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里人下乡不是“逆城镇化”_第1页
城里人下乡不是“逆城镇化”_第2页
城里人下乡不是“逆城镇化”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城里人下乡不是“逆城镇化”大家知道,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几亿农民涌入城市,使得中国在很短的时间内出现了大批的百万人口城市,甚至出现了好几个上千万乃至几千万人口的特大城市。一个国家有过高比例的人口拥挤在大城市甚至特大城市,是国际公认的不健康的城市发展模式。

大量农民涌入城市,使得城市不得不扩大面积给这些进城的农民建房,城市附近的农田被大量占用。反过来,由于这些农民背井离乡进城,使得几乎所有的村庄人口锐减,大量的宅基地荒芜,很多村庄人口甚至减少了一个数量级,产生了一大批“鬼村”。据地理资源专家介绍,通过卫星遥感遥测发现,中国的农村现在已经出现了总计几千万亩的闲置荒废的宅基地。

从生态、环境、能源、建设、经济运行和生活成本的角度,以中小城镇为主的人口分布模式是最优的城镇化模式,以较大城市为中心环绕以众多中小城镇的大都市圈结构优于特大城市结构。

城镇化不等于大城市化。基于原有的村庄,通过发展中小城镇实现城镇化,农民离土不离乡,在家乡进入工业和服务业,农民就不会“光着屁股”进城。城里人下乡,利用闲置甚至荒芜的宅基地建房,既带去了就业,盘活了农村闲置的宅基地,同时也避免了人们不断地向大城市聚集,节省了城市附近的耕地。这是“逆大城市化”的城镇化,而不是“逆城镇化”。这种城镇化模式,社会经济效率最高,对环境生态保护最有益,对农民最有利,社会成本最低。

姜部长自己也承认,城里人到农村是买宅基地而不是占用耕地建房,既然如此何来侵占耕地的问题?

对于城里人下乡,政府不应该阻止,而应该积极地组织引导。可以想见,在大中城市附近的村庄有组织地进行城镇化建设,将现在的农村住宅改造成现代化的节能建筑,提高建筑密度,同时引导城市里的产业“下乡”,这样,原有的村庄就改造成了既有住宅、又有产业、且有在非农产业就业机会的新型城镇。利用新建建筑产生的收益,也就有了充足的资金实现上下水、电、气、通信和道路等基础设施的现代化。而大中城市与其附近的村庄改造形成的城镇结合,就形成了有经济竞争能力的都市圈。

国际上公认德国的人口城镇化分布比较合理。8000多万人口的德国,只有600多万人生活在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另外2000万人生活在10万至10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以上两部分人口仅占德国总人口的30%;其余的大多数人口则分布在小型城镇和村子里。换句话说,按照中国相比,大部分德国人生活在“乡下”。

在德国有如舍夫勒、阿迪达斯、彪马、SAP等一大批世界500强公司在“乡下”,而中小公司在“乡下”的就数不胜数了。而这些公司的员工自然就居住在附近的“村庄”里,很多原来的农民或农民的后代就在这些公司里就业。我曾经与一位德国工程师聊天,问他业余干什么?他说他的父辈以上是农民,有地,有牛,当然还有房,他虽然学了工程,但喜欢在他祖辈拥有的土地上过田园生活,因此他就在他家附近找了工作,而作为农民的后代,他喜欢养牛,养了几十头牛,这是他的业余爱好。

不过,通过村庄城镇化的模式发展中小城镇,会使当地农民和迁徙到这些中小城镇的民众主要得益;但人们涌入大城市的数量少了,大城市政府卖地的收入就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