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2023年生物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河南省洛阳市2023年生物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河南省洛阳市2023年生物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河南省洛阳市2023年生物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河南省洛阳市2023年生物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高二下生物期末模拟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下列关于性染色体的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生物的体细胞中都含有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B.XY型生物的体细胞一定含有两条异型的性染色体C.女性的性染色体必有一条来自父亲D.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中一定含X染色体2.下列关于线粒体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能进行无氧呼吸的细胞不含线粒体B.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一定含线粒体C.线粒体膜上没有运输葡萄糖和O2的载体D.氧气浓度不影响线粒体内丙酮酸与水的反应3.下列关于抗维生素D佝偻病(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男性患病,其母亲一定患病 B.女性患病,其父亲一定患病C.男性患病,其儿子一定患病 D.女性患病,其儿子一定患病4.牛的黑毛(B)对棕毛(b)是显性,现有两头黑毛牛交配,生下的小牛中有黑毛牛和棕毛牛。那么这两头黑毛牛的基因型是A.BB×Bb B.BB×BB C.Bb×Bb D.Bb×bb5.下列有关某雄性动物体各细胞分裂示意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①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细胞内有2对姐妹染色单体B.图②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细胞内有2对姐妹染色单体C.图③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恒定,为8条D.四幅图可排序为①③②④,出现在该动物体精子的形成过程中6.科学家利用小鼠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①黄鼠×黑鼠→黄鼠2388∶黑鼠2390;②黄鼠×黄鼠→黄鼠2468∶黑鼠1235。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实验①能判断小鼠皮毛颜色的显隐性B.实验①中黄鼠很可能是杂合子C.实验②中亲本小鼠均不是纯合子D.纯合的黄色小鼠可能在胚胎期死亡7.当细菌外毒素再次侵入人体后,主要是体液免疫发挥作用,其免疫过程是()A.B细胞→浆细胞,释放淋巴因子消灭外毒素B.B细胞→产生抗体,特异性抗体与外毒素结合C.记忆B细胞→B细胞,释放淋巴因子消灭外毒素D.记忆B细胞→浆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并与外毒素结合8.(10分)达尔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发现13种地雀,分别分布于不同的小岛上,下列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错误的是A.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导致原始地雀物种形成现在条件的地雀物种B.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有差别,最终导致这些种群的基因库变得很不相同,并逐步出现生殖隔离C.这些地雀原先属于同一雀种,从南美大陆迁来后,逐渐分布在不同的小岛上,出现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D.地理隔离一旦形成,不同小岛上的地雀的基因频率就逐渐出现差异,原来属于同一物种的地雀很快进化形成不同的物种二、非选择题9.(10分)下图为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过程,据图回答:(1)比较图一与图二,所需要的条件除模板有所不同之外,_________和_________也不同。(2)与图一中A链相比,C链特有的化学组成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3)图三所示的是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的规律,被命名为______。过程②必需的酶是___________,其中可在人体正常细胞内发生的过程有_____________。(填序号)(4)基因中由于碱基缺失导致跨膜蛋白异常,使个体患上囊性纤维病,体现了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是_。10.(14分)下列是关于细胞有丝分裂的图示。图甲是连续分裂的细胞在不同时期核内DNA含量的测定结果,图乙是某植物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简图,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是_________(用字母表示),图甲中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发生在_________段,对应于图乙中的图_________。(2)图乙中染色单体数和DNA数目相等的有________,分别对应图甲0~f中的_______段。作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图乙中还缺少________期的细胞。(3)图甲中de段染色体的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14分)雾霾给人们的健康与生活造成了很大影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不良排放,下图为生态系统碳元素的循环途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生态系统中A、B(B1、B2、B3)、C共同构成了_________。图中食物链是_________(用图中字母和箭头表示)。(2)碳元素通过①__________途径进入生物群落,A代表的生态系统成分是__________,②为生物的__________作用。(3)若图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会因不同区域土壤湿度不同而生长着不同的牧草,这体现出群落的__________结构。若B1是田鼠,调查它的种群密度,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4)图中捕食者能依据被捕食者的气味捕猎,被捕食者也能够依据捕食者的气味进行躲避。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5)—般情况下,生态系统的物种数越多,______________稳定性就越高,比如森林生态系统。但森林遭到毁灭性破坏又很难自动恢复,这一事实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能力是有限的。12.某DNA分子由1000个碱基对组成,且两条链均被l5N标记,其中一条链上的A+T所占的比例为40%。如图表示该DNA分子的部分片段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示可知,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由④⑤⑥共同构成的物质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2)洋葱根尖细胞能发生DNA复制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NA复制过程中,能使碱基之间的氢键断裂的酶是______________,复制时是以DNA分子的___________条链为模板进行的。(3)DNA复制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NA复制遵循______________原则。(4)将该DNA分子置于不含l5N的培养液中复制三代,第三代中被15N标记的DNA分子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_____。复制过程共需要消耗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量为___________个。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C【解析】

1、决定性别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但是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都与性别决定有关。2、伴性遗传是指在遗传过程中的子代部分性状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这种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性状的遗传方式就称为伴性遗传,伴性遗传属于特殊的分离定律。3、X和Y为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的过程中会发生联会和同源染色体分离;在初级精母细胞中一定含有Y染色体;但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由于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次级精母细胞中只含X或Y这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也就是说次级精母细胞有的含X染色体,有的含Y染色体。【详解】A、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不含有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A错误;B、XY型的雌雄生物的大部分体细胞中含有两条同型的性染色体,B错误;C、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其中一条X一定是来自父亲,C正确;D、次级精母细胞中不一定含X染色体,可能含Y染色体,D错误。故选C。2、C【解析】

线粒体:真核细胞主要细胞器(动植物都有),机能旺盛的含量多。呈粒状、棒状,具有双膜结构,内膜向内突起形成“嵴”,内膜和基质中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是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的场所,生命体95%的能量来自线粒体,又叫“动力工厂”。【详解】A、真核生物的细胞,例如人体细胞,含有线粒体,但也可以进行无氧呼吸,A错误;B、原核生物如蓝藻,不含有线粒体,但可以进行有氧呼吸,B错误;C、线粒体不能利用葡萄糖,所以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氧气进入线粒体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因此线粒体膜上没有运输葡萄糖和O2的载体,C正确;D、在无氧的条件下丙酮酸就在细胞质基质中被还原,所以氧气浓度影响线粒体内丙酮酸与水的反应,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线粒体的知识,考生需要将其结构和功能联系,注意区分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3、A【解析】

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男性的X染色体来自其母亲并传给女儿,Y染色体则来自其父亲并传给儿子。女性的两条X染色体中,有一条来自母亲,另一条来自父亲;向下一代传递时,任何一条既可传给女儿,又可传给儿子。【详解】A、男性患病,因其X染色体有显性致病基因,所以其母亲一定患病,A正确;B、患病的女性,可能为纯合子,也可能为杂合子,若为杂合子,则其父亲不一定患病,B错误;C、男性将Y染色体传给儿子,Y染色体上没有致病基因,因此男性患病,其儿子不一定患病,C错误;D、女性患病,该女性可能为纯合子,也可能为杂合子,若为杂合子,其儿子不一定患病,D错误。故选A。4、C【解析】

由题意可知,黑毛的基因型为:BB、Bb,棕毛的基因型为:bb。【详解】根据两头黑毛牛B-交配,生下的小牛中有黑毛牛B-和棕毛牛bb,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故亲本均为杂合子即Bb。综上所述,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5、D【解析】

分析图像可知,图①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细胞内有2对同源染色体,4对姐妹染色单体,A错误;图②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细胞内有4条染色体,没有姐妹染色单体,B错误;图③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4条,C错误;图④为生殖细胞,四幅图可排序为①③②④,出现在该动物体精子(或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D正确。【点睛】1.同源染色体是指一条来自于父方、一条来自于母方,形态大小一般相同的一对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能联会形成一个四分体,上图中,只有图①细胞内有2对同源染色体,形成2个四分体。2.染色体复制后,同一个着丝点上含有的两条染色单体称为一对姐妹染色单体,上图中,只有图①和图③中含有姐妹染色单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或有丝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细胞内染色单体消失。6、A【解析】

根据题意和第②组杂交实验结果:子代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约为2:1,对此分析可得:黄色皮毛对黑色皮毛为显性,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再分析第①组实验结果:子代出现的分离比约为1:1,所以第②组产生的子代个体数总比第①组少1/4左右,说明黄色皮毛基因显性纯合致死。【详解】实验①的亲代有黄鼠和黑鼠,子代也有黄鼠和黑鼠,所以不能判断小鼠皮毛的显、隐性,A错误;实验①中黄鼠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很可能是杂合子,B正确;由于实验②产生的子代个体数总比实验①少1/4左右,且实验②产生的子代中黄鼠:黑鼠≈2:1,说明黄色皮毛基因显性纯合致死,因此,实验②中亲本小鼠均不是纯合子,C、D正确。【点睛】本题关键在于根据实验组②中分离比约为2:1推测黄鼠中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的情况。7、D【解析】淋巴因子不能直接消灭外毒素,A错误;B细胞不能产生抗体,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B错误;记忆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不能分化成B细胞,淋巴因子不能消灭外毒素,C错误;当细胞外毒素再次侵入人体后,体液免疫的感应阶段是记忆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效应阶段是浆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并与外毒素结合,D正确。【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体液免疫的过程,对于体液免疫过程的理解和掌握是解题的关键。8、D【解析】

这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形成的生殖隔离,故A正确。

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是有差别,最终导致这些种群的基因库变得很不相同,并逐步出现生殖隔离的,故B正确。

这些地雀原先属于同一雀种,从南美大陆迁来后,逐渐分布在不同的小岛上,出现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再经过自然选择而形成的,故C正确。

地理隔离形成,可能会出现基因频率的改变,但不会很快形成新物种,物种的形成标志是生殖隔离。故D错误。

【名师点睛】易错警示与物种形成有关的2个“不一定”

(1)物种的形成不一定都需要经过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产生。

(2)生物进化不一定导致物种的形成

①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这种变化可大可小,不一定会突破物种的界限,即生物进化不一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②新物种一旦形成,则说明生物肯定进化了。二、非选择题9、酶原料核糖尿嘧啶中心法则逆转录酶①③⑤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解析】

图一表示转录过程,主要在细胞核内,以DNA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图二表示DNA自我复制,主要在细胞核内,以DNA两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DNA的过程;图三中的①表示DNA自我复制,②表示逆转录,③表示转录,④表示RNA自我复制,⑤表示翻译。【详解】(1)图一是基因表达过程中的转录,模板是DNA的一条链,原料是4种核糖核苷酸,还需要RNA聚合酶参与;图二是基因复制过程,模板是DNA的双链,需要DNA聚合酶等,原料为4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所以所需要的条件中模板、酶和原料均不同。(2)图一中C链(RNA)与A链(DNA)相比,C链特有的化学组成物质是核糖和尿嘧啶。(3)图三所示的是中心法则,过程②(逆转录),必需的酶是逆转录酶,人体正常细胞内发生的过程有①DNA复制、③转录、⑤翻译过程。(4)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间接途径);另一种是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直接途径)。囊性纤维病是基因中碱基缺失导致跨膜蛋白异常的疾病,属于直接途径。【点睛】本题的难点是:在人体正常细胞中无逆转录和RNA复制过程,因为逆转录和RNA复制只发生在某些病毒中,在人体正常细胞中可以发生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的过程。10、f—lb—c(h—i)BBCb—c和c—d间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两条子染色体,向两极移动DNA(或染色体)复制后,精确的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细胞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解析】

分析甲图:图甲是连续分裂的细胞在不同时期DNA含量的测定结果,其中ab段和fh段表示分裂间期;bc段和hi段表示前期;cd段和ij段表示分裂中期;de段和jk段表示分裂后期;ef段和kl段表示分裂末期。分析乙图:A细胞处于后期;B细胞处于前期;C细胞处于中期;D细胞处于末期。【详解】(1)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次分裂完成时为止,即甲图中f—l;核膜、核仁解体发生在有丝分裂前期,对应b—c和h—i段;对应乙图的B图。(2)染色单体数和DNA数目相等的时期是前期和中期,即B图和C图,B图对应b—c段,C图对应c—d段。完整的细胞周期包括,间期、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所以图乙缺少间期的细胞。(3)de段是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两条子染色体,向两极移动。(4)有丝分裂细DNA(或染色体)复制后,精确的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细胞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和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及变化规律,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区段所处时期及细胞所处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11、(生物)群落A→B1→B2→B3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生产者呼吸水平标志重捕法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抵抗力自我调节【解析】

在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就是食物网。错综复杂的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如果一条食物链上某种生物减少或消失,它在食物链上的位置可能会由其他生物取代。一般认为,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详解】(1)由图可知,该生态系统中A是生产者,B(B1、B2、B3)是各级消费者,C是分解者,它们共同构成了生物群落。图中食物链是从生产者指向消费者,即A→B1→B2→B3。(2)据图分析可知,碳元素通过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途径进入生物群落,A代表的生态系统成分是生产者,②为生物的呼吸作用。(3)群落的结构特征不仅表现在垂直方向上,也表现在水平方向上。若图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会因不同区域土壤湿度不同而生长着不同的牧草,这体现出群落的水平结构。若B1是田鼠,田鼠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因此,调查它的种群密度,采取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4)森林中,捕食者能够依据被捕食者留下的气味区猎捕后者,被捕食者同样也能够依据捕食者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可见,信息还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5)一般认为,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比如森林生态系统。但森林遭到毁灭性破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