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门式刚架轻钢结构支撑体系摘要:门式刚架轻钢结构的支撑体系对结构的整体稳定性起着重要的作用。实际结构中支撑体系为空间受力体系,而一般在支撑体系设计计算中通常采用简化模式,这与结构实际受力存在较大差异。根据门式刚架轻钢结构支撑体系的实际受力特点,结合具体实例讨论了采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进行支撑体系计算的空间建模过程,通过与平面模型及简化模式得到的支撑构件内力的对比分析,找出了现行设计计算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合理化建议。关键词:门式刚架,圆钢十字交叉支撑,空间模型,有限元门式刚架轻钢结构是由门式刚架、支撑系统及其他次要构件构成的一种结构体系。支撑系统对门式刚架结构的整体稳定性起着重要的作用,直接关系着整个建筑的安全。《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CECS102B2002)中提出:对于斜梁上横向水平支撑的内力,应根据纵向风荷载按支撑于柱顶的水平桁架计算;柱间支撑的内力,应根据所受纵向风荷载按支撑于柱脚基础上的竖向悬臂桁架计算;对于交叉支撑可不计压杆的受力。显然“门规”中的这种计算方法,是将门式刚架结构体系简化为平面系统,没有考虑横向水平支撑和柱间支撑的整体作用及相互影响。在设计中,通常也是将多道水平支撑按均匀受力考虑。这种方法与支撑系统的实际受力是有一定差距的,但现行的其他规范也没有给出计算空间结构中支撑内力及变形的简化方法。对于如何建立空间模型、空间结构中支撑内力与平面结构及简化模式中支撑内力有多大差别,目前还未见文献报道。本文采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按空间模型计算单层单跨门式刚架结构体系,研究其在一般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特点,同时按平面模型及简化模式计算,对支撑杆件内力进行分析,比较三种情况的主要差别。一、结构计算模型1、结构几何尺寸及荷载选取根据门式刚架轻钢结构体系的主要受力特点,本文只以单层单跨无吊车门式刚架结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梁与柱刚接、柱脚铰接的形式,以此建立门式刚架结构空间模型,包括门式刚架、支撑及系杆。作为典型实例,本文选用工程中较常见的门式刚架结构,几何尺寸为:檐口高6m,柱距6m,跨度24m。横向水平支撑的设置,按“门规”规定:当无吊车时,支撑间纵向间距宜取30〜45m,本文计算时采用每30m设置一道支撑,柱间支撑与水平支撑同开间设置。对于门式刚架轻钢结构体系,其横向荷载主要由门式刚架承担,而纵向作用(包括风荷载和水平地震作用)主要通过支撑系统来承担。由于平面结构及简化计算模式无法考虑横向风载、恒载、活载及其组合,只能计算纵向风载作用情况。为了使以上3种模型具有可对比性,本文仅计算纵向风载单独作用下支撑杆件的内力。荷载取值为:恒载标准值0.4kN/m2,活载标准值0.5kN/m2,基本风压0.35kN/m2,地面粗糙度为C类,荷载计算及各参数取值按“门规”及《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142(以下简称“荷载规范”)规定进行。2、支撑形式及杆件的选取常见的支撑形式有十字交叉支撑、门式支撑、角撑支撑及人字支撑等,在一般情况下,多采用十字交叉支撑152。因此,本文的计算模型也采用这种常用的十字交叉支撑。3、支撑系统的有限元模型支撑系统空间有限元模型对于角钢支撑,杆件的内力可以是压力也可以是拉力,但这种情况下结构是超静定的,如果用手工计算,是较麻烦的。在实际工程应用时,也有按压杆退出工作,只有拉杆受力进行计算。对于圆钢支撑,不考虑圆钢承受压力,按只拉杆考虑。本文计算模型中,十字交叉支撑杆按圆钢设置,所有支撑仅考虑拉杆作用,受压时退出工作。支撑系统平面有限元模型本文建立了应用有限元分析的平面模型。平面模型分别包括水平支撑平面模型和柱间支撑平面模型:梁及柱都采用杆单元Link8,水平支撑平面在受到柱间支撑约束位置处,按铰支座考虑;柱间支撑平面在柱脚加上约束(铰接);约束所有节点的平面外位移,使其成为平面桁架结构。将折算后的纵向风载施加在水平支撑模型相应节点处,把水平支撑模型的支座反力施加在柱间支撑模型上,分别进行计算。(3)简化模式简化模式就是不考虑风荷载传递途径,将整个水平支撑系统和柱间支撑系统简化为一道桁架来计算。水平支撑系统考虑建筑两端所受的风荷载,按所设水平支撑数量平均分配〃本计算实例中折算到各节点的荷载值。柱间支撑承受水平支撑传来的作用力。腹杆按只拉杆考虑,用手算计算各杆内力(由于手算各道内力相同,故只标出第一道杆件号)。二、计算结果及其分析1、计算结果由于空间模型受力接近实际情况,因此其支撑杆件的内力和实际内力比较接近。本文将简化模式及平面模型的支撑内力均与空间模型的支撑内力对比,来说明这两种模型存在的问题。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简化模式的结果和空间模型的结果相比较,整体差别很大,尤其对于起控制设计的杆件内力,简化模式的结果偏小,可见用于设计是偏于不安全的。对于两道支撑房屋,水平支撑中控制设计的1号杆内力的偏差值达到16.76%,柱间支撑中控制设计的10号杆内力偏差值达到9.16%。当采用三道支撑房屋时,各支撑杆的内力相差更大,如水平支撑中控制设计的1号杆内力偏差值达到35.33%,柱间支撑中控制设计的10号杆内力偏差值达到22.05%。这些已经远远超过了一般工程允许的误差范围。平面模型的支撑内力和空间模型的支撑内力相比较,整体差别相对较小,对于起控制作用的杆件内力,柱间支撑的内力偏差值很小,一般在5%范围之内;水平支撑的内力偏差值稍大,平面模型的计算内力稍大于空间模型的计算内力.对于两道支撑房屋,两种模型的水平支撑的控制内力即1号杆内力的偏差值为4.42%,柱间支撑的控制内力即10号杆内力的偏差值仅为0.53%〃对于三道支撑房屋,上述两种模型的水平支撑和柱间支撑的控制内力的偏差值分别为8.45%和2.05%。对于三道支撑房屋的3号杆,空间模型的结果为零,即此杆件受压,退出工作,受力形式发生了变化;平面模型的结果仍为大于零的值,简化模式计算的结果表明3号杆仍承担很大的拉力。对于三种模型,三道支撑房屋的支撑内力均比两道支撑房屋的内力小。随支撑道数的增加,平面模型及简化模式的计算结果与空间模型结果相差越大。如平面模型与空间模型相比,两道支撑房屋中5号杆的内力偏差值为27.64%,而三道支撑房屋中5号杆的内力偏差值为55.81%。2、计算结果分析简化模式没有考虑实际结构的整体协调作用和空间效应,认为各道支撑承担相同大小的纵向水平力即各道支撑均匀受力,而实际结构中各道支撑间的传力是不均匀的,这就造成了较大的差别。并且,对于跨度越大的结构这种差别越大。平面与空间模型的结果接近,是由于平面模型考虑了柱间支撑和水平支撑的相互作用,且考虑了部分通长系杆的纵向传力作用对于柱间支撑系统,平面模型考虑了系杆的传力作用,且把柱间支撑与水平支撑相互作用的约束反力作为柱间支撑系统的外力,接近实际受力情况。平面与空间模型的水平支撑结果相差稍大,是由于水平支撑的平面模型不考虑各个柱的受力差异,也就不考虑刚架柱的水平侧移。这样水平支撑之间的传力通过屋脊系杆来实现,而空间模型实际是考虑柱顶与屋脊系杆的共同传力,这就造成平面计算模型与空间计算模型间的差异。但从计算结果来看,这种差异并不是很大。计算中具有三道支撑的空间模型中,3号杆计,讨论了张弦梁结构在肋环型网壳中的应用和受力性能,得到以下结论:网架及网壳结构中引入预应力张弦体系能够有效降低跨中挠度,改善杆件受力性能,从而减少结构总用钢量,同时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江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数学课程标准分析》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省泰兴市济川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中考化学试题模拟题及解析(全国卷Ⅲ:)含解析
- 辽宁科技学院《现代办公技术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西安城市建设职业学院《植物生物技术概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内蒙古经贸外语职业学院《国际经济地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大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一诊练习四化学试题含解析
- 模特聘用合同书
- 二零二五版按提成收入的协议书
- 电商运营分成合同二零二五年
- 委托独家中介房屋买卖服务合同书二零二五年
- 蝉虞世南专题知识
- 2022-2023年国家电网招聘之通信类真题练习试卷B卷附答案
- 黑龙江省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规范
- 05G514-3 12m实腹式钢吊车梁(中级工作制 A4 A5 Q345钢)
- “水上大冲关”精彩活动策划方案设计
- 配电箱巡视检查记录表
- 2023年海南省初二会考地理真题含答案
- GB/T 15787-2017原木检验术语
- 作文悬念的设置课件
- 中国风黄山城市旅游介绍PPT模板
- 2021年汽车吊载人吊篮作业安全专项措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