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循环障碍课件_第1页
局部循环障碍课件_第2页
局部循环障碍课件_第3页
局部循环障碍课件_第4页
局部循环障碍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Disturbanceoflocal

bloodcirculation)1一、概述

心脏AVN-体液调节2返回体循环

3二、血液循环障碍分类

血液循环障碍类型:局部: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

化)→影响全身全身:心衰,可在身体局部表现

出来二者关系:互相联系,互相影响5第一节充血(Hyperemia)概念:局部组织或器官的血管内的血液含量增多称充血。类型:1.动脉性充血

(ArterialHyperemia)

2.静脉性充血

(Venoushyperemia)又称淤血(Congestion)6(二)常见的充血原因及类型:

1.原因:各种原因→经神经-体液

调节→血管舒张神经兴奋性升高或血管收缩神经兴

奋性降低→血管内的血流

加快,使微循环动脉血流灌注量增多,如炎症早期。73.病变:肉眼:

大——组织器官体积轻度增大

红——颜色鲜红(RBC增多,氧

和血红蛋白增多)

热——代谢增强

镜下:局部细动脉及毛细血管扩张充血。9二、静脉性充血又称淤血

(Congestion)(一)概念:器官或组织V.回流受阻、血

液淤积在小V.和毛细血管内称淤血。101.内塞——V内血栓形成、栓子

栓塞。(不能代偿的情况下)。2.外压——V受肿瘤压迫、过紧

绷带。(不能代偿的情况下)。3.心衰——左心衰-肺淤血;

右心衰-肝淤血。

严重时全身淤血。(二)原因11组织器官缺氧→实质细胞萎缩

变性

坏死

间质纤维组织增生

淤血性硬化血管壁通透性增高水肿

漏出性出血

2.长时间淤血

(四)结局及后果

1.解除病因——可以恢复13三、重要器官淤血(一)慢性肺淤血

(ChronicCongestionofLung)1.原因:左心衰竭2.机制:左心腔内压力升高→肺V.回流受阻→肺淤血。3.病变:14肉眼:肺体积增大,暗红色,切开,有

泡沫样液体流出镜下:

1)肺泡壁变厚、毛细血管扩张、充血2)肺泡腔内有多量蛋白水肿液、RBC3)心衰C:左心衰时,慢性肺淤血,肺泡腔内吞噬含铁血黄素的巨噬C4)巨噬细胞,单核细胞,游离含铁血黄素等15慢性肺淤血17慢性肺淤血184.临床表现:气促、缺氧、呼吸困难2)端坐呼吸:端坐的体位、减轻淤血3)粉红色泡沫痰5.结局:

长期慢性肺淤血→肺组织缺血乏氧→肺组织纤维增生→肺褐色硬化19镜下:小叶中央V.肝窦淤血。

肝C.受压萎缩甚坏死消失。小叶周边带肝C脂肪变性。4.临床表现:肝大、肝区压疼、肝功

能下降5.结局:长期慢性肝淤血:

塌陷的网状纤维胶原化

肝窦储脂细胞增生合成胶原

汇管区纤维增生肝硬化2122慢性肝淤血23淤血性肝硬化(早期)25第二节出血(Hemorrhage)一、概念

血液从血管或心腔内逸出称出血。263.血管壁受周围病变侵蚀:如结核、恶性肿瘤、溃疡等。4.静脉破裂:如肝硬化时食管静脉曲张。

29(二)漏出性出血概念:血管壁通透性增高引起的

出血。原因:1.血管内压增高。

2.血管壁的损害

3.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4.凝血因子缺乏30三、病理变化(一)内出血1.血液积聚于体腔内

2.血液积聚于组织形成肿块3.

淤点—皮肤、浆、粘膜较小出血4.紫癜—皮肤、浆、粘膜稍大出血5.淤斑—直径超过2cm的皮下出血

31(二)外出血1.咯血—呼吸道出血2.呕血—上消化道出血3.血尿—泌尿道出血4.血便—下消化道出血

321.少量出血—可自行止血

2.局部出血—可吸收或机化,纤维化。

3.重要器官引起严重后果

1)脑出血—内囊出血、脑疝

2)眼底出血—失明

3)心包填塞—急性心功能不全

4.大量出血—失血性休克甚死亡。四.出血结局及后果33第三节血栓形成

Thrombosis

概念:活体心脏、血管内,血液某

些成分析出、凝集形成固体

质块的过程称血栓形成。形

成的固体质块叫血栓。34凝血抗凝血意义:出血时止血又防止血栓

形成动态平衡35一.血栓形成条件及机制

(一)心血管内膜损伤:

正常心血管内膜的内皮细胞具有抗凝和促凝两种功能,生理情况下以抗凝作用为主,使血液保持流动状态。

36内皮细胞抗凝作用1、薄膜屏障作用:把血小板、凝血因子和内皮下细胞外基质隔开2、抗血小板粘集:如合成的前列腺环素和一氧化氮、ADP酶3、抗凝血酶或凝血因子:如合成的凝血酶调节蛋白等4、促进纤维蛋白溶解:如合成的组织型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物37血小板在促发凝血和血栓形成过程中起关键性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连续的反应:

(1)粘附反应(adhesion)——在VW因子的参与下,将血小板表面整合素家族的多糖蛋白受体和胶原纤维联接起来→介导血小板的粘附过程。

(2)释放反应(releasereaction)——粘附后的血小板被激活,释放出其中所含的纤维蛋白原、纤维连接蛋白、V因子、VW因子、PDGF、TGF、Ca2+离子、组胺、5羟色胺、肾上腺素、ADP和血栓素A2等。(促使血液凝固、血小板间粘集)38(3)粘集反应——在Ca2+离子、ADP和血栓素A2的作用下,血小板不断地粘集又不断释放ADP和血栓素A2,→形成血小板粘集堆,凝血酶和血小板受体结合后,→使松散的可逆性血小板堆变成不可逆性血小板团块,成为血栓形成的起始点。

心血管内膜损伤——为心脏和动脉系统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

如风湿性心内膜炎→二尖瓣赘生物(血小板

血栓)动脉粥样硬化的继发性病变→血栓形成39(二)血流状态的改变血流状态的改变通常表现为二个方面:①血流速度缓慢甚至停滞(静脉血栓)②漩涡形成(心脏及动脉系统的血栓形成)

血栓形成的机制:

1、轴流消失→血小板进入边流,粘附于内膜;

2、局部被激活的凝血因子和凝血酶达到凝血所需的浓度;3、缺氧致内皮细胞损伤,触发了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过程

40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比动脉血栓多4倍,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比上肢静脉多3倍。二尖瓣狭窄时的左心房、动脉瘤内和动脉血管分支处,易并发血栓形成。静脉较动脉易形成血栓的原因:1、有静脉瓣,静脉血栓的起始点常在此处;2、静脉血流时可出现短暂的停滞;3、静脉壁较薄,易受压;4、静脉血液的粘性大。

41(三)血液凝固性增高

血液中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增多,或纤溶系统的活性降低,导致血液的高凝状态1.遗传性:

第Ⅴ因子基因突变→使proteinC

失去抗凝性

抗凝血因子先天性缺乏(如抗凝

血酶Ⅲ、蛋白C、S缺乏)422.手术、创伤、妊娠、分娩、恶性肿瘤

使促凝因子释放获得性高凝

3.DIC

上述血栓形成的条件往往是同时存在的,但心血管内膜的损伤是血栓形成最重要也是最常见的原因。huodexing43二、血栓形成过程及血栓形态(一)血栓形成过程1.血小板粘附于裸露的胶原表面→血小板被胶原激活→释放ADP、血栓素A2、5-HT及血小板第Ⅳ因子→血小板局部粘集形成血小板堆(可逆的)→启动了内外源凝血途径→凝血酶原转为凝血酶→凝血酶将纤维蛋白原转为纤维蛋白血小板牢固于血管内膜(不可逆)形成血栓头。442.由于血小板血栓的阻碍,血流在其下

游形成漩涡,形成新的血小板小堆。

如此反复进行,血小板粘集形成不规

则的梁状或珊瑚状,血小板小梁间由有

大量红细胞的纤维蛋白网填充。45血栓形成过程示意图

46内皮损伤、血小板粘集示意图

47(二)血栓的类型和形态1.

白色血栓:动脉内、心瓣膜和静脉血栓头。呈灰白、质实、表面粗糙与血管壁紧密粘着不易脱落镜下,由血小板及少量纤维蛋白组成2.

红色血栓:主要见于静脉内,延续性血栓尾部。红色,有一定的弹性与血管壁无粘连,镜下,由纤维蛋白、红细胞组成。483.混合血栓:延续性血栓的体部。灰红相

间,表面波纹状,与血管壁粘

连。镜下由血小板梁、纤维蛋白网、大量红细胞和白细胞组成。4.透明血栓:组织或器官的毛细血管内,

见于DIC时。主要由纤维蛋

白构成。49心瓣膜白色血栓50混合血栓51静脉血栓52播散性血管内凝血综合征53

四、血栓的结局1.软化溶解吸收2.机化→再通3.钙化→血管内结石4.脱落→栓子→栓塞→梗死

54血栓机化再通551.阻塞血管:

动脉内血栓形成→梗死

静脉内血栓形成→淤血

2.心瓣膜赘生物(血栓)→瓣膜病

3.血栓脱落→栓塞→梗死

4.广泛出血→DIC不利

有利:TB、溃疡病出血时止血五、血栓对机体影响56

第四节栓塞(Embolism)概念:随血运行的异物,阻塞血管的

现象称栓塞。阻塞血管的异物

称栓子。

栓子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57一、栓子运行途经1.V系统和右心栓子:栓塞在肺动脉

2.A系统和左心栓子:栓塞全身动脉

3.门静脉系统栓子:栓塞到肝

4.交叉栓塞:如先天心病时

5.逆流栓塞:极罕见58栓子运行路径与栓塞模式59(一)血栓栓塞:

1.肺动脉栓塞:95%以上栓子来自下肢

膝以上的深部静脉,其结果如下:

(1)中小分支的栓塞→不引起严重后果

(2)有慢性肺淤血→肺出血性梗死(3)肺动脉大分支及主干→呼吸循环衰

竭→猝死

(4)多数小栓子栓塞→右心衰→猝死二、栓塞的类型及对机体的影响60猝死的机制:(1)肺动脉主干或大分支栓塞时,肺动脉内阻力急剧增加,导致急性

右心衰竭。(2)肺栓塞刺激迷走神经,通过神经反射引起肺动脉、冠状动脉、支气管动脉和支气管的痉挛,导致

窒息和急性右心衰竭。61肺栓塞时血流变化示意图62肺动脉血栓栓塞63体循环动脉栓塞:80%栓子来自左心常见于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二尖瓣狭窄时左心房附壁血栓和心肌梗死的附壁血栓。其余为发生于动脉粥样硬化溃疡或动脉瘤的附壁血栓。64(二)脂肪栓塞:常见于长骨骨折,脂肪组织严重挫伤入血→右心→肺栓塞。

1.直径>20μm脂滴栓子→肺动脉及

毛细血管栓塞

2.直径<20μm脂滴栓子→肺泡壁毛

细血管→肺静脉→左心→体循环→全身多器官栓塞65后果:1.少量脂滴入血→被巨噬细胞吞噬、吸收或被脂酶分解清除→无不良后果。2.多的脂滴入血→使大部分肺循环面积受阻→因窒息和右心衰死亡。66脂肪栓塞67(三)气体栓塞:

1.空气栓塞:大量空气入血。

2.减压病(沉箱病):在高压环境急速转到低压环境时,原溶解在血液内的气体迅速游离形成气泡,阻塞心血管。

68后果:大量气体经体静脉到右心,因心脏搏动,将空气与血液搅拌形成大量的泡沫样血液,并充满心腔,阻碍了静脉回流和向肺动脉的输出,造成严重的循环障碍,导致猝死。69(四)羊水栓塞:

分娩过程中一罕见严重合并症

1.机理:

羊膜破裂或胎盘早剥,胎儿阻塞产道时,子宫强烈收缩→宫内压增高→羊水被压入子宫壁破裂V.窦内→引起肺及体循环栓塞

702.病变:肺小A.和毛细血管内有羊水

成份(角化鳞状上皮、胎毛、

胎脂、胎粪、粘液)3.后果:肺动脉栓塞、过敏性休克、

DIC→母子双亡(五)其它栓塞:肿瘤细胞、细菌、寄生虫及其虫

卵等栓塞。71癌细胞(肺)栓塞72第五节梗死(Infarction)概念:因动脉阻塞引起的缺血性坏死称梗死。73(一)梗死的原因:

1.内塞:A内血栓形成;外来栓子栓塞

2.外压:过紧绷带(如钢丝止血)

3.痉挛:A持续性痉挛(如心肌梗死)

(且侧枝循环不能代偿的情况下)一.梗死的原因和条件74(二)梗死的条件:

1.动脉血供应阻断:2.供血血管的类型:1)双重血液循环供血不易发生梗死2)单一血管供血相对易发生梗死3.局部组织对缺血的敏感程度:

缺血耐受性:

神经细胞<心肌<骨骼肌75二、梗死的病变及类型(一)梗死的病变(形态特征)

肉眼:不同组织或器官而有差异。

锥体形—脾、肾、肺等

地图形—心肌

节段形—肠1.形状7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