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适配器产业调研报告_第1页
电源适配器产业调研报告_第2页
电源适配器产业调研报告_第3页
电源适配器产业调研报告_第4页
电源适配器产业调研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源适配器产业调研报告

推进大数据与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深度整合应用。充分发挥国家工业大数据平台作用,推动产业监测分析,赋能企业创新发展。支持企业开展大数据在工业生产各环节和产业链全流程的应用,发展数据驱动的制造新模式新业态,引导企业用好各环节数据。面向中小企业开放数据服务资源,增强企业数据应用能力,面向重点行业培育一批工业大数据解决方案供应商。推动数据要素化和要素数据化,培育数据驱动的产融结合、协同创新等新模式。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保持国际先进水平。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5G独立组网网络,实现城市和乡镇全面覆盖、行政村基本覆盖、重点应用场景深度覆盖;千兆光纤网络实现城乡基本覆盖。骨干网智能化资源调度水平显著提升,互联互通架构持续优化,整体性能保持国际一流,网络、平台、应用、终端等全面支持IPv6。低中高速协同发展的移动物联网综合生态体系全面形成。国际通信网络布局更加均衡,网络质量和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全面提升行业服务水平(一)完善服务监管政策和手段推动完善电信服务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研究制定5G服务、工业互联网、云计算以及主要互联网应用的服务标准规范。完善电信服务质量评测方法,建立互联网服务质量评测方法。构建覆盖基础电信企业、增值电信企业的全行业服务监管体系和服务质量实时监测机制。优化用户申诉投诉处理机制,切实保障用户合法权益。(二)加强用户权益保护推动完善个人信息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建立覆盖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用商店、网络接入服务者、第三方服务提供者、手机终端厂商的全链条监管体系,构建监管、企业自律、媒体监督、社会组织和用户共同参与的综合监管格局,全面提升技术手段,实现实时监测和自动化、标准化检测,及时监测发现处置违规行为。着力解决垃圾短信、骚扰电话等问题,营造良好信息通信服务环境。影响电源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一)影响电源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1、国家政策大力支持电源行业良性发展2019年11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将可穿戴设备、智能机器人、智能家居、高功率密度、高转换效率、高适用性无线充电、移动充电技术及装备,快速充电及换电设施列入鼓励类指导目录中。202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加快5G网络规模化部署;前瞻布局6G网络技术储备;推动智能家居等数字化应用场景的发展。2021年11月工信部发布《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规划提出要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5G独立组网网络。国家政策的支持和鼓励推动了开关电源下游应用领域的快速发展,对开关电源的需要和要求(高功率、节能环保、强稳定等性能)不断提高,推动新一轮开关电源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2、开关电源下游应用领域需求旺盛开关电源的下游应用领域广泛,包括工业领域、消费电子领域、通信领域和家电等。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日益显著,人口红利减弱,人工成本的上涨推动我国工业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在疫情常态化的现状下,居家办公、娱乐、学习的生活方式带动了消费电子市场需求。未来随着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消费电子种类将不断丰富,市场发展前景广阔。此外,随着互联网技术在各个领域的不断渗透,大数据和云计算的不断深入,开关电源在医疗、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领域都将有重要的应用,市场需求稳步增长。3、全球提倡节能环保,推动开关电源产业转型随着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的低碳时代到来,消费者的节能环保意识日益增强。我国的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实施绿色技术创新攻关行动,开展重点行业和重点产品资源效率对标提升行动,建立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绿色高效成为电子产品的发展方向,带动开关电源向更安全、更高效、更智能的产品结构转型和技术升级。(二)影响电源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1、新冠疫情下的经济下行压力对开关电源行业造成不利影响新冠疫情自爆发以来已有三年多的时间,国内外新冠疫情依旧反复,对全球经济下行造成巨大的压力,经济下行压力使得世界经济面临了很大的不确定性,对开关电源市场的生产端、消费端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不断反复的疫情使得企业难以维持正常的生产节奏,对企业的交付能力造成影响,同时也对企业的海外业务造成负面影响,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2、电源行业缺乏综合性专业人才开关电源技术是一门多学科交叉技术,涉及电力电子、半导体器件、变频技术、电磁技术、计算机(微处理器)技术和综合自动控制等诸多技术领域,目前行业内综合性人才积累欠缺,缺乏既懂理论知识同时具备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人才的培养需要较长的时间,综合性人才储备的缺乏对我国开关电源行业发展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3、大陆开关电源制造技术有待进一步提升由于大陆的开关电源起步较晚,基础较为薄弱,我国大陆企业的生产制造能力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此外,开关电源上游主要原材料由国际主流元器件厂商所占据,我国大陆企业的议价能力弱,对我国开关电源企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限制。电源适配器行业概况电源适配器通常用于各类电子设备及电子电器的供电电压变换,常配套应用于笔记本电脑、消费电子产品、医疗保健设备、工用电子设备等各类电子产品上。行业电源适配器主要使用了开关电源技术,网络通信、安防监控、消费电子、工控、智能短交通工具等领域。(一)电源适配器市场前景庞大的用户群体和电子产品需求是电源适配器产业发展的基础。在互联网和智能化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各类电子产品已成为大众生活的必需品,且使用频率和使用人群范围也在逐渐提升和扩大,因此下游市场的稳定发展将为电源适配器市场带来长效动力。加之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产品功能及种类不断增多,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各类新型电子产品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必将继续推动全球电源适配器市场的蓬勃发展。近年来,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收入保持平稳增长,根据工信部发布的《2021年电子信息制造业运行情况》统计,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较2020年增长14.7%,因此我国电源适配器行业随着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平稳增长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与此同时,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产业分工不断加强,以及我国电源适配器行业产品结构的不断优化,我国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集群,因此以上因素都将为我国电源适配器行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二)电源适配器行业发展趋势1、电源适配器向高功率密度、绿色化、智能化发展,行业准入门槛提高电子产品呈现便携式、轻薄化特征,因此配套的电源适配器产品也需要采用集成化程度更高的元器件,增加产品的功率密度。用电设备对于稳定工作效率的需求推动电源适配器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智能化数字调制技术具有的自动补偿和改善瞬态性能等动态控制功能,能降低寄生干扰,保证电源更高精度的稳压输出。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逐渐普及,绿色高效成为电子产品发展方向,节能效果更佳的电源适配器被更加广泛地应用,电子废弃品更能被妥当处理的环保产品逐步替代高能耗产品。在高功率、智能化、绿色化趋势下,电源适配器行业门槛持续提升,头部企业更具竞争优势。2、中国成为全球电源适配器制造中心虽然电力电子技术发端于欧美发达国家,但目前随着全球电子产品制造业向我国等新兴国家转移,我国已成为电源适配器全球制造中心,并形成了配套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同时经过多年的发展,制造工艺不断的提升,我国在电源适配器技术水平上面已达到国际水平,加之我国产品在价格和服务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随着全球电子产品制造业规模逐步扩大,将进一步促进我国电源适配器快速发展,巩固全球市场地位。3、电源适配器行业整合趋势明显在全球电子产品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各行业品牌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以安防市场市场为例,在安防市场方面,根据全球知名的工业媒体a&s《安全自动化》对安防产品公众企业进行的2021年全球综合排名,其中海康威视、大华股份、亚萨合莱、安讯士、摩托罗拉依次位列前五名,且我国海康威视和大华股份分别销售收入高达814.20亿人民币328.35亿人民币,引领全球安防市场发展。随着下游电子产品市场集中度提高,电源适配器销售逐渐向大客户聚集,市场份额逐渐向具有质量管理优势、生产规模优势和较高研发能力的电源适配器制造企业进行倾斜。因此,行业内优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需要及时抓住市场机会,通过扩大自身经营规模和应用领域,从而推动行业的资源整合。4、转型升级成为电源适配器企业发展的重点随着中国制造2025作为国家战略付诸实施,提出加快机械、航空、船舶、汽车、轻工、纺织、食品、电子等行业生产设备的智能化改造,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在此背景下,电源适配器制造企业有责任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自动化、智能化生产能力也成为电源适配器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手段。目前行业中领先企业已开始加大力度对人工或半自动生产线进行技术升级,逐步完成焊接、点胶、检测、老化等工艺及生产线的自动化、数字化改造,实现机器换人,进而不断减少生产对人工的依赖,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快速应对市场需求。(三)电源行业规模我国电源市场规模快速增长。电源广泛应用于国民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电源市场规模快速增长。根据中国电源学会数据,2021年我国电源行业市场规模为3416亿元,2016年到2021年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0.69%;预计2025年我国电源市场规模将达到5400亿元,2021年到2025年的年复合增长率达12.13%,市场空间巨大。电源行业的下游应用广泛。据中国电源学会数据,工业控制是最大的应用领域,工业控制市场规模占比为27%,新能源行业市场规模占比为19%,其他依次为轨道交通、电信基站、IT及消费电子,分别占比14%、11%、9%。开关电源是电源行业占比最大的细分领域。从市场结构来看,开关电源具有小型化、重量轻、高效率、功耗小等优点,得益于电子产品轻薄化趋势的需求,开关电源市场快速发展。根据中国电源学会的数据,2020年我国开关电源市场规模达到1832亿元,占电源市场规模的56%,是电源市场最大的细分领域。其次是变频器市场占比为9%,逆变器市场占比为4%,UPS电源市场占比为3%。开关电源应用领域广泛,市场规模庞大。开关电源是电力电子装置的重要部件,广泛应用于各类电子设备,具有巨大的市场规模。根据中国电源学会的数据,2020年我国开关电源市场规模约为1832亿元,同比增长21.89%,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532亿元,2020年到2025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6.69%。开关电源的下游应用领域广泛,包括工业领域、消费电子领域、通信领域和家电等。其中工业领域是开关电源下游最大的应用领域,涵盖安防监控、新能源汽车、医疗器械、电力设备、仪器仪表等众多领域,根据中国电源学会,在我国的开关电源市场上,工业领域的应用占比最大,达到54%;其次是消费电子领域,占比达到33%。随着我国工业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开关电源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提升。电源适配器是开关电源的一种,整个行业呈现出高功率密度、智能化、绿色化的发展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产品呈现出便携式、轻薄化趋势,这也对开关电源提出了新的要求,电子产品配套的电源适配器需要具备更高的功率密度,体积小,同时保证运行的高可靠性和稳定性。先进的智能化数字调制技术具有自动补偿和改善瞬态性能等动态控制功能,能够有效降低寄生干扰,保证电源更高精度的稳压输出。随着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的低碳时代到来,消费者的节能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绿色高效成为电子产品的发展方向,驱动电源适配器行业朝绿色化方向发展。电源行业基本风险特征(一)电源行业市场竞争风险开关电源产品的下游应用领域广泛,生产企业相对较多,市场格局较为分散,市场竞争激烈。相较于国际大型企业,国内开关电源生产企业的技术水平相对较弱,产品附加值低。因此如果国内企业不能突出自身优势,根据市场需求变化不断提升自身技术,研发新产品,保持竞争优势的话,将会面临较大的市场竞争风险,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二)电源行业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开关电源的主要原材料是控制IC、MOS管、整流肖特基管、电阻电容、磁性材料、DC线、外壳等,主要原材料占行业生产成本的比重较高。目前原材料的制造技术主要是国际主流元件器供应商占据主导地位,行业内企业对于上游原材料的议价能力较弱。未来,受到市场需求和宏观环境的影响,企业主要原材料价格可能发生一定的波动,对企业经营业绩带来不利影响。(三)电源行业人力成本上涨风险人力成本是企业产品成本的重要构成。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收入水平逐年增加,劳动力价格逐年提高,企业劳动成本将逐年上升,从而面临营业成本及费用逐年增加的局面,如果企业收入规模增长速度放缓,企业未来利润水平存在下降的风险。(四)电源行业产品认证政策风险各国对各类电子产品都有相应的安全规范或产品认证标准,电源类产品的认证周期相对较长,认证成本相对较高。当认证标准更新时,生产厂商需迅速调整生产技术以达到新的认证要求,因此存在认证成本增加风险,以及未能及时通过认证时将面临失去市场份额的风险。全面增强市场监管能力优化市场许可准入。持续精简审批、优化流程,适时推行电子证照,深入推进不见面审批,强化全程网办,逐步扩大增值电信业务告知承诺审批适用范围,推动行业管理从严进宽管向宽进严管转变,实现宽严相济。加强重点电信业务准入管理,实现许可证年报、日常监督管理的有效衔接,基本形成事前准入与证后监管有效衔接的全流程监管能力。强化市场主体责任,建立信用记分机制,完善失信和不良名单制度,实行市场主体量化评价和分级分类管理,对失信和不良企业实行重点监管。深入推进互联网+监管,加强双随机、一公开与重点监管的有效衔接,强化对重点领域的重点监管。加强执法能力建设,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全国信息通信市场执法信息共享,建立执法队伍全国协同查处机制,统一执法尺度,创新执法方式,提升执法能力。进一步完善互联网市场监管机制。探索实施互联网企业分类管理制度,建立以信用监管为基础、大型互联网企业监管为重点的市场监管机制,强化主体监管和行为监管。加强市场监测巡查,增强对违法违规行为的监测预警、线索发现、追踪溯源和调查取证等能力。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对违反法律法规、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行为依法进行行政处罚。优化进网设备和无线电设备核准目录,完善进网许可审批管理服务,指导检测认证机构、行业协会和企业共同建立服务行业发展的检测认证体系,形成多方参与的监管新格局。强化设备进网安全检测评估,研究探索设备产业链监测分析,提升设备安全保障能力,维护网络安全畅通。研究制定软硬件解耦、卫星通信和融合终端等新型设备的监管政策,引导设备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完善设备监管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强化对信息通信设备销售使用的监督管理,加强智能终端等设备个人信息保护,维护电信用户合法权益。积极推进与相关经济体电信设备合格评定结果互认,助力设备企业走出去。建立面向新技术新业务的技术手段,跟踪监测新业务发展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新业务新技术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边缘计算、嵌入式SIM卡(eSIM)、先进计算和量子计算等新兴技术应用,深化新技术新业务在垂直行业和领域的拓展。积极发展高效协同的融合基础设施打造全面互联的工业互联网。加快建成覆盖各地区、各行业的工业互联网网络。支持基础电信企业与工业企业对接合作,利用新型网络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建设改造企业内网,面向重点行业打造企业内网升级改造标杆和5G全连接工厂。完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提升国家顶级节点服务能力,优化二级节点和递归节点布局,加速标识解析服务在各行业规模应用,推动主动标识载体规模化部署。完善多层次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培育一批跨行业跨领域的综合型平台,建设面向重点行业的特色型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持发展面向特定技术领域的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工业设备和业务系统上云上平台。建设和完善涵盖国家级、区域级、行业级的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体系,依法依规利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一)加快车联网部署应用加强基于C-V2X的车联网基础设施部署的顶层设计,条块结合推进高速公路车联网升级改造和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建设。协同发展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积极开展城市试点,推动多场景应用。推动C-V2X与5G网络、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等统筹建设,加快在主要城市道路的规模化部署,探索在部分高速公路路段试点应用。推动车联网关键技术研发及测试验证,探索车联网运营主体和商业模式创新。协同汽车、交通等行业,推广车联网应用,加速车联网终端用户渗透。(二)协同推进社会生活新型基础设施部署进一步加强远程医疗网络能力建设,鼓励企业参与远程医疗平台等智慧医疗系统建设。配合教育部门,充分利用国家公共通信资源,加快推进教育虚拟专网建设。支持基础电信企业利用物联网、网络切片等技术与电网企业合作建设智能电力物联网。支撑基于5G网络的高清远程互动教学、VR沉浸式教学等应用场景建设。积极推动环境监测、治安、消防应急救援等典型场景的智能感知设施和多功能杆柱统筹布局和共建共享。(三)支持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利用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传统基础设施进行智能化升级。加快推进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和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实施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改造,推进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等设施智能化感知设施应用,提升设施运行效率和安全性能;建设城市道路、建筑、公共设施融合感知体系,协同发展智慧城市与智能网联汽车;搭建智慧物业管理服务平台,推动物业服务线上线下融合,建设智慧社区;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实施智能建造能力提升工程,培育智能建造产业基地,建设建筑业大数据平台,实现智能生产、智能设计、智慧施工和智慧运维。完善数字化服务应用产业生态(一)加强产业链协同创新引导基础电信企业、互联网企业、硬件制造企业、信息通信技术集成企业等协同开展关键技术攻关、终端产品研发和融合应用探索,共建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产业生态。丰富5G芯片、终端、模组、网关等产品种类,加快智能产品推广,扩大智能家居、智能网联汽车等中高端产品供给。支持传统线下文化、娱乐业态向线上拓展,丰富超高清视频、VR/AR等新型多媒体内容源。开展5G新空口(NR)+广播电视试点示范,推进5G+广播电视业务产业链发展。(二)完善产业发展环境实施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