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编辑角度看图书出版过程的共性与个性_第1页
从编辑角度看图书出版过程的共性与个性_第2页
从编辑角度看图书出版过程的共性与个性_第3页
从编辑角度看图书出版过程的共性与个性_第4页
从编辑角度看图书出版过程的共性与个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编辑角度看图书出版过程的共性与个性

摘要:事物之间具有共性与个性,图书出版过程当然也有。有鉴于此,本文从编辑与作者、图书、读者三者关系入手,看看编辑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为了提高图书出版质量,是如何准确把握图书出版过程的共性与个性的。关键词:共性;个性;编辑;作者;读者据《现代汉语词典》给出的解释,共性指“不同事物所共同具有的普遍性质”,个性指“事物的特性,即矛盾的特殊性”。总体来说,每本书的出版,既有其普遍性,又有其特殊性。也就是说,为了提高图书的出版质量,编辑人员在编校过程中,始终离不开图书出版的共性与个性。下面分别从编辑与作者、图书、读者三者关系入手,看看编辑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为了提高图书出版质量,是如何准确把握图书出版过程的共性与个性的。一、编辑与作者编辑是对作者提供的作品根据相关规定对其进行整理、加工等工作后予以出版的人,作者是根据出版作品要求由编辑约稿或向正规出版单位投稿的人,作者是编辑之“源”,编辑与作者之间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一)编辑与作者的共性第一,坚持共同的发展方向。编辑与作者都必须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等要求严格进行图书出版,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对出版工作的全面领导,用党的理想信念凝聚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人,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激励人。第二,打造共同的精品图书。一本高质量的图书,不仅在内容上要完全紧跟当前国内国际形势,还要从形式上努力打造精品图书,即大力实施精品战略,坚持精品引领、精品带动,构建主题突出、质量上乘的图书。第三,形成共同的双效目的。图书出版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就是说,在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效益的同时,编辑也要为单位更为作者创造一些经济效益,从而提高作者创作的积极性,这样就能更好更多地为社会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二)编辑与作者的个性作品多指文学艺术方面的成品,一部好的作品就是作者完美个性的直接体现,一部高质量的图书当然离不开作者充满个性的辛勤劳动。“作者原稿,可改可不改者,不改。可删可不删者不删。不代作者作文章(特别是创作稿),偶有删节,要使上下文通顺,使作者心服”[1]。编辑在尊重作者个性的同时,也要站在出版大局角度,不要放弃自己的个性。例如一位知名作者介绍他的语文老师时说:“我的语文老师是南京大学的高材生,是一个高高的、身体非常扁平的女人。”此句形容自己的老师“身体非常扁平”,与整篇文章对老师的赞美很不相称,自然就产生了问题。此例说明,编辑在图书出版过程中,在尊重作者的同时,也不要盲目迷信作者,遇到困难时一定要与作者进行商量并晓以利害后让其进行处理,要将问题消灭在萌芽之中。二、编辑与图书图书指图片和书刊,一般指书籍。对编辑来说,一部图书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同样有其共性与个性。(一)图书的共性图书的共性很多,除结构体例、文字水平外,一般指三个方面:第一,有共同的政治性。所有图书都必须遵循国家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要以《出版管理条例》《关于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等国家颁布的法规文件为宗旨,不得含有宣扬淫秽色情、封建迷信、荒诞无稽等内容,作者引用经典著作或国家领导人讲话时原句、标点符号要完全正确,有关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的语句应与当前国内国际大事相符等。第二,有共同的科学性。“图书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它的学术价值上,要看它对思想理论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和它在人们精神生活中所占有的地位。只要对丰富思想理论和学术理论能够起积极作用,或对发展科学、繁荣艺术能够起促进作用的图书,便符合对图书科学性的质量要求”[2]。一本图书的科学性如何,决定了整本书的质量。第三,有共同的知识性。知识是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一部好的图书,就是向人们正确传播各种类型的知识,包括诸如文学、艺术、音乐、美术、体育、饮食、服饰、娱乐、旅游、社交等文化知识。把好知识关就是图书编辑的使命和职责,让读者读到知识正确的图书是编辑的本职,图书编辑作为精神文化产品的把关人,必须在审稿时避免出现知识性差错[3]。(二)图书的个性所有图书在遵循共性原则的前提下,对于单本图书也要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的特色,给人以美的享受。比如,在装帧设计和排版设计方面,尽量做到与众不同。书籍设计可以用具有自身特征的艺术语汇.融入一些文字、音频等内容,通过渲染一种气氛、一种意境,来表现所设计图书的个性。而图书开本的大小、长宽、厚薄比例关系的变化,又可以产生迥然不同的视觉效果。另外,在图书出版以后,编辑也要参与图书的宣传工作。如最近在写一本古籍校对整理图书推荐语时这样写道:“选择本书三大理由:第一,本书是首次以繁体竖排形式向读者展示《苏氏诗集传》全貌,精译精注,精装精制,值得收藏。第二,本书系宋代著名诗经学家、古文家苏辙所撰,规模整饬,条理明晰,体例独到,值得研究。第三,本书是除朱熹外又一部向世人精准阐释《诗经》的代表作,而《诗经》是我国首部诗歌总集,经济实惠,值得拥有。”一句好的推荐语,不仅准确展示其共性,还能将编辑与图书的个性融为一体,如此必能深入读者内心,激发他们选择的欲望。三、编辑与读者编辑工作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劳动,经过编辑等各方面人员精心打造的劳动产品最终会进入广阔市场,为广大读者服务。读者只有通过阅读图书,才能细细品味编辑人员创造的劳动成果,如此就能体现出编辑与读者的共性和个性。(一)编辑与读者的共性一本优质图书的出版,尽管浸透了编辑的心血,但如果得不到读者的欣赏与认可,再好的图书也会成为无水之“源”,就不能成为影响大众的精神食粮。不过从另一方面来说,一个好的编辑本身就是一个好的读者。因此,在图书出版过程中,编辑要尽力做到:一方面,在图书正式出版后,编辑要及时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发挥出版单位内容资源和编辑把关优势,向读者提供更多更好的图书;另一方面,在选题、组稿、审稿、整体设计等实践过程中,编辑要带着读者的需求深入市场,避免盲目从事各项工作。(二)编辑与读者的个性《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图书出版,就是要坚持读者的主体地位,接受读者的民主监督。编辑人员要真诚地为读者服务,广泛地、经常地征求读者意见,同他们保持密切联系,必要时可以和他们进行互动,如创建微信公众号、利用信息化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这种交互式、对话式的互动也避免了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信息孤岛问题”,并减少了图书出版过程中的资源浪费。结语综上所述,国家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变化,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人们对知识的需求量也变得越来越大。为了更好地提高图书编辑出版质量,在图书出版过程中,编辑要深刻领会图书的共性与个性特征,切忌“本本主义”,与作者、读者等诚实交往,谨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防止自己所编图书成为“无源之水”或“无水之源”,做到两手抓、两手硬,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振奋民族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