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部分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1页
桥梁部分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2页
桥梁部分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3页
桥梁部分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4页
桥梁部分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工程概况及设计内容本次设计项目清南环路二期(悦来滨江路(创艺城段)—悦智路段)位于重庆市悦来新城“创艺城”片区,悦港大道北侧。起点平交悦来滨江路(创艺城段),终点平交悦智路,共分为两段,总长约1.78km。清南环路二期(悦来滨江路(创艺城段)—悦智路段)A段:为东西走向道路,起点平交悦来滨江路(创艺城段),终点平交清南环路二期B段,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路,全长约1343.825m,设计速度40km/h,标准路幅宽度26m。清南环路二期(悦来滨江路(创艺城段)—悦智路段)B段:为南北走向道路,起点平交清南环路二期A段,终点平交悦智路,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路,全长约434.740m,设计速度40km/h,标准路幅宽度26m。本项目共一座桥梁,本册内容包括桥梁工程及其附属结构。设计依据(1)与建设方签订的设计合同;(2)《重庆市渝北区嘉陵江段滨江岸线综合利用规划》(重庆市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2015.11);(3)《重庆市主城区悦来组团D、水土组团E标准分区(部分)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悦来创艺城)》(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9)(4)建设方提供的1:500地形图及现状管网资料;(5)初步设计批复;(6)《清南环路二期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次性勘察)》(广西华蓝岩土工程有限公司,2020.05);(7)现场调查及踏勘收集资料等。(8)方案及初步设计阶段批复。上阶段审查意见的执行情况1、桥梁范围车行道宽度组成宜与相接道路车行道宽度组成一致。回复:由于桥上路缘带(0.5m)与路基段路缘带(0.25m)宽度不一致,平面上在桥台外侧设置10m宽渐变段进行路缘带宽度渐变,车行道标线与道路一致。详见QH-02桥梁平面布置图。2、桥台处横坡较陡,应补充桥台桩基础横断面设计图(附地质资料),结合地质情况必要时采用不等长桩。回复:已按意见修改桥台布置图,详见QH-011桥台一般构造图。A0桥台回填至承台底以后采用桩基础,A1桥台采用扩大基础,基底标高因受悦水路标高控制,开挖高度较大。3、部分规范已作废更新,应修改(如公路桥涵地基及基础设计规范)。回复:已按意见修改规范版本,详见说明1.6章节。4、桥梁纵坡不宜大于4%,桥梁人行道宽度可结合管网、人流量优化。回复:已按意见调整桥梁纵坡为4%;本次设计桥梁长度较短,故人行道宽度保持与道路一致。5、桥面混凝土保护及调平层厚度可适当调整。回复:已调整钢筋砼调平层厚度为8cm。6、本项目与清南环路三期相接,在纵断面上应为三期的后河一号桥预留条件。回复:在方案设计阶段,已与清南环路三期设计单位进行对接,相接纵坡与桥梁纵坡保持一致。设计采用设计规范标准及设计技术标准设计采用的设计规范及设计标准本工程的结构设计均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交通部标准、建设部颁发的有关市政工程现行规程、规范、办法及建设部下发的有关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方面的文件、规定。主要标准、规范如下:交通部标准: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3)《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3362-2018)4)《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3363-2019)5)《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6)《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02-2013)7)《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B02-01-2008)8)《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JTG/T3360-01-2018)9)《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D61-2005)10)《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17)建设部规范:11)《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2019版)12)《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CJJ166-2011)13)《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2014)14)《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1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16)《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2019对规范强制性条文的执行情况本次施工图设计无违反行业强制性条文规定的情况。设计技术标准(1)道路等级:城市次干路;(2)设计速度:30Km/h;(3)设计基准期:100年;(4)设计使用年限:100年;(5)设计安全等级:一级;(6)桥梁车辆荷载:城-A级;(7)人群荷载:根据《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第10.0.5条计算取值:3.51kPa;(8)环境类别:Ⅰ类环境;(9)最大纵坡:4.0%;(10)最大横坡:单向2.0%;(12)地震基本烈度:6度,基本地震加速度0.05g;抗震设防分类为丁类,抗震设计方法为C类。构造设防按7度设防。工程建设条件气象与水文条件勘察区气象特征具有空气湿润,春早夏长、冬暖多雾、秋雨连绵的特点,年无霜期349天左右。据重庆市气象局资料:调查区多年平均气温18.3°,极端最高气温43.0℃(2006年8月15日),极端最低气温-1.8℃(1955年1月11日)。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7.7℃,最冷月(一月)平均最低气温5.7℃。最大平均日温差11.9℃(1953年7月)。区内多年平均降水量1082.6mm,降雨多集中在5~9月;日最大降水量192.9mm(1956年6月25日),雨季平均起讫日期为5月2日~9月27日。一次连续最大降水量190.9mm(1956年6月24日21时00分~6月25日15时46分),经历时间长18时46分。工程区地处丘陵地带,地形较为完整且局部较陡,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地表径流较发育,有利于地表水排泄。地层岩性及地形地貌决定地下水赋存条件。其余地段以丘陵斜坡地貌为主,地形坡度较缓,相对高差较大,大气降水大部分以面流的形式沿斜坡汇入场地地势较低处,并通过冲沟向后河排泄,还有少量垂直渗入地下,构成地下水,最终以泉水或暗涌形式排入附近河流。大气降雨、鱼塘用水是该区域内地表水及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源,地表水从地势高的地方汇入地势低的地方。地形地貌拟建清南环路二期,大部分为原始地貌,现状地形总体上呈高---低---高---低之起伏状,丘包与沟谷间断相连;最低点位于沟谷地区,标高208.77m,最高点位于丘包顶部,标高281.29m,相对高差72.52m。拟建场地主要为原始地貌,未平场,局部沟谷地带为施工区,施工区坡度一般20°~35°,一般呈上缓下陡,局部陡坎可达50°,沟谷地段多为梯状耕田,田埂高0.5~1.50m。呈宽缓“U”型,一般宽25~50m,坡角一般3°~45°。地层岩性根据工程地质测绘及钻探揭露,道路区内出露的地层由新至老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素填土、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Q4el+dl)粉质黏土,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的泥岩和砂岩互层夹少量泥质砂岩和砂质泥岩。1)第四系全新统素填土(Q4ml)素填土:杂色,松散~稍密,稍湿,主要由粉质粘土夹砂、泥岩碎块石组成,碎块石直径20-200mm,硬质含量约10%-20%,主要为施工期间新近回填土,回填时间约1年,局部分布。2)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粉质粘土(Q4el+dl)粉质粘土:浅黄色~褐黄色,可塑状,粘性较好,切面稍有光泽,韧性较好,干强度较高,无摇震反应,土体均匀性差,场地内广泛分布。3)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泥岩(J2s-Ms):紫红色、暗红色,泥质结构,巨厚层状构造,主要由粘土矿物及岩屑组成,局部含砂质,相变为砂质泥岩,裂隙不发育,强风化层呈碎块状,质软,手捏易碎。中风化岩芯呈柱状,强度相对较高,柱状岩芯节长约3~32cm,岩芯质较软,锤击可碎,声闷,该层广泛分布于场地区域。砂岩(J2s-Ss):灰白色、红色、淡黄色,中~细~粗粒质结构,钙泥质胶结,巨厚层状构造,主要由石英、长石及岩屑组成,局部含泥质较重。强风化层呈碎块状或短柱状,质软。中风化呈柱状,强度较高,柱状岩芯节长约3~42cm,质较软,锤击易碎,声闷,该层广泛分布于场地区域。4)基岩风化带及基岩顶面特征:①强风化带:岩芯呈碎块状,饼状,局部岩屑状,少量短柱状,风化裂隙发育,质软,易击碎,手可折断岩芯碎块。②中等风化带:岩质较新鲜,钻探岩芯较完整,多呈柱状、长柱状、局部岩芯短柱状。③基岩顶面:由于是山麓斜坡及山谷地带,场区内基岩面没有统一倾斜方向,一般基岩面坡角为5~45°之间。地质构造拟建工程位于悦来向斜东西两翼,岩层呈向斜产出,拟建清南环路二期A段:K0+55.175~K0+700.00段附近岩层产状为96∠7°;拟建清南环路二期A段K0+700.00~K1+610.354段、清南环路二期B段:K0+213.149~K0+647.889段附近岩层产状为276∠8°,层面间夹泥膜,岩层结合程度很差,为软弱结构面。据野外调查,地表地层层序正常,无地层缺失和重复现象,未见断层破碎带出露;钻探深度范围内基岩地层层序正常,岩芯中所见岩层倾角与区域地层产状基本协调一致,无突变现象。岩芯采取率一般较高,无断层破碎带显示,总之,无论地表和钻探深度控制范围内,均无断层破碎带显示,地质构造简单。经地质调查,场区基岩中风化岩体中主要发育两组裂隙,其特征如下:1)LX1产状为164°~191°∠71º~82º,优势产状180°∠81°,张性,裂隙面平直,宽度1~3mm,局部有泥质、岩屑碎石或方解石充填,裂隙间距1~4m不等,延伸一般8~12m,结合差,属硬性结构面。2)LX2产状为266°~293°∠74º~81º,优势产状277°∠80°,压扭性,裂隙面较直,宽1~3mm,局部有泥质、岩屑碎石或方解石充填,裂隙间距1~2m不等,延伸3~5m,结合差,属硬性结构面。水文地质地下水富水性受地形地貌、岩性及裂隙发育程度控制,为大气降雨和地面池塘水体渗漏补给。一般情况下,第四系厚度小,覆盖少,含水微弱;侏罗系泥岩等为相对隔水层;侏罗系砂岩为基岩裂隙水含水层。(1)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主要分布在残坡积层和人工填土层中,多为局部性上层滞水,赋存条件主要受堆积物分布范围与厚度控制,由于堆积层厚度不均,分布范围有限,其水量不丰,无统一潜水面。该类地下水受大气降水补给,向下渗透补给基岩裂隙水或顺坡向径流。(2)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包括风化裂隙水和构造裂隙水。风化裂隙水分布在浅表层基岩强风化带中,为局部上层滞水或小区域潜水,水量小,受季节性影响大,各含水层自成补给、径流、排泄系统。构造裂隙水主要分布于厚层块状砂岩层中,以层间裂隙水或脉状裂隙水形式储存,泥岩相对隔水;水量稍大,动态稍稳定。(3)地下水补给、迳流、排泄条件调查区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其次为地表水体。补给量的大小不但取决于补给条件的好坏,同时也取决于含水层的吸收能力。①补给条件调查区内各类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据调查资料,地下水的动态变化同大气降水有着密切相关,一般随着降水量变化而变化。②迳流、排泄条件调查区地下水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受地形地貌及地质构造控制,不同类型的地下水迳流、排泄条件不同。碎屑岩孔隙裂隙水岩性为沙溪庙组互层的砂岩、泥岩。地下水主要赋存于砂岩孔隙裂隙中,泥岩地层为相对隔水层。因受岩性组合,构造与地形条件的控制,各含水层自成补给、迳流、排泄系统,相互间无水力联系,无统一的地下水面。富水性受砂岩裂隙发育程度控制,当含水层通过地表露头从外部获得补给后,便沿裂隙系统下渗。迳流受横向沟谷所控制,地下水往往在相邻的沟谷间作短途运移,就地分散排泄,或以下降泉水方排泄。岩体的透水性特征:区内泥岩、砂岩等岩石,一般岩体完整,裂隙不发育,属隔水岩体;砂岩等硬质岩类,局部裂隙发育,具有一定的导水性。本次勘察在钻孔施工结束后提干孔内积水,隔24h后进行水位观测,场地内钻孔未见地下水位。综上:拟建场地内,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不良地质及特殊性岩土根据重庆市区域地质资料、勘察期间的工程地质测绘、钻探成果等资料,综合表明:拟建道路沿线未发现滑坡、崩塌、泥石流、采空区、地面变形、断裂构造和明显的构造破碎带等不良地质作用;未见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水土腐蚀性评价根据现场调查,场地周边和拟建场内无污染的工厂、矿山或污染排放点等污染源,场内土层为未污染土,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附录G判定场地环境类型为Ⅱ类,并结合当地经验判定,场地地表水、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在A类条件下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对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有微腐蚀性。场地附近范围内无污染源,地基土对混凝土及混凝土中钢筋具有微腐蚀作用。建议:场地内应设计永久的排水措施。必要时可修建排水涵洞、排水沟、截水沟等排水设施。地震根据《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02-2013结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和《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工程区设计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地震反应普特征周期0.35s,相应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岩土参数取值土层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建议值一览表类别重度γ(KN/m3)土体抗剪强度建议值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N/m4承载力基本容许值(kPa)基底摩擦系数天然饱和天然C(kPa)天然(°)饱和C(kPa)饱和(°)粉质粘土19.419.931.5910.4621.027.9312*1500.25*素填土20.0*20.5*5*28*3*23*10*/0.30*注:带“*”者为查表或经验值;(1)素填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需经现场载荷试验确定。(2)粉质粘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建议取150kpa。基岩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建议值一览表类别项目重度γ(KN/m3)抗压强度标准值(MPa)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基岩基底摩擦系数岩体水平抗力系数岩体与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天然饱和天然饱和强风化Kpa中风化Kpa强风化中风化MN/m3kPa中风化砂岩24.5*24.6*26.1718.77400103630.35*0.60*374*1082*中风化泥岩24.7*24.9*7.904.9930031280.35*0.50*95*476*岩体设计参数建议取值表岩土体名称项目抗剪强度标准值抗拉强度C(kpa)φ(°)kpa中等风化泥岩58728.4196中等风化砂岩203234.87641、表中带*的为查表或经验值;2、后期压实填土的压实系数λ≥0.96,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根据现场实测压实系数及荷载试验确定;3、根据按《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14.2.8节、14.2.9节和14.2.10节规定:岩体抗拉强度按0.40折减;中等风化岩体内摩擦角标准值由岩块内摩擦角标准值乘以岩体完整性折减系数0.90后,再乘以时间效应系数0.95得来;岩体粘聚力标准值由岩石粘聚力标准值乘以0.30的折减系数后,再乘以时间效应系数0.95得来。4、依据《公路桥涵地基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3.3.3节确定。5、中风化泥岩岩体破裂角取45°+φ/2=59.2°;中风化砂岩岩体破裂角取45°+φ/2=62.4°。桥梁结构主要材料混凝土(1)水泥:应采用高品质的强度等级为62.5,52.5和42.5的硅酸盐水泥,同一座桥应采用同一品种水泥。(2)粗骨料:应采用连续级配,碎石宜采用锤击式破碎生产。碎石最大粒径不宜超过20mm,以防混凝土浇筑困难或振捣不密实。(3)各结构采用的混凝土型号:C50混凝土:箱梁、封锚混凝土、伸缩缝槽后浇段、梁底楔块、支座垫石等;C35混凝土:台帽、挡块、搭板及防撞护栏等;C30混凝土:桥台台身及扩大基础;C20混凝土:垫层。普通钢筋直径≥12mm采用HRB400E热轧带肋钢筋,应符合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钢》(GB∕T1499.2-2018)的规定要求。直径<12mm采用HPB300E热轧光圆钢筋,应符合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钢》(GB∕T1499.1-2017)的规定要求。钢筋连接:钢筋直径≥16mm的HRB400E钢筋采用等强剥肋滚轧直螺纹连接,接头等级为Ⅰ级,质量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2016)的要求,且同一截面接头数量应满足相关规范要求。钢筋材料应符合以下要求: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0;钢筋的最大拉力下总伸长率不应小于9%。预应力钢绞线、波纹管及其锚具钢绞线采用PC高强度低松弛(Ⅱ级松弛)七股型钢绞线,其应符合图纸要求及《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2014)1×7相关要求,抗拉强度fpk=1860MPa。钢绞线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如下规定:钢绞线公称直径:15.2mm截面面积:140mm2抗拉强度标准值:fpk=1860MPa弹性模量:E=1.95×105MPa钢筋松弛率:≤0.03预应力钢束与管道的摩阻系数:u=0.17预应力管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k=0.0015(塑料波纹管)一端锚具变形及钢束回缩值小于等于:6mm箱梁预应力钢绞线采用夹片锚锚固体系,需为满足国家相关标准的锚具及其配套系列产品,同时采用匹配的千斤顶。箱梁预应力钢绞线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用塑料波纹管,产品符合JT/T529-2004标准要求。支座采用GPZ(Ⅱ)型盆式橡胶支座,盆式橡胶支座应满足交通行业标准《公路桥梁盆式橡胶支座》(JT/31-2019)的要求。各支座安装必须水平,安装技术要求详见支座生产商的安装说明。伸缩缝在桥的分联处及各桥台位置分别设置伸缩缝,伸缩缝详细资料由生产厂家提供,伸缩缝的材料及其成品的技术要求应交通行业标准《公路桥梁橡胶伸缩缝装置》(JT/T3271)的有关规定。设计要点桥梁设计结构所处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路,上跨悦水路,本次设计桥梁与悦水路大致呈正交,采用1×35.0m预应力混凝土等截面简支箱梁桥结构。全桥共一联:跨径布置为:6m(桥台)+35m(简支梁)+6m(桥台)=47m;桥梁起点桩号为K0+648.000,终点桩号为K0+695.000,桥梁全长47m。桥梁横断面布置为:0.6m(种植槽)+5.25m(人行道)+16.9m(车行道)+5.25m(人行道)+0.6m(种植槽)=28.6m。(1)上部结构设计本次设计采用1×35.0m预应力混凝土等截面简支箱梁桥结构,双幅桥布置,左右幅标准梁宽均为14.3m,梁高2.0m,箱梁结构悬臂长2.2m,跨中顶厚250mm、底板厚250mm,腹板厚500mm;在梁端处,腹板由50cm加宽至75cm,顶、底板增厚到50cm。(2)下部结构设计桥台采用重力式桥台,基础采用扩大基础。(3)桥面系及附属工程设计桥面铺装车行道桥面铺装采用为18cm厚铺装,自上而下具体为:40mm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13);60mm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20C);柔性纤维增强型防水层;80mmC50钢筋混凝土调平层。栏杆:桥梁两侧设置栏杆,栏杆形式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经济适用,美观、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的栏杆。桥面排水:桥梁设置单向横坡,在桥面横向较低侧设置PVC泄水管,雨水通过纵向集水管收集由落水管排出,接入道路排水系统中。伸缩缝:桥台处设置60型伸缩缝。耐久性设计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3362-2018),本次设计环境类别为I类。参照《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2008)进行耐久性设计。(1)在选择混凝土等级时,均比常用等级高一级。即本次设计主梁采用C50混凝土,桥台台帽、挡块、搭板采用C35混凝土,桥台台身及扩大基础采用采用C30混凝土。混凝土最大水胶比应小于0.45,最大氯离子含量应小于0.06%。(2)主梁设置防水措施,在悬臂端部设置滴水槽,减小雨水冲刷。(3)上部构件的主筋净保护层厚度均不得小于45mm,箍筋净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30mm;桩基主筋净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70mm,箍筋净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40mm。(4)在梁底开挖人孔,方便后期养护维修。(5)在结构临空面涂防腐涂料,增强结构耐久性。涂层结构为:封闭锈漆底漆一遍40um+氟碳漆面漆2遍80um。(6)设计使用年限:上部结构100年,栏杆、伸缩缝、支座等可更换部件15年。结构计算桥梁上部结构采用空间有限元程序midas建立三维计算模型,对桥梁承载能力、抗裂等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显示均满足规范要求,结构合理可靠。桥梁下部结构采用手算,计算结果显示均满足规范要求,结构合理可靠。施工工序及方案1)主要工序施工方法为:主梁:支架现浇。桥台:采用现浇施工。2)主要施工流程如下所示:(1)施工进场准备,三通一平,搭设施工平台—>开挖浇筑基础—>施工桥台;(2)搭设支架—>预压(压重为120%主梁自重)—>浇注主梁;(3)施工人行道,人行栏杆,防撞护栏,管线及铺装—>铺设附属结构—>荷载试验—>竣工通车。附属工程A、支座采用GPZ(Ⅱ)型盆式橡胶支座,盆式橡胶支座应满足交通行业标准《公路桥梁盆式橡胶支座》(JT/31-2019)的要求。支座上、下面需设支座楔形块和支座垫石,将主梁梁底、台帽顶的纵横坡调整为水平面,以保证支座水平安装、水平支承传力。B、伸缩缝在桥的分联处及各桥台位置分别设置伸缩缝。伸缩缝详细资料由生产厂家提供,并按厂家技术要求进行安装、使用、维护。C、桥面铺装车行道桥面铺装采用为18cm厚铺装,自上而下具体为:40mm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13);60mm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20C);柔性纤维增强型防水层;80mmC50钢筋混凝土调平层。桥梁主梁顶板人行道桥面铺装:采用为16cm厚铺装,自上而下具体为:5cm不透水砖3cmM5水泥砂浆找平层8cmC30人行道板D、防撞护栏车行道桥梁两侧设置防撞护栏,人行道外侧设置人行道栏杆。E、桥面排水桥梁设置单向横坡,在桥面较低侧设置PVC泄水管,雨水通过纵向集水管收集由落水管排出。施工要点及注意事项施工必须严格遵守施工技术规范及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要求。施工放样时,需注意衔接部位坐标及高程准确无误,并用多种可能的方法校核。仔细阅读设计图纸等有关设计文件及工程地质勘察资料,领会设计意图,熟悉场地工程地质状况,发现问题及时与设计方联系。混凝土总体要求(1)施工前必须做好配合比试验(强度、弹模、收缩率、初凝时间等),综合考虑施工程序、工期安排、环境影响等各种因素,通过试验,保证混凝土强度,减少混凝土收缩徐变的不良影响。(2)混凝土的内在质量和外观均应严格控制。混凝土浇筑时应保证浇筑进度和振捣密实,所有工作缝应认真凿毛清洁,确保新旧混凝土的结合,并应注意混凝土的养生。所有外表面均应达到平整、光洁。(3)为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能,确保结构设计使用年限,防止混凝土开裂,混凝土中应通过配合比试验掺入适量的优质膨胀剂,以补偿混凝土收缩。(4)养护要求:混凝土硬化后要进行专人浇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冬季施工浇注混凝土要采取保湿保温养护措施。(5)混凝土在满足设计强度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水泥用量,采用发热量较低的水泥,加大骨料粒径增加碎石用量,改善骨料级配,降低水化热,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在20℃以下。(6)在炎热天气,混凝土应在夜间浇注,入模温度应控制在25℃以下。(7)混凝土拆模时,芯部混凝土与表层混凝土之间的温差、表层混凝土与环境之间的温差均不得大于20℃(梁体15℃)。(8)混凝土试件应采用与结构相同的混凝土、相同的浇筑方法和养护条件。(9)除了施工单位提供试块实验报告外,设计单位依据工程具体要求,可采用随机无损检验,以确认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及强度等级是否满足设计要求。(10)混凝土的内在质量和外观均应严格控制,混凝土浇筑时应保证浇筑进度和振捣密实,所有工作缝应认真凿毛清洁,确保新老混凝土的结合强度,并应注意混凝土的养生,所有外表面均应达到平整、光洁。(11)混凝土试件应在同等条件下进行养护。水泥(1)混凝土要求采用普硅水泥配制,宜使用同一厂家同一品牌的水泥(水泥等商品应具有专业部门的质量检验合格证)。(2)为了控制混凝土早期强度的过快发展,水泥中C3A含量不宜超过8%,水泥细度(比表面积)不超过350m2/kg,游离氧化钙不超过1.0%。掺和料和外加剂(1)矿物掺和料必须品质稳定、来料均匀、来源稳定、统一牌号,应有相应的检验证明和生产厂家出具的产品检验合格证书。(2)混凝土掺加剂必须是经过有关部门检验并附有检验合格证明的产品,其质量应符合现行《混凝土外加剂》(GB8076)和《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13)的规定,添加外加剂均应在满足混凝土强度、抗渗等级、膨胀率的前提下,通过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确定适应性和相应掺入量,试配报告单应提交施工监理或有关单位批准。以保证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离析性能,保持其均匀性。早期强度不能通过添加早强剂来得到。(3)外加剂性能指标必须通过有关质检部门的鉴定。骨料(1)应尽可能采用同一料场的石料、砂料,以保证结构外观色泽一致骨料质地均匀坚固,粒形和级配良好、吸水率低、空隙率小。(2)粗骨料抗压强度应大于混凝土强度的2倍,压碎性指标<7%,空隙率<40%,骨料应选用良好的级配,最大粒径<2.0cm,且不超过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2/3,同时不得超过钢筋最小间距的3/4;含泥量低于0.5%,针状、片状颗粒含量<5%。不容许采用卵石或卵石破碎方法生产。(3)细骨料含泥量低于1%。宜采用中粗砂,如果采用特细砂时,应满足有关规定和施工规范的要求,并能满足结构的抗裂和抗渗要求。为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混凝土浇筑及养护时的水化热,在使用特细砂时建议加入一定比例的机制砂或中粗砂。细度模数为2.0~2.5,具体比例根据施工单位的配合比实验确定。保护层垫块混凝土保护层垫块的强度、密实度和耐久性应高于构件本体混凝土。绑扎垫块的铁丝头不得伸入保护层内,不得使保护层垫块成为钢筋腐蚀通道。垫块数量不应过少,应保证所有钢筋的保护层均满足设计要求。钢筋(1)所有钢筋的力学性能必须符合国家标准GBl499、GBl3014的规定,结构使用的钢筋应有工厂质量保适盘(合格证)。普通钢筋应按设计技术指标和型号进行采购,并按有关质量检验标准进行严格的检验,遵照施工技术规范及有关要求进行施工。(2)凡因施工需要,断开的钢筋当再次连接时,必须进行焊接,并应符合施工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3)钢筋直径≥16mm时采用等强剥肋滚轧直螺纹连接,应符合《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2016)的要求,接头等级Ⅰ级。(4)严禁采用改制钢材。施工时任何钢筋的替换,均应经设计单位同意方可进行。(5)钢筋接头(包括箍筋接头)应按规范要求错开布置。上部结构施工(1)现浇箱梁均采用支架浇注,支架结构选型应根据现场地形及施工单位自身设备情况进行合理选择。(2)箱梁现浇支架应选用刚度较大的材料,支架架设好后应对支架进行预压,预压重量不得小于施工重量的120%,以消除支架的非弹性变形。(3)应严格控制箱梁的轮廓尺寸,施工误差应限制在施工规范容许范围之内,为防止箱梁混凝土开裂和棱边碰损,应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规范有关要求时方可拆模。(4)箱梁施工中因施工所需开设的孔洞,均应征得设计单位的同意,所有施工预埋件,在施工完后应予割除,恢复原状,并注意防锈和美观。(5)箱梁在浇筑新混凝土前应将旧混凝土的接缝面凿毛洁净,以保证新旧混凝土的整体性。梁体外模须用大块定型钢模板,尺寸准确、表面平整、涂刷正规的脱模剂,确保浇出的混凝土尺寸准确。表面光洁美观、无锈斑和异色痕迹。(6)箱梁后浇部分钢筋可适当弯折,预应力张拉完毕后对钢筋进行恢复,后浇混凝土应采用无收缩水泥,并且加入适量的优质膨胀剂。(7)支架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对支架结构进行验算,并对河道淤泥进行处理以保证地基承载力。具体要求包括:1)脚手架地基应平整夯实;2)脚手架的钢立知柱不能直接立于土地面上,应加设底座和垫板(或垫木),垫板(木)厚度不小于50mm;3)遇有坑槽时,立杆应下到道槽底或在槽上加设底梁(一般可用枕木或型钢梁);4)脚手架地基应有可靠的排水措施,防止积水浸泡地基;5)脚手架旁有开挖的沟槽时,应控制外立杆距沟槽边的距离:当架高在30m以内时,不小于专1.5m;架高为30~50m时,不小于2.0m;架高在50m以上时,不小于2.5m。当不能满足上述距离时,应核算土坡承受脚手架的能力,不足时可加设挡土墙或其他可靠支护,避免槽壁坍塌危及脚手架安全;6)位于通道处的脚手架底部垫木(板)应低于其两侧地面,并在其上加属设盖板;避免扰动。预应力施工(1)预应力钢材及预应力锚具进场后,应分批严格检验和验收,妥善保管。(2)严禁将钢绞线作电焊机导线用,且钢铰线的放置应远离电焊地区。(3)预应力钢材应按有关规定对每批钢绞线、精轧螺纹钢抽检强度、硬度、弹性模量、截面积和延伸量,对不合格产品严禁使用,同时应就实测的弹性模量和截面对计算引伸量作修正。(4)波纹管应分批检验,不符合技术标准和有关要求者亦不得使用。(5)张拉前应检查其内摩阻是否符合有关规定要求,否则应停止使用。(6)应逐个检查垫板喇叭管内有无毛刺,对有毛刺者应予退货,不得使用。(7)压应力钢材运抵工地后应放置在室内并防止锈蚀,切割钢绞线不得采用电焊或气焊切割,应采用圆盘机械切割。(8)所有预应力钢材不许焊接,凡有接头的预应力钢绞线部位应予切除,不得使用。预应力钢材使用前应作除锈处理,所有预应力张拉设备应按有关规定认真进行标定。(9)预应力管道间及管道与喇叭管的连接应确保其密封性。所有管道沿长度方向按设计要求设置定位钢筋并点焊在主筋上,不容许铁丝定位,确保管道在浇筑混凝土时不上浮,不变位,管道位置的容许偏差纵向不得大于±1厘米,横向不得大于±0.5厘米。(10)在现场施工单位对每批锚具的夹片应100%进行外观检查,对10%的夹片进行表面硬度检验,检验硬度的位置在夹片的侧面或按常规在小头端面测试。当每批检验夹片中硬度发现有不合格时,应对该批夹片按50%抽查检验。若再发现不合格时,则应100%逐片检查,确保工程质量,避免延误工期。锚具夹片硬度HRC为58~64。(11)应根据每批钢绞线的实际直径随时调整千斤顶限位板的限位尺寸,最标准的限位板尺寸应使钢绞线只有夹片的牙痕而无刮伤,如钢绞线出现严重刮伤则限位板限位尺寸过小,如出现滑丝或无明显夹片牙痕则有可能是限位板限位尺寸大。千斤顶在下列情况下应重新标定:a、6个月或张拉200次;b、漏油;c、部件损伤;d、延伸量出现系统性的偏大或偏小;e、千斤顶和油泵必须配套标定和配套使用;(12)锚具安装时,垫板平面必须与钢束管道垂直,锚孔中心要对准管道中心。钢束管道与锚具端头的连接必须妥善处理,严禁管道伸入锚孔内,长钢束的穿束方法应仔细研究确定。(13)锚具夹片和锚头锥孔要保持清洁,严禁有金属屑等杂物。施工时应准确安装。(14)待混凝土强度达90%以上,养护达7天以上,方可进行预应力张拉。预应力钢束张顺序详见相应的设计图。(15)纵向预应力钢束在箱梁横截面应保持对称张拉,纵向钢束张拉时两端应保持同步。张拉过程中,应观察梁体变位,发现异常及时向设计、监理、业主方通报。(16)预应力的张拉班组必须固定,且应在有经验的预应力张拉工长的指导下进行,不允许临时工承担此项工作。(17)每次张拉应有完整的原始张拉记录,且应在监理在场的情况下进行。(18)预应力采用引伸量与张拉力双控,以张拉吨位为主的施工控制原则。钢束实际伸长量与理论伸长量的差值应控制在6%以内,否则应暂停张拉,待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予以调整后,方可继续张拉。每一截面的断丝率、滑移率不得大于该截面总钢丝数的1%,且每束钢绞线不得大于1丝。断丝是指锚具与锚具间或锚具与死锚端部之间,钢丝在张拉时或锚固时破断。(19)预应力张拉应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对千斤顶、油表按规定严格检测。(20)预应力张拉顺序:0-初始张拉吨位(0.10σcon)-100%设计张拉吨位-持荷5分钟-锚固。(21)张拉时应在初始张拉力(一般可取设计张拉吨位的10%)状态下注出标记,以便直接测定各钢绞线的引伸量,对引伸量不足的应查明原因并采取补张拉等相应措施。(22)钢束张拉完毕,严禁撞击锚头和钢束,钢绞线多余的长度应用切割机切割。(23)应在钢束张拉完成后24小时内进行压浆处理,孔道压浆不得采用活塞法施工,而须采用真空灌浆法。压浆前应用压缩空气清除管道内杂质,然后压浆。管道压浆材料为M40以上纯水泥浆。要求灌浆密实(应有备用电源,以防突然断电,压浆中断等事故),压浆配合比要仔细比选,采用最优配合比,水灰比不大于0.4,不得掺入各种氯盐,可掺减水剂,其掺量由试验决定,为减少收缩可掺入适量的优质膨胀剂。应等水泥浆强度达到100%方可落架。预应力孔道灌浆由下向上进行,确保砂浆饱满。(24)绑扎普通钢筋时预应力钢束锚固端应严格按设计图纸所示位置及相应的倾角进行固定。桥梁墩台施工(1)桥墩、桥台采用整体定型钢模板。(2)墩身垂直度偏差不得大于1/500,同时墩身各截面中心位置与设计位置不得大于10mm,墩顶标高容许偏差10mm。(3)墩身的竖向主钢筋接头位置必须错开,并满足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4)墩身由于暴露在外,施工时要特别注意保持表面光洁度和颜色一致,处理好节与节之间的连接。(5)施工方案应保证墩台结构的完整性,避免采用专为施工用的临时性孔洞、避免切断结构受力钢筋。施工设置的临时性孔洞,应事先提出有关施工设计资料,并会同有关部门协商认可。(6)确保桥台混凝土的质量及强度,注意混凝土工作缝的处理确保其整体性。(7)施工中若钢筋空间位置发生矛盾,允许进行适当调整布置,但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予以保证。桥面系及附属工程施工桥面系的安全、平顺、协调和高质量,是直接关系到行车安全、舒适和良好景观的重要条件。因此桥面系工程必须做到精心施工,保证桥面系施工有足够的施工周期和周密的施工组织计划,切忌抢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