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鸡泽县2023年八年级物理第二学期期中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河北省邯郸市鸡泽县2023年八年级物理第二学期期中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河北省邯郸市鸡泽县2023年八年级物理第二学期期中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河北省邯郸市鸡泽县2023年八年级物理第二学期期中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河北省邯郸市鸡泽县2023年八年级物理第二学期期中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省邯郸市鸡泽县2023年八年级物理第二学期期中学业质量监测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题,45分)1.物体在两个互相平衡的力的作用下,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若这两个力中的一个力突然消失,则A.物体将立即停止运动B.物体一定改变运动方向C.物体仍做匀速直线运动D.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要发生改变2.1911年,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下列关于这个模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 B.原子核带负电C.电子静止在原子核周围 D.原子核占据了原子内大部分空间3.下列透镜中,对光有会聚作用的有A.一种 B.两种 C.三种 D.四种4.第一个提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的科学家是()A.亚里士多德 B.牛顿 C.笛卡尔 D.伽利略5.下列实例中,增大有益摩擦的是()A.给自行车的车轴加润滑油B.冰雪路面上给汽车轮子上缠上防滑链C.向木板中钉钉子,把钉子在肥皂水中沾一下再钉会容易些D.冰壶运动中运动员用冰刷刷冰面6.如图所示,很多轿车车顶有外掀式天窗,轿车行驶时,可将天窗前面关闭,后面微微向上打开,就能将车内污浊的空气“抽出”。这是由于车窗开启后A.加大车顶空气的流速,使开口处的压强大于车内的压强B.加大车顶空气的流速,使开口处的压强小于车内的压强C.减小车顶空气的流速,使开口处的压强小于车内的压强D.减小车顶空气的流速,使开口处的压强大于车内的压强7.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质量分布均匀的木板M,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推到桌子中央。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对桌面的压强变大,压力不变,摩擦力不变B.M对桌面的压强不变,摩擦力不变,压力变大C.M对桌面的压强变小,压力不变,摩擦力不变D.M对桌面的压强变小,摩擦力变小,压力变大8.“足球进校园”活动的开展,使同学们越来越喜欢足球运动,下列现象不属于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是A.足球在空中沿弧线飞行 B.足球在草地上越滚越慢C.被踩在脚下的足球变扁 D.守门员抱住飞来的足球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马德堡半球实验测出了大气压的数值B.洗手盆的排水管用U形“反水弯”防臭是利用了连通器原理C.高压锅运用了液体沸点随气压的升高而降低的原理D.拦河大坝上窄下宽是由于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10.如图所示,盛有水的杯子静止在水平桌面上.杯子重1N,高9cm,底面积10cm2;杯内水重2N,水深6cm,水的密度为1.0×101kg/m1.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水对杯底的压强为900PaB.水对杯底的压力为2NC.水杯对桌面的压强为1000PaD.上述说法均不对11.现在全市各校都在开展“足球进校园”活动.关于同学们在足球比赛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足球鞋底凹凸不平,是为了增大与地面的摩擦力B.足球能在空中飞行,是因为受到了运动员的脚对它有力的作用C.用头顶足球攻门时,头感到疼,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D.守门员一下子抱住射门的足球,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12.如图所示的物理现象中,与大气压无关的是()A.倒置的试管中水不会流出B.吸盘不会从墙上掉下来C.用吸管能从甁中吸取饮料D.利用船闸船可以通过船坝13.如图,甲、乙是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两个质量均匀的长方体,它们的密度之比ρ甲:ρ乙=4:5,底面积之比S甲:S乙=5:8,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p甲:p乙=6:5,下列有关甲、乙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的质量之比是20:27B.甲、乙的体积之比是8:9C.将甲、乙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高度后,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可能相等D.将甲、乙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体积后,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可能相等14.在地铁和火车站台上等候车辆时,要求乘客离开站台一米以上,其主要原因是A.车辆过来时风太大B.车辆过来时,带来好多灰尘C.车辆驶过站台车速快,带动空气流速加快,使人易“吸”向车辆,造成危险D.车辆驶过站台车速快,使人与车之间的空气流速加快,易将人向后吹倒15.关于压力和压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质量越大,对支持面的压力越大B.物体受到的重力越大,对支持面的压力越大C.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D.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大,压强越小16.如图是某同学在探究甲、乙两种不同的固体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时得出的图象,用上述两种物质做成甲、乙两个质量相同的实心正方体,把它们分别放在水平面上,由图象可知,甲、乙两物体密度之比及甲、乙两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强之比为A.密度ρ甲:ρ乙=4:1压强P甲:P乙=1:1B.密度ρ甲:ρ乙=1:8压强P甲:P乙=4:1C.密度ρ甲:ρ乙=8:1压强P甲:P乙=4:1D.密度ρ甲:ρ乙=8:1压强P甲:P乙=1:417.把一个重4N,体积为500cm3的实心物块轻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当物块静止时在水中的状态及物块所受浮力是A.漂浮4N B.悬浮4NC.下沉3N D.漂浮5N18.关于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空心的足球没有重心B.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C.将质地均匀的木球的中心挖去后,木球的重心就消失了D.物体受到的力全部都作用在重心上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手握住绳子提起一条鱼,该鱼所受拉力的施力物体为手B.踢出去的足球受到踢力和重力的作用C.“孤掌难鸣”说明: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D.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会产生力的作用20.如图所示的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减小压强的是A.户外捆扎带做得很宽B.安全锤的头部做成锥形C.斧刃磨得很锋利D.注射器的针头很尖细21.下列情况下,物体受平衡力作用的是A.苹果从树上落下来. B.汽车在弯道上匀速转弯.C.物体在斜坡上匀速直线滑下. D.向上抛出的石块22.以下生活器具用到的物理知识,叙述正确的是()A.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力B.连通器原理C.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D.流体速度小的地方压强小23.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若将这两个力同时撤去,则物体A.立即停下来 B.运动状态一定改变C.仍做匀速直线运动 D.速度会越来越快24.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对A、B两根橡皮筋进行探究,将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悬挂钩码图甲所示,记录橡皮筋受到的拉力大小F和橡皮筋伸长量,根据多组测量数据做出的图线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别用这两根橡皮筋制成的测力计,橡皮筋B制成的测力计测量的精确度高B.将本实验中两根橡皮筋并列起来一起用,能够测的力最大值为25NC.将本实验中两根橡皮筋串接起来一起用,能够测的力最大值为10ND.当在两根橡皮筋上悬挂重力为8N的物体时,橡皮筋A的伸长量为8cm25.如图所示,容器装有水,其底部a、b、c三处受到水的压强分别为pa、pb、pc,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pa>pb>pc B.pa<pb<pcC.pa=pb=pc D.pa>pb=pc26.关于如图所示的各种情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图中:水坝筑成下宽、上窄的形状,因为水对坝体侧面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B.乙图中:人推木箱但没有推动,是因为人推木箱的力小于木箱受到的摩擦力C.丙图中:蓄水槽中装水,当阀门打开水流动时,B竖管中水柱的高度最低D.丁图中:金鱼吐出的气泡正在水中上升时,受到水的浮力变大27.在国庆70周年阅兵仪式中,检阅车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行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车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B.车的总重力与地面对车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C.车的总重力与地面对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D.检阅车匀速向前行驶时牵引力大于车受到的阻力28.下列现象中,物体的质量会发生改变的是()A.一杯水结成冰 B.一张纸被揉成纸团C.一木块被雕刻成工艺品 D.一箱货物从“天舟一号”运到“天宫二号”29.(2016•苏州卷)为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了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及液体的体积V,得到了几组数据并绘出了m-V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液体密度为2g/cm3B.该液体密度为1.25g/cm3C.量杯质量为40gD.60cm3的该液体质量为60g30.以下安全提示中主要考虑摩擦力因素的是()A.请驾驶员系好安全带B.天干物燥,注意防火C.雨天路滑,请小心驾驶D.在火车站站台上候车的旅客请在安全线以外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题,20分)31.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瓶子,内盛部分饮料,瓶口用塞子塞紧,液体对瓶底的压强为p1;将瓶子倒过来时,液体对瓶塞的压强为p2,则p1________p2(填“>”“<”或“=”),原因是__________。32.国庆70周年阅兵仪式上,威武雄壮的坦克方队整齐划一地通过天安门广场。坦克为便于爬坡,履带上有许多棱,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为了防止损坏路面,检阅时官兵们在棱和棱之间安装上橡胶块,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33.如图所示,物体重5N,当F=20N时,物体在墙上静止不动,此时墙对物体的摩擦力是______;当压力减小为10N时,物体恰好沿墙匀速下滑,则物体此时受到的摩擦力______5N(选填:大于、等于、小于)。34.高压锅的限压阀压在排气孔上,利用限压阀的重力所产生的压强控制锅内气压在安全的范围内,如图所示.利用给出的表格的相关数据,不用温度计就可以计算出高压锅内沸水的最高温度.沸点气压已经给出的物理量有:当时的大气压、排气孔的内孔直径.(1)为了计算锅内的气压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2)测量的器材是__________.35.自行车运用了许多物理知识如:自行车外胎有凹凸不平的花纹,这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_____来增大摩擦力,座垫呈马鞍型,它能够增大坐垫与人体的_____以减小压强。36.历史上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著名实验是_____,人们通常把_____m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叫做1个标准大气压.37.为了安全,现在的轿车上一般都配有安全带和安全气囊.安全带的宽度比较大,这是为了_____压强(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安全气囊会在车子发生严重撞击时,自动充气弹出,使车内的人不会由于_____而撞到车身上.38.意大利的物理学家托里拆利精确的测出了大气压强值约为_______Pa;______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39.一根原长5cm的弹簧,下端挂2N的物体时长度伸长1cm,当挂5N的砝码时,弹簧的长度是____cm。40.一个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质量是2.7×104kg,体积为10m3,则其密度为___kg/m3,合_____g/cm3,若把该物体切掉三分之一,则剩下部分的密度将_____(变大、变小或不变).三、实验题(每空1分,共2题,15分)41.某同学(利用小桌、砝码、海绵)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时,如图所示,请仔细观察并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是通过来_____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2)分析比较图_____和图_____的实验现象可得出: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3)分析比较乙、丙的实验现象可得出:_____(4)进一步综合分析实验现象可得出:压力的作用效果跟_____和_____两个因素有关.42.某同学利用小桌、砝码、海绵“探究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的实验,实验过程如图:(1)该实验是通过_____来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的,这种研究方法叫_____法.(2)实验中主要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_____.(填“控制变量法”或“理想实验法”).(3)比较甲、乙得出的结论是:_____相同时,_____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_____.(4)乙、丙对比得出的结论是:_____.(5)将该小桌和砝码放在如图丁所示的木板上,比较图丙中海绵受到的压强p丙和图丁中受到的压强p丁,则p丙_____p丁(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2题,20分)43.小陈是一名货车司机,他驾驶的卡车自重为8.5×104N,车上载有35袋水泥,每袋水泥质量为50kg,当他驾驶卡车经过一座桥,刚要上桥,他看到立在桥头的限重标志牌(如图所示),便立即停车进行计算,问:小陈的卡车能否安全通过这座桥?如果不能,至少需要卸掉多少袋水泥?(g取10N/kg)44.如图所示的电热水壶深受人们的喜爱。它的容积为2L,壶身和底座的总质量是1.2kg,底座与水平桌面的接触面积为250cm2,装满水后水深16cm。(ρ水=1.0×103kg/m3)求:(1)装满水后水的质量;(2)装满水后水对电热水壶底部的压强;(3)装满水后电热水壶对桌面的压强;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题,45分)1、D【解析】物体在两个相互平衡的力的作用下,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两个力可以理解为:一个动力,一个阻力,当动力消失时,在阻力作用下,物体做减速运动;当阻力消失时,物体做加速运动;两种情况运动方向都不会改变,故D正确,ABC错误.选D.2、A【解析】

A.核式结构模型中,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电子在原子核的四周,且高速绕原子核旋转,故A正确;B.原子核中的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所以原子核整体带正电,故B错误;C.电子在原子核周围高速旋转,故C错误;D.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占有原子的绝大部分质量,但体积非常小,所以原子中非常的空旷,故D错误;故选A.3、C【解析】

根据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形状特点可知,第一种是凹透镜,第二、三、四种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可以对光有会聚作用的有三种,故ABD错误,C正确。4、D【解析】

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发现,从斜面上由静止开始运动的小车到达水平面时,若水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于是猜想当水平面绝对光滑时,小车将会做匀速直线运动,但此时小车水平方向并不受力,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选D。5、B【解析】

A.给自行车的车轴加润滑油是通过使接触面更加光滑来减小摩擦,故A不符合题意;B.冰雪路面上给汽车轮子上缠上防滑链是通过使接触面更加粗糙来增大摩擦,故B符合题意;C.向木板中钉钉子时,把钉子在肥皂水中沾一下是通过使接触面更加光滑来减小摩擦,故C不符合题意;D.冰壶运动中运动员用冰刷刷冰面是通过使接触面更加光滑来减小摩擦,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6、B【解析】

天窗前闭后开,在车顶形成一个凸面,加大了车顶空气的流速,使天窗开口处的气压小于车内的气压,则在压力差的作用下车内污浊的空气被自动“抽出”,从而保持车内空气清新,故ACD错误,B正确。7、C【解析】由题,水平桌面上质量分布均匀的木板M,对桌面的压力等于自身重力,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推到桌子中央的过程中,压力不变,受力面积增大,由P=FS可知,M对桌面的压强变小。由于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所以摩擦力不变。故C8、C【解析】

A.足球在空中沿弧线飞行时由于运动方向在不断改变,说明足球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即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故A不符合题意B.足球在草地上越滚越慢,说明足球的速度变小,即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即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故B不符合题意;C.被踩在脚下的足球变扁,说明在力的作用下足球发生了形变,故C符合题意;D.守门员抱住飞来的足球,说明足球的速度变小了,即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即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故D不符合题意.9、B【解析】

(1)最早测出大气压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2)液体沸点随气压的升高而升高;(3)连通器的结构特征是上端开口、底部连通;(4)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详解】A.最早测出大气压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故A错误;B.洗手盆的排水管用U形“反水弯”防臭是利用了连通器原理,故B正确;C.压强越大,沸点越高,因此高压锅就是利用液体沸点随气压的升高而升高的原理,故C错误;D.拦河大坝上窄下宽是由于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故D错误.故选B.10、C【解析】

A、水的深度:h=6cm=0.06m,水对杯底的压强:p=ρgh=1.0×101kg/m1×10N/kg×0.06m=600Pa,故A错误;B、水对杯底的压力:F=pS=600Pa×10×10-4m2=1.8N,故B错误;CD、在水平桌面上,杯对桌面的压力:F′=G水+G杯=1N+2N=1N,杯对桌面的压强:,故C正确,D错误.11、B【解析】A.足球鞋底凹凸不平,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的方法来增大与地面的摩擦力的,故A正确;B.足球能在空中飞行,是因为球具有惯性,故B错误;C.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用头顶足球攻门时,球对头也有力的作用,头感到疼,故C正确;D.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形状,守门员一下子抱住射门的足球,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D正确;故选B.点睛:注意足球在空中飞行时,已经不再受到脚对球的力,而是因为惯性,即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是物体最基本的属性之一.12、D【解析】

A.倒置的试管中装满水,没有空气,在外面大气压的作用下,倒置的试管中水不会流出,故A不符合题意;B.吸盘的空气排出后,在外面大气压的作用下,吸盘不会从墙上掉下来,故B不符合题意;C.用吸管能从甁中吸取饮料利用的是大气压,故C不符合题意;D.船闸利用的是连通器,故D符合题意。故选D。13、D【解析】

A.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之比:,因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由F=G=mg可得,甲、乙的质量之比:,故A错误;B.甲、乙的体积之比:,故B错误;C.因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物体对地面的压强:p==ρgh,则切去相同的厚度后,两者压强的变化量分别为:Δp甲′=ρ甲gΔh,Δp乙′=ρ乙gΔh,已知它们的密度之比ρ甲:ρ乙=4:5,则:ρ甲<ρ乙,所以,Δp甲′<Δp乙′,已知原来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p甲:p乙=6:5,则:p甲>p乙,由于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p′=p-Δp,所以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不可能相等,故C错误;D.因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物体对地面的压强:p=,切去相同体积时,两者压强的变化量分别为:Δp甲=,Δp乙=,,所以,Δp甲>Δp乙,已知原来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p甲:p乙=6:5,则:p甲>p乙,由于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p′=p-Δp,所以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可能相等,故D正确.14、C【解析】

当列车驶进站台时,会带动人和车之间的空气流动速度加快,此时人外侧的空气流动速度慢,根据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可知,人外侧空气流速慢压强大,而内侧流速快压强小,会产生一个向内侧的压强差,将人推向火车,易出现危险.故ABD错误,C正确.15、D【解析】

A.压力是指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物体的重力不一定等于压力,重力与质量成正比,所以质量大,对支持面的压力不一定大,故A错误;B.压力是指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故B错误;C.由压强公式p=可知,受力面积减小,不知道压力的变化情况,无法确定压强怎么变化,故C错误;D.由压强公式p=可知,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大,产生的压强一定越小,故D正确.16、C【解析】

由图知道,ρ甲==8g/cm3,ρ乙==1g/cm3,所以,=,因为A,B两个正方体质量相等,即m甲=m乙,所以,V甲:V乙==ρ乙:ρ甲=1:8,又因为都是正方体,所以它们的边长之比是:a甲:a乙=1:2,则底面积之比是:S甲:S乙=1:4,因为放在水平地面上,所以,对地面的压力与重力相等,F=G=mg,对地面的压强是:p甲:p乙==S乙:S甲=4:1。17、A【解析】

实心物块的密度是:,物块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当物块静止在水中时,物块漂浮,所受浮力跟物块的重力平衡,是4N,故A正确。18、B【解析】

A.任何物体都有重心,故A错误;B.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也可以物体之外,比如均匀的圆环,重心在环外,故B正确;C.物体重心的位置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在物体外,如圆环.空心球它们的重心在中间的空心部位上,所以质地均匀的木球的中心挖去后,重心仍在其球心处,故C错误;D.重心是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集中点,而物体受到的力并非都作用在重心上,故D错误。19、C【解析】试题分析:直接对鱼施加力的物体是绳;踢出去的足球之所以继续向前飞,是由于足球具有惯性,足球离开脚后就不再受踢力的作用;一个力必定有施力物体和有受力物体,一个物体无法产生力的作用;重力、电荷间的作用力、磁极间的作用力不需相互接触.解:A、鱼所受拉力的施力物体为绳;B、踢出去的足球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C、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个力既有施力物体也有受力物体,此选项正确;D、物体间产生力的作用未必接触,如重力.故选C.20、A【解析】

(1)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来增大压强.(2)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来减小压强.【详解】A.户外捆扎带做得很宽,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故A符合题意;B.安全锤的头部做成锥形,是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使玻璃容易击碎,故B不符合题意;C.刃磨的很锋利,是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容易把物体劈开,故C不符合题意;D.注射器的针头很尖细,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21、C【解析】

平衡状态包括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根据只有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才受到平衡力的作用进行分析.【详解】A.B.D三个选项中的物体既不处于静止状态也不是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所以A.B.D选项中的物体受到的力不是平衡力;C.由于该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所以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并受到平衡力作用.故选C.22、B【解析】

A.刀刃很薄,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不是增大压力。故A错误;B.茶壶的壶身和壶嘴组成了连通器,故B正确;C.毛刷是利用增大压力的方法来增大摩擦的,擦得更干净,故C错误;D.由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可知吸尘器在工作时,由于转动的扇叶处气体的流速大,压强小,从而在周围大气压的作用下将灰尘、纸屑等垃圾“吸”入,故D错误。故选B。23、C【解析】

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体不受力时,将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原来运动的物体将会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BD错误,C正确。24、C【解析】

A.由图乙可知,在测量范围内,如拉力为5N时,用橡皮筋A制成的测力计伸长10cm,而用橡皮筋B制成的测力计伸长5cm,所以,用橡皮筋A制成的测力测量的精确程度高,故A错误;BC.A最大受到10N的拉力,在弹性范围内最多伸长20cm,B在弹性范围内,受到的最大拉力为15N,最多伸长15cm,将本实验中两根相同的橡皮筋并联起来使用时,故A只能伸长15cm,根据在测量范围内受到拉力与伸长成正比,故A最多受到的拉力FA大=×10N=7.5N将本实验中相同的两根橡皮筋并联起来代替弹簧秤能够测量力的最大值应为7.5N+15N=22.5N将本实验中两根橡皮筋串接起来一起用,由两根橡皮筋受到的最大拉力可知,能够测的力最大值为10N,故B错误,C正确;D.A橡皮筋在受到的接力不大于10N的情况下,橡皮筋伸长量与橡皮筋受到的拉力大小变化关系为一直线,说明橡皮筋的伸长与受到拉力成正比,橡皮筋上悬挂重力为8N的物体时Δx=16cm故D错误。故选C。25、C【解析】

底部a、b、c三处在水中的深度是相同的,故它们受到水的压强也是相同的,故C是正确的.26、B【解析】

A.水坝筑成下宽、上窄的形状,因为水对坝体侧面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故A正确;B.人推木箱但没有推动,木箱处于平衡状态,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所以人推木箱的力等于木箱受到的摩擦力,故B错误;C.蓄水槽中装水,当阀门打开水流动时,B下方的水管最细、水的流速最快、压强最小,B竖管中水柱的高度最低.故C正确;D.金鱼吐出的气泡正在水中上升时,由于气泡的体积变大,排开水的重力变大,所以气泡受到水的浮力变大,故D正确。27、C【解析】

A.车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行驶,车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车的支持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A错误;BC.车的总重力与地面对车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在同一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故B错误,C正确;D.检阅车匀速行驶,处于平衡状态,受平衡力,平衡力大小相等,即牵引力等于车受到的阻力,故D错误。故选C。28、C【解析】

A.一杯水结成冰,状态发生改变,物质多少没有变化,所以质量不变,不符合题意;B.一张纸被揉成纸团,形状发生变化,物质多少没有变化,所以质量不变,不符合题意;C.将木块雕刻成艺术品的过程中,物质总量变小,质量变小,符合题意;D.一箱货物从“天舟一号”运到“天宫二号”,货物位置发生变化,物质多少没有变化,所以质量不变,不符合题意。故选C。29、D【解析】设量杯的质量为m杯,液体的密度为ρ,读图可知,当液体体积为V1=20cm3时,液体和杯的总质量m总1=m1+m杯=40g,可得:ρ×20cm3+m杯=40g,﹣﹣﹣①当液体体积为V1=80cm3时,液体和杯的总质量m总2=m2+m杯=100g,可得:ρ×80cm3+m杯=100g,﹣﹣﹣②,①﹣②得:液体的密度ρ=1g/cm3,故A正确,B错误;代入①得m杯=20g,故C错误;当液体的体积V3=60cm3,液体质量:m3=ρ×V3=1g/cm3×60cm3=60g,故D正确;故应选AD.30、C【解析】

A.请驾驶员系好安全带,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天干物燥,注意防火,空气湿度小,燃料更容易燃烧。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雨天路滑,驾驶员小心驾驶,下雨天车轮与地面间摩擦力变小刹车距离变大。此选项符合题意;D.在火车站站台上候车的旅客请站在安全线以外,流体流速与压强的关系。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题,20分)31、瓶口细小,所以深度增加【解析】

瓶子内盛有部分饮料,倒过来放置时,由于瓶口细小,所以深度增加;由液体的压强公式分析可知,密度不变,深度变大,所以压强变大。故。32、增大摩擦力减小压强【解析】

[1]坦克履带上有许多棱,便于爬坡,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2]在棱和棱之间安装上橡胶块,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对地面的压强。33、5N等于【解析】

物体静止时,竖直方向上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摩擦力作用,重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重力是5N,静摩擦力是5N;物体匀速直线下滑时,竖直方向上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摩擦力作用,重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重力是5N,滑动摩擦力是5N.34、限压阀的质量天平【解析】

排气孔受到的向下的外界大气压、限压阀的压强和内部气体对排气孔向上的压强;向上的压强与向下的压强是相等的;若求出锅内的气压,需要知道的物理量是:大气压强、限压阀产生的压强,大气压已知,排气孔的直径已知,可以求出排气孔的面积,根据P=可知,需要求出限压阀的压力,即限压阀的重力,根据G=mg可知,故需要用天平测量出限压阀的质量;35、粗糙程度接触面积【解析】

自行车外胎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在压力一定,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座垫呈马鞍型,在压力一定时,它能够增大座垫与人体的接触面积以减小压强。36、马德堡半球实验0.76【解析】

德堡市的市长奥托⋅格里克做的马德堡半球实验,最早证明大气压存在的;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最早测得大气压的值,一个标准大气压支持的水银柱的高度h=760mm=0.76m.37、减小惯性【解析】试题分析:安全带的宽度比较大,这是为了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安全带对人体的压强.人和汽车一起高速行驶,在车子发生严重撞击时,人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前行,此时安全气囊自动充气弹出,阻止人继续前进,不会撞到车上.考点: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惯性.点评:本题体现了物理服务于人们的生活.体现了物理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38、1.01×105马德堡半球【解析】

意大利的物理学家托里拆利利用一根约1米长的玻璃管装满水银,然后将管倒立在水银槽中,精确的测出了大气压强值约为1.01×105Pa;在德国马德堡市的广场上,马德堡市的市长利用两个铜制的半球做了一个实验即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39、7.5【解析】

因为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形变量与受到的拉(压)力大小成正比;当F1=2N是,弹簧的伸长量:△l1=1cm,当拉力F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