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章学习要点◆农业推广的内涵与意义◆农业推广简史◆农业推广内涵的演变与特征◆农业推广的性质与功能◆农业推广学的形成与发展第一页,共41页。第一节农业推广的内涵与意义
一、内涵:农业推广实质上是组织与教育(或沟通)农民的过程,改变农民行为的过程。
农业推广人员以新的技术、新的技能、知识、信息,根据农民需要,组织农民,与农民沟通,借以增进农民的知识、改变态度、提高技能,结合其生产条件,提高产量、增加收入,改善农民生活,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第二页,共41页。农业教育农业推广农业科研农村发展二、农业推广的意义落后农村富裕小康第三页,共41页。第二节农业推广简史
农业推广活动是伴随农业生产活动而发生、发展起来的一项专门活动。农业推广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演变过程,但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它,只是近百年的事。第四页,共41页。-、中国古代的农业推广活动
在原始农业和传统农业社会,人类在与自然的斗争中所形成的一些技术、技艺、诀窍需要传播和扩散,通常的方式是父传子、师传徒,这就是最原始的农业推广活动。
同时,由于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农业成为部落首领和封建帝王的“立国之本”,重农思想为历代统治者所提倡。农民对土地的利用、工具改革、技术革新更加注意,进而带来技术和农业推广活动的进步。古代农业推广活动是劝农课桑第五页,共41页。1、后稷教民稼穡后稷教稼台
据《史记·周本纪》载:后稷是帝喾的元妃姜媛的儿子,名叫弃。儿时就有巨人之志,好种树、麻、菽、麦,成人后遂好耕作,教民稼穑。帝尧举为农师,封于有邰(故址在今咸阳市武功县境内),号曰后稷,别姓姬氏。
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中国农业始祖的不朽功绩,遂建立了后稽教稼台。第六页,共41页。地官司徒教民稼穡树艺司稼作物生产遂人土地利用草人粪土施肥稻人泽地种谷场人瓜果园艺山虞林木2、周代官制中主管农业的是“地官司徒”第七页,共41页。3、秦汉时期,从中央到地方设置了劝农官的制度。
汉武帝时期赵过为“搜粟都尉”,改革和推广农业新技术,改“缦田”(满地撒播)为“代田法”(宽幅条播、轮作);推广“新田器”,用牛拉犁代替人力耕地。他选择能工巧匠制作新田器,先在帝陵墓地间隙进行“代田”试验,然后,通知各郡守派所属县令、地方小农官和老农,到京城现场参观,回去后推广。这不仅是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农业新技术项目的推广活动,而且创造了试验、示范、培训、推广的成功经验。第八页,共41页。4、宋代建立农师制度和劝农使公元9世纪后期,宋太宗下诏,在全国各地设“农师”,配合地方督导农业的农官,指导农民务农。“农师”是我国最早的农业技术人员。农师的职责主要是推广农作物及品种,参加调查土地、种子、劳力、畜力情况,协调不同生产要素所有者之间的关系,使有牛的出牛,有种者出种,有力者出力。并协助官员对乡村参与酗酒和赌博的惰农进行管教,或上报州县依法处罚。对农师的考核每年都要进行,主要是考察所课种植的功绩,如果考核认为不能勤力者,则要另请高明取而代之。第九页,共41页。5、元代的劝农立社条例元代(公元1279一1368)颁布了劝农立社条例,50家农户为一社,社长承担“教劝本社农桑”的任务,农司还编辑了《农桑辑要》印发各地,用以推广各类种植、养殖技术。第十页,共41页。6、陈振龙家族:甘薯推广世家陈振龙(约1543~1619年),长乐县人。年未二十中秀才,后乡试不第,遂弃儒从商,到吕宋岛(今菲律宾)经商。振龙见当地种有朱薯,耐旱易活,生熟都可食,有“六益八利,功同五谷”。便不顾西班牙政府不许朱薯出口的禁令,将薯藤绞入吸水绳中,渡海带回福州培植。先薯亭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闽中大旱,五谷歉收,振龙让其子陈经纶向巡抚金学曾呈报吕宋种植朱薯之利。金学曾令其觅地试种,推广后,大获丰收,闽中饥荒得以缓解。后陈振龙家族7代人奋斗150年,在我国推广甘薯,获得成功。为此,在陈400年祭的时候,郭沫若还写词满江红为祭。第十一页,共41页。7、清朝:“御稻”、双季稻试验推广
公元1715年,清康熙皇帝在丰泽园发现和亲自选育出了特早熟水稻品种,称为“御稻”,令李煦在江苏试验种双季稻。经过3年试验,取得成功经验向双季稻区域推广。从试验到推广,经历了8年时间,既有栽培试验记录,又有简洁的总结报告,创造了一套比较科学的试验、示范、繁育、推广程序。第十二页,共41页。我国古代农业推广活动的主要特征
从上可见:历代封建朝廷和地方政府,为了发展农业经济,沿袭不断地推行劝农政策,实行教育与行政相结合的方针,对农民进行劝导、教育和督导,借以达到推广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目的。所以,在长期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农业推广活动带有了浓厚的官办色彩和技术、技艺推广特征。这种既强调教育在农业推广中的作用,又用农业行政机构来推行劝农政策的做法,逐渐形成了我国教育与行政措施相结合的农业推广传统。第十三页,共41页。二清末至民国中国的农业推广活动清朝末年洋务派和维新派开始向欧、美、日学习,创建农事试验场。1898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在广州设纺织局,开始从美国引进陆地棉良种。19世纪末维新派主张创办农务学堂,到1909年全国办高等农学堂5所,中等农学堂31所,初等农学堂59所,培养农业技术和推广人才。1905年清政府设农工商部掌管全国实业,下分四司,农司居首,并在北京创办农事试验场。第十四页,共41页。1906年清政府制定农会简章,要求各省设立农会。1907年清政府正式颁布推广农林简章23条,规定奖励垦荒、设立农事学堂、农事试验场、农村讲习所等。国民党政府时期,农业推广工作主要制定和公布了一系列有关推广的法规,建立各级农业推广机构。二清末至民国中国的农业推广活动第十五页,共41页。三新中国农业推广事业的发展*1952-1957年:全国的农业技术推广站的建立*1958-1962年:左倾思想冲击了农业推广工作*1962-1975年:县建立了农科所,公社建立了农科站,大队建立了农科队,生产队建立了农科组的“四级农科网”在传播农业科技知识、培训农民技术员、推广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等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但过分强调群众搞科研,贬低专家和科研机构的作用,造成了一些不良影响。第十六页,共41页。1980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决定“要恢复和健全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重点办好县一级机构,逐步把技术推广、植保、土肥等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结合起来,实行统一领导。”1982年农业部决定建立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到1985年,全国建立“县中心”共500个,“七五”末,县级中心已发展到2000多个。至此,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已完全建立起来。三新中国农业推广事业的发展第十七页,共41页。三新中国农业推广事业的发展*1993年7月,我国正式颁布实施《农业技术推广法》,对推广工作的原则、推广体系的职责、推广工作的规范和国家对推广工作的保障机制等重大问题做出了原则规定,是我国农业推广事业的一个里程碑。1995年,农业部将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全国植物保护总站、全国土壤肥料总站、全国种子总站合并,组建了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使其成为全国种植业技术推广的龙头。第十八页,共41页。四国外农业推广1847~1851年间,欧洲农村推广工作的开端。背景:马铃薯遭遇病害,严重减产,导致饥荒。克拉伦登(Clarendon)伯爵提议建立了一个小型的农业咨询指导机构,通过信息传播、教育以及组织等活动使处于危机状态的大批小农迅速地掌握了可靠的技术创新,获得了相当明显效果。到20世纪初,欧洲的大多数国家、北美洲以及许多热带地区都已建立起咨询和推广服务机构,其主要工作内容是面向农民介绍较好的耕作制度和传授生产技能。第十九页,共41页。关于“农业推广”用语溯源远古时期:教民稼穡,树艺五谷古代:劝农课桑“推广”一词用于农业活动的最早记载是宋真宗(公元11世纪初)实行养民政策,“推广淳化之制,而常平、惠民仓遍天下矣”。现在使用的“农业推广”一词是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的,来自于英文“AgricultureExtension”的翻译。第二十页,共41页。第二节现代农业推广的含义与功能一现代农业推广的含义与特征二农业推广的主要社会功能第二十一页,共41页。一现代农业推广的含义与特征(一)狭义农业推广(二)广义农业推广(三)现代农业推广第二十二页,共41页。狭义的农业推广:把大学和科学研究机构的研究成果,通过适当的方法介绍给农民,使农民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并且在生产中采用,从而增加其经济收入过程。这是一种单纯以改良农业生产技术为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为目标的农业推广活动。第二十三页,共41页。广义的农业推广:以农村社会为范围,以农民为对象,以农场及农家为中心,以农民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以改善农民生活为最终目标的社会性教育。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第二十四页,共41页。广义的农业推广包括:农事指导家政教育4H教育Hand,Heart,Head,Health第二十五页,共41页。范围包括10个方面:1、有效的农业生产指导2、农产品运销、加工、贮藏的指导3、市场信息和价格的指导4、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指导5、农家经营和管理计划的指导6、家庭生活的指导7、乡村领导人的培养与使用指导8、乡村青年的培养与使用指导9、乡村团体工作改善的指导10、公共关系的指导第二十六页,共41页。现代农业推广
是一个把有用信息传递给人们(传播过程),然后帮助这些人获得必要的知识、技能和正确的观点,以便有效地利用这些信息或技术(教育过程)的一种过程。第二十七页,共41页。一个处于传统农业发展阶段的国家和地区,农业推广首要解决的是技术问题,势必形成以技术指导为主的“技术推广”不同农业发达程度的国家和地区的农业推广适应一个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时期的国家和地区,农业推广所要解决的问题除了技术以外,还有许多非技术问题,由此便产生了以“教育”为主要手段的“农业推广”。一个实现农业现代化以后的国家和地区,农业商品生产高度发达,往往是非技术因素(如市场供求等)成为农业生产和经营的限制因素,在此种情况下,必然出现能够提供满足农民需要的各种信息和以咨询为主要手段的“现代农业推广”第二十八页,共41页。◆狭义农业推广以“技术指导”为主要特征,广义农业推广以“教育”为主要特征,而现代农业推广则以“咨询”为主要特征。
第二十九页,共41页。二农业推广的主要社会功能(一)直接功能
(二)间接功能
1.增进农村居民的基本知识与信息
农业推广工作旨在开发农村的人力资源。知识和信息的传播为农村居民提供了良好的非正式校外教育机会,这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把大学带给了农村居民。2.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生产技术水平
这是传统农业推广的主要功能。通过传播和教育过程,农业技术创新得到扩散,农村劳动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得到提高,从而增强了农民的职业工作能力,使农民能够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获得满意的农业生产或经营成果。3.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技能农业推广工作内容还涉及到农家生活咨询。因此,通过教育和传播方法,农业推广工作可针对农村老年、妇女、青少年等不同对象提供相应的咨询服务,从而提高农村居民适应社会变革以及现代生活的能力
4.改变农民的价值观念、态度和行为农业推广工作通过行为层面的改变而使人的行为发生改变。通过农业推广教育、咨询活动引导农村居民学习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念、态度和行为方式,这使农民在观念上也能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5.增强农民的自我组织与决策能力
农业推广工作要运用参与式原理激发农民自主、自力与自助。通过传播信息与组织、教育、咨询等活动,农民在面临各项问题时,能有效地选择行动方案,从而缓和或解决问题。农民参与农业推广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必然提高农民的组织与决策能力。1.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业推广工作具有传播农业技术创新的作用。农民采用农业技术后,农业科技成果才有可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对经济增长起到促进作用。在农业技术创新及科技进步系统中,农业技术推广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2.提高农业生产与经营效率农业推广工作具有提高农业综合发展水平的作用。农民在改变知识、信息、技能和资源条件以后,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投入产出效率。一般认为,农业发展包括的主要因素有研究、教育/推广、供应、生产、市场及政府干预等,农业推广是农业发展的促进因素,是改变农业生产力的重要工具。3.改善农村社区生活环境及生活质量
农业推广工作具有提高农村综合发展水平的作用。在农村综合发展活动中,通过教育、传播和服务等工作方式,可以改变农村人口对生活环境及质量的认识和期望水平,并进而引起人们参与社区改善活动,发展农村文化娱乐事业和各项基础服务设施,以达到更高水平的农村环境景观和生活内涵,同时促进社会公平与民主意识的形成。4.优化农业生态条件
农业推广工作具有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的作用。通过农业推广工作,可以改变农业生产者乃至整个农村居民对农业生态的认识,使其了解农业对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影响,树立科学的环境生态观念,实现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既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5.促进农村组织发展
农业推广工作具有发展社会意识、领导才能及社会行动的效果。通过不同的工作方式,推广人员可以协助农民形成各种自主性团体与组织,从而凝结农民的资源和力量,发挥农民的组织影响力。6.执行国家的农业计划、方针与政策农业推广工作具有传递服务的作用。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农业推广工作系统是农业行政体系一个部分,因而在某种意义上是政府手臂的延伸,通常被用来执行政府的部分农业或农村发展计划、方针与政策,以确保国家农业或农村发展目标的实现。第三十页,共41页。第三节农业推广学研究进展一、农业推广学的发展过程二、农业推广学的理论体系
第三十一页,共41页。农业推广学的含义:农业推广学是一门研究农业推广过程中推广对象行为改变的影响因素与变化规律,探讨诱导推广对象自觉自愿地改变行为并接受和采用农业创新的原理与方法的科学。第三十二页,共41页。国际农业推广学的发展开端探索农业推广学的研究活动与研究成果最早出现在美国。早期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当时农业推广工作中的一些具体问题而进行的,缺少学术性和系统性。从20世纪40年代末到60年代,农业推广学的研究中不断引进教育学、心理学、传播学、社会学及行为科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概念
第三十三页,共41页。深入研究20世纪70年代以后,农业推广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会计信息化规范
- 关于马的知识
- 插画情绪管理课件
- 儿童陶艺创业路演
- 工作落实力培训
- 中国无土栽培产业化现状潜力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5-2030年
- 天然气保险知识培训课件
- 夏县财税知识培训课件
- 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GBT 40349-2021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专用WLAN通信模块技术规范》全新解读
- 新生儿红斑狼疮
- 2024年山西经贸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英语/数学/语文)笔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肝恶性肿瘤教学查房课件
- 学校课间安全教育课件
- 正大镀锌钢管检测报告
- 门球技、战术教学讲
- 2.2气体的等温变化公开课
- 产品供货方案、售后服务方案
- 妇产科课程思政
- 法律咨询与服务
- 学生社区志愿者公益活动记录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