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1_第1页
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1_第2页
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1_第3页
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1_第4页
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1章回小说的产生4

章回小说几乎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唯一的体式,在宋元长篇讲史平话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王国维认为《XX三藏取经诗话》乃“后世小说分章回之祖〞。早期章回小说回目简单,明末清初左右固定下来,经历了单句回目、双句不对偶回目、双句对偶回目的过程。

《水浒传》版本问题3

版本很繁杂,大致分为简本和繁本两个系统(70回至124回不等):简本文字简单,描写细节少;繁本描绘细致生动,文学性较强。

李贽、金圣叹曾评《水浒》。金圣叹腰斩120回为70回,名《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为清最流行的本子。

现在通行版本:

百回本《水浒传》,人民文学1975年版;

百二十回本《水浒全传》,人民文学1954年版,中华书局1961年版,上海人民1975年版;

七十回本《水浒传》,人民文学1952年版;《水浒传会评本》,北京大学1981年版。

明清传奇4

明清传奇在形式上承继南戏体制,且更加完备。一个剧本,大都只有30出左右,常分为上、下两部分;作家还特别注意结构的紧凑和科浑的穿插。传奇的音乐也是采取曲牌联套的形式,但比南戏有所发展,一折戏中不再限于一个宫调;曲牌的多少,也取决于剧情的需要;所有登场的角色都可以演唱。传奇在语言运用上给我们总的印象是典雅有余,当行不足,谨严有余,生动不足。剧中大量曲词,我们在书房里低徊吟咏,真觉情文并茂;而搬到舞台上演唱,不见得入耳就能消化,这实际上表现了明清文人剧作的共同特征。

汤显祖“临川四梦〞3

是以戏剧形式表现出作家对人性、人生及其意义的思考。

《牡丹亭记》;《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前二梦写男女青年的爱情故事,是在表扬真情的力量,后二梦则写士人仕途生涯的宦海沉浮,意在劝诫世人超越对“矫情〞的贪恋。

《金瓶梅》的文学地位:6

《金瓶梅》开始逐渐摆脱说唱艺术的影响,向近代小说的方向转变,为古代小说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是中国古代小说艺术发展的里程碑。

第一,题材选取现实生活故事,标志着中国小说的描写对象从远离人间的神或魔开始走向市人,走向普通人的生活,从而表达出文学向“人〞自身的靠拢和想文学本位的复归,同时也为世情小说的规模涌现,打出了一面自张一军的旗帜。

其次,审美触角伸向了人世间丑恶的一面,表达了对丑恶的现实怀着猛烈的憎恶之情第三,从类型人物到性格化人物。

第四,网状结构的高度成熟。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结构艺术发展到高度成熟的阶段。第五,口语化的市井语言,代表了白话小说语言发展的另一方面,继承了说书艺人的口语化传统,并将其发扬光大。

拟话本3

“小说家〞的话本则是拟话本小说的前身,是以阅读为编目和出版目的的短篇小说。体制包括:题目、篇

首、入话、头回、正话、篇尾。作品包括:《幻影》、《欢喜冤家》三言二拍:《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初刻拍案诧异》《二刻拍案诧异》。

公安派:2

指名明后期文坛上出现的一个文学流派,以袁宏道为代表,包括其兄袁宗道、其弟袁中道及其友江盈科。因三袁是湖北公安人,遂以名派。

重特性、贵创造、强调表现自我的性灵说是公安派论文的核心。

《童心说》2

是明代末期优良思想家李贽的一篇散文,他在文中提出了“童心〞的文学观念。

“童心〞就是真心,“一念之本心〞,实际上只是表达个体的真实感受与真实愿望的“私心〞,是真心与真人得以成立的依据。

李渔-传奇“笠翁十种曲〞:《怜香伴》、《风筝误》、《意中缘》、《蜃中楼》、《奈何天》、《玉搔头》、《比目鱼》、《凰求凤》、《巧团聚》、《慎鸾交》

李渔(1611-1680),字笠翁,别署笠道人、随庵主

人、新亭樵客、湖上笠翁,作小说署觉世稗官,浙江兰溪(今金华市)人。明末,屡屡应试未第。入清后,家道中落,不再应科举。顺治八年(1651)移家杭州。卖文为生。顺治十七年(1660)又移家南京,卖文、经营书坊——芥子园书坊、带领由家姬组成的戏班干谒达官贵人。因此“人以俳优目之〞,被正统文人斥为“无行文人〞、“帮闲文人〞、“不讲气节〞。康熙十六年(1677)从南京再迁杭州,居西湖云居山东麓的层园,历四年卒。

“笠翁十种曲〞艺术特点:4

1、喜剧性,特别是大团聚结局是“笠翁十种曲〞的共同特点。2、情节希奇。3、结构精良。

4、语言通俗而富有机趣,讲求音律。李渔的戏曲理论4

主要在《闲情偶寄》之中,分为《词曲部》和《演习部》,合称《笠翁曲话》。是我国第一部对戏剧文学创作与表演、导演进行全面论述的理论专著。其体系完整,论述广泛,见地精辟,影响深远,全所未有。创立了比较完整的戏剧理论体系,代表着我国戏剧理论进入成熟阶段。

京腔和昆剧争胜,后有秦腔的冲击,最终又出现了徽班进京。虽然皇室竭力地扶持昆剧,但是在花雅之争的长期拉锯战中,昆剧终究败北。

后来,由于各种地方戏聚集北京等大城市,文化交流频繁,各种花部之间相互吸取经验,花部和雅部之间在竞争的同时也相互吸取经验。

桐城派:桐城派是清中叶同时也是清代最著名的一个散文流派,由康熙年间的安徽桐城人方苞开创,其同乡刘大櫆

kuí、姚鼐nài

等继承发展而形成的一个文学

派别。方苞、刘大櫆、姚鼐被称为桐城派的“三祖〞。桐城派散文讲求形式与内容、学力与文采的双美。桐城派〞古文的基本理论,是从方苞开始建立的。方苞继承“唐宋派〞古文传统,提出“义法〞的主张。“义〞即“言有物〞,指文章的内容和思想。要求以儒家经典为宗旨,实际是要求以程朱理学为基本的出发点。“法〞即“言有序〞,指表达作品内容和思想的形式技巧,包括布局、章法、文辞等。义决定法,法表达义。“义法〞说成了桐城派遵奉的论文纲领。方苞散文创作大多为崇道明经之作,一些记事小品和

山水游记写得比较成功,如《狱中杂记》、《左忠毅公逸事》。

梅村体:吴伟业,字骏公,晚号梅村。吴诗华艳绮丽,缠绵悱恻。七言歌行最为著名,世称“梅村体〞。内容上,它多写故国怆怀和身世荣辱,“可备一代诗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