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_第1页
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_第2页
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_第3页
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_第4页
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课标解读】1.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1)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2)列举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3)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2.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2)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3)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3.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2)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3)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教学建议】1.体现渗透新的史学范式教学。必修(Ⅱ)第一、二单元最能体现新的史学范式,文明史(农耕文明——工业文明)、现代化理论(工业化)、整体史观(世界市场的形成)2.教学观的转变:从教“教材”——用“教材”教,参考其它版本教材3.整合教材4.问题驱动、史料教学,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知识体系建构】专题一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一、新航路的开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雏形)经济根源: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社会根源:贵重金属、商品的追求1.原因(必要性)宗教因素:传播天主教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控制商路2.条件(可能性)2.条件(可能性)主观条件:葡萄牙、西班牙王室的支持3.主要航路①在葡萄牙王室支持下,1487年,迪亚士首航好望角;1497年,达•伽马首航印度。②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1492年,哥伦布首航美洲;1519年,麦哲伦率船队开始环球航行。4.影响(1)对世界加强了欧洲、亚洲、非洲、美洲等地的联系,人类有分散孤立走向整体世界。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2)对欧洲:①商路和贸易中心发生转移,西欧崛起②促进了原始资本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对美洲:传统社会遭灭顶之灾 (4)对非洲:非洲成为贩卖黑奴的场所,丧失大量的精壮劳力 (5)对亚洲:刺激了亚洲经济的发展二.早期殖民扩张和掠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拓展1.葡、西的早期殖民活动2.荷兰的殖民扩张活动——“海上马车夫”①17世纪上半叶是荷兰海上贸易的黄金时代。②贸易范围:西北欧的海域贸易、对亚洲的远洋贸易和对西方“新大陆”的贸易。③竞争手段:组建大型商业公司。1602年成立荷兰东印度公司,垄断东方的香料贸易3.英国的殖民扩张活动(1)最初的殖民活动(16世纪):政府鼓励的海盗掠夺,(2)商业战争(17—18世纪):对荷、法,18世纪下半叶英国确立了海上霸主地位,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3)组织垄断性的贸易公司,东印度公司(4)黑奴贸易(5)影响:加速了英国资本原始积累;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促进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但对非洲人的摧残和对非洲经济的破坏是不可估量的。三.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期)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1.条件(1)资产阶级统治地位确立,社会稳定;(2)人口(劳动力)和资本流动自由;(3)国内外市场的日益扩大()。(4)专利法的颁布(5)圈地运动(6)丰富的煤铁资源(7)牛顿力学的创立和普及2.进程:首先开始于棉纺织业(标志是“珍妮机”的问世)——冶金、采矿和交通运输的技术革新(火车和汽轮)——蒸汽动力的出现和广泛使用(瓦特蒸汽机)——向欧美大陆的扩展(18世纪末19世纪初)3.影响:(1)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2)工业革命也促使社会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3)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4)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5)推动了人类历史文明的进步:工业革命后,人类历史逐渐由农业文明走进工业文明。(6)工厂制度成为最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7)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四.第二次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1.条件:(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2)科学技术的重大发展2.主要成就(1)电力的广泛使用,(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3)化学工业的的发展(4)炼钢技术的改进,3.特点(1)科学成为技术进步的最重要的推动力(2)在几个发达国家同时进行(3)以重工业为主导4.影响(1)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新变化(2)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大企业时代到来(3)促成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总结归纳:五.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1.条件:①新航路的开辟;②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③工业革命的推动;④国际贸易的发展;⑤资本输出;⑥交通运输的改进和通讯技术的发明2.过程.(1)16、17世纪新航路开辟形成了世界市场的雏形;(2)16—18世纪,西欧国家的早期殖民扩张,扩大了世界市场。(3)19世纪中叶,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初步形成。(4)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3.表现:(1)亚洲国家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非洲被瓜分完毕,拉丁美洲经济上受制于西方列强(2)商品、人员、货币、资本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通(3)出现世界性的经济危机4.认识:①进一步推动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②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加强世界各国社会经济的相互联系,促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③客观上摧毁了亚非拉的传统自然经济,传播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思想,促使新的经济因素发展壮大。④经济侵略限制了当地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了当地的贫穷落后,给当地人民带来沉重灾难。⑤它是建立在列强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宰割、奴役的基础上的,是一种不公正、不公平的现象。专题二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和曲折发展一.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二.洋务企业的兴办1.时间:19世纪60—90年代2.口号:“自强”、“求富”3.实践活动:(1)创办军用工业(2)创办民用工业4.地位和作用:对中国早期现代化起了推动作用①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工业化)的第一步②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技术,培养了近代科技人才,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③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也起了一定抵制作用。④对自然经济的进一步瓦解起了促进作用。三.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和曲折发展(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1)条件:自然经济解体的加快;外国资本主义刺激;洋务运动诱导;(2)时间:19世纪七十年代前后(3)主要企业:方举赞创办上海发昌机器厂、陈启沅创办南海继昌隆缫丝厂、朱其昂经营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二)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甲午战争后)(1)原因:①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②社会上兴起实业救国的热潮;20世纪初兴起收回利权运动。(2)表现:轻工业特别是棉纺织业发展迅速(三)民族资本主义的“黄金时期”1.时间:1912年—1937年2.原因:①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地位和热情,政府倡导国货等政策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②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③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④南京国民政府的一系列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政策3.表现:①纺织业、面粉业、卷烟工业等轻工业发展最快。②重工业和新兴的民族工业——化学工业也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③涌现如张謇、荣宗敬、荣德生等一批著名的实业家④1928—1937年迅速发展(四)民族资本主义的日益萎缩1.时间:抗战期间2.原因:(1)侵华日军的掠夺破坏(2)官僚资本的“经济统制”政策补充探究:四.影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不利因素:①先天不足(缺乏资本、人才、技术、市场和思想观念的准备);②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③后天畸形(轻工业发展较快,重工业基础薄弱,且地区分布的失衡,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④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有利因素: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清末至民国政府鼓励兴办实业;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实业家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五.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历史地位①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②从政治上看,它导致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力量的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提供了社会基础,也导致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③从思想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和动摇着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④从发展趋势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特点使之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专题三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近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一)物质生活的变化衣:鸦片战争后,西式服饰传入中国。中国传统的长袍马褂与西服革履并行不悖,成为近代社会特有的景观。中国出现服饰改良(先民间、后官府),产生中西合璧的产物——中山装和旗袍。(二)社会习俗的变化1.“断发”与不缠足运动——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①“断发”洋务运动期间,中国留学生纷纷“改装去辫”,这是对中国文化传统的一次冲击;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剪辫通令》,从此革除了男子结辫陋习。②不缠足运动:清政府曾多次下令废除妇女缠足的陋俗,但屡禁不止。维新变法期间,维新派倡导女权运动,不缠足运动轰轰烈烈地展开。2.礼仪的革新①交际礼仪的变化——用鞠躬、握手代替跪拜、作揖等礼节,用同志、先生等称呼代替大人、老爷等称呼,显示平等、自由等文明精神。②婚俗礼仪的变化——新文化运动及国民大革命推动了婚姻的变革进程,倡导婚姻自由是新式婚俗的基本内容;但这一习俗的变化主要发生在通商口岸的知识层及官宦人家。③丧葬礼仪的变化——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文明、卫生、简洁的丧葬习俗引起国人注目。(三)原因:①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②政府政策的影响,特别是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一系列改变传统社会风气的政令。③近代工商业发展的影响。④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推动。二、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一)交通事业的发展1.铁路的发展①1881年,清政府修筑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②1909年,詹天佑主持修建了京张铁路,成为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里程碑。③20世纪初,中国人民兴起了收回利权运动的斗争。3.水运与航空的发展:①1872年,洋务派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成立,标志着中国新式水运业的诞生。②1909年冯如制成中国的第一架飞机;但中国航空事业真正起步于1918年。(二)通讯事业的发展1.近代邮政:①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通商口岸设立“领事邮政代办所”,专门处理各国在华邮政业务。②1896年,“大清邮政局”成立,20世纪初,清政府设邮传部,中国近代邮政正式独立发展起来。③1920年中国首次参加万国邮联大会。2.电讯:1877年,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了中国近代第一条电报线,近代电讯业开始发展。(三)近代交通、通讯业发展的作用①新式交通、通讯方式,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手段和出行方式,还在一定程度地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②交通近代化使中国同世界的联系大大增强,使异地传输更为便捷,促进了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也使人们的生活多姿多彩。三、近代大众传媒的发展1.读报与办报刊①19世纪初,中国出现近代中文报刊。②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中国民众开始有了新闻观念。③1872年创刊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④从维新运动时起,报纸成为宣传政治纲领和开展政治斗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