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期末复习测试_第1页
中国古代史期末复习测试_第2页
中国古代史期末复习测试_第3页
中国古代史期末复习测试_第4页
中国古代史期末复习测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第6页共6页中国古代史期末复习测试第Ⅰ卷(选择题,共69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3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9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关于西周历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基时期 B.镐京与东都洛邑由周王统辖C.诸侯国是西周地方政权组织形式 D.西周因少数民族的进攻而亡2.《春秋公羊传》载:“初税亩,初者何?始也。税亩而税也。”其实施产生的后果是A.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 B.国家维护土地的自由买卖C.各诸侯国废除井田制 D.加速向封建生产方式转变3、某人画了一幅《孔子编书图》,图中反映了以下内容,没有历史错误的是:A.书桌上摆放着秘色瓷B.墙上挂着一柄铜剑C.墙上用楷书写着:仁者,爱人D.书桌子上铺着白纸4.秦朝统一后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中,革除东周以来政治弊端的是A.建立皇帝制度B.确立三公九卿制C.推行郡县制度D.以法治理国家5.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中汉武帝接受主父偃建议颁布“推恩令”,分割王国部分土地给列侯,这些列侯A.归中央直辖B.归行省管辖C.归王国管辖D.归郡统辖6.汉代实行编户齐民制度的主要目的是A.限制人口流动B.确保赋役征收C.确保兵员需求D.加强地方治安7.下列最能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开发成果的是A.耕作技术进步 B.农田水利兴修较多C.农作物品种增多 D.南北经济趋向平衡8.有一中国显贵,吃着波斯枣,看着中亚舞,以高丽参养生,诵佛经以养性。此人最可能生活在A.西汉B.西晋C.南北朝D.唐朝9.隋文帝的活动不包括:A.开始用分科考试选拔官员B.创立均田制C.部分推行以庸代役D.兴建大兴城10.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下列关于该制的评述正确的是A.分散相权以加强皇权 B.形成严密的封建官僚机构C.有利于减少中央政令的失误D.三省六部一直被后世历朝沿袭11.贞观后期,回纥各部请求开辟一条“参天可汗道”,即从唐朝通往回纥的大道,唐太宗应允,并在沿途设立驿站几十处。“参天可汗道”的历史作用不包括:A.为民族间商旅往来提供了方便B.促进了民族间的融合C.加强了中央对边疆控制,利于边疆开发D.加强了与欧洲、非洲的往来12.在今西安定都的封建政权有:①西周②秦朝③隋朝④唐朝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3.北宋的寇准和李纲的共同点是A.都极力主张铲除地方割据势力B.都主张与北方民族政权议和C.都主张抵御北方民族的军事进攻D.都遭到当朝统治者的迫害14.下列有关辽的南面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中央政府机构中设置的官员B.由汉人和契丹人担任C.统治着契丹族和其他少数民族D.权力不及北面官大15.下列地区在历史上归属于中央政权管辖的先后顺序是①新疆 ②西藏 ③广东 ④黑龙江A.①②③④B.③①④②C.①③②④D.③④①②16.宋元时期民族关系所具有的特征是:①既有战争,也有议和②由多民族政权对峙到走向统一③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④新的少数民族形成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7.今天的广州市在元朝时应属于A.湖广行省B.江西行省C.广东行省D.江浙行省18.明朝时期,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附近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均以棉织为业,景德镇有窑近千座,综合上述现象,指出当时经济突出特点是A.手工业生产力提高 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C.区域性经济分工扩大 D.商品经济高度发展19.祖国医学在世界上独树一帜,下列人物按照他们所处时代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张仲景、扁鹊、孙思邈、李时珍 B.孙思邈、扁鹊、张仲景、李时珍C.扁鹊、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 D.扁鹊、孙思邈、李时珍、张仲景20.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对外关系的新变化不包括A.开始遭到西文殖民侵略B.中外贸易渐趋主导地位C.西文近代科技开始传入D.由对外开放趋向闭关锁国21.明清时期,我国科技落后于世界的原因有:①封建专制制度的空前加强②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③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④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A.①②③④B.①②C.②④D.①②③22.“三藩之乱”主要反映了 A.汉族地主与满洲贵族之间的矛盾 B.汉族与满族之间的矛盾 C.先王之臣与后继之君间的矛盾 D.地方割据势力与中央政府之间的矛盾23.右图是利玛窦(左)和徐光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他来的主要目的是传播天主教②身穿儒服赢得了部分封建士大夫的好感③他向明朝皇帝进献了自鸣钟和介绍了西方的天文、地理、音乐等④他和徐光启合译了《天工开物》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第Ⅱ卷(非选择题,共81分)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4题12分,第25题13分,第26题14分,共计39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4.(12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地方察举与公府征辟,为东汉士人入仕之途。此两制皆起于西汉。两汉的察举制,大体可分为在先的“贤良”与后起的“孝廉”两大项。“贤良”所举大抵为现任之官,“孝廉”为孝子廉吏之称……与察举相辅并行的,尚有征辟制。——引自《国史大纲》材料二汉末丧乱,魏武始基,军事仓卒,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为世族高卑。因此相沿,遂为成法,自魏至晋,莫之能改。……而举世人才,升降盖寡,徒以冯(凭)籍世资,……刘毅云“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者也。——自《宋书·恩幸传》。材料三大唐贡士之法,多循隋制:其常贡之料,有秀才,有明经,有时法,有书,有算。自京师、郡、县,皆在学焉。——引自《通典·选举·历代制下》材料四科举者,……专取四书刊号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盖太祖与刘基所定。其文略仿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请回答:(1)据以上材料指出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选官制度,(2分)并说明选官标准的发展变化。(4分)(2)试从社会发展角度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4分)(3)上述材料对今天的干部选拔有何启示?(2分)25.(13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凡赋役之制……课户每丁租粟二石。其调随乡土所产绫绢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输绫绢者锦三两,输布者麻三斤,……凡丁岁役二旬,无事则收其庸,每日三尺(布加五分之一)。——《大唐六典》材料二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度所取与居者均,使无侥利。居人之税,夏秋两入之,俗有不便者正之。……夏税尽六月,秋税尽十一月。——《新唐书•杨炎传》材料三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留存、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明史•食货志》材料四令各省将丁口之赋摊入地亩,输纳征解,丁随地起……统谓之地丁银。——《清史稿•食货志》请回答:(1)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哪几种赋税制度?(4分)(2)归纳材料一中赋税制度的特点。(2分)(3)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反映的赋税制度有哪些进步性?(2分)(4)比较材料三、四所反映赋税制度的主要异同点。(3分)说明其共同影响。(2分)26.(14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苏州)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百数人,嗷嗷取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飨飧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西台漫记》卷四材料二机户不得逾百张,张纳税当五十金,织造批准造册,给文凭然后敢织。——《江宁府志》材料三(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光绪《大清会典事例》材料四(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李文治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1辑请回答:(1)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苏州经济的新现象。(2分)举例说明这种新现象在思想文化领域中的反映。(4分)(2)材料二揭示了什么社会现象?(2分)依据材料三说明产生的原因。(3分)(3)材料四揭示了什么社会现象?(1分)此现象对经济发展将会产生什么影响?(2分)三、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7题16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4分,共计42分。27.概括儒家和法家在治国方略方面的最主要不同,分析两家思想产生的共同社会根源。(4分)并说明秦汉两朝统治者对这两个治国方略的选择及其理由、影响,(10分)谈谈你得到的启示。(2分)

28.明代思想家李贽在《史纲评要》中评论北宋亡于金时说:“实王安石有以启之……安石变乱祖宗法度,当时司马光已言其为害当见于数十年之后。”根据你对北宋形势及王安石变法的认识,分析评论这一观点。(12分)29.有人说,唐初和清初的统治者对少数民族的基本态度是“降则抚之,叛则讨之”。请以他们对新疆和西藏地区的治理为例加以说明,并分别概括其历史作用。(14分)

中国古代史期末复习测试ADBCDBDDBDDBCCBDBCCBADA24.①两汉察举制;魏晋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明朝八股取士。(4分)变化:察举制以德行为标准,九品中正制以门第为标准,科举制以学识能力为标准,八股取士以呆板空洞的八股文为标准。②原因:(4分)两汉时期,为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统治的需要。魏晋时期,世家大族控制着中央和地方大权,形成了门阀制度。唐朝时期,士族门阀衰落,庶族地主兴起,魏晋以来重门第的九品中正制无法维持。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统治者严厉控制士人思想。③启示:把德放在首位,德才兼备;推荐与考试相结合,杜绝不正之风。(2分)25.(1)唐朝前期的租庸调制;唐朝后期的两税法;明朝的一条鞭法;清朝的摊丁入亩。(4分)(2)特点:按丁征税,交纳实物,输庸代役。(2分)(3)按土地和财产多少征税,比按丁征税合理,放松了对农民的控制;贵族官僚和商人都要纳税,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2分)(4)相同点:都征收银两;简化了税收项目和手续。(2分)不同点:一条鞭法没有废除人头税。(1分)影响:农民对封建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松弛;适应了商品经济的需要,利于农业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2分)26.(1)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初步形成劳动力市场。(2分)影响:产生具有民主色彩的思想,如李贽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反对“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或黄宗羲指出君主专制为“天下之大害”,提倡“法治”,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思想家、主张举一例即可,2分)出现具有反封建思想的小说,如《红楼梦》(或《西游记》,或《儒林外史》等)。(2分)(2)官府严格限制手工工场生产规模,对机户征收重税。(2分)原因:统治者认为工商业不能生产粮食,农业为四民提供了粮食,是本业;在人多地少的情况下,更需要驱民归家,才能民富国安;工商业与农业争劳力。(3分)(3)材料四反映商人购置土地,从事封建地租剥削。(1分)这种现象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地兼并;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或答:严重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2分)。27.(1)主要不同:儒家主张以德治国;法家主张以法治国。(2分)(2)社会根源: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混战,社会动荡,统治阶级需要增强实力、稳定社会;同时社会处于社会大变革时代,社会各阶层纷纷提出自己的思想主张。(2分)(3)秦朝采用法家思想。(1分)因为法家主张适时改革,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国家,适应了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的需要,故被秦始皇采用。(2分)但秦朝法律过于严酷,又实行“焚书坑儒”,成为暴政,以致激起农民起义而很快灭亡。(2分)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或答:尊儒尚法,1分)因为儒家德治思想利于缓和阶级矛盾,同时董仲舒对儒学的发挥,适应了汉武帝实现大一统的需要。(2分)推动了大一统的实现与巩固,使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2分)(4)“德治”、“法治”都是统治阶级统治人民的手段,两者并无本质区别,汉武帝起封建统治者是兼用的,单纯“德治”是不存在的。“德治”与“法治”结合,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有利于促进民主政治建设。(答出其中一点即可,2分)28.如果王安石不变法,北宋的灭亡只会更早。因为王安石变法之前,北宋依“祖宗法度”统治已面临一系列危机:辽和西夏的威胁;“岁币”成为北宋沉重的负担,官僚和军队激增,财政危机;地主官僚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