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诱因及其防治_第1页
糖尿病诱因及其防治_第2页
糖尿病诱因及其防治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糖尿病诱因及其防治一、糖尿病产生的原因

糖尿病是一种现代人常见的多发病,在我国目前大约有2000----3000万糖尿病患者。此病到目前为止不能根治,只能寄希望于预防与控制。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之处是它引起的并发症。感染为其常见的并发症,反复地化脓感染和霉菌感染,一般表现为视力减退直至失明,下肢感觉异常、发麻,任其恶化可导致严重的败血症、冠心病、脑中风、偏瘫等,致残、致死比例极高!糖尿病病因十分复杂,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传统学说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

举世公认,糖尿病是遗传性疾病。遗传学研究表明,糖尿病发病率在血统亲属中与非血统亲属中有显著差异,前者较后者高出5倍。在糖尿病Ⅰ型的病因中遗传因素的重要性为50%,而在糖尿病Ⅱ型中其重要性达90%以上,因此引起糖尿病Ⅱ型的遗传因素明显高于糖尿病Ⅰ型。

2.精神因素

近十年来,中、外学者确认了精神因素在糖尿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伴随着精神的紧张、情绪的激动及各种应激状态,会引起升高血糖激素的大量分泌,如生长激素、去甲肾上腺素、胰升糖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3.肥胖因素

目前认为肥胖是糖尿病的一个重要诱发因,约有60%-80%的成年糖尿病患者在发病前均为肥胖者,肥胖的程度与糖尿病的发病率呈正比。“三高”(高糖、高脂肪、高热能)饮食机会增多,体力活动量逐渐减少,不合理的的膳食结构和日益减少的劳动量是现代人肥胖的重要因素,并有日渐年轻化趋势。这是肥胖多脂肪的中老年人中糖尿病明显增多的主要原因之一。

4.长期摄食过多

饮食过多而不节制,营养过剩,使原已潜在有功能低下的胰岛素β细胞负担过重,而诱发糖尿病。现在国内外亦形成了“生活越富裕,身体越丰满,糖尿病越增多”的概念。

5.感染

幼年型糖尿病与病毒感染有显著关系,感染本身不会诱发糖尿病,仅可以使隐形糖尿病得以表现出来。

6.妊娠

有关专家发现妊娠次数与糖尿病的发病有关,多次妊娠易使遗传因素转弱诱发糖尿病。

近年来,大量科学研究表明:多种诱因综合引发细胞介导的免疫机能降低,从而出现糖尿病——初始原因可能为病毒入侵,在遗传的基础上发生自身免疫反应低下,引起胰岛炎症,破坏了胰岛ß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加上肥胖、感染、妊娠等诱因而催发病情。

目前,临床运用免疫调节制剂调节免疫功能,预防与辅助治疗糖尿病,取得很好的效果。一方面,口服免疫球蛋白直接在呼吸道、消化道黏膜处,“抑制、溶合、吞噬、中和”入侵人体的病毒细菌,减少胰岛炎症发生的机会;另一方面,免疫激活肽主动激活人体自身免疫细胞的活性,巩固、建设自身免疫防线。如此双重免疫,比起一般性的免疫疗法更多保证.分析材料,回答问题:二、糖尿病典型题目1.世界卫生组织(WHO)驻华代表贝汉卫博士在2022年11月21~23日北京召开的“肥胖与相关疾病控制会议”上表示:中国人口23%体重超重,7%肥胖,肥胖增加了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病、脂肪肝、脑溢血等疾病的发生率。贝汉卫说,导致中国人体重增加的因素包括:人民营养水平的普遍提高、体力活动的减少、饮食不健康、高胆固醇摄入、饮酒过多等等。中国政府必须及时采取强有力的干预措施,以逆转中国人体重不断增加和由此引起的健康问题也不断增多的趋势。在防治中,限制饮食,增加运动量,使物质和能量的消耗大于摄取,已成为人们的共识。通过节食疗法可以减肥,专家指出,青少年防止肥胖最重要的方式是运动。Ⅱ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为目前十分重要的一种流行疾病,虽然其致病原因目前仍不明了,但证据显示患病者对胰岛素的不敏感性与该疾病的产生有极大关联。大约一百年前,Ebstein与Williamson发现高剂量的乙酰柳酸钠(阿司匹林的主成分)可大幅降低糖尿病人尿液中的葡萄糖;直至1950年代,更多研究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的确可通过服用阿司匹林来改善,但其作用机制仍不明了。1998年Yin在《自然》发表研究报告发现,用阿司匹林处理可抑制细胞中的IκB磷酸化二型酶(IKKB)的作用;Sholson等在《科学》发表报告中也指出IKKB与患者对胰岛素的不敏感性有关,并进而推论阿司匹林应是由抑制IKKB的活性来预防患者对胰岛素的不敏感性,进而减轻糖尿病患者的症状。(1)从新陈代谢的角度看,身体肥胖的原因是()A.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B.异化作用大于同化作用C.分解代谢大于合成代谢D.分解代谢等于合成代谢(2)肥胖患者,可通过增加运动量来减肥,其目的主要是消耗自身体内积累多余的()A.维生素B.糖类C.脂肪D.蛋白质(3)科学家预计在不久的将来,为减轻肥胖症患者肌肉注射的痛苦,能研制出“瘦素穿肠蛋白”的新产品来治疗肥胖,通过口服能进入人体血液,你推测这种药品穿过小肠上皮细胞最可能的方式为()A.渗透作用B.主运运输C.被动运输D.内吞作用(4)下列有关Ⅱ型糖尿病的叙述,正确的是()A.Ⅱ型糖尿病的产生与阿司匹林的滥用有关B.阿司匹林与糖尿病之间的作用机制在1950年代已十分明了C.胰岛素不敏感性是由于抑制了IKKB的活性所造成的D.IKKB的过度活化可能与Ⅱ型糖尿病的产生有关(5)阿司匹林对Ⅱ型糖尿病患者症状的减轻是经由下列哪种机制达成的()A.造成IκB的磷酸化B.活化IKKB的作用C.预防对胰岛素不敏感性的产生D.造成胰岛素大量分泌(6)有关阿司匹林、IKKB以及Ⅱ型糖尿病之叙述,何者是正确的()A.阿司匹林可抑制IKKB的作用B.活化IKKB对糖尿病患者的症状有减轻作用C.补充微量胰岛素应可大幅减缓Ⅱ型糖尿病患者的症状D.阿司匹林可造成Ⅱ型糖尿病患尿液中之糖分沉淀以减轻症状2.下图表示人体血糖以反馈调节方式保持平衡的模式图(虚线表示神经调节)。请据图回答。(1)写出A~E组织器官名称:A______B_______C_______D______E___________。(2)a是糖皮质激素,则b是________,c是__________,d是_________。(3)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试据图说明通过反馈调节使血糖浓度降低的主要途径。________________。1.解析:从新陈代谢的角度看,身体肥胖的原因是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或合成代谢大于分解代谢;肥胖患者的脂肪的积累多,故通过运动来消耗多余的脂肪,从而达到减肥;“瘦素穿肠蛋白”是蛋白质,它是一类大分子物质,不能以主动运输或被动运输进入细胞内,应是内吞作用方式;从材料中可知:直至1950年代,Ⅱ型糖尿病的作用机制仍不明了,Ⅱ型糖尿病产生与阿司匹林的滥用无关,胰岛素不敏感性是由于IKKB的活性太高所致;阿司匹林应是通过抑制IKKB的活性来预防患者对胰岛素的不敏感性,进而减轻糖尿病患者的症状,活化IKKB对糖尿病患者的症状会加重,Ⅱ型糖尿病人对胰岛素的不敏感性。答案:(1)A(2)C(3)D(4)D(5)C(6)A2.解析:以血糖调节的基础知识为背景,充分挖掘图示各元素之间的联系,分析出各生理过程和结构的名称,熊后再回头答题。当血糖含量降低时,下丘脑的某一区域通过交感神经的作用,使肾上腺髓质和胰岛A细胞分别分泌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从而使血糖含量升高。当血糖含量升高时,下丘脑的另一区域通过副变感神经,使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从而使血糖含量降低。另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