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1页
山东省济南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2页
山东省济南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3页
山东省济南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4页
山东省济南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济南市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1.如图所示为我国某遗址的远古人类头像,其特点有“距今约70万-20

万年”“会使用天然火并保存火种”“能打制石器”等.这一远古人类

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2.考古学者得出“人类由古猿逐渐进化而来的”这一论断,主要依据是

A.化石B.遗址C.传说D.文字

3.如图是考古学家根据某遗址复原的房屋复原图,据考证

他们生活在距今6000年左右,据此判断,这一原始人是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居民

D.半坡居民

4.苏州唯亭草鞋山遗址马家浜文化层有距今约七千年的水稻田灌溉体系遗迹,考古学家还在

该遗址中发现了我国目前最早的粳稻遗迹。大致与这些遗迹同时的稻作文明,我们还可以在

下列哪个遗址中看到()

A.北京人遗址B.山顶洞人遗址C.半坡遗址D.河姆渡遗址

5.海内外华人以炎黄子孙自称。每年,满怀虔诚与崇敬的中华儿女会以多种形式祭祀炎帝和

黄帝。其原因是()

A.他们创造了使用至今的汉字B.他们带领人们根治了水患

C.他们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D.他们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

6.相传远古时代舜帝巡视至今桂林的虞山。后人在此立庙纪念。今天的虞山公园因此得名。

舜是通过什么方法成为联盟的首领的()

A.世袭制B.武力夺取C.禅让制D.自我推荐

7.二里头是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的第一个节点,从满天星斗的没有概念的状态走向王权

国家形态,最早的“中国”在这里出现。那么,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

A.夏朝B.商朝C.周朝D.秦朝

8.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与下图中①②对应的朝代是()

①C=>商朝匚=>②(=>春秋t=>战国

A.夏朝、东周B.夏朝、西周C.秦朝、西周D.秦朝、东周

9.山西省简称“晋”、山东省简称“鲁”、陕西省简称“秦”。这些省的简称与周朝哪一项

政治制度有渊源()

A.郡县制B.禅让制C.分封制D.世袭制

10.“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春秋五霸之首

的伟业。”这里的“他”是()

A.周武王B.齐桓公C.晋文公D.楚庄王

11.退避三舍、唇亡齿寒、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成语均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这些成语

反映的时代特点是()

A.奴隶制瓦解和封建制形成B.社会生产快速发展

C.诸侯争霸与兼并战争连绵D.思想文化空前活跃

12.2022年春晚舞台上亮相的三星堆文化典型器物一一青铜面具,让国人领略了中国古代青

铜文明的夺目璀璨。迄今世界上出土的青铜器中最重的是()

13.中国的汉字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不同发展阶段的汉字呈现出不同的审美风格。如图中展

示的汉字字形出现最早的是()

14.如图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防洪灌溉水利工程,由于它的修建,使

成都平原成为富饶的“天府之国”,它是()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大运河

15.中国古代有一个著名的“塞翁失马”的故事,说明了人的祸福可以相互转化,这个故事体

现了哪一位思想家的思想()

A.韩非B.孔子C.老子D.墨子

16.国家博物馆举办“高山景行一一孔子文化展”,用下列画面勾勒出孔子的一生。其中最能

体现孔子教师身份的是()

17.“促进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

发展奠定了基础.”材料主要叙述的是百家争鸣的()

A,产生原因B.代表学说C.具体内容D.历史影响

18.公元前221年,我国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一一秦朝。公元前221

年应该出现在下面年代尺的哪一段()

网“0年I算|[网13耳]|公];18月|白00号;

—I-----------------1I]]IL------「

**-------*-------''-------v-----------------v-------'

旧3世纪M2世纪公元2世纪公元3世纪

ABCD

A.AB.BC.CD.D

19.西安碑林博物馆陈列着一方《峰(yi)山刻石》,其上刻有“皇帝立国……灭六暴强

壹家天下……”。该内容称颂的皇帝是()

A.秦始皇B.汉武帝C.汉文帝D.光武帝

20.如图所示是秦朝的“铜权”,其上面文字的字体是()

A.甲骨文

B.小篆

C.楷书

D.行书

21.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

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对如图示意图解读正确的是()

A.统一文字

B.统一货币

C.统一车辆和道路宽窄

D.统一度量衡

22.“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是公元前209年中国历史上

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时的呐喊。这次起义指的是()

A.文U邦、项羽起义B,陈胜、吴广起义C.武王伐纣D.涿鹿之战

23.《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

者过半。”针对这种状况,汉初统治者实行了什么政策()

A.禅让制B.世袭制C.郡县制D.休养生息

24.西汉初年,刘邦之后的统治者继续推行轻徭薄赋政策,西汉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史称()

A.无为而治B.文景之治C.休养生息D.光武中兴

25.《汉书》记载:“臣以为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该

言论反映了()

A.各国变法,竟相改革B.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C.秦始皇焚毁大量书籍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UU优

春秋战国时期的衣其"心算(每欣)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哪些新现象?

材料二

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政治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经济

3.统一度量衡

军事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历史上的哪一重大事件?材料二中的哪一内容对农业生产有促进作用。

材料三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期年之后,道不拾遗,

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战国策•秦策一》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君治秦”的影响。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的满

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他们力求改变现状,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

呼唤建立新的社会,从而推动了百家争鸣的产生和发展。

李静《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的历史比较》

(1)根据材料一,概括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背景。

材料二: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

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2)材料二体现了哪一学派的思想理念?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学派的治国思想。

材料三: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一一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3)根据材料三,概括今天我们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是什么?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区n

汉L

<1工-

大4

的krt

心M*

:M

rt出

-P行.

<1ft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和汉朝在政治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为巩固北部边疆采取的共同措施。

材料三:经历这一时期,以“汉”为标志的民族文化共同体已经初步形成。正是因为秦汉时

期历史文化贡献的丰富,使得“秦”和“汉”,“秦人”和“汉人”,都长期成为代表我们

国家、我们民族的公认的文化符号。我们还应当看到,这一时期的文化创获和历史经验,对

于后世所提供的可贵的启示,是千百年来始终受到重视的。

一一摘编自王子今《秦汉时期的历史特征与历史地位》

(3)根据材料三,概括秦汉时期的历史地位。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北京人使用的石

器是打制石器,北京人会使用天然火并能保存火种,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据题干、

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远古人类是北京人,B项正确;元谋人、山顶洞人和半坡人均与

题干及图片无关,排除ACD项。

故选:Bo

本题主要考查北京人的相关史实,“距今约70万-20万年”“会使用天然火并保存火种”“能打

制石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北京人的相关史实。

2.【答案】A

【解析】考古学者得出“人类由古猿逐渐进化而来的”这一论断,主要依据是化石,远古时代的

化石还原当时的真实情况,是研究远古人类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故A项正确。

故选:Ao

本题考查人类的起源,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人类的起源,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3.【答案】D

【解析】分析图片可知,是半地穴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主要种植粟等粮食作

物,会制作彩陶,住半地穴式房屋,D是正确的选项;A北京人距今70-20万年前,不符合题意;

B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不符合题意;C居住干栏式房屋,不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了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半坡原始居民的有关内

容。

4.【答案】D

【解析】苏州唯亭草鞋山遗址马家浜文化层有距今约七千年的水稻田灌溉体系遗迹,考古学家还

在该遗址中发现了我国目前最早的粳稻遗迹。大致与这些遗迹同时的稻作文明,我们还可以在河

姆渡遗址中看到。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他们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相

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北京人、山顶洞人不会种植农作物,半坡人种

植粟,排除ABC。

故选:D。

本题考查北京人、山顶洞人、河姆渡人、半坡人,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北京人、山顶洞人、河姆渡人、半坡人,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

基础知识。

5.【答案】C

【解析】相传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于黄河流域的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的发

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因此黄帝和炎帝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C符合题意。

故选:Co

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和炎帝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中华民族的起源。

6.【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尧、舜、禹都是我国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尧、舜年老后通过

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出部落联盟首领,这种方法叫禅让制。

故选:Co

本题主要考查了禅让制的有关内容,明确禅让制是原始的民主政治。

本题以禅让制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禅让制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

7.【答案】A

【解析】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21世纪早期),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奴隶制王朝)

-夏朝,定都阳城(今河南登封)。

故选:Ao

本题考查夏朝的建立,知道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本题考查夏朝的建立,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8.【答案】B

【解析】我国古代朝代更替先后顺序的口诀为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

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西汉和东汉);三分魏蜀吴(三国),二晋(西晋和东晋)前后

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五代十国)传;宋(北宋和南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与图中

①②对应的朝代是夏朝、西周。

故选:Bo

本题考查我国古代朝代的更替,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朝代更替的相关史实。

9.【答案】C

【解析】西周时期,为巩固统治,实行分封制。当时的晋国主要统治今今天的山西省,鲁国主要

统治今天的山东省,秦国主要统治今天的陕西省,故山西省、山东省、陕西省的简称与周朝分封

制有渊源。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0.【答案】B

【解析】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

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通过改革,齐国国富兵强,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故选:Bo

本题考查春秋五霸。

本题考查春秋五霸,掌握过程和影响.

11.【答案】C

【解析】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成语故事反映的都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

之间争霸与兼并战争连绵的特征,C符合题干的要求;

ABD选项内容材料体现不出来,排除。

故选:Co

本题主要考查早期的政治制度,要求学生结合我国春秋时代的特点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春秋战国时代的特点,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

12.【答案】C

【解析】商朝铸造的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重达832.84千克。ABD不符合

题意。

故选:Co

本题考查青铜器,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青铜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3.【答案】C

【解析】展示的汉字字形出现最早的是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

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故选:Co

本题考查甲骨文,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甲骨文,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4.【答案】A

【解析】根据图示以及题干文字“成都平原、‘天府之国'”可知,题干反映的是水利工程都江

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使堤防、分洪、排沙、控流等功效合

成为一个系统,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

为“天府之国”。22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

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故A符合题意;郑国渠、灵渠与大运河与“成都平原、天府之国”无

关,排除。

故选:Ao

本题主要考查了都江堰的史实,都江堰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都江堰修建的时期、位置、人物及其作用。

15.【答案】C

【解析】老子是春秋时期的大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他认为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如难

和易、长和短、老和少,是我国最早提出朴素辩证法的思想家。中国古代有一个著名的“塞翁失

马”的故事,说明了人的祸福可以相互转化,正是老子辩证法思想的体现。

故选:Co

本题主要考查了老子的辩证法思想,明确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本题以老子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6.【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春秋晚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

大教育家。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主张“仁者爱人”“为政以德”。孔子同时还是一位大教育

家,他兴办私学,广收门徒,主张有教无类。他注意“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

育。他要求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要经常复习“温故而知新”。他还教育学生要养成老实的学习态度。

后人称他为“孔圣人”。根据图片,杏坛设教,体现的就是孔子行教时的画面,c符合题意。

故选:Co

本题主要考查了孔子的教育贡献,孔子是大教育家,后人称他为“孔圣人”。

本题主要考查了孔子的教育贡献,注意对图片的识读,抓住关键文字“杏坛设教”。

17.【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各家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

影响,取长补短。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百家争鸣”。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

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

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故题干材料叙述的是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D符合题意;题干材

料没有涉及百家争鸣的原因、主要学说和具体内容,排除ABC。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了百家争鸣的影响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了百家争鸣的影响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8.【答案】A

【解析】公元前221年属于公元前3世纪,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Ao

本题考查秦朝的建立,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秦朝的建立,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9.【答案】A

【解析】由材料“皇帝立国…灭六暴强…壹家天下…”.可知西安碑林博物馆中《峰(yi)山刻

石》的这段材料反映的是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全国的历史.

故选A.

本题以《峰山刻石》为依托,考查的是秦始皇统一全国的知识.

本题以《峰山刻石》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秦始皇统一全国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20.【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为消除文字上的差异,命丞相李斯等人统一文字,制定笔画

规整的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故秦朝的“铜权”,其上面文字的字体是小篆,B符合题

意;ACD错误,排除。

故选:Bo

本题主要考查了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重点掌握秦朝的统一文字,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识读“铜权”。

本题重点掌握秦朝的统一文字,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21.【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图片可以看出反映的是秦始皇统一货币。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

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这就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

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B符合题意;ACD与题干材料内容不符,排除。

故选:Bo

本题主要考查了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重点掌握秦朝统一货币。

本题主要考查了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22.【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发动大泽乡起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高呼“且壮士不死则己,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反抗秦朝的残暴统治,中国历史

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了,故B正确。

故选:Bo

本题主要考查陈胜、吴广起义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秦末农民战争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23.【答案】D

【解析】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西汉建立后,社

会十分贫困,汉高祖通过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来恢复经济、发展生产。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

训I,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农业生产发展。故汉初统治者吸取秦王暴政,

采取了休养生息来恢复经济。

故选:D。

本题考查西汉初期的富民政策,掌握休养生息政策的相关知识。

本题考查西汉的建立,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4.【答案】B

【解析】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农业生产

发展。文帝和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