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坪街道后堡片区老旧小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后堡公园长廊项目工程地质详细勘察报告_第1页
南坪街道后堡片区老旧小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后堡公园长廊项目工程地质详细勘察报告_第2页
南坪街道后堡片区老旧小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后堡公园长廊项目工程地质详细勘察报告_第3页
南坪街道后堡片区老旧小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后堡公园长廊项目工程地质详细勘察报告_第4页
南坪街道后堡片区老旧小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后堡公园长廊项目工程地质详细勘察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坪街道后堡片区老旧小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后堡公园长廊项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详细勘察)目录TOC\o"1-2"\h\z\u1前言 11.1任务由来 11.2工程概况 11.3勘察目的与任务 51.4勘察工作依据及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 51.5勘察完成工作量 61.6勘察工作质量评述 7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82.1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 82.2气象水文 92.3地形地貌 102.4地质构造与地震 102.5地层岩性 112.6基岩顶界面及基岩风化带特征 122.7水文地质条件 122.8不良地质现象 133岩土物理力学特征 143.1素填土物理力学性质 143.2含碎石粉质粘土物理力学性质 143.3粉砂岩物理力学性质 143.4岩体的基本质量等级 184场地工程地质评价 184.1场地稳定性评价 184.2地震效应评价 184.3边坡稳定性评价 194.4对相邻建(构)筑物的影响评价 205地基评价 205.1地基均匀性评价 205.2地下水作用评价 215.3岩土层承载能力评价 215.4特殊土(人工填土)评价 235.5基础持力层选择及基础型式建议 235.6成桩条件分析 256结论及建议 266.1结论 266.2建议 27附图:1、总图例2、勘探点平面布置图(1-1)比例尺:1:5003、工程地质剖面图(2-1~2-13)比例尺:1:2004、钻孔柱状图(3-1~3-30)比例尺:1:100附表:1、钻探点数据表2、测量成果表附件:1、建设工程勘察合同2、工程地质勘察技术委托书3、工程地质勘察纲要1前言1.1任务由来受重庆市南岸区上新街房管所(发包方,业主)委托,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承包方,下称我单位)对南坪街道后堡片区老旧小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后堡公园长廊项目进行工程地质勘察(详细勘察)工作(附件1)。1.2工程概况 南坪街道后堡片区老旧小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后堡公园长廊项目位于重庆市南岸区南坪街道,根据业主方提供的《工程地质勘察任务委托书》(附件2)及平面图,拟建工程为后堡公园长廊项目,在已有长廊基础上进行改扩建,长约220m,一般宽约4m,主要为1F建筑,建筑面积约2924平方米。拟建建(构)筑物主要概况如表1.2-1。表1.2-1拟建物概况一览建筑物名称层数高度(m)设计地坪高程安全等级基础形式结构类型后堡公园长廊项目(改扩建)1F5±0.00=262-271(在已有长廊基础上进行改扩建)三级桩基础框架结构本次勘察结合拟建建(构)筑物情况、拟建场地周边地质环境条件及《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范围暂行规定》,确定用地红线外延5-20m范围内为本次勘察范围(详见表1.2-2及勘探点平面布置图)。表1.2-2勘察范围判定表判定款项判定条件对应判定条件的场地、边坡判定结果环境边坡及其影响区域1对于无外倾结构面控制的岩质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坡顶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倍边坡高度。无该类环境边坡满足勘察范围2对于有外倾结构面控制的岩土边坡,勘察范围线应根据组成边坡的岩土性质及可能破坏模式确定,且勘察范围不应小于外倾结构面影响范围。无该类环境边坡满足勘察范围3对于可能出现土体内部滑动破坏的土质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坡顶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倍边坡高度。无该类环境边坡满足勘察范围4对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勘察范围线应大于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后缘边界,且还应大于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前缘边界(即剪出口位置)。无该类环境边坡满足勘察范围基坑边坡及其影响区域1岩质基坑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基坑边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其基坑深度的1倍。无该类基坑边坡满足勘察范围2土质基坑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基坑边坡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其基坑深度的2倍。无该类基坑边坡满足勘察范围3当需要采用锚杆(索)支护时,勘察范围线到基坑边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其基坑深度的2倍。无该类基坑边坡满足勘察范围本工程安全等级为三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中等复杂场地(详见表1.2-3),结合拟建物特点、《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043-2016)相关规定及《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阶段暂行规定》,确定本次勘察阶段为详细勘察(详见表1.2-4、表1.2-5),勘察等级为丙级。表1.2-3工程场地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划分判定因素场地特征场地类别场地复杂程度复杂中等复杂简单地形、地貌地形起伏小,地形坡角一般为0~5°,北侧紧邻陡崖,地形坡角为67-85°√中等复杂岩层倾角(°)3√岩体完整性岩体较完整√岩土特征岩土性质种类较多,较不均匀√土层厚度(m)0.2-2.6√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不良地质现象不发育√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活动强烈程度较强烈√相邻建筑影响程度中等√表1.2-4选址勘察判定表判定款项判定条件对应判定条件的场地及工程项目判定结果建设场地1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岩溶塌陷等不良地质作用发育,且其影响面积占建设场地50%及以上的建设场地。勘察范围无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岩溶塌陷等分布不需进行选址勘察2地震时可能发生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等抗震危险地段建设场地。勘察范围无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等分布不需进行选址勘察建设项目1投资20亿元以上的大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为后堡公园长廊项目(改扩建),投资小不需进行选址勘察2大型工矿企业厂区整体迁建。不是大型工矿企业厂区不需进行选址勘察3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长度大于1000m的越岭隧道和跨越长江、嘉陵江、乌江等江底隧道和大型桥梁等需进行多方案比选的大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不是城市轨道交通、隧道、桥梁等工程不需进行选址勘察表1.2-5初步勘察判定表判定款项判定条件对应判定条件的场地及工程指标判定结果场地及项目1在复杂场地上建设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的建设项目。场地中等复杂、工程安全等级三级不需进行初步勘察其他建设场地1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岩溶塌陷等不良地质作用较为发育,且其影响面积占建设场地30%及以上的建设场地。勘察范围无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岩溶塌陷等分布不需进行初步勘察2场地地形坡角大于30°的自然土坡或地形坡角大于60°的自然岩坡,且其影响面积占建设场地50%及以上的建设场地。场地地形起伏小不需进行初步勘察3三峡库区175m蓄水位(吴淞高程)岸线外侧水平距离100米范围内的建设场地。距离长江大于100m不需进行初步勘察4存在矿产采空区或地下洞室,且采空区或地下洞顶距离拟建工程最底面小于2倍洞跨的建设场地。场地未见矿产采空区或地下洞室不需进行初步勘察其他建设项目1总建筑规模大于50万m2且高层建筑规模占总建筑规模的比例超过70%的大型住宅小区。1F建筑,建筑面积约2924平方米不需进行初步勘察2建筑高度大于200m的超高层建筑。拟建建筑高度约5m不需进行初步勘察3总建筑面积超过10000m2的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或长度大于500米的隧道。拟建建筑不是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或隧道不需进行初步勘察4主跨跨径150m及以上的斜拉桥、悬索桥等缆索承重桥梁以及拱桥,立体交叉线路为3层及3层以上(不计地面道路及地道)的大型互通立交桥梁。拟建建筑不是桥梁不需进行初步勘察1.3勘察目的与任务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043-2016)的规定,结合拟建物的特点及场地地质条件,本次勘察为详细勘察阶段,目的是查明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对建筑物地基作出工程地质评价,并对地基设计、地基处理、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等具体方案作出论证及建议,为设计和施工提供详细的工程地质依据资料。其具体任务是:1.3.1查明场区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土类别、成因关系、结构特征,以及基岩风化分带等地质环境;1.3.2查明场区及近邻是否存在不良地质现象;1.3.3查明场区的水文地质条件,确定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评价地下水及环境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提出相应处理措施建议;1.3.4对场地地震效进行评价(包括确定场地土类型和建筑场地类别、抗震地段划分,提供抗震设计参数等);1.3.5评价场区稳定性及建设适宜性;1.3.6评价环境边坡的稳定性,提出支护建议;1.3.7通过采样测试查明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提供拟建物设计所需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1.3.8对地基持力层、基础型式的选择及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建议。1.4勘察工作依据及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1.4.1执行的主要依据及技术标准1建设工程勘察合同(附件1);2工程地质勘察任务委托书(附件2);3工程地质勘察纲要(附件3);4业主提供的带建筑物平面布置的1:500地形图。1.4.2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1《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043-2016);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16);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4《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5《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6参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1.5勘察完成工作量根据现场踏勘情况,结合拟建物设计方案和现行勘察规范的规定,我们编制了本项目的《工程地质勘察纲要》(附件3),并严格按纲要开展外业工作和进行内业资料整理。本次勘察主要沿拟建物周边、角点、柱列线布置勘探点。其中控制性钻孔进入设计正负零高程以下稳定持力层8-12m终孔,一般性钻孔进入设计正负零高程以下稳定持力层4-8m终孔。外业钻探和采样于2021年12月2日-2021年12月8日完成。本次勘察共布置钻孔32个,其中控制性钻孔16个,一般性钻孔16个,最终完工钻孔30个,完成钻探进尺614m(其中ZK2、ZK4因不具备施工条件,未实施)。由于拟建工程规模小、钻孔数量较少、钻探揭露的土层薄等原因,本次主要采集了岩样14组进行物理力学试验。本次勘察完成的主要实物工作量见表1.5-1。表1.5-1完成工作量统计序号工作内容单位数量比例尺1钻探m/孔614/302钻孔标高及坐标测量次/孔30/303地质剖面测量m/条482/171:2004工程地质调查㎡20828.071:5005采集岩样组141.6勘察工作质量评述本工程主要采用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工程测量、钻探、室内试验等的方法,对其质量评述如下:1.6.1工程测量:本次勘察地形图系由业主方提供的1:500电子版现状地形图,根据场地特点并结合规范及勘察任务要求,钻孔孔位和勘探剖面均采用全站仪实测,控制点由建设方提供(见表1.6-1),为1980西安直角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位于拟建场地南侧、东侧。在完成全部钻孔后,于2021年12月10日对实际钻孔孔位进行复测,其钻孔孔位没有移位,质量和精度符合有关规范要求,详见测量成果表。表1.6-1控制点数据编号XYHH636361074.38603270172.4590265.899H736361059.65903270152.6110265.56301.6.2钻探:采用3台XJ-150型钻机对场地岩土进行取芯钻进,严格按勘察纲要、钻探规程及技术人员的要求进行。未出现安全质量事故。钻探操作严格按照规程作业:土层采用干钻;基岩强风化层采用小水量给水钻进,基岩中等风化层采用较大水量给压钻进。土层岩芯采取率达到70%-80%,强风化层基岩岩芯采取率达到75%-90%;中等风化基岩岩芯采取率达到85%-95%,均满足规范要求。1.6.3样品及测试:本勘察范围小,工作量少,土层薄,本次采集岩样14组,试验工作委托重庆市南方建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完成,测试工作符合规范《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2013)。样品采集认真负责,按规程及时蜡封送检。1.6.4钻孔水位观测:在钻孔完成48小时后对每个钻孔水位进行观测,未见稳定地下水位。1.6.5地质编录:技术人员跟班编录,并根据不同的地质情况及时指导施工。地质资料的收集:准确、及时、齐全、可靠。各项资料在野外均进行了自检和互检,资料整理符合要求。本次勘察采用的绘图软件为北京理正软件设计研究院生产的“工程地质勘察CAD6.8-单机版”,图件清晰。本次勘察工作严格按照相关规程/规范进行,勘探工作方法、手段及工作量布置合理,原始数据真实可靠,岩土测试符合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本工程钻孔定位、工程钻探、现场测试、钻孔编录和地质测绘等勘察全过程由外业见证单位—重庆得武岩土工程有限公司进行监督,见证员:曾银华,印章号:YKJZ-2310570-0016。本次勘察成果资料翔实、准确清晰、分析正确、结论可靠、建议合理,满足《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043-2016)和勘察合同的要求,勘察成果资料达到一次性勘察精度,送审查机构审查合格后可供施工图设计使用。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2.1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拟建场地位于重庆市南岸区南坪街道,交通方便,施工条件便利(见图2.1-1)。2.2气象水文勘察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具有温暖湿润、冬暖夏热、四季分明、云雾多、日照少、无霜期长、夏季多暴雨等特点。常年平均气温18.5℃,极端最低气温零下3℃(1991年12月26日至28日),极端最高气温43.5℃(2006年8月15日);多年平均降水量1093.35mm,年最大降水量1357.7mm(1986年,渔咀镇),年最小降水量740.10mm,年平降雨日168天,最大日降雨量266.60mm(2007年7月17日),多年平均最大日降雨量110mm(表2.2-1),7、8月份多暴雨,9月份暴雨也有,秋季多绵雨,持续时间一般在30~40天。云雾多,日照少,年平均云量在8成以上,年雾日多达94天。年日照数仅为可照时数的30%左右。湿度大,年平均相对湿度75~85%,秋季可达85~90%。历年各月都以偏北风最多,且静风率高,年均为36%,风力微弱,年均风速1.4m/s。据现场调查,勘察区地表排水畅通,场地内及周边无池塘、水库等分布,但紧邻老旧居民区,大气降水及居民生活用水为主要补给水源,无其他地表补给水源。水体主要通过地表斜坡向低洼方向排泄,少量渗入地下形成短时性地下水。勘察区北侧为长江,因场地高程一般为262-271m,高于长江库水位,不受长江库水位影响。2.3地形地貌勘察区及周边属于剥蚀丘陵地貌,地势南高北低,地形起伏小,地形坡角一般为0~5°,北侧紧邻陡崖,地形坡角为67-85°。场地主要为建筑用地,区内最低点位于北西侧陡崖崖脚处、约250m,最高点位于东侧陡崖顶部、约272m,高差约22m。2.4地质构造与地震勘察区在构造上位于南温泉背斜北西翼,区内未见断层、破碎带通过(图2.4-1)。据现场调查,勘察区内岩层产状为103°∠3°,主要发育两组裂隙:LX1倾向65°,倾角73°,裂面平直,微张,局部充填泥质碎屑物,延伸长度1~5m,间距1~2.8m,张开2~6mm;LX2倾向159°,倾角71°,裂面平直,微张,无填充,延伸长度1~4m,间距2.1~4.7m。图2.4-1勘察区构造纲要图据中国地震局《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图A1)、《中国地震动反映谱特征周期区划图》(GB18306-2001图B1)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资料。勘察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2.5地层岩性据地面调查及钻探揭露,场地及周边出露岩土层岩性有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Q4el+dl)及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现分述如下:2.5.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素填土:杂色,稍湿、松散,主要是粉质粘土夹砂、泥岩碎块石及少量建筑垃圾等组成,硬质物含量在20%-40%间,块径大小不一,一般不超过250mm,最大粒径超过500mm.为场地平整时回填,填龄约5-8年,未被污染。该层广泛分布于勘察区表面、已有建筑基础位置,钻孔揭露厚度0.2m(ZK1)-2.3m(ZK11)。2.5.2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Q4el+dl)含碎石粉质粘土:黄褐色,呈软塑-可塑状,稍湿,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无摇振反应。碎石、角砾为强风化砂、泥岩,占12-34%,一般粒径为0.9-5.4cm,多呈次棱角状,土质不均;局部见较大块石,块径一般为10-30cm。该层主要分布于场地北侧陡崖崖脚斜坡处,钻孔揭露厚度0.5m(ZK32)-2.6m(ZK27)。2.5.3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1)粉砂岩:黄灰色,粉砂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泥质胶结,主要由石英、长石等组成。强风化岩层岩质较软,岩芯破碎,多呈碎块状;中风化岩层岩质稍硬,岩芯较破碎,多呈块状及短柱状,节长约4-20cm。该层为场地主要的下伏岩层之一,钻孔揭露厚度1.3m(ZK16)-8.8m(ZK1)。(2)砂岩:呈灰白色,细粒~中粒结构,薄层~中厚层状构造,主要由石英、长石及云母等矿物组成,钙质胶结。强风化岩层岩质较硬,岩芯较破碎,多呈块状及短柱状;中风化岩层岩质较硬,岩芯较完整,多呈短柱状及柱状,节长约12-41cm。本次钻探未击穿该层。该层为场地主要的下伏岩层之一,钻孔揭露厚度1.5m(ZK19)-16.4m(ZK24)。(3)泥岩:呈紫红色,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泥质结构,薄层~中厚层状构造,局部夹少量砂岩团块。强风化岩层岩质较软,岩芯较破碎,多呈块状及短柱状;中风化岩层岩质稍硬,岩芯较完整,多呈短柱状及柱状,节长约11-32cm。本次钻探未击穿该层。该层为场地主要的下伏岩层之一,钻孔揭露厚度1.1m(ZK21)-20m(ZK14)。2.6基岩顶界面及基岩风化带特征据现场调查和钻探揭露,第四系全新统覆盖层厚度为0.2m(ZK1)-2.6m(ZK27),基岩顶面高程247.29(ZK27)-270.78m(ZK30),高差约23.49m。场地基岩面坡角较小,约0-5°,起伏平缓,但北侧紧邻陡崖,受陡崖影响,崖顶及崖脚基岩面坡角大。场地基岩划分为强风化层及中等风化层。强风化层风化强烈,底部随基岩面起伏而起伏,岩质较软-较硬,岩芯破碎-较破碎,多呈碎块状、块状及短柱状,据钻探揭露,该层厚1.3(ZK17)-4.4m(ZK5);中等风化层节理裂隙局部发育,岩质稍(较)硬,岩芯较破碎-较完整,多呈块状、短柱状及柱状,据钻探揭露,本次钻探未击穿该层。2.7水文地质条件2.7.1地表水据现场调查,勘察区及周边无池塘、水库等分布,但紧邻老旧居民区,大气降水及居民生活用水为主要补给水源,无其他地表补给水源。水体主要通过地表斜坡向低洼方向排泄,少量渗入地下形成短时性地下水。勘察区北侧为长江,因场地高程一般为262-271m,高于长江库水位,不受长江库水位影响。2.7.2地下水根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水理性质及水力特征,勘察区地下水可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1)松散岩类孔隙水该类地下水赋存于第四系松散堆积层中,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受季节性影响很大。从斜坡高处向低缓处排泄,透水好、含水性弱,水量甚微。(2)基岩裂隙水基岩裂隙孔隙水主要储存在基岩裂隙、孔隙中,其储存条件受其发育程度的影响。基岩裂隙接受大气降雨及松散层孔隙水补给向地下深部运移,在斜坡坡脚、地形地洼处排泄,一般埋藏较深。拟建场区岩土层主要由素填土组成。场地第四系土层厚度薄,赋水条件差。根据本次野外勘察,场地地下水贫乏,勘察期间未测得地下水稳定水位。场地地下水受季节性因素制约,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雨季时大气降水汇入场地,主要向四周排水系统排泄。总体上,场地地下水不发育,场地内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根据周边地质环境调查及邻近工程资料表明:场区附近岩、土层无工业污染。本次勘察未采集水、土试验样进行腐蚀性分析,根据当地建筑经验:场地地下水、土层对混凝土、钢筋等建筑材料具微腐蚀性,土层对钢结构具微腐蚀性。2.8不良地质现象据现场调查、访问,结合本次钻探、区域地质资料和邻近工程经验,勘察区内及钻探深度内无危岩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下溶洞等不良工程地质现象,未见地下埋藏物,也未见断层、软弱夹层等,场地不良地质现象不发育。3岩土物理力学特征3.1素填土物理力学性质素填土:该层广泛分布于拟建场地表层,面积较广,但厚度薄。根据野外鉴别及地区经验,素填土呈稍密状,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建议值:天然重度γa:19.7kN/m3,天然综合内摩擦角φ:26°。查《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100kPa,基底摩擦系数μ取0.25。3.2含碎石粉质粘土物理力学性质含碎石粉质粘土:该层分布于拟建场地北侧陡崖崖脚斜坡,面积较广,但厚度薄。根据野外鉴别及地区经验,含碎石粉质粘土天然重度γa:20.0kN/m3,天然粘聚力c=21.46kPa,天然内摩擦角φ=15.00°,饱和粘聚力c=19.75kPa,天然内摩擦角φ=13.92°。按照《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043-201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16相关规定,并结合地区经验,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145kPa,基底摩擦系数取0.25。3.3基岩物理力学性质勘察区主要的下伏岩层包括粉砂岩、砂岩及泥岩,本次勘察共采集岩样14组,其中粉砂岩3组、砂岩4组、泥岩7组。(1)粉砂岩试验数据统计见表3.3-1。表3.3-1粉砂岩单轴抗压强度试验成果统计钻孔编号天然抗压强度单值(MPa)平均值(MPa)饱和抗压强度单值(MPa)平均值(MPa)软化系数ZK118.068.295.005.226.984.450.639.846.22ZK287.5812.34.938.1217.011.30.6612.28.09ZK515.011.29.797.317.364.760.6511.47.39个数9.003.009.003.003.00平均值10.6010.606.886.880.65标准差3.592.45变异系数0.340.36概率修正系数0.790.78标准值8.355.35据统计可知:粉砂岩的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为8.35MPa,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为5.35MPa。(2)砂岩试验数据统计见表3.3-2。表3.3-2砂岩单轴抗压强度试验成果统计钻孔编号天然抗压强度单值(MPa)平均值(MPa)饱和抗压强度单值(MPa)平均值(MPa)软化系数ZK622.121.215.615.30.7223.517.118.013.0ZK2220.816.314.010.90.6716.410.911.87.93ZK3114.017.59.7212.10.6918.212.520.314.1ZK911.614.77.809.830.6717.711.814.89.90个数12.004.0012.004.004.00平均值17.4317.4312.0312.030.69标准差3.872.92变异系数0.220.24概率修正系数0.880.87标准值15.4010.50据统计可知:砂岩的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为15.4MPa,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为10.5MPa。(3)泥岩试验数据统计见表3.3-3。表3.3-3泥岩单轴抗压强度试验成果统计钻孔编号天然抗压强度单值(MPa)平均值(MPa)饱和抗压强度单值(MPa)平均值(MPa)软化系数ZK98.607.255.534.647.254.610.645.913.79ZK1410.39.876.606.3211.07.030.648.325.33ZK163.223.101.971.922.211.390.623.882.41ZK185.894.973.733.134.853.040.634.182.64ZK20.16.566.804.014.228.165.120.625.683.53ZK254.574.452.742.725.533.410.613.251.99ZK203.865.052.323.095.083.130.616.223.80个数21.007.0021.007.007.00平均值5.935.933.723.720.62标准差2.331.52变异系数0.390.41概率修正系数0.850.84标准值5.043.14据统计可知:泥岩的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为5.04MPa,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为3.14MPa。3.4岩体的基本质量等级根据岩样测试结果,场地内中风化层基岩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分别为:粉砂岩5.35MPa、砂岩10.5MPa、泥岩3.14MPa,按《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043-2016)判定,砂岩为软岩,粉砂岩、泥岩为极软岩。据钻探岩芯观测、地面地质工程调查及实践经验,强风化层基岩属于极软岩,岩体破碎-较破碎,按《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043-2016)判定,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类;中风化粉砂岩、泥岩为极软岩,岩芯较破碎,按《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043-2016)判定,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类;中风化砂岩为软岩,岩芯较完整,按《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043-2016)判定,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类。4场地工程地质评价4.1场地稳定性评价经对现场实际调查和钻探,场区及近邻未见危岩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下溶洞等不良地质现象作用,无地下洞室,也未见断层、软弱夹层等地质灾害不发育,不良地质现象不发育。拟建场地为剥蚀丘陵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和地质构造简单,拟建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综上所述拟建场地整体稳定,适宜进行本工程的建设。4.2地震效应评价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附录A可知,场区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据当地建筑经验:人工填土(素填土、耕土)的剪切波速为130m/s,为软弱土;含碎石粉质粘土的剪切波速为165m/s,为中软土;基岩剪切波速经验值Vs大于500m/s,为稳定岩石。按设计地坪标高整平后,取最不利钻孔(ZK11)进行等效剪切波速Vse计算,见表4.2-1。表4.2-1场地地震效应评价一览拟建物名称覆盖层厚度(m)剪切波速Vs值(m/s)场地土类别场地类别设计特征周期(S)地段类别素填土含碎石粉质粘土最大厚度素填土含碎石粉质粘土等效剪切波速后堡公园长廊项目(改扩建)2.302.3130165130软弱土Ⅰ10.25s不利地段(紧邻陡崖)注:Vs为该孔土层剪切波经验值。据上表统计结果表明:后堡公园长廊项目(改扩建)场地类别为Ⅰ1类,平场后场地土类别为软弱土,Vs=130m/s,属抗震不利地段(紧邻陡崖),设计特征周期0.25s,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丙类)。勘察范围无危岩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无饱和砂土、粉土,在地质作用下不会发生液化,但场地北侧紧邻陡崖,存在陡崖稳定性问题。4.3陡崖稳定性评价据现场调查及设计资料,拟建工程为后堡公园长廊项目,在已有长廊基础上进行改扩建,不会进行挖填,不会形成边坡,但场地北侧有1处陡崖(DY1)分布。陡崖(DY1)长约220m,高约2-16m,大部分段坡向以272-360°为主,局部段(剖面10右侧)坡向为0-83°,坡角约67-85°。据赤平投影分析(图4.3-1),陡崖(DY1)大部分段与岩层、LX1、LX2反向相交,为反向坡,无不利组合结构面,该段陡崖稳定,但受雨水侵蚀及风化作用等影响,局部存在崩塌、掉块现象;陡崖(DY1)局部段(剖面10右侧)与岩层、LX1顺向相交,为顺向坡,与LX2切向相交,存在不利组合结构面,该段陡崖基本稳定,且受结构面切割、雨水侵蚀及风化作用等影响,局部存在崩塌、掉块现象。图4.3-1赤平投影分析图建议对陡崖(DY1)采用格构锚固、挂网喷浆、护脚墙、截排水沟等方式进行处理。4.4对相邻建(构)筑物的影响评价勘察区位于老旧小区内,周边建筑较多,层高为9F,基础型式为浅基础,拟建工程对周边建筑影响中等。建议在进行施工过程中,减少震动,加强对周边建筑的保护和监测,并作好应急预案。5地基评价5.1地基均匀性评价5.1.1拟建场地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厚度0.2-2.3m。为修建建筑平场形成,厚度薄,承载力低,地基均匀性差。5.1.2拟建场地第四系全新统含碎石粉质粘土厚度0.5-2.6m,厚度薄,承载力低,地基均匀性差。5.1.3拟建场地基岩强风化层厚度1.3-4.4m。底面随基岩面起伏而变化,岩质较软-较硬,岩芯破碎-较破碎,强度相对较高,但承载力较低,地基均匀性较好。5.1.4拟建场地基岩中等风化层厚度大,岩质稍(较)硬,岩芯较破碎-较完整,承载力较高,且分布连续、稳定,地基均匀性好。5.2地下水作用评价据现场调查,勘察区及周边无池塘、水库等分布,但紧邻老旧居民区,大气降水及居民生活用水为主要补给水源,无其他地表补给水源。水体主要通过地表斜坡向低洼方向排泄,少量渗入地下形成短时性地下水。勘察区北侧为长江,因场地高程一般为262-271m,高于长江库水位,不受长江库水位影响。拟建场区岩土层主要由素填土组成。场地第四系土层厚度薄,赋水条件差。根据本次野外勘察,场地地下水贫乏,勘察期间未测得地下水稳定水位。场地地下水受季节性因素制约,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雨季时大气降水汇入场地,主要向四周排水系统排泄。总体上,场地地下水不发育,场地内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据场地环境条件分析判定,本场地地表水、地下水及土对混凝土、钢筋等建筑材料均为微腐蚀。平场开挖时,应考虑相应的排水、降水措施,抽排渗入坑孔内的地表水和可能形成的地下水。5.3岩土层承载能力评价5.3.1扩展(浅)基础地基承载力1拟建场地填土层厚度薄,分布不均匀,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100kPa,基底摩擦系数μ取0.25。2拟建场地含碎石粉质粘土层厚度薄,分布不均匀,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145kPa,基底摩擦系数μ取0.25。3拟建场地基岩强风化层岩体岩质较软-较硬,岩芯破碎-较破碎,强度相对较高,承载力较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300kPa,基底摩擦系数μ取0.35。4拟建场地基岩中等风化层岩体较破碎,承载力较高,且分布连续、稳定。扩展基础下岩石地基承载力标准值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043-2016)规定:“当岩体完整、较完整、较破碎时,岩质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可由岩石抗压强度标准值乘以地基条件系数确定。场区内中等风化岩岩体较破碎-较完整,岩质地基条件系数取0.85,采用饱和强度。则中等风化基岩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为:粉砂岩:5.35×0.85=4.5475MPa。砂岩:10.5×0.85=8.925MPa。泥岩:3.14×0.85=2.669MPa。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16)第4.2.3条公式计算,中风化基岩特征值如下:式中:fak——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γf——地基极限承载力分项系数,对土质地基取0.50,对岩质地基取0.33;fuk——中等风化带基岩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kPa)。中等风化基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粉砂岩:4547.5kPa×0.33=1500.675kPa。砂岩:8925kPa×0.33=2945.25kPa。泥岩:2669kPa×0.33=880.77kPa。5.3.2桩基础承载力若采用端承桩基础,其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建议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16)中的(8.3.7)公式进行计算,强风化层基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300kPa,中等风化层基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分别为粉砂岩1500.675kPa、砂岩2945.25kPa、泥岩880.77kPa。建议含碎石粉质粘土桩侧摩阻力标准值fsin取35kPa、强风化基岩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sik取140kPa。场区岩土体物理力学指标取值详见表5.3.2-1。表5.3.2-1岩土物理力学指标取值指标数值岩性自然重度ÝekN/m3承载力特征值fa(kPa)岩体内摩擦角Φ度岩体粘聚力c(kPa)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frk(MPa)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frk(MPa)基底摩擦系数μ桩侧土摩阻力特征值(kPa)含碎石粉质粘土20.00*145*天然15.00*(饱和13.92*)天然21.46*(饱和19.75*)--0.25*35*素填土19.7*100*综合内摩擦角26°*--0.25*强风化基岩24.00*300*0.35*140*中风化粉砂岩24.5*1500.67530*270*8.355.350.40*中风化砂岩24.7*2945.2535*1700*15.410.50.45*中风化泥岩25*880.7728*350*5.043.140.40*备注岩体破裂角:粉砂岩取45°+Φ/2=60°、砂岩取45°+Φ/2=62.5°、泥岩取45°+Φ/2=59°。素填土的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取4.5MN/m4*,含碎石粉质粘土的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取6MN/m4*;临时边坡坡度值1:1.5。表中“*”为地区经验值。5.4特殊土(人工填土)评价勘察区的特殊土主要为人工填土,分布于场地表面、已有建筑基础位置。杂色,稍湿、松散,主要是粉质粘土夹砂、泥岩碎块石及少量建筑垃圾等组成,硬质物含量在20%-40%间,块径大小不一,一般不超过250mm,最大粒径超过500mm.为场地平整时回填,填龄约5-8年,未被污染,其均匀性差,厚度薄。填土最大的工程病害是遇水将发生湿陷性沉降,故未经压实处理不能作为地基持力层。当采用桩基础时,应考虑桩侧填土沉降对桩基础所产生的负摩阻力。考虑到填土已经有一定年限,本工程负摩阻力系数可取0.25。5.5基础持力层选择及基础型式建议5.5.1基础持力层选择拟建场地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为修筑建筑平场形成。稍湿、松散,厚度薄、分布不均匀,承载力低,地基均匀性差,不宜作为拟建物基础持力层。拟建场地第四系全新统含碎石粉质粘土稍湿、稍密,厚度薄,分布不均匀,承载力低,地基均匀性差,不宜作为拟建物基础持力层。拟建场地基岩强风化层强度相对较高,承载力较低,地基均匀性较好。由于该层厚度及埋深变化较大,平均厚度较小,不宜作为拟建物基础持力层。如果实际设计荷载较小,在满足相关规范要求条件下,才可作为持力层。并应注意根据设计的实际荷载和分布验算地基稳定性,并注意验算沉降。拟建场地基岩中等风化层厚度大,岩质较硬,承载力较高,且分布连续、稳定,地基均匀性好。满足拟建场地的建筑物承载力要求,可作拟建物基础持力层。综上所述,本文建议选择中等风化基岩作为拟建建筑物基础持力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