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民族精神详解_第1页
我们的民族精神详解_第2页
我们的民族精神详解_第3页
我们的民族精神详解_第4页
我们的民族精神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们的民族精神详解第1页/共30页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2页/共30页考点概览考向定位3、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1)我们的民族精神①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②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③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

1.从知识的考查看:试题重点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和途径等.2.从试题类型上看: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立足于信息的解读,以选择题为主。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和途径的考查以意义类和措施类主观题为主.第3页/共30页1.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的关系★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3.爱国主义的地位、作用、特点,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4.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5.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快速阅读课本P71-81页,找出相关问题答案同位间互提。自主复习5分钟第4页/共30页

1、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2、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3、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灵魂;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一.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根魂第5页/共30页二、中华民族精神是什么?(一).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第6页/共30页(1)地位: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2)作用:无论什么时期,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一)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1、爱国主义(核心)(3)特点:①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4)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在当代中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第7页/共30页1、民族精神是变化发展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突出表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主体、特点)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等。(二)、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温馨提示: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表现;不同时代的民族精神具体内涵与时俱进,但基本内涵不变。2.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第8页/共30页小结: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1.必要性: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1)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2)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3)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4)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2.重要性:(1)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2)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3.意义:三精一魂两体一炬强基固本一任务、两要求、两需要第9页/共30页1、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2、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主心骨”的作用----先进性3、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民族性4、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既要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又要抵制西方文化中腐朽、落后思想的危害,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5、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时代性(注意: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关系)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第10页/共30页知识拓展:民族精神与弘扬时代精神的关系民族精神时代精神核心:爱国主义核心:改革创新1.二者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2.只有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博采众长,日益丰富。3.只有坚持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第11页/共30页中华民族精神是什么

为何弘扬怎样弘扬

基本内涵

核心

特征重要性必要性中华文化集中表现为植根于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自主复习〗(1)发挥“主心骨”作用(2)继承发扬优良传统(3)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4)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应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1)增强国际竞争力(2)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3)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维系….精神纽带.支撑……精神支柱推动……精神动力.第12页/共30页1、(2011高考福建卷27)“双百”人物(一百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一百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用自己的言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让我们在感动中实现精神的升华。他们的身上折射出,在当代中国(

)A.民族精神生生不息,历久弥新B.核心价值博大精深,人人践行C.中华美德治国化民,指引方向D.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凝聚力量A第13页/共30页2.在中国格言的海洋里,有两个意义相近的古老成语:“四海之内皆兄弟”(子夏),“四海之内若一家”(荀子)。这主要体现了中华民族(

)A.不畏强暴、英勇顽强的优良品格B.注重团结、呼唤统一的民族精神C.开拓进取、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D.礼仪为本、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B第14页/共30页3.“只要我们有根/纵然没有一片叶子遮身/仍旧是一株顶天立地的树/就让我们调整那立姿/在风雨里站得更稳/坚忍地度过这凛冽寒冬/是的,只要我们有根/明春,明春来时/我们又会枝繁叶茂宛如新生。”台湾诗人的这首《只要我们有根》表明(

)①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③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④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D第15页/共30页4.(2012江苏)《感动中国》走过了十年的历程,通过它,100多位人物和群体的事迹超越了国界、民族和语言,走进人们的精神世界,挺起民族的精神脊梁。这说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就要[

]A.推动中华民族走向振兴

B.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C.发挥先进模范的榜样作用

D.确立新的道德评价体系C高考链接:考查点一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途径第16页/共30页5.(2013四川)中华民族历经苦难而又生生不息。从汶川到玉树、再到芦山,那生命至上的国家理念,那万众一心的民族情怀,那百折不挠的坚韧品格,定格为无数震撼心灵的画面,砥砺我们奋力前行。这表明,中华民族精神

①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

②具有博大精深和兼收并蓄的特质

③蕴涵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④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D高考链接:考查点二为什么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第17页/共30页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中华民族英雄是中华民族的栋梁。近年来,有的人打着“还原历史真相”的旗号颠覆英雄、歪曲历史、消解崇高。如胡诌“黄继光堵枪眼不合情理”“‘火烧邱少云’违背生理学”“董存瑞炸碉堡为虚构”等。凡此种种混淆是非的谣言借助网络等传媒随意传播,一些网民盲目更风、随手转发。这种抹黑英雄形象的谣传引起了一些人历史认知混乱和价值观迷失。还原历史、守护英雄、捍卫崇高,就是守护良知、正义和精神家园。战场上多次负伤的志愿军老战士李继德动情地说:“黄继光堵枪眼时,我在现场!”当年的老排长郭安民挺身直言,燃烧弹点燃伪装草,“大火整整烧了二十多分钟,邱少云始终一动不动”。董存瑞的生前战友郑顺义多次口述力证,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就在他的掩护之下……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探究如何守护英雄、弘扬中华民族精神。(10分)(2016山东)第18页/共30页答案(1)尊重历史事实,增强辨别信息真伪、抵御落后文化和错误言论的能力。(2)利用网络等大众传媒传播英雄事迹,抵制和批驳肆意抹黑英雄、歪曲历史的言行。(3)大力宣传英雄精神,使群众懂得英雄精神使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继承和弘扬英雄精神。第19页/共30页高考链接:考法1:民族精神的综合运用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参观了《复兴之路》展览。参观后习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近代以后,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不断奋起抗争,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开始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充分展示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的今天,正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中华民族的明天,可以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鸦片战争以来170多年的持续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的前景。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请运用“我们的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分析习总书记的讲话?(12分)第20页/共30页民族精神知识整合1.是什么: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及核心2.为什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原因(必要性,重要性,意义)3.怎么办: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分析类问题,可遵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这个思路来组织答案。第21页/共30页(1)材料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4分)(为什么)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无论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还是明天,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4分)(是什么)

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并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精神动力。(4分)(怎么办)第22页/共30页高考链接:考法2: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综合运用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中华圆了民族独立梦、百年奥运梦和港澳回归梦,也圆了经济富强梦、飞天入海梦和高铁航母梦。正是全国各族13亿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凝聚起的智慧和力量牵引着中国砥砺前行的脚步,也因为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地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以科学的理念、扎实的行动,不断完善法律体系,推进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变成国家意志,最终成为亿万人民实现“中国梦”的共同行动。

(1)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知识,谈谈你对“中国梦”成真的认识。(10分)

第23页/共30页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知识整合2.民族精神知识包括(1)是什么: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及核心(2)为什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原因(必要性,重要性,意义)(3)怎么办: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1.中华文化的知识包括: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本题从“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角度考查对“中国梦”的认识,要注意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角度分别回答。可以从中华文化的作用或者爱国主义精神的地位、中华文化的特征及如何弘扬民族精神的角度加以回答。第24页/共30页①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说明:此点也可以用民族精神的作用、或爱国主义精神的地位替代)P70②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这是中国梦想成真的文化基础。P70③继续发挥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特点,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P70④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征途中,中共立足实践,继承弘扬民族精神并增添新的时代内容,我们每个人都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和建设者,共同续写民族发展的新篇章。

第25页/共30页(2015全国卷I39)阅诚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抗日战争期间,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中国人民客服经济力、军力,政治组组力等远远弱于日本的困难,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左权、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爱国将领,”狼牙山五壮士”、“八百壮士”等千英雄群体,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爱囚主义的壮丽史诗。在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战争中,形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关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抗战精神始终支撑和激励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极其残暴、极其野蛮的日本侵略者,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抗战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10分)第26页/共30页(1)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激励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不竭精神动力。(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