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全地形车产业发展实施指南_第1页
多功能全地形车产业发展实施指南_第2页
多功能全地形车产业发展实施指南_第3页
多功能全地形车产业发展实施指南_第4页
多功能全地形车产业发展实施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多功能全地形车产业发展实施指南

鼓励各地推进公共体育场馆改造功能、改革机制工程。投资新建体育场馆应委托第三方企业运营,不宜单独设立事业单位管理。支持职业体育俱乐部主场场馆优先改革。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引进专业教练员、退役运动员、体育培训机构等为学校体育课外训练和竞赛提供指导。鼓励各地将体育基地、运动营地等纳入青少年研学基地。完善学校体育教学、训练和竞赛体系,支持学校与体育部门建立运动员共同培养机制。以游泳、田径等项目为试点,将教育部门主办的符合要求的赛事纳入运动员技术等级评定体系。加强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将其纳入国家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打造体育产业增长极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海南等区域为重点发展体育产业,培育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体育城市。引导在京的全国性体育组织落户河北雄安新区,支持京津体育科研院所、体育高科技企业到河北开展技术研发、中试和产业化生产。全地形车行业概况根据《GBT24936-2010全地形车术语》,全地形车(英文名AllTerrainVehicle)是一种被设计用于非高速公路行驶的、具有4个或以上低压轮胎且可用在非道路上行驶的轻型车辆。根据动力来源分类,全地形车可分为内燃机式全地形车、电动全地形车。根据车辆结构分类,全地形车可分为四轮全地形车(ATV)、多功能全地形车(UTV)以及卡丁车(Go-Kart)。全地形车起源于1960年的北美,因风雪交加的气候,美国人为应对泥泞湿滑的路面,希冀有一种轻便、小巧,且能够在恶劣天气、复杂路况下行驶自如的交通工具。而后,一种能够在雪地上行驶的小型单引擎、越野型摩托车诞生,这是最早的全地形车雏形。1970年,日本的本田(Honda)率先推出了一款原名US90、后改名为ATC90的三轮式全地形车,它搭载了一台驱动力为7马力的89cc四冲程单缸发动机,正式开启了属于全地形车的时代。直至1982年,铃木工业终于在三轮的基础上进化出一款名为QuadRunnerLT125的四轮式全地形车,自此全地形车突破了三轮式结构。此后,美国人开始尝试将最早的四轮驱动技术运用在全地形车上,并涌现出了北极星、庞巴迪、北极猫等一批领军企业;四轮驱动不但没有破坏全地形车的动力协调性,反而使其更加强悍,在各种地形畅行自如,四轮驱动技术也开始广泛应用于机动车领域。美国、日本等国家最早发展全地形车,占据了技术、销售渠道、品牌等制高点,在国际市场中占据有利态势。目前,全球全地形车的主要产量仍集中在北美。2015年,北极星、北极猫、庞巴迪、约翰迪尔等厂商生产的全地形车约占全球产能的52%,本田、雅马哈、川崎等厂商生产的全地形车约占全球产能的29%左右,中国厂商生产的全地形车占全球产能的比重较低。全球全地形车的消费主要集中在欧美等发达国家,2015年,北美及欧洲的全地形车消费量占据全球消费量的89%左右。我国的全地形车厂商生产的全地形车90%以上用于出口。全地形车作为集实用、娱乐、体育运动等于一体的特种车辆,可在沙滩、草地、山路、旅游场所等多种复杂路面行驶。由于其适用于不同地形,灵活性强,应用非常广泛,目前主要用于户外作业(农业、畜牧业、林业、狩猎、景观美化、探险、工业、建筑等)、运动休闲、消防巡逻等众多领域。一方面,由于欧美国家尤其是美国、俄罗斯等国多草地、山路、沙路等复杂地形,全地形车的消费主要集中在欧美等国;另一方面,欧美发达国家人均收入水平较高,人们富于冒险精神、追求刺激,进一步推动了全地形车的消费。全地形车行业市场需求及市场规模自2012年以来,全球ATV和UTV的销量由77.2万辆增长至2021年的101万辆,年复合增长率3.03%。其中,ATV的销量保持相对平稳,保持在每年40万辆左右的销量,UTV的销量由2012年的35.3万辆增长至2021年的59.5万辆,年复合增长率达到5.97%。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全地形车逐步向娱乐性、实用性方向发展。根据全球市场洞察(GlobalMarketInsights)发布的研究数据,2018年全地形车(ATV)市场规模超过25亿美元,预计至2025年,全球全地形车(ATV)市场规模将超过33亿美元;2018年全地形车(UTV)市场规模超过60亿美元,预计从2019年到2025年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5%。境外市场,由于美国、加拿大、欧洲等国家的地形地貌、消费习惯及休闲娱乐文化等原因,全地形车市场仍有较大的空间。由于全地形车产品主要供青少年及儿童休闲娱乐使用,部分车型可供成人使用,产品适用年龄段较为广泛,行业全地形车产品的市场空间相对更大。随着我国居民购买力和消费水平的上升,以及人们对全地形车的接受程度不断提高,休闲娱乐消费观念发生变化,动力运动产品将逐渐成为年轻人追求时尚潮流生活方式的选择。由于全地形车在特殊路况和工况下具有卓越性能,并受国外休闲娱乐方式的影响,全地形车作为实用型和娱乐型工具将逐渐得到国内消费者的认可,该行业的市场规模和渗透率将逐步提高。夯实产业基础,提高服务水平(一)加强体育产业人才培养鼓励普通高校、职业院校设置体育产业相关专业,形成有效支撑体育产业发展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完善教练员水平评价制度。(二)完善体育产业统计体系开展体育产业统计监测,到2022年,基本形成及时、全面、准确的体育产业数据定期发布机制。体育总局、发展改革委要加强对本意见落实情况的跟踪督促。各有关部门要强化责任落实,加强协同联动。各地区要建立相关协调机制,强化政策衔接,做到思想重视、责任到位、措施有力、确保实效。加大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力度组织实施全民健身提升工程,安排预算内投资支持全民健身和体育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全国社会足球场地设施建设专项行动。(一)挖掘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潜力在政策范围内采取必要激励机制,支持中小学对校园体育场地设施进行社会通道改造,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向社会开放;不具备改造条件的,也应保证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向本校师生开放;新建的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应在规划设计时,创造向社会开放的条件;鼓励以购买服务方式引入专业机构运营管理。严格执行学校安全管理措施,确保校园安全。(二)规范体育场馆公共安全服务供给建立体育场馆安保等级评价制度。制定相关安保标准,分级分类明确体育赛事安全设施和安保人员装备配备要求,推动安保业务市场化、专业化发展。到2022年,大型体育场馆全部完成安保等级评价。电动滑板车行业概况电动滑板车是继传统滑板之后的又一新型滑板运动产品。电动滑板车节约能源,充电快速且续航能力强。整车造型美观、可以折叠,操作方便,驾驶更安全。电动滑板车起源于德国,发展于欧美,并且在极短的时间内传入了我国。作为世界工厂,短短几年,我国已一跃成为电动滑板车制造大国。电动滑板车行业特点及发展趋势电动滑板车起步于国外,面市之初由于价格昂贵、定位不清,发展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近几年,受益于国内创业者对电动滑板车进行重新定位,广泛用于短程代步、休闲娱乐等用途,电动滑板车迎来了快速发展。目前,国内电动滑板车的生产企业,除了少数几家综合实力较强的企业可自主研发产品外,大部分厂家采用整套采购配件组装成整车再贴牌对外销售的模式。这些企业技术力量薄弱,不熟悉关键部件(尤其是电池、控制主板)的要求,仅简单组装各功能模块,导致整车系统兼容性差,产品质量无法得到保障,甚至很多电动滑板车加装了鞍座,替代了电动自行车作为代步工具。随着欧美国家纷纷出台电动滑板车的相关准入标准,如美国的UL认证、欧盟的CE认证,有效的阻止了低端伪劣产品进入市场,使得一些生产规模较小、产品质量较差的企业逐渐淡出市场,倒逼生产企业投入人力、物力,加大研发力度,确保产品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规定,行业经营环境得到改善,电动滑板车开始进入有序发展阶段。骑行电动滑板车体力消耗少、机动灵活,能够满足人们短距离的出行需求,其不仅解决了人们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难题,也在某种程度上为人们提供了别样的休闲娱乐方式。另外,电动滑板车使用锂电池作为动力,符合世界各国绿色、环保、低碳的政策方向。由于欧美国家的滑板文化浓郁,加之近几年美国、欧洲流行的共享滑板车风潮逐步提升了人们对电动滑板车的认知,更有利于电动滑板车的进一步推广。共享电动滑板车业务在美国、欧洲备受消费者青睐,从而使得市场规模高速增长,根据NHTS统计,5英里以下的短途共享出行占据了美国人60%左右的出行需求,主要包括共享的自行车、电动滑板车及电踏车,未来全球范围内的电动滑板车市场容量有望进一步提升。电动平衡车行业市场需求及市场规模根据《2017中国电动平衡车产业白皮书》,电动平衡车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款绿色环保、时尚智能的新型代步工具。其体积小、重量轻,外形简约时尚,操作简单,兼娱乐与代步为一体,面市后迅速得到广大消费者的关注和认可,一时间风靡全球市场。我国电动平衡车出口始自2011年,并在2014年开始放量,2015年爆发式增长,2016年及2017年呈平稳增长趋势。国内平衡车产量从2011年的3万辆激增至2017年的1,280万辆。根据智研咨询的数据,我国电动平衡车市场需求在2022年预计将达到607万辆,而我国的电动平衡车产量到2022年将达到1,820万辆。强化示范引领,打造发展载体(一)鼓励建设体育服务综合体支持推出一批体育特色鲜明、服务功能完善、经济效益良好的综合体项目,稳步推进建设一批规划科学、特色突出、产业集聚的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二)加强体育产业基地建设与管理推动形成一批运转良好、带动能力强的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示范单位和示范项目。培育一批试验区,鼓励和引导各地在体制机制、主体培育、融合发展等方面探索实践。利用现有资源,设立国家体育产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加强平台支持,壮大市场主体(一)建设体育产业发展平台促进各类体育组织与体育企业合作,打造一批知名企业和自主品牌。鼓励符合条件的中小体育企业服务平台申报国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