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伶官传序》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原”“恨”“其”“乃”“纳”“何其”“抑”“本”“逸豫”“忽微”等文言词语,掌握课文所涉及的词类活用现象和文言句式。了解史论的特点,学习本文借古讽今、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培养学生对古代散文的鉴赏能力和探究能力。2、通过反复诵读,合作探究,训练学生良好的文言语感,培养学生独立“质疑”的探究能力和个性化阅读的能力。3、理解“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警句的深刻含意及其对人生的启示,并以此为“触发点”,让学生进行写作,做到读写链接。教学重点:1、掌握名词活用为动词的特征。2、学习正反说理突出中心论点的写作方法。教学难点:本文是“传序”,所以众多的史实都是正文的主要内容,这里可简约都尽可能地简约,因而也给阅读本文带来一定的困难,成为学习的难点,只要对涉及的人和事有一般的了解即可。教法学法:1、情景教学法;2、导读法;3、学生自主学习法;4、讨论法等等。教学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理解掌握“原”“恨”“其”“乃”“纳”“何其”“抑”“本”“逸豫”“忽微”等文言词语,掌握课文所涉及的词类活用现象和文言句式。第二课时了解史论的特点,学习本文借古讽今、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培养学生对古代散文的鉴赏能力和探究能力。教学步骤:一、导入。《项羽之死》中“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西楚霸王项羽,最终落得个四面楚歌、乌江自刎的悲惨下场,连自己心爱的女人和宝马都无法保护,实在可悲可叹。项羽在乌江自刎前,曾用一句话总结了自己的惨败,他说:“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也!”“这是上天要我灭亡,不是我用兵打仗的错误啊!”他把自己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天命。其实,不只是项羽,很多的帝王将相,平民百姓也都将人生的失败、苦难、命运的坎坷归咎于天命。“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天命难违”等等说的就是这个意思。那么这种看法对不对呢?今天,通过上节课对本课的疏通,我们就来进一步学习《伶官传序》,来探讨一下事情的成败究竟是不是天命?二、内容讲析1、整体感知。(1)作家作品介绍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吉水(今江西吉水)人,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他的文学成就以散文最高,影响也最大。他的散文内容充实,气势旺盛,具有平易自然、流畅婉转的艺术风格。《朋党论》、《新五代史•伶官传序》、《与高司谏书》、《醉翁亭记》、《丰乐亭记》等都是历代传诵的佳作。欧阳修史学造诣也很深,除参加修撰《新唐书》250卷外,又自著《新五代史》,总结五代的历史经验,意在引为鉴戒。今存《欧阳文忠公集》。《新五代史》是我国的“二十四史”之一,原名《五代史记》,记载五代(907—960),即唐宋之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这五个朝代的历史。这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在这53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君,篡弑相寻,战乱频起,后唐庄宗就是被弑的一个。后人为了把这部书与北宋初年宰相薛居正奉诏监修的《五代史》区别开来,就称为《新五代史》。(2)解题。伶:乐工,艺人。伶官:乐工作了官。《伶官传》是一篇合传,除了写敬新磨善于讽谏外,着重记述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三人祸国乱政的史实。传中说:“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正是由于庄宗的宠幸,这些伶人做了高官,出入宫廷,作威作福,致使朝政日坏。公元926年,李嗣源叛变,自立为帝,从马直(皇帝的近卫军)指挥使郭从谦(原是伶人,艺名郭门高)乘机率所部士兵作乱,结果庄宗被射死。按照《新五代史》的体例,多数传文的前面有一段序文,用来评论史事。《伶官传序》就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序文,目的是评述伶官受宠幸而乱政的史实,总结历史教训,讽谏当时的北宋统治者。(3)课文内容。①阅读课文,归纳概括:问题设计:在主人公李存勖身上分别发生了什么事?学生明确:(板书)908年接受三矢,继父遗志912年系燕父子以组923年函梁君臣之首身死国灭,为天下笑教师补充:公元908年,24岁,嗣位晋王,接受遗命;公元912年,28岁,兵破幽州,“系燕父子以组”;公元923年,39岁,魏州称帝,建立后唐,“函梁君臣之首”;公元926年,42岁,兵变被杀,后唐灭亡。教师补充: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唐宋之间有一段历时53年的五代十国。这期间有两位悲剧性的皇帝,一位是写下饱含屈辱和血泪的千古绝唱《虞美人》的南唐后主李煜;一位是先智后昏,因宠幸伶人而身死国灭的后唐庄宗李存勖。两位亡国之君有一共同特点———擅长填词度曲。李煜的词我们已经有所了解,下面我们看一首李存勖的《如梦令》:“曾宴桃源深洞,一曲舞鸾歌凤。长记别伊时,和泪出门相送。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这首小令,抒情细腻,婉丽多姿,辞语、意境优美,写出了宴会中“舞鸾歌凤”的欢乐和别“伊”时“和泪相送”的凄苦,回忆起来,真是“如梦”一般。我们换个角度解读,这首小令也是一代君王、一个王朝命运的写照②结构思路:本文是一篇典范的论述体文章,请从“论点、论据、论证”三角度梳理内容结构。中心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论据:主要是叙述庄宗接受父命、报仇雪耻,后来由胜转败、由盛转衰的事实。论证方法: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分别举例,简单归纳)2、课文讲析。(1)内容理解。①作者详述晋王赐三矢给庄宗在文中有何作用?明确:课文详写晋王李克用的遗命,表明了当时李存勖继承王位后任务的艰巨性(灭梁和打击附梁势力)为下文李存勖始终不忘父王遗命,时时处处体现出“忧劳”之心做好铺垫,目的在于扣住主题,论点中的“人事”来论述,突出最高统治者个人主观努力的重要性。②唐庄宗的一生,盛衰无常,请结合文本,联系相关材料阐述其盛衰的原因,从中你得出了怎样的结论?李存勖从24岁即王位(公元908年)到38岁(公元923年)建立后唐称帝,这十五年间,他是一位非常有作为的统治者,他始终不忘父王遗命,时时处处体现出“忧劳”之心(“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所以国力日强。从反面分析,李存勖由盛到衰却不到4年的时间,李存勖灭燕灭梁建立后唐政权之后,“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之时,伶官用事,乱政误国。教材在课后的资料中也引述了后唐庄宗溺爱伶人周匝,竟然不顾朝中大臣劝谏,封救过周匝性命的另两个伶人为刺史,并且对劝谏者说,“公言虽正,然当为我屈意行之”(意思是,你的话虽然是公正的,但还是为我迁就一下去办理这件事吧)。庄宗为讨得所溺爱的伶人的欢心,已何其昏庸!可见,他失天下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逸豫”,即为了安闲享乐而无所不为。可见,他失天下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逸豫”,即为了安闲享乐而无所不为。这正反两方面的事例竟然集中在同一个人身上,所以作者认为: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在文末明确告诫北宋统治者,“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又说“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其独伶人也哉”,其讽谏意图再明显不过了。(2)语言鉴赏。①本文语言形象生动,表现力极强,请结合作者描述庄宗盛况及衰景语句,加以赏析。原文: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赏析举例:“系、函、入、还、告”等动词描写出了庄宗所向披靡、连连告捷的战况、“意气之盛,可谓壮哉!”更渲染了这种志得意满的情状,突出了庄宗的盛况。同时采用骈散结合的句式,极力铺陈,突出了庄宗盛况一时的气势。当然语句中也蕴含有作者复杂的情感内涵,有仰慕、赞叹,更有伤感、惋惜(“方”)。原文:及仇雠已灭
,天下已定
,一夫夜呼
,乱者四应
,仓皇东出
,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君臣相顾
,不知所归
,至于誓天断发
,泣下沾襟
,何其衰也!赏析举例:“一夫夜呼
,乱者四应”“士卒离散
,君臣相顾
,不知所归”“誓天断发
,泣下沾襟”等短语描写出了庄宗政府实力衰弱、不堪一击的军力,以及面临动乱时的慌乱、迷惘、悲哀。凸显了庄宗的衰微;“何其衰也!”更渲染了庄宗的衰况以及作者无尽的感慨。作者采用骈散结合的句式,以“及“未及”“至于”串联文句,层层铺陈,极力渲染,突出了庄宗极为衰落的情状。当然语句中也蕴含有作者复杂的情感内涵,有伤感、惋惜中有深沉的思考。教师总结:庄宗灭敌立国,由弱到强,用了整整15年时间;而由盛至衰,只是短短的3年。盛的时候是那么强大,但是却一下子衰败了,作者回顾历史,怎能不由衷地发出深深的感慨,当然作者并没有直接地表达,他运用生动形象的动词、形容词;特殊句式,骈散结合的语言形式极力铺陈,表达了自己复杂的情感和深沉的思考,突现了文章“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的主题。学生诵读:用铿锵的语调诵读庄宗忧劳兴国的语句,并想象描绘其金戈铁马、气吞万里的雄姿英发形象。用低沉的声音缓慢的节奏诵读庄宗逸豫亡身的语句,并想象描绘其君臣凄然相向、泪如雨下的悲惨情景。②本文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也是一个鲜明的特色,请结合文本内容加以赏析。文章成功地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全文以“盛”“衰”二字贯穿始终,从“盛”“衰”两个方面,围绕着“人事”进行层层深入的对比论述,不但使文章具有极强的说服力,而且使文章抑扬顿挫,变化腾挪。全文最明显、最重要的对比就是庄宗“得天下”的“盛”与“失天下”的“衰”之间的对比。晋王临终授矢庄宗,告以遗恨,要庄宗不忘世仇,完成遗志。庄宗接受先父重托,作战时负矢前驱,身先士卒,所向披靡,大功告成。但志满意得之后,就改变初衷,宠幸伶官,贪图享乐,以致荒废政事,身死国灭。其成功时的“意气之盛,可谓壮哉”与其惨败时的“士卒离散”“泣下沾襟”的对比,突出了庄宗历史悲剧的根由所在———“皆自于人欤”,使得“成败由人”的道理更令人信服。除大的方面外,文中随处可见对比,从中心论点到论据,从论证过程到结论,不论是所用的示例或史实,还是作者抒发的感慨和议论,都是对比性的。如“盛”与“衰”、“人事”与“天命”、“得”与“失”、“壮”与“衰”、“难”与“易”、“成”与“败”、“满”与“谦”、“损”与“益”、“忧劳”与“逸豫”、“兴国”与“亡身”等,通过正反两方面的鲜明对比,既突出了中心论点,使说理深刻、透彻,又使文章文气贯通且富有变化,文脉流畅且曲折有致。《古文观止》评曰:“抑扬尽致,俯仰雍容,逼肖龙门,此六一公生平最得意之笔,学者当百读不厌也。”这其中正反对比论证方法的运用也应该是其“百读不厌”的原因吧。(3)文意探究。①如何理解“盛衰之理在于人事”中“人事”一词?明确:盛衰之理在于人事。注释解“人事”为“主要指政治上的得失”,结合词义、写作背景、文章内容,应理解为的“人事”应解为“人为,人力”之意,具体指统治者个人的主观努力。依据一: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版《古汉语大词典》“事”也有近于“做”的“从事”义项;另,该书“人事”词条第②条释为“人为之事,人力”),那么“人事”应指“人为,人力”。现代汉语中现存“事在人为”一词,其意思是“事情能否成功,取决于人是否努力去做”,这里“人为”是指“人的主观努力”。另外,《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5)关于“人事”的注解第⑤个义项为:人力所能做到的事。这个义项与古汉语中“人事”的意思比较接近,体现了现代汉语对古汉语的传承,可以作为佐证来理解。综合以上内容可以推断,《伶官传序》中心论点中的“人事”应为“人为,人力”之意,具体来说,指统治者个人的主观努力。依据二:从写作背景和作者的写作意图看,北宋王朝建立以后,最大限度地满足大地主大官僚的政治经济利益,“不立田制,不抑兼并”,还让他们享有免役、免税等特权,土地和财富高度集中导致北宋统治集团的日益腐化。同时,北宋又是历史上民族矛盾极其尖锐的时期,但北宋统治者不但不力求振作,为收复燕云十六州和统一全国而斗争,反而忍受耻辱,长期向辽王朝输钱纳币,维持苟且偷安的局面。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欧阳修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讽谏北宋统治者力戒骄奢……具有十分明显的针对性,欧阳修的写作目的就在于借古讽今,劝谏当朝统治者励精图治,奋发有为。依据三:从有关历史史料看,庄宗“失天下”的原因很多,如任用租庸使孔谦,“峻法以剥下,厚敛以奉上”,弄得“四方饥饿,军士匮乏,有卖儿贴妇者,道路怨咨”;又如刘皇后专权信谗,擅杀鼎臣,致使人人恐悚,众口吞声。而“伶人乱政”则是其失天下的重要原因。在《伶官传序》中,欧阳修侧重从“伶官乱政”的角度论述“失天下”,从而把着力点归结到统治者的“逸豫”上。“好俳优”似乎是无关大体的小事,但恰是李存勖王朝癌细胞滋生发展的根源,它使一些伶人依仗李存勖这个后台,“出入宫掖,侮弄缙绅”,致使“群臣愤激,莫敢出气,或反相附托,以希恩幸,四方藩镇,贿赂交行”,最后终于众叛亲离,不可收拾。这正是李存勖轻于忽微、困于所溺的结果。后来的事实是远见卓识的欧阳修所不愿看到的:北宋王朝亡于女真族,南宋王朝亡于蒙古族。其亡国的主要原因都包含有统治者只求苟且偷安而毫无进取之心这一方面。如果说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就普通人而言,那欧阳修在此基础上提出的“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以及“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观点,无疑是就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而言的,其中包含着作者满怀忠厚恻怛之情。依据四:从文章的内容来看,作者详写“接受三矢,继承遗命”的相关内容(这一方面内容未必是事实,作者用“世言”加以标明),较详细地叙述了后唐庄宗“身死国灭”的结局,目的在于扣住论点中的“人事”来论述,突出最高统治者个人主观努力的重要性。从正面分析,课文详写晋王李克用的遗命,表明了当时李存勖继承王位后任务的艰巨性(灭梁和打击附梁势力)。李存勖从24岁即王位(公元908年)到38岁(公元923年)建立后唐称帝,这十五年间,他是一位非常有作为的统治者,他始终不忘父王遗命,时时处处体现出“忧劳”之心(“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从反面分析,李存勖灭燕灭梁建立后唐政权之后,“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之时,伶官用事,乱政误国。教材在课后的资料中也引述了后唐庄宗溺爱伶人周匝,竟然不顾朝中大臣劝谏,封救过周匝性命的另两个伶人为刺史,并且对劝谏者说,“公言虽正,然当为我屈意行之”(意思是,你的话虽然是公正的,但还是为我迁就一下去办理这件事吧)。庄宗为讨得所溺爱的伶人的欢心,已何其昏庸!可见,他失天下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逸豫”,即为了安闲享乐而无所不为。这正反两方面的事例竟然集中在同一个人身上,所以作者在文末明确告诫北宋统治者,“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又说“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其独伶人也哉”,其讽谏意图再明显不过了。综上所述,《伶官传序》中心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中的“人事”应解为“人为,人力”之意,具体指统治者个人的主观努力,建议教材再版时将这一注释明确标注出来,以便学生理解。②欧阳修和苏洵都生活在同一时代,他们的《伶官传序》和《六国论》都借古讽今,表达了自己对国家深沉的忧思,请从两篇文章的行文结构(开篇、主体、结尾)进行比较赏析。内容篇目开篇提出论点主体分两方面论述结尾总结教训《六国论》六国破灭,弊在赂秦赂者力亏而亡不赂者失援而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伶官传序》盛衰之理,在于人事庄宗得天下缘于人事庄宗失天下缘于人事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当然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比较:(1)两文都是借古讽今之作,文章中的“古”和“今”分别指什么?(2)两文通过分析史实,各得出什么样的结论?(3)两文的语言各有什么特色?③盛也庄宗,衰也庄宗,庄宗消失在历史上的潮流中。然而在一百多年后的宋代中叶,欧阳修为什么却要旧事重提呢?教师明确:一、北宋初期整个社会出现了繁荣景象。二、北宋从初期就加强中央集权,以巩固统治,但深层次的暗流也加深了阶级矛盾。三、北宋实施了一系列加强军事统治政策,控制了全国的军事,但是军队实力不强,军费开支大,国力不支。四、北宋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治国之策,造成屈辱投降,国家尊严丧失的恶果。宋太祖采纳张齐贤的建议,将“安内以养外”作为国策,对外屈辱投降,每年向辽国、西夏交纳大量的银两和布绢,以大量的财物换得外族的不来侵扰。据史料记载,北宋每年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这些都是来自老百姓,不仅加重了老百姓的负担,而且造成屈辱投降、国家尊严丧失的恶果。五、北宋社会矛盾复杂激烈影响了北宋的整个社会生活。六、欧阳修积极实施他的政治思想,大力倡导政治改革。三、拓展延伸。文章中作者通过庄宗得失天下的史实说明了国家盛衰兴亡之理在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末尾又意味深长地点出:“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怜人也哉!”,请结合你的知识积累和生活体验,再举一例加以说明。示例:联系类似事例:有一幅很有英雄气的对联,里边闪烁着项羽的过人的胆识和越王勾践那超拔意志:“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其中越王勾践和吴王夫差争霸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其实夫差打败勾践的故事,也有一段背景:电视剧《西施》中的片段,夫差的父亲阖庐在与勾践的争战中被勾践所伤,临死嘱咐太子不忘杀父之仇,之后三年,夫差“习战射,常以报越为志”。终于困越王于会稽山,使勾践卑躬屈膝臣服脚下,吴国也因此而强大,伐齐鲁号诸侯,声震天下,其势可谓壮哉!等到吴王夫差宠信佞臣伯喜,诛杀诤臣伍子胥,沉湎于西施美色中,吴国也就走上了灭亡之路,最终被勾践围困于姑苏山,落得伏剑而死的可悲下场,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又何其衰也!后唐庄宗与吴王夫差的命运是多么相像啊,由此引出课:一个人的正常健康喜好本身没有对错好坏之分,为什么庄宗宠信伶人会身死国破呢?教师点拨:国家盛衰兴亡,尚且与人事有关,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那么集体、个人的命运更该与人事紧密相连。忧劳可以使集体不断壮大,使个人事业蒸蒸日上;逸豫则同样可以亡身。请同学们再举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说明。联系现实政治:①有些政府干部,先前艰苦奋斗,深入群众,有口皆碑,政绩显著。一旦身居高位,掌握实权,为满足个人嗜好,贪图逸豫,被别有用心者充分利用,拉拢腐蚀。开始拿一点,后来多拿点,拿去了国家的财产,拿丢了自己的前途,拿掉了家庭的幸福。(“贪欲”是伶人)②许多民营企业家(如山西煤老板),白手起家,以汗水浇铸辉煌,以诚信树立品牌。一旦功成名就,腰缠万贯,便张开巨嘴大吃,吃果子狸,吃活蝎,吃河豚,吃黄金宴……吃倒了品牌,吃去了信誉,吃掉了未来。(“吃喝”是伶人)联系个人实际: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也许有很多像“伶人”那样的角色。如网络是我的“伶人”,它让我对课堂失去了兴趣,整天沉溺于此的我成绩直线下降。师生归纳总结:庄宗:忧劳则兴,逸豫则亡;秦:仁政则兴,暴政则亡;六国:抗秦则兴,赂秦则亡;项羽:重贤则兴,寡谋则亡;北宋:思危则兴,苟安则亡;学生:勤奋则兴,懒惰则亡。可见,一个人的兴亡得失,成败,与天命神灵无关,关键在自己。这也是兴亡规律带给我们的启示,希望同学们用这一“规律”指导我们生活和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四、作业布置。(1)从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角度梳理、归纳本文的文言基础知识。(2)从“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警句给我们的启示入手,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四、板书设计:908年接受三矢,继父遗志弱912年系燕父子以组↓(15年)923年函梁君臣之首盛↓(3年)926年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衰
《伶官传序》一、导入新课二、解题⒈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⒉介绍“序”三、整体感知⒈朗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⒉质疑解难⒊思考:①概括庄宗一生的主要经历。②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四、具体分析㈠中心论点⒈庄宗李存勖父亲晋王李克用去世时是908年,课下注释中还有三处时间912年,923年,926年,参看注释,概括庄宗一生的主要经历。明确:①908年,“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受三矢,继父遗命。②912年,灭燕,“系燕父子以组。”③923年,灭梁,“函梁君臣之首”,建立后唐。④926年,后唐亡,“身死国灭,为天下笑。”⒉庄宗灭敌立国,用了15年时间;由盛而衰,只有短短的3年。这一盛一衰的关键是什么?用课文的原话回答。明确:中心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探讨:①为什么用反问句提出中心论点?明确:强调“人事”(政治上的得失)的作用。②运用哪些论证方法来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国高纯过氧化氢行业应用态势及未来趋势预测研究报告(2024-2030版)
- 中国美耐皿餐具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发展研究报告(2024-2030版)
- 海外税务筹划课程设计
- 钢结构课程设计屋架尺寸
- 课程设计银行排队系统
- 别墅建筑节能课程设计
- 恐龙立体浮雕课程设计
- 骆驼创意课程设计
- 课程设计发动机
- 济南定制化课程设计招聘
- 四年级上综合实践-今天我当家
- 账号转让协议模板
- 夜市经济项目融资计划书
- 幼儿园主题班会小小工程师创造奇迹课件
- 【临床猫瘟的诊断与治疗3500字(论文)】
- 喀什地区旅游线路规划方案
- 天津市武清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答案解析】
- 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试题
-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十二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英语试题
- 表C.1.1 工程概况表(例)
- 总经理的岗位职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