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考试条文归纳(便于记忆 看了 不懊悔)_第1页
金匮要略考试条文归纳(便于记忆 看了 不懊悔)_第2页
金匮要略考试条文归纳(便于记忆 看了 不懊悔)_第3页
金匮要略考试条文归纳(便于记忆 看了 不懊悔)_第4页
金匮要略考试条文归纳(便于记忆 看了 不懊悔)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金匮要略考试条文归纳(便于记忆看了不懊悔)

绪言

一、《金匮》的性质和沿革二、《金匮》内容概况、编写体例和在中医学的地位三、《金匮》学术思想1.渊源于《内》、《难》二经2.整体观念3.恒动观念4.预防学思想

5.脏腑经络学说是本书的立论依据6.辨病和辨证相结合7.创立了病因学

四、《金匮》的论治特点1.治未病的思想2.治病求本

3.重视正气,治疗中保护正气4.根据病位,因势利导5.标本先后,治有缓急6.同病异治,异病同治7.用药特点

五、《金匮》的学习方法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并治第一

一、发病、病因1、发病与预防(2)一类病机及预防2、病因(8)二类

3、病机(10)二类

1、已病防传、虚实异治(1)一类2、表里同病(14)一类

二、★论治3、痼疾加卒病(15)一类

4、审因论治(17)二类5、饮食与调护(16)二类

1、指导思想:

人与自然界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

的整体观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2)

整体观念经络受邪,入藏府,为内所因也(2)人体内部见肝之病,知肝传脾,率先实脾(1)

的整体观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1)

2、病因:一者,经络受邪,入藏府,为内所因也;

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

(2)所中也;

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

3、病机:阴阳失衡——有阳无阴——厥阳独行(10)

4、诊法:

5、预防医学:

四季脾旺不受邪(1)

若五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2)

治未病之人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2)

未病先防更能无犯王法、禽兽灾伤,房室勿令竭乏(2)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2)

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2)

治未病之脏腑——既病防变——见肝之病,知肝传脾,率先实脾(1)

适中经络,未流传藏府,即医治之(2)有病早治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2)

6、治则:

①虚实当异治:“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是其意也(1)肝实证——见肝之病,知肝传脾,率先实脾(1)以肝病为例肝虚证——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1)②表里分缓急:急者先治,缓者后治(14)③新久有先后;先治卒病,后治痼疾(15)④审因论治,当随其所得而攻之(17)

⑤饮食与调护,根据病人饮食居处和五脏喜恶进行护理。(16)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

脉证与病机(1)(总纲)一类百合病正治法(5)一类误汗(2)一类证治救治法误下(3)二类误吐(4)二类变渴(6)(7)三类变治法变发热(8)三类临床表现和内服方(10)一类狐惑病证治外治法(11)(12)一类

酿脓证治(13)一类

百合病

概念:以精神恍惚不定,饮食、行动失调,口苦,小便赤,其脉微数为特征的一

类疾病

治疗学——“因百合一味而廖此疾〞之“百合说〞命名病机学——“百脉一宗〞说

病症学——临床所见病症百出

热病后余热未尽

病因病机阴液暗耗——心肺阴虚内热(心阴虚为主)情志不遂,郁久化火

“意欲食复不能食〞“欲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常静静〞

主症“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1)“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其脉微数〞“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

正治法——养阴清热,宁心安神治则“各随证治之〞

禁忌——汗、吐、下

正治法——百合地黄汤——养阴清热,宁心安神(5)误汗后——百合知母汤——养阴清热,补虚润燥(2)辩证施治误下后——滑石代赭汤——养阴清热、利尿降逆(3)误吐后——百合鸡子汤——养阴润燥,以安脏气(4)变渴;变发热(6、7、8)

狐惑病

概念:以人体上部、下部的蚀烂,甚或成脓为主症,伴有精神恍惚,狐不解乱为

特征的一类疾病。

病因病机:

湿热内蕴湿热虫毒上扰目喉上部蚀烂虫毒内扰循肝经下注二阴下部蚀烂“蚀于喉为惑,蚀于明为狐〞(10)

“状如伤寒,静静欲眠,目不得闭,卧起担忧,不欲饮食,恶闻食臭,临床特征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10)

“病者脉数,无热,微烦,静静但欲卧,汗出〞(13)

“初得之三、四日,目赤如鸠眼;七八日,目四眦黑〞(13)

蚀于上部则声喝——甘草泻心汤——清解热毒,安中化湿(10)内治法辩证狐惑酿脓——赤小豆当归散——清热利湿,解毒排脓(13)施治蚀于下部——苦参汤洗之——杀虫解毒化湿(11)外治法蚀于肛者——雄黄熏之——杀虫解毒燥湿(12)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脉证与病机(1)一类中风病

成因与辩证(2)第一段二类,其次段一类病因病机(4)(6)(7)三类历节病风湿历节(8)一类证治寒湿历节(10)一类

概念:以突然昏倒或未经昏仆,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

甚至昏不识人为特征的疾病。

病因病机:“络脉空虚,贼邪不泻〞,正虚邪中——静脉痹阻,瘀塞不通,气

血不能畅行,筋脉失养。

中“当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脉微而数〞(1)风主要脉症病“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喎僻不遂〞(2)

邪在于络营气不能运行于肌表肌肤不仁分证邪在于经血气不能运行于肢体即重不胜(2)邪入于府痰浊蒙蔽清窍,神失清灵即不识人邪入于藏心脾欲绝舌即难言,口吐涎

概念:以全身逐个关节疼痛,痛势猛烈,甚至肿大变形,不可屈伸为主症的

疾病。

病“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为肾,弱即为肝〞因内因——肝肾先虚(4)

病“盛人脉涩小,短气〞——气虚气血(7)历机“(脉)弱则血不足〞——血虚虚弱(6)节“汗出入水中〞——寒湿外侵(4)病外因“少阴脉浮??浮则为风〞(6)风寒湿侵袭“饮酒汗出当风〞(7)

病机:“风血相搏〞——气血肝肾更虚,筋骨、关节、肌肉失养(6)

“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

临床欲吐〞(8)

特征“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10)

“疼痛如掣〞(6)

风湿历节——桂枝芍药知母汤——祛风除湿,温经散寒,证治滋阴清热(8)

寒湿历节——乌头汤——温经散寒,除湿止痛(10)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成因与轻证的证治(1)二类血痹重证的证治(2)一类脉象总纲(3)一类脾肾阳气虚衰——虚劳脱气(11)三类虚劳病病机与辩证肾阴阳亏虚——虚劳无子(7)三类阴阳两虚盗汗——虚劳盗汗(9)三类阴阳两虚虚劳失精(8)一类虚劳腹痛(13)(14)一类证治阳虚——虚劳腰痛(15)一类阴虚——虚劳不寐(17)一类虚实夹杂气血两虚感受风邪——虚劳风气(16)一类虚劳干血(18)一类

血痹病

含义病因病机主证证治以肢体局部麻木不仁为主的疾患。气血不足,卫外不固,风邪乘虚而入,而致营血滞涩,阳气痹阻肢体、局部麻木不仁(一般无痛感)。轻证脉自微涩,在寸口、关上小紧,治以针刺引动阳气。重证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治以温阳行痹,黄芪桂枝五物汤虚劳病

含义病因病机分类总脉象凡是由于劳伤所致的慢性衰弱性疾病,皆称为虚劳病。由五劳,七伤,六极引起的五脏亏损,气血阴阳虚损。脉证脉大、极虚劳伤阳气(10)脾肾阳气虚(11)虚劳脱气血虚及气(4)心肾阴虚(6)气血两虚(5)肾阴阳亏虚(7)虚劳无子阴阳两虚盗汗(9)虚劳盗汗精血亏损的虚劳脉象(12)辨阳虚阴虚证阴阳两虚证证候治则方剂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八味肾气丸失精梦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