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1页
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2页
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3页
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4页
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永昌县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高二语文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民法典是一部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保障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大法。民法典的精髓和要义就在于“民”字,坚持以民为本、以民为上的立场,饱含爱民、护民、利民、患民的情怀,促进民权保障、民生改善、民业兴旺、民心和顺、民风文明,让人民群众有更多公平感、获得感、幸福感。民法典秉持对人的全生命周期保护理念,确立或完善了胎儿利益保护、未成年人利益保护、老年人利益保护、死者利益保护等规则,形成了从摇篮到坟墓、从抽象人到具体人的全方位保护体系,为人民安居乐业编织了立体化的安全保障网。民法典是一部推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促进社会和谐有序的大法。社会治理的要义在于多元主体的合作共治。民法典不仅为合作共治提供了所需的大量规则,而且通过公平分配合作过程中的权利、义务、风险、责任,给合作过程注入平等相待、尊重权利、信守契约、诚信无欺、公序良俗等精神元素,推动合作产生最优效果。同时,民法典赋予和保障了社会主体广泛的选择自由、契约自由、行为自由,激励社会主体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自己的问题,激活社会自治、自主、自律的能量,实现治理成本最小化、治理效果最大化。民法典是一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障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大法。民法具有鲜明的价值导向、道德取向、文化指向,与道德建设、文化建设息息相关。民法典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继承重家庭、讲仁爱、守诚信、尚公平、促和谐的传统法律精神,展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民法典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入法律文本之中,融入民事法律规范之中,让主旋律更响亮、正能量更强劲。民法典注重运用法治手段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保护善行义举、惩罚丑行恶举,有利于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实现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民法典是一部树立法治大国形象、提升国际法治话语权的大法。法典是人类法律文明的一面镜子。在古代世界,每一种发达的法律文明都有代表其最高成就的法典,如巴比伦的《汉漠拉比法典》、印度的《摩奴法典》、希腊的《德拉古法典》、罗马的《查士丁尼法典》、中国的《永徽律疏》等。当今世界,一个法治大国不能没有反映其显赫成就的法典。中国民法典作为21世纪全球最新的民法典,是对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民法问题的新回应,是对世界既有民法典的价值体系、制度体系的新突破,饱含着对世界民法发展普遍性问题的睿智思考和独到创见。因此,民法典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必将在人类法治文明史上留下华彩篇章。(摘编自人民网《民法典是经世济民、治国安邦之重器》,有删改)材料二:加强民法典的宣传教育要充分认识民法典的重大意义。实施好民法典,是保障人民权益实现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民法典是规范公民人身权和财产权的基本法律,规定了人们“从出生到死亡”的各项制度,保护着人民的合法权利。实施好民法典,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我国秉持“民商合一”的传统,民法典调整着民商事主体的财产关系和交易关系,对促进市场经济繁荣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民事立法相关工作要及时修改民事法律、保证民法典的统一性。我国采取的是先制定单行法、后制定民法典的思路,民法典的出台,使原来制定的物权法、合同法、婚姻法等单行法同时废止。有些规范同民法典规定和原则不一致,要依据“下位法不得与上位法相抵触”的原则,及时修正和废止。要发挥法律解释的作用,及时明确法律规定含义和适用法律依据,利用法律解释来完善民法典体系。值得注意的是,民法典的制定并不是一劳永逸的,时代在变化,社会关系也在不断变化,这就要求民事立法与时俱进,在新的实践基础上不断完善和发展。加强民法典执法司法活动要保障民法典的实施。“徒法不足以自行”,民法典不只是调整民事主体关系的法律,也是行政机关执法的重要尺度,是衡量法治政府建设水平的重要抓手,这就要求行政机关的公权力不得侵犯人民的私权利。有权利就有救济,司法救济是公民权利救济的最后一道防线。各级司法机关必须依照民法典进行民事审判活动,公正司法、提高审判水平和效率。加强民法典普法工作要增强人民群众法治意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要广泛开展民法典普法工作,要通过社区、工作单位、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等多渠道的持续宣传,让大家了解民法典、遵循民法典、运用民法典,形成全民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_____________。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法理论研究和话语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民法典的编撰也体现了近些年来民事法律制度理论研究的成果,比如人格权独立成编、充分体现绿色发展理念等。当然,同日新月异的民法实践相比,民事法律制度理论研究还不完全适应。这就要求理论界加快民事法律制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关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人们新的工作方式、交往方式、生活方式发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民法理论体系。(摘编自人民网,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民法典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进民法典,彰显其正能量。B.民法典的关键在于“民”,民法典坚持以民为本、以民为上的立场,全方位保护人民利益,保障人民安居乐业。C.古代文明社会都有代表其法律文明的最高成就的法典,如罗马的《查士丁尼法典》、希腊的《德拉古法典》等。D.民法典为社会合作共治提供大量的规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合作产生最优的效果,有助于实现社会的和谐。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证加强民法典执法司法活动要保障民法典的实施这一观点。B.材料一的每段论述都是以总分总的方式展开,从四个不同的角度阐释民法典,条理清晰,层次分明。C.作者在论证加强民法典普法工作要增强人民群众法治意识时,引用习总书记的话强调民法典要真正为人民服务。D.两则材料都运用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具有较强的论证力度,思维缜密,语言精确。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们要运用法律解释来完善民法典体系,同时也要与时俱进,在新的实践基础上,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关系的变化而不断完善。B.只要我们开展民法典的普法工作,对其进行多渠道的持续宣传,就能营造全民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C.民法典不只调整民事主体的关系,也约束行政机关执法,指导政府法治建设,要求行政机关的公权力尊重保护人民的私权利。D.民法典激励公民用自己的力量解决自己的问题,调动公民自己的主体意识并积极参与,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治理成本。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在谈论民法典,但论述的角度不同,请简要概括。(5分)5.请在材料二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并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5分)(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采薇鲁迅伯夷和叔齐一路向北,讨着饭,晓行夜宿,终于到了首阳山。这确是一座好山。既不高,又不深,没有大树林,不愁虎狼,也不必防强盗:是理想的隐居之所。两人到山脚下一看,只见新叶嫩碧,土地金黄,野草里开着些红红白白的小花,真是连看看也赏心悦目。他们就满心高兴,用拄杖点着山径,一步一步地挨上去,找到上面突出一片石头,好像岩洞的处所,坐了下来,一面擦着汗,一面喘着气。这时候,太阳已经西沉,倦乌归林,啾啾唧唧地叫着,没有上山时候那么清静了,但他们倒觉得也还新鲜,有趣。在铺好羊皮袍,准备就睡之前,叔齐取出两个大饭团,和伯夷吃了一饱。这是沿路讨来的残饭,因为两人曾经议定,“不食周粟”,只好进了首阳山之后开始实行,所以当晚把它吃完,从明天起,就要坚守主义,绝不通融了。他们一早就被老乌鸦闹醒,后来重又睡去,醒来却已是上午时分。伯夷说腰痛腿酸,简直站不起;叔齐只得独自去走走,看可有可吃的东西。他走了一些时,竟发现这山不高不深,没有虎狼盗贼,固然是其所长,然而因此也有了缺点:下面就是首阳村,所以不但常有砍柴的老人或女人,并且有进来玩耍的孩子,可吃的野果子之类,叔齐一棵也找不出,大约早被他们摘去了。叔齐一下子失了锐气,然而还在想,挣扎地想,仿佛是在爬出一个深潭去。爬着爬着,只向前。终于似乎自己变了孩子,还是孤竹君的世子,坐在保姆的膝上了。这保姆是乡下人,在和他讲故事:黄帝打蚩尤,大禹捉无支祁,还有乡下人荒年吃薇菜。他又记得了自己问过薇菜的样子,而且山上正见过这东西。他忽然觉得有了气力,立刻站起身,跨进草丛,一路寻过去。果然,这东西倒不算少,走不到一里路,就摘了半衣兜。他还是在溪水里洗了一洗,这才拿回来;还是用那烙过松针面的石片,来烤薇莱。叶子变成暗绿,熟了。撮起一株来,放在自己的嘴里,闭着眼睛,只是嚼。“怎么样?”伯夷焦急地问。“鲜的!”两人就笑嘻嘻地来尝烤薇莱;伯夷多吃了两撮,因为他是大哥。他们从此天天采薇菜。先前是叔齐一个人去采,伯夷煮;后来伯夷觉得身体健壮了一些,也出去采了。做法也多起来:薇汤,薇羹,薇酱,清炖薇,原汤焖薇芽,生晒嫩薇……然而近地的薇菜,却渐渐地采完,虽然留着根,一时也很难生长,每天非走远路不可了。搬了几回家,后来还是一样的结果。而且新住处也逐渐地难找了起来,因为既要薇莱多,又要溪水近,这样的便当之处,在首阳山上实在也不可多得的。叔齐怕伯夷年纪太大了,一不小心会中风,便竭力劝他安坐在家里,仍旧单是负责煮,让自己独自去采薇。伯夷逊让了一番之后,倒也应允了,从此就较为安闲自在。然而首阳山上是有人迹的,他没事做,脾气又有些改变,从沉默成了多话,便不免和孩子去搭讪,和樵夫去攀谈。也许是因为一时高兴,或者有人叫他老乞丐的缘故罢,他竟说出了他们俩原是辽西的孤竹君的儿子,他老大,那一个是老三。父亲说要传位给老三的,一到死后,老三却一定向他让。他遵父命,省得麻烦,逃走了。不料老三也逃走了。两人在路上遇见,又不料现在的周王竟“以臣弑君”起来,所以只好不食周粟,逃上首阳山,吃野莱活命……等到叔齐知道,怪他多嘴的时候,已经传播开去,没法挽救了。但也不敢怎么埋怨他;只在心里想:父亲不肯把位传给他,可也不能不说很有些眼力。叔齐的预料也并不错:这结果坏得很,不但村里时常讲到他们的事,也常有特地上山来看他们的人。有的当他们名人,有的当他们怪物,有的当他们古董。甚至于跟着看怎样采,围着看怎样吃,指手画脚,问长问短,令人头昏。而且对付还须谦虚,倘使略不小心,皱一皱眉,就难免有人说是“发脾气”。不过舆论还是好的方面多。后来连小姐太太,也有几个人来看了,回家去都摇头,说是“不好看”,上了一个大当。这时候,伯夷和叔齐也在一天一天地瘦下去了。这并非为了忙于应酬,因为参观者倒在逐渐地减少。所苦的是薇菜也已经逐渐地减少,每天要找一捧,总得费许多力,走许多路。然而祸不单行。有一天,他们俩正在吃烤薇菜,不容易找,所以这午餐已在下午了。忽然走来了一个二十来岁的女人,先前是没有见过的,看她模样,好像是阔人家里的婢女。“您吃饭吗?”她问。叔齐仰起脸来,连忙陪笑,点点头。“这是什么玩意儿呀?”她又问。“薇。”伯夷说。“怎么吃着这样的玩意儿的呀?”“因为我们是不食周粟……”.伯夷刚刚说出口,叔齐赶紧使一个眼色,但那女人好像聪明得很,已经懂得了。她冷笑了一下,于是大义凛然地斩钉截铁地说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你们在吃的薇,难道不是我们圣上的吗!”伯夷和叔齐听得清清楚楚,到了末一句,就好像一个大霹雳,震得他们发昏;待到清醒过来,那丫头已经不见了。薇,自然是不吃,也吃不下去了,而且连看看也害羞,连要去搬开它也抬不起手来,觉得仿佛有好几百斤重。(有删改)【注】伯夷、叔齐,商末孤竹君的两个儿子,殷商遗民。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头描写首阳山的美丽之景,既烘托了伯夷、叔齐二人的愉悦心情,又和下文的悲剧结局形成反差。B.作者介绍伯夷、叔齐对于“微菜”的丰富做法,写出了艰难生活中的一些诗意,赋子采藏生活审美意义。C.父亲不肯把位传给伯夷,“也不能不说很有些眼力”,表现的是叔齐责怪哥哥到处炫耀不接受王位的做法。D.文中运用反复的手法,多次提到“不食周粟”,从正面肯定了伯夷、叔齐身上的高风亮节——坚守道义。7.关于小说中叔齐采薇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叔齐对在首阳山上找不到可吃的野果子感到失望,但为了生存只能继续向前寻找。B.叔齐想起保姆时充满了温馨感,他认识到乡下人的聪明,能在荒年给人指条活路。C.叔齐采薇菜很是兴奋快乐,这与小说结尾忽然不能再采薇了的情感形成鲜明对比。D.伯夷多吃了两撮薇菜的细节,既写出了他的欣喜,也表现了他对叔齐劳动的肯定。8.小说最后一节的描写,表现了伯夷、叔齐什么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4分)9.史书上说,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靠采薇而活,最终饿死。鲁迅将此故事新编为伯夷、叔齐因食周薇羞愧而死。请你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谈谈你的理解。(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黄霸字次公,淮阳阳夏人也。霸少学律令,喜为吏,武帝末以待诏入钱赏官,补侍郎谒者,坐同产有罪劾免。簿书正,以廉称,察补河东均输长,复察廉为河南太守丞。霸为人明察内敏,又习文法,然温良有让,足知,善御众。为丞,处议当于法,合人心,太守甚任之,吏民爱敬焉。自武帝末,用法深。昭帝立,幼,大将军霍光秉政,大臣争权,上官桀等与燕王谋作乱,光既诛之,遂遵武帝法度,以刑罚痛绳群下,由是俗吏尚严酷以为能,而霸独用宽和为名。会宣帝即位,在民间时知百姓苦吏急也,闻霸持法平,召以为廷尉正,数决疑狱,庭中称平。时,上垂意于治,数下恩泽诏书,吏不奉宣。太守霸为选择良吏,分部宣布诏令,令民咸知上意。使邮亭乡官皆畜鸡豚,以赡鳏寡贫穷者。尝欲有所司察择长年廉吏遣行属令周密吏出不敢舍邮亭食于道旁乌攫其肉。民有欲诣府口言事者适见之,霸与语,道此。后日吏还谒霸,氂霸见迎劳之,曰:“甚苦!食于道旁乃为乌所盗肉。”吏大惊,以霸具知其起居,所问豪不敢有所隐。霸力行教化而后诛罚,务在成就全安长吏。霸以外宽内明得吏民心,户口岁增,治为天下第一。又乐陵侯史高以外属旧恩侍中贵重,霸荐高可太尉。天子使尚书召问霸:“太尉官罢久矣,丞相兼之,所以偃武兴文也。如国家不虞,边境有事,左右之臣皆将帅也。夫宣明教化,通达幽隐,使狱无冤刑,邑无盗贼,君之职也。将相之官,朕之任焉。侍中乐陵侯高帷幄近臣,朕之所自亲,君何越职而举之?”尚书令受丞相对,霸免冠谢罪,数日乃决,自是后不敢复有所请。然自汉兴,言治民吏,以霸为首。为丞相五岁,甘露三年薨,谥曰定侯。(节选自《汉书·循吏传》,有改动)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尝欲有所司/察择长年廉吏/遣行/属令周密/吏出/不敢舍邮亭/食于道旁/乌攫其肉B.尝欲有所司察/择长年廉吏/遣行/属令周密/吏出/不敢舍邮亭/食于道旁/乌攫其肉C尝欲有所司/察择长年廉吏/遣行/属令周密/吏出不敢舍/邮亭食/于道旁/乌攫其肉D.尝欲有所司察/择长年廉吏/遣行/属令周密/吏出不敢舍/邮亭食/于道旁/乌攫其肉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察,汉代选拔官吏的制度,为察举制,虽以地方推荐为主,却是一种自上而下的选官制度。B.同产,同母所生,在这里指同胞兄弟,古人还有“手足”“昆季”“伯仲”等代指兄弟。C.邮亭,政府专设的机构,是供古代传递文书的人沿途休息的处所,有时也称驿馆。D.薨,古代称诸侯之死,或用于高等级的嫔妃及其子女,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可以称“薨”。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黄霸熟悉律令,断案公正。他从小学习律度法令,思维敏捷而且通晓法律条文;处事议政合乎法度,得到官吏百姓的敬爱。B.黄霸通达明理,进退有度。黄霸欲推荐史高为太尉,皇帝认为此举不利于“偃武兴文”,因而未同意;黄霸主动认识到错误,不再进奏此事。C.黄霸宣传朝中政策,不遗余力。面对皇帝国家治理的各项诏令,官吏们懒政怠政,黄霸为此选拔优秀官员,分地区宣传,让政策落地。D.黄霸重视教化,长于治民。极力推行教化,然后才施用刑罚,制定并推行相关措施,深得民心,郡中户口增加。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遂遵武帝法度,以刑罚痛绳群下,由是俗吏尚严酷以为能,而霸独用宽和为名。(4分)(2)太尉官罢久矣,丞相兼之,所以偃武兴文也。(4分)14.黄霸举荐乐陵侯史高担任太尉,却被皇帝批评的原因是什么?(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元兵俘至合沙,诗寄仲子陈文龙【注】斗垒孤危势不支,书生守志定难移。自经沟渎非吾事,臣死封疆是此时。须信累囚堪衅鼓,未闻烈士竖降旗。一门百指沦胥尽,唯有丹衷天地知。【注】陈文龙:南宋咸淳年间状元,元兵攻占福州时被俘,绝食而死。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写得慷慨悲壮,从多方面体现出作者临危不惧、忠义爱国的精神品格。B.本诗颔联写了作者愿珍惜生命,但要死得其所,深信这样终会得到朝廷的表彰。C.虽家族多人已相继死难,作者仍对尚存的第二个儿子表达了自己的不屈之志。D.诗中“移”“时”“旗”“知”押韵,朗朗上口,也增添了作品的抒情色彩。16.本诗颈联是怎样凸显作者临难不苟的气节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高适的《燕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战士们在前方杀敌的出生入死与汉将在军帐中的轻歌曼舞作对比,控诉了汉将不懂得体恤士兵,为下文写战败埋下了伏笔。(2)陆游《书愤》在今昔对比中更强烈地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难酬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离骚》中既表现了诗人对祖先的崇拜,又表现了他贵族出身的优越感和责任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连绵的山丘、温暖广阔的田野以及无尽的白昼在此沉眠,它们尽享明媚阳光,不再叹息生命短长。荒凉之野不再寂寞。进入这里,可卸下肩头习俗的包袱。自然的圣洁使宗教相形见绌,自然的真实使英雄___________。在这儿,我们发现任何东西都无法同大自然___________,自然如同神明,审判每一个接近的人。无言的树木开始说服我们放弃那些以庄重为名的琐碎,与之一起生活。走进展开的风景,为崭新的画卷所倾倒,为___________的思绪所吸引,你会无比轻松惬意,以致将思家之情置之于脑海之外,任面前不可抗拒之美清除一切记忆,随自然心满意足地而去。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A.黯然失色相映争辉接踵而至B.黯然失神相映争辉摩肩接踵C.黯然失色相映成趣接踵而至D.黯然失神相映成趣摩肩接踵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你会无比轻松惬意,以致将思家之情置于脑海之外,任面前不可抗拒之美清除一切记忆,随自然心满意足地而去。B.你会无比轻松惬意,以致将思家之情置之于脑海之外,任面前不可抗拒之美清除一切记忆,心满意足地随自然而去。C.你会无比轻松惬意,以致将思家之情置于脑海之外,任面前不可抗拒之美清除一切记忆,心满意足地随自然而去。D.你会无比轻松惬意,以致将思家之情置之于脑海之外,任面前不可抗拒之美清除一切记忆,随自然心满意足地而去。20.文中划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4分)(二)语言文字应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2021年3月12日凌晨1时51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长征七号改遥二运载火箭,这无疑是振奋人心的消息。①经过一年的磨砺,从去年的失败到如今的成功,看到了中华民族追寻星辰大海的坚定与执着。长七改火箭的成功发射,拉开了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2021年发射的大幕,标志着我国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又添新成员,也填补了高轨运载能力的空白。未来,在距离地面36000千米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上,②具备7吨运载能力的长七改、具备5.5吨运载能力的长三甲系列火箭和具备14吨运载能力的长五火箭一起,③优化当前的运载能力,④大大提升了中国航天进出空间的能力。21.文中画横线的语句共有三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修改。(6分)22.请对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80个字。(4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之所以推崇水,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水包含了“利他”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贤人的境界是“自利利他,胸怀天下”。但现在不少人认为,利他与利己是对立的,利他就是牺牲自我,利他思维违背人的本性,因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究竟应该“利己”还是“利他”?这些问题引起了同学们激烈的争论。请你联系社会现实,写一篇议论文,表达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参考答案1.C2.C3.B6.A7.B10.B11.A12.B15.B18.A19.C1.C(3分)【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古代文明社会都有代表其法律文明的最高成就的法典”分析错误,依据材料一第四段“在古代世界,每一种发达的法律文明都有代表其最高成就的法典”可知,曲解文意,程度范围有别。故选C。2.C(3分)【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能力。A.“作者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证加强民法典执法司法活动要保障民法典的实施这一观点”分析错误,依据材料二第三段“加强民法典执法司法活动要保障民法典的实施。‘徒法不足以自行’”可知,“徒法不足以自行”,属于引用论证。B.“材料一的每段论述都是以总分总的方式展开”分析错误,材料一的每段论述都是以总分的方式展开的,每段开头都是一个“总说”,然后具体阐述。D.“两则材料都运用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和对比论证”分析错误,第一则没有运用引用论证,两则都没有运用对比论证。故选C。3.B(3分)【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B.“只要……就能……”说法错误,依据材料二第四段是“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要广泛开展民法典普法工作,要通过社区、工作单位、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等多渠道持续宣传,让大家了解民法典、遵循民法典、运用民法典,形成全民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可知,选项表述过于绝对。故选B。4.(5分)材料一是从不同的角度为民法典定性,强调民法典是什么。材料二是谈论我们需要如何实施好民法典,让民法典更好地发挥作用。【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辨和概括能力。(1)材料一共有四段,每一段的开头句都是所在段的中心观点,具有统领下文的作用,提取每一段的观点句“民法典是一部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保障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大法”“民法典是一部推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促进社会和谐有序的大法”“民法典是一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障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大法”“民法典是一部树立法治大国形象、提升国际法治话语权的大法”即可明确材料一的内涵为:从不同的角度为民法典定性,强调民法典是什么。(2)材料二共有五段,每一段的开头句就是观点句,依次为“加强民法典的宣传教育要充分认识民法典的重大意义。实施好民法典,是保障人民权益实现和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强民事立法相关工作要及时修改民事法律、保证民法典的统一性”“加强民法典执法司法活动要保障民法典的实施”“加强民法典普法工作要增强人民群众法治意识”“加强我国民事法律制度理论研究要构建中国特色民法理论体系”,从五个角度和侧面分别说明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实现民法典的价值,即谈论我们需要如何实施好民法典,让民法典更好地发挥作用。5.(5分)加强我国民事法律制度理论研究要构建中国特色民法理论体系。理由:材料二第五段强调民事法律制度理论研究虽取得一定成果,但还存在不足,不能完全适应实践,需要加强,随后便提出了“构建具有中国特色民法理论体系”【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和结构思路进行情境补写的能力。(1)首先分析材料二的构成,共有五段,每一段的开头都有分论点,各段之间是平行并列关系,每一段呈现总分关系。需要填的句子在结尾段的开头,根据上文的特点确定所填内容为总领下文的句子,然后结合下文信息分析,阐释的是民法典已经取得的成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法理论研究和话语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民法典的编撰也体现了近些年来民事法律制度理论研究的成果,比如人格权独立成编、充分体现绿色发展理念等”,和出现的问题“当然,同日新月异的民法实践相比,民事法律制度理论研究还不完全适应”,进而明确应该怎么做,即如何解决问题“这就要求理论界加快民事法律制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关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人们新的工作方式、交往方式、生活方式发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民法理论体系”。据以上分析确定答案:加强我国民事法律制度理论研究要构建中国特色民法理论体系。(2)理由:材料二第五段强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法理论研究和话语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还存在不足,即民事法律制度理论研究还不完全适应,不能完全适应实践,需要加强,随后便提出了“构建具有中国特色民法理论体系”的要求。这样就完成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6.A(3分)【详解】(B项,主要为了表现他们作为凡人无法回避的生活窘境,谈不上诗意和审美;C项,为了责怪哥哥说话不考虑后果;D项,作者在小说中并不是颂扬他们的骨气,而是用他们的不知变通来讽刺世人,表现作者对传统价值观的理性思考。)(3分)B【详解】(不是“聪明”,而是为生活所迫才吃薇菜。)8.(4分)①对女子言论的震惊;②对自己行为的羞愧。评分建议: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9.(6分)①史书上说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最终饿死,体现了他们忠君爱国、抱节守志的品格,因此被传为圣贤(2分);②鲁迅故事新编为伯夷叔齐因食周薇羞愧而死,批评了他们不懂变通(融通)的思想(2分),同时也讥讽了抱有投降主义思想的一类人(2分)。评分建议: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赋分。B(3分)【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黄霸)曾经想要调查密事,他选择一位老成的廉吏前往访察,前往访察,嘱咐他让其秘密行事。廉吏出发,不敢住宿邮亭,在道旁吃饭,乌鸦攫取了他吃的肉。“择”作谓语,“长年廉吏”作“择”的宾语,故应在“择”前停顿,排除AC;“食”作谓语,“于道旁”作后置定语,修饰“食”,故“食于道旁”之间不能停顿,排除D。故选BA(3分)【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虽以地方推荐为主,却是一种自上而下的选官制度”错。汉朝的选举制度是察举制,常以地方推荐为主,是“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故选A。B(3分)【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筛选信息的能力。B.“黄霸主动认识到错误,不再进奏此事”错。原文是“霸荐高可太尉。天子使尚书召问霸:‘太尉官罢久……君何越职而举之?’”“霸免冠谢罪,自是后不敢复有所请”,可见他是因为受到皇帝斥责而不敢再进奏,而非“主动认识到错误”。故选B。13.(4分)(1)(昭帝)于是遵守武帝时代的法度,用严厉的刑罚约束广大臣民,因此才智平庸的官吏崇尚使用严酷的刑法来显示自己有能力,而唯独黄霸因为宽容温和而著名。(4分)(2)太尉一职撤销很久了,丞相兼任这一职务,用来表明朝廷(已经)停止武备、提倡文治了。【详解】(1)“绳”,约束;“尚”,崇尚;“用”,因为;“名”,著名。(2)“罢”,取消,免除;“兼”,兼任;“偃”,停止;“所以”,用来。14.(3分)①违背了朝廷停止武备、提倡文治的国策,②若国家有意外或战事,臣子均可为将帅,无需专设太尉,③皇帝认为黄霸不应该越职言事。【详解】(1)根据“太尉官罢久矣,丞相兼之,所以偃武兴文也”可知,违背了朝廷停止武备、提倡文治的国策。(2)根据“如国家不虞,边境有事,左右之臣皆将帅也”可知,若国家有意外或战事,臣子均可为将帅,无需专设太尉。(3)根据“夫宣明教化,通达幽隐,使狱无冤刑,邑无盗贼,君之职也。将相之官,朕之任焉。侍中乐陵侯高帷幄近臣,朕之所自亲,君何越职而举之”可知,皇帝认为黄霸不应该越职言事。参考译文:黄霸,字次公,是淮阳郡阳夏县人。黄霸年少时就学习法律条令,向往当官。武帝末年以待诏身份捐钱而获赏为官,补侍郎谒者,因亲兄弟犯罪而被弹劾罢免。黄霸记账公正不欺瞒,以廉洁被称赞,被举荐补任河东郡均输长,后又因廉洁被察举升任河南郡太守丞。黄霸为人明察秋毫、思维敏捷,又熟悉法律条文,却又待人温良谦让,足够体察人,善于团结众人。担任太守丞时,处事议政合乎法度,顺应人心,太守十分信任他,官吏百姓也敬爱他。自汉武帝末年开始,使用法律严格。昭帝即位,年幼,大将军霍光代为辅政,大臣之间争夺权利,上官桀等人与燕王合谋作乱,霍光诛杀他们,于是遵守武帝时代的法度,用严厉的刑罚约束广大臣民,因此才智平庸的官吏崇尚使用严酷的刑法来显示自己有能力,而唯独黄霸因为宽容温和而著名。恰逢宣帝即位,他在民间时便深知百姓苦于官吏用刑的严峻,又听说黄霸持法公平,便召黄霸做了廷尉正,黄霸数次裁决疑难案件,庭中都一致认为判得公平。当时,皇上专心于国家治理,多次颁发恩泽诏书,官吏没有奉命大力进行宣传。太守黄霸为此挑选优秀的官吏,分地区去宣传皇帝的诏令,让百姓都知道皇上的恩意。黄霸曾经想要调查密事,他选择一位老成的廉吏,前往访察,嘱咐他让其秘密行事。廉吏出发,不敢住宿邮亭,在道旁吃饭,乌鸦攫取了他吃的肉。百姓中正好有想要到官府陈报事情的人看到这一情况,黄霸与他交谈,他便告诉了黄霸此事。日后那廉吏回来拜见黄霸,黄霸迎上前慰劳他,说:“太辛苦了!在路上吃饭还被乌鸦抢走了肉。”廉吏大惊,以为黄霸全部知道他外出的起居情况,所以对黄霸问及的情况不敢有丝毫的隐瞒。黄霸大力推行教化,然后才施用刑罚,以求培养长期稳定的官员。黄霸因为外表宽厚内心清明,得到了官吏和百姓的爱戴,户籍人口每年都在增加,治理状况是天下最好的。乐陵侯史高凭借外戚的身份及对汉宣帝的旧时恩义担任侍中,黄霸推荐史高适合于太尉一职。天子派尚书召来黄霸问道:“太尉一职撤销很久了,丞相兼任这一职务,用来表明朝廷已经停止武备、提倡文治了。如果国家出现难料的情形,边境发生战争的事情,天子身边的大臣都是将帅。至于说阐明扬善的教化,延揽隐居的人才,使监狱没有冤屈的刑罚,城乡没有奸邪的盗贼,这些就是您的职责了。而拜将任相之类,就是朕的职责了。侍中乐陵侯作为朕身边的近臣,是朕所亲近的人,您为何越出职分去举荐他呢?”令尚书令也听取黄霸的回答,黄霸摘下冠冕告罪,几天才止,从此以后,黄霸再也不敢向皇帝奏请此事了。然而自从汉朝兴起,讲到治理地方官吏民众的,还是以黄霸为第一。黄霸任丞相五年,甘露三年寿终,谥号定侯。15.B(3分)【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的能力。“深信这样终会得到朝廷的表彰”错。“臣死封疆是此时”的意思是作为臣子,在国家危难之时应该死在边疆,表达了作者为国而死的决心。16.(6分)①这一联的含意是:宁肯被敌人杀掉衅鼓,也不会屈服;②上下句形成了转折关系,有力地表明了作者为国捐躯的决心;③“须信”“未闻”两个词语不仅起到关联的作用,且对仗工稳,音节铿锵,强化了作者凛然殉国的豪情。(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的能力。诗歌鉴赏:首联讲的是战斗形势,小城(斗垒)孤独艰危,难以支撑,自己虽然是一介书生,但守卫城池的志气誓死不移。颔联用典,并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自经沟渎非吾事”化用了《论语·宪问》中的“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表明自己志向宏远,决不做无谓牺牲,而要为国立功;“自经沟渎”又与下句的“臣死封疆”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作者慷慨悲壮、英勇无畏的殉国精神。颈联表达作者宁死不屈的志向,他自知被俘后会被敌人杀害,但从来没有听说过烈士会投降。尾联表明作者的一片赤诚,家人沦于敌手而惨遭不幸,只有耿耿丹心天地可知。(6分)(1)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2)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3)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18.(3分)A19.(3分)C20.(4分)①用“无言”“说服”“生活”等词,赋予树木人的特点,使之生动形象;②通过对树木的拟人化描写,告诉人们不要被庸常琐碎的生活裹挟,要亲近自然,热爱自然。评分建议: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6分)(1)序号①,在“看到了”前加“我们”;(2)序号③,在“运载能力”后加“布局”;(3)序号④,“大大提升了”改为“将大大提升”。【详解】①成分残缺,“看到了……的坚定与执着”缺少主语,应在“看到了”前加“我们”;③搭配不当,“优化”和“能力”搭配不当,应在“运载能力”后加“布局”;④不合逻辑,“大大提升了”指的是已经产生的意义,而根据前文“未来”可知,此处只是预测,并非现实,应将“大大提升了”改为“将大大提升”。22.(4分)2021年3月12日凌晨1时51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长征七号改遥二运载火箭,标志着我国运载火箭又添新成员,填补了中国高轨运载能力的空白。【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能力。压缩新闻材料时需要保留以下关键信息:时间、地点、中心事件、结果及其意义。本题中,时间是“2021年3月12日凌晨1时51分”,地点是“文昌航天发射场”,主体是“我国”,事件是“成功发射长征七号改遥二运载火箭”,意义是“标志着我国运载火箭又添新成员,填补了中国高轨运载能力的空白”。将以上信息筛选整合作答即可,注意不要超过规定字数。23.作文(60分)【审题】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1.审材料。作文核心话题是“利己和利他”。原材料以老子名言引出“利他”精神,然后提及中国传统文化中古贤人“自利利他,胸怀天下”之境界,即融利己于利他之中,完成自他二利。最后是现代不少人的狭隘甚至错误观点:利他和利己是对立的,利他就是牺牲自己,利他思维违背人的本性,因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由此可知,材料可以分为三层:一是老子推崇“利他”精神;二是贤人“自利利他”精神;三是今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利己精神。综合比较可以发现,这是注重学生思辨意识的作文,最佳立意应该是阐明二者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考生可以谈“利他”的意义,可以分析“利己”和“利他”之间的关系,若只“利己”且赞同“人只应利己”是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应视为偏题之作。2.审任务。请你联系社会现实,写一篇议论文,表达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这里既有内容的要求,即“联系社会现实”“表达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也有文体的要求,要求写作议论文,这就要求考生要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