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_第1页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_第2页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_第3页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_第4页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问题情景导入]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1930年投产,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建设项目。它是整套建于美国,再拆运至苏联的,约有80家美国厂商为该厂制造了所有设备,并由美国人及德国人在苏联加以组装,该厂主要生产轮式和履带式拖拉机。有730名美国工程师和专家于不同时期在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工作过。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为了国防需要转产坦克,在卫国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在著名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遭到严重的毁坏。战后重建,既生产拖拉机,又生产坦克。1960年后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改名为伏尔加格勒拖拉机厂。二、[教材内容全解](一)列宁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新经济政策(重点)=1\*GB2⑴背景:三年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四年的世界大战和三年的国内战争使苏俄经济频于崩溃;同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着弊端,产生了很多的负面影响,许多地区发生了农民暴乱。苏维埃政权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⑵内容:农民在向国家交纳了粮食税后,余粮归自己支配;除大型企业仍然由国家管理,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见经营一些中小企业;废除生活必需品的配给制,恢复自由贸易。⑶意义: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表明苏俄从本国国情出发,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的关系扩大生产,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益探索。新经济政策受到了广大工农的热烈欢迎,到1927年国家工农业生产恢复到战前水平,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2、苏联的成立1922年,俄罗斯联邦与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共同组成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到1940年,加入苏联的共有15个加盟共和国。[重难点突破]①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废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其客观的历史原因是什么?简单地说是7年战争的破坏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负面影响使苏俄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致使农业生产不断下降,工业生产也受到影响,农民的不满演化成各地的暴乱。对此,列宁也作了检讨: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②新经济政策是苏俄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益探索,这个“探索”性表现在哪里呢?它放弃了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从俄国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实际出发,在一定的时间内和一定的程度上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充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的关系扩大生产,从而发展农业,恢复国民经济,逐步过度到社会主义。这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是没有的。[例1]下列措施中属于苏俄新经济政策的是A余粮收集制B工业国有化C商品自由贸易D生活必需品配给制[解析]本题实际上是考查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区别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本是十分基础的知识,考查的是学生的记忆能力,但我们还可以通过对前后两个政策的性质的区别进行遴选,这考查的则是学生的理解能力。所谓共产主义的政策,强调的是“公”和“国有”,后来实行的新经济政策则是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资本主义和私有经济,与前者几乎相反。基于这种认识和理解,我们可以不必记忆两者的具体内容,单从选项上就可以甄别出来。同样是掌握知识,可以通过记忆,也可以通过理解。[答案]C[特别提示]通过本题的回答,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来掌握历史知识,记忆和理解都是学习中十分常用的方法,但我们更应该多用理解的方法来学习,这样掌握的知识准确、牢固而且持久。(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工业化建设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实施并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共建成6000多个大型工矿企业,如莫斯科汽车制造厂、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第列聂伯水电站、巴库油田等,建立起飞机、汽车、拖拉机、化工、电力机器制造等部门,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到1940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超过法、英、德,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2、农业集体化为了适应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需要,从1929到1937年,苏联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个体小农经济发社会主义运动(农业集体化运动),即国家组织农民加入集体农庄。国家集中计划管理农庄,统一制定农业的发展计划,实行义务交售制。农庄按生产队组织生产和按劳动日进行分配,农庄的庄员集体用餐。在农业集体化的过程中,出现了强迫农民入庄,农民破坏生产资料和屠杀家畜的,严厉打击、消灭富农等现象,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长时间地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直到1938年,农业才恢复到战前的水平。3、“斯大林”模式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建成“工农社会主义国家”。这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这一体制称为“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在经济上的特点是:国家用指令性计划管理一切经济活动;限制商品货币的关系,否认市场的作用;用剥夺农民、限制居民提高生活水平的做法,实现高积累、多投入、快速度,片面发展重工业。在政治上的特点是:权力高度集中;忽视民主法制建设,各级领导实际上由上级指派,基本不收群众监督;权力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手里。“斯大林”模式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发挥过积极作用。但也具有严重的弊端:第一,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第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产品品种少,质量差;第三,国家从农民手里拿走的太多,严重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经济发展粗放,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斯大林”模式后来对中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造成社会主义运动的曲折。[易忽视点提示]农业集体化的作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实行的农业集体化,在苏联的整个社会主义建设中起来了什么作用?是不是一点作用也没有呢?显然不是。工业化的发展离开了农业是不可能的,农业为工业提供了原料,还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供应粮食,从而为工业的发展、社会的安定提供了保障。[例2]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进行大规模农业集体化化运动的主要原因是A农民过于贫困,农村生产力也很低下B农民强烈要求走农业集体化的道路C农业无法满足工业快速发展的需要D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带来广阔的国际市场[解析]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优先发展工业,尤其是重工业,这是既是苏联的国情决定的,又是当时领导人要把国家建设成为工业化强国的愿望。于是,国家经济计划首先是重点发展重工业。1932年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以后,已经成为一个工业化国家。(工业产值占国民总产值的70%)工业的快速发展为农业的发展提出了要求,否则,会严重影响工业发展的速度。于是,从1929年开始,苏联进行了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答案]C[特别提示]苏联农业集体化也有其客观的原因,农村中存在着阶级的差别和阶级的对立,小农业也不能满足工业化发展的需要。但本题没有涉及这一客观原因。疑难解析疑难解析学生:对“斯大林”模式应该作如何评价?老师:目前,史学界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多有否定,特别是苏联对它的评价,进行了全面的否定。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上台后作的关于斯大林的秘密报告公开后,对斯大林的否定和攻击就更加突出了。我们要对“斯大林”模式作客观公正的评价。学生:是不是“斯大林”模式有值得肯定的地方?老师:是的。“斯大林”模式的形成是在当时国际帝国主义的的包围中,既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又不可能与国外很好地交流合作;加上本国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工人没有经历大工业生产的洗礼,国民文化素质较低形成的。它在一定的历史阶段里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它使苏联在很短的时间内建成了工业化体系,并为强大的国防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是很重要的。后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面对希特勒德国的进攻,没有完备的工业和强大的国防是不可想象的。当然,这一模式也有严重的弊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造成国民经济的比例失调,轻工业和农业落后,社会上的产品少,人民的生活水平没有多大的提高,从长远来看,经济发展的后劲不足。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造成个人崇拜之风盛行,专制主义大行其道。后来,“斯大林”模式不仅严重地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也带来不利的影响。二、[综合延伸探究][综合方法]1.区别几个重要的概念俄国:是我国对俄罗斯国家的简称,又叫沙俄(因为俄国君主称为沙皇,称为沙皇俄国,简作沙俄),从1547年伊凡四世始称沙皇起,到1917年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统治止。经过不但的侵略扩张,到20世纪初,形成地跨欧亚的疆域辽阔的多民族国家,面积2200多平方公里,民族130多个。历史上的俄罗斯国家与今天的俄罗斯(1991年苏联解体后)是有区别的。苏俄:是苏维埃俄国的简称。1917年二月革命后,建立在侵略扩张基础上的俄帝国分崩离析,许多边疆地区的民族纷纷建立起自己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如乌克兰),实际上,这些共和国不属于在彼得格勒取代前俄国中央政权的“临时政府”。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原来俄国这块广袤土地上也建立了许多苏维埃共和国,1918年1月,列宁宣布建立苏维埃俄罗斯联邦,简称苏俄。苏联:1922年俄罗斯联邦与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共同组成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详细见上)2.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背景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内外反动势力对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发动了进攻国家进入和平建设时期,苏维埃政权面临经济崩溃和政治危机目的为了集中一切力量战胜敌人,巩固苏维埃政权为了解决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主要措施实行余粮收集制,工业国有化和统一配给制实行粮食税和自由贸易中小工业私有化特点实行共产主义制一定程度上恢复资本主义作用保证苏维埃政权反击内外敌人的各种力量恢复了国民经济,为社会主义建设奠定基础[课外冲浪]苏联的“二五”建设成就1934年1月召开的联共(布)第十七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1933~1937年)。1935年斯大林提出“干部决定一切!”的口号,苏联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培养训练经济工作干部,充分发挥现有技术力量的作用,提高工程技术人员的水平。大胆提拔富有创造性和实践经验的熟练工人,扩大技术队伍,普遍提高群众文化教育水平。到1937年,全国知识分子干部已达960多万人,其中技术人才达400万以上。在重要工业部门中,专家的相对人数超过德国。高等学校在校人数达54万人,超过英、法、德、日、意在校大学生人数的总和。在“技术决定一切”和“干部决定一切”口号的推动下,1935年8月,在各个部门都掀起了以斯达汉诺夫命名的社会主义竞赛运动──斯达汉诺夫运动。由于开展斯达汉诺夫运动,“二五”计划也以四年零三个月完成。在“二五”计划期间,有4500个大企业投入生产,工业产量比1932年增加120%,比1913年增加了将近5倍。而同一时期,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产量比1913年仅增长%。到1937年,苏联的钢产量达1770万吨,钢材为1300万吨,生铁为1450万吨,煤为亿吨,电力为362亿度。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已取得了彻底胜利,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成了苏联社会的经济基础。1913~1937年苏联工业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所占的地位

1913年1928年1932年①1937年

世界世界世界欧洲世界欧洲工业生产总值553221机器制造业442121拖拉机无42121联合收割机无无2111电力15107432煤664343石油232121生铁565432钢555432水泥687543①与资本主义各国在1929年的生产规模比较[开放课堂]怎样看待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学生甲:从1928年到1937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的成就,表明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无比的优越性。怎样看待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学生甲:从1928年到1937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的成就,表明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无比的优越性。学生乙: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没有什么成就,这些数据不能说明成就,如果说取得了成绩的话,那是建立在对重工业的高投入、对农业的忽视,对农民的剥夺的基础之上的,是不值得骄傲的,更谈不上什么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老师:对苏联社会主义的评价,目前史学界已经有了较一致的看法,那就是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是失败的,就象我国的毛泽东时代一样,那种先学苏联,后又过左的社会主义实际上是被我们全盘否定了。但具体到对1928到1937年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看法见仁见智。勿容质疑,苏联的建设取得了成就,但说它伟大、社会主义具有优越性等就值得商榷。一方面,要正确地看待这些数据,它是特殊国际环境相对的产物。从1929年开始,一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爆发了,给资本主义各国以沉重的打击,这就是30年代的大萧条的开始,而苏联经济没有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另一方面,苏联的建设是以牺牲劳动人民生活水平为代价的。在农庄,农民的生活极其贫困;在城镇,工人的生活水平也很低。并且,社会总的产值上去了,但产品质量差,品种少,一切靠计划分配和调节。因此,1937年苏联工业生产总值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这一成就的背后有很多要我们必须看清的内容,这样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以利于我们更准确、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事件。四、[基础能力训练]1.十月革命胜利后的俄国(后称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始于A1918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1921年新经济政策C1922年苏联成立D1928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2.苏联国家经济恢复到战前(1913年)水平是在A1922年B1924年C1927年D1928年3.最初加入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中不包括A俄罗斯联邦B外高加索联邦C乌克兰D爱沙尼亚4.苏联的加盟共和国最后达A7个B11个C15个B22个5.观察右图,图中镰刀和锤子的象征意义是A工农联盟B各族人民团结C以布尔什维克核心D社会主义苏联的标志6.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于A1921—1927年B1922—1927年C1928—1932年D1924—1929年7.苏联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以后,其工业产值居欧洲A第一位B第二位C第三位第四位8.下列关于苏联农业集体化的有关内容的表述,正确的是A农民加入集体农庄完全是自愿的B集体农庄的庄员在劳动时集体用餐C集体农庄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D对农村中的中农和富农采取保护措施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成为“工农社会主义国家”,当时的历史条件是A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B基本上实现了国家电气化和农业机械化C基本上实现了电气化和农业集体化D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和农业机械化10.“斯大林模式”形成于A1924年列宁逝世B1932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C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D193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五、[思维拓展训练]年苏俄用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从根本上说是由于A农民对余粮收集制的不满B苏俄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C帝国主义对苏俄经济封锁D苏俄的社会性质12.史料应用材料一农民强烈反对征粮队的活动,要求经营自由和贸易自由,但遭到否定和拒绝。1920—1921年,农民的不满与日俱增,反苏维埃暴动频繁发生。材料二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于1921年3月21日颁布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法》法令。规定,每一农民的粮食税取决于它的土地数量、家庭人口、收成和财产状况。……所有农民在缴纳粮食税以后,可以自由处理剩余的粮食,可以拿到市场上自由买卖。材料三农业总产值在1925年至1926年度约为亿战前卢布,而1913年到1914年度为亿战前卢布。1925年谷物生产达到45亿普特,超过了战前的平均收获量,战前最后10年全国的平均收获量约为40亿普特。播种面积已在逐年不断地增加……请回答⑴材料一反映苏维埃俄国什么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什么?⑵材料二反映了苏维埃政府实行的什么政策?它实施的原因是什么?⑶材料三与材料二有什么联系?13.中外比较材料一邓小平曾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后来的模式僵化了。材料二1929年,苏联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1930年1月,联共(布)中央的决议指出:农业集体化的基本形式是享有土地使用权和主要生产资料公有的集体农庄。决议要求在运动中坚持农民自愿参加的原则。但在实际实行的过程中,为了加快实现农业集体化,强迫农民加入集体农庄,一些地方甚至把农民的家禽、家畜完全收归公有,富农成为打击消灭的对象。1933年,联共(布)中央宣布:“把分散的个体小农经济纳入社会主义大农业的轨道的历史任务已经完成”。苏联农业集体化的宣传画材料三1958年,根据毛泽东的倡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此后,全国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大跃进”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不断地大幅度提高生产计划指标。农业方面要求用5年甚至更短的时间,达到原来计划用12年才能达到的粮食生产指标。工业方面要求用7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实现原定的15年钢产量赶上或者超过英国的目标。“大跃进”进入高潮的同时,各地农村大办人民公社,只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全国基本上实现了人民公社化。村社大办公共食堂,提倡吃饭不要钱。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果树等都收归公有,引起了农民的不满。“三面红旗”宣传画请回答:⑴根据材料一说明苏联“后来的模式僵化了”是指什么?⑵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说明苏联在农业集体化和中国在人民公社化过程中有那些相似或相同的地方?⑶对于20余年前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问题,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讲话中,就明确提出要吸取苏联的经验教训,然而,中国没有能够避免严重的失误,这是为什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失误与苏联建设的模式有联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