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第七单元教案_第1页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第七单元教案_第2页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第七单元教案_第3页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第七单元教案_第4页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第七单元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备人:___________授课教师:课题22我们奇妙的世界教材分析本课是一篇短小精美,条理清晰,语言生动的散文,通过描写天空中的缤纷色彩,奇妙形状和大地上丰富的财富,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对美妙世界的热爱。学情分析学生每天的课前诵读活动,不仅能调动以往的学习经验,巩固所学知识,同时为本课学习作了铺垫,营造好气氛。教学目标1.认识藏、呈等11个生字,学写寸、呈、幻等13个生字。指导写好蜡、烛、幼等左右结构的字,幻书写时注意“幺”和“纟”的区别。2.能读准字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世界的奇妙。3.了解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世界的奇妙。4.初步学习整合信息,学习怎样介绍奇妙的世界。

重点难点理解、感悟世界的奇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世界的思想感情。感悟世界的奇妙,学习把事物写具体。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师笔记(二次备课)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11个生字,学写13个生字。指导写好蜡、烛、幼等左右结构的字,幻书写时注意“幺”和“纟”的区别。2.能读准字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引起兴趣1.课件播放地球,蔚蓝的天空、各种形状的云彩,日出日落,四季的森林等图片,观看图片后,大家用词语来形容你看到的世界吧。课件出示()的世界2.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世界,看看奇妙的世界有哪些吸引你的美丽。(板书:22、我们奇妙的世界)(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请你打开课本,结合注音,借助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2.请9位同学接读课文,每人两段,随机正音。3.小组内互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4.默读课文,圈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并思考作者从那两方面写出了世界的奇妙?三、复习生字,指导写字1.课件出示生字,自由练读。2.生字组词,巩固识字。3.指导书写“烛”。提示火字旁做偏旁最后一笔捺变为点,书写时左窄右宽;提示“幻、蜡、诱、润、模”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剑”书写时左宽右窄。指导书写“乘”要注意笔顺。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世界的奇妙。2.初步学习整合信息,学习怎样介绍奇妙的世界。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巩固识字1.听写生词。2.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了世界的奇妙?二、品读感悟,体会感情1.自由读课文,思考:(1)全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全文按总——分——总的顺序写。(2)找出文中概括写世界奇妙的句子。(3)读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看看二者有什么关系?文章开头和结尾呼应。2.自由读课文第2—8自然段,思考:(1)2—8自然段是围绕哪个自然段来写的?(2)天空展示的哪些宝藏让你感受到了世界的奇妙?画出相关的语句。(3)作者从哪几方面写的这些宝藏?(颜色形状)(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热爱之情。(5)说话练习:想象云彩出哪些形状?它们会有什么故事呢?3.自由读课文第9—16自然段,思考:(1)找出这部分围绕那个自然段来写的?(第9自然段)(2)这一部分中,哪些地方让你觉得奇妙有趣?划出相关语句并简单写一写你的感受。(3)仔细读读这些语句,从中你体会到什么?(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5)练习:读下列句子,说说从中体会到什么。冬天,我们看到了冰雪,它们有时像一把把锋利的刀剑,在阳光下闪耀。雪融化时,房檐上落下的每一滴水,都像一个闪光的水晶球。4.学习17、18自然段。(1)指导朗读(2)读这两段你有什么想法?三、小练笔: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写一个片段,把你课前观察的事物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具体吗?试着在其中表达出自己的感情。四、作业:课后再去发现大自然中奇妙的事物。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主备人:______授课教师:______课题23海底世界教材分析《海底世界》是一篇科普知识性课文。课文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具体详细的介绍,向学生展示了海底奇异的景色,丰富的物产。本课的重点是了解海底景色的奇异和物产丰富的特点。难点是学习作者怎样把海底动物种类多,活动有趣写具体的方法。学情分析孩子的好奇心使他们对未知的世界有一种探索的欲望。文中的“海底世界”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探索与实践的空间。他们在这个世界里合作、展示、交流,趣味盎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6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会读写课后第4题中的词语,并会用“普通”“物产丰富”造句。2.会读课后第3题中的句子,并能把带点的词语换成同义词或近义词,使句意不变。3.能分析课文第3自然段,弄清句意和句与句的联系。4.能理解课文内容,正确回答课后问题。重点难点1.“海底景色奇异”和“海底物产丰富”的有关段落(重点)。2.课后第2题(难点)。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师笔记(二次备课)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16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会读写课后第4题中的词语,并会用“普通”“物产丰富”造句。2.会读课后第3题中的句子,并能把带点的词语换成同义词或近义词,使句意不变。教学过程:一、指导预习。二、观看录像。揭示课题。《海底世界》,“海底”指哪里?(大海深处)“世界”在本课指什么?三、划分段落。1.本课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2.抓住“景色奇异”“物产丰富”两个词语,让学生看看课文哪些自然段是写这两个重点的,从而让学生把课文分成4个结构段。四、检查字词。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生字,注意正音。2.听写带生字的词语。3.初步理解词义。五、作业练习。1.读读写写课后第四题中的词语。2..默读课文,思考、练习回答课后问题。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分析课文第3自然段,弄清句意和句与句的联系。2.能理解课文内容,正确回答课后问题。教学过程:一、讲读课文第1至3结构段。1.指名读第1段,问:课文先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2.齐读课文第4段,问:课文结尾是怎样回答上边这个问题的?二、带着问题,讲读课文第2段。1.提问题:(1)海底有风浪吗?有光吗?有声音吗?(2)课文第3自然段有几句话,每句说的是什么,句与句是怎样连起来的?2.指名读课文第3段,讨论回答问题(1)。3.带着问题(2)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讨论回答问题。4.(这一段共有三句话。第一句用设问句肯定回答海底有声音。第二句讲海底有什么声音--各种动物的窃窃私语声。第三句具体讲窃窃私语的是什么声音,并说明这些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这三句话是按问答关系连起来的:先问--后概括答--再具体答。)(板书:有声动物在窃窃私语)三、带着问题,讲读课文第3段。1.提问题:(1)海底的动物,课文着重讲了哪几种?它们是怎样活动的?(2)海底有哪些植物和矿物?2.带着问题学生自由读第3段,讨论回答问题。四、带着问题,讲读课文第4段。1.提问题:(1)课文最后一句话什么意思?(再概括的说,海底世界的确景色奇异,物产丰富。)(2)简要说说海底景色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物产丰富又表现在哪些地方五、回到整体,认识课文主要内容。本课主要讲的是什么?学了本课,你有什么想法六、回顾全文,分析课文结构。点明课文“总--分--总”的写法七、看课后题,进行句子训练。1.看课后第三题,进行换词训练,要求句意不变。2.看课后第四题,读写词语,练习用“普通”“物产丰富”造句。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主备人:_________授课教师:__________课题24、火烧云教材分析《火烧云》这篇课文描绘了晚饭过后夕阳西下时,天空中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表现了人们对生活、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全文以“变”字统领全篇,且节节有“变”,使自然之美、人与物之美在“变”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是一篇非常优美的写景之作。全文结构完整,层次清晰;内容丰富,富于变化;语言富有韵律美,清新动人。学情分析孩子们都看到过火烧云,却并未仔细的观察,研究过火烧云。心中有对火烧云的好奇,却还未曾有作者那么深的感受。所以我在教学中,根据他们的特点,采用了多种生动的教学方法和电教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使学生感受火烧云的美,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 教学目标1分、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及丰富的想象力和仔细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2、能抓住课文中表现叙述顺序的句子了解叙述顺序。了解课文是按火烧云的“出现——变化——消失”的顺序叙述的。并懂得课文以“变”为主线,突出火烧云变化“多”与“快”两个特点。3、学会11个生字,会读7个生字;会照样子写“ABB”形式和用某种事物命名的表示色彩的词。4、体会排比句在课文中的作用。5、背诵课文第3——6自然段重点难点1、能抓住课文中表现叙述顺序的句子了解叙述顺序。了解课文是按火烧云的的顺序叙述的。并懂得课文以“变”为主线,突出火烧云变化多与快。2、学会11个生字,会照样子写“ABB”形式和用某种事物命名的词。教学方法引导法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师笔记(二次备课)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分、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及丰富的想象力和仔细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2、能抓住课文中表现叙述顺序的句子了解叙述顺序。了解课文是按火烧云的“出现——变化——消失”的顺序叙述的。并懂得课文以“变”为主线,突出火烧云变化“多”与“快”两个特点。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简介作者、出示课题。自然界里有许多奇丽的景象,引动了无数的作家、诗人去描绘它们,赞美它们。今天我们学习的《火烧云》是已故的优秀女作家萧红的作品。简单介绍一下萧红。二、读课题,自学课文。1.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课文。2.按“上来了、变化极多、下去了”给课文分段。三、指名按段读文,并请同学思考问题。1.人们为什么将云称为“火烧云”?课文中的哪句话点明了题意?2.自由反复朗读这句话,从词入手,请你谈谈你读懂了什么?①从这句话看出火烧云有什么特点?(②“烧”的意思和作用?③这句话中还有哪些词也表现了火烧云的红?3.边朗读边体会这些词的作用。四、导学第一段。1.个别朗读第一节、思考:红红的火烧云的形成需要怎样的条件?你从哪里看出来?引读: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____,……(1)它们的颜色为什么都变了?(2)出示:“紫檀色”注意“檀”的右下字形。(3)为什么黑母鸡变成了“紫檀色”?(4)出示课后题3:读一读,比一比,体会排比句的作用。3.人们对火烧云的出现是什么态度?4.请你带着笑意朗读第一段。五、小结、读文。六、布置作业:熟读课文,默词语。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11个生字,会读7个生字;会照样子写“ABB”形式和用某种事物命名的表示色彩的词。2、体会排比句在课文中的作用。背诵课文第3——6自然段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读通了课文,分了段,并且学习了第一段,今天我们以自学为主,来学习第二段。这篇课文的叙述是以“变”为主线的,描写了火烧云变化的“多”和“快”两个特点。二、自学第二段。(一)出示自学题:1.小组朗读第二段,找到分别描写颜色和形状变化的小节;2.小组讨论,完成课后题1/②,用直线划出有关词语;3.独立完成:把颜色归类,每一类再另外写几种(二)大组交流:1.指名小组朗读描写颜色的小节,填空并归类:颜色变化(多):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变化(快):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2.四个“一会儿”构成了排比句式,齐读,体会作用。师提示:除了表示变化快外,还表示了什么?讨论:一般情况下,“一会儿”表示时间短,为什么在这里能表现出“变化多”呢?3.师生配合朗读。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____,一会儿____,一会儿____,一会儿____,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____。4.指名小组朗读描写形状的小节,填空。出示:形状:变化(多):马狗狮子5.体会马、狗、狮子的变化是一个怎样的过程?6.小组分配朗读,两人读描写形状“清晰”的句子,两人读描写形状“模糊直至不见了”的句子,并圈出描写“清晰”和“模糊”的词语。7.指名小组朗读,交流划到的词。交流一节,集体读一节。10.小结:可见火烧云的变化极多。集体朗读4-6节。11.试着背诵3-6自然段。自背,个别背,集体背。三、学习最后一段。1.个别朗读。2.学习词语:恍恍惚惚文章中哪句话可解释“恍恍惚惚”,齐读。这句话也说明了火烧云变化多。师引读:必须低下头,揉一揉眼睛,沉静一会儿再看。可是——最后一句也说明了火烧云变化快。3.背诵这段。四、总结并朗读全文。五、作业:火烧云是怎么形成的?背诵3-6自然段,完成练习册。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主备人:___________授课教师:__________课题语文园地七教材分析本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最后一篇《语文园地七》,包括“我的发现”和“日积月累”两个部分。学情分析这两大部分内容编排有规律且形式多样,能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学习的兴趣,既体现了新课标“重发现、重合作探究、重积累、重情趣”的理念,又突出了本组“友谊和理解”的主题思想,是单元知识的拓展和延伸。教学目标1.培养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并学会运用。2.培养学生仿写句段的能力。3.学写寻物启事,注意内容和格式。4.观察字的结构,练习书写。5.背诵经典句子重点难点1、培养学生仿写句段的能力。2、学写寻物启事,注意内容和格式。教学方法引导法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师笔记(二次备课)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培养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并学会运用。2.培养学生仿写句段的能力。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1.导入: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说的是人的记性再好,也不如时常拿笔记录你认为有用的东西。所以我们要学会经常从文章中摘录有用的好词佳句并积累下来。积累词语能更好地帮助以后写作文,在脑海中形成一个词语小仓库,写起文章就不愁词句贫乏,还可以扩展知识面。2.生读第一个句子,并说说“窃窃私语”的意思,同桌之间表演一下什么是窃窃私语。小组内点评运用是否恰当,再全班交流。3.拿出积累本,在本单元的语文学习中你积累了什么好词佳句,和同学们一起交流吧。4.你能运用你积累的好词语写个句子吗?5.下边还有两个句子,是根据第一个句子仿写了第二个句子。(1)大家看看第二个句子模仿了第一个句子的哪些方面?(2)出示句子,学生练习仿写句子。二、词句段运用:1.过渡:交流平台中我们联系了句子的仿写,现在我们来看看句段的仿写。出示“语句段运用”要求。2.老师适当点拨。3.小组讨论交流写什么。4.学生动笔练习。5.讨论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