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高中化学选修四重要知识点总结(菁选2篇)高中化学选修四重要知识点总结1化学反应的速率
1、化学反应是高中化学选修四重要知识点总结(菁选2篇)扩展阅读
高中化学选修四重要知识点总结(菁选2篇)(扩展1)
——高中化学选修3重要知识点总结(菁选2篇)
高中化学选修3重要知识点总结1(一)原子结构
1、能层和能级
(1)能层和能级的划分
①在同一个原子中,离核越近能层能量越低。
②同一个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还可以把它们分成能级s、p、d、f,能量由低到高依次为s、p、d、f。
③任一能层,能级数等于能层序数。
④s、p、d、f……可容纳的电子数依次是1、3、5、7……的两倍。
⑤能层不同能级相同,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相同。
(2)能层、能级、原子轨道之间的关系
每能层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是:2n2(n:能层的序数)。
2、构造原理
(1)构造原理是电子排入轨道的顺序,构造原理揭示了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
(2)构造原理是书写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的依据,也是绘制基态原子轨道表示式的主要依据之一。
(3)不同能层的能级有交错现象,如E(3d)>E(4s)、E(4d)>E(5s)、E(5d)>E(6s)、E(6d)>E(7s)、E(4f)>E(5p)、E(4f)>E(6s)等。原子轨道的能量关系是:ns高中化学选修四重要知识点总结(菁选2篇)(扩展2)
——高中化学选修四重要知识点(菁选2篇)
高中化学选修四重要知识点1混合液的pH值计算方法公式
1、强酸与强酸的混合:(先求[H+]混:将两种酸中的H+离子物质的量相加除以总体积,再求其它)
[H+]混=([H+]1V1+[H+]2V2)/(V1+V2)
2、强碱与强碱的混合:(先求[OH]混:将两种酸中的OH离子物质的量相加除以总体积,再求其它)
[OH]混=([OH]1V1+[OH]2V2)/(V1+V2)
(注意:不能直接计算[H+]混)
3、强酸与强碱的混合:(先据H++OH==H2O计算余下的H+或OH,①H+有余,则用余下的H+数除以溶液总体积求[H+]混;OH有余,则用余下的OH数除以溶液总体积求[OH]混,再求其它)
四、稀释过程溶液pH值的变化规律:
1、强酸溶液:稀释10n倍时,pH稀=pH原+n(但始终不能大于或等于7)
2、弱酸溶液:稀释10n倍时,pH稀〈pH原+n(但始终不能大于或等于7)
3、强碱溶液:稀释10n倍时,pH稀=pH原n(但始终不能小于或等于7)
4、弱碱溶液:稀释10n倍时,pH稀〉pH原n(但始终不能小于或等于7)
5、不论任何溶液,稀释时pH均是向7靠近(即向中性靠近);任何溶液无限稀释后pH均接近7
6、稀释时,弱酸、弱碱和水解的'盐溶液的pH变化得慢,强酸、强碱变化得快。
五、强酸(pH1)强碱(pH2)混和计算规律
1、若等体积混合
pH1+pH2=14,则溶液显中性pH=7
pH1+pH2≥15,则溶液显碱性pH=pH20.3
pH1+pH2≤13,则溶液显酸性pH=pH1+0.3
2、若混合后显中性
pH1+pH2=14,V酸:V碱=1:1
pH1+pH2≠14,V酸:V碱=1:10〔14(pH1+pH2)〕
高中化学选修四重要知识点2(1)N及其化合物的反应方程式
a)氮气与氧气在放电下反应:N2+O2放电2NO
b)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2NO+O2=2NO2
c)二氧化氮与水反应:3NO2+H2O=2HNO3+NO
d)二氧化硫与氧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2SO2+O2催化剂2SO3
e)三氧化硫与水反应:SO3+H2O=H2SO4
(2)氨及其反应方程式
a)氨水受热分解:NH3·H2O△NH3↑+H2O
b)氨气与氯化氢反应:NH3+HCl=NH4Cl
c)氯化铵受热分解:NH4Cl△NH3↑+HCl↑
d)碳酸氢氨受热分解:NH4HCO3△NH3↑+H2O↑+CO2↑
e)硝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NH4NO3+NaOH△NH3↑+NaNO3+H2O
f)氨气的实验室制取:2NH4Cl+Ca(OH)2△CaCl2+2H2O+2NH3↑
g)氯气与氢气反应:Cl2+H2点燃2HCl
h)硫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NH4)2SO4+2NaOH△2NH3↑+Na2SO4+2H2O
(3)S及其化合物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a)SO2+CaO=CaSO3
b)SO2+2NaOH=Na2SO3+H2O
c)SO2+Ca(OH)2=CaSO3↓+H2O
d)SO2+Cl2+2H2O=2HCl+H2SO4
e)SO2+2H2S=3S+2H2O
f)二氧化硫与水反应:SO2+H2O≈H2SO3
g)浓硫酸与铜反应:Cu+2H2SO4(浓)△CuSO4+2H2O+SO2↑
h)浓硫酸与木炭反应:C+2H2SO4(浓)△CO2↑+2SO2↑+2H2O
i)硫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NH4)2SO4+2NaOH△2NH3↑+Na2SO4+2H2O
(4)N及其化合物的反应方程式
a)NO、NO2的回收:NO2+NO+2NaOH=2NaNO2+H2O
b)浓硝酸与铜反应:Cu+4HNO3(浓)=Cu(NO3)2+2H2O+2NO2↑
c)稀硝酸与铜反应:3Cu+8HNO3(稀)△3Cu(NO3)2+4H2O+2NO↑
(5)硅Si的反应方程式冶炼纯硅
a)Si+2F2=SiF4
b)Si+2NaOH+H2O=NaSiO3+2H2↑
c)硅单质的实验室制法:
粗硅的制取:SiO2+2C高温电炉Si+2CO(石英沙)(焦碳)(粗硅)
粗硅转变为纯硅:Si(粗)+2Cl2△SiCl4SiCl4+2H2高温==Si(纯)+4HCl
(6)Cl及其化合物的反应方程式
a)氯气与金属铁反应:2Fe+3Cl2点燃2FeCl3
b)氯气与金属铜反应:Cu+Cl2点燃CuCl2
c)氯气与金属钠反应:2Na+Cl2点燃2NaCl
d)氯气与水反应:Cl2+H2O=HCl+HClO
e)次氯酸光照分解:2HClO光照2HCl+O2↑
f)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
g)氯气与消石灰反应: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h)盐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HCl+AgNO3=AgCl↓+HNO3
i)漂白粉长期置露在空气中:Ca(ClO)2+H2O+CO2=CaCO3↓+2HClO
(7)Na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a)钠在空气中燃烧:4Na+O2=2Na2O
b)钠与氧气反应:2Na+O2△Na2O2过氧化钠
c)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
d)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
e)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
(8)Fe及化合物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a)铁与水蒸气反应:3Fe+4H2O(g)=高温=F3O4+4H2↑
b)铁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Fe+CuSO4=FeSO4+Cu
c)氧化铁与盐酸反应:Fe2O3+6HCl=2FeCl3+3H2O
d)氯化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Cl3+3NaOH=Fe(OH)3↓+3NaCl
e)硫酸亚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SO4+2NaOH=Fe(OH)2↓+Na2SO4
f)氢氧化亚铁被氧化成氢氧化铁:4Fe(OH)2+2H2O+O2=4Fe(OH)3
g)氢氧化铁加热分解:2Fe(OH)3△Fe2O3+3H2O↑
h)三氯化铁溶液与铁粉反应:2FeCl3+Fe=3FeCl2
i)氯化亚铁中通入氯气:2FeCl2+Cl2=2FeCl3
高中化学选修四重要知识点总结(菁选2篇)(扩展3)
——高中化学选修4重要的知识点总结(菁选2篇)
高中化学选修4重要的知识点总结1一、焓变、反应热
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1)符号:△H
(2)单位:kJ/mol
3.产生原因:
化学键断裂——吸热
化学键形成——放热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放热>吸热)△H为“”或△H放热)△H为“+”或△H>0
常见的放热反应:
①所有的燃烧反应
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
④金属与酸的反应
⑤生石灰和水反应
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
常见的吸热反应:
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
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
④铵盐溶解等
二、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
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
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
三、燃烧热
1.概念:25℃,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
①研究条件:101kPa
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mol
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ΔH高中化学选修四重要知识点总结(菁选2篇)(扩展4)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分类总结(菁选2篇)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分类总结11、化学电源
(1)锌锰干电池
负极反应:Zn→Zn2++2e—;
正极反应:2NH4++2e—→2NH3+H2;
(2)铅蓄电池
负极反应:Pb+SO42—PbSO4+2e—
正极反应:PbO2+4H++SO42—+2e—PbSO4+2H2O
放电时总反应:Pb+PbO2+2H2SO4=2PbSO4+2H2O。
充电时总反应:2PbSO4+2H2O=Pb+PbO2+2H2SO4。
(3)氢氧燃料电池
负极反应:2H2+4OH—→4H2O+4e—
正极反应:O2+2H2O+4e—→4OH—
电池总反应:2H2+O2=2H2O
2、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1)金属腐蚀
金属表面与周围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或因电化学作用而遭到破坏的过程称为金属腐蚀。
(2)金属腐蚀的电化学原理
生铁中含有碳,遇有雨水可形成原电池,铁为负极,电极反应为:Fe→Fe2++2e—。水膜中溶解的氧气被还原,正极反应为:O2+2H2O+4e—→4OH—,该腐蚀为“吸氧腐蚀”,总反应为:2Fe+O2+2H2O=2Fe(OH)2,Fe(OH)2又立即被氧化:4Fe(OH)2+2H2O+O2=4Fe(OH)3,Fe(OH)3分解转化为铁锈。若水膜在酸度较高的环境下,正极反应为:2H++2e—→H2↑,该腐蚀称为“析氢腐蚀”。
(3)金属的防护
金属处于干燥的环境下,或在金属表面刷油漆、陶瓷、沥青、塑料及电镀一层耐腐蚀性强的金属防护层,破坏原电池形成的条件。从而达到对金属的防护;也可以利用原电池原理,采用牺牲阳极保护法。也可以利用电解原理,采用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法。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分类总结2(1)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非极性分子:从整个分子看,分子里电荷的分布是对称的。如:①只由非极性键构成的同种元素的双原子分子:H2、Cl2、N2等;②只由极性键构成,空间构型对称的多原子分子:CO2、CS2、BF3、CH4、CCl4等;③极性键非极性键都有的:CH2=CH2、CH≡CH。
极性分子:整个分子电荷分布不对称。如:①不同元素的双原子分子如:HCl,HF等。②折线型分子,如H2O、H2S等。③三角锥形分子如NH3等。
(2)共价键的极性和分子极性的关系:
两者研究对象不同,键的极性研究的是原子,而分子的极性研究的是分子本身;两者研究的方向不同,键的极性研究的是共用电子对的偏离与偏向,而分子的极性研究的是分子中电荷分布是否均匀。非极性分子中,可能含有极性键,也可能含有非极性键,如二氧化碳、甲烷、四氯化碳、三氟化硼等只含有极性键,非金属单质F2、N2、P4、S8等只含有非极性键,C2H6、C2H4、C2H2等既含有极性键又含有非极性键;极性分子中,一定含有极性键,可能含有非极性键,如HCl、H2S、H2O2等。
(3)分子极性的判断方法
①单原子分子:分子中不存在化学键,故没有极性分子或非极性分子之说,如He、Ne等。
②双原子分子:若含极性键,就是极性分子,如HCl、HBr等;若含非极性键,就是非极性分子,如O2、I2等。
③以极性键结合的'多原子分子,主要由分子中各键在空间的排列位置决定分子的极性。若分子中的电荷分布均匀,即排列位置对称,则为非极性分子,如BF3、CH4等。若分子中的电荷分布不均匀,即排列位置不对称,则为极性分子,如NH3、SO2等。
④根据ABn的中心原子A的最外层价电子是否全部参与形成了同样的共价键。(或A是否达最高价)
(4)相似相溶原理
①相似相溶原理:极性分子易溶于极性溶剂,非极性分子易溶于非极性溶剂。
②相似相溶原理的适用范围:“相似相溶”中“相似”指的是分子的极性相似。
③如果存在氢键,则溶剂和溶质之间的氢键作用力越大,溶解性越好。相反,无氢键相互作用的溶质在有氢键的水中的溶解度就比较小。
高中化学选修四重要知识点总结(菁选2篇)(扩展5)
——高中化学选修5重要的知识点(菁选2篇)
高中化学选修5重要的知识点1有机物的溶解性
(1)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卤代烃、硝基化合物、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
(2)易溶于水的有:低级的[一般指N(C)≤4]醇、(醚)、醛、(酮)、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它们都能与水形成氢键)。
(3)具有特殊溶解性的:
①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既能溶解许多无机物,又能溶解许多有机物,所以常用乙醇来溶解植物色素或其中的药用成分,也常用乙醇作为反应的溶剂,使参加反应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均能溶解,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例如,在油脂的皂化反应中,加入乙醇既能溶解NaOH,又能溶解油脂,让它们在均相(同一溶剂的溶液)中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反应限度。
②苯酚: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是9.3g(属可溶),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当温度高于65℃时,能与水混溶,冷却后分层,上层为苯酚的水溶液,下层为水的苯酚溶液,振荡后形成乳浊液。苯酚易溶于碱溶液和纯碱溶液,这是因为生成了易溶性的钠盐。
③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更加难溶,同时饱和碳酸钠溶液还能通过反应吸收挥发出的乙酸,溶解吸收挥发出的乙醇,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④有的淀粉、蛋白质可溶于水形成胶体。蛋白质在浓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溶解度减小,会析出(即盐析,皂化反应中也有此操作)。但在稀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蛋白质的溶解度反而增大。
⑤线型和部分支链型高聚物可溶于某些有机溶剂,而体型则难溶于有机溶剂。
⑥氢氧化铜悬浊液可溶于多羟基化合物的溶液中,如甘油、葡萄糖溶液等,形成绛蓝色溶液。
高中化学选修5重要的知识点2有机物的密度
(1)小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各类烃、一氯代烃、氟代烃、酯(包括油脂)
(2)大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多氯代烃、溴代烃(溴苯等)、碘代烃、硝基苯
3.有机物的状态[常温常压(1个大气压、20℃左右)]
(1)气态:
①烃类:一般N(C)≤4的各类烃注意:新戊烷[C(CH3)4]亦为气态
②衍生物类:
一氯甲烷(CH3Cl,沸点为24.2℃)
氟里昂(CCl2F2,沸点为29.8℃)
氯乙烯(CH2==CHCl,沸点为13.9℃)
甲醛(HCHO,沸点为21℃)
氯乙烷(CH3CH2Cl,沸点为12.3℃)
一溴甲烷(CH3Br,沸点为3.6℃)
四氟乙烯(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房产买卖补充协议书范本
- 房地产公司常年法律服务协议
- 二零二五版挖掘机运输项目质量监管合同3篇
- 消防工程清包合同范本
- 医疗服务协议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商业教育培训机构承包经营合同3篇
- 电影拍摄融资合同
- 2025版灾害应急救援设施建设项目承包管理协议3篇
- 二零二五版建筑行业施工材料租赁及场地使用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高端别墅室内设计施工合同7篇
- 公司差旅费报销单
- 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谱乐谱
- 我国全科医生培训模式
- 2021年上海市杨浦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精校word打印版)
- 八年级上册英语完形填空、阅读理解100题含参考答案
- 八年级物理下册功率课件
- DBJ51-T 188-2022 预拌流态固化土工程应用技术标准
- 《长津湖》电影赏析PPT
- 销售礼仪培训PPT
- 滑雪运动介绍
- 最新滋补类中药的用药保健主题讲座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