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1、概述 11.1开关量的采集 11.2数字量采集与处理 21.3模拟量的采集 22、温度传感器的选择 33、单片机硬件电路的设计 43.1AT89C51与存储器芯片的扩展 43.1.1AT89C51芯片的性能及特点 43.1.2拓展芯片6116的性能及特点 73.1.3 AT89C51与存储器芯片6116的扩展 83.2多路开关选择 93.3A/D转换器电路的设计 93.4MAX232实现串行通信 104、系统软件的设计 114.1系统主程序 114.2模拟量采集程序 124.3开关量采集程序 124.4脉冲量采集程序 135、小结 14参考文献: 15机务设备检修数据采集系统设计1、概述机务设备数据采集是机务设备数据采集与通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系统硬件相配合,对机务段检修设备的工作进行准确的检测和数据处理,并把检测数据及时送监控计算机,进入数据库,进行统计、打印和归档,既为保证检修质量提供了可靠依据,同时也为机务段加强科学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减少物料和工时浪费、提高检修效率提供了科学手段和工具。本次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在于进行机务设备检修数据处理功能模块的设计,其主要功能在于数据采集,包括8路开关量、8路模拟量、1路脉冲量的数据采集。设计原理:根据任务书中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选择合适的单片机芯片组成测试、通讯系统,选用A/D转换器、信号调理电路、锁存器、多路开关选择器等元件。模拟量的采集需要用传感器对实际物理量进行采集,转换成相关的电压或者电流,经过A/D转换器后输出对应数字量,进入单片机处理并保存在扩展的存储器中;数字量的采集需进行隔离放大之后将信号输入单片机处理并保存;脉冲量的采集需对信号进行防抖、放大处理,使输入信号转换成相应的TTL电平。根据连接成型的硬件元件图进行软件设计,分配口地址并给出每个功能模块相应的程序段。1.1开关量的采集开关量采集包括事件顺序记录(SOE)型开关量和普通型开关量两种。SOE型开关量信号指事故信号、断路器分合及重要继电保护的动作信号。监控系统采用中断方式迅速响应这些信号并进行记录优先传递。普通型开关量信号是指除SOE型开关量信号以外的那部分开关量信号,包括各类故障信号、隔离开关的位置信号、设备运行状态信号、手动自动方式选择的位置信号等。监控系统对这些信号的采集为扫查方式。对开关量信号的处理包括光电隔离、硬件及软件滤波、基准时间补偿、数据有效性合理性判断、启支相关量处理功能(如启支事件顺序记录、发事故报警、画面自支推出以及自支停机等),最后经格式经处理后存入实时数据库。1.2数字量采集与处理数字量信号主要指水位等BCD码输入量。采用多点开关量并行采集,然后转换为相应模拟量数值。对数字量的处理包括光电隔离、数字滤波、码制变换、数据有效性合理性判断、标度变换等,以格式化处理后存入实时数据库。1.3模拟量的采集模拟量分为电气模拟量、非电气模拟量及温度量。对模拟量信号的处理包括回路断线检测、数字滤波、误差补偿、数据有效性合理性判断、标度换算、梯度计算、越复限判断及越限报警,最后经格式化处理后存入实时数据库。数据采集系统一般由数据输入通道、数据存储与管理、数据处理、数据输出及显示这五个部分组成。输入通道要实现对被测对象的检测、采样和信号转换等工作。数据存储与管理要用存储器把采集到的数据存储起来,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并进行管理和调用。数据处理就是从采集到的原始数据中,删除干扰噪声、无关信息和不必要的信息,提取出反映被测对象特征的重要信息。另外,就是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便于检索;或者把数据恢复成原来的物理量形式,以可输出的形态在输出设备上输出,如打印、显示、绘图等。在这个过程中主要用到信息采集板,信息采集板包括CPU、RS232讯通接口、RS485通讯网络接口等,信号采集获得开关量和经过标准化处理的传感器信号,进行信号采集,并经过数学处理,然后进行图文显示、储存和网络通讯。系统硬件总体框图如图1所示:AT89C51AT89C51并行接口芯片隔离电路脉冲量开关量A/D转换多路开关传感器信号调理LED显示器矩阵键盘图1系统硬件总体框图2、温度传感器的选择传感器是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于输出的信号的器件或装置实现测量和控制的首要环节,是测控系统的关键部件。如果没有传感器对原始被测信号进行可靠的捕捉和转换,测量和控制的任务都无法实现,因此我们需要对传感器和信号处理电路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并掌握传感器的使用和信号调理电路。在这个模块设计过程中,选择K型热电偶传感器来测量温度,K型热电偶作为一种温度传感器,K型热电偶通常和显示仪表,记录仪表和电子调节器配套使用。K型热电偶可以直接测量各种生产中从0℃到1300℃范围的液体蒸汽和气体介质以及固体的表面温度。K型热电偶通常由感温元件、安装固定装置和接线盒等主要部件组成。k型热电偶是目前用量最大的廉金属热电偶,其用量为其他热电偶的总和。K型热电偶丝直径一般为1.2~4.0mm。正极(KP)的名义化学成分为:Ni:Cr=92:12,负极(KN)的名义化学成分为:Ni:Si=99:3,其使用温度为-200~1300℃。K型热电偶不能直接在高温下用于硫,还原性或还原,氧化交替的气氛中和真空中,一般不用于弱氧化气氛。热电偶测温必须由热电偶、连接导线及显示仪表三部分组成。图2是最简单的热电偶测温示意图。\o"查看图片"图2热电偶温度计示意图按图2组成的热电偶蕊及测温电偶丝1,如果将热电偶的热端加热,使得冷、热两端的温度不同,则在该热电偶回路中就会产生热电势,这种物理现象就称为热电现象(即热电效应)。在热电偶回路中产生的电势由温差电势和相接触电势两部分组成接触电势:它是两种电子密度不同的导体相互接触时产生的一种热电势。当两种不同的导体A和B相接触时,假设导体A和B的电子密度分别为Na和Nb并且Na>Nb,则在两导体的接触面上,电子在两个方向的扩散率就不相同,由导体A扩散到导体B的电子数比从B扩散到A的电子数要多。导体A失去电子而显正电,导体B获很电子而显负电。因此,在A、B两导体的接触面上便形成一个由A到B的静电场,这个电场将阻碍扩散运动的继续进行,同时加速电子向相反方向运动,使从B到A的电子数增多,最后达到动态平衡状态。此时A、B之间也形成一电位差,这个电位差称为接触电势。此电势只与两种导体的性质相接触点的温度有关,当两种导体的材料一定,接触电势仅与其接点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导体中的电子就越活跃,由A导体扩散到B导体的电子就越多,致使接触面处所产生的电场强度越高,因而接触电势也就越大。这样将1产生的温差热电势通过连接导线2在显示仪表3中显示出来。3、单片机硬件电路的设计3.1AT89C51与存储器芯片的扩展3.1.1AT89C51芯片的性能及特点该系统采用的是AT89C51,AT89C51是一种带4K字节FLASH存储器(FPEROM—FlashProgrammableandErasableReadOnlyMemory)的低电压、高性能CMOS8位微处理器,俗称单片机。AT89C2051是一种带2K字节闪存可编程可擦除只读存储器的单片机。单片机的可擦除只读存储器可以反复擦除1000次。该器件采用ATMEL高密度非易失存储器制造技术制造,与工业标准的MCS-51指令集和输出管脚相兼容。由于将多功能8位CPU和闪烁存储器组合在单个芯片中,ATMEL的AT89C51是一种高效微控制器,AT89C2051是它的一种精简版本。AT89C单片机为很多嵌入式控制系统提供了一种灵活性高且价廉的方案。外形及引脚排列如图3所示。AT89C51是一种带4K字节FLASH存储器(FPEROM—FlashProgrammableandErasableReadOnlyMemory)的低电压、高性能CMOS8位微处理器,俗称单片机。AT89C2051是一种带2K字节闪存可编程可擦除只读存储器的单片机。单片机的可擦除只读存储器可以反复擦除1000次。由于将多功能8位CPU和闪烁存储器组合在单个芯片中,ATMEL的AT89C51是一种高效微控制器,AT89C2051是它的一种精简版本。AT89C单片机为很多嵌入式控制系统提供了一种灵活性高且价廉的方案。引脚排列如图2所示图3AT89C51引脚结构主要特性:·CS-51兼容·4K字节可编程FLASH存储器·寿命:1000写/擦循环·数据保留时间:10年·全静态工作:0Hz-24MHz·128×8位内部RAM·128×8位内部RAM·三级程序存储器锁定·128×8位内部RAM·32可编程I/O线·两个16位定时器/计数器·5个中断源·可编程串行通道·低功耗的闲置和掉电模式·片内振荡器和时钟电路下面分别叙述这些引脚的功能。(1)主电源引脚Vcc:电源端。GND:接地端。(2)外接晶体引脚XTAL1和XTAL2①XTAL1:接外部晶体的一个引脚。在单片机内部,它是构成片内振荡器的反相放大器的输入端。当采用外部振荡器时,该引脚接收振荡器的信号,即把此信号直接接到内部时钟发生器的输入端。②XTAL2:接外部晶体的另一个引脚。在单片机内部,它是上述振荡器的反相放大器的输出端。采用外部振荡器时,此引脚应悬浮不连接。(3)控制或与其他电源复用引脚RST,ALE/,/Vpp①RST:复位输入端。当振荡器运行时,在该引脚上出现两个机器周期的高电平将使单片机复位。②ALE/:当访问外部存储器时,ALE(地址锁存允许)的输出用于锁存地址的低位字节。即使不访问外部存储器,ALE端仍以不变的频率(此频率为振荡器频率的1/6)周期性地出现正脉冲信号。因此,它可用作对外输出的时钟,或用于定时目的。然而要注意的是:每当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时,将跳过一个ALE脉冲。在对Flash存储器编程期间,该引脚还用于输入编程脉冲()。③:程序存储允许()输出是外部程序存储器的读选通信号。当AT89C51由外部程序存储器取指令(或常数)时,每个机器周期两次有效(即输出2个脉冲)。但在此期间内,每当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时,这两次有效的信号将不出现。④/Vpp:外部访问允许端。要使CPU只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地址为0000H~FFFFH),则端必须保持低电平(接到GND端)。然而要注意的是,如果保密位LB1被编程,复位时在内部会锁存端的状态。当端保持高电平(接Vcc端)时,CPU则执行内部程序存储器中的程序。在Flash存储器编程期间,该引脚也用于施加12V的编程允许电源Vpp(如果选用12V编程)。(4)输入/输出引脚P0.0~P0.7,P1.0~P1.7,P2.0~P2.7和P3.0~P3.7。①P0端口(P0.0~P0.7):P0是一个8位漏极开路型双向I/O端口。作为输出口用时,每位能以吸收电流的方式驱动8个TTL输入,对端口写1时,又可作高阻抗输入端用。在访问外部程序和数据存储器时,它是分时多路转换的地址(低8位)/数据总线,在访问期间激活了内部的上拉电阻。在Flash编程时,P0端口接收指令字节;而在校验程序时,则输出指令字节。验证时,要求外接上拉电阻。②P1端口(P1.0~P1.7):P1是一个带有内部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端口。P2的输出缓冲器可驱动(吸收或输出电流方式)4个输入口使用时,因为有内部的上拉电阻,那些被外部信号拉低的引脚会输出一个电流(IIL)。在对Flash编程和程序校验时,P1接收低8位地址。③P2端口(P2.0~P2.7):P2是一个带有内部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端口。P2的输出缓冲器可驱动(吸收或输出电流方式)4个TTL输入。对端口写1时,通过内部的上拉电阻把端口拉到高电位,这时可用作输入口。P2作输入口使用时,因为有内部的上拉电阻,那些被外部信号拉低的引脚会输出一个电流(IIL)。④P3端口(P3.0~P3.7):P3是一个带内部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端口。P3的输出缓冲器可驱动(吸收或输出电流方式)4个TTL输入。对端口写1时,通过内部的上拉电阻把端口拉到高电位,这时可用作输入口。P3作输入口使用时,因为有内部的上拉电阻,那些被外部信号拉低的引脚会输出一个电流(IIL)。在AT89C51中,P3端口还用于一些复用功能。复用功能如表1所列:表2-1P3各端口引脚与复用功能表端口引脚复用功能P3.0RXD(串行输入口)P3.1TXD(串行输出口)P3.2(外部中断0)P3.3(外部中断1)P3.4T0(定时器0的外部输入)P3.5T1(定时器1的外部输入)P3.6(外部数据存储器写选通)P3.7(外部数据存储器读选通)3.1.2拓展芯片6116的性能及特点内存是计算机系统不可缺少的部件,一台计算机的内存是指CPU能够通过指令中的地址码直接访问的存储器,常用于存放处于活动状态的程序和数据。按照存取方式存储器可分为:随机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等。此系统中只用随机存储器。随机存储器是指计算机可以随意的、个别的对各个存储单元进行访问,访问所需的时间基本固定,与存储单元的地址无关,它的功能主要是存储程序、变量等。可以随时改变并释放内存。常用的有61系列和62系列。随机存储器的管脚分类:总线部分、电源部分、控制部分。各引脚功能如图4所示: 图46116引脚图D~D—数据线。A~A—地址线,n是地址线个数。Vcc,GND—电源线和地线。—写控制线。—片选线。AT89C51与存储器芯片6116的扩展扩展图如图5所示:图5AT89C51与存储器芯片6116的扩展图3.2多路开关选择该系统用DG508典型的有译码器的多路开关。引脚图及其他说明如下:图6DG508引脚图DG508采用8脚双列直插式封装,具有8个输入信道,一个输出信道的多路CMOS开关。由三个地址线(A0,A1,A2)及使能端EN的状态来选择8个输入信道之一与输出端导通。3.3A/D转换器电路的设计A/D转换器是把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转换装置。AD574A是一种高性能的12位逐次逼进式A/D转换器,它同ADC0809一样是常用的A/D转换器。图7引脚图转换时间为25μs,线性误差为±1/2LSB,内部有时钟脉冲源和基准电压源,单通道单极性或双极性电压输入,采用28脚双立直插式封装。AD574A由12位A/D转换器,控制逻辑,三态输出锁存缓冲器,10V基准电压源四部分构成。⑴12位A/D转换器可以单极性也可以双极性的。单极性应用时,BIPOFF接0V,双极性时接10V。量程可以是10V也可以是20V。2输入信号在10V范围内变化时,将输入信号接至10V(IN);输入信号在0V范围内变化时,将输入信号接至20V(IN);所以量化单位相应的就是10V/(2^12)和20V/(2^12)。⑵三态输出锁存缓冲器用于存放12位转换结果D(D=0~2^12-1)。D的输出方式有两种,引脚12/8=1时(8的上面有一横杠),D的D(11)~D(0)并行输出;引脚12/8=0时(8的上面有一横杠),D的高8位与低4位分时输出。⑶逻辑控制。任务包括:启动转换,控制转换过程和控制转换结果D的输出3.4MAX232实现串行通信在实际的测量和控制过程中,经常需要进行信息的传输和交换。数据传送的方式可分为并行传输和串行传输,相应的通信总线被称为并行总线和串行总线。串行传输比并行传输所用的导线数少,传输距离比并行传输要远得多。而且近年来,由于新型串行总线标准如USB、IEEE1394的出现,使串行总线的传输速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串行总线的应用越来越广。MAX232的芯片引脚如图8所示。引脚说明如下:C0+、C0-、C1+、C1-是外接电容端。R1IN、R2IN是两路RS-232C电平信号接收输入端。R1OUT、R2OUT是两路转换后的TTL电平接收信号输出端,送80C320的RXD接收端。T1IN、T2IN是两路TTL电平发送输入端,接80C320的TXD发送端。T1OUT、T2OUT是两路转换后的发送RS-232C电平信号输出端,接传输线。图8MAX232芯片V+经电容接电源+5V。6)V-经电容接地。通信距离一般不超过15m,传输速率小于20kbit/s。在要求信号传输快、距离远时,可采用RS-422A、RS-485等其他标准通信。采用MAX232芯片的双机串行通信接口电路如图9所示。从MAX232芯片中两路发送接收中任选一路连接。请注意其发送与接收引脚的对应,否则可能对元器件或计算机串口造成永久性损坏。ATC8951图9单片机和PC通信4、系统软件的设计4.1系统主程序根据所设计的数据采集系统:采集模拟量(8路)、采集开关量(8路)、采集脉冲量(1路)。流程如图10所示。ORG0000HLJMPMAINORG0013HLJMPMNLCJORG001BHLJMPKGLCJORG0100HLJMPMCLCJMAIN:NOPCLR00HSETBIT1SETBEX1SETBEAMAIN0:JBKGLCJ结束SJMPMAINO结束图10系统主程序流程图4.2模拟量采集程序AD574A单片机通过P1口控制模拟开关DG508的输入通道的选通端A、B、C,按顺序选通8个输入通道,以下是模拟量采集的子程序以及如图10所示的流程图。地址指针赋值地址指针赋值置起始通道数地址指针加1通道地址加1读地址和数据并存放AD1674进行12位A/D转换延时启动采样/保持器8通道模拟量采集完否?返回子程序开始YNA/D转换结束MNLCJ:SAMPLE:MOVRO,#38HMOVB,#0HMOVDPTR,#FF2FHMOVX@DPTR,AWBZD1:PUSHACCCLREAWBZD2:MOVDPTR,#FF3FHMOVXA,@DPRTMOV@R0,AMOVDPTR,#FF7FHINCR0MOVXA,DPTRMOX@R0,AINCBINCR0CJNEB,#7,WBZD2JX:NOPFH:POPACCSETBEASETB00HRETI图10模拟量采集流程图4.3开关量采集程序开关量通过光电耦合器隔离,减小干扰后进入74LS241,然后直接接入AT89C51进行处理,它的处理程序如下所示。KGLCJ:NOPCLREAMOVDPTR,#7DFFHMOVXA,@DPTRCPLACJNEA,#80H,KP1LJMPKBS1KP1:CJNEA,#40H,KP2LJMPKBS2KP2:CJNEA,#20H,KP3LJMPKBS3KP3:CJNEA,#10H,KP4LJMPKBS4KP4:CJNEA,#08H,KP5LJMPKBS5KP5:CJNEA,#04H,KP6LJMPKBS6KP6:CJNEA,#02H,KP7LJMPKBS7KP7:CJNEA,#01HESCLJMPKBS8ESC:CLROOHSETBEALJMPMAIN04.4脉冲量采集程序由于脉冲量可以直接被单片机识别,所以不需要任何转换环节,仅需要进简单的隔离处理即可进入单片机。其处理程序如下:PAUSEE0:JNBP3.2,PAUSE0;若=0,往下执行;PAUSE1:JBP3.2,PAUSE;若=1,不往下执行;RET;返回主程序执行下一条指令;5、小结通过此次课程的设计,让我对系统的设计有了基本全面的了解,对数据采集及处理有了初步认识,机务段设备数据采集是网络处理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对A/D转换电路,放大电路,隔离电路,多路转换开关以及CPU芯片的扩展有了跟为深刻了认识。同时在课程设计的同时对自己在大学四年里所学的知识加以巩固,对四年所学知识加以总结。同时,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将理论知识用之于实践的能力,巩固了以往所学知识,加深了对知识的认识层次。相应的开阔了视野。在设计过程中,虽然遇到了诸多的问题,但通过努力查阅资料以及与同组人员之间的精诚合作,我们最终对该次设计有了一定认识。总之,课程设计使我认识到自己在学习方面有很多不足之处,对某些知识的应用不是很灵活,在以后的学习中我将努力克服自己的不足,充分发挥自己的有点。同时,我要感谢三位老师对我们的指导,在这次培训中于老师严谨的学术作风、治学态度、求实的工作作风和孜孜不倦的探索创新精神,以及平易近人的师长风范给我创造了良好的学习设计环境,及给了我这个学习提高的机会和在生活上给我的无微不至的关怀。这些都是我不断前进的动力,必将对我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受益匪浅,我将终生学习和铭记。在此,谨向于老师的培育之恩表示最深的谢意!同时也向帮助我的给同学表示深深的感谢!参考文献:[1]李玉梅编著.基于MCS-51系列单片机原理的应用设计.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2]郁有文,常健,程继红等编著.传感器原理及工程应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3]周佩玲,彭虎,傅忠谦等编著.微机原理与技术接口.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4]方培生编著.传感器原理与应用.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89.[5]张金敏,董海棠等编著.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系统设计.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6]黎文模,段晓峰编著.protelDXP电路设计与实例精解.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附录资料:不需要的可以自行删除Xxxxx煤矿Xxxx使用气割安全技术措施一、施工概述根据工作安排,于2010年4月3日对xxxx维修,施工过程中需用气割作业。为确保施工安全,特制定本专项安全技术措施。二、作业环境及施工时间1、作业地点位于我矿副井处,全负压通风,符合煤矿安全规程气割作业环境的要求。2、施工时间:xxxxxxxx。三、施工组织施工人员3人,其中现场负责人:xxx现场监护工:xxx气割操作工:xxx火种携带工:xxx洒水灭火工:xxx四、施工前准备(一)地面施工准备1、检查气瓶。必须认真检查,检查氧气瓶、乙炔瓶阀门关闭严密无泄漏,氧气、乙炔足量,压力负荷达到要求,并认真清点好领取数量。2、检查气割器具。必须对气管、减压阀、气压表、回火防止器、割炬等认真检查,确保气割器具完好,气管及连接部位不漏气。3、气割器具装车。将氧气、乙炔及气割器具装入矿车,作好入井准备。氧气瓶、乙炔瓶不能装在同一矿车内,且不得与其它可燃材料、大型金属物件以及大块矸石等混装;气管及其它器具不得装车运输,必须专人携带以防挤坏。4、入井要求。地面准备工作负责人持审批完成的气割措施,在井口向把钩人员登记氧气、乙炔数量及施工地点后,方能将气瓶和施工材料装入矿车推到井口位置,准备下井。5、地面准备工作由xxxx完成,由地面负责人具体负责检查确认。(二)井下运输1、气瓶二次检查。将氧气瓶、乙炔瓶下放到八号行人斜巷,派专人再次检查氧气瓶、乙炔瓶的装车情况,并对运输过程监管。2、运输路线:地面→主井→xxx→xxx。3、气瓶运输。氧气瓶、乙炔瓶的井下运输由xxx负责,按照井口登记的施工地点,将氧气瓶、乙炔瓶运送到指定地点;xxx派专人在指定地点现场交接,并作好交接记录。4、气瓶卸车。气瓶要小心从矿车中取出,接气瓶人员拿稳之后,取气瓶人员才能松手,气瓶要轻抬轻放。5、井下运输监管工作由xxx负责。器具交接、检查由xxx现场负责人具体负责。(三)施工人员入井前准备1、施工人员要求。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并持证上岗,配齐防护用品。2、火源携带。火源为打火机一只,由火种携带工负责携带,火源入井时,要携带审批好的专项气割措施,并在井口进行火源登记。3、施工现场施工人员必须携带便携式甲烷检测仪。4、施工人员入井前准备检查工作由井口检身工负责。(四)井下施工准备1、清理施工现场。将工作地点及附近前后两端各10米2、放置气瓶。气瓶距工作地点间距必须在10米以上,且两种气瓶间距不小于10米;气瓶必须垂直站立放置在3、备好水源及消防器材。工作地点应配备不少于0.2m3的消防沙和合格的4kg干粉灭火器2台,工作人员必须了解灭火器使用方法;施工地点配有清水管路,4、井下施工准备工作由杨付强负责检查落实;安检员负责施工安全设施检查。(五)气割作业前准备1、人员到位。现场负责人检查气割操作工、现场监护工、火种携带工、洒水灭火工、瓦斯检查工、安检员到位情况。2、设定安全监护。指定专人负责整个施工现场安全监护。3、气割前器具检查。由气割操作工再次对气瓶、减压阀、气压表、气管、割炬等器具进行详细的安全检查,确认完好后,将各部件对接。4、现场洒水。由专职洒水工向施工点洒水,确保施工点10m范围内润湿。5、检查瓦斯。瓦斯检查工对气割工作地点及附近20m范围风流中的瓦斯浓度和通风状况进行检查,瓦斯浓度不得超过0.5%,只有在检查证明作业地点及附近20m范围内巷道顶部无瓦斯积存时,方能进行气割作业。6、在施工点上风侧3m范围内,距顶板500mm处悬挂一台便携式甲烷检测仪,以便随时监测风流中瓦斯浓度。7、请示。经施工负责人、安检员、瓦斯检查工共同检查确认无安全隐患后,由施工负责人向调度室汇报现场准备工作完毕,并请示调度室是否可以开始施工,经调度室许可后方能施工。8、施工前气割设施检查、连接工作由xxx负责;气割作业前准备工作由现场负责人负责检查落实;瓦斯检查工负责施工前有害气体检查;施工负责人、安检员、瓦斯检查工共同检查确认。五、气割操作技术要求1、施工过程中氧气瓶、乙炔瓶要直立放置,固定牢靠,不得在地上乱滚动,气管必须理顺,不得遭受挤压或踩踏。2、氧气瓶、乙炔瓶、减压阀、气压表、割炬、气管及连接部位等必须密封完好,不漏气,气压表能正确指示。3、气割作业时,枪嘴应尽量远离附近缆线常洒水、设备,避免在工作中被气割渣或火焰损伤。邻近的可能被加热的机械部分经降温,以防损坏。4、施工中瓦斯检查工应每隔30分钟全面检查一次工作地点风流中的有害气体浓度,当瓦斯浓度达到0.5%时,应立即停止作业,并用水迅速将熔渣冷却。5、施工现场悬挂的便携式甲烷检测仪设专人观察,实时监测风流中瓦斯浓度。6、气割作业时,现场监护工对气割操作实时监护,严格按规程操作;现场负责人经常对施工现场巡回检查,发现异常及时处理。7、操作人员离开作业现场或暂停作业时,必须及时关闭气瓶阀门,并设专人看管设备;停止作业必须拆除气割用具。8、施工安全监护人员为杨付强;安检员负责安全设施检查;瓦斯检查工负责有害气体检查。六、安全技术措施1、施工人员在搬运氧气瓶、乙炔瓶的过程中,要指定负责人,统一指挥,行走时注意防滑,步调一致,确保安全。2、施工前,要认真检查构件气割部位是否存在预应力,如存在,必须现场采取技术措施将应力释放,以防施工时伤人或损害其它构件。3、气割作业时,气割点的下方必须使用铁桶或铁板承接熔落物及火星,气割部位以及气割掉的废料必须及时洒水降温,以防高温物体灼伤人员。4、作业时,严禁作业人员将头、手、脚放在两个金属构件之间,严防发生挤伤人员事故。5、在施工点上方悬挂的便携式甲烷检测仪必须确保读数准确。6、作业时,施工人员要佩戴保护用品,穿好工作服、扎紧袖口,佩戴好防护眼镜,以防刺伤眼睛和伤害皮肤。7、火源要由携带者专人妥善保管,严禁将火源用于非气割作业的其它作业,严禁人员玩耍火源,随意引燃。8、人员登高作业,如使用梯子,梯子要放置牢稳,并派专人扶梯,登高作业时,人员必须佩带保险带。9、气割作业中若遇到停风、风流出现异常或瓦检仪报警时,必须立即停止作业,关闭气瓶阀门,待查明原因并恢复正常后方可重新开始工作。10、现场使用的措施必须由施工人员、安检员和瓦斯检查工共同签字。11、施工环节要有确认、签字,每项工作必须由负责人确认无误、签字认可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严禁代替签字。12、施工结束后,由施工负责人落实将现场签字后的措施于8小时内送至安检科和调度室备案。13、施工中,如现场负责人临时不在现场,则必须指定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年中国微型铆钉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商法二第六章合同法答案
- 2025至2030年中国建设项目管理软件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年度金融衍生品期权交易监督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培训机构教师培训资料保密合同
- 第二章第三节河流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 二零二五年度广告宣传资源共享及费用分摊协议
- 2025年度酒吧特色饮品店房屋租赁与品牌合作合同
- 2025年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带答案
- 农村土地租赁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合同
- 桥梁施工常见问题及预防控制要点(PPT,46)
- 中俄文一般贸易合同范本
- 知情同意书核查要点课件
- 广东省深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Word版含解析
- 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意见回复表
- 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课件
- 第三章-农村公共管理组织课件
- 《医古文》教学全套课件580页
- 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改造技术要求
- 胜利油田压驱技术工艺研究进展及下步工作方向
- 依恋理论之母婴依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