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部分地区高三3月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1页
湖南省部分地区高三3月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2页
湖南省部分地区高三3月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3页
湖南省部分地区高三3月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4页
湖南省部分地区高三3月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阅读湖南省常德市2023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咏草俞紫芝满目芊芊野渡头,不知若个解忘忧?细随绿水侵离馆,远带斜阳过别洲。金谷园①中荒映月,石头城下碧连秋。行人怅望王孙去,买断金钗十二②愁。注:①金谷园:西晋人官僚地主石崇的别墅,园中财产丰积,屋宇宏丽,极尽奢华;后文“王孙”也即石崇。②金钗十二,指美女。15.下列对这首宋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立于野渡头,看到野草繁茂,充满生机,不由得忘却了忧愁。B.颔联描绘芊芊绿草恣意蔓延的情景,由近及远,离馆荒洲,皆有其身影。C.诗中野草,既是渡头亲眼所见,也依于想象之中,虚实结合,意蕴丰富。D.这首诗前六句写草,末两句写人事,含蓄地道出了石崇人亡财空的结局。16.这首诗题目虽为“咏草”。但并不是以草为喻,而是借草抒情。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湖南省邵阳市2023年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豆叶黄赵彦端粉墙丹槛①柳丝中,帘箔②轻明花影重。午醉醒来一面风。绿葱葱,几颗樱桃叶底红。[注]①槛:窗户下或长廊旁的栏杆,一作“柱”。②帘箔:用竹子或芦苇编成的方帘。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选取粉墙、丹槛、垂柳等意象,描绘出轻风拂柳,粉墙丹槛时隐时现的画面,意境清幽恬淡。B.“帘箔轻明花影重”意思是词人处于帘内,透过方帘看到花影重叠,景物朦胧,而不清明可辨。C.第三句点明了时间,词人午睡醒来,被一阵风吹走了醉意,此处用“面”来修饰风,颇具意味。D.这首词笔法清新,不用典故,不加藻饰,明白如话。词句明净自然,却又玲珑精巧,生动有致。16.“绿葱葱,几颗樱桃叶底红”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6分)湖南省岳阳市2023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选自《红楼梦》的诗,完成下面小题。香菱咏月诗其一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其三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注】《红楼梦》第48、49回中,香菱向林黛玉学写诗。香菱共写了三首咏月诗,这三首咏月诗代表了他学诗进步的三个阶段。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一诗中最大的毛病在执着于月的形状、光色而少有景中寓情,言尽意止,了无余味。B.其一诗中颈联出句和对句的意思完全重复,犯了合掌的毛病,内容显得单薄,形式较为板滞。C.其三诗中“娟娟”指月的形象的美好,“魄寒”指月本质的高寒,暗寓作者虽遭压抑而不变的芳洁本性。D.其三诗中作者写自己在圆月之夜的所见所思,表达了渴望实现自身价值,渴望幸福生活的真诚愿望。16.《红楼梦》中评价香菱写的第一首咏月诗“措辞不雅”,称赞第三首诗为“新巧有意趣”。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理解。湖南省张家界市2023届高三下学期3月高考模拟(二模)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三伏暑甚,七月八日立秋,是日风作凉爽,炎酷顿消,老病欣然命酒,成二诗(其二)张耒苦热逢三秋,西风飒然起。金气入草木,伤夷从此始。盛极衰从之,循环固其理。老翁复何事,新凉欣酒美。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题目交代了写诗的缘由,时间、天气、人物、心情,备极详细,颇有趣味。B.前两句交代从酷夏到凉秋的季节转换,"苦"和"飒然"两词体现了作者的心情。C.三、四句写暑气已经逐渐退入了花草树木之中,而令人苦闷的夏天就此过去了。D.最后两句照应题目,写出了诗人闲来趁着秋日的凉爽欣然享受美酒的怡然快乐。16.本诗是换季时诗人的即兴之作,但诗中包含了朴素而富有启发性的道理。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湖南省郴州市2023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下列15~16题。《畬田词》其一(王禹偁)大家齐力斫孱颜,耳听田歌手莫闲。各愿种成千百索,豆萁禾穗满青山。《畬田词》其四(王禹偁)北山种了种南山,相助刀耕岂有偏?愿得人间皆似我,也应四海少荒田。【注】北宋淳化二年(991年),诗人因上疏为遭受诬陷的朝臣徐铉辩冤而触怒宋太宗,被贬为商州(治所在今陕西商县)团练副使。当时商州还很荒僻,其属县丰阳、上津一带多是深山穷谷,车辙不通,农业上仍是刀耕火种。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组诗围绕描写商州丰阳、上津一带畲田耕作的风俗,生动地记录了山区刀耕火种的情景,但又各有侧重。B.第一首描绘了山民们登上高山,伐树斩草,烧灰种地,烟云火影笼罩山头,悠扬田歌回荡山间,组合成一幅热情洋溢的劳动图景。C.第二首以轻快的笔调描述了畬田中协力互耕、依次而进的特点,表现了山民的勤奋和愉快心情。D.诗人站在观赏者的角度作客观描述,用劳动者的口吻唱出他们的心声,使组诗更显得活泼自然,真切感人。16.王禹偁推崇白居易和杜甫,力求在朴素浅近的语言中表达深刻幽远的哲理。请结合两首诗简要分析。(6分)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2023年高考语文适应性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遣怀杜荀鹤驱驰歧路共营营,只为人间利与名。红杏园中终拟醉,白云山下懒归耕。题桥每念相如志,佩印当期季子【注】荣。漫道强亲堪倚赖,到头须是有前程。【注】季子,即战国时的苏秦,季子是他的字。(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奇峰突起,直抒胸臆,深沉喟叹,展现了世人为了人间名利而驰驱奔波、忙碌不止的情景。B.颔联“终拟醉”写出“营营”者对名利目标的渴求,而“懒”字表明他们对“归耕”并不是很热衷。C.颈联用“题桥志”和“季子荣”的典故,反映“营营”者的普遍心态,也反映了作者的封建人生观。D.整首诗语言通俗浅近,手法丰富多样,既有世上一心谋求名利的庸碌之辈和自己的对比,也借古讽今,批评官场的不正之风。(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整首诗歌对青年学子成长成才有何启示?古代诗歌阅读湖南省常德市2023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咏草俞紫芝满目芊芊野渡头,不知若个解忘忧?细随绿水侵离馆,远带斜阳过别洲。金谷园①中荒映月,石头城下碧连秋。行人怅望王孙去,买断金钗十二②愁。注:①金谷园:西晋人官僚地主石崇的别墅,园中财产丰积,屋宇宏丽,极尽奢华;后文“王孙”也即石崇。②金钗十二,指美女。15.下列对这首宋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立于野渡头,看到野草繁茂,充满生机,不由得忘却了忧愁。B.颔联描绘芊芊绿草恣意蔓延的情景,由近及远,离馆荒洲,皆有其身影。C.诗中野草,既是渡头亲眼所见,也依于想象之中,虚实结合,意蕴丰富。D.这首诗前六句写草,末两句写人事,含蓄地道出了石崇人亡财空的结局。16.这首诗题目虽为“咏草”。但并不是以草为喻,而是借草抒情。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答案】15.A16.①前六句写草,石崇的奢富已为陈迹,石头城往日六朝的繁华不再,徒留衰草败叶,以草之枯凋衬托豪富的衰败,表达了诗人人世沧桑的感慨。

②最后两句写人事,豪富们争名逐利,都是昙花一现,最终都逃不过烟消云散,终究不如草还能春风吹又生。【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A.“不由得忘却了忧愁”错误。首联上句描写的是实景:向野渡头望去,满眼都是茸茸碧草。次句以设问接续,不知道哪个懂得忘忧?言下之意是只有这草懂得忘忧,人却无时无刻不在忧愁里。故选A。【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首联从渡头草写到忘忧草。野渡头,是野草蔓生之处,也是诗人立足之地。这渡头,为下文绿水、别洲的叙写立了基、开了源。继野草实景之后,诗人没有纵笔铺叙草的滋生和繁茂,或就此直接发一通议论,而是缘此提出一个问题:不知若个解忘忧?言下之意就是,只有这个草能使人懂得忘忧。颌联从离馆写到别洲草。近看,芊芊绿草随着流水到达离馆;远望,茫茫野草追着夕阳到达他洲。离馆,即别馆,也就是别墅。颔联这两句说草到处蔓延,可到富贵之宅,也达荒远之洲。颈联从金谷园中草写到石头城下草。这两句写的是秋草。衰草凄迷,反衬了荣华已逝。石头城,这六朝建都之地,虎踞龙盘,过去也是金粉膏泽,豪华相继,如今徒剩秋草迎风,败叶委地。这一联由金谷园写到石头城,以今日之败象暗衬往日的盛况,仍然以草为行文线索,广阔的空间和悠久的时间,而且对比的反差极为强烈。这两句以草枯凋托豪富的衰败,同时隐含着草枯还可荣,人败不再盛的意思,意蕴丰足,委婉曲折。可见前六句诗歌写草,石崇的奢富已为陈迹,石头城往日六朝的繁华不再,徒留衰草败叶,以草之枯凋衬托豪富的衰败,表达了诗人人世沧桑的感慨。尾联从送王孙写到金钗愁。诗的前面部分围绕着草来写,至到此始直触人事。诗的结尾点明石崇人亡财空,说明富贵一时,昙花一现,终不如草还能春风吹又生。诗收煞处才回应发端时提出的不知若个解忘忧的问题,争逐于名利之场,到头来只落得烟消云散。最后两句写人事,豪富们争名逐利,都是昙花一现,最终都逃不过烟消云散,终究不如草还能春风吹又生。湖南省邵阳市2023年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豆叶黄赵彦端粉墙丹槛①柳丝中,帘箔②轻明花影重。午醉醒来一面风。绿葱葱,几颗樱桃叶底红。[注]①槛:窗户下或长廊旁的栏杆,一作“柱”。②帘箔:用竹子或芦苇编成的方帘。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选取粉墙、丹槛、垂柳等意象,描绘出轻风拂柳,粉墙丹槛时隐时现的画面,意境清幽恬淡。B.“帘箔轻明花影重”意思是词人处于帘内,透过方帘看到花影重叠,景物朦胧,而不清明可辨。C.第三句点明了时间,词人午睡醒来,被一阵风吹走了醉意,此处用“面”来修饰风,颇具意味。D.这首词笔法清新,不用典故,不加藻饰,明白如话。词句明净自然,却又玲珑精巧,生动有致。16.“绿葱葱,几颗樱桃叶底红”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6分)【分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从诗句中找出关键性信息进行分析,联系前后句子进行分析,把握诗人的内心感受。【解答】(1)B.“意思是词人处于帘内,透过方帘看到花影重叠,景物朦胧,而不清明可辨”错。“帘箔轻明花影重”意思是,因为帘箔轻明才能看清外面花影的重叠,但景物却不朦胧,而是清明可辨的。

故选B。

(2)“绿葱葱,几颗樱桃叶底红”,意思是在绿葱葱的树叶映衬下,可看到红橙橙水灵灵似珍珠玛瑙般莹润的樱桃。

①情感表达方面:满目翠绿与诱人的樱桃红色,红配绿,对比鲜明,分外夺目,体现出词人目之所及处的生动景象。可看出,词人放眼望去,满目葱翠,为绿陶醉,感到生命的可爱美好;又意外发现几颗鲜红的樱桃掩映于绿叶之下,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②手法技巧方面:“葱葱”运用叠词,音韵和谐,念起来朗朗上口,同时又点染出树叶苍翠茂盛,颇具生机。数量词“几颗”,体现出几粒红樱桃对大片绿色的生动点缀,也流露出词人闲适安逸之情。“红”“绿”两色相互映衬,色彩对比鲜明,景物清灵秀俏,极富画面之美。

答案:

(1)B

(2)①词人放眼望去,满目葱翠,为绿陶醉,感到生命的可爱美好;又意外发现几颗鲜红的樱桃掩映于绿叶之下,欣喜之情溢于言表。②叠词“葱葱”,点染出树叶苍翠茂盛,颇具生机。数量词“几颗”流露出词人闲适安逸之情。“红”“绿”相映,色彩鲜明,景物清灵秀俏,极富画面之美。【点评】如何鉴赏诗歌:

一、看类型。

从诗歌内容的角度来看,古典诗歌的考查基本类型有以下几类。①送别类。②怀古类。③思乡怀人类。表达对家乡或亲人思念为主。④战争或边塞类。⑤闲适类。⑥借景抒情类。⑦托物言志类。⑧爱情类。⑨民生类。以上九种类弄,只要学生掌握住基本的阅读水平,在认真阅读原诗二至三遍后,基本可以定住类型。

二、定感情。

意象找到之后,全诗感情自然显现。能够表现诗歌感情色彩的词语有:愉悦、欢快、激愤、沉痛、悲愤、哀伤、悲凉、赞美、仰慕、惜别、依恋、豪迈、闲适、恬淡、迷恋、热爱、忧愁、寂寞、伤感、孤独、烦闷、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三、定主旨。

即确定诗歌所表现的思想内容,这是诗歌创作的核心,同时也是诗歌鉴赏的核心。诗歌的思想内容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忧国忧民、怀古伤今、反对战争、追求和平、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亲、别恨离愁等。

四、找意象(典故)。

诗歌鉴赏的重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正确把握诗歌所描写的意象,即诗歌中所描写的形象(人、物、景、事)。而古代诗歌当中许多的意象都是有它们各自的喻意的。虽然这种意象的喻意在不同的意境当中有可能有不同,但多数情况之下却是有其共通之处的

五、找技巧。

一首诗歌写的好坏,与它所采用的表达技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表达技巧又要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三个方面去分析。湖南省岳阳市2023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选自《红楼梦》的诗,完成下面小题。香菱咏月诗其一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其三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注】《红楼梦》第48、49回中,香菱向林黛玉学写诗。香菱共写了三首咏月诗,这三首咏月诗代表了他学诗进步的三个阶段。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一诗中最大的毛病在执着于月的形状、光色而少有景中寓情,言尽意止,了无余味。B.其一诗中颈联出句和对句的意思完全重复,犯了合掌的毛病,内容显得单薄,形式较为板滞。C.其三诗中“娟娟”指月的形象的美好,“魄寒”指月本质的高寒,暗寓作者虽遭压抑而不变的芳洁本性。D.其三诗中作者写自己在圆月之夜的所见所思,表达了渴望实现自身价值,渴望幸福生活的真诚愿望。16.《红楼梦》中评价香菱写的第一首咏月诗“措辞不雅”,称赞第三首诗为“新巧有意趣”。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理解。【答案】15.D16.句子的含义:香菱写的第一首咏月诗“措辞不雅”,这首诗歌语言比较通俗浅显易懂,不文雅。称赞第三首诗为“新巧有意趣”,“内容、技巧、语言”上“新巧”,情感上“有意趣”。①第一首“措辞不雅”即比较直白、通俗浅显易懂、落入俗套,表现为:A.直白:主题是咏月,起笔即用“月”字,“常思玩”,“不忍观”均过于直露;B.通俗易懂:“翡翠楼”、“珍珠帘”堆金砌玉比较浅俗;C.落入俗套:“悬玉镜”、“挂冰盘”都是套话没有新鲜感。②第三首“新巧有意趣”体现在“内容、技巧、语言”上“新巧”,情感上“有意趣”。具体表现为:A.“新巧”:a.结构上新巧:开头的“怒应难”结尾的“应借问”设意新奇别致,构思独具匠心;b.内容上新巧:除首联外,句句都似非写月,但句句与月有关;C.语言上新巧:颔联用倒装句法。语生奇峭,涵蕴丰富,另外颔联、颈联均化用古代诗句,却不露痕迹。B.“有意趣”:诗的首联起句表面上言浓密的云雾终究难以遮盖纯净皎洁的月光,实则暗示象香菱这样才情横溢的女子总有一天会脱颖而出,从而传达了学诗必能成功的坚定信念。颔联把月亮形象与诗人的身世紧紧的联系起来,咏月而又咏人,两者水乳交融。犹如香菱姣好的容貌中深藏着一颗凄凉又寥落的苦心。颈联又在境界上作深一层的开掘,让这种深沉的哀愁扩散开来,使之具有更有为普遍的意义:这月夜中的愁思,就不仅是属于香菱本人的,也还是属于千千万万个与香菱有着同样的遭遇的伤心人的!诗尾联归结为无可奈何的感喟,借嫦娥的一问,就问得新奇且有意趣。【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D.“圆月”错。其三诗中应该是缺月。“精华欲掩料应难”中的“掩”字意味着所咏之月是缺月,“缘何不使永团圆”呼应开头,也暗示所咏是缺月。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句子的含义:香菱写的第一首咏月诗“措辞不雅”,这首诗歌语言比较通俗浅显易懂,不文雅。称赞第三首诗为“新巧有意趣”,“内容、技巧、语言”上“新巧”,情感上“有意趣”。第一首“措辞不雅”表现为:主题是咏月,起笔即用“月”字,以“皎皎”写月色,“团团”摹月形,均为俗套。“常思玩”,“不忍观”选语太硬,均过于直露;“翡翠楼”、“珍珠帘”之类内容单薄,堆金砌玉比较浅俗;“悬玉镜”、“挂冰盘”都是套话没有新鲜感。结联还是归结为月光的明澈,这样的收尾既得无力且又无韵致。第三首“新巧”:开头的“料应难”、结尾的“应借问”设意新奇别致,构思独具匠心;语言委婉含蓄,除首联直接写月外,其它句句不着“月”字,但句句与月相关。“精华欲掩料应难”,言浓密的云雾终究难以遮盖纯净皎洁的月光。“影娟娟”写月亮修美的外形:“魄自寒”,指月质清寒的特性。“一片砧声千里白”以“一片”与“千里”对举,让“砧声”与“皎月”浑融,既写出了地域之广远,又道出了愁思之绵长;颔联用倒装句法,语生奇峭,涵蕴丰富,另外颔联、颈联均化用古代诗句,却不露痕迹。“有意趣”:立意上,开阔深沉,由“一片砧敲”的初夜写到“半轮鸡唱”的天明,联想到旅人思乡和怨女思夫,诗的颈联又在境界上作深一层的开掘,让这种深沉的哀愁扩散开来,使之具有更有为普遍的意义:同一个凄清的月夜,不知有多少身穿绿蓑的游子漂泊江上,因闻笛声而垂涕:又不知有多少红袖佳人徘徊楼头,倦倚栏杆而出神。因而这月夜中的愁思,就不仅是属于香菱本人的,也还是属于千千万万个与香菱有着同样的遭遇的伤心人的!这乃是一种百古至今游子思妇所共有的绵绵愁恨!诗屋联归结为无可奈何的感唱:“博得嫦娥应借问,何缘不使永团圆?”嫦娥因偷食长生不老药而不得不飞升登上月亮,与她的意中人后羿永远分离,想来她孤独凄凉的心是和世人并没有什么两样。故此处借嫦娥之口向命运之神发出疑问,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嫦娥的一问,就问得新奇且意趣,并且诗的句意既做到曲折又能紧扣诗题,笔法老练而又寓意遥深。内容丰富,意境开阔,情感真诚。湖南省张家界市2023届高三下学期3月高考模拟(二模)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三伏暑甚,七月八日立秋,是日风作凉爽,炎酷顿消,老病欣然命酒,成二诗(其二)张耒苦热逢三秋,西风飒然起。金气入草木,伤夷从此始。盛极衰从之,循环固其理。老翁复何事,新凉欣酒美。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题目交代了写诗的缘由,时间、天气、人物、心情,备极详细,颇有趣味。B.前两句交代从酷夏到凉秋的季节转换,"苦"和"飒然"两词体现了作者的心情。C.三、四句写暑气已经逐渐退入了花草树木之中,而令人苦闷的夏天就此过去了。D.最后两句照应题目,写出了诗人闲来趁着秋日的凉爽欣然享受美酒的怡然快乐。16.本诗是换季时诗人的即兴之作,但诗中包含了朴素而富有启发性的道理。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道理的能力。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解答】(1)C.“写暑气已经逐渐退入了花草树木之中,而令人苦闷的夏天就此过去了”错误。三、四句写秋天进入了花草树木之中,损伤从此就开始了。

故选C。

(2)诗句“苦热逢三秋,西风飒然起。金气入草木,伤夷从此始”的意思是:酷热的夏季遇到秋天,西风突然吹起,吹走了夏季的炎热。秋天进入了花草树木之中,损伤从此就开始了。“盛极衰从之、循环固其理”一句,意为夏天的苦热到了极点秋天就会到来,转向衰落,季节循环变换本来就是自然之理。

这句话不只适用于季节的转换,人生的盛衰也是一样的道理。一个人走向衰败,早在得意的时候就种下了祸根,一个人转向失意,早在生机勃勃的转机时就有了征兆。没有永远的兴盛,也没有永远的衰落。

启发我们盛时当思衰,不骄不躁;衰时不颓丧,寻找转机。真正的智者,懂得居安思危,对于灾祸,防范于未然;在灾祸来临的时候,坚持改变,熬过至暗的时刻,就会迎来新的成功。起起伏伏就是人生,谁都不能保证自己一直在顶峰。因此,在高处的时候,主动走好下坡路;在低谷的时候,积极向上攀登。把握好当下,人生的任何时节,都应乐观面对。

答案:

(1)C

(2)①诗中的“盛极衰从之,循环固其理”一句,意为夏天的苦热到了极点就会转向衰落,季节循环变换本来就是自然之理。

②这句话不只适用于季节的转换,人生的盛衰也是一样的道理。没有永远的兴盛,也没有永远的衰落。

③启发我们盛时当思衰,不骄不躁;衰时不颓丧,寻找转机;把握好当下,人生的任何时节,都应乐观面对。【点评】诗歌单项选择题的解题方法:

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能否合理地推断表述是否准确。湖南省郴州市2023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下列15~16题。《畬田词》其一(王禹偁)大家齐力斫孱颜,耳听田歌手莫闲。各愿种成千百索,豆萁禾穗满青山。《畬田词》其四(王禹偁)北山种了种南山,相助刀耕岂有偏?愿得人间皆似我,也应四海少荒田。【注】北宋淳化二年(991年),诗人因上疏为遭受诬陷的朝臣徐铉辩冤而触怒宋太宗,被贬为商州(治所在今陕西商县)团练副使。当时商州还很荒僻,其属县丰阳、上津一带多是深山穷谷,车辙不通,农业上仍是刀耕火种。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组诗围绕描写商州丰阳、上津一带畲田耕作的风俗,生动地记录了山区刀耕火种的情景,但又各有侧重。B.第一首描绘了山民们登上高山,伐树斩草,烧灰种地,烟云火影笼罩山头,悠扬田歌回荡山间,组合成一幅热情洋溢的劳动图景。C.第二首以轻快的笔调描述了畬田中协力互耕、依次而进的特点,表现了山民的勤奋和愉快心情。D.诗人站在观赏者的角度作客观描述,用劳动者的口吻唱出他们的心声,使组诗更显得活泼自然,真切感人。16.王禹偁推崇白居易和杜甫,力求在朴素浅近的语言中表达深刻幽远的哲理。请结合两首诗简要分析。(6分)【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答题时要全面理解诗歌,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语言风格和思想内涵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全诗,体会诗歌朴素浅近的语言中表达深刻哲理的特点,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解答】(1)D.“诗人站在观赏者的角度作客观描述”理解错误,诗人不是站在观赏者的角度作客观描述,而是把自身的体验和情感化为畲田劳动者的心声,用他们的口吻唱出,使整组诗更显得活泼自然,真切感人。

故选:D。

(2)①朴素浅近的语言:如“齐力”“莫闲”“北山种了”“少荒田”“满青山”等词语,“北山种了种南山”“相助刀耕岂有偏?”“也应四海少荒田”等诗句,用平易通俗的民间口语词,口语句来描绘商州的农村生活,写农人的愿望,歌颂当地农民“更互力田”的良好风尚,语言朴素浅近,富有生活气息。

(2)诗歌表达深刻幽远的哲理,是说要诗歌主题不肤浅。如诗歌虽然写农人处境艰难,但也表现要协力耕种、齐力垦畬,表达出用劳动来实现美好愿望的道理,洋溢着积极乐观的精神,思想内容不浅易。两首诗歌颂劳动,从农人的角度写团结互助,共同劳动生活,不仅表明劳动能创造物质财富,而且还可以使人感受到劳动中的欢乐,自由,团结友爱,可以使人的精神得到升华。这是更深层次的思想内涵。

答案:

(1)D

(2)①朴素浅近的语言:如“齐力”“莫闲”“北山种了”“少荒田”等词语,用平易通俗的民间口语描绘商州的农村生活歌颂当地农民“更互力田”的良好风尚。

(2)深刻幽远的哲理:①处境艰难,但要协力耕种、齐力垦畬,呼唤用劳动来实现美好愿望,洋溢着积极乐观的精神。②团结互助,共同劳动,不仅能创造物质财富,而且可以使人的精神得到升华。

译文:

其一

大家齐心合力上高峻的山岩砍树烧灰,耳听山歌的同时手不停地劳动。

各家都希望种上千百索的庄稼,豆子和稻谷的果实遍布在山中。

其四

耕完北山的田就去耕南山的田,互相帮助共同协作哪会有偏心?

希望种田人都像我们这样合作,这样天下就不会有荒废的田园。

赏析:

《畬田词》共五首组诗,这五首诗歌颂了山民们劳动的快乐和山乡民风的淳朴,语言和情调都酷似山歌。

第一首诗可称作歌头,以呼唤努力劳动、实现美好愿望起兴。第四首诗写山民们自发地互相合作。

第一首描绘了齐力垦畬的情景,表达了山民纯朴的愿望。山民们登上高山,伐树斩草,烧灰种地,互相劝勉,齐力向前,烟云火影笼罩山头,悠扬田歌回荡山间,组合成一幅热情洋溢、气势磅礴的劳动图景,充满自信的语调中洋溢着积极乐观的精神。

第四首抒写了在团结互助、勤奋劳作中产生的自豪感。其中,前二句,以轻快的笔调描述了畬田中协力互耕、依次而进的特点,表现了山民的勤奋和愉快心情,朴素的诗句,道出一个深刻的哲理:团结互助,共同劳动,不仅能创造物质财富,而且可以使人的精神得到升华。

整组诗仿效当地民歌格调写成的,极富民歌情味。朴素浅近的语言,悠扬欢畅的节律以及对风土习俗的生动描绘,交织成一幅诗意盎然的风情画,呈现出浓郁的民俗美。同时,诗人不是站在观赏者的角度作客观描述,而是把自身的体验和情感化为畬田劳动者的心声,用他们的口吻唱出,使整组诗更显得活泼自然,真切感人。【点评】诗歌的语言风格主要有:清新、朴素、雅致、平实、华丽、绚丽、幽默、活泼、诙谐、庄重、简约、简洁、精练、精当、生动、凝练、洗练、含蓄、明快、通俗等。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2023年高考语文适应性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遣怀杜荀鹤驱驰歧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