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机遇_第1页
信息化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机遇_第2页
信息化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机遇_第3页
信息化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机遇_第4页
信息化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机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信息化: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机遇2008年9月4日,山东周宏仁

博士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常务副主任1胡锦涛总书记: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五化”并举2胡锦涛总书记: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振兴装备制造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信息、生物、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等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

--“五、促进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两化”融合3目录一、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二、正确认识和理解信息化三、我国信息化发展的基本情况四、大力推进两化融合4一、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

农业化、工业化、信息化5农业化(9000BC-1500BC-)采食捕猎栽培植物畜养动物农业化原始社会农业社会旧石器时代的人之所以能成为人,是因为他们学会了说话、制作工具和使用火。农业革命使人类由靠采集食物和捕猎动物为生走向以“栽培植物、畜养动物”为生,人类文明开始了“农业化”的进程。6农业化永无止境农业革命发生以后,动植物的驯化或者说农业化,就一直是人类社会的一个永恒的主题。“民以食为天”,农业化不会结束,只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农业化被注入了新的内涵。人类不会放弃农业生产,再回到原始社会依靠大自然的施舍,靠捕捉小动物、采集食物为生,这是毫无疑问的。工业化使农业实现了产业化,诞生了现代农业。机械化、自动化、化学化等成为现代化大农业的特征。农业化的水平不断提高。信息化使现代农业走向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为现代农业和农业化的发展揭开了新的一页。7工业化(1775-1860-)采食捕猎栽培植物畜养动物农业化工业化货物和服务的商业性生产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工业革命的结果使人类由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走向“货物和服务的商业性生产”

的工业经济,人类文明开始了“工业化”的进程。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8正确理解“工业”和“工业化”“工业”在英文中找不到对应的词。“industry”的本意是[1]“指将人力组织转化成进行货物商业性生产和进行商业性服务的方法

”,有“产业”和“行业”两个含义。相应地,“industryrevolution”更为准确的翻译是“产业革命”,因为这场革命不仅仅是第二产业的革命,也是经济领域所有行业的一场产业革命。“industrialize”的含义是“(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产业”或“将(某种物品的生产)组织起来建成一个产业。”。industrialization是industrialize的名词,二者含义自然相同。9“工业化”的准确含义是“产业化”工业革命导致第二产业的产业化,特别是制造业的产业化在国民经济的产业化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核心的角色。工业化业导致第一产业的农、林、牧、副、渔业等等,第三产业的金融业、保险业、教育业、零售业(如沃尔玛、家乐福等)、饮食业(如麦当劳、肯塔鸡等)等等,都向着产业化的方向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和产业化非常迟缓,甚至牺牲农业发展工业,与我们对于工业化认识的偏差有关。10工业化的内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如果将工业化理解为产业化,即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转向“货物和服务的商业性生产”的过程,则显然,产业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货物和服务的商业性生产”过程中,人类不断地发明和引进先进的科学和技术,提高货物和服务的商业性生产的劳动生产率。从工业化发展的历史不难看出,工业化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过程;随着科学与技术革命的发展,工业化的内涵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11第一代和第二代的工业化:机械化和电气化1775年蒸汽机的发明,开始了人类历史上的工业革命,也使人类文明进入了一个工业化的时代。但是,那个时候的工业化是机械化的工业化,即第一代的工业化,以机器产生的机械力代替人和家畜的自然力为主要特征。十九世纪上半叶电的发明和下半叶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发明,不仅解决了能量的转换和远距离传送问题,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能源;同时,也解决了机械能和电能之间的转换问题,从而开启了电气化的工业化时代,即第二代的工业化。12第三代的工业化:自动化20世纪30至40年代,武器系统控制发展的需求,使自动化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工业化进入了第三代,即自动化的工业化。1946年,D.S.哈德首先提出用“自动化”一词来描述发动机汽缸的自动传送和加工过程的自动操作。1952年,J.迪博尔德的《自动化》一书出版﹐他认为“自动化是分析﹑组织和控制生产过程的手段”。20世纪50年代以后,自动控制作为提高生产率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机械制造、石油、化工、冶金等行业广泛应用,使自动化的工业化成为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13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

产业结构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农业纺织业制造业采掘业冶金业建筑业运输业金融业服务业:传统手工业的改造农业的产业化新兴产业诞生制造业:支柱产业科技:核心竞争力农

业14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

经济体系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产业结构根本转变生产力飞跃发展社会结构根本转变推动了农业变革改变国家经济地位工业革命15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

组织体系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工厂制度形成专业化与社会分工大批量生产和流水线标准化和规范化金字塔管理体制诞生工业革命政府和社会管理体制16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

社会结构农业社会工业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工业资本主义的兴起人口急剧增长城市化快速发展财富的增长和分配工业革命金融资本主义的兴起17工业革命的结果重温十八世纪工业革命所引起的经济社会变革可以给我们很多的启示。将工业社会的产业结构与农业社会的产业结构相比,不难看出,这种产业结构的变化带有“面目全非”的特点。在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产生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同时,工业革命催生了许多新兴产业,吸纳了农业的剩余劳动力。换言之,工业化所导致的经济社会转型解决了农业的剩余劳动力问题。18工业化不会结束工业革命以后,人类社会不会再回到“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时代,以“货物和服务的商业性生产”为特征的工业经济永远不会结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工业化被不断地注入了新的内涵,工业化的水平也不断提高。因此,工业化,或者更准确地说-产业化,也不会结束。工业化只有发展,没有结束。19工业革命的社会阻力1790年以前,西欧在商业和技术发展的许多方面已经接近英国。但是,由于既得利益集团的阻挠或因循守旧的观念的影响,对于工业化的社会阻力却使得西欧和英国的差距逐渐拉大。“许多欧洲的商人、手工业者和手织机织布者强烈地反对采用英国技术,因为(很正确地)看到这些技术是对他们的旧的生活方式的一种威胁。”肯尼迪:《大国的兴衰》20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1750-1900)

175018001830186018801900(整个欧洲)53.261.362英国19.922.918.5法国4.07.86.8德意志诸邦/德意志4.98.513.2意大利诸邦/意大利俄国5.07.68.8

美国7.214.723.6日本

中国32.833.329.819.712.56.2印度/巴基斯坦24.519.71.721按人口计算的工业化水平(1750-1900)

175018001830186018801900(整个欧洲)8811162435英国1016256487100法国9912202839德意志诸邦/德意志889152552意大利诸邦/意大利888101217俄国66781015

美国4914213869日本7777912

中国866443印度/巴基斯坦766321(以1900年英国为100)22世界部分城市的人口变化(1800-1900)

1800185018801900纽约646961,9123,437伦敦9592,6814,7676,581东京800-1,0501,600莫斯科2503656121,000上海300250300600布宜诺斯艾利斯4076236821孟买200500773776悉尼860225482开普敦20203577(单位:千人)23工业革命使中国国际地位发生重大变化世界制造业相对份额:1750年,中国所占相对份额高达32.8%,远远超过英国的1.9%;1860年,由于人口众多,中国的相对份额(19.7%)仍与英国相当。但是,到了1900年,英国已经是中国的三倍。按人口计算的工业化水平:1750年,英国仅略高于中国(10%对8%);1860年,英国已经是中国的16倍;1900年,英国则是中国的33倍以上!国家比较优势:先进的蒸汽机技术和机械工具的使用,使英国具有决定性的经济和军事优势,鸦片战争和随后一系列的中英较量,胜负早已确定。24中国错失工业革命的机遇农业社会工业社会无论是乾隆,还是其后的嘉庆和道光皇帝都没有对世界上正在发生的工业革命给予足够的关注,没有注意到工业革命所导致的重大经济社会变革,中国也因而痛失工业革命带来的机遇,使整个中国的一部近代史成为中国人民饱受屈辱和苦难的历史。“他在位六十年,继康熙、雍正之后,为加强封建专制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和文化以及巩固国家统一等许多方面,都作了重大的努力,从而使清朝的统治发展到了全盛期。”《中国通史》第十卷,第18册25信息化(1946-1971-)采食捕猎栽培植物畜养动物农业化信息化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工业化货物和服务的商业性生产信息和知识的生产和传播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农业机械化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26信息化的核心内涵农业化解决的是植物的栽培和动物的饲养,解决人类的生存问题;工业化解决的是人类物质产品规模生产的问题。二者解决的都是人类自然力-体力的延伸。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信息化解决的是信息和知识的规模生产问题。理论上,人类的一切逻辑思维活动都可以计算机化。“人算不如机算”。本质上,信息化解决的是人类自然力-脑力的延伸。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无处不用“脑”,信息化也就无处不在。这正是信息化的生命力之所在。信息化既影响农业化,也影响工业化。27现代农业走向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农业生产信息的自动采集、传送和处理,成为现代农业信息化面临的第一个挑战,现代信息技术的第一个用武之地。在对农业生产数据和信息进行准确采集的基础上,利用对环境和农作物生长数据的分析实现农业生产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就像计算机广泛地应用于企业的管理一样,现代信息技术也广泛地应用于农业生产过程的管理。“泛在计算”在农业中广泛应用。28第四代的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早在1952年,即商用电子计算机问世的第二年,美国柏森斯公司就以电子管元件为基础,设计了数控装置,试制了第一台三坐标数控铣床,虽然体积庞大,价格昂贵,却开辟了一个数字控制的新时代。1971年微处理芯片的发明,导致工业化进入了它的第四代,以数字化为基本特征,走向智能化和网络化的工业化。各种各样的、数以亿计的微处理芯片开始嵌入各种制造设备,计算机网络将各种制造设备联为一体,使生产过程不仅自动化,而且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29工业化内涵的革命性变化1974年,第五代使用微处理芯片和半导体存储器的计算机数控装置研制成功。随后,各种数字控制机床的性能逐步提高,品种和加工范围不断扩大,对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第四代工业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初,IBM开始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于产品设计。计算技术对传统的自动化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数字化改造,使产品研发、设计、生产、测试、供销等各个环节实现智能化和网络化,使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工业化的内涵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30人类进入信息化的工业化时代现代信息技术向制造业的全面渗透,不仅促进了制造业的全球化,实现了许多新的、复杂的生产技术,而且产生了许多新的工业化理念,如“及时生产”、“全面质量控制”、“无库存生产”、“无废料生产”、“大规模客户化生产”,等等。信息化使工业化的专业分工走向全球化;使工业化的规模生产走向客户化的规模生产;产业活动中的各种业务流程也逐步走向全球化。31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形成现代产业体系从工业化的发展历程不难看出,传统工业化意义下的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与信息化意义下的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不是相互排斥、“有你无他”的发展过程,而是一个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过程。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建立在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的基础之上,而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也需要通过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没有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就不可能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和振兴装备制造业;唯有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才有可能促进我国信息化的新兴产业的发展,形成和发展我国的现代产业体系。32农业化、工业化、信息化的关系农业化、工业化、信息化不是相互排斥、“有你无他”的发展过程;也不是一先一后、互相“断代”,“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关系,而是一个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过程。不是工业化了农业化就结束了、信息化了工业化就结束了;不是工业化了就不要农业化了、信息化了就不要工业化了。三者并不彼此对立。农业化也好、工业化也好、信息化也好,都是一个渐进的、发展的,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过程;促进他们的相互融合,就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主题。33信息革命方兴未艾信息化也不会结束,因为人类社会“信息和知识的生产”永远不会结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信息和知识生产的手段会不断创新,信息化也会被不断地注入新的内涵。事实上,信息革命和信息化还在不断地形成和发展之中,目前我们所见到的只是一个伟大的时代变革的序幕。“计算科学的潜力只有较少的一部分正在得到利用。”《美国总统信息技术委员会报告》,200534二、认识和理解信息化35什么是信息化信息化=在各个领域广泛地使用信息技术信息化=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社区信息化=网络+计算机信息化=发展信息产业……等等对于什麽是信息化,信息化的目标究竟是什麽,应该怎样推进信息化等问题,在理解上仍然有很大的差异。例如:36信息化的另一类观点“中国工业化尚未完成,技术和知识的积累远远不够,重点发展信息化的阶段还没有到来。”“中国现在尚处于重化工的发展阶段。”“现在已经讲信息化了,又何必再提工业化。”或者认为:37当代的信息革命电子数字计算机的发明导致了当代的信息革命,并在信息的采集、存储、处理、检索、传播、利用等各个方面的引发了一系列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特别是微处理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当代的信息革命对人类信息和知识的生产和传播能力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数字化和微处理技术”成为现代信息技术的主要特征,也是与传统信息技术相区别的分水岭。38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主机微机+局域网1980s1990s1950s互联网1981年,IBM研制的第一台个人计算机(PC)进入计算机市场。39信息技术应用的重点发生转变数据管理信息管理知识管理1950s1970s1990s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出现了信息爆炸的局面,使计算机处理的内容更向着知识管理的方向发展。40信息技术应用的指导思想不断深化计算机化业务流重新设计机构改造1950s1980s1990s应用了互联网,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取任何信息或与任何人进行数据通讯成为可能。因此,可以在互联网和全球化这个大环境中来研究如何对现有的、工业时代的组织形态和结构进行信息化的机构改造,使其能够适应於信息时代的要求。41信息革命的国际共识以政治家的观点为代表,2000年4月,在美国白宫召开的经济会议上,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曾经指出,“美国当前的新经济可以与人类历史上的工业革命相比拟。”2000年5月,联合国经社理事会部长宣言指出:“互联网的普及应用无论是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其影响均可与十八世纪的工业革命相比拟。”42信息革命推动全球发展2000年8月,G8冲绳会议宣言指出:“信息技术是影响21世纪发展的最强劲的驱动力量”;“我们的任务不仅是促进和帮助向着信息社会的过渡,而且,还要获取其全部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效益。”2000年9月,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宣言指出:“信息与通信技术在创造一个以知识为基础的全球经济方面占有中心地位,在促进经济增长、可持续发展及消除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的贫穷并帮助他们有效地融入全球经济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43信息通信制造业对总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贡献44信息化的服务业对总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贡献45OECD国家单位小时GDP的变化46信息革命是一场产业革命

生产体系的组织结构和经济结构的飞跃起源于一系列技术改进或技术革命所引起的生产力的巨大发展。(钱学森)

“产业革命是指生产体系的组织结构和经济结构的一次飞跃”恩格斯:当代的信息革命究竟是一个产业部门的技术革命,还是一场产业革命?47信息革命可与工业革命相提并论从过去六十年来信息革命的发展和对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影响来看,人类社会的生产体系的组织结构和经济结构正在经历一次工业革命之后的巨大变革,正在产生一次新的飞跃。这个变革和飞跃正是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所引起的。48走向信息社会2003年12月在瑞士召开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中,世界各国政治家在“构造信息社会-新千年的一个全球性挑战”的原则宣言中“代表世界各国人民宣布”:“我们深信不疑,我们正在共同迈入一个极具潜力的、扩展人类交流的信息社会。”信息社会,作为信息革命的一个必然结果,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下一个阶段,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一个共识。49变革产生机遇历史经验表明,变革就是机遇,变革越大,机遇也越大。正像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从而使英国成为工业革命的最大受益国一样,信息革命首先在美国发生,使美国成为信息革命的最大受益国。在过去的几十年间,世界上并不乏贫穷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因辨识和抓住了信息革命的机遇而彻底或重大地改变国家或地区经济和社会面貌的例子,如芬兰、南韩、马来西亚、哥斯达黎加、爱尔兰、印度等等。抓住信息革命的机遇对任何国家、任何地区都极为重要。50“信息化”一词的沿革“信息化”这个名词由日本社会学者梅棹忠夫1963年在其专著《信息产业论》中首先提出。“信息化既是一个技术的进程,又是一个社会的进程。它要求在产品或服务的生产过程中实现管理流程、组织机构、生产技能以及生产工具的变革。”联合国:《知识社会》,1998显然,“信息化”既改变生产力,又改变生产关系。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极为深刻。51“信息化”的定义信息化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信息和知识的生产和传播进行全面的改造并因而导致人类社会生产体系的组织结构和经济结构发生全面变革的一个过程,是一个推动人类社会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的社会转型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信息化”不是目的,而是一个过程,是一场产业革命的过程。52信息革命引起经济社会转型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农业制造业采掘业运输业建筑业金融业商业旅游业::.农

业经济体系大量的工业人口流向何处?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产业结构组织体系大量的农业人口流向何处?社会结构53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

产业结构(1)工业社会信息社会传统工业在国民经济中不再占有支配性的地位。美国传统产业中工人的百分比2005年降至20%,服务业及各种信息/知识产品的生产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传统产业通过信息化改造,实现了“产业升级”,造就了信息化的第二产业。信息革命还催生了许多新兴的产业部门。其中,特别重要的是支撑整个信息化进程的信息产业,特别是微电子和软件产业。54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

产业结构(2)工业社会信息社会信息革命还产生了互联网产业、数据通讯和移动通讯产业、信息内容产业、信息服务产业等等。信息化导致了现代服务业的诞生,如现代(电子)金融业、现代物流业、电子教育、电子医疗、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社区、电子金融、电子认证、电子娱乐、电子游戏等等。信息化催生的现代服务业,使第三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日益加大。信息和知识对转变国家经济增长方式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与工业化相比,信息化所带来的产业结构的变化也带有“面目全非”的特点。55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

经济体系(1)工业社会信息社会信息革命导致生产力飞跃发展,在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上增加了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20世记90年代,由计算机辅助制造、计算机集成制造和柔性制造结合在一起的自动化生产系统,将新产品设计的速度加快了16倍,而产品更改和更新的速度则提高了数百倍。在土地(农业社会经济系统资源构成的基本要素)和资本与各种物质资源(工业社会经济系统资源构成的基本要素)依然重要的同时,信息资源正在成为信息社会经济系统最重要的资源基础。56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

经济体系(2)工业社会信息社会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使社会生产力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信息系统则改变了社会经济系统运行的方式。人类的逻辑思维在理论上可以用机器来替代。信息革命同样引起国民经济的基础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包括产业结构、地区经济结构和一、二、三产业结构的变化。信息革命促进社会经济体系的全球化,而信息全球化又使运输、金融、投资、生产、物流及经济全球化成为可能。57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

组织体系(1)工业社会信息社会最大的变革莫过于组织体系的全球化。信息革命使传统的、集中的、大规模的工业生产走向以资源配置最优化为目标的、分布式的、全球化的生产方式。工业化的大规模批量生产正在被信息化的大规模客户化生产所取代。58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

组织体系(2)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社会生产的组织体系的全球化正在导致管理体制的重大变革。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网络化管理正在取代传统的、以“多部门组织模式”为基础的金字塔式的管理结构。社会生产的组织体系的全球化和网络化正在推动政府和社会管理体制的变革,实际上使整个社会的组织更严密,管理更有效,而且将极大地提高整个社会经济系统运行的效率。59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

社会结构(1)工业社会信息社会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加上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无疑将使传统意义上的产业工人在社会就业结构中的比例大大下降。根据预测,2002年至2012年,美国信息业(含广播、动画和视频、软件、电信、出版)就业人数将增长18.5%,达到所有行业就业总数的14.8%。制造业信息化的结果将使制造业的许多部门就业人数继续下降,如:航空制造17.6%,服装加工68.6%,化工16.7%,计算机及电子产品制造12.4%,钢铁制造20.0%,纺织品制造31.0%。60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

社会结构(2)工业社会信息社会数字化和网络化带来工作方式的变化,社会就业形态将发生与工业社会相当不同的变化,中小企业和各种形式的个人就业可能会成为信息社会的重要就业形式。所谓的蓝领工人的结构也会发生巨大的变化,秘书、银行职员、销售人员、话务员、图书馆员、以及中层管理人员等职位都会受到信息化的挑战,并转而从事其它的各种以利用计算机和网络为基础的服务业。从事信息与知识的加工和生产的所谓知识工人将会大量地增加。掌握信息和知识的人与不掌握信息和知识的人之间的收入差距可能会进一步加大,因为后者的工作将更趋简单化。新的社会两极化现象有可能出现。61在发展现代农业牺牲就业,还是照顾就业放缓农业现代化的问题上,我们处于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农业的科学发展要求实现农业的产业化。否则,农业没有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有计划有步骤地将一部分农民移出农村或移出土地,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必然选择。农业产业化带来严重的剩余劳动力何处去的问题。2004年我国农村劳动力约4.8亿,而实际需要的劳动力仅为1.7亿。农村剩余劳动力总规模约在3.1亿左右。三农问题的两难62传统产业改造的两难在发展新型工业化牺牲就业,还是照顾就业延缓新型工业化的问题上,我们也处于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我国二产的全员劳动生产率仅为美国的1/30、日本的1/18、法国的1/16、德国的1/12和韩国的1/7。解决我国粗放型经济增长的途经无一不指向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科学技术不仅带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同时造成资本替代劳动进程的加快,单位资本吸纳的劳动力下降,形成“高增长、低就业”的格局,产生大量工业剩余劳动力。63两难问题的实质就农业论农业,就工业论工业,将“两难”问题看作是就业问题,就很难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答案。“两难”问题是我国必须实现跨越式发展形成的。在同一个历史时期内,我们必须实现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和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两个转变。“两难”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转型中出现的问题,解决“两难”问题的答案要从信息革命、信息化和信息社会去找。64信息化-“两难”问题的出路解决两个“两难”问题的办法,就是要转变传统的发展观念,加快国家信息化进程,以此催生和壮大信息时代的新兴产业,从而吸纳传统农业和传统工业的剩余劳动力。利用信息革命提供的机遇,在发展新型工业化的同时,大力发展信息化的新兴产业部门,将信息革命导致的经济社会转型作为“创新发展模式、实现科学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65三、我国信息化发展的基本情况

66各国、各地没有相同的信息化道路同样,世界各国、各地没有相同的信息化道路,因为,各国、各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情况不同,信息革命给各国、各地带来的机遇显然不同,信息化能帮助各国、各地解决发展中的什么问题当然也不会相同。

“现代化过程是一种无最终目标的连续性变革,会影响到整个社会,其中包括经济、政治和社会制度。”“现代化没有一定的典型模式,没有两个国家可以取同样的道路。因为各个社会的发展是不平衡的,社会和文化的变革并不是同时发生的,也不可能以同一速度发展。”《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67山东特色的信息化道路就推进山东的信息化而言,最重要的是,不是从信息化的概念或信息化的定义出发,其他地方做什么我们也做什么,或者信息化是什么我们就做什么,而是从山东的实情出发,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从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出发,寻找信息化的切入点。任何部门、地区、单位,信息化的战略重点和优先领域都不会完全相同。“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某种程度上说,信息化的推进是一门艺术,具有极大的创造空间。68信息化发展情况的S曲线信息化发展水平时间就绪度影响度应用度69基本估计就绪度:水平快速提升。信息基础设施,固定电话、移动电话普及率,计算机普及率,家庭彩电拥有量,互联网普及率,网站拥有量均急遽上升。2006年起,增速加快。701999-2005城镇与农村居民家庭电脑拥有量引自:2007

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712001-2006年农村固定电话的发展2.5倍引自:2007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722001-2006年固定电话与移动电话普及率引自:2007

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731999-2005年城镇与农村居民家庭彩电拥有量74网民人数已达2.53亿年增率:2267万年增率:7733万752000-2006不同上网方式网民人数至2008年6月底,我国网民中宽带接入比例为84.7%,宽带网民数已达到2.14亿人。76IPv4地址总数超过1.58亿2008年6月超过日本,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77我国.CN域名达到1190万年增率:58万年增率:673万78我国网站数量超过191万年增率:8.64万年增率:71.73万79基本估计应用度:向纵深发展。“金字工程”效益明显,传统产业信息化改造逐步展开,社会、文化信息化加快发展。影响度:日益显著。信息产业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互联网产业和电子商务加快发展。随着我国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信息化向全方位、深层次发展的趋势是不可阻挡、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未来5~10年,我国信息化发展将带来更为深刻的经济和社会影响。80东、中、西部差距仍较大

域名数(个)网站数(个)东部79.9%82.2%中部10.3%10.3%西部9.8%7.5%

农村城镇收入(元)358711759.0电脑拥有率(台/百户)2.747.2固定电话拥有量(部/百户)64.193.3移动电话拥有量(部/百户)62.1152.981中国网民普及率尚低于全球平均值82互联网应用水平差距较大

千人域名数(个)德国196.6英国157.7中国7.183创新的扩散理论1962年,罗杰斯在其专著中首次提出了创新扩散理论。他的研究结果发现,人们接受新思想或创新成果的状况大致可以分为五类:创新者(2.5%),早期接受者(13.5%),前期多数(34%),后期多数(34%),滞后者(16%),两头小,中间大,类似于一条“钟形曲线(BellCurve)”。罗杰斯的研究试图从理论上说明人们接受新生事物是有先有后的,并从数量上给予一个测度。创新扩散理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信息化的推进不是一蹴而就的,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84创新扩散的钟形曲线(BellCurve)接受人群百分比3214585地区发展状况的基本估计我国信息化发展虽然很不平衡,但总体向前,发展极快。东部最为发达的地区,如上海、北京、深圳、广州等地,总体而言,已经接近于至阶段。单位计算机拥有量在90-110%,家庭计算机拥有量接近70%,上网人数比例也超过50%。中部和西部很多地区很多开始向至阶段发展。单位计算机拥有量在30-50%,家庭计算机拥有量在10-20%,上网人数比例在10-30%。一部分经济欠发达和偏远地区可能仍处于钟形曲线的第阶段,但为数越来越少。4332186网民人数、普及率:山东居第四位2007年:广东-3344万(35.9%)山东-1256万(13.5%)CNNIC统计数据-2008-0787分省域名数:山东居第六位省份域名其中:CN域名

数量(个)占比例数量(个)占比例北京3,023,60820.4%2,671,20622.5%上海1,881,42912.7%1,589,76313.4%广东1,782,68112.0%1,247,65310.5%浙江1,363,4349.2%1,111,0429.3%福建839,5055.7%572,9664.8%山东684,2214.6%544,0094.6%江苏661,6984.5%411,9023.5%四川448,2323.0%298,7482.5%辽宁344,7352.3%260,8032.2%CNNIC统计数据-2008-0788分省网站数:山东居第七位

网站数量(个)占网站总数比例广东291,80215.2%北京258,88813.5%上海256,97213.4%浙江222,26511.6%江苏117,2336.1%福建101,1695.3%山东100,5455.2%辽宁48,3902.5%河南45,3272.4%河北41,5732.2%CNNIC统计数据-2008-0789分省IPv4地址数:山东居第六位省份比例北京22.6%广东10.3%江苏7.2%上海6.8%浙江5.7%山东5.0%河北3.7%辽宁3.5%河南3.2%四川3.0%CNNIC统计数据-2008-0790分省网页数:山东居第四位CNNIC统计数据-2008-01

总数(个)静态(个)动态(个)静、动态比例北京1,557,975,176747,118,881810,856,2950.92:1浙江906,859,403448,390,496458,468,9070.98:1广东845,872,877406,670,583439,202,2940.93:1山东470,019,481200,835,082269,184,3990.75:1福建409,401,102185,977,952223,423,1500.83:1上海404,721,897212,201,456192,520,4411.1:1辽宁369,325,205173,884,711195,440,4940.89:1湖南353,678,543153,782,075199,896,4680.77:1重庆349,474,325170,574,456178,899,8690.95:1天津325,643,403185,634,638140,008,7651.33:191四、大力推进两化融合92我国信息化发展战略的四个方向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改造和产业升级(两化融合)发展信息化的新兴产业信息化的核心技术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普及信息化的应用,促进信息产业和信息化的发展,加快经济与社会转型我国的信息化战略可以从下面四个方向思考:931、两化融合改造传统产业第一产业:农业、农村信息化改造第二产业:制造业和其他工业的信息化改造第三产业:金融业、商业、旅游业等的信息化改造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是什么?支柱产业是什么?这些产业信息化改造的机会是什么?投入有多大?效益是什么?风险是什么?通过分析,选择战略重点。942、发展信息化的新兴产业信息技术产业信息内容产业信息服务产业信息基础设施其它信息社会的新兴产业根据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考虑地区的实际情况,在信息化的新兴产业领域中,通过招商引资、举贤荐能,寻找地区的有可能取得发展的机会。95信息时代的新兴产业一览新兴产业信息技术产业信息内容产业信息服务产业芯片,计算机,手机,通信设备,数字电视,软件,电子器件等内容数字化,数字文化,教育科技,知识产业,数字娱乐,电子游戏等信息基础设施电子政务,商务,金融,物流,教育,医疗,社区,认证,娱乐,游戏等电信网络,广播电视网络,互联网络等963、发展信息化的核心科学技术微电子技术高端计算海量信息处理新型显示技术泛在计算不掌握核心的现代信息科学与技术,不可能有我国自己的信息产业体系,不可能成为一个信息社会的世界强国,国家信息化也不可能持续发展。国家信息化必须促成我国由信息大国向信息强国的转变。信息化的核心技术和核心产业无疑是建设创新型国家,走自主创新之路的战略重点。NGN与NGI软件技术知识生产和加工三网融合……974、在政治/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普及信息化应用改善山东信息基础设施(如宽带、无线)发展电子政务,建设廉洁和有竞争力的政府信息化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发展电子商务,促进经济发展和流通提高居民的信息素养和信息能力信息化推广应用的目的:一是提高各行各业的劳动生产率、效率和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二是通过应用吸引IT企业入驻,达到改变地区经济、产业、社会结构的目的。98我国信息化战略重点的转移十七大提出“五化并举”、“两化融合”,本届政府进行的机构改革,都表明中央和国务院关注的国家信息化的战略重点转移。近年来国家信息化快速发展,在此基础上,实现这种战略重点的转移不仅非常必要,而且完全可能。标志着我国的信息化开始向着信息化最核心、最困难,但是效益最好的领域前进。两化融合的问题如果能够得到彻底解决,实现信息化意义下的工业化,我国产业现代化的问题就可宣告成功。显然,这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任务。99“两化融合”的重点在制造业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脊梁”。美国仍拥有全球最先进的制造业。2006年,美国、日本、西欧、中国各占世界制造业的份额为25.5%、13.9%、26.1%、和12.1%。2007年,美国制造业产量创历史最高记录,劳动生产率较2000年提升25%。显然,对于我国制造业的水平不能估计过高,感觉太好,自以为是制造业的“大国”。两化融合的重点无疑在制造业,制造业的重点在装备制造业,装备制造业的重点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用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的装备改造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国际竞争力,实现产业升级和跨入全球先进制造业的行列。100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内涵企业信息化生产过程信息化生产管理信息化生产装备信息化生产流程信息化研究开发信息化人财物管理信息化产供销管理信息化客户管理信息化研究开发信息化产品设计信息化101生产过程的信息化和生产管理的信息化生产过程的信息化包括生产工具的信息化和生产流程的信息化。前者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各种零部件和整机的生产工具,使其具备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特征,如各种直接数字控制的机械制造设备;后者则包括从产品设计、制造到测试等全生产流程的信息化,如各种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及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作为企业信息化另一半的生产管理信息化不仅包括人、财、物管理的信息化,更包括产、供、销的信息化,以及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的信息化。102真正的难点在于生产装备的信息化信息化的生产装备是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和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相结合,综合研究、设计和开发的结果,是科研和技术创新的成果。信息化的生产装备的研究、开发和生产具有高技术、高成本、高投资、高风险的特点;而且,带有很大的行业色彩,专业性很强。因此,往往使许多用户企业望而却步。生产管理的信息化基本上依赖于通用的网络和计算机技术,以及各种通用的软件。难点在业务流程的改造上。只要有钱,比较而言,在实现上相对容易。103企业信息化的薄弱环节实现生产装备信息化的困难,往往使许多企业在信息化的实践中,将重点放在生产管理的信息化上,过分强调ERP在企业信息化中的作用,导致生产装备的信息化成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和企业信息化的薄弱环节。实际上,ERP的成功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管理体制、管理方法的改革,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计算机应用问题。我国较多企业ERP使用效果不佳,使许多人对企业信息化的必要性提出质疑,其实,“罪”不在企业信息化或ERP。104大力发展信息化的生产装备针对各行各业的CAD、CAE、CAM、DNC系统,包括各种各样的数字化专用设备及计算机控制系统在内,专业性很强,但对提高制造业各行各业的劳动生产率却极为重要,需求量也很大大。这些设备和系统,实际上不可能由每个用户企业自己去研制,而需要有一大批具有不同专业背景的信息化生产装备制造企业专门研制和生产,并通过市场提供相关生产企业选用。105辨识行业和企业信息化的战略要点事实上,在每一个行业和企业中,都需要通过分析研究找出行业和企业的“战略要点”,确定每一个可以和必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生产环节,并进而为其开发信息化的制造设备。此外,还需要为新一代的生产系统和产品提供信息化的仪器和检测设备。不难想像,这是一个全新的信息化生产装备制造业。发展这样一个庞大的、带有革命性意义的新的产业部门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投入,没有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战略引导是不可能完成的。106关注重点1:提高企业竞争力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企业的研发和设计能力,是提高企业竞争力非常重要的一环。这一点已经受到很多企业的重视,使用三维CAD于产品设计的企业已经为数不少。产品的信息化改造,特别是将各种嵌入式系统和软件植入产品之中,对于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特别是国际市场竞争力,非常重要。107信息化提高劳动生产率低效率是我国制造业的基本问题。2004年,我国第二产业的全员劳动生产率只相当于美国的1/30、日本的1/18、法国的1/16,德国的1/12,韩国的1/7。解决低效率问题的办法,就是要提高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的科技含量,生产流程各环节的信息技术含量。研究表明,机械、电力、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石化、纺织、造纸、食品是需要重点研究的十个行业。108关注重点2:促进节能降耗、减污减排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单位产出的能耗和资源消耗水平明显偏高。例如,火电供电煤耗比国际先进水平高22.5%、大中型钢铁企业吨钢可比能耗高21%,水泥综合能耗高45%,乙烯综合能耗高31%,机动车百公里油耗比欧洲高25%,比日本高20%,比美国高10%。我国石化、电力、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纺织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出40%。因此,这7个行业是信息化节能降耗研究的重点行业。109信息化可以有所作为“全球电子可持续发展倡议”公布的《智慧2020:在信息时代推动低碳经济》报告认为,如果将信息通信技术充分用于节能减排,可以在2020年使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15%,所节约能源的总价值近9000亿美元。按目前趋势发展,信息通信产业排放的温室气体占全球总排放量的比例将由现在的2%增加至2020年的约4%。如果将信息通信技术充分应用于各行业的节能减排,则到2020年全球温室气体的年排放量有望减少15%,即78亿吨二氧化碳。110信息化促进减污减排我国废弃物排放水平大大高于发达国家。每增加单位GDP的废水排放量比发达国家高4倍;单位工业产值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比发达国家高10多倍。2003年我国工业和生活废水排放总量453亿吨,其中,化学需氧量排放1348万吨,居世界第一;二氧化硫排放量2120万吨,居世界第一;二氧化碳年排放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目前,我国工业固体废弃物年产生量约10亿吨。从行业来看,冶金有机污染物的排放占18.8%,化工占13.2%,造纸占12.5%,食品和饮料业占30.1%,纺织业占15.3%。上述5个行业污染物排放接近90%,是需要关注的重点。111关注重点3:发展现代物流和生产性服务业我国物流业约占生产性服务业的18%,是服务业的重要支柱产业;物流业增加6%,可以带动服务业提高一个百分点。制造业物流大约占我国物流总量的86.7%。因此,研究我国的物流问题,关键在于提高工业物流的现代化和信息化水平。我国制造业从原材料到完成加工的时间大约只占全部生产时间的10%,而包装、仓储、运输的时间约占90%。因此,工业物流的信息化改造是“两化融合”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112信息化也可以有所作为“全球电子可持续发展倡议”的《聪明2020:在信息时代推动低碳经济》报告还认为,实现物流业的节能化,有望在2020年减少15.2亿吨二氧化碳排放,所节约能源的价值可达3266亿美元。在欧洲,估计物流业在2002年至2020年间将增长23%。借助信息通信技术提高货物运输和存储过程中的能源使用效率,欧洲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2.25亿吨。113重视信息化的推进策略和有效管理我国信息化的完全实现,大约需要巨额的投入。确保这笔巨大的投入能够有效地实现我们预期的目标,其关键成功因素并不仅在于先进的科学技术,而是与管理的有效性密切相关。国际国内的经验都表明,信息化系统工程与传统的工业化工程项目,如发电站、炼钢厂、汽车制造厂等不同,要取得成功并不容易。从国际上的许多报道来看,总的成功率并不高。近几十年,成功率始终在30%徘徊。必须重视信息化的推进策略和有效管理。

114信息化管理体制的演变在计算机应用于批数据处理时,计算机应用的管理部门只是处级单位下面的一个科或者一个小组。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管理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的兴起,计算机的角色由操作层上升到管理层;计算机应用的管理部门也升级为与各个业务部门平行的机构。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单位或企业管理过程中的一个战略要素,对单位或企业的发展具有战略的重要性。CIO也应运而生,成为参与决策和管理的重要领导之一。避免对于CIO制度的误解。协调全局和调动资源的能力,是CIO制度的核心,不仅仅是一个“名份”问题。115信息化管理的层次演变决策层管理层MIS/DSS操作层DP一个科或者一个小组与业务部门平行的机构CIO-参与决策和管理116管理体制是信息化的关键成功因子之一信息化管理的历史发展过程突出地说明了随着信息技术在单位和企业中的角色的变化,其在管理体制中的层次也在不断的上升。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每一个政府、企业对于信息化的管理开始走向战略管理、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运行、维护和操作层面的业务则外包给专业公司去做。坚持“集中统一”是有效管理的核心。无论从投资效益、产业发展、运行管理、升级维护、信息安全等方面考虑,均是如此。117谢谢!118演讲完毕,谢谢观看!附录资料:不需要的可以自行删除​企业信息化概述一、什么是企业信息化?企业数据信息的收集、处理、传输计算机化、网络化。企业经营、管理、生产信息化。企业办公自动化(OA)企业管理信息化系统(指MIS/MRPII/ERP/CRM/SCM等中的某个或部分系统);企业的主要产品实现CAD,CAE,CAPP/CAM;建立企业Intranet或网站,开展电子商务(EC);发展DSS(DecisionSupportSystem),ESS(ExecutiveSupportSystem),ES(ExpertSystem)​ERP的四大核心思想

1.以业务流程重组(BPR)为先导传统商务环境下,企业多按职能部门进行具体业务的运作与考核。按专业职能分别执行任务,各自处理信息,阻隔了各部门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也降低了具体业务在企业内部的运行效率。ERP要求企业将采购、生产、销售、财务、决策等不同部门的工作进行有效整合,依物流、资金流设计具体业务流程,及时汇总整理每日营运资料,实时跟踪生产过程,处理生产中的动态信息,从而实现JIT管理,全面质量控制,变“结果管理”为“过程管理”。实施ERP首先要进行业务流程重组。​ERP的四大核心思想2.以供应链管理(SCM)为重点ERP系统在MRPII的基础上扩展了管理范围,它把客户需求和企业内部的制造活动以及供应商的制造资源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供应链,并对供应链上的所有环节进行有效管理。供应链跨越了部门与企业,形成了以产品或服务为核心的业务流程。包括原材料供应商、产品制造商、分销商与零售商和最终用户。SCM从市场竞争出发,实现了上下游企业资源与业务的重组,大大改善了社会经济活动中物流与信息流运转的效率和效果,消除了中间冗余的环节,减少了浪费,避免了延误。​ERP的四大核心思想

3.以客户关系管理(CRM)为中心市场的激烈竞争使企业关注的焦点逐渐由关注产品转移到关注客户上来。尤其是在营销、客户服务等与客户直接打交道的前台领域。客户关系管理帮助企业最大限度地利用以客户为中心的资源,并将这些资源集中应用于现有客户和潜在客户身上。其目标是通过缩短销售周期和降低销售成本,通过寻求扩展业务所需的新市场和新渠道,并通过增进客户价值、客户满意度、盈利能力以及客户的忠诚度等方面来改善企业的管理。​ERP的四大核心思想

4.全面整合企业内外资源ERP将围绕帮助企业实现管理模式的调整以及为企业提供电子商务解决方案服务。它支持企业的动态联盟、以团队为核心的扁平化组织结构方式和协同工作方式,通过计算机网络将企业、用户、供应商及其他商贸活动涉及的职能机构集成起来,实现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有效流转和优化。​ERP应用效果的国际评判标准

被称为“MRP”之父的OliverWilt开设了一家国际权威的企业资源计划评审机构,他把实施效果按照应用水平定为四个级别,从优秀开始,分别为A、B、C、D,每一级都有明确的标准。​

A级企业的标准

全公司上下必须都在有效地运用ERP系统,从销售管理、客户服务到生产制造和库存管理,从车间作业到物资采购以及计划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