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重点中学高考历史一模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1页
2023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重点中学高考历史一模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2页
2023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重点中学高考历史一模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3页
2023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重点中学高考历史一模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4页
2023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重点中学高考历史一模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11页2023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重点中学高考历史一模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36.0分)1.据研究,北朝《地令》的实施是双轨制:在鲜卑拓跋族为主体的聚居区,实行的是普遍授田制,有实际的授田与土地还受;而在以汉人为主体的地区,各户的原有土地未被触动,也未见实际授田与土地还受,只是实行限田制和户籍登记。由此可见()A.均田制缺乏实施的社会基础 B.土地所有权的变更频繁

C.土地私有观念影响制度实践 D.封建人身依附关系强化2.1934年,国民政府公布《合作社法》,规定合作社是“依平等原则,在互助组织之基础上,以共同经营方法,谋社员经济上之利益与生活之改善”的团体,它是不同于公司的另一经济组织形式。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标志着封建剥削制度被彻底废除 B.有利于国共合作开展全民族抗战

C.表明社会主义公有制初步建立 D.反映了国民政府规范市场经济体系3.12世纪,欧洲掀起了翻译阿拉伯文献的热潮。希腊原始文献经叙利亚文,到阿拉伯文,再被译成拉丁文。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的哲学著作、欧几里得和托勒密的科学著作,开始为欧洲人所熟悉。这次大翻译运动的主要背景是()A.文艺复兴在欧洲不断扩展 B.欧洲城市商品经济发展迅猛

C.天主教会势力大幅度衰落 D.东西方交流的渠道开始打通4.从11世纪起,欧洲一些城市的手工业行会和商人公会,以及市政当局,自发地创办了世俗学校.学校根据城市生产、交换和社会生活的需要,开设文法和计算方面的课程,培养各方面的人才.世俗学校产生的直接影响是()A.有利于打破教会对教育的垄断 B.推动文艺复兴和开辟新航路

C.成为神学和宗教改革的发祥地 D.为自然科学的发展创造条件5.《剑桥美国史》:“在冷战的背景下,复杂的问题得以简单化,美国的主要威胁来自里根所称的‘邪恶帝国’苏联。1991年苏联的解体摧毁了这个框架,开启了通往乔治•布什乐观地称为‘新世界秩序’的道路,而这条道路也许不可避免地注定是一条混乱之路。”这段话旨在强调()A.冷战客观上缓和了国际局势 B.美苏对抗导致世界秩序稳定

C.新旧秩序转换中的局势动荡 D.美国主导新世界秩序的重建6.19世纪前期至中期,英国议会能够自主制定法律,政府对立法虽有影响,但尚不能支配议会的立法工作;19世纪晚期,政府逐渐成为议会下院立法工作的领导者,下院在立法过程中逐渐失去了主动权。这一变化反映出英国()A.行政权呈现扩大趋势 B.议会丧失权力中心地位

C.立法权主体发生变化 D.三权分立体制遭到破坏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美国操纵联合国,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被台湾蒋介石集团占据。而到1971年由于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崛起,第26届联大以压倒多数通过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一变化反映出()A.美国霸主地位的丧失 B.中国综合国力的急剧上升

C.两极格局的逐步解体 D.国际关系中的民主化趋势8.由英国前殖民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为主构成的大洋洲,其城市化水平在1950年时达到60.6%,北美洲则达到了63.9%,均高于欧洲的51.2%。据联合国统计,2003年世界上20个人口超过1000万的特大城市中,有15个是由殖民城市发展而成。这表明殖民城市的发展()A.突破了欧洲传统城市发展束缚 B.是欧洲殖民主义政策的必然结果

C.阻断了各地的文明多样性联系 D.推动了世界城市化运动的发展9.1975年初,世界石油价格比1974年秋提高4倍,而在1974年至1975年苏联售给东欧的各种石油产品的单价实际只增长了87%。20世纪80年代以后,苏联转而加强发展同西方特别是同美国的石油贸易,以至于削减对东欧的石油出口。这表明苏联()A.经济发展严重依赖石油出口 B.能源贸易着眼于政治利益

C.石油输出服务美苏对抗战略 D.将欧洲地区视为冷战重心10.苏格拉底受审时所作的申辩:“雅典人啊,不要以为我现在是在为我自己申辩,我是在为你们而辩……因为你们要杀死我的话,就很难再找到一个像我这样的人;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这段话反映了苏格拉底()A.崇尚理性的生活观念 B.好奇多思的智慧特征

C.探究事物的创新精神 D.怀疑现实的批判意识11.鸦片战争后,上海滩的时髦派,女界所不可少的东西,尖头高底上等皮鞋一双,紫貂手筒一个,金刚钻或宝石金扣针二三只等;再说男子不可少的东西,西装、大衣、西帽,革履、手杖等。这一现象表明()A.上海消费群体出现了拜金趋势 B.崇洋成为近代消费的主要倾向

C.西方文化逐步渗透进国民生活 D.上海的时髦派以崇尚奢侈为荣12.下面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柴达木盆地所出土的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文物简况。据此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来自中原的物品大量的开元通宝铜钱;宝花纹铜镜;刻有“谨封”二字的一枚印章(唐代官方传递公文的密封专用章);一件南北朝时期的青瓷莲花尊;道教符篆锦两件,其中一件上的文字是“上天太阳神光明,诸神佑护市易,大吉必来,急急如太上律令”。藏文化方面的物品藏文木牍、木简十余枚;写有古藏文的骆驼头盖骨、羊肩胛骨数块;藏文佛经及佛像壁画残片。自西方的物品东罗马金币一枚;波斯锦、波斯镀金人头像等波斯物品;镀金银质佛舍利容器、玛瑙珠、铜香水瓶等栗特物品。A.唐朝实现了对青海地区全面有效的统治 B.柴达木盆地是中西交往的重要通道

C.佛教必定是经由西域传人中原地区 D.道教受到当地商人的热烈追捧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64.0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代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曾评述战国时代列国各有差异的状况:“分为七国,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秦国通过战争消灭六国,建立了统一的国家,实现了“大一统”的政治局面。虽然从秦代到汉初,仍然可以看到不同地域文化风格的若干鲜明的差异。但是,秦的统一已经为大一统的文化共同体的建设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材料二开皇元年,杨坚按照少内史崔仲方的建议,废除北周的六官制度,确立三省六部制度。尚书、门下、内史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尚书省的事务庞杂,任务繁重,故又下设六部,分管各项政务。这种几个宰相执政的制度,可以防止外戚或个别大臣专权篡位,有利于巩固最高统治者的地位。开皇三年,兵部尚书杨尚希说:“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具僚已众,资费日多;吏卒增倍,租调岁减;民少官多,十羊九牧。”他建议“存要去闲,并小为大”,这样,“国家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良。”杨坚根据这一建议,把(北)齐、(北)周以来的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两级制。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为“大一统”奠定基础的措施。(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初的制度创新及其影响。(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朝和隋朝的共同之处。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在其有史以来的大部分时间里,四面一直被有效地切断。它的西南面和西面,乃世界上最高的山脉;东面,是直到近代方能逾越的太平洋:北面和西北面,则为沙漠和大草原,它们起着很大的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中国人又进一步加强了:他们为了防止凶险可怕的游牧部落入侵,在那里筑了一道长达1400里的长城。这种与世隔绝的意又就在于,它便中国人能在较中东或印度诸民族更少面临外来入侵的情况下,发展自己的文明。……农业是中国社会的基础:土地是否适宜耕种这一点,确定了中国文明的分布范围……中国存在着一种可追溯到数千年前、最古老的商朝的书面语。这种书面语具有特殊意义,因为各地区的中国人,尽管各自操的方言不同,但都懂得这种书面语……与共同的书面语有关的,是非凡的国家考试制度。这一制度,中国推行了近二千年之久;通过考试,品评人才的优劣,为政府机构配备文官。征召有才能的人较之西方特有的、进行法律和制度方面的改革,能更好地解决国家的种种问题。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公元前后,佛教东来,开异族文化侵入之端。五胡乱华,露异族入主中国之兆。然二者虽促成政治、社会、宗教、哲学各方面之骚动与进步,而未曾引起政治思想之转变。盖佛教为宗教而非政治思想,其消极出世之人生观又适与老庄思想有相近之处,其不能对政治思想有所贡献,亦意中事。至于晋代乱华之诸朝,其文化均低,占据中原以后,文化则自动“用夏变夷”。明清海通之后,欧洲文明随传教士而播于中土。加以闭关自守之局即破,昔日大一统之“天下”突然变为世界上列国之一。而积弱之余,更屡为外国所侵侮。如此空前之剧变,自不免激起之革命。此殆为转变时期见于明清之主要原因。然则蒙古入主中国,人民备受异族之欺凌荼毒,儒家之仁义礼乐,法家之尊君重国,明法饬令,道家之知白守黑、任天无为,以及一切中国固有之政理治术,均经历史之事实证明,不足以保民族之自存,则穷被生变,明清政治思想不得不另辟蹊径,向新方面以前进矣。

——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文明保持连续性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外来思想传入中国时呈现出哪些特点。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62年,皇家学会因获得查理二世的特许状而正式成立。成立之初,特许状就点出了学会的宗旨:皇家学会是为了改进自然知识而成立的。为此,学会每周举行的例会都会展示学会成员的实验,成员则围绕这些实验进行讨论。正如学会首任秘书奥登伯格所说,学会的事业“首先,是仔细检查整个自然,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手段调查它的活动和能量”。可以说,皇家学会代表了一种新形式的制度,是一个专门致力于对科学研究的集体追求的公共团体。……皇家学会成立不久就创立了自己的刊物《哲学通讯》,把学会成员之间有价值的研究和讨论公开发表。《哲学通讯》及其内容,使得文章发表者和完全陌生的读者产生了交流。——摘编自欧阳丹《试论17世纪英国社会对牛顿科学发现的影响》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英国近代科学的兴起与发展”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答案和解析1.【答案】C【解析】由材料可知,均田制在鲜卑族聚居区和汉人聚居区实行双轨制,在以汉人为主体的地区,各户的原有土地未被触动,也未见实际授田与土地还受,只是实行限田制和户籍登记,可见土地私有观念影响土地制度的实践,C项正确;

均田制在鲜卑族聚居区实行普遍授田制,可见均田制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排除A项;

依据题干可知,在汉人为主体的地区并没有触动土地所有权,排除B项;

材料中未体现封建人身依附关系强化,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土地制度,需要考生掌握均田制的实质并把握题干主旨分析作答。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土地制度,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

2.【答案】D【解析】1934年我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抗战还没有爆发,故ABC错误;

题干中国民政府颁布《合作社法》,可以规范市场经济体系,故D项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曲折发展,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一个极其艰难的发展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他毗邻鸦片战争的烽火与甲午战争的硝烟,在中华民族中兴办起民族产业,虽然由于经济的短缺问题与社会大的背景与形式问题的多种不良因素的影响,但仍然对中国近代化企业的发展积累了经验,这一创举在中国是史无前例的。另外,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还为中国的近代化进程铺设着道路。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陷入困境。

3.【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并所学可知,12世纪欧洲古典文献的翻译是十字军东征后文化交流加深的结果,是欧洲商品经济发展对古典文化强烈需求的体现,故B项正确。文艺复兴始于14世纪,故A项错误;天主教会势力的大幅度衰落是在宗教改革以后,故C项错误;D项错在“开始”,在此之前东西方就已经开始了交流,故D项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文艺复兴的背景。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时间,解读材料信息,结合欧洲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从文化角度分析。

4.【答案】A【解析】世俗学校培养社会发展的各方面人才,有利于打破教会几百年来对教育的垄断,A项符合题意;

材料没有反映世俗学校与文艺复兴的关系,故B项错误;

宗教改革的发祥地是德意志教会内部,而非中世纪欧洲的世俗学校,故C项错误;

材料没有反映世俗学校与自然科学发展的关系,故D项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了世俗学校产生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

中世纪初期,欧洲教育为教会所垄断.为了培养僧职人员,教会在地方兴办僧院学校,在教区设立主教学校.11世纪西欧城市兴起以後,由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以及城市反对领主的斗争,迫切需要能读会写、具有各方面知识的人才.原有的僧院学校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于是从11世纪起,一些城市的手工业行会和商人公会,以及市政当局,打破教会几百年来对教育的垄断,自发地创办了世俗学校.学校根据城市生产、交换和社会生活的需要,开设文法和计算方面的课程,培养各方面的人才.城市学校的普遍兴起,促进了城市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引起人们对古典艺术、古典哲学和研究罗马法的兴趣.这种新型学校不依靠教会,而是靠学生交纳学费维持学校的经费开支.校长和教师统由行会和市政当局共同聘任.这种新型学校在中世纪得到普遍的发展和扩大.

5.【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1991年苏联的解体摧毁了这个框架,开启了通往乔治•布什乐观地称为‘新世界秩序’的道路,而这条道路也许不可避免地注定是一条混乱之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C正确。

A不合题干主旨,排除。

B不合史实,排除。

C材料不能体现,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美苏冷战演变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有:而这条道路也许不可避免地注定是一条混乱之路。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就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6.【答案】A【解析】据材料可知,从19世纪晚期以来,英国政府即内阁在下院立法中逐渐起到领导者的作用,下院在立法过程中逐渐失去了主动权,英国行政权呈扩大趋势,故选A项。

英国议会依然是国家权力中心,故排除B项;

虽然19世纪以来英国政府的权力呈扩大趋势,但是英国立法权仍然掌握在议会手中,立法权主体并没有发生变化,故排除C项;

英国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英国并未确立三权分立体制,故排除D项。

本题考查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本题考查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调动和运用所学的能力。

7.【答案】D【解析】题眼是“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崛起”。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霸主地位并没有丧失,故A项错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综合国力有所增强,但没有急剧上升,故B项错误;两极格局瓦解是在1991年,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中体现出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主要原因是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冲破了美国的阻挠,这体现出两极格局下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政治民主化趋势增强,故D项正确。

故选:D。

本题旨在考查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根据题意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崛起”。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时间是1971年,这是中国外交史上的重大事件。中国与联合国之间的关系,经历了曲折的发展道路。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成员国,是安全理事会5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在联合国大会第26届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长期被非法剥夺的席位得以恢复,并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这是中国外交史上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胜利。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大大改变了联合国及安理会的投票的意志和愿望,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的发展。

8.【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殖民地时期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城市化水平接近北美,高于欧洲,当今世界上20个人口超过1000万的特大城市中,有15个是由殖民城市发展而成,说明殖民城市的发展推动了世界城市化运动的发展,故D项正确。

材料不能反映殖民城市的发展突破了欧洲传统城市发展束缚,故A项错误。

殖民城市的发展并不是欧洲殖民主义政策的必然结果,故B项错误。

殖民城市的发展不会阻断各地的文明多样性联系,反而会加强各地的联系,故C项错误。

故选:D。

本题考查世界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材料的主旨,分析得出材料反映了殖民城市发展有利于世界城市化运动的发展。

9.【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以看出苏联在1975年售给东欧的各种石油产品的单价低于世界石油价格,而20世纪80年代以后,又削减对东欧的石油出口,加强同美国的贸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由于美苏冷战过程的变化导致的,这说明能源贸易着眼于政治利益,B项正确。

经济发展严重依赖石油出口,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

材料体现的是能源贸易着眼于政治利益,不是强调石油输出服务美苏对抗战略,排除C项;

材料主要体现的是能源贸易着眼于政治利益,没有体现将欧洲地区视为冷战重心,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冷战时期苏联的能源外交。从材料可知苏联在1975年售给东欧的各种石油产品的单价低于世界石油价格,而20世纪80年代以后,又削减对东欧的石油出口,这种变化主要是源于政治利益的需求。

本题主要考查冷战时期苏联的能源外交,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答案】A【解析】A、苏格拉底崇尚知识和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材料中指出“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的正式苏格拉底的理性精神,故正确;

B、好思多奇的智慧特征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错误;

C、材料中未涉及创新精神的含义,故错误;

D、苏格拉底的主张中未体现怀疑现实的批判精神,故错误;

故选:A。

本题以苏格拉底在受审判时作的申辩为考查背景材料,考查对苏格拉底生活理念知识点的掌握,考查对材料的综合阅读理解能力。

本题考查对苏格拉底主张知识点的掌握,在解答题目时,要掌握:一是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二是美德即知识的思想;三是善是人的内在灵魂;四是教育对美德同样重要。

11.【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可知,鸦片战争后上海女界和男子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服饰逐渐西化,说明西方文化逐步渗透进国民生活,故C项正确。

材料的现象不是拜金趋势和崇洋,故AB项错误。

材料体现的是鸦片战争后上海女界和男子服饰逐渐西化,不能说明上海的时髦派以崇尚奢侈为荣,故D项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物质生活的变迁。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材料的主旨,并正确把握鸦片战争后中国服饰变迁的特点。

本题考查对近代中国服饰变迁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的能力。

12.【答案】B【解析】由材料可知,柴达木盆地既有来自中原和西藏地区的物品,又有来自西方的物品,这说明柴达木盆地是中西交往的重要通道,故选B项;

公元619年,唐朝设置部州刺史控制青海,到了6世纪中叶,吐蕃松赞干布时期,青海又为吐蕃所管辖,这说明唐朝时期,中央政府并未实现对青海地区全面有效的统治,排除A项;

佛教的传入有陆路又有海路,C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材料提到道教的物品仅为一样,由此无法得知当地商人对道教的态度,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考查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解题的关键是看懂表的内容。

本题考查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生命命脉,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不竭源泉。

13.【答案】【小题1】措施:确立皇帝制度;实行三公九卿制;推广郡县制;统一文字;统一

货币;统一度量衡;颁行《秦律》;修建驰道、直道。(答出两点即可)【小题2】创新:确立三省六部制;改行州县两级制;创立科举制。(答出一点即可)影响:完善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中枢机构分工合作,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减少决策失误;三省相互牵制,分散了相权,有利于加强皇权;有助于提高地方行政效率;有利于加强中央集;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性。(答出两点即可)【小题3】均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完成了国家统一;存续时间均较短,二世而亡;均开创多种制度,被后世继承和发展。(答出两点即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第一小问要结合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来分析;第二小问要结合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影响来分析;第三小问要结合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特征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侧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