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走进西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选编的4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神奇的西部,反映了西部的昨天和今天。
♦学情分析
学生处于高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学本组课文,尽可能让学生独
立阅读思考,放手让他们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学能力。教
师注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在重点难点上给予必要的点
拨。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灿烂的历
史
2.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3.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修建青藏铁路的重要意义,感受建设者无私奉献、乐观向
上和科学创新的精神。继续增加对西部大开发的了解。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条理
清楚的表达特点。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和搜集资料了解西部,激发热爱西部的情感;热爱大自然,
保护环境。
2.引导学生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和理解
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3.分享丛书中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奠定学生有效阅读的基础。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和理解含
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课时划分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0-M课时,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课时,口语交际1课
时,习作2课时,“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展示台”1-2课时。
第课时
《草原》教学设计
课题1、草原:课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认识生字,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线索。
这篇散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
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纯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难以忘怀。
教材分析
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
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利民族之间的团结。
设计理念一是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1.学会14个生字,会认4个字,能正确读写“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
,礼礼貌、拘束、摔跤、襟飘带舞”等词语。背诵课文一、二自然段。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文美。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
教学目标
兽草话斜阳”的意思。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和谐的教育。
3.在草原自然美和人情美的熏陶下培养美感。初步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中描述的精彩情景,体
教学重点会句中所含的意思。
教学难点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及表达上的作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方法读议相结合
教学过程二度备课
一、音乐铺垫、孕育情感
1.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学生说说歌曲中描绘的是哪里的景色。听
着歌曲,在你头脑中呈现了怎样的景象?出示课题。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及见闻说说草原的美丽景象,与实践阅历相结合,缩短
文本与生活的距离,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今天我们将在老舍先生优美文字的引导下
走进那美丽的草原。
二、自读感悟、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找出生字、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学生自由结成旅行伙伴,去“游览”草原的美景,在美景中细细观赏。
2.汇报交流,共同感悟。
课文中11那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印象深刻的句子勾画出来,有感情地
读一读,说说你有怎样的感受?请把你的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
3.内容归纳,整体感知
引导学生说说作者老舍从哪些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草原?分别根据学生留下印象最
深刻的部分得出介绍了草原的自然景色和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及民族间的团结友爱。
(引导学生明确课文内容。)
三、分层朗读,感悟美景
1.找出描写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的段落,自己有感情地朗读,把你喜欢的词句勾
画下来,细细品读。
2.引导学生说说草原的自然风光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感慨?
“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3.是怎样的一种景象让作者有了如此的感慨呢?以此引导学生说说草原的天、地
的景色各有什么样的特点?找出相应的句子读一读。
4.找出第一自然段中描写天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说说天的特点。在这样的天空
下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读出作者的感受。
5.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写羊群和小丘的句子,说说给自己在头脑中留下的印象。读中
评价,体味美感。
6.在这样的境界里你会有怎样的感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来有感情地朗读课
文一自然段。
7.齐读感悟、练习背诵。
四、品味练笔
通过老舍先生优美的语言描写,让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请同
学们用自己的话写出一两句描绘草原美景的句子或小诗。也可以用你手中神奇的画笔
画出草原的美景。
父流展示。
五、巩固练习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草原》教学设计
课题1.草原:课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精读课文,体会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这篇散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
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纯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难以忘怀。
教材分析
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
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1.学会14个生字,会认4个字,能正确读写“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
礼礼貌、拘束、摔跤、襟飘带舞”等词语。背诵课文一、二自然段。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文美。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
教学目标
用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和谐的教育。
3.在草原自然美和人情美的熏陶下培养美感。初步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中描述的精彩情景,体
教学重点
会句中所含的意思。
教学难点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及表达上的作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爱我中华》歌曲;学生:练习背诵课文一、二自然段
教学方法情境融合法
教学过程二度备课
一、回顾美景、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回忆草原自然风光,今天让我们接着走进草原,继续我们的草原之旅。
二、朗读理解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2自然段,说说你又看到了什么?
2.行车在草原上所见到的景象、蒙古人民骑马几十里欢迎远到而来的我们的情
景。
3.请同学找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读中评议。
看到这样的场面你有何感想呢?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
4.交流感受,齐读第二自然段。
三、读中体会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3.4.5自然段,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记号。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感受,抓住课文片段进行理解体会。
(1)主客见面时那真挚的感情。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用"一”线标出、
交流。引导学生从词句中体会(如:”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中的两个"再"。"总是热
乎乎地握着"中的"总是”,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中的"很
多……都是……”体会到主客双方的感情热烈、深厚。)
(2)自由读思考,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款待客人的?把你体会最深的一点讲给
同学们听。找学生朗读,同学们边听边想象画面。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有什么样的感
受,你有什么话要说,你又会做些什么呢?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体验。
(3)学习第五段:齐读最后一段,说说你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
斜阳!”的理解。
四、总结感悟
1.总结全文谈谈你的感受。本文通过写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
美丽一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表现了民族团结的精神。
2.齐唱《爱我中华》。
五、练笔拓展
同学们,草原真的是美极了。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本文描写的是老舍先生几
十年前去访问内蒙大草原所看到的景象,今天的草原又是什么样的呢?请你展开丰富
的想象,用精彩的文字描述草原新景象。
教学反思
第一课时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课题2*、丝绸之路:课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抓重点词语,感知内容,理清思路,诵读感悟。
《丝绸之路》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以独特的视角,生动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
教材分析庆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
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
让学生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学会收集、整理、加工信息,能从网上查阅关于丝绸
设计理念之之路的其他知识,能用简洁的话介绍,从而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及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1.认识“矗、凹”等七个生字,会认“古朴、典雅”等11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目标能说出这条路被称为“丝绸之路”的原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让学生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学会收集、整理、加工信息,能从网上查阅关于
周之之路的其他知识,能用简洁的话介绍,从而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及语言组织、表
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丝绸之路的价值
教学准备挂图学生准备: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教学方法引导法、点拨法
教学过程;二度备课
一、谈话引入
1.导语:有一条路,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这条路,
承载了无数的骆驼与商旅;这条路,传播了东方的古老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
的友谊与文明。它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一座古朴典雅的
巨型石雕,穿越时空的阻隔,一起走近——丝绸之路。
2.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学生自由提问,板书比较主要的问题。如:为什么称作丝绸之路?丝绸之
路有什么价值或意义?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可由学生互相解答)
4.带着同学们的问题,读一读课文,看看能否在文中找到答案。
二、检查预习情况
1.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你特别喜欢的地方,或者读得不太通顺
的地方多读一读。
2.和同学交流一下你最喜欢的部分,读给他听一听,如果能说说理由,就更好
了。
三、阅读课文,交流体会
(•)体会丝绸之路在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的价值。
1.出示句子:“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
大的路。”
2.读读这个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3.你是怎样理解“联系”这一词语的。文中描写“我们”是怎样“联系”的?
4.再读文章,用笔勾一勾你认为有价值的地方。
5.集体交流
(预设:学生会找出中国使者和安息国互相交流的地方。找到中国使者为安
息国带去了“绫罗绸缎”,而安息国则将自已国家的“驼鸟蛋”,以及特色文化“魔
术”、“杂技”等献给了中国。如果个人学生没有找到,可以再讨论)
(-)体会丝绸之路在东西方精神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
1.安息国与中国在进行交流的时候,两国人民都是怎样的心情呢?小组内进行
分角色朗读,注意模仿一些动作与表情,体会一下两国人民的心情。
2.小组汇报表演,再读文章。
3.通过分角色朗读,你体会到了两国人民怎样的心情?学生充分交流。
(预设:学生通过文章对两国人民一些动作表情的描写,例如:安息国臣民
等待时的“浩浩荡荡的大军在边境迎候”,刚出现骆驼队时人们的“欢呼”“奏乐”
“欢腾”。中国使臣的”大跨步上前”“满面笑容”;安息国将军的“翻身下马”“高
兴得连连点头”等地方可以看出两国的友好与融洽。)
4.引读:这一场景的实现,多亏了一条道路呀!——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
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
(三)结合资料,深入理解
1.其实,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一幕,只是通过丝绸之路发生的一个小小的故事。
这样的故事还有好多好多。你还知道些什么呢?把你搜集的资料和大家一起交流交流
吧。
2.交流小组内搜集到的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3.老师也有一个小小的资料和大家交流。由于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执政官恺
撒,穿着中国丝袍进入剧场,轰动一时,从而,出现了中国的丝绸热效应。从此以后
罗马城内的豪华市区,就设有专售中国丝绸的店铺。而当时中国的丝绸,全部都是经
过这一条道路进入罗马城内的,而这丝绸之路的开辟者就是著名的——张骞。
4.齐读课文13自然段
5.你有什么体会?
6.再读13自然段。
7.回答课前两个问题
(1)为什么称作丝绸之路?
因为在这条道路上,主要的贸易物品是丝绸。
(2)丝绸之路有什么价值或意义?
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交流的通道。同时板书。
四、小结
古代的丝绸贸易,骆驼与商旅的情形,我们没有机会再看到。而现在矗立在
西安市玉祥门外的巨型石雕,在默默地给我们讲述着丝绸之路上那古老而美丽的故事。
(出示挂图)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一幕古老的风景,重温那动人的一幕幕。齐读第一自
然段与最后一自然段。
板书
东西方友谊交流之路
丝绸之路东西方经济交流之路
东西方文化交流之路
教学反思
第一课时
《白杨》教学设计
课题3、白杨课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抓重点词语,感知内容,理清思路,诵读感悟。
文章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
教材分析的事。作者借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
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加强教学内容的整个与课内外的融合,努力让学生把读与悟、读与写、读书与活动结
设计理念
合起来。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得表现方法,体会课文借白杨的特点,
项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教学目标2.能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深刻含义,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
中
3.认识本课6个生字,摘录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1、认识本课6个生字,摘录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2、
教学重点能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深刻含义,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
神。
教学难点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得表现方法,体会课文借白杨的特点
教学准备1.搜集有关白杨的图文资料。2.搜集有关新疆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图文资料。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二度备课
-、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在祖国的西北,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昔日辉煌的丝绸古道,还有
那茫茫的大戈壁。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生长在茫茫戈壁滩上的白杨。
2.看课题激疑:课题是《白杨》,全文仅仅就是写白杨吗?
二、三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读: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准,把生字新词标出,不理解的词
用“?”划出,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自己解决不了的可提出来请教老师或同学。
二读: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文中所出现的三个问句并用“〜〜”标出。
(1)学生找出三个问句后全班交流。
(2)课件出示三个问句。
①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
②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
③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
三读:默读课文,把找出的三个问句当成思考题,想一想,你能在文中找到答案
吗?请边读书边思考边在文中做适当的批注,把解决不了的问题做个记号。
(1)学生按要求默读课文,老师巡视、点拨。
(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
三、初步感知,交流体会
(1)对这三个问题的理解,能从课文的字面上大体知道意思就可以了。
(2)指导学生初步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示范书写
(1)教师示范“疆”字,提醒学生注意相应笔画。“陷”的右下部不好写,注意
与“滔、焰”区别。
(2)学生在写字本上抄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白杨》教学设计
课题3.白杨课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抓重点词语,感知内容,理清思路,诵读感悟。
文章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
教材分析的事。作者借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
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加强教学内容的整个与课内外的融合,努力让学生把读与悟、读与写、读书与活动结
设计理念
合起来。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得表现方法,体会课文借白杨的特点,
教学目标领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2.能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深刻含义,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
j3.认识本课6个生字,摘录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1、认识本课6个生字,摘录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2、
教学重点能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深刻含义,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
神。
教学难点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得表现方法,体会课文借白杨的特点
教学准备1.搜集有关白杨的图文资料2.搜集有关新疆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图文资料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二度备课
一、抓住“沉思”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白杨》这篇课文。请同学们想想“沉思”是什么意思?
快速浏览课文,请找一找“沉思”这个词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用号标出,想
想“沉思”是什么意思?
二、抓“沉思”一词学习课文
(-)学习爸爸第一次沉思的内容。
1.默读1〜4自然段,想一想爸爸第一次是看到什么而陷入沉思。
2.课件展示,带学生入境。
出示课件:画面上展示茫茫的大戈壁荒无人烟、飞沙走石的情景,老师画外音:
看!这就是车窗外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并不
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这就是铁路沿线的一行白杨
树!(画面上出现一排挺直的白杨树)每隔儿秒钟,窗外就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
的身影。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就在这时;兄妹俩的一番对话打
断了他的沉思。
3.学习文章的5〜11自然段,分角色朗读,以读代讲。
(1)提出读书要求:请同学们分角色把兄妹俩的对话读一读。男同学扮演哥哥,
女同学扮演妹妹,老师就读爸爸说的话和叙述部分。注意要把兄妹俩争论时那份天真、
固执的语气读出来。
(2)学生分角色朗读。
4.学习文章第12自然段,细细品读爸爸介绍白杨特点的三句话。
过渡:哥哥最后一个问话: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引出爸爸一番意味深长
的话。
出示课件: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
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
软弱,也不动摇。
(1)提出读书要求:自山轻声读一读这段话,运用“抓关键词品读”的方法想一想你
从每一句话中读懂了什么?
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
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
儿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1)老师引读“他们只知道……”后启发学生:可他们却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
到新疆去工作。你们知道吗?请把爸爸的经历和白杨联系起来考虑,谈谈自己的看法。
(2)老师引读:“他们只知道……”
可他们却不知道爸爸为什么把他们接到新疆去,你们知道吗?
(3)老师引读:“他们只知道……”
可他们却不知道新疆是个偏远、艰苦的地方,爸爸为什么要把孩子带到艰苦的地
方去呢?
(4)小结:看来,你们都知道了兄妹俩的三个“不知道”,那么,你们是不是已
经明白了爸爸的心到底是什么呢?我们接着往下学。
(二)学习爸爸第二次沉思的内容。
出示课件:
爸爸搂着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
一丝微笑,那是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
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1.鼓励学生针对这段话大胆质疑。
2.归纳学生的质疑难点并让学生自读自悟自解疑难。
设想学生可能会提的问题:
(1)爸爸望着窗外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爸爸会想些什么?
(2)为什么爸爸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
3.学生交流讨论。
4.理解爸爸的心。
(1)出示“心”在字典里的两种解释:①指心脏。②指思想、感情等。
(2)请学生为文中“爸爸的心”选择正确的解释条后用“心”字来扩词,老师相
机板书:心情、心思、心愿。
(3)学生用上“心情、心思、心愿”这三个词来领悟“爸爸的心”。
(4)老师小结:
爸爸的心首先指的是一种心情,他是怀着崇敬的心情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爸爸的
心还指的是一种心思,当他深情地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时他就怀着这份沉甸甸的心思,
孩子们不知道,而你们已经从孩子们的三个“只知道”中知道更多的内含了;爸爸的
心还指的是一种心愿,那就是——(学生回答:希望孩子也能和他一样建设边疆、扎
根边疆。)同学们这回对爸爸的心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指板书回答,并擦掉
心中的“?”号。)
三、想象拓展,布置课后小练笔
1.大胆想象四十年后,当年的爸爸如今的爷爷的第三次沉思。
老师启发:学完《白杨》一课后,我们难忘当年在那趟西行的列车上,爸爸那番
意味深长的话。四十多年过去了,如今,在一架西行的波音七四七客机上有不少来自
国内外的志士仁人,他们正准备奔赴西部边疆。飞机内还坐着当年的爸爸,他已是白
发苍苍的老人了,他带着两个在新疆出生的小孙孙刚从上海探亲归来,此时他搂着两
个小孙孙,俯视着舷窗外的茫茫戈壁,又陷入了沉思。同学们想想,这位当年的爸爸
如今的爷爷四卜年后可能在沉思什么呢?这位爷爷和两个小孙孙之间又会有一段怎样
的对话呢?
2.布置小练笔作业:同学们可根据以上的设想大胆展开想象,完成小练笔作业《第
三次沉思》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沉思……\/情
白杨沉思……〜一思
沉思……/愿
教学反思
第一课时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设计
课题--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课.......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
这是一篇充满了昂扬向上的精神和英雄气概的文章。文章记叙了在高寒缺氧,自然环
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施工条件异常艰苦的情况下,西部建设者们以智慧和力量克
教材分析服了一个个世界级难题,攻克了国际性技术难关,创下了世界铁路建设奇迹,那就是
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隧道——风火山隧道贯通的经过。文章条理清楚,数据详实,
字里行间包含着对西部建设者智慧与力量、吃苦奉献精神的歌颂。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实际体会西部建设者智慧与力量、
吃苦奉献精神
1.默读全文,了解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建设者在修建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建设者对修筑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满腔热情。
教学目标
3.认识本课14个生字,搜集和交流青藏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相关资料。
了解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建设者在修建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感受新•代
教学重点建设者遇到的困难以及克服困难的艰巨与顽强毅力。
教学难点理解冰磴子、冻土区、高原缺氧、混凝土喷射等术语的含义。
教学准备青藏铁路有关资料图片,西藏风光短片、课件。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二度备课
-、《天路》引读
1.师:同学们,听过《天路》这首歌吗?它深情歌唱了铁路工人修建青藏铁路的
感人事迹。来,随着这动听的歌声,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青藏铁路。(播放《天路》
配乐的青藏铁路施工画面)
2.师:这就是青藏铁路,1958年,在毛主席的关怀下开工,2007年正式通车运行,
历经半个多世纪才完工,这到底是为什么?是什么困难阻挡了这条铁路的前进?请同
学们跟着筑路工人走进青娥铁路施工现场,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
读边想画面,你看到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
助拼音读准字音。)
二、初读感受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检查个别难读的字音是否读准。如械(xi©),不读jiG,“狰
狞”读准后鼻韵。
2.师:读着课文,想着青藏铁路的施工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心里有什么
感受?(学生自山交流)
3.师:这是一条艰难的铁路,(师生补充资料•,结合看屏幕上的青藏铁路示意图:
青藏铁路要经过海拔4767米的昆仑山,要经过海拔4000米以上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
全长1142公里,要经过550公里的永久性冻土区。解释冻土区:一年四季覆盖着坚硬
的冰,有些坚冰厚度达一百多米,是高原地区修建铁路遇到的最大难题。)而风火山
是最难的难题,但是最终,这只巨大的拦路虎却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
4.(屏幕出示句子:”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你们是怎
么理解这句话的?
(1)为什么说风火山是只巨大的拦路虎?(因为这里有三大难关:多年冻土区,
恶劣天气,极度缺氧)
(2)为什么风火山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
①因为科技人员找到了喷射混泥土的最佳温度,制服了冻土区。
②因为青年突击队员顶住了恶劣的天气,继续顽强的工作。
③因为科技人员建起大型制氧站,攻克了极度缺氧难关。
(3)你们说这是一痴T么痒的还庞善?(赢而、逾次而、智感而,彳油苦不后
累……)
(4)是啊,他们的确是一批勇敢坚强、充满智慧的青年突击队员。你们谁想成为
这样的一名突击队员?我们就请这位突击队员来读1〜2自然段,要读出你们的决心
来。
(5)同学们,让我们也像这位突击队员一样“严阵以待”,准备迎接风火山的挑
战。(齐读1〜3自然段)
4.师读:“然而,一次次爆破,……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1)西方的媒体说明了什么?
(2)他们认为不可能,那你们认为可能吗?
(3)我们的青年突击队员是如何把外国人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变成可能的?让我们
把自己当作中央电视台的一名记者,走进工地,去采访筑路工人攻克风火山的艰难历
程.
三、读后采访
1.合作要求:
(1)自己边读边画,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工程的艰难和建设者的勇气与智慧。
(2)根据采访提纲上的问题提示,把自己的同桌当作青年突击队员互相采访。
(3)按“冻土区”“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分成三个事件,做三次报道。
2.采访提纲
(1)你们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
(2)这些困难给你们造成了什么影响或者后果?
(3)你们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
四、现场报道
1.攻破“多年冻土区”。(结合看课件中的图)
(1)请某个学生做现场报道,其他人补充评价。
(2)理解“下马威”。
①什么是下马威?
②风火山给青年突击队员什么下马威?
③这些下马威可能给工人和工程带来什么危害?
④但是,这一切难得倒我们的筑路大军吗?为什么?
(3)是的,因为这群勇敢坚强的青年突击队员心中装着个坚定的信念:“把铁
路修到拉萨去!”(齐读第7自然段)
2.克服“恶劣天气”。(结合看课件中的图)
(1)请某个学生做现场报道,其他人补充评价。
(2)想象“七零八落”“不翼而飞”和“劈头盖脸”是什么样子。
(3)导读第8自然段前5句(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跟读后半句,强调突出作用)
(4)看图,想象工人们在这样恶劣的天气面前可能会怎样?
(5)是啊,房子吹倒了,屋顶掀翻了,头砸破了,脸流血了,冷啊!疼啊!可是,
当队员们想到西藏人们贫困的日子和迫切的期待,他们咬紧牙关,在心里一遍一遍地
呼喊:“把铁路修到拉萨!”(齐读两遍)
3.解决极度缺氧。(结合看课件中的图)
(1)请某个学生做现场报道,其他人补充评价。
(2)什么是“杯水车薪”?为什么会杯水车薪?
(3)看图,想象工人背着氧气瓶在隧道里工作是什么样?
(4)胸闷,头痛,呕吐,四肢无力……生命受到严重威胁,这是多么可怕的难关
啊!但是建筑大军硬是让风火山,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为什么?
他们的胜利依靠的是什么?
①是工人们的勇气和毅力。
②是科技人员的智慧。
③是党中央的关怀。
④是西藏人们的支持。
(5)因为,“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是铁路工人的坚强决心,也是全国人们的共
同心愿。同学们,带着全国人民的心愿,让我们大声地呼喊出铁路工人的决心。(齐
读10-11自然段)
四、总结升华
L(屏幕出示最后一个句子:青藏铁路这条“铁龙”在不断地向前,向前,拉萨
已经遥遥在望……)从最后的省略号里,你们读懂了什么?(介绍青藏铁路最新进展:
工程进展顺利,全线路基、桥涵、隧道等主体工程基本完成,累计铺轨743公里,2005
年底铁轨将铺到拉萨,2007年7月进行列车试运行。列车开通了从拉萨至西宁、北京、
成都、上海、广州等多条线路,并装备当今世界最豪华的旅游列车。从拉萨乘座火车
到北京,仅需48小时。)
2.想不想坐上这趟列车去拜访神秘的青藏高原?来吧,跟老师一起踏上这段神奇
的天路。(播放西藏美丽的风光,配上李娜的《青藏高原》,最后画面定格在一个西
藏小女孩站在铁轨边匕眺望拉萨的方向。)
3.同学们,为了建设这条铁路,40多万各族同胞远离亲人朋友,奋战在这荒凉恶
劣的高原,多少年轻的生命永远地长眠在皑皑的雪山下,还有多少人奉献着自己的热
血和青春,但是正因为有了他们的付出,才可能彻底改写西藏不通铁路的历史,西藏
才可能真正走向繁荣富裕。
4.面对着这样一群铁路工人,你想对他们说什么?(写下来)
附板书: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一一共同心愿”
广冻土区
风火山J恶劣天气勇气毅力智慧
・极度缺氧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一》教学设计
课题口语交际•习作」J«—新授课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
这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讨论与远方的同龄人建立联系,加强交流,开展活动,增进彼
教材分析此的了解。目的是使学生亲历一次“手拉手”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沟通
和交际的能力。
结合本单元的专题学习内容,就课内课外的学习与活动进行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进
设计理念行思维的碰撞,受到方法的启示。在交流和对比中,初步学会理性地分析,总结自己
—的学习,并进行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通过策划活动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2.在口语交际中领悟与人交往的方式、方法,并激发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
教学目标
3.懂得在信中有条理地表达内容,并写出真情实感。
4.掌握信封的写法,学会评改习作,并通过书信来与人交往和分享习作的快乐。
教学重点在口语交际中理清思路,学会表达。
教学难点把自己的设想及策划有条理地写出来。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回顾,学生思考想象。
教学过程二度备课
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1.播放歌曲《大中华》。
2.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
师补充叙述: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江南水乡,塞外风光,西部高原,浓郁的地
理特色,迥异的风土人情,作为中国人,我们无比自豪和骄傲!
3.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全国各地的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以及部分山川风物的
图片、文字资料。
二、出谋划策,建立联系
1.走出我们现有的空间,走进更广阔的世界,站得更高才能看得更远,你们想结
交更多的朋友,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吗?想更深入地了解他们那里的风景和物
产吗?今天我们就来策划•次和远方的小伙伴的“手拉手”活动。
板书:策划“手拉手”活动
2.要和远方的小伙伴心手相牵,我们首先要做的准备工作是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建立联系
3.远方的小伙伴和我们相隔遥远,千山万水把我们阻隔,我们怎样才能和他们建
立联系,认识他们、了解他们呢?请大家出谋划策。
4.学生分小组交流探讨。
5.学生集体交流。
根据学生的交流板书:方式:网络报刊杂志各类书籍电视栏目……
三、集思广益,开展活动
1.与远方的小伙伴建立起联系之后,我们就要着手思考如何开展“手拉手”活动
来增进彼此的了解了。相信大家一定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就请大家先在组内商量
和交流。
2.学生分小组商量。
(教师参与各小组的探讨活动中,要对活动的可行性以及可以为对方做些什么有
益的事来进行具体的指导。)
3.学生全班交流各小组的策划情况。
教师适时点评并板书:
(1)你们的策划让人感动,看,有充满关怀的支助活动,有情真意切的书信往来,
有简洁流畅的情况介绍,有丰富多彩的联谊活动,还有方便快捷的网上交流……
板书:支助活动书信往来情况介绍联谊活动网上交流……
(2)每一项活动的开展,都蕴涵着同学们的想法和思想.但是每一项活动都应该
有其可行性,请你就自己活动设计的可行性方面来谈一谈。
学生交流活动设计的可行性,对其他同学进行启发。
(3)面对不同地区的小伙伴,我们可以为对方做些什么事呢?
学生自由交流。
四、深入探讨,课外延伸
1.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你是否想把自己精心的策划的活动付诸实践呢?
2.备课的时候老师在报刊杂志、网上、电视节目和搜集了一些小伙伴的联系地址,
你愿意把自己的“手拉手”活动构思告诉他们,与他们一同架起友谊的长桥吗?
出示联系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回民小学六年级黎明(《小艺术家》)
重庆市垫江县第四中学初一(3)班王加佳(《创新作文》初中版)
重庆市九龙坡区铁马小学五(2)班刘易(我的好友的女儿)
深圳市南头小学四二班何晔(深圳南山实验学校校园网页)
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师范学校附小六一班(电视栏目报道)
3.经过刚才的商量,你们一定还有很多与小伙伴建立联系的方法,请大家课后再
收集一些,然后我们下节课把自己的建议告诉他们。愿我们的“手拉手”活动开展得
有声有色,让我们和远方的小伙伴心手相牵。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一》教学设计
逑题口语交际•习作一课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交流习作
“习作”是口语交际的延续,是与“手拉手”同学进行交往的开始,是一次应用文的
教材分析
习作练习。
结合本单元的专题学习内容,就课内课外的学习与活动进行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进
设计理念行思维的碰撞,受到方法的启示。在交流和对比中,初步学会理性地分析,总结自己
的学习,并进行改正。
1.通过策划活动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2.在口语交际中领悟与人交往的方式、方法,并激发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
教学目标
3.懂得在信中有条理地表达内容,并写出真情实感。
4.掌握信封的写法,学会评改习作,并通过书信来与人交往和分享习作的快乐。
教学重点在口语交际中理清思路,学会表达。
教学难点把自己的设想及策划有条理地写出来.
教学淮备教学课件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回顾,学生思考想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过程二度备课
一、回忆格式,明确写法
1.交流书信的写法及格式。
2.学生自读教材第二自然段。
3.你认为重点应该放在哪个部分?
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板书:介绍自己(略)说出想法(略)提出建议(详)
4.在上节课的口语交际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并作出精心的策划,要
让别人明白自己的想法,就必须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写。
二、尝试习作,发表见解
1.学生自己写信。
2.教师稍作巡视后也同学生一道写作。
三、交流赏析,学会评改
1.教师根据巡视式的观察,指名几个学生读习作草稿,全班同学互评互改。
评价方向:
(1)叙述清楚且有条理。(2)提出的建议具有可行性。
(3)语句准确,想法合理。(4)学生个体的进步。
(5)书信的格式正确。
2.教师把自己的下水作文读给学生听,请学生作出评价,并与学生的习作进行对
比,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
3.结合评改中的出现的典型问题,学生自己修改作文草稿。
4.小组交流评改。5.教师评改后小结作文情况。
四、学写信封,鸿雁往来
1.同学们不仅精心策划了“手拉手”的活动,还认真写出书信。大家想结识远方
小伙伴的真情溢于言表。那我们就一定要把这些信寄给远方的小伙伴。
2.学生读教材第三自然段,初步感知信封的写法。
3.出示信封格式图,具体了解如何写信封。
4.教师把课前准备好的信封、信笺和邮票发给学生。学生根据要求填写信封并贴
上邮票。(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再次誉抄习作和寄信。)
五、总结
古时候,人们把朋友见互通书信称之为鸿雁往来。看,这一封封信就像一只只鸿
雁,它们将把你们的心愿带到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不论相隔多么遥远,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天然植物提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EMI屏蔽材料项目合作计划书
- 不为打翻的调色盘哭泣
- 电缆故障探测仪行业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战略研究分析报告
- 中国汽车倒车雷达行业市场全景分析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
- 钢管拆除合同范本
- 中国耳挂口罩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成品浆板包装输送系统项目合作计划书
- 代理外贸合同范本
- 2020-2025年中国深圳网约车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班级公约(完美版)
- 医疗卫生监督协管巡查记录表
- 水利工程资料汇编全套
-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作业设计
- 中国交建模板
- 《寒假开学第一课》课件
- 三年级数学研课标说教材课件
- 校园食品安全培训ppt课件(图文)
- 卡通开学季安全教育幼儿开学第一课小学一二三年级PPT通用模板开学第一课安全教育主题课件开学第一课安全主题班会
- 北师大版四年级书法练习指导下册全册课件【完整版】
- 制图员(机械)中级操作试题库(机考、手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