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说课稿《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_第1页
历史说课稿《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_第2页
历史说课稿《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_第3页
历史说课稿《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_第4页
历史说课稿《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说课稿《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一.教材分析本课的新课标要求是: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的重大历史意义。1.教材的地位本课属于即岳麓版教材第六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中的内容.讲述的是“一国两制”理论的提出及在解决香港、澳门问题上的成功实践和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与初中教材相比,在知识的广度与理论的深度上都有较大拓宽。本课内容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重大历史事件,涉及到许多时政热点;既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其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行径的绝好素材,又是近几年高考历史及综合能力测试的热点。它最大程度上体现了课标所提出的三维培养目标。因此,本课内容在整个专题乃至整个政治史模块教学中都有着很重要的地位。2.教材的教学目标⑴知识与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学会总结归纳“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掌握其含义,理解其在政治文明历程中的重要地位;了解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史实,理解理解其历史意义了解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现状;初步培养运用历史知识分析海峡两岸的现状及解决问题的能力。⑵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并能大胆讲出自己的感受;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地或独立或小组合作整理、分析、归纳材料,并在合作中不断丰富自己的情感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现实中的问题。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感受港澳回归的庄严气氛,唤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强化学生的国家统一意识,并让学生认识邓小平的创造精神和非凡智慧,以激发学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和责任心。3.教材的重点和难点(1)教材重点:“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依据:“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导思想。突破方法:设计层层递进、有梯度并且能够联系现实、学生感兴趣能够解答的一系列问题来讨论突破。(2)教材难点:认识“一国两制”理论和祖国完全统一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意义依据:有利增强中国综合国力,提高中国国际地位。突破方法:采用情境创设法、角色扮演法、史料阅读法等来引导而是领悟历史,感受现实。4.教学理论建构主义理论非常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本课的教学就是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个课堂活动中来,学生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逐渐把教材的知识分化组合成自身的知识体系同时培养了各种技能。本设计的最大特色也正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的主动构建提供学习材料、时间以及空间上的保障。二.学情分析本节知识在初中的历史、政治甚至语文学科中都曾接触过;而且平时的生活中也时有所闻。可以说,这块知识是学生自认为比较熟悉的内容。但可能会受已有知识体系的影响,不愿主动地构建新的知识体系,更不愿用“一国两制”的理论与现实进行联系,从而产生情感的共鸣。因而适当增加课堂容量,拓宽历史视野,活化历史思维以及培养学生学史、用史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三.教学设计1.教法和学法教法:以主线整合资源;以情境体验历史;以探究认识规律;以交流升华情感。采用情景教学法、活动教学法、问题探究法、讨论谈话法等。学法: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积极交流与合作”,体验成功学习的快乐。2.设计思路本课设计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紧扣当今时政热点,使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本课内容涉及学生熟悉并亲身见证的当代重大历史事件及热点问题,因此可以充分地整合丰富的课程资源,以“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为主线,使各种教学资源能在此主题下有机结合,发挥最优化效果。本课设计破重点,化难点。设计层层递进,有梯度并且能够联系现实,学生感兴趣能够解答的问题。适当穿插师生的互动活动,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的求知精神,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爱国主义的情感熏陶。3.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音视频材料收集等。学生:相关材料收集或预习课前发放的学案。4.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放音像资料《七子之歌》,师生齐唱。在此情景下导入新课(设计意图)营造特定的情景与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探究欲望,体验祖国人民对于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与要求。学习新课情境探究一:统一之源港、澳、台问题的由来问题1:你对港、澳、台三地有何了解?港、澳、台问题的由来分别是什么?展示相关图片和文字资料,让学生通过自主回忆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学生讨论并派代表简述,老师投影归纳展示。深入设问2: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指出:港澳是外交问题,而台湾是中国内政问题。(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在教材中并未涉及,散落在以前学习的单元中。但它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教学环节。既是我对前面导言部分的总结与引申,又为下面切入正题——“一国两制”的提出做好铺垫。教师过渡设问3:我们清楚了问题的由来,那么用什么方式解决问题呢?解决这一问题可以有“武力”和“和平”两种途径,它们各有什么利弊呢?如果你作为决策者,你将选择哪种方式解决这一问题?(设计意图)让学生切身体会党的政策的伟大性情境探究二:统一之策:“一国两制”的提出(形成、内涵、意义)(提出问题,指导学生看教材第一目,从中概括所提问题的答案)问题4:“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是怎样形成的?(幻灯片展示)设计关于“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形成过程的表格并展示在大屏幕上,指导学生看教材第一目,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设计意图)“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形成过程是需要学生熟悉的内容,教材上有详细的叙述,教师不必照本宣科,可以由学生自主合作完成,以培养其概括能力及合作精神。问题5:“一国两制”构想的含义是什么?如何认识“一国两制”在中国乃至世界政治文明发展历程中的影响?(第一问学生非常熟悉,第二问不能直接从教材上找到答案,应调动学生的发散思维,指导学生利用课前收集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教师适时点拨,然后鼓励各小组代表畅所欲言,最后教师进行归纳并将答案予以展示。)(设计意图)这一问题是本课的核心问题,它最大程度上体现了课标及政治史专题的要求,能激发学生的合作探究兴趣与创新思维。教学中应重点让学生理解“一国两制”构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中国政治文明发展历程中体现了鲜明的创新性与科学性,也为世界政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问题探究:据历史纵横分析“一国两制”下的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和改革开放后建立的经济特区有什么不同?教师可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得出前者的“特”是特在政治制度,它们与大陆实行不同的社会制度并享有高度自治权。而后者的“特”在经济制度和优惠政策,(设计意图)通过对比深入理解“一国两制”的本质。问题6:解决台湾问题为什么要用“一国两制”的方式?如何评价“一国两制”构想?(幻灯片展示)这些问题,不能直接从教材上找到答案,应努力调动学生的发散思维,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引导学生从台湾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归纳:进行小组探讨,教师指导整理成答案。(设计意图)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现实中的问题及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情境探究三:统一之路——港澳的回归意义港澳回归的历程(幻灯片展示)请看录像《中英会谈》,《香港回归交接仪式》及几幅有关澳门回归的图片。看完录像后,引导学生结合录像及教材内容,图片理清港澳回归过程中的几件大事。问题7:港澳回归的历史意义何在?(这一问题课本也没作太多表述,可结合自已的所见所闻所知和江泽民主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庆典上的讲话》材料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发言讨论如港澳回归,作为一个中国人,请你谈谈你的感想?2007年,作为新一任香港特别行政区长官曾萌权,在香港回归十周年纪念庆典上,一定会有许多话要说,请你简要叙述其发言的内容。)(设计意图)让学生切身体会“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和伟大。讨论:我国政府为什么能成功解决香港、澳门问题?说明了什么?(幻灯片展示)(组织小组讨论,三分钟后各小组推选一位同学起来发言,结合同学们发言情况评价各小组表现,表扬先进,鼓励后进,再用幻灯片展示答案要点)问题情境四:统一之望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讨论:有人认为台湾将永远分裂下去,有人认为台湾很快就可以统一,你对此有何看法?为什么?(学生讨论,发表看法)教师归纳分析两种观点都不对。(设计意图)培养运用历史知识分析海峡两岸的现状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8:新中国成立以来,两岸关系发展的进程如何?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结合四幅时政图片分析,由小组代表总结出两岸关系发展的进程及具体表现:隔绝(1949-1979)---暖风(八九十年代)---寒流(九十年代)---契机(2005年)教师稍作归纳,指出海峡两岸关系的主流是由隔绝走向沟通。问题9:目前影响海峡两岸统一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有哪些?(学生归纳,各抒已见,教师总结。)问题10:面对“台独”分裂活动,我国政府的态度和方针措施怎样?出示胡锦涛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了四点意见:(2005年3月)学生齐读,感受到中国政府维护祖国统一的坚强决心。本课升华:投影显示板书,让一位学生根据板书小结本课知识。反馈练习课外拓展:中国已成功收回了香港和澳门,请结合台湾问题的历史和现实,写一篇小论文,阐述一下你的观点:为成功解决台湾问题,我能做什么?投影出示余光中的诗《乡愁》,并配以朗诵,学生在朗诵声中体会此诗所反映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四.设计反思我在设计本课时,希望通过情境的创设充分再现历史,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破重点、化难点,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从而突破狭小的教室空间,让学生真正做到感知历史,立足现实,展望未来。自主,交流、合作、探究是课程改革中着力倡导的新型学习方式。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小组合作的探究学习存在着很多困难,首先是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如何体现面向全体,给每个学生以机会?再次,历史问题的讨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