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交通运输信息化应用)建设方案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目录一、专业建设基础 1(一)紧贴交通信息产业形成三大特色 11.坚持走行业应用发展之路,紧贴交通信息产业成效好 12.坚持走国际合作发展之路,创新理念教学改革成果丰 23.坚持走对接企业需求之路,校企深度合作办学条件优 3(二)支撑交通信息发展历史责任重大 41.支撑覆盖全局的交通信息化建设是光荣的职责 42.提高专业对接交通信息产业是历史赐予的使命 5(三)当前存在的不足 5二、专业发展和人才培育目标 6(一)专业建设总体目标 6(二)人才培育目标 7三、专业建设内容 8(一)探究四川交通运输需求对接方式,试点信息人才培育 81.对接行业,实施“三平台、双主线”培育模式改革 82.融入项目,构建熏陶养成式素养培育模式 113.同步对接,课程改革和三年项目全程融通 114.岗证一体,开展双证制和岗位群职业标准对接 125.服务产业,建设和产业对接的信息科技服务中心 13(二)系统设计交通信息化中高职连接途径,形成连接标准 131.中高连接,试点多途径招生对接途径 132.三方合作,形成专业连接的教学标准 14(三)建设“三层结合、立体推动”的实践体系,全方位育人 161.共建共管,建设“三层结合、立体推动”的实践体系 162.按部就班,试点实践技能分级提升体系 173.融入文化,营造真实职场氛围 19(四)转变理念和手段,探究“学、做、创”培育方式 191.理实一体,推行“做学合一”的教学模式 192.引导为主,建立“导师制”专业技能指导培育模式 203.校企联动,试点校企数字多媒体直播教学 204.创新模式,推行竞赛巡回联赛制 21(五)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领军专业建设和技术服务 221.行业主导,建设专业领军团队 222.服务行业,形成专业老师职业教化教学实力培训团队 223.有机互补,形成三种形式的稳定兼职老师团队 23(六)构建综合质量评价体系,实施第三方评价 241.多方参和,建立基于评价的产业对接优化机制 242.以评促进,试点专业质量和效益评估促进机制 25四、改革举措 25(一)依托职教集团,建设产学研联合体,促进产业对接 25(二)探究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打通中高职连接通道 26(三)改革学生学业评价,形成以实力和素养评价为核心的考核体系 27(四)推行老师任职标准和兼职老师聘任机制,推动教学团队建设 27(五)融合党(团)小组和项目组建设,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8(六)建立学生创业创新培育体系,回馈社会服务贫困生 28五、保障措施 29六、绩效考核指标 30(一)总体绩效指标 30(二)具体绩效指标 31(三)关键数据指标 31六、经费预算和用途 33(一)总体预算和资金来源 33(二)具体经费运用支配 33(三)分年度预算支配 37一、专业建设基础(一)紧贴交通信息产业形成三大特色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开设于1999年,以培育四川交通运输信息化高端技能人才为己任,经过十二年的建设和发展,为四川交通运输信息化产业培育了软件开发和服务、硬件生产和服务、系统集成和维护高端技能型人累计1800多名,为交通运输行业信息化建设培训了10000多名技能型人才,为“全国一流、西部领先”的交通信息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该专业目前在校生391人,专兼职老师28名,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到800余万元,深度合作的企业达到6家,校内外实训基地累计共16个。该专业加强国际沟通,2007年和加拿大哥伦比亚理工学院全方位合作联合培育学生,已培育中加双文凭学生82名。经过十余年的建设,该专业紧贴交通信息化产业,慢慢形成了三大特色优势。1.坚持走行业应用发展之路,紧贴交通信息产业成效好我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紧紧围绕四川交通信息化建设进行专业建设,和四川省交通运输厅信息中心、四川省高速公路结算中心、各地市州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和行业企业紧密合作,共同制定交通信息化人才培育支配,签署定向人才培育协议,毕业生供不应求,遍布全省高速公路、城市交通信息化建设、系统应用和维护等生产一线岗位,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率连续三年保持在82%以上,就业起薪逐年提高,近三年薪水增长60%,整体就业质量同比处于领先水平。毕业生在企业“吃得苦、上手快,沉得住、提升快”,70%的毕业生已成长为企业技术骨干,得到企业的广泛认可。高的就业质量带来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连续三年新生入学报到率保持在93%以上。加强行业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和培训,连续9年担当全省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管理、系统维护人员培训,累计培训达到10000人次。加强行业信息化技术服务,先后担当了《四川省交通运输“十二五”信息化建设规划》、《全国交通出行信息调查分析——四川省交通出行信息调查分析》等重要项目,成为行业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参和者;深化开展交通信息化行业服务,主动选派师生参和四川省公路普查、四川港口水运调查、四川省从业人才调查分析等重点项目,校企联合担当四川公路物流系统、结算中心等重点系统的维护和二次开发工作;2007年,本专业老师主持的科技项目《高速公路意外事务检测和疏散限制技术探讨》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人才支撑、员工培训、规划决策询问、科技服务,紧贴行业的专业办学定位为我省交通信息化做出了主动的贡献。2.坚持走国际合作发展之路,创新理念教学改革成果丰为了适应职业教化国际化发展的趋势,早在2007年,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便和北美职教名校——加拿大哥伦比亚理工学院联合办学,全面引进国际化的办学理念、先进的教学手段,实施四川交通信息化建设高端紧缺人才培育工程,为四川交通信息化建设和发展供应了高质量人才资源的保障。借鉴加拿大哥伦比亚理工学院的理念,加强教化教学和内部管理机制改革,有效的提高了教化教学质量,先后《计算机应用技术灰领人才培育模式》获得2004年四川省教学成果三等奖、《嵌入式课程体系在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探究和实践》获得2004年四川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工学结合背景下的教学质量评价系统探讨开发和实践》获得2008年四川省教学成果二等奖;计算机应用专业在国际化办学探讨实践、课程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方面的改革分别获得了2010年学院教学成果奖一、二、三等奖。加强课程建设,先后建成了《高速公路机电系统应用技术》等3门精品课程和《数据库技术(交通应用)》等网络课程10门。通过国际合作,联合开发了100个交通项目资源,为学生训练供应了丰富的真实项目案例。3.坚持走对接企业需求之路,校企深度合作办学条件优多年来,本专业通过专业建设委员会加强企业需求调研,密切对接企业人才培育需求,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育模式,校企深度合作,成功引入四川高速公路建设开发总公司、四川省智能交通信息系统有限责任公司、四川曙光集团、成都深港科技有限公司、联想集团等一批知名企业。实施订单培育,近三年先后完成了493人的订单培育任务;加强实训基地共建共享,共建交通信息系统开发等专业技能实训室4个、硬件加工生产、芯片修理中心、智能交通研发等具备生产实力的生产线及中心4个、学生创新工作室3个;加强社会服务项目开发,联合开发了交通行业信息化培训项目3个;加强团队共建,联合培育了全国交通职业教化专业带头人1名,四川省第八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名、四川省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培育对象1名、四川省交通科技顾问团专家组成员1名,建成省级专业教学团队1个,团队成员具有国际培训阅历的比例达到87%,获得国家、省、厅级教学成果奖、科技进步奖、哲学社会科学嘉奖累计达到16人次;联合开展实践项目技能竞赛,先后联合30余家企业,承办全国软件人才开发大赛四川省赛事2次,担当四川省交通信息人员操作技能大赛5次。通过对接企业需求,校企深度融合,建成了优越的实践教学条件,高水平的教学团队,慢慢形成了良性的合作办学机制。(二)支撑交通信息发展历史责任重大1.支撑覆盖全局的交通信息化建设是光荣的职责“十二五”期间,我省交通建设投资将超过4000亿元,到2015年,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将超过6350公里,基本建成全省高速公路网;全省四级以上航道达到1209公里,基本形成以“四江”高等级航道为骨架,以“六港”为枢纽,干支结合、水陆联运、功能完善的内河水运体系;建成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体系,交通总体发展水平进入全国前列、西部领先。依据《四川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将来五年我省将全面推动交通基础设施的数字化和智能化,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输装备运行监测网络基本建成,干线公路网重要路段和内河干线航道重要航段监测覆盖率达到70%以上,重点营业性运输装备监测覆盖率达到100%;行业核心的基础性、战略性数据库100%建成;80%以上的行政许可项目和公共服务事项实现在线办理;高速公路ETC平均覆盖率达到60%,ETC用户量将超过30万个;交通运输核心业务信息化覆盖率达到85%以上。行业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快速进程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发展供应了行业应用的广袤空间,交通信息化人才培育和供应进入新阶段。2.提高专业对接交通信息产业是历史赐予的使命要实现四川交通信息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实现交通运输逐步向“平安、畅通、便捷、绿色”的发展转型,必需强化交通信息化人才的培育。依据全国交通信息“十二五”规划,交通信息化全行业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业技术人才2015年要达到25万人左右,通过高端引领,显著提升行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梯队结构。全行业具有技师及以上技能等级人员的技能人才2015年达到50万人以上,显著提升行业技能人才队伍的整体素养。到2020年交通运输信息化人才比2010年新增100%以上。然而,截止2010年底,我省交通运输行业从业人员总计160万人,人才总体比例不到30%,信息化人才占行业从业人员的比例不到2%,全行业交通信息化人才数量和整体素养和我省交通运输建设、管理现代化的要求差距巨大。行业科学发展对交通信息化人才培育质量和数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三)当前存在的不足通过十余年的建设,我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办学逐步凸显了行业和国际化特色,教学质量、师资水平和人才培育质量得到社会广泛认同,但依据国家提高高等职业教化质量、探究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化的要求,仍存在以下不足:一是专业建设和交通信息化建设对接的广度和深度不够,交通信息化产业对接中的改革有待于进一步深化,支撑行业发展的实力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二是依据国家推动中高职连接的要求,对中等职业教化的探讨和对接工作还有待进一步深化。三是依据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的要求,团队建设和行业信息化发展和学生成材的需求相比,还须要接着努力。因此,进一步对接交通信息产业,不断提高服务实力,不断提高教化质量,不断提升支撑行业信息化的实力和贡献度,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特殊必要。二专业发展和人才培育目标(一)专业建设总体目标紧紧抓住四川省加快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破解“蜀道难”千年课题的重大机遇,对接“覆盖全局的交通信息化建设”的巨大需求,以交通信息化高端技能型人才支撑交通运输产业向“平安、畅通、便捷、绿色”的发展转型。以提高教化教学质量为核心,创新机制建设校企合作大平台,共享专业教学资源,深度推动专业和产业对接。通过建设,使得本专业支撑交通运输信息化的实力和贡献度同比处于领先地位,成为对接交通信息产业、支撑交通信息化的专业建设排头兵,学生就业质量和企业满意度处于全国同类院校同类专业领先水平。具体目标为:实施“三平台、双主线”人才培育模式改革,实现专业建设和产业发展对接、人才培育和就业岗位对接、教学内容和生产技术对接。实现中高职十个畅通对接,形成专业对接教学标准,形成对接畅通渠道,形成系统培育人才典型案例。建设三层结合、立体推动的实践育人体系,形成立体推动、全程贯穿的实践训练和创新育人典范。变更教学模式,建设校企联动数字媒体课堂,形成“学、做、创”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着力培育教学实力和科技服务实力,建成“研、教、创”有机结合的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人才质量和专业办学效益评价系统,科学推动质量和效益提升。(二)人才培育目标面对交通运输产业信息化建设软件开发和服务、硬件生产和服务、系统集成和维护等一线岗位群,全面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交通信息领域企业优秀文化,依据同类院校对比“更强专业基础、更精业务技能、突出行业应用、凸显职业素养”的定位,为四川交通运输信息化培育“下得去、吃得苦、用得好、有实效”的高素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三、专业建设内容(一)探究四川交通运输需求对接方式,试点信息人才培育1.对接行业,实施“三平台、双主线”培育模式改革为适应四川交通运输行业信息化建设对人才的需求,支撑交通信息化快速发展,主动开展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育和交通运输行业信息人才需求对接方式探究,培育面对交通行业的软件开发和服务、硬件生产和服务、系统集成和维护等一线岗位群急需的高素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建设中,结合职业岗位实力需求和学生实力成长特点,以“适应市场的专业技能提升路途、按部就班的项目全程贯穿专业技能提升路途”为建设主线,构建“基础平台、专业技术平台、应用平台”等三个学习平台,全面实施“三平台、双主线”的人才培育模式改革,如图1所示。基础平台主要培育学生公共基本技能,开设程序设计、网络技术、电工电子技术、计算机组装和维护、数据库技术等课程为学生搭建信息类基础学问大平台,培育学生可持续学习的实力。通过基础技能训练,学生可进行二次专业选择,保证进入本专业的学生是对专业和将来就业领域感爱好的学生,体现敬重学生特性和选择的同时,奠定了提高交通质量的基础。专业技术平台重点培育学生专业技能,接受“理实一体”、“项目贯穿”的教学方式,开设交通信息终端开发技术、数据库配置和管理、城市道路交通监控系统安装和调试等课程为学生搭建交通信息类专业平台。通过专业技术实力训练,学生实力将显著增加,为学生进入应用技术平台学习奠定基础。应用平台强化训练学生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实践实力,接受“特地化”的训练方式,利用交通信息网络集成和维护、智能交通产品加工和生产、客运售票系统设计和开发等真实生产项目,训练学生岗位核心实力,实现人才培育和就业岗位对接。课程体系设计接受“适应市场的专业技能提升路途”,重点突出课程和技术同步、教学内容和岗位技能接轨,提升学生专业实力;实践项目设计接受“按部就班的项目全程贯穿专业技能提升路途”,重点培育学生职业技能,遵循从简到繁、从易到难、从虚拟到真实的技能提升路径,熬炼学生实践动手实力和创新实力。通过“三平台、双主线”人才培育模式改革,实现专业建设和产业发展对接、人才培育和就业岗位对接、教学内容和生产技术对接。图1“三平台、双主线”人才培育模式2.融入项目,构建熏陶养成式素养培育模式在课堂内外以多种方式营造素养养成环境,一是将交通行业信息化软件开发和服务、硬件生产和服务、系统集成和维护等一线岗位群所须要的职业道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全程贯穿到三年培育的每一个实践训练项目中,纳入项目综合考核,使学生随时能接触到职业道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二是通过邀请行业企业人员以讲座的形式将现代优秀企业文化引入校内,深化学生心中;三是组织学生开展职业道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方面的学问竞赛、辩论赛、演讲竞赛等,将素养教化融入到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3.同步对接,课程改革和三年项目全程融通为更好地实现课程教学内容和企业技术要求同步,借鉴北美先进的职教理念和课程开发手段,联合行业内知名企业,从岗位技术需求和实力要求入手,构建适应岗位要求的课程体系,建立优质的课程资源,为交通行业信息化应用重点领域供应支持和服务。重点建设“交通信息终端开发技术”、“交通系统设计和实现”、“交通信息系统管理和维护”、“数据交换及处理”、“交通信息网络集成和维护”、“服务器集群配置和管理”、“交通电子产品检测和修理”、“智能交通产品加工和维护”等8门核心课程。接受“1110”模式,即由1名校内专职老师、1名校外兼职老师和10名学生组成的项目团队,分阶段完成和课程相对应的实践项目。通过这种方式,既能熬炼校内专职老师的项目组织和实施实力,也能有效解决传统教学方式下企业兼职老师在校内上课的时间冲突等诸多问题。同时,也能让学生在参和项目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提升岗位技能。4.岗证一体,开展双证制和岗位群职业标准对接探讨行业职业资格标准,构建学生资格考核和职业实力对接标准。将行业标准、职业资格认证和学生学历教化紧密结合,大力推动“双证书”认证改革。结合各学习平台的培育重点,科学嵌入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培育学生相关岗位职业实力。“双证书”制度作为学生毕业考核的重要环节。“双证书”体系结构如图2所示。图2“双证书”体系结构图学生通过基础平台的学习,考取一般话证书、英语证书、全国计算机等级证书、信息技术处理员等初级证书;通过专业技能平台和应用平台学习,考取软件设计师、微软MCSD证书、信息系统监理工程师证书、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师等职业资格证书,使学生具有从事交通运输信息化产业软件开发和服务、硬件生产和服务、系统集成和维护等岗位工作的职业资格。5.服务产业,建设和产业对接的信息科技服务中心主动服务产业,成立产学合作办公室,搭建以校内创新工作室、虚拟公司、合办企业构成的交通信息科技服务联合体,共同担当交通信息化方面的科技探讨;共同开展公路管理、道路运输、城市客运、隧道监控等方面的技术支持和服务;合作开展交通行业从业人员信息化技能培训等工作,全方位服务于行业。(二)系统设计交通信息化中高职连接途径,形成连接标准1.中高连接,试点多途径招生对接途径依据国家中长期职业教化发展规划纲要,在招生、培育目标、课程体系、职业证书、教学资源、教学过程、评价机制、师资培育、行业指导、集团办学等方面探究中高职连接途径。结合四川交通信息化建设,重点探究多途径招生渠道。一是探究现行的高职招生制度改革,推行多渠道中高职招生对接机制;二是依托成都中等职业教化集团,试点中高职学校招生方案,开展交通信息化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育。2.三方合作,形成专业连接的教学标准联合中职、高职和企业,探讨中职、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的规律和特点,着力在以下三方面开展工作,为交通信息化类专业供应中高职教学标准连接的典范。(1)建立和企业岗位需求对接的专业领域通过三方合作探讨发觉,四川地区中高职计算机类专业在人才培育目标上均培育信息处理、数字媒体、网络和硬件维护、网站建设等岗位实力,但中高职学校在培育学生实力上存在层次差异。结合四川省交通信息化建设规划,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须要培育交通信息化软件开发和服务、硬件生产和服务、系统集成和维护等岗位的应用型人才。对应培育专业领域,中、高职人才培育对接方式如图3所示。图3专业方向设置和岗位需求对接(2)分阶段设计培育目标科学设计,构建分阶段式中、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培育目标。中职学校主要培育交通信息化建设初级技术人员,高职院校主要培育交通信息化建设中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员。中、高职学校培育目标明确,分工清晰,连接有序,具体如表1所示。表1中高职人才分阶段培育中职学校高职学校交通信息化企业岗位培育具有扎实的计算机及应用专业基础学问和基本技能的,在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计算机系统管理、维护和应用操作人员。1.能够按要求进行交通信息化软件开发、测试2.能够供应交通信息化软件维护服务3.软件开发和服务项目管理软件开发和服务1.交通硬件生产2.交通类设备安装和调试3.交通类硬件设备销售和维护4.硬件生产和维护项目管理硬件生产和服务1.交通网络规划和实施2.交通数据中心规划和实施3.交通系统集成和项目管理系统集成和服务(3)实现职业资格证书层次对接结合中高职各自培育目标,构建中高职分层职业资格认证对接体系。中职学生考取“高新技术初级证书”和“四川省计算机等级证书”,使其具备从事交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职业资格,高职学生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和行业(企业)认证证书,实现中高职学生职业实力和职业资格的有效连接。具体如表2所示。表2中高职证书连接中职(搭建基础平台)高职(实现岗位实力)对接企业工作岗位1.高新技术考试初级证书2.四川省计算等级证书3.信息技术处理员证书1.国家计算机二级考试2.程序设计员/软件设计师3.微软MCSD证书/SunSCJP证书软件开发和服务实力1.硬件设计师2.硬件修理工程师硬件生产和服务实力1.网管管理员/网络工程师/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2.CISCOCCNP证书系统集成和服务实力(三)建设“三层结合、立体推动”的实践体系,全方位育人1.共建共管,建设“三层结合、立体推动”的实践体系结合交通信息化行业中重点领域的岗位职业实力需求,探究校企“共建共管”模式,即学校供应场地和管理,企业供应设备、技术和人员,校企联合设计、协同管理,共同搭建“校内专业方向实力训练、校内生产企业综合训练、校外顶岗实习职业实力训练”三层实践体系(见图4)。依据专业教学须要、社会服务需求,校内外实训基地立体、高效运行,既支持职业教化教学改革,满意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实力需求,又开放实训基地服务行业、社会,体现其社会服务功能和价值。图4“三维一体、立体推动”的实践体系改革建设和管理模式,联合四川省交通信息中心、四川高路交通信息工程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新建(改建)实践基地建设和运行的合作模式。三层实践体系具体建设内容如表3所示。表3三层实践体系建设内容实训区域名称场地和工位主要设备类型交通信号限制和处理实训室100平方米;40工位;1)路口交通信号限制机
2)LED光源机动车车道方向信息指示灯
3)LED光源人行横道信号灯
4)一体摄像机5)云台限制器
校内专业训练室交通移动项目开发实训室60平方米;40工位;交通移动应用开发终端交通移动UI界面开发工作站交通移动应用开发工程项目交通信息通信实训室(隧道监控)60平方米;40工位;小型隧道模型隧道信息通信系统道路平安监控系统隧道通风系统装置隧道消防限制系统隧道自适应照明系统交通信息发布和服务实训室80平方米;40工位;1)可编程限制器FX1N-40MR2)可编程限制器FX2N-64MR3)THPLC-C型网络型可编程限制器4)计算机设备
深圳普瑞斯SMT生产线200平方米30工位1)高速锡膏印刷机;2)全自动高速通用贴片机;3)SMT产品元器件校内生产企业交通信息数据处理和交换管理中心100平方米;30工位1)移动应用开发终端;2)移动应用开发工作站;3)三层数据交换机;4)终端限制器;5)交通无线设备;6)交通信息平安防火墙7)移动应用开发工程项目包8)交通信息网络综合布线四川省交通信息中心50平方米;10工位校外基地接受真实设备及工作场景校外实习基地四川高路交通信息工程公司30工位四川省高速公路结算中心80平方米;15工位四川祥浩交通工程有限公司30工位四川旷谷信息工程有限公司30工位2.按部就班,试点实践技能分级提升体系依据“课堂内、课堂外”两条主线,接受“项目全程贯穿”的模式,按部就班,构建实践技能分级提升体系,培育学生实践动手实力。课堂内,依据课程特点,接受虚拟项目和生产项目相结合的方式,分层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按部就班的实践体系中开展项目实践,深刻理解学问在项目中的应用,从而达到学问和应用的有机结合,提升应用实力。如图5所示。图5课堂内实践教学体系课堂外,一是组建学生技能竞赛团队,依托校内的循环联赛、省级、国家级专项技能竞赛提升学生竞赛实力和综合实力;二是培育学生创新团队,支配老师带领学生成立学生创业、创新工作室,强化学生创业、创新实力。课堂外实践分层实力提升体系如图6所示。图6课堂外实践分层实力提升体系3.融入文化,营造真实职场氛围在校内实践体系建设中,通过专业文化墙建设、学生作品展示、优秀毕业生事迹展示、职业规范和标准展示,呈现系部文化和企业文化,营造真实职场氛围,为学生供应学习标准和榜样,潜移默化提升职业素养。(四)转变理念和手段,探究“学、做、创”培育方式1.理实一体,推行“做学合一”的教学模式科学设计教学案例,在“理实一体”的实践教学环境中,将课程教学和实践项目有机结合,老师引导学生在学问、技能方面的学习,学生在老师的教学过程中,一边学习专业学问,一边结合相关实践项目做完训练。这种“做学合一”的教学模式,从而使学生由被动认知和探究转变为主动学习和实践,深刻领悟专业学问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实力和实践动手实力。2.引导为主,建立“导师制”专业技能指导培育模式建立“导师制”专业技能指导培育模式,培育学生的“创新、创业”实力。老师利用课外时间,全程指导学生开展“创新”项目的设计和实施,高年级学生帮助老师指导低年级学生的基础项目实践的二次开发,企业兼职老师带领学生实施真实生产项目,培育学生的“创业”实力。“导师制”技能指导模式运行机制如图7所示。图7“导师制”技能指导模式3.校企联动,试点校企数字多媒体直播教学改革常规教学手段和方法,运用视频、网络同步传输等现代教化技术,建立校企数字传输课堂,打破企业和学校的时空界限,将企业生产现场和学校课堂连接在一起,实现教学场景在企业和学校之间的实时联动,使学生在校内干脆感知企业的真实场景,主动参和企业的真实项目分析和处理,有效利用了学校和企业资源,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如图8所示。图8校企联动多媒体直播教学4.创新模式,推行竞赛巡回联赛制创新学生技能大赛模式,推行同城院校学生技能大赛巡回联赛机制(如图9所示)。以信息化建设为主题,开展“每月一小赛、每期一大赛”的巡回联赛,实现“以赛促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转变学生的学习看法,使之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切实提高学生实践技能水平。图9同城院校技能大赛联赛机制(五)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领军专业建设和技术服务1.行业主导,建设专业领军团队在四川交通信息化建设中心和成都市交委的大力支持下,重点选择四川交通信息中心、四川高速公路结算中心、四川高路交通信息工程公司等单位的企业技术专家、行业领军人物、校内专业带头人共同组建专业领军团队。形成专业领军团队沟通、合作长效机制。重点在专业建设、行业信息规划、行业技术发展、工程研发应用、新技术推广等方面开展共同探讨,共同沟通,为专业建设供应决策支持。2.服务行业,形成专业老师职业教化教学实力培训团队借鉴国外先进的职业教化理念和教学手段,提升专业老师团队职业教化实力;联合四川交通信息化建设重点单位,开展新技术、新工艺沟通研讨,提升专业老师团队学习实力;依托省交通信息建设有关部门,主动选送老师参和四川交通信息化建设的设计、规划和管理,提升老师探讨实力;联合四川高路交通信息工程有限公司等施工单位,支配老师深化项目现场,培训老师的工程项目实际阅历和技术,提升老师在产品设计、生产、安装和调试、维护和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实力;利用科研项目、行业技术服务,提升老师科技服务社会的实力;利用老师技能大赛,提升老师教化教学技能水平提升。多种方法提高专业老师理论和实践实力,培育其成为既能走上讲台传授学问,又能下工地完成项目,既能教授学生,又能培训企业员工的双师素养型老师,形成专业老师职业教化教学实力培训团队,为四川交通信息化人才培训、培育供应技术支撑。3.有机互补,形成三种形式的稳定兼职老师团队主动搭建驻校企业技术骨干、校外工程技术人员、校外生产(管理)现场技术人员组成三种形式的稳定兼职老师团队。驻校企业技术骨干全程参和校内课程教学和实践管理;校外工程技术人员依据教学进程,阶段式的进校参和课程教学和实践管理;校外生产(管理)现场技术人员利用工作现场接受“校企数字传输课堂”开呈现场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通过三种形式构建的稳定兼职老师团队,有效解决了兼职老师参和教学、实践指导的时间、场地限制等问题,有机的对校内师资力气进行了互补,极大提升了老师团队的职业实力和水平。(六)构建综合质量评价体系,实施第三方评价1.多方参和,建立基于评价的产业对接优化机制变更传统应试成果评价模式,依据行业技术要求、岗位要求,用人单位和学校共同制定对接交通信息的产业人才技能认定和评价标准,建立由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社会等多方参和的第三方人才培育质量评价机制。综合、全面地对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社会认可度及创业成效进行考核和评价,形成和产业对接的人才评价优化机制(如图10所示)。社会认可度社会认可度行业协会社会用人单位学生学校家长人才培育质量企业满意度就业率学校声誉学校认可度就业质量图10多方参和的人才质量评价机制重点在交通信息化人才实力体系和评价标准制定、多方参和的人才培育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学生实力和素养评价考核体系建设、四川交通信息人才评价网络评价系统开发等方面实施全方位的人才评价工作。2.以评促进,试点专业质量和效益评估促进机制试点专业质量和效益评估工作,从就业率、起薪率、学生职业素养、社会认可度、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社会贡献度等方面对人才培育质量进行综合评价。一方面形成对专业建设提升的质量促进循环,另一方面,通过对人才培育改革,对教化教学政策、质量管理政策和措施等进行完善和优化,形成整体质量提高的促进循环,形成基于评价数据的人才培育质量促进“双循环递进”长效机制,全面促进专业建设持续性发展和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着重建立专业建设质量和效益评估综合质量限制体系、专业建设质量和效益评估质量限制管理系统、应用质量限制和管理系统,为教学管理供应决策服务。四、改革举措(一)依托职教集团,建设产学研联合体,促进产业对接依托省交通职业教化集团,紧紧围绕四川交通信息化建设,广泛吸取公路交通、水路交通、城市交通等领域的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和相关专业的中等职业院校、高等职业院校,建立产学研联合体,搭建行业广袤对接平台。通过“专业+产业”、“教学+研发”、“培育+就业”等链条,把职教集团的各个环节有机结合,形成单个成员的“小”和“专”和整个集团的“大”和“全”的综合优势,实现资源优化和功能整合。在人才培育模式改革、教学内容和生产技术对接、构建“项目载体贯穿”式的素养培育体系、职业证书和岗位技能对接等方面形成新的机制,促使人才培育特地化,职业技术教化和交通运输产业大融合。主动为四川交通系统供应技术指导、员工培训等服务工作,担当交通信息化方面的科技服务,形成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实力。(二)探究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打通中高职连接通道依托中等职业教化集团,拓宽招生渠道,探究职业资格证书的免试单独招生、基于国家认证证书的免试招生等制度改革,搭建中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招生连接通道。重点实施四项措施:一是中职毕业生通过参加升学统一考试(对口高职)进入高等职业院校学习;二是中职毕业生通过单独招生方式进入高职学习(学院组织笔试和综合素养测评);三是针对行业内的企业员工,主动争取政策,在取得中等专业学历或中学毕业证书且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后,通过单独招生测试进入高等职业院校学习;四是针对于部分优秀的中职毕业生(如考取了国家软件水平考试初级证书/企业认证初级证书或者在省市级竞赛中获得优秀成果的学生)干脆免试进入高等职业院校学习。如图11所示。图11多渠道招朝气制(三)改革学生学业评价,形成以实力和素养评价为核心的考核体系打破传统单一成果认定的学生学业评价方式,建立以交通信息化人才技能和素养要求的考核体系;实行认证考试、项目目标评价、用人单位岗位评定等多种考核手段对学生职业实力进行综合评定;引入素养拓展训练内容,改革思政课传统评价模式,留意学生思想品德和爱岗敬业精神相结合的引导。(四)推行老师任职标准和兼职老师聘任机制,推动教学团队建设推行以“1235”为精髓的专兼职老师聘任机制改革,以此形成团队建设长效机制。即:突出“校企合作”主线,将校企合作和就业工作内涵纳入对专、兼职老师的考核,加强双师结构团队建设;实施“双末位”待岗学习(解聘)制度,即教学质量考核和老师综合考核最终一名专职老师待岗熬炼,兼职老师解聘;融入“三大内涵”,试点方案融入专业建设、科技创新服务和老师个人提升要素,将精品课程建设,课程建设和资源运用,科技创新成果,名师、专业带头人和教学团队建设成果能纳入老师考核,老师课程建设成果持续受益;通过“五项资格”认证推动师资队伍建设,重点在老师学位、职业资格水平认证、交通信息行业认证、职称评定和老师职业实力测评五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推行老师任职标准和兼职老师聘任机制,可以大范围、大面积的实现岗位轮番交替,充分挖掘老师潜能,形成老师团队建设提升的长效机制。(五)融合党(团)小组和项目组建设,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校内项目教学中建立党(团)员示范岗,发挥党(团)员、预备党员、入党主动分子先进性,将党的政策、方针贯彻到项目实践过程中;在校外企业顶岗实习过程中,成立由学生党(团)员和企业党员组成的党(团)小组,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企业职业实力要求有机结合,培育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六)建立学生创业创新培育体系,回馈社会服务贫困生留意学生创新创业实力的培育,打造学生创新创业平台,形成激励创新的培育机制,在课程、实训、生产、科研各教学环节设计创新、创业服务内容,保证创新资金投入用于建设创新工作室,培育创新团队、孵化创新成果,激励在交通信息化建设方面新技术领域的技术创新。建立创新贯穿全程、创新支持创业、创业回报社会的持续循环创新创业培育体系;建立勤工助学基金,服务贫困学生。五、保障措施为了促进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建设和改革,进一步发挥专业的引领、服务和辐射实力,同时也为了促进相关专业群的可持续的整体发展,从政策、制度、人员、资金等方面供应保障,以加强该专业的内涵建设,努力拓展培育高素养技能型交通信息化应用人才培育的教化平台。具体保障措施如下:(一)坚持理念引领,为专业建设发展供应才智宝藏加强学习,转变观念,组织专业老师和教辅人员学习国内外先进教化理念和教学方法,始终保证理念领先,手段先进。在行业之间、院校之间开展学术、技术沟通和研讨,通过开展年度创新成果汇报沟通等形式,启发、激发教职工改革创新的潜能,转变教化理念,创新校企合作和人才培育模式,凝合社会优质资源,吸引知名企业支持和参和专业建设,形成一支具有现代高等职业教化理念的管理、教学和专业建设团队,在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和技术服务等方面实现新突破。(二)落实任务职责,为专业建设发展落实推动路径依据总体建设方案,分项目牵头制定校企对接工作推动、中高职系统培育、实践育人基地建设、教学模式改革、教学团队建设和多方评价体系的建立等六大方面的具体任务,分解落实责任。加强对专业建设的过程监督。建立专业建设和发展的监控机制,刚好驾驭、反馈发展和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确保专业建设改革和发展的顺当实施。同时,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运用在专业建设全过程所涉及到的各个环节,实施全过程的质量监控,确保人才培育的质量(三)加强资金筹措,为专业建设发展供应资金支持努力争取上级主管部门和学院良好的政策支持,为本专业的发展供应政策保障。加大经费筹措力度,在主动争取财政资金的同时,加强资金筹措创新,通过行业捐助、自筹资金等方式,多种渠道解决专业建设发展资金需求。同时,强化资金预算管理,加强资金过程管理,科学合理支配资金用途,提高资金运用的平安性和效益。(四)加强组织领导,为专业建设发展供应政治保障
建立专业建设领导小组和建设任务督查小组,加强组织领导,发挥领导小组的领导、协调、决策和监督作用。完善和创新专业带头人选拔任用机制,加强骨干老师培育,优化专业建设团队的队伍结构,为改革发展供应坚实的政治保障。六、绩效考核指标(一)总体绩效指标投入600万元建设资金,通过两年建设,成功实施“三平台、双主线”人才培育模式改革,实现三个对接三个对接: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对接、人才培育与就业岗位对接、教学内容与生产技术对接;打通中高职连接双通道双通道:招生连接通道、教学标准连接通道;建成三层结合、立体推动的实践育人体系;建成校企联动数字媒体课堂,成功转变教学模式;打造一支国际化、高水平教学团队;建立多方参和的人才质量和专业办学效益评价体系。使得本专业三个对接: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对接、人才培育与就业岗位对接、教学内容与生产技术对接双通道:招生连接通道、教学标准连接通道(二)具体绩效指标(1)建立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和交通运输产业信息化建设对接的机制;形成交通信息化领域中高职一体化、系统性人才培育机制、教学标准和证书连接机制;建立校内外师生技能巡回联赛机制;建立老师任职标准和兼职老师聘任机制;建立学生创新创业机制;建立人才评价和效益评估机制;完善导师制技能指导培育模式,形成一套导师制技能指导方案。(2)创新机制,建设校企合作大平台;建立老师和企业员工沟通平台;建立老师培育和学生技能训练平台。(3)开发3套校企数字传输系统;开发四川交通信息人才网络评价系统;开发专业建设质量和效益评估质量限制管理系统。(4)校企开发核心网络标准化课程8门。(5)校企建设11套在交通行业信息化软件开发和服务、硬件生产和服务、系统集成和维护三个领域的实践项目。(6)每年为四川省培训交通信息化产业人才不少于1500名。(三)关键数据指标表4关键数据指标项目子项目原有基础2012年2013年推动校企对接标准网络化课程资源(套)268专业在校生(人/累计)391450520年招生规模(人)130150175“双证书”取证率(%)90100100为行业培训技术人员(人次/年)100013001600生产性实训基地产值(万元)2050100产学合作办公室(个)011探究系统培育招收中职学生比例(%)02535中高职教学标准(1套)001强化实践育人校内实训室(个)81112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个)123校外实训基地(个)81113实践项目(套)71418转变培育方式校企数字传输课堂(套)023学生获得省级以上嘉奖人次(每年)102035学生创新工作室(个)356建设教学团队专业带头人(个/累计)123兼职老师担当实践教学比例(%)273545老师到企业顶岗(人次)468科技服务人次(人次)154575实施第三方评价多方参和的第三方人才培育质量评价体系(套)010专业建设质量和效益评估质量限制管理系统(套)001毕业生质量毕业生首次就业率(%)959798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色浆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 甘肃省某工业物流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水母标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做代理签的合同范本
- 页岩气液化工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智慧医疗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弹力裤智能化生产建设项目申请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绿化工程承包合同的范本
- 2025新版本公司向个人租车协议合同
- 2025电子合同法律制度
- 2024养老院消防设备升级与消防系统维护服务合同3篇
- 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制度
- 人才引进政策购房合同模板
- 学生宿舍消防安全制度模版(3篇)
- GB/T 44990-2024激光熔覆修复层界面结合强度试验方法
- 四川省成都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 ps经典课程-海报设计(第六讲)
- 江苏省泰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
- 【MOOC】工程制图解读-西安交通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期末复习(试题)-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