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系统动物组织胚胎学课件_第1页
循环系统动物组织胚胎学课件_第2页
循环系统动物组织胚胎学课件_第3页
循环系统动物组织胚胎学课件_第4页
循环系统动物组织胚胎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章:循环系统

(circulatorysystem)内容提要血管壁的一般组织结构毛细血管的分类和结构微循环的组成心脏传导系统的细胞组成大、中、小动脉的结构与功能静脉的结构特点心脏壁的结构循环系统的组成循环系统包括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管系统。心血管系统由心脏、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组成;淋巴管系统是一个辅助的循环管道,由毛细淋巴管、淋巴管和淋巴导管组成。淋巴管系统内的淋巴经静脉流入心脏。心脏是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搏出的血液经动脉到毛细血管,在此与周围组织进行物质交换后经静脉汇入心脏。大动脉管壁的结构特点1.内膜的内皮下层较厚,内弹性膜与中膜的弹性膜相连,故内弹性膜不明显。2.中膜主要由40~70层弹性膜组成,故又称弹性动脉,弹性膜之间有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及环行平滑肌。3.外膜较薄,由结缔组织组成,没有明显的外弹性膜。大动脉内膜中膜外膜中动脉管壁的结构特点1.内膜的内皮下层薄,内弹性膜明显。2.中膜主要由10~40层环行平滑肌组成,故又称肌性动脉。3.外膜厚度与中膜相近,中膜和外膜的分界处有明显的外弹性膜。中动脉及大动脉中等动脉小动脉和微动脉管壁的结构特点

小动脉有明显的内弹性膜,中膜有数层环行平滑肌,一般没有外弹性膜。管径在300μm以下的动脉称微动脉,有1~2层环行平滑肌,外膜薄。动脉管壁结构与功能关系将心脏间断射血变为持续血流。调节分配到身体各部和各器官的血流量。能显著地调节器官和组织的血流量;维持血压。大动脉:中动脉:小动脉:微动脉:毛细血管(capillary)直径:6-8μm管壁由一层内皮细胞、基膜和周细胞组成,外有少许结缔组织。细的毛细血管横切面仅由1个内皮细胞围成,较粗的毛细血管可由2~3个内皮细胞围成。电镜下,根据管壁的超微结构特点,毛细血管可分为3型。

内皮周细胞毛细血管光镜结构E为内皮,P为周细胞连续毛细血管有孔毛细血管其结构与连续性毛细血管相似,但其内皮细胞不含核的部分更薄,有许多贯穿细胞全厚的孔。有的内皮细胞的孔有隔膜封闭。此型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较大,主要分布于胃肠粘膜、某些内分泌器官和肾血管球等处。有孔毛细血管窦状毛细血管通常称谓血窦,其管腔较大,形状不规则。主要分布于肝、脾、骨髓和一些内分泌腺中。血窦内皮细胞上有孔,细胞之间有较大的间隙,基膜不连续,因而通透性最大。血窦S为血窦,E为内皮细胞静脉静脉是运送血液回心脏的血管,也由内膜、中膜和外膜三层组成,可分为大、中、小、微和毛细血管后微5级静脉。与同级动脉相比,静脉的管腔大,管壁薄,中膜中的弹性结构和平滑肌都不发达,但外膜较厚,在大中静脉的外膜中还有纵行平滑肌束;下肢和胸腹部的静脉中有静脉瓣。中膜外膜微循环从微动脉到微静脉之间的血循环称微循环(microcirculation),是血液循环的基本功能单位。包括微动脉、毛细血管前微动脉和中间微动脉、真毛细血管、直捷通路、动静脉吻合和微静脉。心内膜内皮内皮下层心内膜下层心肌膜心外膜间皮CT心脏传导系统位于心壁内,由特化的心肌纤维构成。包括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及其分支。其功能是产生和传导冲动,使心脏有节律地收缩与舒张。组成心脏传导系统的特殊心肌纤维有以下3种类型。组成心脏传导系统的心

肌纤维类型起博细胞(P细胞)移行细胞蒲肯野纤维(Purkinjefiber)Purkinje纤维思考题试述动脉壁的一般微细结构并比较大、中、小动脉的结构特点和功能。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