、研究试验、教学实验、化学配方使用的纯净化学品。并且品种门类繁多,工艺技术复杂,其制造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合成制造、分离技术、纯化技术以及与科研试剂生产相配套的分析检验技术、分装技术、环境处理与监测技术、包装储存技术等。生物试剂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向分析从目前生物试剂行业来看,疫情对检测试剂企业的红利还会持续。但疫情带来的红利一定是短期的,对于生物试剂行业企业来说,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保持业绩的稳定增长也是亟须考虑的问题。从几家国产生物试剂企业历年毛利率水平来看,均超过80%以上,在整个医疗板块中的盈利能力处于较高水平。生物试剂需求种类和数量庞大、应用场景多样化且横向拓展性强,市场容量有望持续提升。国内生物试剂行业产品非常好,基本能满足世界的需求。随着冬季的到来,疫情也出现了进一步发展趋势,国外部分国家重新封闭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检测试剂的需求量也会出现一定上涨。化学制剂板块重点品种显著放量,诊断试剂及仪器板块源于新冠检测试剂的多国注册认证业绩亮眼。受益于核心品种艾普拉唑针剂等产品持续放量,叠加海内外疫情对试剂板块的持续拉动,全年业绩有望维持稳健高速增长。国内生物试剂市场规模在200-300亿量级,化学试剂市场规模约在200-350亿量级,随着下游应用领域需求快速增长,科研试剂市场潜力较大,根据数据,预计2019-2024年中国生物科研试剂行业规模复合增速约为13.8%。国内试剂厂商起步较晚,外资品牌目前占据主导地位,以分子试剂领域为例,诺唯赞为国内分子试剂领域绝对龙头,但2019年市场份额仅4%左右,国内生物试剂前四大供应商均为外资品牌,市场份额合计达到41%,蛋白类试剂和细胞类试剂同样也是进口为主,国产厂商市场份额较小。近年来,随着国内厂商研发投入持续加大,部分产品质量性能显著提高(品类丰富度、性能参数和质控等),替代进口的条件已经具备,在此基础之上,性价比和技术服务优势明显,再叠加本次疫情凸显本土供应链的重要性,国产科研试剂替代进口有望加速。生物试剂下游应用领域可拓展性强,基因治疗、细胞治疗等新兴领域的兴起,高通量测序(NGS)技术在液体活检领域的应用潜力,mRNA技术从新冠mRNA疫苗延伸至其他领域(比如肿瘤疫苗、传染病疾病疫苗、CAR-T疗法、基因编辑等)的应用,都有望进一步打开生物试剂市场空间天花板。在疫情爆发之际,得益于此前基因测序技术的不断变革,才使得新冠核酸检测试剂盒能被快速推出。尽管当下国内基因测序产业仍以外资企业为主导,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