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4孔德的实证主义社会学奥古斯特·孔德(AugustComte,1798~1857)是实证主义社会学的创始人之一,人称“社会学之父”。4.孔德的社会学体系社会静力学ⅰ孔德将社会静力学定义为关于社会的结构、成分及其关系的研究。ⅱ社会的基本结构是家庭ⅲ社会分化与社会秩序社会分化整合、协调和控制问题潜在的社会病态或=1\*GB3①相互依赖=2\*GB3②权威的集中=3\*GB3③普遍的文化社会动力学(1)孔德认为社会动力学研究“进化的法则”,或社会系统随时间推移的变迁模式(2)三个阶段的法则=1\*romani神会学阶段=1\*GB3①文化(道德)系统:a.思想的本质:思想集中于非经验力量、精神和超自然领域的存在物b.精神领袖:神父(神法)=2\*GB3②结构和世俗体系:a.最具支配性的单位:血缘关系b.整合的基础:依靠小群体和宗教的精神用强制的力量来维持宗教的约束力ⅱ形而上学阶段=1\*GB3①文化(道德)系统a.思想的本质:思想集中现象的本质和对超自然的拒绝b.精神领袖:哲学家=2\*GB3②结构和世俗体系a.最具支配性的单位:国家b.整合的基础:利用国家、军队和法律来控制=3\*romaniii实证阶段=1\*GB3①文化(道德)系统:a.思想的本质:思想的发展源于观察并借助于科学方法的指导,拒绝根据纯经验事实的观察而产生的推测b.精神领袖:科学家、实业家、学者=2\*GB3②结构和世俗体系:a.最具支配性的单位:工业b.整合的基础:相互依赖,通过国家和普遍的精神来协调功能(3)三个阶段间的关系每一个阶段为下一个阶段准备了条件进化的过程是积累:新的思想和结构安排在旧的基础上不断增加和建立在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转变过程中,前一阶段的成分和新出现的成分冲突,出现了一段时期的混乱与动荡形而上学阶段是一个过渡的阶段,是神学推测和实证哲学间的桥梁文化思想的本质决定了社会(世俗的)结构的安排类型,限定了社会安排的可能性随着实证阶段的到来,对社会运行机制的真正理解成为可能,控制社会可以依赖静力学和动力学法则来进行5.工业社会的特点及孔德的工业社会()工业社会的特点工业是建筑在科学的劳动组织基础上由于科学组织活动,因而人类得以大量开发资源工业生产要求在工厂和城镇集合工人,导致工人大量存在出现了职工与雇主,无产者与企业主或资本家间的对立出现了生产过剩和贫富分化自由贸易及企业主和商人追逐利益(2)孔德的工业社会学前三个特点是决定性的特点工人与企业主的对立是次要的资本和生产集中是正确的,资产及生产资料的集中与私有制并不矛盾社会精英不可缺少6.孔德的社会学倡导(1)从实证哲学出发,扶持社会学将社会学当做三个阶段的产物将社会学看作“科学的王国”,站在科学等级的顶端(2)从社会现象的复杂性,为社会学的合法性辩护7.对孔德的社会学评价(1)奠定了社会学的基础,启发了后来者(2)主要是对社会学的论证,没有发展出实质性的理论斯宾塞的社会学理论斯宾塞的《社会学研究》“我们需要社会学研究”人们对社会行为的理解很肤浅人们对社会现象间的联系认识很少人们对社会进行科学研究的意识极其缺乏人们对社会现象存在很多偏见存在社会学吗?(1)否认社会学的两个消极信条:将社会现象归结于上帝的安排将社会现象归结于伟人的创造斯宾塞的观点:伟人是社会的产物“他是先前社会的产物”“他的社会必须先创造他,然后他才能改造社会”“没有他的社会从以前继承的物质、精神积累,他是没有力量的;没有同时代的人民、性格、智慧和社会安排,他是没有力量的”(2)对社会科学的积极否定<1>“不可能有社会学”:以弗劳德为代表=1\*GB3①社会科学与自由意志不相容,因为个人意志不可预测=2\*GB3②思想状态之间没有因果关系斯宾塞对弗劳德的反驳:=1\*GB3①“决定普通行为的简单意志非常有规律,不难进行可能性很大的预测。”=2\*GB3②“既然人们的绝大多数活动是由这种有规律的动机所决定的,就一定产生具有相应规律性的社会现象”=3\*GB3③科学不等于精确科学<2>否认社会科学存在的可能性:以金斯利牧师为代表=1\*GB3①每种规律会受其他规律的干扰,没有不变的规律=2\*GB3②社会现象不可预测斯宾塞的反驳=1\*GB3①金斯利对规律的认识是荒谬的=2\*GB3②社会现象可以归纳预测“它描述的现象比其它现象都复杂,比其它现象都难以精确描述”“社会科学的性质”(1)组成单位的特性决定聚集体的特性,个人的特性也决定社会的特性(2)“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是聚集体的成长、发展、结构和功能”(3)社会科学必须确认出社会发展、结构和功能的事实(4)总论:<1>只要被看成是社会组成单位的人拥有共同的特点,那么他们形成的聚集体就会有共同点<2>“如果人类中一定的群体具有相似的特性,那么这些群体形成的各个国家也会具有相似的特性.”社会科学的障碍客观障碍<1>社会现象非分散而又复杂:很难观察,而且认识会因兴趣、偏见及对党派的感情而严重扭曲<2>把突然发生的误认为是突然形成的<3>人生阅历的影响<4>预先下结论<5>追逐私利导致陈诉失实<6>特异性的影响:“观察着与事实的关系使特殊的、异常的、轰动性的事实引人注目,使常见的、令人乏味的事实被忽略,而常见的、令人乏味事实是事实的主要组成部分。’<7>把从观察中得到的结论当观察到的事物<8>被表象迷惑而忽视真正重要的事<9>心理角度上的错觉<10>事实在时空上的分布(2)主观障碍<1>理解上的障碍=1\*GB3①理解上的一个必然性和难点a.必然性“与别人打交道,解释他们的行为时,我们必然是以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来想象他们的”b.难点“我们进行想象时,只能部分正确,常常非常错误”=2\*GB3②具体的原因a.我们无法想象其他民族的感情和动机b.难以获得对他人个性的全部了解c.被假说和激情所蒙蔽d.缺乏复杂的理解能力e.缺乏足够灵活的认知能力=3\*GB3③克服这些障碍的方法a.注意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解释的倾向,尽量用怀疑的眼光看待我们的结论b.必须防止两个常见的而又相反的关于个人的错误观点及由此产生的社会研究错误c.对自己理解力的有限性保持清醒地认识d.避免思想僵化<2>情绪=1\*GB3①烦躁=2\*GB3②崇拜=3\*GB3③敬畏2.斯宾塞的道德哲学:社会静力学和伦理学(1)《社会静力学》的基本观点:只有在不损害别人权利基础上,但个人的需要和欲望被满足时,人类才能获得幸福(2)这是自然规律在社会领域的延伸:一旦这些规律被发现,人们就应该遵循它们,并且停止试图建立违背这些规律的社会形态(3)社会组织的规律同宇宙规律一样被违背,如果违背了,就会在更长的周期里产生(4)斯宾塞融合伦理学、政治经济学和生物学的法则的社会学分析模式托克维尔(Tocquerille1805~1859)法国历史学家、政治和社会学家托克维尔的社会学思想1.托克维尔的问题意识(1)为什么美国的民主社会是自由民主的社会?或者说,如何理解美国的民主社会?(2)为什么法国在朝民主演变、保持自由的政治制度的过程中,经历了那么多的苦难?或者说,如何理解法国大革命?2.托克维尔对民主和自由的理解(1)对民主的理解<1>.民主就是地位平等=1\*romani不是智力上的平等=2\*romanii不是经济上的平等=3\*romaniii不存在世袭差别=4\*romaniv是一种社会平等<2>以绝大多数人的福利作为社会的主要目标(2)对自由的理解<1>自由以社会平等为基础<2>不存在专断,防止绝对的权利3.《美国的民主》(1)影响美国民主的三个要素<1>美国社会之偶然和特殊的地理位置<2>法律<3>习惯与风俗偶然和特殊的地位<1>移民社会<2>没有邻国的威胁<3>没有贵族传统法律<1>联邦制的优点<2>三权分立<3>多党制习惯和风格<1>清教徒传统<2>自由结社<3>自愿组织<4>新闻自由(4)三者的关系<1>地理和历史地位不如法律重要<2>法律不如习惯、风俗和宗教重要(5)美国的民主制度是自由民主制的原因<1>偶然的原因:地理原因<2>重要的原因:完备的法律<3>根本原因:习惯、风俗与信仰<4>宗教严谨与政治自由的完美结合4.《旧制度与大革命》(1)托克维尔的任务<1>从社会历史的角度清理人们对旧制度与法国大革命的误解=1\*romani大革命的成就没有想象的大=2\*romanii并没有和旧制度彻底决裂=3\*romaniii导致大革命的原因不是一般人们所说和所想的=4\*romaniv对自由与专制的误解(2)说明人们误解大革命的缘由缺乏对社会的具体分析从革命风暴的表面现象理解和解释大革命简单地看待“新”与“旧”的关系5.值得讨论的问题(1)如何培养良好的问题意识?=1\*romani自然禀赋的原因=2\*romanii良好的教养=3\*romaniii独立思考的习惯=4\*romaniv渊博的知识(2)如何理解风俗、习惯和宗教在社会政治中的作用=1\*romani马克思的看法=2\*romanii托克维尔的看法(3)如何看待“左”和“右”,或“激进”与“保守”?=1\*romani“左”的特点?=2\*romanii“右”的特点?=3\*romaniii“左”和“右”的区分是够是绝对的?早期的理论家和科学理论的展望1.本章讨论的主要问题(1)社会学家之“美好社会”:理想与现实(2)与社会学相关的科学与信仰的关系(3)社会学与意识形态的关系(4)社会学的独立性问题(5)社会学理论的构成问题社会学建立在对经验的信仰上哲学先验实然事实神学超验应然价值2.本章的主旨:在一般意义上了解社会学理论的特点在一般意义上了解社会学的独立性与非独立性第一节作为一种信仰体系的科学社会科学与信仰(1)科学是一种幸运体系:对经验事实及经验理论的信仰(2)科学是理解世界的独特策略:用经验观察到的事实严格评估的理论来解释事物(3)科学信仰不同于宗教信仰讨论:社会学信仰与宗教信仰的关系科学与意识形态(1)意识形态陈诉的是经验世界中应该发生什么(2)社会学从来没有将意识形态从它的理论陈诉中去除掉,因为:很多社会学家想要批判压迫人的社会安排,并认为他们的职责是揭示这些安排并提出更自由的替代方案,比如马克思社会学家处在一定的社会当中,他们有自己的信仰和偏见社会学家在研究事物存在方式时,经常假设这种方式是它们必然的存在方式,很容易落入为意识形态做理论辩护的陷阱受资助者支配,为其服务第二节理论是什么?科学的理论是对世界如何运行的解释科学的社会学理论试图去解释人类行动、互动和组织运行是如何进行的所有理论表述的共同点概念(2)连接概念的陈诉(3)组织理论的形成概念概念表明了世界的特性,社会学概念指明了社会学世界的特性概念是本质陈述概念对共性和普遍性陈诉概念具有抽象性和深刻性概念的历史性陈诉陈诉连接着概念一般陈诉与理论陈诉理论陈诉的抽象性和解释力理论的构成理论的格式是一种在组合概念的同时恰当地安排和组织陈诉的方式理论的类型简单的理论暗含对概念的发展,运用普通的语言陈诉,并松散地描述陈诉之间的关系思想性强于理论性最初的和最高的分析框架型概念和陈述被安排进一种类型学中优点:在观察的定位和进行理论化时分析框架很有用不足:分析框架很少能说明现象间的相互影响,很难形成新的理论简单的因果关系型概念被连接成一个记录了一种现象的变化如何随时间推移引起其他现象变化的形象化模型一个方向,从一种事实到一种结果过于简单,难以解释复杂现象命题系统型类似于几何学原理之间有层级关系第三节社会学理论的兴起时间:1830——1930年特点:追求社会学的科学性出现了一批经典社会学理论家形成了一批经典社会学理论涂尔干的理论涂尔干的生平与著作涂尔干(EmileDurkheim1857~1917)法国著名社会学家涂尔干社会学的主题:(1)社会的分化(2)社会的整合《社会分工论》(1)本文为涂尔干的博士论文(2)主题: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问题(3)社会团结<1>机械团结传统社会的整合模式以强烈的集体意识为基础个人间的差异不大,成员彼此相似社会协调一致,社会分化不大个人自由、选择和自主较低个人行动受集体意识主宰法律是惩罚性的<2>有机团结现代社会的整合模式个人分布在单位中,承担各种专业任务社会分化程度较高个人和单位之间的独立性很大,个人可选择的空间较大个体间的差异较大,个体的自由度较高由交换、法律契约和规范来整合人们间的关系(4)社会反常或病态<1>现代社会中的反常与病态现象=1\*romani焦虑=2\*romanii孤独=3\*romaniii自杀<2>导致反常的原因=1\*romani异常的劳动分工:专业化=2\*romanii不平等与强制性劳动分工:阶级压迫和剥削=3\*romaniii合作的缺乏:利己主义《社会学方法的准则》(1)社会事实<1>社会事实是社会学的特别主题<2>社会事实的概念:由行动、思维情感表达方式构成,外在于个人,并被赋予了强制力,对个人具有控制力的事实<3>社会事实的外部性个人在出生时结构就已经确立,价值、信仰的规范已经存在在人类参与社会时,它们作用于社会参与者(2)观察社会事实的准则<1>消除个人偏见和先入之见<2>清楚定义所研究的现象<3>找到所研究对象的经验标志<4>社会事实必须当做“物”(3)区分常态与病态的准则<1>基本准则:诉诸于科学知识<2>最佳方法:发现特定社会类型或处于特定发展阶段的社会惯例和典型的现象(4)划分社会类型的准则<1>组成部分的“性质”和“数量”<2>各部分的“组合形式”(5)建立社会学证据的准则<1>比较两个或多个给定类型的社会<2>共变法4.《自杀论》(1)《自杀论》中的原则和方法<1>基本原则:社会学不应热衷于形而上学思考,而应研究经验现象<2>基本方法:各种社会现象应当作事物来研究<3>社会学是研究社会,而非个人(2)自杀的概念<1>区别日常用语与学术概念<2>日常的自杀观念和《自杀论》中的自杀概念日常观念:死亡是死者自己的有意识行为,也可以说是某种行动的结果,受害者是采取行动人的本身《自杀论》中的概念:人们把任何由自杀者自己完成并知道会产生这种后果的某种积极或消极的行动直接或间接地引起的死亡叫做自杀(3)导致自杀的非社会因素<1>心理学:心理变态<2>生物学:种族、遗传<3>自然因素<4>效仿(4)社会原因与社会类型<1>利己主义的自杀按个人生活而生活并且只服从自己的自我感觉状态自杀与宗教信仰自杀与婚姻:结婚自杀率比不结婚自杀率低<2>利他主义的自杀=1\*romani利他主义:自我不属于自己,或者和自身以外的其他人融合在一起,或者他的行为的集中点在他自身之外,即在他是其组成部分的一个群体中=2\*romanii强制的利他主义自杀:如,殉葬=3\*romaniii随意的利他主义自杀:如,为道德清白=4\*romaniv强烈的利他主义自杀:如,殉道(为信仰)自杀<3>反常的自杀(失范的自杀)欲望过度能力有限<4>宿命式自杀5.自杀与社会整合<1>人类可能展现出无限的渴望和情感,必须约束和控制<2>对情感和渴望的总体约束导致生活完全失去意义<3>人类需要人际间的相互依赖,并要感受到这种依赖将他们与集体目的联系起来<4>过度依赖可能动摇个人的自主性,以至于生活对个人失去意义6.自杀与越轨<1>导致越轨的力量真是维持社会系统统一性的力量<2>理解遵从行为与越轨的两个关键变量=1\*romani对团体依附的程度=2\*romanii价值和规范的约束程度<3>过度和不足都会导致越轨7.《宗教生活基本形式》(1)研究主题:宗教社会学与只是理论<1>为何要研究原始宗教研究原始宗教是为了更好地研究人原始宗教比别的宗教更适合于我们理解人的宗教本性原始宗教较高级宗教更易于理解宗教构成要素<2>宗教对知识观念的影响宗教是社会性的,他影响着知识的形式对时间观念影响对空间观念的影响对经验论与唯物论范畴学说的社会学批判宗教社会学的范畴学说(2)宗教的定义的对超自然力量说的批判对神性概念的批评宗教的两个基本范畴:信仰和仪式宗教信仰的共同特征:圣俗二分宗教仪式不同于巫术宗教与教会不可分离定义“宗教是一种与众不同、又不可冒犯的神圣事物有关的信仰与仪式所组成的统一体,这些信仰和仪式将所有信奉它们的人结合在一个被称为教会的道德共同体之内”(3)社会学研究宗教的目的研究宗教对社会整合的作用借鉴宗教中的要素进行社会整合马克思的社会学理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分析《<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1.宗教批判<1>人创造了宗教,而不是宗教创造了人宗教史人的本质在幻想中的实现宗教是对现实苦难的表现宗教是人民的鸦片<2>人的社会性(1)人不是抽象地蛰居于世界之外的存在物,人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2)从宗教异化到人的自身的异化对宗教的批判变成对法的批判(统治者的意识形态)对神学的批判变成对政治的批判<3>从社会批判到社会革命“你们不使哲学成为现实,就不能够消灭哲学”武器的批判马克思语“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理论掌握群众马克思语“理论已经掌握群众也就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社会革命和人的解放a.无产阶级存在的秘密是现实制度的解体马克思语:“无产阶级宣告迄今为止的世界制度的解体,只不过是揭示自己本身的存在的秘密,因为它就是这个世界制度的实际解体”b.物质武器与精解神武器的结合马克思语:“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思想的闪电一旦彻底击中这块素朴的人民园地,德国人就会解放成为人。”c.解放的头脑是哲学而心脏是无产阶级马克思语:“哲学不消灭无产阶级,就不能成为现实;无产阶级不把哲学变成现实,就不可能消灭自身。”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异化劳动<1>异化的概念(1)异化“劳动所产生的对象,即劳动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可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对立“(2)对象化“劳动的产品是固定在某个对象中的,物质的劳动,这就是劳动的对象化”<2>异化劳动的特点(1)工人受自己产品的统治(2)劳动过程的异化劳动不属于他的本质在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愿的,而是被迫的强制劳动把劳动看做瘟疫马克思语:“只要肉体的强制或其他强制一停止,人们就像逃避瘟疫那样逃避劳动。”(3)劳动异化导致工人生存的异化人的东西成为动物的东西,动物的东西成为人的东西马克思语:“结果是,工人只有在运用自己的动物机能——吃、喝、生殖,至多是居住、修饰等等——的时候,才觉得自己在自由活动,而在运用人的机能时,觉得自己只不过是动物,动物的东西成为人的东西,而人的东西成为动物的东西。”把自主活动、自由活动变低为手段,把人类生活变成维持人的肉体生存的手段人同人相异化马克思语:“当人同自身相对立的时候,他也同他人相对立。”三.《共产党宣言》阶级斗争至今为止,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在直接动力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资产阶级来源:城市市民资产阶级的历史功绩=1\*romani地理大发现=2\*romanii海外殖民,拓展市场=3\*romaniii工业革命=4\*romaniv政治革命3)资产阶级特点用贸易自由取代特许的自由撕去了一切神圣性的面纱,确立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不断地要求生产变革,一维持自身的存在不断拓展市场,是生产和消费世界化4)后果=1\*romani农村屈从于城市=2\*romanii东方屈服于西方无产阶级=1\*romani大工业的产物=2\*romanii苦难深重=3\*romaniii从自在到自为=4\*romaniv形成自己的政党《德意志意识形态》=1\*romani意识与意识形态(价值)=2\*romanii真实的意识与虚假的意识=3\*romaniii意识形态批判四.《资本论》(1)劳动价值理论<1>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区分<2>“商品拜物教”(2)剩余价值<1>劳动与劳动力的区分<2>价值与价格的区分<3>剩余价值(3)资本理论<1>货币与资本的区分<2>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3>资本运动五.资本主义的灭亡<1>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2>资本主义的主要矛盾<3>生产过剩——生产危机六.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的特点1.哲学上的分析(总体性分析)2.经济分析(结构分析)3.社会分析(历史分析)七.值得讨论的问题(1)社会事实与价值判断<1>何谓事实?经验的?解释的?<2>事实的价值前提<3>偏见与回避偏见<4>如何让看待价值中立(2)批判理论还是革命理论<1>马克思的遗产是社会批判?<2>马克思的遗产时社会革命<3>批判的困扰<4>革命的困扰(3)如何看待宗教的本质?<1>人民的鸦片?<2>生存的困惑?<3>世界的救赎?(4)关于异化问题?<1>异化是私有制的结果?<2>异化是社会劳动的结果?<3>异化可以通过社会途径消除?<4>异化不能用社会途径消除(5)历史的终结与马克思的幽灵<1>历史终结问题<2>马克思的幽灵问题马克思韦伯韦伯的问题意识核心问题:现代性的成果与困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理性与意义的矛盾现代性与宗教的关系问题拯救现代性《学术与政治》以学术为业学术生涯的外部环境学术过程中的机遇与灵感理智化的过程:去魅问题生存的意义问题科学不涉及终极关怀问题:意义问题学术与政治价值的多元性教师不应是领袖科学对信仰说能做的贡献以政治为业政治的定义支配政治的类型近代中国职业政治家的出现以政治为业的方式专业官吏的兴起职业政治家的来源以政治为业的含义政治与道德的关系《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宗教关系和社会分层资本主义精神(新教伦理构成)宗教对经济行为的影响路德的“天职”观念世俗禁欲主义的宗教基础禁欲主义与资本主义精神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社会学与社会行动的定义1.社会学:是一门科学,其意图在于对社会行动进行诠释性的理解从而对社会行动的过程及结果予以因果性的解释。2.行动:意指行动个体对其行为赋予主观的意义——不论外显或内隐,不作为或容忍默许。3.社会行动:指行动者的主观意义涉及到他人的行为,而且指向其过程的这种行为。4.方法论基础(1)有两种含义<1>事实存在的意义:指某个行动者在历史既定情况下的主管或诸多事例中行动者平均或相似的意义<2>纯粹型的意义:指以概念建构方式被当做一种或多种行动者的类型来想象其可能的主观意义(2)有意义的行动和不具主观意义赋予的反射性行为<1>有意义的行动:指通过理性确认的行动<2>不具有主关意义的行动:习惯性行为,神秘经验等<3>从事相同的行动,并不是理解的必要先决条件(有意识的,无意识的)(3)“确证式”理解的两种不同形式<1>理性的:主要适用于其主观意义关联能够以知性清楚理解的行动(逻辑的或数学式的)<2>拟情式的再体验:主要适用于可以完全再体验当事者所经历的情感关联的行动(情绪的或艺术欣赏的)<3>对无法确证之物的理解,比如终极目标和价值<4>理想型;一种以类型建构为目的的科学分析,与之不符的,可作为与目的理性行动概念或纯粹型的偏离(4)理解的两种类型<1>直接观察的理解<2>解释性的理解社会行动的类型目的理性式(工具理性式):是通过对周围环境和他人客观行为的期待所决定的行动,这种期待被当做行动者本人所追求的和经过理性计算的目的的“条件”或“手段”。价值理性式,是通过有意识地坚信某些特定行为的——伦理的、审美的、宗教的或其他任何形式——自身价值无关于能否成功,纯由其信仰所决定的活动情感式,尤其是情绪式:是通过情感和感觉状态所决定的行动。传统式:是通过根深蒂固ideas习惯所决定的行动行动取向的类型1.习俗2.风俗正当的秩序正当秩序的内在保证(1)情感的(2)价值理性的(3)宗教的外在保证常规:其效力是由一种机会而被外在地保证,也就是若在一个既定的群体中偏离了它,则将导致一个相对普遍且实际感受到的不同的反应的机会法律:靠着一群执行人员为了集体承诺对违规的惩罚而可能运用对个人生理或心理的强制 五.正当性的基础1.传统性2.信仰3.成文规定4.需要注意和值得讨论的问题(1)理性化或理智化的问题<1>理性化的特点=1\*romani一切诉诸理性与经验=2\*romanii追求理智上的清晰=3\*romaniii排除或悬置不能理智化的东西=4\*romaniv追求对非理性的理性解释<2>理性化的困扰=1\*romani前提上的困扰(无穷后果)=2\*romanii方法上的困境(二元对立)=3\*romaniii价值上的困境(意义难题)<3>如何评价理性化?=1\*romani人类成熟的标志?=2\*romanii只是进步的原因?=3\*romaniii价值困境的制造者?=4\*romaniv非理性的制造者?=5\*romanv权利或意志的工具?(2)价值多元或“诸神之争”<1>何谓“诸神之争”<2>“诸神之争”的原因<3>信念与责任的冲突(3)理性与传统或宗教关系问题<1>理性的作用<2>传统的地位<3>二者的冲突<4>二者的协调(4)现代性的出路问题<1>无法解决自身的矛盾,是一条绝路?<2>可以自我调整,是一条通途?<3>现代性已经总结,后现代已经开始?<4>现代性已是一桩未竞的事业齐美尔(GeorgSimmel1858~1919)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社会学思想的主题1.分裂的现代性(1)自然与文化的分裂(2)实在与价值(3)主体与客体(4)主观与客观(5)形式与内容2.现代社会中的个体生活(1)分裂的生活(2)间接化的生活(3)理智化的生活(4)两重性的生活3.货币与社会生活(1)货币与现代性<1>传统社会的统合和现代社会的统合<2>货币的社会统合功能=1\*romani货币简化了联系方式=2\*romanii货币扩大了联系范围<3>货币创造了极端强大强劲的联系枢纽4.货币对个体的影响(1)货币带来了平等(2)货币带来了自由(3)货币带了自主(4)货币带来了平均化(5)货币抹杀了个性(6)货币带了了理性化(7)货币导致了价值、失范和危机(8)货币导致掩饰清绪5.货币的特点(1)货币是符合化存在(2)现代社会中,货币是最普通的存在(3)货币是最普通的存在(4)货币代表了社会价值的颠倒:最没有价值的东西变成了最有价值的东西(5)货币代表体现了现代人的生存特症:动荡、肤浅、冷漠、理性、无痕话、非法道德化、时尚6.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矛盾普遍性为我们的精神带来安宁,特殊性带来感动1.模范(1)免除了个人的孤独(2)放弃了创造性和责任(3)时尚是既定模式的模范2.时尚是阶级分化的产物(1)较高阶级引领时尚(2)较低阶级模仿较高阶级(3)遭到普遍模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四年度智能化煤场租赁经营合同3篇
- 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诊断与改进学习手册
- 产褥期母婴的护理主讲人赵国玺
- 二零二五年度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合同范本编制
- 2025年度农家院农产品销售合作租赁合同范本4篇
- 课题申报参考:明清近代文人圈层化及思想倾向、审美感知研究
- 2025年度个人与公司租赁保证金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工器具库存管理及采购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高端住宅内墙涂料个性化定制合同4篇
- 江苏省启东市汇龙中学2013届高三高考考前辅导语文试题(含答案)
- 发电机停电故障应急预案
- 接电的施工方案
- 常用药物作用及副作用课件
- 幼儿阿拉伯数字描红(0-100)打印版
- 社会组织等级评估报告模板
- GB/T 12173-2008矿用一般型电气设备
- 2023年1月浙江高考英语听力试题及答案(含MP3+录音原文)
- 【课件】第三课 蒙娜丽莎 课件高中美术湘美版美术鉴赏
- 新媒体研究方法教学ppt课件(完整版)
- 东芝空调维修故障代码汇总
- 工艺管道仪表流程图(共68页).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