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65_第1页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65_第2页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65_第3页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65_第4页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65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一、疑难问题精析问题一:全面理解小农经济详析:1.小农经济的形成条件:铁犁牛耕的出现和逐步普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2.小农经济的特点: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3.小农经济得以发展的原因:①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逐渐普及;②农民不同程度地有一定土地、农具、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③为了求得生存,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④历代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

4.阻碍小农经济发展的原因:①农民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②封建王朝统治集团腐朽,封建剥削严重;③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薄弱。

5.小农经济的地位(影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是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在较长时期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例1〕祈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个美好愿望,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是A.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B.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C.用牛力耕田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D.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答案B点拨:“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从两个方面说明了古代中国经济的特点,所以A项的表述不全面,C、D两项虽然是古代中国农业的特点但其表述与题干无关。问题二:古代农业发展的表现详析:生产工具耕作技术农作物水利灌溉原始农业石刀、石斧刀耕火种水稻、粟商周耒耜和石锄、石犁(少量青铜农具)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治虫灭害粟、稻、黍、稷、麦、桑、麻春秋战国铁农具和牛耕垄作法都江堰两汉耦犁,出现犁壁代田法、一年一熟漕渠、白渠、龙首渠魏晋耕耙耱技术、耕耙技术翻车隋唐曲辕犁筒车宋朝高转筒车明清一年两熟和一年三熟风力水车农业进步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表1-1-1〔例2〕它是世界文化遗产,是自然与文化、人类与环境、水利工程与山水风光和谐融合的千古奇观,20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效益,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它指的是A.都江堰B.郑国渠C.大运河D.赵州桥答案:A点拨:根据题干中的描述和“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等关键词,可以判断正确答案为A,B、C、D都与成都平原无关。二、新课标高考真题陪练1.(2022,广东单科,3分)符合图1-1-1所示农业生产分布状况的朝代是图1-1-1A.西周B.西汉C.晋D.宋答案:D点拨:图中隐约可见“江水”,这是先秦时期对长江的称呼。农业的分布集中在河流密布的地区,农业分布比较零星,说明农业发展比较落后,由此可见应该是较早期的西周。有人选D,有点费解,很想看到清晰的图片,再做判断。2.(2022,广东历史,1)下列选项中,能反映商朝农耕生产的是答案:C点拨:A项反映了奴隶的悲惨命运;B项属于西汉时期;D项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注意题中限定条件:“商朝”和“农耕生产”。A项是商朝的刑具;B项与农耕生产有关,但牛耕最早出现于春秋后期,依据图中所示,应为唐朝出现的曲辕犁;D项铁犁在战国中后期用于牛耕。C项是“田”字的写法,反映的是井田制的内容,故C项正确。3.(2022,江苏,1)中国古代某项水利工程兴建后,当地出现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的景象。该水利工程的始建者是A、孙叔敖B、管仲C、李冰D、郑国答案:C点拨:战国时期的秦国蜀守李冰修建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4.(2022,海南,3)南朝初期,江淮地区“土多稻田”。为了“尽勤地利”,朝廷令“自今悉督种麦,以助阙乏”。这证明该地区在推行A.垄作法B.套作制C.稻麦二熟制D.一年三熟制答案:C点拨:此题关键是对材料阅读与理解,江淮地区种植水稻,但为了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增加粮食产量,官府组织民众在水稻收割之后,种植小麦。5.(2022,山东文综,11)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了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②重视农业的观念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④安土重迁的思想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B点拨:“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反映了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家家守村业”反映了重视农业的观念,“头白不出门”体现的是安土重迁的思想。三、强化巩固训练A卷:教材基础训练(45分钟)一、选择题1.下面图1到图2两则史料的变化可以直接用来论证图1图1图2图1-1-2A.我国古代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B.我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C.我国古代经济结构的变化D.我国古代手工业技术的进步答案:B点拨:注意识图,图1是骨耜,图2是二牛抬杠,据此可以判断,A、C、D三项都不符合题意。2.中国传说的“圣王”中,神农氏有显赫地位的主要原因A.创制耒耜,“能殖嘉谷”B.使用大镰收获C.使用铁铧犁 D.推广牛耕技术答案:A点拨:注意神农氏的贡献,据传说,神农氏尝百草,找到适合人们食用的谷物和药草,还创制了耒耜,教人们种植谷物。3、与图1-1-2的生产工具石斧和石锛所对应的耕作技术应是A、刀耕火种B、铁犁牛耕C、精耕细作D、多田轮作图1-1-3答案:A点拨:图1-1-3反应的是原始的生产工具,与此相对应的只有A项。4.观察下列一组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图片,所能得到的正确认识的不包括图1-1-4A.铁制农具出现并广泛运用B.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C.农用动力出现革命性变化D.使用畜力的马排鼓风冶铁答案:D点拨:图中反应的是铁犁和牛耕,D项的表述属于手工业方面,与图片无关。5.下图中被称之为“我国农业技术史上耕作方式的一次革命”的是ABCD答案:B点拨:原始农业的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牛耕并将其推广,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所以牛耕的使用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耕作方式的一次革命”。6.假设古代最高统治者为表示重视农业生产而示范犁地,图1-1-5中扶犁的应是A.齐桓公B.汉景帝C.隋文帝 D.唐太宗图1-1-5答案:D点拨:注意识图,图反映的是曲辕犁唐朝是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所以正确答案为D。7、著名学者余秋雨把都江堰视为是“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因为“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每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A、大禹B、郑国C、李冰D、王景答案:C点拨:战国时期的秦国蜀守李冰修建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8.“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这首诗能够反映自然经济状态下①乡野风景的恬适闲静②乡村民风的古朴淳厚③重视农业的观念④安土重迁的思想(注:重,作难解)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A点拨:“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反映了①乡野风景的恬适闲静,“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反映了②乡村民风的古朴淳厚,“开轩面场圃”反映了③重视农业的观念,④从材料中反映不出来。9.“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皆辛苦。”此诗是我国古代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它所反映的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A.刀耕火种 B耜耕C.石器锄耕D.铁犁牛耕答案:D点拨:《锄禾》是唐朝的著名诗篇,当时的耕作方式是铁犁牛耕。10.古代民间谚语“千生意,万买卖,不如翻地块”,反映了A.封建社会农业产值高B.封建社会以农为本C.封建经济的特征是自给自足D.封建社会商业兴盛答案:B点拨:“千生意,万买卖,不如翻地块”反映出了农业的重要,所以B为正确答案。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耨,……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摘自《史记·货殖列传》材料二

(东晋建立后)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晏如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之年),则数郡忘饥。会土(会稽郡)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之地,亩值一金,……荆城(荆州)跨南楚之富,扬部(扬州)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摘自《宋书》卷五十四材料三

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常熟,天下足”。

——摘自《陆游集》材料四表1-1-2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南方经济状况如何?材料二、三、四反映南方经济有哪些发展?(2)上述材料反映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3)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答案:(1)西汉南方地广人稀,耕作方式落后,交通不发达;东晋南方地广野丰,农业产量提高,工商业发展起来;唐代南方户口增加,数量接近北方;宋代南方户口数量大大超过北方,农业迅速发展,国家赋税仰仗东南。(2)随着南方经济的发展,我国古代经济重心从北方移到南方(或南方经济的发展超过了北方)。(3)南方社会相对安定;人口增长,增加了劳动力,特别是北方农民南迁,带来了较进步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政府注意农业生产,重视兴修水利点拨:第(1)问注意结合材料回答,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一中“地广人(希)稀”“火耕而耨”“无积聚而多贫”等信息可以得出西汉南方地广人稀,耕作方式落后,经济落后等结论。第二小问注意结合材料分三个朝代回答。第(2)问结合四则材料不难得出结论。如:材料三种的“朝廷实仰东南财赋”“苏常熟,天下足”,材料四中的南北方经济发展的比较都能为本题提供有效信息。第(3)问从社会环境、劳动力、技术、政府的政策等方面总结。12.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吉祥”为主题的词句、对联、图案非常丰富。作为我国历史文化传统中的一种文艺表现形式,它们与人们的生活、习俗以及文化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反映了小农经济背景下,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体现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内涵。回答:我国传统中以“吉祥”为主题的图案巧妙地运用动植物、人物、器物等,通过借喻。比拟、双关、谐音、象征等手法,创造出图形与吉祥寓意相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比如把莲花和金鱼放在一起,寓意为“连年有余”,把麦穗与花瓶结合在一起,寓意为“岁岁平安”等。(1)请根据所提供的信息,任选二幅图分别用四字词组概括每幅图的寓意。图1仙鹤与松树图2喜鹊与梅花图3花瓶与月季花图4大象与玉如意图1-1-6(2)在小农经济背景下,反映“吉祥”内容的词句、对联非常丰富,试举二例。(比如:瑞雪兆丰年。)如何看待小农经济背景下人们祈求吉祥的现象?(3)简述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答案:(1)图1:松鹤延年或松鹤长春;图2:喜上眉梢或双喜临门;图3:四季平安或月月平安;图4:吉祥如意或如意吉祥(2)五谷丰登、家和万事兴、风调雨顺;人勤春来早,家合喜事多等(意思符合,可酌情给分)。反映了自古以来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在生产力水平底下的情况下,它是一种精神寄托。(言之成理,酌情给分)(3)以家庭为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精耕细作。点拨:第(1)问主要依据图片的内容分析,难度不大。第(2)问注意从小农经济下农民的追求方面总结回答。第(3)问结合课本的相关知识点回答即可。B卷:课标综合训练1.(图表分析题)图1-1-7图1-1-8(1)请分别写出1-1-7中两张图片的发明朝代及名称。图1-1-8是在什么朝代出现在什么地方?(2)从三幅图片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它们表现了农业生产上的什么特点?答案:1)左图是汉代的“二牛抬杠”,右图是汉代发明的播种工具耧车。唐朝、江东地区。(2)采用先进的技术,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提高播种功效;耕作技术进一步提高。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点拨:注意识图,图片是课本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图1-1-7中的两幅图分别是耦犁和耧车,图1-1-8是曲辕犁。然后注意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这几幅图都是精耕细作传统农业的表现,这样第(2)问就不难回答了。2.(信息处理题)春秋战国是我国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春秋时期的铁锄(1953年于湖南长沙子弹库出土)在我国,铁器的出现可以追溯到三千三百年前的商代中期,但当时的铁是自然陨铁,而不是人工冶铁。我国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出现在两千五百年前后,也就是春秋战国之际,铁器已经有了斧、锛、凿各种刀具,中国社会历史进入到铁器时代。——中国社会科学院白云翔春秋时期的铁锄(1953年于湖南长沙子弹库出土)在我国,铁器的出现可以追溯到三千三百年前的商代中期,但当时的铁是自然陨铁,而不是人工冶铁。我国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出现在两千五百年前后,也就是春秋战国之际,铁器已经有了斧、锛、凿各种刀具,中国社会历史进入到铁器时代。——中国社会科学院白云翔管仲对(齐桓公)曰:“……美金(铜)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铁)以铸锄、夷、斤、欘,试诸壤土,则甲兵大定”——《国语·齐语》(1)以上材料是围绕什么主题选取的?能证明这一主题最有价值的材料是哪一个?你的理由是什么?(4分)材料二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